期刊文献+
共找到4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浓度许旺细胞与聚乳酸-聚羟基乙酸共聚物修复损伤周围神经的比较 被引量:6
1
作者 孙焕伟 张铁慧 +2 位作者 由欣岩 任远飞 钟声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4年第47期7579-7584,共6页
背景:有研究表明,许旺细胞神经移植复合体具有极强修复自体神经缺损作用,并且许旺细胞在神经再生过程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目的:比较不同浓度许旺细胞神经移植复合体修复自体神经缺损时周围神经的再生效果。方法:建立坐骨神经缺损模... 背景:有研究表明,许旺细胞神经移植复合体具有极强修复自体神经缺损作用,并且许旺细胞在神经再生过程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目的:比较不同浓度许旺细胞神经移植复合体修复自体神经缺损时周围神经的再生效果。方法:建立坐骨神经缺损模型大鼠。原代培养大鼠许旺细胞,构建聚乳酸-聚羟基乙酸共聚物管-细胞外基质凝胶-许旺细胞神经移植复合体修复坐骨神经缺损模型大鼠。按许旺细胞浓度的不同分为105,106,107,108,109 L-1浓度组,对照组不含许旺细胞。分别于建模后3,6和12周,行运动神经传导速度的测定。建模后12周各组胫骨前肌湿质量测量和组织学观察。结果与结论:建模后3,6和12周,含许旺细胞各浓度的神经移植复合体组各时间点神经传导速率均高于对照组(P<0.01),其中108 L-1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优于其他各浓度组(P<0.05)。建模后12周,大鼠胫骨前肌苏木精-伊红染色显示,各浓度许旺细胞神经移植复合体组正常肌纤维数均多于对照组(P<0.05)。其中许旺细胞浓度108,109 L-1浓度组胫骨前肌形态恢复较好,肌纤维细条样、波浪状,同向而行,长短、粗细及疏密大致一致。结果证实,108 L-1许旺细胞神经聚乳酸-聚羟基乙酸共聚物移植复合体对缺损坐骨神经再生的促进作用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材料 材料相容性 聚乳酸-聚羟基乙酸共聚物 周围神经 神经再生 坐骨神经 许旺细胞 神经缺损 神经移植物 最佳浓度 人工材料 神经修复
下载PDF
Ⅱ区屈肌腱损伤术后早期康复治疗与传统治疗的比较 被引量:1
2
作者 孙焕伟 张铁慧 +1 位作者 童致虹 杨卫东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4年第5期819-819,共1页
Ⅱ区屈肌腱损伤较多见,修复方法较多。传统治疗方法在屈肌腱修复术后行“屈腕、掌指、指间关节”固定3周,后进行功能锻炼,其效果较差。自1996年以来,对Ⅱ区屈肌腱损伤患者,术后早期即进行临床康复锻炼,临床应用40例,疗效满意,并抽取40... Ⅱ区屈肌腱损伤较多见,修复方法较多。传统治疗方法在屈肌腱修复术后行“屈腕、掌指、指间关节”固定3周,后进行功能锻炼,其效果较差。自1996年以来,对Ⅱ区屈肌腱损伤患者,术后早期即进行临床康复锻炼,临床应用40例,疗效满意,并抽取40例以往应用传统治疗方法治疗Ⅱ区屈肌腱损伤病例,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Ⅱ区屈肌腱损伤 术后并发症 早期 康复治疗 传统治疗 手外伤
下载PDF
带血管神经蒂的岛状皮瓣修复指端缺损 被引量:1
3
作者 孙焕伟 张铁慧 +1 位作者 杨卫东 童致虹 《中国现代医生》 2009年第20期36-36,46,共2页
目的分析、探讨带血管神经蒂的顺行和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指端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2001年10月~2007年5月应用带指固有神经的指动脉顺行和逆行岛状皮瓣治疗30例35指指端缺损。结果皮瓣全部成活,术后经1~26个月随访,外形满意,效果良好。... 目的分析、探讨带血管神经蒂的顺行和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指端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2001年10月~2007年5月应用带指固有神经的指动脉顺行和逆行岛状皮瓣治疗30例35指指端缺损。结果皮瓣全部成活,术后经1~26个月随访,外形满意,效果良好。结论带指固有神经的指动脉顺行和逆行岛状皮瓣是一种修复指端缺损的可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指动脉 岛状皮瓣 指端缺损
下载PDF
颈椎脱位的生物力学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孙焕伟 张万福 +2 位作者 梁武 王江宁 童致虹 《锦州医学院学报》 2003年第3期36-38,共3页
目的 掌握颈椎脱位的力学机制。方法 对 16例颈椎标本 ,按C45、C56、C67三个阶段随机分为三组 ,对颈椎脱位产生的机制进行生物力学测试。同时研究了双侧关节突交锁牵引复位时的角度与重量的变化关系。结果 对离体颈椎单纯加载屈曲暴... 目的 掌握颈椎脱位的力学机制。方法 对 16例颈椎标本 ,按C45、C56、C67三个阶段随机分为三组 ,对颈椎脱位产生的机制进行生物力学测试。同时研究了双侧关节突交锁牵引复位时的角度与重量的变化关系。结果 对离体颈椎单纯加载屈曲暴力能致成颈椎脱位 ,离体颈椎双侧关节突交锁牵引复位时中立位与屈曲位牵引重量较轻。结论 单纯加载屈曲暴力能致成颈椎脱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脱位 生物力学 治疗 手法复位 牵引复位
下载PDF
背阔肌皮瓣修复四肢严重创伤 被引量:2
5
作者 孙焕伟 王江宁 +3 位作者 张万福 童致虹 杨卫东 张铁慧 《实用手外科杂志》 2003年第2期98-99,共2页
目的探讨采用吻合血管的背阔肌皮瓣修复四肢大面积软组织缺损的疗效。方法采用吻合血管的背阔肌皮瓣游离移植、修复6例四肢软组织缺损骨外露者。结果6例皮瓣全部成活,其功能外形令人满意。结论该手术是修复四肢大面积软组织缺损的较理... 目的探讨采用吻合血管的背阔肌皮瓣修复四肢大面积软组织缺损的疗效。方法采用吻合血管的背阔肌皮瓣游离移植、修复6例四肢软组织缺损骨外露者。结果6例皮瓣全部成活,其功能外形令人满意。结论该手术是修复四肢大面积软组织缺损的较理想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背阔肌皮瓣 修复 四肢创伤 软组织缺损
下载PDF
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指端缺损 被引量:1
6
作者 孙焕伟 张万福 +3 位作者 王江宁 童致虹 杨卫东 张铁慧 《实用手外科杂志》 2003年第3期178-178,共1页
目的分析和探讨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指端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1998~2001年应用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治疗75例80指指端缺损。结果皮瓣全部成活,术后经1~26个月随访,外形满意,效果良好。结论指动脉逆行岛状瓣是一种修复指端缺损的可行... 目的分析和探讨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指端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1998~2001年应用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治疗75例80指指端缺损。结果皮瓣全部成活,术后经1~26个月随访,外形满意,效果良好。结论指动脉逆行岛状瓣是一种修复指端缺损的可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指动脉 逆行岛状皮瓣 修复 指端缺损 治疗
下载PDF
动脉化静脉皮瓣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 被引量:20
7
作者 杨卫东 童致虹 +3 位作者 孙焕伟 张铁慧 张洪权 梁武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656-657,共2页
目的探讨应用动脉化静脉皮瓣修复手指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方法及效果。方法1999年10月~2006年8月,采用动脉化静脉皮瓣修复手指皮肤软组织缺损12例,男9例,女3例;年龄18~52岁。受伤原因:挤压伤8例,撕脱伤2例,锐器伤2例。均为手指软组织缺损,... 目的探讨应用动脉化静脉皮瓣修复手指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方法及效果。方法1999年10月~2006年8月,采用动脉化静脉皮瓣修复手指皮肤软组织缺损12例,男9例,女3例;年龄18~52岁。受伤原因:挤压伤8例,撕脱伤2例,锐器伤2例。均为手指软组织缺损,同时伴有骨、肌腱外露或合并血管断裂缺损,缺损范围为2.5cm×1.0cm^3.0cm×2.5cm。均采用同侧前臂、腕掌侧近端游离的动脉化静脉皮瓣修复。结果术后2例远端1/4皮肤坏死,10例完全成活。患者全部获随访3~20个月,平均8个月。指肤色稍暗,皮肤质量接近正常,外观较丰满,感觉功能得到部分恢复。按中华医学会手功能评定标准评:优5指,良4指,中3指,差0指,优良率为75%。结论应用动脉化静脉皮瓣是修复手指皮肤软组织缺损较好的一种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化静脉皮瓣 手指 软组织缺损 修复
下载PDF
暂时性异位断足寄养再回植术 被引量:12
8
作者 王江宁 童致虹 +6 位作者 张铁慧 杨卫东 张洪权 梁武 宋春辉 孙焕伟 李晋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1期46-49,共4页
目的 报道 2例采用暂时性异位寄养再植技术 ,挽救无一期再植条件的断足及在特殊条件下的断足再植方法。方法 对无一期再植条件的 2例断足 ,采用暂时异位寄养的方法 ,分别再植于健侧小腿下段 ,分别利用胫后动脉和大隐静脉作为受区血管 ... 目的 报道 2例采用暂时性异位寄养再植技术 ,挽救无一期再植条件的断足及在特殊条件下的断足再植方法。方法 对无一期再植条件的 2例断足 ,采用暂时异位寄养的方法 ,分别再植于健侧小腿下段 ,分别利用胫后动脉和大隐静脉作为受区血管 ,维持断足存活。待全身状态平稳和离断肢体近端条件允许时 ,再将断足自寄养部位二期回植于原来的解剖位置。结果  2例断足完体成活。经 4~ 6个月随访 ,受伤的下肢恢复正常长度 ,足底感觉恢复。能下地行走。结论 暂时性异位寄养再植技术为挽救特殊条件下的离断肢体提供了一种新的选择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暂时性异位断足寄养再回植术 断肢 暂时性异位移植 断足再植术 病例报告
下载PDF
脊髓损伤模型中神经细胞凋亡及Fas抗原和Bax蛋白在神经细胞中的表达 被引量:12
9
作者 朱庆三 杨海云 +1 位作者 孙焕伟 顾锐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6期430-432,I009,共4页
目的:观察脊髓损伤模型中Fas抗原及Bax蛋白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表达特点以及脊髓损伤后组织形态及超微结构变化特点,探讨SCI后神经细胞的病理改变机理。方法:Wistar大鼠按Allen法建立脊髓损伤模型,分别在术后1h、8h、1d、2d、3d、7d,处死取... 目的:观察脊髓损伤模型中Fas抗原及Bax蛋白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表达特点以及脊髓损伤后组织形态及超微结构变化特点,探讨SCI后神经细胞的病理改变机理。方法:Wistar大鼠按Allen法建立脊髓损伤模型,分别在术后1h、8h、1d、2d、3d、7d,处死取材,每个时相点5只动物。分别在每只大鼠脊髓损伤中心区,损伤区头侧和尾侧3mm、5mm、7mm、10mm、13mm横截面处各切取3片组织。分别作Bax蛋白、Fas抗原免疫组化,HE染色,电镜下观察细胞超微结构的改变。结果:Fas抗原在损伤后8~24h,损伤区头、尾侧7mm处出现表达高峰。Bax蛋白在损伤后2~3d,损伤区头、尾侧7mm处出现高峰。电镜观察:损伤区死亡细胞呈坏死典型表现,而在非损伤区死亡细胞呈凋亡的典型表现。结论:SCI后急性损伤主要表现为细胞的坏死,继发损伤主要由细胞的凋亡引起。同时证实了凋亡的两条途径:由Fas抗原参与的死亡受体途径及Bax参与的线粒体途径均参与了SCI后细胞调亡的病理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神经细胞凋亡 FAS抗原 BAX蛋白 神经细胞
原文传递
糖尿病足溃疡的外科治疗 被引量:8
10
作者 杨卫东 董玉金 +2 位作者 孙焕伟 童致虹 梁武 《河北医药》 CAS 2007年第5期464-464,共1页
关键词 糖尿病足溃疡 外科治疗 糖尿病足坏疽 动脉粥样硬化 常见并发症 致残率高 截肢治疗 营养不良
下载PDF
颈椎后伸过程中黄韧带突入椎管距离动态变化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朱庆三 顾锐 孙焕伟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2期88-91,共4页
目的:观察颈椎各节段黄韧带突入椎管的距离与后伸角度的关系,探讨颈椎后伸过程中黄韧带突入椎管的动态变化.方法:离体正常C2~T1节段成人脊柱标本14具,去除椎管内脊髓及硬膜,在各节段黄韧带内壁处放置自行研制的电阻应变式位移传感器探... 目的:观察颈椎各节段黄韧带突入椎管的距离与后伸角度的关系,探讨颈椎后伸过程中黄韧带突入椎管的动态变化.方法:离体正常C2~T1节段成人脊柱标本14具,去除椎管内脊髓及硬膜,在各节段黄韧带内壁处放置自行研制的电阻应变式位移传感器探针并将输出信号连接于自动应变仪,在逐渐增大颈椎后伸角度的过程中读取各节段黄韧带突入椎管距离的数据,经统计处理描记出各节段黄韧带突入椎管距离与颈椎后伸角度之间的关系曲线.结果:过伸位黄韧带突入椎管距离:C5-6>C4-5>C6-7>C3-4>C7-T1>C2-3;C2-3至C7-T1六个节段黄韧带突入椎管距离与颈椎后伸角度之间的关系曲线均为'S'形;曲线上升过程中斜率由小变大的一点所对应的角度约为15°~33°,随黄韧带节段下降角度逐渐增大.结论:过伸位黄韧带突入椎管距离以C5-6为最大,其上、下方节段突入距离逐渐变小;用各节段黄韧带突入椎管距离与颈椎后伸角度关系的'S'形曲线解释了黄韧带在颈椎后伸过程中形态的动态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黄韧带 生物力学 突出 后伸 角度
原文传递
生态复合墙结构-筏基-黄土地基共同作用分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张荫 贾正义 +2 位作者 张彩阳 孙焕伟 刘立芳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63-67,72,共6页
运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建立生态复合墙结构、筏板基础和黄土地基共同作用数值模型,分析了筏板厚度变化对基础沉降、筏板应力应变、基底反力和上部结构框架柱内力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增大筏板厚度能有效减小基础自身的差异沉降;筏基逐... 运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建立生态复合墙结构、筏板基础和黄土地基共同作用数值模型,分析了筏板厚度变化对基础沉降、筏板应力应变、基底反力和上部结构框架柱内力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增大筏板厚度能有效减小基础自身的差异沉降;筏基逐渐呈现出刚性基础的特性;基底反力向筏板边角部位集中;基础的不均匀沉降减小,上部结构产生的次应力减小,结构内力与常规设计越接近,中柱弯矩最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复合墙结构 筏基 黄土地基 共同作用
下载PDF
甲沟“V”形切除合并浅甲沟重建用于治疗嵌甲性甲沟炎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6
13
作者 王春生 钟怡鸣 +5 位作者 孙焕伟 张洪权 杨卫东 高斌 苏毅 何明达 《实用手外科杂志》 2015年第1期47-49,共3页
目的:探讨并总结甲沟“V”形切除合并浅甲沟重建用于治疗嵌甲性甲沟炎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2007年7月—2013年12月,对313例共计584趾嵌甲性甲沟炎实施甲沟“V”形切除合并浅甲沟重建术,分析并总结手术疗效。结果本组切口均达... 目的:探讨并总结甲沟“V”形切除合并浅甲沟重建用于治疗嵌甲性甲沟炎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2007年7月—2013年12月,对313例共计584趾嵌甲性甲沟炎实施甲沟“V”形切除合并浅甲沟重建术,分析并总结手术疗效。结果本组切口均达到一期愈合,且实现了甲沟一期成形,仅15例复发,有效率达95.1%。结论该术式简单易行,操作方便,对趾甲及软组织损伤小,对病灶切除彻底,治愈率高,病程短,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嵌甲 甲沟炎 浅甲沟 重建
下载PDF
手指指腹缺损的显微外科修复 被引量:3
14
作者 张洪权 张铁慧 +6 位作者 童致虹 杨卫东 孙焕伟 梁海东 任远飞 董玉金 王春生 《中国实用医药》 2010年第4期68-69,共2页
目的探讨应用不同皮瓣进行修复手指指腹缺损的手术效果。方法1994年8月至2008年7月应用传统皮瓣、V-Y皮瓣、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指动脉顺行岛状皮瓣、动脉化静脉皮瓣、游离母趾腓侧侧腹皮瓣对356例527指手指指腹缺损的病例进行修复。... 目的探讨应用不同皮瓣进行修复手指指腹缺损的手术效果。方法1994年8月至2008年7月应用传统皮瓣、V-Y皮瓣、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指动脉顺行岛状皮瓣、动脉化静脉皮瓣、游离母趾腓侧侧腹皮瓣对356例527指手指指腹缺损的病例进行修复。结果本组356例,527指,皮瓣完全坏死4例,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2例,动脉化静脉皮瓣2例,腹部皮瓣出现静脉回流障碍、伴水疱形成4例,成活率98.8%。术后127例176指获6~48月随访,随访病例手指伸展、屈曲活动基本正常,传统皮瓣、动脉化静脉皮瓣的两点辨别觉7~10mm,平均7.9mm;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游离母趾腓侧侧腹皮瓣的两点辨别觉5~7mm,平均5.8mm;指动脉顺行岛状皮瓣的两点辨别觉2~4mm,平均2.7mm。结论指动脉顺行岛状皮瓣、游离母趾腓侧侧腹皮瓣是修复手指指腹缺损的较好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指腹缺损 显微外科 修复
下载PDF
腓骨短肌腱转位修复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及踝关节不稳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3
15
作者 王春生 孙焕伟 +6 位作者 钟怡鸣 张洪权 杨卫东 高斌 苏毅 何明达 徐媛媛 《实用手外科杂志》 2015年第3期258-261,共4页
目的探讨腓骨短肌腱转位修复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及踝关节不稳的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7月-2013年12月收治的116例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患者的资料.所有患者均行腓骨短肌腱转位、强生带线锚钉固定术以重建踝关节外侧副韧带,... 目的探讨腓骨短肌腱转位修复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及踝关节不稳的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7月-2013年12月收治的116例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患者的资料.所有患者均行腓骨短肌腱转位、强生带线锚钉固定术以重建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术后患者踝关节用石膏托固定于伸屈中立位,并保证轻度外翻,观察患者近期和远期疗效。结果共计随访116例,随访时间为9个月-5.5年,平均2.8年。本组患者手术切口均一期愈合;患足局部无肿痛,行走正常,踝关节主动活动及被动活动均良好;患足前抽屉试验阳性率仅为1.7%:术后触压痛和活动痛的视觉疼痛评价法(VAS)评分及关节活动度(ROM)评价指标与术前相比,经t检验统计学分析,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术前美国足与踝关节协会(AOFAS)评分为(41.81±3.21)分,术后为(88.21±2.53)分。上述结果经t检验统计学分析,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1)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是导致慢性踝关节不稳.甚至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常见原因;(2)腓骨短肌腱转位、带线锚钉固定法是治疗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的有效且简便的方法,对于治疗踝关节不稳、防止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发生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关节 外侧副韧带 肌腱转位 锚钉 韧带重建
下载PDF
动态锁定钢板系统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 被引量:2
16
作者 苏毅 杨卫东 +4 位作者 张洪权 孙焕伟 王春生 高斌 何明达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5年第4期20-21,共2页
目的:探讨动态锁定钢板系统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21例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患者,均采用掌侧入路,斜T型动态锁定钢板系统固定。结果21例术后随访8~18个月,平均随访11.9个月,所有骨折均获得骨性愈合,平均愈合... 目的:探讨动态锁定钢板系统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21例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患者,均采用掌侧入路,斜T型动态锁定钢板系统固定。结果21例术后随访8~18个月,平均随访11.9个月,所有骨折均获得骨性愈合,平均愈合时间8.5周,术后根据Gartland与Werley评分标准:优6例,良9例,一般5例,差1例。结论应用桡骨远端掌侧动态锁定钢板系统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近腕关节位置锁定螺钉无进入关节内情况,影像学评估满意,允许术后早期功能锻炼,并可使患者恢复满意的腕关节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 动态锁定钢板系统 掌侧入路
下载PDF
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治理因素对技术资本影响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孙焕伟 罗福凯 《财会月刊(中)》 2011年第5期42-45,共4页
本文采取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的数据,使用计量经济模型,分析了我国公司治理对企业技术资本的影响。研究发现:股权集中度、股权性质、高层管理者的激励,对企业技术资本并没有显著影响,而独立董事治理与法律监管对企业技术资本具有显著的... 本文采取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的数据,使用计量经济模型,分析了我国公司治理对企业技术资本的影响。研究发现:股权集中度、股权性质、高层管理者的激励,对企业技术资本并没有显著影响,而独立董事治理与法律监管对企业技术资本具有显著的正影响。我国企业家中的高新技术专家数量比较少,所以技术水平的提高在近一时期对我国企业的内部公司治理不会产生较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资本 公司治理 影响机理 要素资本
下载PDF
应用血液滤过技术治疗高位肢体离断3例 被引量:2
18
作者 任远飞 赵睿 +5 位作者 童致虹 张铁慧 孙焕伟 杨卫东 梁武 张洪权 《实用手外科杂志》 2009年第2期108-109,共2页
血液滤过是血液净化疗法的一种,90年代以来己广泛应用于危重症领域的治疗,如急性肾功能衰竭、全身多脏器功能衰竭、严重体液及电解质紊乱酸碱平衡失调、严重创伤等。但应用于断肢再植的报道相对较少,我院于2003--2006年应用血滤技术... 血液滤过是血液净化疗法的一种,90年代以来己广泛应用于危重症领域的治疗,如急性肾功能衰竭、全身多脏器功能衰竭、严重体液及电解质紊乱酸碱平衡失调、严重创伤等。但应用于断肢再植的报道相对较少,我院于2003--2006年应用血滤技术治疗断肢再植患者3例,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滤过 高位肢体离断 断肢再植
下载PDF
微型外固定架治疗掌指骨骨折 被引量:1
19
作者 杨卫东 孙焕伟 +3 位作者 童致虹 张铁慧 张洪权 梁武 《中国现代医生》 2007年第06S期29-29,33,共2页
目的探讨应用微型外固定架治疗手掌指骨骨折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对38例46处手掌指骨骨折应用微型外固定架治疗。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2年,骨折均达到或近似达到解剖复位,临床愈合时间平均6w,手功能恢复按TAM标准评价优良率达93.75%。结论... 目的探讨应用微型外固定架治疗手掌指骨骨折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对38例46处手掌指骨骨折应用微型外固定架治疗。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2年,骨折均达到或近似达到解剖复位,临床愈合时间平均6w,手功能恢复按TAM标准评价优良率达93.75%。结论微型外固定架治疗手部掌指骨骨折创伤小,固定可靠,愈合率高,利于早期功能锻炼,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掌指骨骨折 微型外固定架
下载PDF
胫后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踝部软组织缺损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铁慧 梁武 +5 位作者 任远飞 董玉金 孙焕伟 杨卫东 张洪权 王春生 《实用手外科杂志》 2014年第4期401-402,共2页
目的:探讨胫后动脉穿支皮瓣的临床应用疗效。方法采用胫后动脉穿支皮瓣以螺旋桨式旋转修复或以滑行推进的方式修复内踝软组织缺损6例,前踝软组织缺损3例,足跟后侧的软组织缺损13例。结果22例移植组织成活21例,1例皮瓣尖端坏死,经... 目的:探讨胫后动脉穿支皮瓣的临床应用疗效。方法采用胫后动脉穿支皮瓣以螺旋桨式旋转修复或以滑行推进的方式修复内踝软组织缺损6例,前踝软组织缺损3例,足跟后侧的软组织缺损13例。结果22例移植组织成活21例,1例皮瓣尖端坏死,经换药二期植皮后成活,成活率95.5%。术后经3~20个月随访,皮瓣外观、质地良好,痛温觉有一定的恢复。结论胫后动脉穿支皮瓣是修复内踝、前踝、足跟后侧软组织缺损的较佳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后动脉 踝部 软组织缺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