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5篇文章
< 1 2 2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HLA半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病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9
1
作者 孙爱宁 吴德沛 +11 位作者 王荧 仇惠英 金正明 苗瞄 唐晓文 傅铮铮 马骁 韩悦 何广胜 陈苏宁 薛胜利 赵晔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1019-1022,共4页
背景与目的: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geneichematopoieticstemcelltransplantation,allo-HSCT)是目前治疗恶性血液系统疾病的最有效手段。但仅有25%~30%的患者能找到人类白细胞抗原(humanleukocyteantigen,HLA)相合的亲缘供者;在无... 背景与目的: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geneichematopoieticstemcelltransplantation,allo-HSCT)是目前治疗恶性血液系统疾病的最有效手段。但仅有25%~30%的患者能找到人类白细胞抗原(humanleukocyteantigen,HLA)相合的亲缘供者;在无关人群中找到相合供者的概率是1/5万~1/10万,甚至更低。若进行HLA半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hematopoieticstemcelltransplantation,HSCT),则有90%的患者能找到供者,本文旨在探索HLA半相合HSCT治疗恶性血液病的可行性。方法:25例恶性血液病患者进行HLA半相合(其中单倍体20例)的亲缘供者HSCT。采用延长、强化联合免疫抑制促进植入及使用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ntithymocyteglobulin,ATG)和/或加舒莱(抗CD25单抗)加强预防移植物抗宿主病(graft-versus-hostdisease,GVHD),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colonystimulatinfactor,G-CSF)动员的骨髓(bonemarrow,BM)或加外周血干细胞(peripheralbloodstemcell,PBSC)混合移植方案。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造血重建及达完全供者植入。21例(21/25)发生急性GVHD(aGVHD),其中Ⅰ度8例,Ⅱ度6例,Ⅲ度2例,Ⅳ度5例(其中3例为同胞部分相合),Ⅱ~Ⅳ度和Ⅲ~Ⅳ度aGVHD累积发生率分别为48.0%和28.6%。12例(12/25)发生慢性(c)GVHD,均为局限性。16例患者无病生存,1年预计无病生存率(disease-freesurvival,DFS)为(64.00±2.98)%,1年预计总生存率(overallsurvival,OS)为(64.0±3.08)%。9例死亡,其中1例死于复发,8例死于移植相关合并症,其中肺部感染4例,Ⅳ度GVHD3例,白质脑病1例。结论:HLA配型半相合的HSCT是治疗无亲缘和无关供体全相合的高危恶性血液病的有效方法,但风险较大,需在严密监测下慎重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病 组织相容性试验 造血干细胞移植 移植物抗宿主病
下载PDF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PML/RARα异型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8
2
作者 孙爱宁 周海侠 +3 位作者 吴德沛 王玮 金正明 仇惠英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3期500-502,共3页
为评价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PML/RARα异型与临床治疗及预后的相关性,对71例诱导治疗的APL患者定期进行血像、骨髓像检查,用巢式RT-PCR检测PML/RARα不同转录本。结果表明:短型(S)和V型白细胞总数比长型(L型)显著升高,所以较易早... 为评价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PML/RARα异型与临床治疗及预后的相关性,对71例诱导治疗的APL患者定期进行血像、骨髓像检查,用巢式RT-PCR检测PML/RARα不同转录本。结果表明:短型(S)和V型白细胞总数比长型(L型)显著升高,所以较易早期发生严重的出血合并症。S型和V型PML/RARα患者的复发率高于L型患者。结论:APL患者PML/RARα异型可作为独立的预后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PL PML/RARα异型 白血病
下载PDF
滤去白细胞后血小板悬液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3
3
作者 孙爱宁 苗瞄 +2 位作者 常伟荣 朱子玲 吴德沛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03年第4期447-448,共2页
目的 评价应用滤器去除白细胞的血小板悬液的过滤效果和血液病患者输注后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35例血液病患者输注经PL型滤除白细胞输血器去除白细胞的血小板悬液 ,滤过前、后分别计数血小板及白细胞。结果 过滤后血小板回收率平均为 ... 目的 评价应用滤器去除白细胞的血小板悬液的过滤效果和血液病患者输注后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35例血液病患者输注经PL型滤除白细胞输血器去除白细胞的血小板悬液 ,滤过前、后分别计数血小板及白细胞。结果 过滤后血小板回收率平均为 94 .9% ,白细胞去除率为 98% ,输注无效率为 13.5 % (均数 ) ;输注血小板后出血症状明显改善。结论 血液病患者输注滤过白细胞的血小板悬液 ,可减少血小板无效输注及同种免疫反应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除白细胞的血小板悬液 滤器
下载PDF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病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孙爱宁 吴德沛 +8 位作者 唐晓文 傅铮铮 马骁 仇惠英 金正明 苗瞄 沈益明 常伟荣 朱子玲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04年第5期675-677,共3页
目的评价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治疗恶性血液病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52例恶性血液病患者,其中亲缘异基因移植40例,非亲缘移植12例.预处理方案髓系白血病为改良BUCY;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和合并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CNS-L)的... 目的评价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治疗恶性血液病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52例恶性血液病患者,其中亲缘异基因移植40例,非亲缘移植12例.预处理方案髓系白血病为改良BUCY;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和合并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CNS-L)的髓系白血病以全身照射(TBI)+环磷酰胺(CTX)为主的化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以氟达拉宾、CTX及抗淋巴细胞球蛋白(ALG)方案.40例亲缘异基因移植均采用环胞菌素A(CSA)加短程氨甲喋呤(MTX),12例非亲缘移植采用骁悉(MMF)、CSA加MTX联合方案预防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结果均较顺利地完成预处理及移植治疗.移植后15 d(中位时间)造血重建.GVHD发生率急性Ⅰ~Ⅱ度30%,Ⅲ~Ⅳ度13.4%.随访2~17个月,荧光标记STR-PCR定量检测,75%患者供体细胞嵌合率(DM)>90%.50例非复发状况移植,至今存活40例,生存率(OS)达80%,移植相关病死率20%.结论allo-HSCT能有效地治疗或根治恶性血液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血干细胞移植 异基因 恶性血液病
下载PDF
FLAG方案治疗高危骨髓异常增生综合征、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孙爱宁 Nathalie F +1 位作者 Carole E Patrice C 《江苏医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298-299,共2页
目的 了解FLAG方案 (Fludarabine、Cytarabine、G CSF)诱导治疗高危骨髓异常增生综合征 (MDS)和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 (AML)的疗效及其耐受性。方法 对 4 3例高危MDS和AML进行FLAG诱导治疗 ,观察疗效及其不良反应。结果  4 3例患者中... 目的 了解FLAG方案 (Fludarabine、Cytarabine、G CSF)诱导治疗高危骨髓异常增生综合征 (MDS)和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 (AML)的疗效及其耐受性。方法 对 4 3例高危MDS和AML进行FLAG诱导治疗 ,观察疗效及其不良反应。结果  4 3例患者中获得完全缓解 (CR) 2 2例 (5 1% ) ,部分缓解 (PR) 9例 (2 1% ) ,有效率达 72 %。 1个疗程CR率为 6 8%。其中年龄 <5 0岁、病程 <3个月以及染色体预后良好、预后中等组CR率均较高。FLAG方案的血液系统不良反应较重。中性粒细胞数恢复至 >0 5× 10 9/L的中位时间为 17(13~ 39)d ,血小板数恢复至 >2 0× 10 9/L的中位时间为 2 0(12~ 4 1)d。因粒缺发热的中位时间是 5 (0~ 31)d。红细胞输注支持的中位数为 7(0~ 70 )U ,血小板输注支持的中位数为 12 (3~ 2 6 )U。非血液系统不良反应非常轻。结论 FLAG方案作为高危MDS/AML的诱导治疗 ,是可耐受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危骨髓异常增生综合征 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 FLAG方案 联合化疗 不良反应 骨髓抑制
下载PDF
非亲缘异基因骨髓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病的临床研究
6
作者 孙爱宁 吴德沛 +8 位作者 唐晓文 傅铮铮 马骁 仇惠英 金正明 苗瞄 沈益明 常伟荣 朱子玲 《江苏医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755-756,共2页
目的 评价非亲缘异基因骨髓移植 (allo BMT)治疗恶性血液病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 予 13例恶性血液病患者非亲缘allo BMT ,预处理方案髓系白血病为改良BUCY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ALL)和合并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 (CNS L)的髓系白血病以... 目的 评价非亲缘异基因骨髓移植 (allo BMT)治疗恶性血液病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 予 13例恶性血液病患者非亲缘allo BMT ,预处理方案髓系白血病为改良BUCY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ALL)和合并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 (CNS L)的髓系白血病以全身照射 (TBI) +环磷酰胺 (CTX)为主的化疗。 13例均采用骁悉 (MMF)、CSA加短程MTX联合方案预防移植物抗宿主病 (GVHD)。结果 均较顺利完全预处理及移植治疗。移植后 17d(中位时间 )造血重建。GVHD发生率急性Ⅰ~Ⅲ度 38% ,Ⅲ~Ⅳ度 15 %。随访 2~ 30个月 ,荧光标记STR PCR定量检测 ,75 %患者供体细胞嵌合率(DM) >90 %。 12例非复发状况移植 ,至今存活 9例 ,无白血病生存率 (LFS) 75 %。移植相关死亡率30 %。结论 非亲缘allo BMT能有效地治疗或根治恶性血液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疗 恶性血液病 非亲缘异基因骨髓移植 BMT 髓系白血病 GVHD 患者 供体细胞 荧光标记 嵌合
下载PDF
维甲酸间歇诱导APL的疗效分析与实验研究
7
作者 孙爱宁 林宝爵 +1 位作者 陶瑞芳 曾慧兰 《镇江医学院学报》 1999年第2期193-194,共2页
急性早幼粒白血病(APL)是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中一种特殊类型。在全反式维甲酸(ATRA)成功诱导的基础上.我们设计了ATRA间歇诱导法,并与传统的长程治疗对比。结果表明,二组外周血WBC峰值有显著差异,且ATRA治疗的严重副作用... 急性早幼粒白血病(APL)是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中一种特殊类型。在全反式维甲酸(ATRA)成功诱导的基础上.我们设计了ATRA间歇诱导法,并与传统的长程治疗对比。结果表明,二组外周血WBC峰值有显著差异,且ATRA治疗的严重副作用明显减少。动态观察体内血清白介素-6(IL-6)水平,发现间歇组IL-6峰值水平较低,与WBC数量呈正相关.可作为高白细胞血症的监测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性 早幼粒细胞 白血病 全反式维甲酸 间歇治疗
下载PDF
地西他滨联合HAAG方案治疗进展期急性髓系白血病疗效分析 被引量:18
8
作者 崔巍 金正明 +7 位作者 曹晶 朱霞明 孙爱宁 仇惠英 苗瞄 郭丹丹 吴德沛 唐晓文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379-1384,共6页
目的探讨采用地西他滨(decitabine/dacogen,DAC)联合HAAG[三尖杉酯碱(HHT)、阿糖胞苷(Ara-C)、柔比星(Acla)与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治疗进展期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患者,观察其有效率及... 目的探讨采用地西他滨(decitabine/dacogen,DAC)联合HAAG[三尖杉酯碱(HHT)、阿糖胞苷(Ara-C)、柔比星(Acla)与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治疗进展期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患者,观察其有效率及治疗相关毒性。方法分析我中心2012年12月至2015年8月收治的36例进展期AML患者,其中18例患者为标准难治复发患者,另外18例为一疗程标准诱导未缓解患者。36例患者均给予DAC联合HAAG方案再诱导化疗,观察其一疗程缓解率、化疗毒性及长期生存情况。结果 36例患者一疗程完全缓解(complete remission,CR)率为58.3%(21/36),部分缓解(partial remission,PR)率为22.2%(8/36),总体有效率(overall response rate,ORR)为80.6%(29/36)。18例难治复发患者CR率为61.0%(11/18),PR率为22.2%(4/18),ORR为83.3%(15/18);18例一疗程标准诱导未缓解患者CR率为55.6%(10/18),PR率为22.2%(4/18),ORR为77.8%(14/18)。化疗相关血液学毒性均为4级,感染发生率为72.2%,大多数患者不良反应轻微可控。所有患者中位随访时间为7.5(0.5~33.3)个月,全部患者1年总生存(overall survival,OS)率为43.3%,难治复发患者1年OS率为24.2%,一疗程未缓解患者1年OS率为61.6%(P=0.01)。结论对于进展期AML患者,DAC+HAAG方案一疗程再诱导治疗反应率高,不良反应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激方案 地西他滨 HAAG 急性髓系白血病
原文传递
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联合环孢素A治疗难治性血小板减少症16例 被引量:18
9
作者 计成阜 何广胜 +1 位作者 周海侠 孙爱宁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2期3789-3790,共2页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mmune thrombocytopenia,ITP).原称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传统观念认为它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以血小板计数减少为主要临床特征,伴或不伴出血症状。早期...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mmune thrombocytopenia,ITP).原称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传统观念认为它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以血小板计数减少为主要临床特征,伴或不伴出血症状。早期的研究发现自身抗体介导的血小板被网状内皮系统清除是引起血小板减少的重要因素,因此糖皮质激素成为治疗ITP的一线药物。但临床上也有很多对糖皮质激素不敏感的患者,这提醒学者们对ITP发病机制的进一步探索,近年来的研究表明.除了上述免疫因素外,血小板的生成不足在ITP的发病中也有一定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 环孢素A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治疗 难治性 自身免疫性疾病 糖皮质激素
下载PDF
头孢哌酮/舒巴坦联合阿米卡星与亚胺培南/西司他丁经验性治疗中性粒细胞缺乏发热患者的对照研究 被引量:10
10
作者 卢锡京 黄晓军 +9 位作者 沈志祥 赵永强 何娟 白庆咸 罗绍凯 李娟 钱文斌 俞康 孙雪梅 孙爱宁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874-877,共4页
目的研究血液肿瘤患者粒细胞缺乏出现发热时,头孢哌酮/舒巴坦联合阿米卡星与亚胺培南/西司他丁治疗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一项随机、单盲、对照的多中心研究,共纳入216例确诊为血液系统肿瘤伴中性粒细胞缺乏发热的住院患者,随机分组... 目的研究血液肿瘤患者粒细胞缺乏出现发热时,头孢哌酮/舒巴坦联合阿米卡星与亚胺培南/西司他丁治疗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一项随机、单盲、对照的多中心研究,共纳入216例确诊为血液系统肿瘤伴中性粒细胞缺乏发热的住院患者,随机分组接受头孢哌酮/舒巴坦联合阿米卡星与亚胺培南/西司他丁治疗,对比其临床疗效、细菌学疗效与不良反应。结果两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69.05%和74.44%,经统计学处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体温明显降低,与基线相比具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每日体温的变化,头孢哌酮/舒巴坦联合阿米卡星组比亚胺培南/西司他丁组更明显,平均退热时间分别为(3.09±1.81)d和(3.67±1.99)d;头孢哌酮/舒巴坦联合阿米卡星组的细菌学疗效明显优于亚胺培南/西司他丁组,头孢哌酮/舒巴坦联合阿米卡星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更低(3.97%vs10.00%),两组病例均未观察到有明显的肝、肾功能损害,亦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头孢哌酮/舒巴坦联合阿米卡星可作为经验性治疗中性粒细胞缺乏伴发热的血液系统肿瘤患者的理想治疗,不良反应轻,耐受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细胞缺乏 发热 头孢哌酮/舒巴坦 阿米卡星 亚胺培南/西司他丁
下载PDF
降钙素原监测与血液病合并感染患者的临床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4
11
作者 郑佳佳 孙爱宁 +4 位作者 张彤彤 陈苏宁 常伟荣 张险峰 吴德沛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19-423,共5页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定量检测及监测其动态变化在血液病化疗及移植相关感染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并回顾性分析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科497例血清PCT阳性(>0.5μg/L)的血液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PCT水平在感染性休克...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定量检测及监测其动态变化在血液病化疗及移植相关感染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并回顾性分析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科497例血清PCT阳性(>0.5μg/L)的血液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PCT水平在感染性休克、血流感染及不同菌种之间的差异。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进行评价,明确PCT在血流感染中的诊断价值。检测患者第一次发热时、使用抗菌药物治疗后第3、7、14、21、28天血清PCT水平,比较感染控制组和感染迁延组及感染恶化组间PCT的变化规律以及PCT变化在预测感染控制中的作用。结果 497例PCT阳性患者中421例(84.7%,421/497)为实验室或临床确诊感染,其中发热24 h内PCT即阳性的有296例(70.3%,296/421);发生感染性休克(14.0%,59/421)和未发生感染性休克(86.0%,362/421)患者PCT中位值分别为6.29μg/L和1.16μg/L,两者PCT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21例感染患者中有408例同时行血培养检查,其中血培养阳性167例(40.9%,167/408),血培养阴性240例(58.8%,240/408),1例曲霉污染,两组PCT中位值分别为2.47μg/L、1.15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67例血培养阳性患者中,革兰阴性菌感染(64.7%,108/167)和革兰阳性菌感染(22.2%,37/167)患者PCT中位值分别为4.32μg/L和1.39μg/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CT诊断血流感染的曲线下面积(AUC)是0.670,PCT取2.05μg/L为截点时诊断性能最高,其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54.3%,70.0%。289例动态监测抗感染治疗后的PCT水平患者中感染控制组192例,感染迁延组71例,感染恶化组26例,3组在抗感染治疗后前3 d的PCT水平无差异,但3 d后PCT水平差异显著。结论 PCT可作为感染尤其血培养阴性感染发热患者较优的快速辅助实验室诊断指标之一,其动态变化对判断感染控制情况及抗菌药物使用均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钙素原 血液病 血培养 感染
下载PDF
卡泊芬净与脂质体两性霉素B在血液病患者经验性抗真菌治疗中的比较 被引量:10
12
作者 王俊 孙爱宁 +5 位作者 吴德沛 陈苏宁 仇惠英 金正明 苗瞄 唐晓文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316-319,共4页
目的 评价和比较卡泊芬净与脂质体两性霉素B在血液病患者经验性抗真菌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采取随机、对照、开放的临床试验研究,选取出现不明原因发热、广谱抗生素治疗3~7d无效且被真菌感染的高危因素血液病患者。将60例入选... 目的 评价和比较卡泊芬净与脂质体两性霉素B在血液病患者经验性抗真菌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采取随机、对照、开放的临床试验研究,选取出现不明原因发热、广谱抗生素治疗3~7d无效且被真菌感染的高危因素血液病患者。将60例入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卡泊芬净组(32例)静脉滴注卡泊芬净(d170mg,d2起50mg/d);脂质体两性霉素B组(28例)静脉滴注脂质体两性霉素BE3mg/(kg·d)]。两组治疗时间持续至中性粒细胞恢复和症状消失后5d,或者疗程大于10d。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共有60例患者接受评估,卡泊芬净组32例,总有效率65.6%,不良反应率25.0%;脂质体两性霉素B组28例,总有效率67.9%,不良反应率71.4%。两组总有效率无显著性差异,但卡泊芬净组不良反应率显著低于脂质体两性霉素B组。结论 对血液病患者的经验性抗真菌治疗,卡泊芬净的疗效与脂质体两性霉素B相当,但耐受性较脂质体两性霉素B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泊芬净 两性霉素B 脂质体 真菌感染
下载PDF
伊马替尼治疗Ph阳性慢性髓细胞白血病急变期及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39例 被引量:11
13
作者 金正明 吴德沛 +2 位作者 孙爱宁 仇惠英 唐晓文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05年第8期53-54,56,共3页
关键词 伊马替尼 白血病 髓样 慢性急变期 淋巴样 急性 PH染色体
下载PDF
免疫相关性全血细胞减少症患者骨髓Th细胞比例及功能变化 被引量:20
14
作者 曾慧 何广胜 +6 位作者 傅蓉 吴德沛 苗瞄 王秀丽 常伟荣 孙爱宁 金正明 《江苏医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401-403,共3页
目的探讨免疫相关性全血细胞减少症(IRP)患者骨髓中辅助性T淋巴细胞(Th)亚群数量、功能改变及在发病中的作用。方法用流式细胞术同期对照研究16例正常对照组、15例初诊IRP组、24例再生障碍性贫血(AA)组、14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组... 目的探讨免疫相关性全血细胞减少症(IRP)患者骨髓中辅助性T淋巴细胞(Th)亚群数量、功能改变及在发病中的作用。方法用流式细胞术同期对照研究16例正常对照组、15例初诊IRP组、24例再生障碍性贫血(AA)组、14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组骨髓Th细胞改变情况;RT-PCR方法检测10例正常人、25例初诊IRP患者、9例AA患者、9例MDS患者未经体外刺激的骨髓单个核细胞(BMMNC)中Th1细胞的代表因子IFN-γ、IL-2和Th2细胞的代表因子IL-4、IL-10的基因表达。结果(1)骨髓中Th1细胞、Th2细胞及Th1/Th2比值正常对照组为0·42%、0·24%和1·57;初诊IRP组为0·58%、1·95%和0·31;AA组为4·42%、0·41%和21·22;MDS组为0·44%、0·84%和0·96。IRP组Th1细胞与正常对照组及MDS组无显著差异(P>0·05),显著低于AA组(P<0·01);但IRP组Th2细胞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AA组(P<0·01),与MDS组差异未达统计学意义(P=0·054)。IRP组骨髓中Th2细胞占优势,Th1/Th2比值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MDS组及AA组(P<0·01)。(2)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初诊IRP组Th2型细胞因子IL-4、IL-10mRNA表达明显增高(P<0·01),而Th1型细胞因子IFN-γ、IL-2mRNA表达无显著增高(P>0·05);AA组Th1型细胞因子显著增高(P<0·01),而Th2型无区别;MDS组未见细胞因子表达增高。结论IRP患者骨髓Th2细胞亚群增多,Th细胞平衡向Th2偏移,且Th2型细胞因子表达增高,细胞功能亢进,可能是IRP免疫发病环节之一,也表明IRP是一种不同于AA和MDS的全血细胞减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血细胞减少 自身免疫 TH细胞
下载PDF
三氧化二砷诱导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SKM-1细胞凋亡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华海应 高华强 +4 位作者 孙爱宁 朱文艳 岑建农 吴丽丽 姜东林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9期3897-3900,共4页
目的探讨三氧化二砷(AS2O3)诱导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SKM-1细胞的凋亡机制。方法将AS2O3与SKM-1细胞共育,采用形态学观察细胞生长,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RT-PCR技术检测Bcl-2、Bax、caspase-3mRNA表达。结果 0.25、0.50μmol/L AS... 目的探讨三氧化二砷(AS2O3)诱导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SKM-1细胞的凋亡机制。方法将AS2O3与SKM-1细胞共育,采用形态学观察细胞生长,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RT-PCR技术检测Bcl-2、Bax、caspase-3mRNA表达。结果 0.25、0.50μmol/L AS2O3对SKM-1细胞无明显促凋亡作用(P>0.05),2.00、8.00、32.00μmol/L AS2O3对SKM-1细胞有明显促凋亡作用,随着AS2O3浓度增加及作用时间延长,凋亡发生率增加(P<0.01),抗凋亡基因Bcl-2mRNA表达下降(Ρ<0.01),促凋亡基因Bax、caspase-3mRNA表达增加(P<0.01,P<0.05)。结论 2、8、32μmol/L AS2O3对SKM-1细胞有促凋亡作用,可能通过下调Bcl-2、上调Bax及caspase-3基因表达参与其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三氧化二砷 细胞凋亡 BCL-2 BAX CASPASE-3
下载PDF
难治复发性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缓解状态对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预后影响的分析 被引量:12
16
作者 周倩兰 唐晓文 +8 位作者 孙爱宁 仇惠英 金正明 苗瞄 付铮铮 赵丙瑞 施晓兰 陈广华 吴德沛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954-958,共5页
本研究探索难治复发性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的缓解状态对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预后的影响。对32例接受allo-HSCT的难治复发性AML的治疗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移植前未缓解(NR)17例,完全缓解(CR)15例,比较两组在治疗相... 本研究探索难治复发性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的缓解状态对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预后的影响。对32例接受allo-HSCT的难治复发性AML的治疗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移植前未缓解(NR)17例,完全缓解(CR)15例,比较两组在治疗相关不良反应、白血病复发和无白血病生存率(LFS)等方面的差异。结果表明,两组病例在性别、年龄、细胞遗传学特征和移植方式等方面均具有可比性。除NR组中1例移植失败,1例死于重症肝静脉阻塞病以外,其余30例均获得造血重建。NR组与CR组aGVHD发生率分别为47.1%(8例)和33.3%(5例)。在可评估的患者中,NR组9例中5例发生cGVHD,CR组11例中4例发生cGVHD,两组发生aGVHD(P=0.335)和cGVHD(P=0.217)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NR组治疗相关死亡率(29.4%vs 14.3%,P=0.392)及移植后复发率(42.9%vs 26.7%,P=0.300)较CR组高,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中位随访13(1-124)个月,至今NR组和CR组各有6例无病生存,2年LFS两组相近(35.3%vs 40.0%,P=0.267)。对32例患者的单因素生存分析结果显示,年龄<35岁(P=0.044)及发生cGVHD(P=0.046)的患者总生存率(OS)显著延长。结论:单中心样本研究结果显示,allo-HSCT是挽救性治疗难治复发性AML的有效手段,移植前NR的患者预后与CR患者相比,allo-HSCT疗效及预后无显著性差异,提示对NR状态的难治复发性AML患者实施allo-HSCT,并通过移植后过继免疫治疗产生cGVHD,以期获得长期生存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急性髓系白血病 预后
下载PDF
流式细胞术对急性白血病微小残留病的检测及意义 被引量:11
17
作者 刘小华 孙爱宁 +7 位作者 吴德沛 傅铮铮 唐晓文 仇惠英 韩悦 马骁 薛胜利 朱明清 《江苏医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455-457,共3页
目的探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追踪急性白血病(AL)患者骨髓微小残留病(MRD)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FCM以白血病细胞(LC)特异分化抗原为标志监测43例初治AL患者MRD,并与传统骨髓形态学结果进行比较。结果预测各组患者复发的敏感性和特... 目的探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追踪急性白血病(AL)患者骨髓微小残留病(MRD)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FCM以白血病细胞(LC)特异分化抗原为标志监测43例初治AL患者MRD,并与传统骨髓形态学结果进行比较。结果预测各组患者复发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完全缓解(CR)1~5个月组为100%(13/13)和76.6%(23/30),CR6~11个月组为100%(4/4)和87%(20/23),CR12个月~组为100%(2/2)和100%(13/13),对所有第1次受检MRD为阳性随后确认为复发的患者,比骨髓像诊断复发平均提前4个月。43例初治AL患者CR时MRD定量检测结果显示:(1)MRD阴性25例,其中16例在追踪期内亦持续阴性;9例转阳性,经强化疗后再转阴,但6例复发,其中3例发生了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CNSL);(2)MRD阳性18例,其中10例CR时MRD平均值为2·20%,在缓解期MRD值逐渐减少,直至转阴;8例CR时MRD值较高或持续高值,此8例均复发;(3)骨髓复发组(19例)CR时MRD定量值平均为0·48%,未复发组(24例)为0·06%(P<0·05)。结论采用FCM检测AL的MRD,具有简单、快速有效、敏感和创伤小的优点,可比传统骨髓形态学更早提示复发。尤其是采取连续性定期监测、动态观察的方式,会进一步增加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对提示复发、预测预后及指导个体化治疗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小残留病 白血病 流式细胞术 复发
下载PDF
化疗联合自体DCIK细胞治疗急性白血病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8
18
作者 刘跃均 吴德沛 +9 位作者 孙爱宁 仇惠英 金正明 唐晓文 傅琤琤 马骁 韩悦 苗瞄 陈峰 赵晔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552-556,共5页
目的:采用体外培养的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致敏、细胞因子诱导激活的杀伤细胞(Dendritic Cells with Cytokine-induced Killer,DCIK)治疗急性白血病患者,探讨DCIK细胞过继免疫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血细胞分离机... 目的:采用体外培养的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致敏、细胞因子诱导激活的杀伤细胞(Dendritic Cells with Cytokine-induced Killer,DCIK)治疗急性白血病患者,探讨DCIK细胞过继免疫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血细胞分离机分离患者外周血中单个核细胞,在体外诱导培养成DCIK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免疫表型,MTT法检测DCIK细胞对人红白血病细胞K562的杀伤活性。经过质量检定合格后,回输给患者。观察输注期间的不良反应,治疗结束后定期复查患者血液学及遗传学缓解情况。结果:①回输给患者的细胞群中,CD3+CD56+细胞占(38.62±9.32)%,其对白血病细胞株K562的杀伤率为(57.6±2.9)%,回输后患者外周血CD8+、CD56+细胞百分比分别为(36.93±5.78)%、(41.94±13.15)%。②21例患者共接受50例次DCIK细胞治疗,1例接受9疗程治疗,1例接受7疗程治疗,2例接受4疗程治疗,1例接受3疗程治疗,4例接受2疗程治疗,11例接受1疗程治疗。自DCIK细胞回输开始,随访至2009年11个月底,中位随访时间14个月(2~44),3年总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OS)、3年无事件生存率(Event free survival,EFS)分别为(61.9±18.5)%、(43.1±15.7)%。13/21例(61.9%)持续缓解,中位持续缓解时间为17个月(2~44),共8例复发(1例分子水平复发,7例血液学复发)。③21例患者中,DCIK细胞治疗时处于第1次缓解(First complete remission,CR1)期15例,11例持续缓解,4例复发;≥第2次缓解(Second complete remission,CR2)期6例,4例复发,2例持续缓解。④所有患者输注过程安全,无输注相关不良反应,无心电图及肝肾功能损害。结论:DCIK细胞治疗明显改善急性白血病的临床症状,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CIK细胞 急性白血病 免疫治疗
下载PDF
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远期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6
19
作者 刘红 李彩霞 +4 位作者 孙爱宁 丁子轩 徐明珠 王蓉娴 吴德沛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0期17-20,共4页
目的分析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远期预后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择初诊成人ALL患者147例,根据初诊时WBC数、染色体核型及对诱导治疗反应等因素分为标危组53例、高危组94例(包括Ph+ALL36例、Ph-ALL 58例),对两组临床疗效及生存情... 目的分析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远期预后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择初诊成人ALL患者147例,根据初诊时WBC数、染色体核型及对诱导治疗反应等因素分为标危组53例、高危组94例(包括Ph+ALL36例、Ph-ALL 58例),对两组临床疗效及生存情况进行分析。对55例保存骨髓标本患者行p53、NOTCH1、IKZF1-IK6基因热点突变位点检测,分析突变发生率。单因素分析成人ALL患者的预后影响因素。结果治疗1个疗程,所有患者诱导缓解率为91.8%,3年无事件生存(EFS)率和总生存(OS)率分别为(37.4±4.1)%和(46.1±4.2)%;5年EFS率和OS率分别为(29.9±4.1)%和(39.9±4.3)%。标危组3、5年OS率高于高危组Ph+ALL者及Ph-ALL者(P均<0.05)。p53、NOTCH1、IKZF1-IK6基因突变发生率分别为1.82%、3.63%、32.73%。单因素分析显示,发病年龄、初诊时WBC数、Ph染色体情况为成人ALL患者的预后影响因素(P均<0.05);IKZF1-IK6异构体突变阳性者生存率略低于其阴性者(P>0.05)。结论成人ALL患者远期预后较差,尤其是高危ALL患者。发病年龄、初诊时WBC数、存在Ph染色体为成人ALL的预后影响因素,IKZF1-IK6异构体突变也可能是成人ALL患者的预后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淋巴细胞 急性 治疗效果 基因突变 预后
下载PDF
急性髓系白血病中ADAMTS13活性和vWF的水平变化及其意义 被引量:6
20
作者 张文娟 韩悦 +8 位作者 马珍妮 王倩 唐雅琼 王杰 苏健 孙爱宁 王兆钺 阮长耿 吴德沛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503-1507,共5页
本研究观察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蛋白酶(ADAMTS13)活性和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 WF)抗原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治疗前后的变化情况,探讨相关的临床意义。收集73例初治AML患者缓解前后的血浆标本,荧光标记v WF73底物荧光共振能量转移试... 本研究观察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蛋白酶(ADAMTS13)活性和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 WF)抗原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治疗前后的变化情况,探讨相关的临床意义。收集73例初治AML患者缓解前后的血浆标本,荧光标记v WF73底物荧光共振能量转移试验(FRETS-v WF73)检测患者血浆中的ADAMTS13活性,以ELISA试剂盒检测v WF抗原量。结果表明,初治AML患者治疗缓解前的ADAMTS13活性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63.3±25.5)%vs(105.1±37.7)%,(P<0.01);v WF抗原则高于正常对照组(226.6±127.0)%vs(111.4±39.7)%,(P<0.01)。经标准诱导化疗后缓解期患者的ADAMTS13活性明显高于治疗前组(P<0.0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v WF抗原则明显低于治疗前组(P<0.01),但仍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初治AML患者治疗前合并感染者的ADAMTS13活性明显低于无感染组:(52.2±20.6)%vs(73.9±24.7)%,(P<0.01);感染组v WF抗原明显高于无感染组:(262.2±135.7)%vs(193.8±110.2)%,(P<0.05)。伴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者的ADAMTS13活性明显低于无DIC组:(42.0±14.5)%vs(73.4±22.7)%,(P<0.01);DIC患者的v WF抗原明显高于无DIC组:(274.2±140.0)%vs(204.7±115.5)%,(P<0.05)。结论:初治AML患者治疗前伴有ADAMTS13活性的降低和v WF的升高,以合并感染和DIC的患者表现最显著。ADAMTS13和v WF在肿瘤的发生发展,炎症和DIC的形成过程中起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蛋白酶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 急性髓系白血病 感染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