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视网膜动脉阻塞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8
1
作者 孙祖华 林冰 +5 位作者 周容 张逸夔 李英姿 李明翰 何自芳 刘晓玲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4年第12期2998-3000,I0030,共4页
目的:观察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视网膜动脉阻塞(RAO)的疗效。方法:58例(58只眼)视网膜动脉阻塞患者纳入本研究。视网膜分支动脉阻塞(BRAO)18例,其中2例伴有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AO伴BRVO),2例伴有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BRAO伴CRVO);视网膜... 目的:观察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视网膜动脉阻塞(RAO)的疗效。方法:58例(58只眼)视网膜动脉阻塞患者纳入本研究。视网膜分支动脉阻塞(BRAO)18例,其中2例伴有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AO伴BRVO),2例伴有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BRAO伴CRVO);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CRAO)40例,其中7例伴有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CRAO伴CRVO)。男32例,女26例,年龄36~86岁,平均(62.12±13.79)岁。所有患者均单眼发病,病程4 h^20 d,平均(5.13±5.05)d。视力LP^1.0,平均(0.17±0.30)。所有患者均给予银杏达莫注射液20 m L加5%葡萄糖注射液(或9%生理盐水)250 m L静脉滴注,每天2次,疗程3 d^6周,平均(2.24±1.18)周。同时给予舌下含服硝酸甘油片,口服阿司匹林扩血管、弥可保营养神经以及配合局部按压眼球等治疗,随访时间1周~6周。通过视力、眼底彩照、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及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等检查观察视功能变化及视网膜水肿、黄斑体积以及视网膜动脉再通情况。结果:除了2例2只CRAO伴CRVO患眼在治疗后1周眼底灰白色水肿加重以外,所有患眼在治疗后不同时间随访,阻塞部位灰白色水肿均有不同程度的消退,樱桃红斑逐渐消失。治疗后1周、2周、3周与治疗前平均视力相比,均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OCT显示治疗后平均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RT)和平均黄斑体积(CMV)与治疗前相比,在治疗后1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2周、3周与治疗前相比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7只患眼在治疗后复查了FFA,其中10只患眼在治疗后1周复查FFA,除了1只患眼无明显改善外,其他9只患眼均显示A-RCT时间缩短,视网膜动-静脉循环时间臂-视网膜循环时间(A-RCT)缩短,视网膜血管充盈好转。6只患眼在治疗后2周、1只患眼在治疗后3周复查FA,上述情况均明显好转。结论:银杏达莫注射液能扩张血管,改善视网膜循环,改善视功能,治疗视网膜动脉阻塞效果良好,且长期使用无明显眼部及全身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动脉阻塞 银杏达莫 注射液
原文传递
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的分类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文峰 吴德正 +3 位作者 孙祖华 陈艳丽 黄时洲 罗光伟 《眼科学报》 2006年第3期160-165,共6页
目的:在较大样本病例的基础上,探讨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polypoidalchoroidalvasculopathy,PCV)的分类标准,并提出PCV的系统分类法。方法:42例(48只眼)国人PCV患者根据PCV的眼底表现和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ndocyaninegreenangiography,IC... 目的:在较大样本病例的基础上,探讨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polypoidalchoroidalvasculopathy,PCV)的分类标准,并提出PCV的系统分类法。方法:42例(48只眼)国人PCV患者根据PCV的眼底表现和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ndocyaninegreenangiography,ICGA)特征,按息肉状病灶发生的部位、息肉状病灶渗漏程度、有无与息肉状病灶相连的分支状脉络膜血管网及眼底出血、渗出的严重程度进行分类。结果:48只PCV患眼按息肉状病灶发生的部位分为黄斑型(30只眼,占62.5%)、血管弓型(6只眼,占12.5%)、视乳头旁型(3只眼,占6.3%)、中周型及结合型(9只眼,占18.8%);按息肉状病灶渗漏程度分为活动性(34只眼,占73.8%)与非活动性(14只眼,占29.2%);按有无与息肉状病灶相连的分支状脉络膜血管网分为典型(36只眼,75.0%)与非典型(12只眼,25.0%);按眼底出血、渗出的严重程度分为渗出型(13只眼,占27.1%)与出血型(35只眼,占72.9%)。其中按息肉状病灶发生的部位和按有无与息肉状病灶相连的分支状脉络膜血管网进行分类为本研究首次提出。结论:PCV的上述分类有助于PCV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指导治疗及判断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 分类 中国人
下载PDF
土木工程钢结构施工
3
作者 孙祖华 《新材料·新装饰》 2023年第4期142-145,共4页
为全面提升土木工程施工质量,要整合钢结构施工技术内容,建立健全更加可控的技术体系,发挥钢结构应用优势,从而为土木工程施工管理提供保障。文章从性能、可塑性、节能性等方面简要分析了钢结构的特点,对土木工程施工中的钢结构施工流... 为全面提升土木工程施工质量,要整合钢结构施工技术内容,建立健全更加可控的技术体系,发挥钢结构应用优势,从而为土木工程施工管理提供保障。文章从性能、可塑性、节能性等方面简要分析了钢结构的特点,对土木工程施工中的钢结构施工流程和技术内容展开讨论,并对钢结构施工提出了几点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结构 土木工程 吊装技术
下载PDF
眼底门诊中非弱视儿童低常视力的病因分析
4
作者 周容 林冰 +2 位作者 李英姿 孙祖华 刘晓玲 《眼视光学杂志》 2008年第2期150-152,共3页
目的通过眼底检查和视觉电生理检查,研究眼底内科门诊中学龄儿童非弱视性视力低于正常的病因。方法对2006年7月~2006年10月期间,单眼或双眼矫正视力低于4.9,排除弱视的86例(156眼)儿童病例进行前瞻性病因分析,其中男55例,女31例,平均年... 目的通过眼底检查和视觉电生理检查,研究眼底内科门诊中学龄儿童非弱视性视力低于正常的病因。方法对2006年7月~2006年10月期间,单眼或双眼矫正视力低于4.9,排除弱视的86例(156眼)儿童病例进行前瞻性病因分析,其中男55例,女31例,平均年龄(11±3.1)岁。全部病例均接受了眼前节和眼底检查,48例行视网膜电图(ERG)检查,30例行视觉诱发电位(VEP)检查。结果86例中,视力异常病因按解剖部位分类依次为:视网膜脉络膜疾病40例(46.51%),视神经病变23例(26.74%),青光眼5例(5.81%),原因不明的低常视力有18例(20.93%)。以上病例通过眼底检查确诊26例(30.23%),结合眼底检查和电生理检查确诊29例(33.72%)。本组病例中有16例(18.60%)曾被诊断为弱视。结论非弱视性儿童矫正视力低于正常的病例中,以脉络膜视网膜疾病和视神经疾病为主,原因不明的低常视力仍有一定比例,常规眼底检查必要时需结合视觉电生理检查对于正确的诊断非常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络膜视网膜疾病 视神经病变 视觉电生理 低常视力 眼底检查
下载PDF
玻璃体腔注射抗VEGF药物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视网膜新生血管的疗效 被引量:13
5
作者 黄颖 孙祖华 +3 位作者 周容 李英姿 刘晓玲 林冰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9年第7期482-486,共5页
目的:探讨玻璃体腔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药物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R)视网膜新生血管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1日至2018年4月28日于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的DR患者。首次和末次抗VEGF... 目的:探讨玻璃体腔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药物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R)视网膜新生血管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1日至2018年4月28日于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的DR患者。首次和末次抗VEGF治疗的间隔为抗VEGF治疗总时长(若只有1次治疗,则记为0)。末次抗VEGF治疗与治疗后FFA之间的间隔定义为治疗空窗期。结果:共纳入患者20例,24眼,其中男10例,女10例,年龄(53.9±12.8)岁。抗VEGF治疗平均次数为2.5(1,3)次,抗VEGF治疗总时长为62.0(0,76.8)d。治疗空窗期为48.5(30.0,64.8)d。15眼(占62.5%)单纯抗VEGF治疗后视网膜新生血管完全消退,其余9眼(占37.5%)部分消退且未见新的新生血管生成。治疗空窗期的延长是治疗后仍有新生血管的危险因素(OR=1.089,95%CI=1.018~1.166,P=0.014)。4眼延长治疗空窗期为177.0(90.5,234.3)d,均可见消退的新生血管重新出现。结论:玻璃体腔注射抗VEGF药物治疗DR视网膜新生血管有效,但可能复发,需重复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VEGF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视网膜新生血管 眼底荧光血管造影
下载PDF
在烧结热返矿配料上采用冲击式电子秤
6
作者 刘玉松 孙祖华 《烧结球团》 1985年第5期123-126,共4页
在烧结厂由于热返矿温度高,不能直接用普通的皮带秤进行测量,以往的测量方法是利用两个大皮带秤测出加入热返矿之后和加入热返矿之前的重量,其重量差为热返矿的加入量。这种测量方法很不准确。因为返矿卸料和求出重量之间的滞后时间长。
关键词 电子秤 装置 电子称 冲击式 配料
下载PDF
卡车与道路的经济最佳化
7
作者 Donr.,MD 孙祖华 《冶金矿山设计与建设》 1992年第6期44-49,85,共7页
关键词 卡车 道路 经济 最佳化
下载PDF
磨矿的发展—磨机大型化和最新控制
8
作者 徐靖 孙祖华 《冶金矿山设计与建设》 1991年第5期59-62,共4页
关键词 磨矿 磨机 大型化 控制
下载PDF
南京某国际酒店结构设计
9
作者 柯春明 孙祖华 《建设科技》 2021年第14期85-87,共3页
本工程针对超限内容设置了抗震性能目标,提出了结构分析手段,达到了抗震性能目标设定的各项水准要求,是安全、可靠、合理的。本案例希望能对酒店抗震设计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 超B级高层 框架(型钢柱)-核心筒结构 楼板应力分析
下载PDF
50岁以上患者视网膜色素上皮脱离的眼底特征分析 被引量:8
10
作者 孙祖华 文峰 +5 位作者 陈艳丽 吴德正 黄时洲 罗光伟 关天芹 刘彩娇 《中华眼底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224-227,共4页
目的探讨50岁以上患者视网膜色素上皮脱离(PED)的眼底改变特征。方法回顾分析2001年10月至2004年8月经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确诊为PED的31例(34只眼)50岁以上连续性病例,眼底改变的特征,患者均进行眼底彩色照相、FFA及吲哚青绿血管造... 目的探讨50岁以上患者视网膜色素上皮脱离(PED)的眼底改变特征。方法回顾分析2001年10月至2004年8月经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确诊为PED的31例(34只眼)50岁以上连续性病例,眼底改变的特征,患者均进行眼底彩色照相、FFA及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CGA)检查。结果31例34只PED患眼中,FFA显示浆液性PED18只眼,占52.9%,血液性PED8只眼,占23.5%,浆液血液性PED8只眼,占23.5%。ICGA结果显示,12只眼(35.3%)伴发脉络膜新生血管(CNV),17只眼(50.0%)伴发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PCV),1只眼(2.9%)同时伴发CNV及PCV,4只眼(11.8%)不伴有脉络膜血管性病变。结论50岁以上患者PED可发生于CNV、PCV及无脉络膜血管性病变患眼,其中PCV患眼最常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脱离 色素上皮 荧光素血管造影术 吲哚花青绿
原文传递
不同病程Stargardt病的频域光相干断层扫描表现特征 被引量:3
11
作者 孙祖华 林冰 +3 位作者 孙心铨 刘春 郑微微 刘晓玲 《中华眼底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15-217,共3页
光相十断层扫描(OCT)伪色图中看到的分层排列和结构与组织学检查所见的视网膜中心凹和旁中心凹区的形态极为相似。近年推出的频域OCT有更快的扫描速度,可提供更高的分辨率,其轴向分辨率为5-7μm,横向分辨10-20μm,能够获得高分辨... 光相十断层扫描(OCT)伪色图中看到的分层排列和结构与组织学检查所见的视网膜中心凹和旁中心凹区的形态极为相似。近年推出的频域OCT有更快的扫描速度,可提供更高的分辨率,其轴向分辨率为5-7μm,横向分辨10-20μm,能够获得高分辨率眼底断层罔像,可发现组织学改变的精确位置,使我们从类似于活体组织病理学观察黄斑疾病的发展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斑变性/先天性 体层摄影术 光学相干 STARGARDT病
原文传递
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临床个性化治疗效果评价 被引量:1
12
作者 孙祖华 林冰 +5 位作者 李英姿 张逸夔 黄颖 周容 李明翰 刘晓玲 《中华眼底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35-240,共6页
目的 观察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PCV)临床个性化治疗方案的效果.方法 临床检查确诊的PCV患者79例86只眼纳入研究.患者中,男性60例65只眼,女性19例21只眼.平均年龄(64.48±13.15)岁.均行最佳矫正视力(BCVA)、裂隙灯显微镜联合... 目的 观察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PCV)临床个性化治疗方案的效果.方法 临床检查确诊的PCV患者79例86只眼纳入研究.患者中,男性60例65只眼,女性19例21只眼.平均年龄(64.48±13.15)岁.均行最佳矫正视力(BCVA)、裂隙灯显微镜联合前置镜、眼底彩色照相、光相干断层扫描(OCT)、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和(或)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CGA)检查.患眼平均BCVA 0.19±0.20.根据息眼所接受治疗情况不同分为单纯光动力疗法(PDT)治疗组(A组)、PDT联合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治疗组(B组)、PDT联合后Tenons囊下注射曲安奈德治疗组(C组),分别为45、31、10只眼.治疗后1个月复查,以后根据临床需要定期复查.A组45只眼中,治疗后失访5只眼,其余治疗眼平均随访时间3.27个月.B组31只眼中,治疗后失访3只眼,其余治疗眼平均随访时间6.68个月.C组10只眼中,治疗后失访1只眼,其余治疗眼平均随访时间5.67个月.随访病情加重或复发者行FFA和(或)ICGA检查.对比分析患眼治疗前与治疗后1个月BCVA、中心凹视网膜厚度的变化;观察治疗后病灶消退、复发或加重的情况.结果 A组45只眼均接受1次治疗;B组31只眼中,接受1次治疗20只眼,占64.5%;C组10只眼中,接受1次治疗9只眼,占90.0%.治疗后1个月A、B、C组患眼BCVA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61、3.262、3.258,P<0.05);3组间治疗后1个月患眼平均BCV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345、0.683、0.168,P>0.05).治疗后1个月,A、B组患眼平均中心凹视网膜厚度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39、4.334,P<0.05);C组患眼平均中心凹视网膜厚度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286,P>0.05).FFA和(或)ICGA检查结果显示,A组接受检查的13只跟中,息肉样病灶、色素上皮脱离(PED)消退3只眼;息肉样病灶、PED减少4只眼;息肉样病灶仍然存在3只眼;息肉样病灶伴PED加重3只眼.B组接受检查的10只眼中,息肉样病灶消退3只眼;息肉样病灶减少3只眼;息肉样病灶消退后复发4只眼.C组接受检查的5只眼中,息肉样病灶消退4只眼;息肉样病灶消退后复发1只眼.结论 单纯PDT、PDT联合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或后Tenons囊下注射TA均能不同程度使息肉样病灶消退或渗漏减轻;患眼视力稳定或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络膜疾病 治疗 光化学疗法 抗体 单克隆 曲安奈德
原文传递
急性黄斑区视神经视网膜病的临床特征及治疗和预后
13
作者 孙祖华 汪村 +3 位作者 王萌 孙心铨 林冰 刘晓玲 《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 CAS 2014年第4期233-238,共6页
目的 初步探讨急性黄斑区视神经视网膜病(AMNR)的临床特征、治疗和预后.方法 回顾性病例研究.分析自2007年12月至2012年3月临床上诊断为AMNR的患者16例(25眼).其中男12例,女4例,年龄24~72岁,平均年龄(51.1±12.7)岁.视力光感... 目的 初步探讨急性黄斑区视神经视网膜病(AMNR)的临床特征、治疗和预后.方法 回顾性病例研究.分析自2007年12月至2012年3月临床上诊断为AMNR的患者16例(25眼).其中男12例,女4例,年龄24~72岁,平均年龄(51.1±12.7)岁.视力光感(LP)~1.2.观察其眼底彩照、OCT、FFA及ICGA的表现特征,分析其相关发病因素并探讨其发病机制及治疗预后.结果 16例患者中9例双眼发病,7例单眼发病.16例(25眼)眼底均表现为黄斑区视网膜深层灰黄色污秽样改变.FFA显示视盘不等程度的染色,部分病例黄斑区微小血管扩张渗漏,ICGA显示黄斑区低灌注性弱荧光.所有患者OCT均显示不同程度的黄斑区外层视网膜水肿、增厚,视细胞内节/外节-脉络膜毛细血管(IS/OS-CC)带的局灶性缺损,部分患者伴有局限神经上皮脱离.16例患者血清学检查均显示梅毒阳性,其中1例伴有HIV感染.10例患者(14眼)积极接受抗梅毒治疗,随访时间为2周~2年,除1例(2眼)随访时间只有2周视力无明显改善外,其余9例(12眼)视力均有明显好转,其中9眼视力恢复到1.0,眼底表现均明显改善.余6例(11眼)建议抗梅毒治疗后失访.结论 AMNR病因很多,梅毒感染是其中之一,主要的病理改变是外层视网膜及视细胞的IS/OS受到破坏.系统性的免疫学检查如梅毒螺旋体、HIV等相当重要.治疗主要是抗梅毒治疗,视力预后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黄斑区视神经视网膜病 梅毒 体层摄影术 光学相干 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 吲哚青绿血管造影
原文传递
渗出型老年性黄斑变性与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眼底形态学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13
14
作者 文峰 吴德正 +5 位作者 陈艳丽 孙祖华 黄时洲 罗光伟 关天芹 刘彩娇 《中华眼底病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5期307-309,共3页
目的 观察渗出型老年性黄斑变性 (AMD)与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 (PCV)眼底表现的异同。 方法 回顾性分析渗出型 AMD患者 12 3例 137只眼及 PCV患者 4 2例 4 8只眼的眼底彩色像、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 (FFA)和吲哚青绿血管造影 (ICGA)检... 目的 观察渗出型老年性黄斑变性 (AMD)与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 (PCV)眼底表现的异同。 方法 回顾性分析渗出型 AMD患者 12 3例 137只眼及 PCV患者 4 2例 4 8只眼的眼底彩色像、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 (FFA)和吲哚青绿血管造影 (ICGA)检查资料。 结果  137只渗出型 AMD患眼中 ,FFA显示 16只眼为典型脉络膜新生血管 (CNV) ,占 11.7% ;隐匿型 CNV12 1只眼 ,占 88.3%。隐匿型 CNV患眼中 ,4 2只眼 ICGA检查可见“热点状”(hot spots)荧光 ,占 34.7% ;74只眼表现为后期斑状强荧光 ,占6 1.2 % ;2只眼 CNV与 PCV共存 ,占 1.7%。 4 8只 PCV眼中 ,7只眼的眼底彩色像可见特有的视网膜下橘红色结节样病灶 ,占 14 .6 % ;2只眼 FFA即显示出分支状脉络膜血管网及息肉状病灶 ,占 4 .2 % ;36只眼ICGA显示异常分支的脉络膜血管网及其末梢的息肉状扩张灶 ,占 75 .0 % ;12只眼 ICGA显示多个息肉状扩张灶而未见伴有分支状脉络膜血管网 ,占 2 5 .0 %。息肉状病灶呈葡萄串样外观者 16只眼 ,占 33.3% ;,呈多个孤立并存者 32只眼 ,占 6 6 .7%。造影后期部分息肉状病灶染料渗漏或染色 ,部分呈息肉状病灶中心为弱荧光 ,周围环状染色的“冲刷现象”。 结论 渗出型 AMD与 PCV不同的 ICGA表现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息肉 脉络膜 病灶 眼底 ICGA 渗出 CNV
原文传递
急性区域性隐匿性外层视网膜病变的临床表现及频域光相干断层扫描图像特征 被引量:8
15
作者 周容 林冰 +4 位作者 孙祖华 郑薇薇 李英姿 周挺业 刘晓玲 《中华眼底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474-478,共5页
目的观察急性区域性外层视网膜病变(AZOOR)的临床特点以及频域光相干断层扫描(SD-OCT)的图像特征,探讨OCT在评估AZOOR发生、发展中的临床价值。方法临床检查确诊的AZOOR患者52例66只眼纳入研究。其中,男性8例10只眼,女性44例56... 目的观察急性区域性外层视网膜病变(AZOOR)的临床特点以及频域光相干断层扫描(SD-OCT)的图像特征,探讨OCT在评估AZOOR发生、发展中的临床价值。方法临床检查确诊的AZOOR患者52例66只眼纳入研究。其中,男性8例10只眼,女性44例56只眼;年龄15~65岁。均以视力下降、闪光感、暗点及眼前遮挡感为主述就诊。根据眼底有无改变将患者分为I、Ⅱ型AZOOR,分别为28、38只眼。Ⅱ型AZOOR38只眼中,多发性一过性白点综合征(MEWDS)9只眼、点状内层脉络膜病变(PIC)25只眼、多灶性脉络膜炎(MC)4只眼。所有患者均行视力、裂隙灯显微镜、眼底彩色照相、SD-OCT检查。行视野检查37只眼;视网膜电图(ERG)检查32只眼,其中I型AZOOR28只眼,Ⅱ型AZOORMEWDS4只眼;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检查48只眼,其中联合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CGA)检查22只眼。随访15d~2年。回顾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和OCT图像特征。结果Ⅱ型AZOOR38只眼中,MEWDS9只眼就诊时眼底均可见后极部或中周部白点。PIC25只眼眼底均可见后极部散在黄白色、边界清楚,周围有色素的点状萎缩病灶,其中并发脉络膜新生血管(CNV)13只眼。MC4只眼玻璃体腔均可见少量炎性细胞,眼底后极部可见散在分布的多处圆形或椭圆形黄白色病灶。视野检查结果显示,I型AZOOR28只眼中,中心和旁中心暗点15只眼;生理盲点扩大或与生理盲点相连的局部视野损害9只眼;非特异性视野改变,散在暗点4只眼。Ⅱ型AZOORMEWDS9只眼主要表现为暗点和局部多处视野缺损。ERG检查结果显示,I型AZOOR28只眼中,眼暗视及明视ERG振幅均较对侧眼降低,暗视ERG振幅下降更明显12只眼;仅表现为暗视ERG振幅下降9只眼;无明显改变7只眼。Ⅱ型AZOORMEWDS4只眼均可见暗视及明视ERG振幅下降,潜伏期轻度延长。FFA和(或)ICGA检查结果显示,Ⅱ型AZOOR26只眼中,MEWDS9只眼FFA检查可见后极部或中周部视网膜外层或视网膜色素上皮(RPE)层强荧光灶,晚期荧光略增强但无渗漏,其中ICGA检查可见后极部或中周部圆点状弱荧光灶3只眼。PIC13只眼可见血管弓附近点状病灶呈透见荧光改变及黄斑区活动性CNV病灶。MC4只眼FFA可见早期中周部点状病灶呈弱荧光,晚期荧光增强,轻度渗漏。OCT检查结果显示,I型AZOOR28只眼主要表现为后极部光感受器内外节连接(Is/0s)层紊乱,局部缺失;COST(coneoutersegmenttip)带反射减弱。Ⅱ型AZOORMEWDS9只眼表现为与眼底点状病灶相对应的视网膜外层IS/0S带局部反射减弱,COST带不可见;PIC患者中并发CNV者黄斑区神经视网膜下可见强反射团块突破RPE层。末次随访时,I型AZOOR28只眼中,IS/OS层连续性恢复22只眼;未恢复6只眼。Ⅱ型AZ00R38只眼中,MEWDS9只眼均在患病后1~2个月is/os层随病情好转而逐渐恢复;PIC25只眼IS/0S层连续性无改变;MC4只眼IS/0S层连续性恢复。结论AZOOR急性期发病隐匿;SD-OCT可动态监测Is/0S层的改变,反映AZ00R的发生、发展的不同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疾病 诊断 疾病特征 体层摄影术 光学相干
原文传递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治疗前后脉络膜厚度的短期观察 被引量:8
16
作者 李岩 曲鹏 +4 位作者 郑微微 孙祖华 林冰 罗文 刘晓玲 《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 CAS 2013年第1期14-17,共4页
目的利用频域OCT的EDI(Enhanced depth imaging)技术观测急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患者经光动力治疗(PDT)或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LP)后脉络膜厚度的短期变化。方法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经最佳矫正视力(BCVA)、裂... 目的利用频域OCT的EDI(Enhanced depth imaging)技术观测急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患者经光动力治疗(PDT)或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LP)后脉络膜厚度的短期变化。方法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经最佳矫正视力(BCVA)、裂隙灯显微镜、前置镜、眼底照相,荧光素钠眼底血管造影(FFA)以及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CGA)等检查确诊为急性CSC的39例患者39眼纳入本研究。以FFA造影为标准,对于渗漏点位于黄斑中心凹无血管区(FAZ)内的患眼,行ICGA造影引导下的半剂量维速达尔PDT治疗;渗漏点位于FAZ外的患眼行LP治疗。在OCT-EDI模式下,取通过黄斑中心凹的水平、垂直两条单线扫描为测量线。以黄斑中心凹为圆心,1500μm为半径设定中心凹、下、上、鼻、颞共5个测量点。测量脉络膜厚度。治疗前后脉络膜厚度变化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经PDT治疗后,5处测量点的脉络膜厚度均较基线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经LP治疗后,仅中心凹上、颞侧2处测量点脉络膜厚度较基线的下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PDT治疗作用于脉络膜血管,降低脉络膜高渗性,使黄斑区脉络膜厚度显著下降;LP治疗的作用靶点是RPE的渗漏点,脉络膜厚度仅在局部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光学相干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激光 光动力治疗
原文传递
急慢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自身荧光和频域光相干断层扫描图像特征 被引量:4
17
作者 林冰 孙祖华 +4 位作者 李岩 周容 郑微微 周挺业 刘晓玲 《中华眼底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21-324,共4页
目的 观察急慢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的自身荧光(AF)和频域光相干断层扫描(OCT)图像特征。方法 经裂隙灯显微镜、彩色眼底照相、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吲哚青绿血管造影检查确诊为CSC的67例患者73只眼纳入研... 目的 观察急慢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的自身荧光(AF)和频域光相干断层扫描(OCT)图像特征。方法 经裂隙灯显微镜、彩色眼底照相、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吲哚青绿血管造影检查确诊为CSC的67例患者73只眼纳入研究。所有患者同时行AF及频域OCT检查。根据患者临床及FFA表现,将其分为急性、慢性CSC 2种类型,分别为37例37只眼、30例36只眼。根据黄斑区神经上皮脱离区的AF表现将其分为单纯减弱型、单纯增强型及混合改变型3种类型。根据频域OCT检查显示的神经上皮脱离区内外节的表现将其分为外节保存完整型、外节保存不全型及外节萎缩型3种类型。观察急慢性CSC患者的AF及OCT图像特征。结果 AF检查发现,急性CSC 37只眼中,单纯减弱型AF 19只眼,占51.35%;单纯增强型AF 18只眼,占48.65%。慢性CSC 36只眼中,单纯减弱型AF 2只眼,占5.56%;单纯增强型AF 16只眼,占44.44%;混合改变型AF 18只眼,占50.00%。急慢性CSC患者3种AF表现的眼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1.872,P=0.000)。频域OCT检查发现,急性CSC 37只眼中,外节保存完整型15只眼,占40.54%;外节保存不全型18只眼,占48.65%;外节萎缩型4只眼,占10.81%。慢性CSC 36只眼中,外节保存完整型5只眼,占13.89%;外节保存不全型17只眼,占47.22%;外节萎缩型14只眼,占38.89%。急慢性CSC患者3种OCT表现的眼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572,P=0.005)。结论 急性CSC的AF表现以单纯减弱型为主,慢性CSC的AF表现以混合改变型为主。急性CSC的OCT表现以外节保存不全型和外节保存完整型为主,慢性CSC的OCT表现以外节保存不全型和外节萎缩型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疾病/诊断 脉络膜疾病/诊断 色素上皮 体层摄影术 光学相干 诊断显像
原文传递
典型性脉络膜新生血管的眼底血管造影对比分析 被引量:6
18
作者 陈艳丽 文峰 +5 位作者 孙祖华 吴德正 黄时洲 罗光伟 关天芹 刘彩娇 《中华眼底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217-219,共3页
目的观察典型性脉络膜新生血管(CNV)的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与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CGA)图像特征的异同。方法回顾分析34例(36只眼)典型性CNV患者的FFA和ICGA检查资料,并将FFA与ICGA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FFA显示典型性CNV的早期形态,... 目的观察典型性脉络膜新生血管(CNV)的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与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CGA)图像特征的异同。方法回顾分析34例(36只眼)典型性CNV患者的FFA和ICGA检查资料,并将FFA与ICGA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FFA显示典型性CNV的早期形态,在15只AMD患眼中有3只眼呈绒团状或车辐状轮廓,占20%;7只病理性近视患眼中有5只眼呈绒团状,占71.4%;14只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中有9只眼呈绒团状,占64.3%。36只典型性CNV患眼,ICGA显示清楚的CNV20只眼,占55.6%;ICGA显示欠清楚的CNV15只眼,占41.6%;ICGA未能发现CNV的1只眼,占2.8%;ICGA可显示FFA不能显示的滋养血管6只眼,占16.7%。结论典型性CNV的FFA早期形态,AMD中多呈不规则形,而病理性近视和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以绒团状居多。ICGA显示典型性CNV的轮廓边界不如FFA清楚,但可发现FFA显示不出的滋养血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典型性脉络膜新生血管化/诊断 荧光素血管造影术 吲哚花青绿
原文传递
枸杞多糖对大鼠视网膜光损伤的形态及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7
19
作者 陈艳丽 文峰 孙祖华 《眼科》 CAS 2009年第4期229-233,共5页
目的探讨枸杞多糖(LBP)对视网膜光损伤形态及功能的影响。设计实验性对照研究。研究对象SD大鼠60只,每组10只。方法建立视网膜光损伤模型,未治疗组于光照前、光照后1天、6天及14天行暗视闪光视网膜电图(ERG)检查,检查完后取每组大鼠眼... 目的探讨枸杞多糖(LBP)对视网膜光损伤形态及功能的影响。设计实验性对照研究。研究对象SD大鼠60只,每组10只。方法建立视网膜光损伤模型,未治疗组于光照前、光照后1天、6天及14天行暗视闪光视网膜电图(ERG)检查,检查完后取每组大鼠眼球上方中央部视网膜行组织病理学检查。于光照前24h及0.5h腹腔注射LBP和生理盐水分别作为LBP治疗组及阳性对照组,光照后1天行暗视闪光ERG,后取眼球上方中央部视网膜标本行组织病理学检查。主要指标ERG b波振幅,视网膜形态学。结果在未治疗组,光照后各时间点标本与正常组对比ERG b波振幅明显下降,第1天降至29.97%,而第6天、第14天b波振幅无继续下降。第1天标本组织形态学显示其损伤最严重,第6天、第14天标本形态上则慢慢恢复。LBP治疗组,ERG b波振幅较阳性对照组明显升高(P=0.005),视网膜形态学未见明显凋亡改变。结论LBP对大鼠视网膜光损伤的功能和形态损害具有防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枸杞多糖 视网膜光损伤 视网膜电图
原文传递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治疗前后视网膜色素上皮-Bruch膜-脉络膜毛细血管复合体中Bruch膜的光相干断层扫描分型特征 被引量:3
20
作者 周容 贾晓林 +5 位作者 孙祖华 林冰 高伟娜 郑微微 李英姿 刘晓玲 《中华眼底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23-326,共4页
目的观察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治疗前后视网膜色素上皮-Bruch膜-脉络膜毛细血管复合体(CBRP—C)中Bruch膜(BM)在光相干断层扫描(OCT)中的分型特征。方法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临床确诊为CSC并经激光光凝或半剂量光... 目的观察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治疗前后视网膜色素上皮-Bruch膜-脉络膜毛细血管复合体(CBRP—C)中Bruch膜(BM)在光相干断层扫描(OCT)中的分型特征。方法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临床确诊为CSC并经激光光凝或半剂量光动力疗法(PDT)治疗的60例患者60只眼纳入本研究。其中,激光光凝治疗51只眼,半剂量PDT治疗9只眼。治疗前后所有患者均采用频域OCT扫描黄斑区,以BM为核心观察指标对CBRP—C行整体观察。根据BM反射带是否显现,将其分为不可辨型BM和可辨型BM。再根据视网膜色素上皮(RPE)下有无液腔,将可辨型BM分为显型BM和隐型BM。对比分析患者治疗前后CBRP—C中BM分型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前,60只眼均为可辨型BM。其中,显型BM59只眼,占98.3%;隐型BM1只眼,占1.7%。治疗后1个月,激光治疗组51只眼中,可辨型BM50只眼,占98.0%;不可辨型BM1只眼,占2.0%。可辨型BM50只眼中,显型BM34只眼,占68.0%;隐型BM16只眼,占32.0%。PDT治疗组9只眼中,可辨型BM8只眼,占88.9%;不可辨型BM1只眼,占11.1%。可辨型BM8只眼中,显型BM1只眼,占12.5%;隐型BM7只眼,占87.5%。结论CSC患眼治疗前后CBRP—C中BM在OCT中均存在显型BM,但治疗后较治疗前有所好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疾病/治疗 脉络膜疾病/治疗 色素上皮 BRUCH膜 体层摄影术 光学相干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