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64篇文章
< 1 2 3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智能机器人同步定位与建图专用芯片研究综述
1
作者 刘炳强 沈梓煊 +8 位作者 王继鹏 肖健 谭玉龙 何再生 许登科 王珂 瞿卫新 王超 孙立宁 《集成电路与嵌入式系统》 2024年第11期1-14,共14页
机器人是新质生产力的革命性引擎,正在重塑人类的生活和工作。同步定位与建图技术(Simultaneous Localization And Mapping,SLAM)能够使机器人在未知环境中自主导航并构建周围环境的地图,是自主移动机器人实现智能化的基石。然而,SLAM... 机器人是新质生产力的革命性引擎,正在重塑人类的生活和工作。同步定位与建图技术(Simultaneous Localization And Mapping,SLAM)能够使机器人在未知环境中自主导航并构建周围环境的地图,是自主移动机器人实现智能化的基石。然而,SLAM算法复杂且运算量大,基于通用芯片方案实现存在延时长、功耗高的问题,不能满足自主移动机器人,尤其是小型、微型、纳型机器人的实时性、体积和功耗需求。因此,设计专用芯片加速计算密集的SLAM算法在近年来受到学术界和产业界的高度关注。本文首先从SLAM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应用场景出发介绍了SLAM算法需要硬件加速的必要性,接着从算法和专用芯片设计两个角度出发梳理了SLAM技术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接着重点讨论了SLAM专用芯片研究的技术挑战与解决方案,对未来发展给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人 同步定位与建图 专用芯片 硬件加速 SLAM
下载PDF
基于“球-冠”复合透镜的自动扫描系统设计
2
作者 范淑娴 高世林 +2 位作者 陈涛 贺海东 孙立宁 《制造业自动化》 2024年第10期189-195,共7页
针对目前基于微球透镜的超分辨显微成像效率低、实时性差、单球视野有限的问题,设计了基于“球-冠”复合透镜的自动扫描系统,搭建了三自由度微动平台实现对样品的移动。利用探针微操作器移动复合透镜,并对其进行运动学分析,使用图像拼... 针对目前基于微球透镜的超分辨显微成像效率低、实时性差、单球视野有限的问题,设计了基于“球-冠”复合透镜的自动扫描系统,搭建了三自由度微动平台实现对样品的移动。利用探针微操作器移动复合透镜,并对其进行运动学分析,使用图像拼接算法对扫描的图像实时拼接,最后通过软件补偿降低电机产生的机械误差对图像质量的影响。系统测试结果表明,可以得到较高质量的图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冠”复合透镜 超分辨成像 自动扫描 图像拼接
下载PDF
基于PZT的微驱动定位系统及控制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46
3
作者 孙立宁 孙绍云 +1 位作者 曲东升 蔡鹤皋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2004年第1期55-59,共5页
介绍了基于PZT驱动的一维微动工作台。该微动台采用柔性平行板铰链机构,对其进行了出力和位移关系的分析,并且进行了ANSYS的有限元分析设计,求得了系统的固有频率和最大位移。其理论分析、有限元计算和试验测试结果的对比分析的一致性... 介绍了基于PZT驱动的一维微动工作台。该微动台采用柔性平行板铰链机构,对其进行了出力和位移关系的分析,并且进行了ANSYS的有限元分析设计,求得了系统的固有频率和最大位移。其理论分析、有限元计算和试验测试结果的对比分析的一致性说明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和数值分析的可靠性。使用精密光栅进行微位移闭环检测,使用哈工大博实精密测控公司研制的压电陶瓷驱动电源。采用单神经元自适应PID控制算法对系统进行控制,单神经元具有自学习和自适应能力,而且结构简单易于计算;而传统的PID调节器也具有结构简单、调整方便和参数整定与工程指标联系密切等特点。推导了单神经元自适应PID控制器,并进行了实验,微位移为20μm时的响应时间为12ms,实验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动工作台 平行板 PZT驱动 单神经元 自适应PID控制 定位系统 微位移机构
下载PDF
工业机器人智能化应用关键共性技术综述 被引量:54
4
作者 孙立宁 许辉 +1 位作者 王振华 陈国栋 《振动.测试与诊断》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11-219,406,共10页
"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指出:推动基础理论研究和核心技术开发,实现类人神经计算芯片、智能机器人和智能应用系统的产业化,将人工智能新技术嵌入各领域。我国制造业正处于从数字制造向智能制造发展的阶段,工业机... "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指出:推动基础理论研究和核心技术开发,实现类人神经计算芯片、智能机器人和智能应用系统的产业化,将人工智能新技术嵌入各领域。我国制造业正处于从数字制造向智能制造发展的阶段,工业机器人智能化应用是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核心技术。首先,通过分析工业机器人在不同行业的应用情况,确定智能化升级的典型技术路线;其次,对涉及的智能感知、位姿估计、柔顺控制及运动规划等技术进行综述分析;最后,以本团队在喷涂、打磨、装配等领域取得的工业机器人智能化应用为案例,分析在人工智能技术与工业机器人应用融合过程中所取得的创新性技术成果,为我国不同行业的智能制造升级提供案例参考和技术指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机器人 智能制造 智能化应用 智能感知 位姿估计 柔顺控制 运动规划
下载PDF
基于微操作的大行程高分辨率旋转微驱动器的研究 被引量:18
5
作者 孙立宁 荣伟彬 +3 位作者 曲东升 高振国 楼朝飞 蔡鹤皋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2001年第6期514-518,共5页
根据仿生学原理 ,采用分立式布局 ,研制出大行程高分辨率旋转微驱动器。该微驱动器采用电磁铁箝位、压电陶瓷驱动的爬行式步进机构形式 ,实现了光学镜面的二维微调整操作。实验表明 ,该微驱动器具有分辨率高、行程大、步距可变等特点 ,... 根据仿生学原理 ,采用分立式布局 ,研制出大行程高分辨率旋转微驱动器。该微驱动器采用电磁铁箝位、压电陶瓷驱动的爬行式步进机构形式 ,实现了光学镜面的二维微调整操作。实验表明 ,该微驱动器具有分辨率高、行程大、步距可变等特点 ,也适用于其它微操作中大行程高分辨率的旋转驱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操作 微驱动 仿生型旋转微驱动器 电磁铁箝位 压电陶瓷 机器人
下载PDF
辅助型康复机器人技术的研究与发展 被引量:25
6
作者 孙立宁 何富君 +1 位作者 杜志江 姚玉峰 《机器人》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55-360,共6页
较详细地阐述了辅助型康复机器人的发展过程,对主要类型进行分类介绍,分析了涉及的关键技术并探讨了未来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 康复机器人 辅助机器人 移动机器人 人机接口 机器人技术发展
下载PDF
管内移动微型机器人研究与发展现状 被引量:23
7
作者 孙立宁 刘品宽 +1 位作者 吴善强 刘涛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2003年第4期326-332,共7页
管内移动微型机器人是微型机器人领域的一个重要的方向,其主要包括用于发电、化工、制冷等行业中的细小管道检测的刚性管内移动的微小型机器人,以及能进入人肠道的内窥镜的柔性管内移动的微型机器人。将微型机器人的研究方向与内容进行... 管内移动微型机器人是微型机器人领域的一个重要的方向,其主要包括用于发电、化工、制冷等行业中的细小管道检测的刚性管内移动的微小型机器人,以及能进入人肠道的内窥镜的柔性管内移动的微型机器人。将微型机器人的研究方向与内容进行总结,介绍管内移动微型机器人的国内外研究发展现状,讨论管内移动微型机器人的研究内容与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内移动 微型机器人 管道检测 内窥镜 研究现状
下载PDF
微操作机器人的发展现状 被引量:18
8
作者 孙立宁 孙绍云 +1 位作者 荣伟彬 蔡鹤皋 《机器人》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84-187,共4页
本文介绍了微操作机器人系统的组成、特点 ,国内外的发展现状 ,微操作机器人研究的主要内容及研究热点问题 .
关键词 微操作机器人 微操作器 构成 分类 发展现状 MEMS
下载PDF
ICF靶支撑定位机器人系统研究 被引量:13
9
作者 孙立宁 刘彦武 +3 位作者 曲东升 李长峰 冯斌 王礼权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1303-1307,共5页
在对惯性约束核聚变(ICF)靶支撑定位功能分析的基础上,设计并制造了一套用于靶精密定位机器人系统,主要包括靶库机构、换靶机构、送靶机构和6自由度精密并联机器人机构,论述了各部分的工作原理和组成。系统在末端采用并联机器人来实现... 在对惯性约束核聚变(ICF)靶支撑定位功能分析的基础上,设计并制造了一套用于靶精密定位机器人系统,主要包括靶库机构、换靶机构、送靶机构和6自由度精密并联机器人机构,论述了各部分的工作原理和组成。系统在末端采用并联机器人来实现对靶的精密定位,测试了靶场环境下系统的运动指标。测试结果显示:系统可在真空条件下实现对靶的精确定位、换靶、送靶工作,靶定位精度达到μm级,定位时间随精度的提高而延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CF 定位 并联 机器人
下载PDF
电控柴油机ECU编程设备研究与开发 被引量:9
10
作者 孙立宁 穆春阳 +2 位作者 杜志江 陈燕春 李骏 《内燃机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65-71,共7页
为了给电控柴油机下线检测(EOL)阶段提供可靠的ECU数据下载工具,提出了一种基于CAN总线,采用扩展CAN标定协议(CCP)实现ECU应用程序下载和升级的方法。根据这种方法开发了ECU编程设备BootLoader,它具有下载和升级ECU应用程序代码和数据... 为了给电控柴油机下线检测(EOL)阶段提供可靠的ECU数据下载工具,提出了一种基于CAN总线,采用扩展CAN标定协议(CCP)实现ECU应用程序下载和升级的方法。根据这种方法开发了ECU编程设备BootLoader,它具有下载和升级ECU应用程序代码和数据的功能,可以实现标定数据的再编程;此外,它使用Seed&Key算法验证操作工程师的身份,通过特殊格式文件生成器实现了对标准目标机文件格式变换并生成安全性高的生产文件,利用分级CRC CHECKSUM机制校验下载和编程的结果。通过对BootLoader工作时的CAN总线状态的监测,对BootLoader下载/编程性能和可靠性进行了试验分析,结果表明该设备能够满足开发和生产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燃机 柴油机 电子控制单元 下线检测 CAN标定协议 ECU编程设备
下载PDF
一种纳米级二维微定位工作台的设计与分析 被引量:24
11
作者 孙立宁 马立 +1 位作者 荣伟彬 高燕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406-411,共6页
研究开发了一种采用柔性铰链导向的二维光学调整微定位工作台,建立了工作台的简化模型,并利用结构力学理论推导出工作台沿x、y方向刚度及前二阶固有频率解析式。进行了微定位工作台固有频率及沿x、y方向刚度的试验测试,并结合解析方法... 研究开发了一种采用柔性铰链导向的二维光学调整微定位工作台,建立了工作台的简化模型,并利用结构力学理论推导出工作台沿x、y方向刚度及前二阶固有频率解析式。进行了微定位工作台固有频率及沿x、y方向刚度的试验测试,并结合解析方法和有限元方法对微定位工作台设计刚度及动力特性进行分析验证。有限元分析表明:当工作台的直角平板柔性铰链长度较小而铰链宽度较大时,其刚度、频率及驱动力较高,铰链根部应力集中也较严重。通过改变柔性铰链的特征参数,可达到控制和优化工作台固有频率、输出位移、应力分布及驱动力响应的目的,并提出了一种优选微定位工作台柔性铰链参数的简易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性铰链 纳米定位工作台 有限元分析
下载PDF
连续型机器人研究综述 被引量:36
12
作者 孙立宁 胡海燕 李满天 《机器人》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688-694,共7页
连续型机器人是一种新型的仿生机器人,采用"无脊椎"的柔性结构,不具有任何离散关节和刚性连杆.其弯曲性能优良,对障碍物众多的非结构环境和工作空间狭小的受限工作环境适应能力强,不仅可以像传统机器人那样在其末端安装执行... 连续型机器人是一种新型的仿生机器人,采用"无脊椎"的柔性结构,不具有任何离散关节和刚性连杆.其弯曲性能优良,对障碍物众多的非结构环境和工作空间狭小的受限工作环境适应能力强,不仅可以像传统机器人那样在其末端安装执行器以实现抓取和夹持等动作,还可以利用其整个机器人本体实现对物体的抓取.本文对连续型机器人的仿生原理与结构特点进行了分析,介绍了连续型机器人的研究现状,并对其潜在应用领域和未来研究工作进行了探讨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型机器人 仿生机器人 控制算法 路径规划
下载PDF
2-DOF平面并联机器人结构参数优化的研究 被引量:11
13
作者 孙立宁 楚中毅 +1 位作者 曲东升 崔晶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77-280,共4页
提出了一种新颖的高速高精度机器人机构:采用高速精密直线电机驱动-2-DOF平面并联杆机构.在杆机构的设计中,以结构紧凑和抑振为目标,分别采用模拟退火算法和有限元动力仿真进行了几何尺寸和截面尺寸的优化,并提出了一种基于本模型特点... 提出了一种新颖的高速高精度机器人机构:采用高速精密直线电机驱动-2-DOF平面并联杆机构.在杆机构的设计中,以结构紧凑和抑振为目标,分别采用模拟退火算法和有限元动力仿真进行了几何尺寸和截面尺寸的优化,并提出了一种基于本模型特点的新解产生机制.实验测试结果表明:经优化设计后的平面并联杆机构刚度大,高速运动下的残余振动<1 μm,直线电机的稳定时间成为决定机器人稳定时间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面并联 机器人 模拟退火法 结构优化 稳定时间
下载PDF
微动机器人运动学分析的基础研究 被引量:12
14
作者 孙立宁 安辉 +1 位作者 张涛 蔡鹤皋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464-470,494,共8页
本文针对微动机器人的特点,采用微分的方法对微动机器人的运动学进行了分析,得到的六自由度并联微动机器人的输入输出的位移方程、速度方程、加速度方程均具有显式的正逆表达形式,使微动机器人的运动学分析十分方便,具有通用性。
关键词 微动机器人 并联机器人 微分 运动学 机器人
下载PDF
机构影响系数和并联机器人雅克比矩阵的研究 被引量:7
15
作者 孙立宁 于晖 +2 位作者 祝宇虹 张秀峰 蔡鹤皋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810-814,共5页
基于刚体运动学的原理,对机构影响系数进行了研究,用运动坐标系和拟牵连速度的概念给出了机构速度影响系数求解公式,揭示了机构影响系数的物理意义,明确地论证了机构速度影响系数只与机构瞬时位姿有关而与机构的真实速度无关的结论.并... 基于刚体运动学的原理,对机构影响系数进行了研究,用运动坐标系和拟牵连速度的概念给出了机构速度影响系数求解公式,揭示了机构影响系数的物理意义,明确地论证了机构速度影响系数只与机构瞬时位姿有关而与机构的真实速度无关的结论.并将该方法用于并联机器人的运动学研究,由此而给出了求解并联机器人的雅克比矩阵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构影响系数 并联机器人 拟牵连速度 运动坐标系 雅克比矩阵 刚体运动学
下载PDF
一种用于腕关节的球面三自由度并联解耦机构位置分析 被引量:29
16
作者 孙立宁 刘宇 祝宇虹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831-833,共3页
根据螺旋理论分析了并联球面解耦机构的自由度 ,应用空间球面解析理论 ,讨论了并联球面解耦机构的机构学特点 ,推导了位置正解及逆解 ,可以看出其解析形式简洁 ,便于分析和计算 ,为动力学和控制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 解耦机构 球面解析理论 位置正解 位置逆解
下载PDF
压电智能结构有限元动力模型及其振动主动控制的研究 被引量:8
17
作者 孙立宁 楚中毅 +1 位作者 曲东升 崔晶 《高技术通讯》 EI CAS CSCD 2004年第11期61-64,共4页
推导了压电智能结构的有限元动力方程;应用模态控制理论对结构振动主动控制的原理和策略进行了讨论,利用两种反馈控制律研究了智能结构振动抑制的问题,最后应用本文方法对一新型2—DOF平面并联压电智能杆机构进行了振动主动控制实验... 推导了压电智能结构的有限元动力方程;应用模态控制理论对结构振动主动控制的原理和策略进行了讨论,利用两种反馈控制律研究了智能结构振动抑制的问题,最后应用本文方法对一新型2—DOF平面并联压电智能杆机构进行了振动主动控制实验研究,结果表明系统的稳定时间从抑振前的488ms缩短到了抑振后的115ms,验证了本文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馈控制律 压电智能结构 控制理论 振动抑制 振动主动控制 验证 稳定时间 有限元 结构振动 模态
下载PDF
面向微机电系统组装与封装的微操作装备关键技术 被引量:8
18
作者 孙立宁 陈立国 +2 位作者 荣伟彬 谢晖 刘延杰 《机械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3-19,共7页
对微机电系统(Micro electro mechanical systems,MEMS)组装与封装工艺的特点进行了总结分析,给出了MEMS组装与封装设备的研究现状。针对MEMS产业发展的特点,分析了面向MEMS组装与封装的微操作设备中的工艺参数优化数据库、快速精密定... 对微机电系统(Micro electro mechanical systems,MEMS)组装与封装工艺的特点进行了总结分析,给出了MEMS组装与封装设备的研究现状。针对MEMS产业发展的特点,分析了面向MEMS组装与封装的微操作设备中的工艺参数优化数据库、快速精密定位、模块化作业工具、快速显微视觉、柔性装夹和自动化物流等关键技术。在此基础上,详细介绍了研制的MEMS传感器阳极化键合设备和引线键合设备的组成结构、工作原理,并给出了组装和封装试验结果。最后,指出了MEMS组装与封装技术及设备研制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机电系统 组装 封装 微操作
下载PDF
基于大行程柔性铰链的并联机器人刚度分析 被引量:18
19
作者 孙立宁 董为 杜志江 《机械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90-95,共6页
基于大行程柔性铰链的并联机器人系统可以在立方厘米级的工作空间内提供亚微米级的运动精度。所采用的大行程柔性铰链的几何参数及其在空间内的布置,将会直接决定并联机器人的系统刚度,从而间接的影响整体系统的工作空间、承载能力和驱... 基于大行程柔性铰链的并联机器人系统可以在立方厘米级的工作空间内提供亚微米级的运动精度。所采用的大行程柔性铰链的几何参数及其在空间内的布置,将会直接决定并联机器人的系统刚度,从而间接的影响整体系统的工作空间、承载能力和驱动负荷等一系列系统性能。提出了大行程柔性铰链基于刚度方程的弹性模型,采用刚度组集的方法并通过建立协调方程,构建得到整体系统的刚度模型。进而进行了系统刚度性能分析,得到系统刚度影响图谱,为这类新型的柔性并联机器人的设计与开发提供了有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性铰链 并联机器人 刚度矩阵 刚度分析
下载PDF
入侵性害虫--苹果绵蚜田间种群数量的调查方法 被引量:11
20
作者 孙立宁 谭秀梅 +3 位作者 周洪旭 顾松东 郭建英 万方浩 《昆虫知识》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818-822,共5页
2007年6月中旬到10底在山东省莱阳市对苹果绵蚜Eriosoma lanigerum(Hausmann)的田间发生数量进行调查研究。在田间定点调查5株苹果树上苹果绵蚜虫落数量和虫落面积,并在其它苹果树上随机选择20个虫落,计数每个虫落中苹果绵蚜的活体数,... 2007年6月中旬到10底在山东省莱阳市对苹果绵蚜Eriosoma lanigerum(Hausmann)的田间发生数量进行调查研究。在田间定点调查5株苹果树上苹果绵蚜虫落数量和虫落面积,并在其它苹果树上随机选择20个虫落,计数每个虫落中苹果绵蚜的活体数,从而计算单位面积虫落中苹果绵蚜的平均数量。分析指出,以计算法求得的虫落中苹果绵蚜的实际数量为指标,既考虑了苹果绵蚜虫落的数量和大小,也考虑了单位面积虫落中苹果绵蚜活体数,并且把被苹果绵蚜蚜小蜂寄生的僵蚜排除在外,能较客观地反映出田间实际情况,是一种比较准确的表示苹果绵蚜田间数量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绵蚜 种群数量 调查方法 苹果绵蚜蚜小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