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0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国地下水污染调查建立全流程现代化调查取样分析技术体系 被引量:10
1
作者 孙继朝 刘景涛 +11 位作者 齐继祥 张玉玺 张礼中 刘丹丹 杨明楠 王苏明 刘菲 康卫东 李广贺 张永涛 刘俊建 荆继红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701-707,共7页
在实施全国首轮地下水污染调查评价过程中,通过综合攻关和集成创新,建立了调查、取样、测试与质量控制技术体系。研发了系列取样技术,攻克敏感性痕量组分采集技术难题,解决了送样周期问题;借助遥感技术与卫图解读土地利用与污染源分布信... 在实施全国首轮地下水污染调查评价过程中,通过综合攻关和集成创新,建立了调查、取样、测试与质量控制技术体系。研发了系列取样技术,攻克敏感性痕量组分采集技术难题,解决了送样周期问题;借助遥感技术与卫图解读土地利用与污染源分布信息,解析历史污染源分布;集成水土污染快速调查系统,实现现场快速查明污染现状、识别污染源;建立了数据库建设与质量保障技术体系;构建了有机分析测试与质量控制技术平台。提升了我国地下水污染调查技术水平,先后组织了千余人的技术培训,培养了一大批创新型地下水污染调查评价技术专业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科技 地下水污染 调查技术 有机测试 质量控制
下载PDF
地下水示踪技术在水库渗漏勘察中的应用 被引量:6
2
作者 孙继朝 贾秀梅 +3 位作者 刘满杰 荆继红 陈玺 黄冠星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44-149,共6页
岩溶库区渗漏及坝基渗漏勘察往往需要投入大量人力财力和技术。给出了岩溶库区与坝基地下水渗漏勘察的3个实例,对典型岩溶库区渗漏进行的示踪试验表明,渗漏主要受库岸岩溶发育程度控制,水库蓄水水位剧烈变动成为诱发渗漏的主导因素,随... 岩溶库区渗漏及坝基渗漏勘察往往需要投入大量人力财力和技术。给出了岩溶库区与坝基地下水渗漏勘察的3个实例,对典型岩溶库区渗漏进行的示踪试验表明,渗漏主要受库岸岩溶发育程度控制,水库蓄水水位剧烈变动成为诱发渗漏的主导因素,随着库区水位平稳及河流泥沙对库岸溶洞的淤填,渗漏会随之减弱。典型水库砂砾石坝基渗漏示踪试验显示,渗漏具有主渗通道。示踪成果为水库防渗加固治理提供重要依据。大型示踪试验是一项复杂的勘察工程,把握示踪试验过程与质量监控是取得成功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库渗漏 地下水 示踪 综合分析
下载PDF
岳城水库坝基渗漏多元示踪试验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孙继朝 贾秀梅 +2 位作者 刘满杰 荆继红 陈玺 《工程勘察》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30-34,共5页
选定NaNO2、KI、NaCl作为示踪剂,对岳城水库坝基渗漏进行示踪试验,揭示坝基地下水的渗流特征与渗漏途径。示踪试验表明,各接收孔地下水中NO2-、I-、Cl-含量明显增高,示踪信息清晰可辨。综合分析认为水库右岸坝基主渗透段水流速度约3.89... 选定NaNO2、KI、NaCl作为示踪剂,对岳城水库坝基渗漏进行示踪试验,揭示坝基地下水的渗流特征与渗漏途径。示踪试验表明,各接收孔地下水中NO2-、I-、Cl-含量明显增高,示踪信息清晰可辨。综合分析认为水库右岸坝基主渗透段水流速度约3.89m/h。根据工程勘察和多源示踪结果计算,右岸坝基约有1.32m3/s的水以潜流形式经坝基流向下游。示踪试验为水库防渗加固治理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坝基渗漏 岳城水库 多元示踪 实例研究
原文传递
黄河龙口库区岩溶渗漏示踪试验研究 被引量:10
4
作者 孙继朝 郭秀红 +3 位作者 刘满杰 吴登定 陈玺 黄冠星 《海洋地质动态》 2005年第11期33-37,共5页
岩溶渗漏是在碳酸岩分布区修建水利工程经常遇到和必须解决的重大问题。为研究黄河龙口水利枢纽库区的地下岩溶发育和渗漏情况,以亚硝酸钠为示踪剂,采用微量化学示踪方法在库区进行了示踪试验,并结合相关地质勘察资料对试验结果进行了... 岩溶渗漏是在碳酸岩分布区修建水利工程经常遇到和必须解决的重大问题。为研究黄河龙口水利枢纽库区的地下岩溶发育和渗漏情况,以亚硝酸钠为示踪剂,采用微量化学示踪方法在库区进行了示踪试验,并结合相关地质勘察资料对试验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试验区内投源孔ZK110到下游6000m的范围内,地下岩溶裂隙存在较好的连通性,连通程度和连通形式十分复杂,岩体的渗透性极不均一。地下水流总体流向为由北向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示踪试验 岩溶 裂隙 龙口水利枢纽
下载PDF
万家寨水库右岸岩溶渗漏试验研究 被引量:15
5
作者 贾秀梅 刘满杰 +3 位作者 孙继朝 齐继祥 臧逸中 鲁静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79-182,共4页
水库岩溶渗漏是水资源持续利用与安全运行的不利因素。由于岩溶发育的空间不均匀性,渗漏调查难度大。通过微量元素多元示踪试验、地下水环境同位素及水化学分析和数值模拟相结合,对万家寨水利枢纽右岸岩溶渗漏进行综合研究,查明渗漏途... 水库岩溶渗漏是水资源持续利用与安全运行的不利因素。由于岩溶发育的空间不均匀性,渗漏调查难度大。通过微量元素多元示踪试验、地下水环境同位素及水化学分析和数值模拟相结合,对万家寨水利枢纽右岸岩溶渗漏进行综合研究,查明渗漏途径和渗漏强度,为水库渗漏治理提供依据,探索北方水库岩溶渗漏调查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渗漏 万家寨水库 试验研究 水资源持续利用 万家寨水利枢纽 水化学分析 环境同位素 不利因素 安全运行 不均匀性 岩溶发育 示踪试验 微量元素 数值模拟 综合研究 渗漏强度 渗漏治理 地下水
下载PDF
珠江三角洲地区浅层地下水中有机氯农药的污染特征 被引量:23
6
作者 郭秀红 陈玺 +10 位作者 黄冠星 孙继朝 刘景涛 汪珊 荆继红 支兵发 陈慧川 杜海燕 何俊美 梁向阳 刘昱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798-799,共2页
关键词 珠江三角洲地区 有机氯农药 浅层地下水 污染特征 有机污染物 河流底泥 环境介质 污染状况
下载PDF
珠江三角洲地区地下水铁的分布特征及其成因 被引量:27
7
作者 黄冠星 孙继朝 +7 位作者 荆继红 汪珊 杜海燕 刘景涛 陈玺 张玉玺 狄效斌 支兵发 《中国地质》 CAS CSCD 2008年第3期531-538,共8页
为了解珠江三角洲地区地下水中铁的含量及其成因,采集并分析了352组地下水样和12组地表水样。分析结果表明:珠江三角洲地区地下水铁含量为未检出~94.8mg/L,平均含量为1.46mg/L。该地区地下水铁含量的分布与其工业化程度及所处区域的补... 为了解珠江三角洲地区地下水中铁的含量及其成因,采集并分析了352组地下水样和12组地表水样。分析结果表明:珠江三角洲地区地下水铁含量为未检出~94.8mg/L,平均含量为1.46mg/L。该地区地下水铁含量的分布与其工业化程度及所处区域的补、径、排条件密切相关,尤其在平原区,地下水铁含量与部分地表河流的污染程度更是密切相关,随着远离污染的地表河流,地下水铁含量有明显减少的趋势。不同地区对其地下水铁含量起主导作用的因素也不相同,氧化还原条件是影响珠江三角洲地区地下水铁含量分布的主要因素之一,而酸碱条件和地面污染则只在局部地区对地下水铁含量的分布起主导作用。另外,含水层介质组分、径流条件、上覆土层性质等因素对珠江三角洲地区地下水铁含量也都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江三角洲 地下水 铁含量 分布特征 成因
下载PDF
珠江三角洲地区地下水锰的分布特征及其成因 被引量:25
8
作者 梁国玲 孙继朝 +5 位作者 黄冠星 荆继红 刘景涛 陈玺 张玉玺 杜海燕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899-906,共8页
为了解珠江三角洲地区地下水中锰的含量及其成因,笔者采集并分析了352组地下水样和13组地表水样。结果表明:珠江三角洲地区地下水的锰含量在未检出至8.32mg/L之间,平均浓度为0.34mg/L,超标率达49.4%。在该区9个地级市范围都存在地下水... 为了解珠江三角洲地区地下水中锰的含量及其成因,笔者采集并分析了352组地下水样和13组地表水样。结果表明:珠江三角洲地区地下水的锰含量在未检出至8.32mg/L之间,平均浓度为0.34mg/L,超标率达49.4%。在该区9个地级市范围都存在地下水锰超标现象。区内地下水的锰含量与总溶解固体(TDS)、化学需氧量(COD)以及HCO3ˉ都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与Eh呈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珠江三角洲地区地下水中锰含量的分布与该地区的工业化程度以及所处的补、径、排条件密切相关。影响该地区地下水锰含量分布的因素主要有氧化还原环境、酸碱条件、地下水的总溶解固体、上覆盖层性质、地下水径流条件以及含水层介质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 锰含量 分布特征 成因 珠江三角洲
下载PDF
珠江三角洲地区地下水环境背景值初步研究 被引量:24
9
作者 张英 孙继朝 +4 位作者 黄冠星 荆继红 陈玺 刘景涛 张玉玺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90-196,共7页
在分析对比国内外研究方法的基础上,选择数理统计方法,运用国际通用统计软件SPSS,对珠江三角洲地下水水质指标TDS、Cl-、SO24-、TFe环境背景值进行研究,并初步探讨了它们的空间分布规律及控制因素。分析认为地形地貌、区域水动力条件及... 在分析对比国内外研究方法的基础上,选择数理统计方法,运用国际通用统计软件SPSS,对珠江三角洲地下水水质指标TDS、Cl-、SO24-、TFe环境背景值进行研究,并初步探讨了它们的空间分布规律及控制因素。分析认为地形地貌、区域水动力条件及海水入侵等因素对研究区浅层地下水指标的空间分布起主要控制作用。其结果为评价珠江三角洲地区地下水污染状况提供科学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背景值 地下水 指标 数理统计 珠江三角洲
下载PDF
珠江三角洲污灌区地下水重金属含量及其相互关系 被引量:25
10
作者 黄冠星 孙继朝 +3 位作者 张英 刘景涛 张玉玺 荆继红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28-234,共7页
为了解污灌区地下水重金属含量特征,采集地表水样5组、地下水样14组进行化学组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污灌区地下水8种重金属元素中,仅有Ni和As两种元素超标,超标率分别为14.3%和42.9%。8种重金属含量在污灌区地表水、工厂废水以及地下... 为了解污灌区地下水重金属含量特征,采集地表水样5组、地下水样14组进行化学组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污灌区地下水8种重金属元素中,仅有Ni和As两种元素超标,超标率分别为14.3%和42.9%。8种重金属含量在污灌区地表水、工厂废水以及地下水中存在明显的对应关系。Ni、Zn、Se、Cd这4种元素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Cu与Pb和Cd分别呈极显著和显著的正相关关系,Cr仅与Ni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As与其它7种元素的相关性均不明显。聚类分析结果显示8种重金属可分为4类:Pb和Cu一类,Se、Cd、Ni、Zn一类,Cr和As均单独一类。Pb和Cu与Fe的相似性最好,Se、Cd、Ni、Zn与Mg2+存在较好的相似性,Cr与HCO3-的相似性最好,As与SO24-存在一定的相似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江三角洲 污灌区 地下水 重金属
下载PDF
某石油化工污染场地地下水中挥发性有机物污染特征及成因分析 被引量:35
11
作者 吕晓立 邵景力 +6 位作者 刘景涛 黄冠星 张英 崔海炜 温吉利 刘俊建 孙继朝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97-102,共6页
为了解典型污染场地浅层地下水微量有机污染特征,对西北某省会城市石油化工场地地下水中的挥发性有机污染物(VOCs)污染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污染场地地下水样品中挥发性有机污染物检出率为100%;检出率较高的是氯代烃和苯系物,检出... 为了解典型污染场地浅层地下水微量有机污染特征,对西北某省会城市石油化工场地地下水中的挥发性有机污染物(VOCs)污染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污染场地地下水样品中挥发性有机污染物检出率为100%;检出率较高的是氯代烃和苯系物,检出率分别为60%和40%。超标组分为苯和1,2-二氯丙烷,苯超标率为30%,1,2-二氯丙烷超标率10%,苯最大检出浓度达1515μg/L。场地内的原油储存罐、污水隔油池的渗漏以及石油冶炼、机械加工过程工业废水不合理排放均为该场地地下水VOCs的重要来源;VOCs的理化性质以及污染场地地下水防污性能差是影响该场地地下水环境中VOCs归宿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化工场地 地下水 挥发性有机污染物(VOCs) 分布特征
下载PDF
珠江三角洲污灌区土壤中重金属含量特征 被引量:20
12
作者 梁国玲 黄冠星 +6 位作者 孙继朝 刘景涛 荆继红 张玉玺 陈玺 王金翠 向小平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2307-2312,共6页
通过现场采样及室内测试方法,分析了珠江三角洲污灌区土壤中9种重金属Cd、Cu、Zn、Pb、Mn、Ni、As、Cr、Se的含量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污灌区土壤9种重金属的全量平均含量均已超出广东省土壤背景值,其中Cd的污染程度最重,Se的污染程度最... 通过现场采样及室内测试方法,分析了珠江三角洲污灌区土壤中9种重金属Cd、Cu、Zn、Pb、Mn、Ni、As、Cr、Se的含量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污灌区土壤9种重金属的全量平均含量均已超出广东省土壤背景值,其中Cd的污染程度最重,Se的污染程度最轻;污灌区土壤以Cd元素的有效系数最高,Ni元素的有效系数最低。Zn、Pb、Cu以及Cd元素随采样深度的增加其全量逐渐减少,Cr、Ni、As以及Se元素随采样深度的增加其全量呈上下波动状态或几乎不变,而Mn元素则是随采样深度的增加其全量先略有减少而后骤升。Cu、Cd、Zn等3种元素全量与有效态含量以及这3种元素全量间均呈显著或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江三角洲 污灌区 土壤 重金属 全量
下载PDF
区域性地下水有机污染调查与评价方法 被引量:32
13
作者 文冬光 林良俊 +4 位作者 孙继朝 何江涛 王苏明 饶竹 齐继祥 《中国地质》 CAS CSCD 2008年第5期814-819,共6页
借鉴国外区域地下水污染调查经验,针对中国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中国区域地下水有机污染调查与评价方法。内容包括有机调查指标选取,采样井选择和清洗、样品采集、保存与送检,实验分析方法和目标检出限,样品野外采集质量控制和实验分析质... 借鉴国外区域地下水污染调查经验,针对中国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中国区域地下水有机污染调查与评价方法。内容包括有机调查指标选取,采样井选择和清洗、样品采集、保存与送检,实验分析方法和目标检出限,样品野外采集质量控制和实验分析质量控制,有机污染物检出评价、超标评价和相关分析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 有机物 污染
下载PDF
珠江三角洲平原典型区地下水中铅的污染特征 被引量:12
14
作者 黄冠星 孙继朝 +4 位作者 汪珊 荆继红 刘景涛 陈玺 张玉玺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33-534,共2页
关键词 珠江三角洲地区 铅污染 地下水 三角洲平原 污染特征 典型区 环境问题 迁移转化
下载PDF
太行山前平原浅层地下水污染的分子生物学响应特征——以滹沱河流域为例 被引量:14
15
作者 何泽 宁卓 +3 位作者 黄冠星 刘丹丹 张千千 孙继朝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90-301,共12页
分子生物学技术是地下水污染研究的前沿技术,常用于场地尺度,区域尺度罕见。以太行山前平原滹沱河流域的典型浅层地下水为研究对象,沿河布点采样67组,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测定样品16S rDNA基因序列,以化学需氧量、硝酸盐、溶解性总固体... 分子生物学技术是地下水污染研究的前沿技术,常用于场地尺度,区域尺度罕见。以太行山前平原滹沱河流域的典型浅层地下水为研究对象,沿河布点采样67组,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测定样品16S rDNA基因序列,以化学需氧量、硝酸盐、溶解性总固体为环境因子,分析与污染相关的微生物种群结构响应及功能性指示菌属。结果显示:采用累积概率分布法将样品分为背景(B)、硝酸盐污染(N)、有机污染(Y)3组,该分类阈值与地下水质量标准的Ⅲ类水阈值可较好对应;微生物群落丰富度为B组>N组>Y组,有机污染使微生物种群趋于单一,且与背景差异更大。有机污染功能性指示菌属为Acinetobacter,硝酸盐污染为Nitrospira。以上形成的分子生物学响应特征研究方法可为区域调查及修复提供技术方法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滹沱河 浅层地下水 硝酸盐污染 有机污染 分子生物学
下载PDF
珠江三角洲典型区水土中砷的分布 被引量:13
16
作者 黄冠星 孙继朝 +6 位作者 荆继红 张玉玺 刘景涛 王金翠 向小平 陈玺 崔海炜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31-137,共7页
为了解研究区水土中砷的来源及分布,采集地表水样5组、土壤样32组、地下水样14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地表水已受到砷污染。表层土壤(0—10cm)中砷全量为19.8~27.4mg/kg,平均全量为23.7mg/kg,土壤中砷的形态分布以极难... 为了解研究区水土中砷的来源及分布,采集地表水样5组、土壤样32组、地下水样14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地表水已受到砷污染。表层土壤(0—10cm)中砷全量为19.8~27.4mg/kg,平均全量为23.7mg/kg,土壤中砷的形态分布以极难迁移的残渣态为主,各形态平均含量的顺序依次为残渣态〉弱有机结合态〉氧化物结合态〉碳酸盐态〉强有机结合态〉水溶态〉离子交换态。底层土壤(30~40cm)中砷全量为11.5。28.1mg/kg,平均全量为21.2mg/kg,土壤中砷的形态也以残渣态为主,土壤中砷的各种形态的平均含量顺序依次为残渣态〉弱有机结合态〉氧化物结合态〉碳酸盐态〉强有机结合态〉离子交换态〉水溶态,底层土壤中砷的各种形态的均量均低于表层土壤。包气带砷全量随深度增加先降低后升高,水溶态、离子交换态以及碳酸盐态的含量均随深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而弱有机结合态、氧化物结合态、强有机结合态以及残渣态的含量随深度增加均呈无规律变化。地下水砷含量在0.0028~0.021mg/L之间,均值为0.0114mg/L,超标率达42.9%。地表污水灌溉下渗以及含水介质中原生砷的释放是研究区地下水砷的主要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江三角洲 水土 形态 分布
下载PDF
温度场与凝结水的观测研究 被引量:13
17
作者 韩双平 荆继红 +3 位作者 荆磊 高庆柱 孙继朝 汪珊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482-487,共6页
对天山北麓平原细砂、砂砾石、粉质轻粘土等三种代表性岩性的地层进行了凝结水的观测试验,分析研究了土壤剖面温度变化特征、凝结水形成的水汽来源、产生凝结水的深度和时间、积雪期雪面的水汽凝结、冻结层水汽凝结、蒸发作用和潜水埋... 对天山北麓平原细砂、砂砾石、粉质轻粘土等三种代表性岩性的地层进行了凝结水的观测试验,分析研究了土壤剖面温度变化特征、凝结水形成的水汽来源、产生凝结水的深度和时间、积雪期雪面的水汽凝结、冻结层水汽凝结、蒸发作用和潜水埋深等因素对水汽凝结的影响、凝结水的数量及其生态环境效应。研究成果对西北干旱地区耐旱植被的研究和生态环境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结水 温度 水汽 生态环境 干旱
下载PDF
珠江三角洲地下水有机氯农药分布特征的初探 被引量:16
18
作者 黄冠星 孙继朝 +6 位作者 汪珊 杜海燕 卢耀东 支兵发 陈彗川 陈玺 荆继红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471-1475,共5页
为了解珠江三角洲地区地下水中的有机氯农药的分布情况,在珠江三角洲地区采集了10组地下水样用气相色谱法进行测试分析。结果显示,珠江三角洲地区地下水环境中的有机氯农药种类较多,且分布比较广泛,但含量普遍较低。总体以HCHs类污染范... 为了解珠江三角洲地区地下水中的有机氯农药的分布情况,在珠江三角洲地区采集了10组地下水样用气相色谱法进行测试分析。结果显示,珠江三角洲地区地下水环境中的有机氯农药种类较多,且分布比较广泛,但含量普遍较低。总体以HCHs类污染范围相对最广,其他有机氯农药类次之(文中除HCHs和DDTs之外的有机氯农药),DDTs类最小,其他有机氯农药类含量最高,HCHs类含量次之,DDTs类含量最低。另外,对比苏锡常地区和1995年时孟加拉国地下水环境的有机氯农药的污染程度,表明较早停止有机氯农药使用是导致珠江三角洲地区地下水环境中有机氯农药含量低的重要因素之一。总之,珠江三角洲地区地下水环境中的有机氯农药污染程度较轻,但考虑到有机氯农药的难降解性和毒性在生物体内的逐步累积放大性,须对今后有机氯农药的污染趋势加以重视,对污染严重的地区要加以治理、防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江三角洲 地下水 有机氯农药 分布特征
下载PDF
云南阳宗海湖底沉积物重金属分布与来源 被引量:16
19
作者 张玉玺 孙继朝 +6 位作者 向小平 荆继红 刘景涛 黄冠星 王金翠 陈玺 崔海炜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71-175,共5页
测定了阳宗海表层沉积物重金属Pb、Cu、Cr、Mn、Zn、As的含量,平均值依次为40.3mg/kg、97.6mg/kg、145.8mg/kg、617.9mg/kg、149.2mg/kg、31.4mg/kg。利用地积累指数法对重金属的污染程度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沉积物中Cu的累积最严重,As... 测定了阳宗海表层沉积物重金属Pb、Cu、Cr、Mn、Zn、As的含量,平均值依次为40.3mg/kg、97.6mg/kg、145.8mg/kg、617.9mg/kg、149.2mg/kg、31.4mg/kg。利用地积累指数法对重金属的污染程度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沉积物中Cu的累积最严重,As、Zn、Cr也发生明显的累积。Mn的累积程度略低,为轻度至中度污染水平。Pb含量接近背景值,显示轻微污染。重金属污染程度顺序为Cu>As>Cr>Zn>Mn>Pb。分析认为,工、矿、旅游业排污等人类活动因素与岩石风化等地球化学过程是沉积物中重金属的两个主要来源,同时也是沉积物中重金属的水平分布产生两种不同特征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物 重金属 地累积指数 阳宗海
原文传递
珠江三角洲典型区水土中铅的分布特征 被引量:11
20
作者 黄冠星 孙继朝 +2 位作者 张玉玺 荆继红 刘景涛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37-143,共7页
在研究区采集地表水样品5组、土壤样品32组、地下水样品16组进行分析,探讨珠江三角洲平原区水土中铅的来源及含量.结果表明,研究区地表水已受到周围含铅工业废水的污染,地表水体的绝大部分铅被吸附在悬浮颗粒上,水溶性ρ(Pb)很低.表... 在研究区采集地表水样品5组、土壤样品32组、地下水样品16组进行分析,探讨珠江三角洲平原区水土中铅的来源及含量.结果表明,研究区地表水已受到周围含铅工业废水的污染,地表水体的绝大部分铅被吸附在悬浮颗粒上,水溶性ρ(Pb)很低.表层土壤(010 cm)w(Pb全量)为95.6241.4 mg/kg,受污染的程度与表层土壤受污水灌溉强度密切相关,各形态铅质量分数平均值从大到小依次为残渣态〉氧化物结合态〉弱有机结合态〉碳酸盐结合态〉强有机结合态〉水溶态〉离子交换态.底层土壤(3040 cm)w(Pb全量)为77.0119.8 mg/kg,受污染的程度与土壤的松散或密实程度密切相关,各形态铅质量分数平均值从大到小依次为残渣态〉氧化物结合态〉碳酸盐态〉弱有机结合态〉强有机结合态〉水溶态〉离子交换态.包气带中w(Pb)随深度增加逐渐减少.研究区地下水环境已受到铅污染,而地下水环境中的铅主要被吸附在含水介质和胶体等吸附物上,水溶性ρ(Pb)极低.研究区地下水中ρ(Pb)与地下水中ρ(Fe),ρ(Al)以及ρ(CODCr)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表水 土壤 地下水 形态分布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