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柴芍胃康汤联合四联疗法治疗肝胃气滞证Hp阳性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疗效观察
1
作者 王维 张瑜 +1 位作者 孙胜振 华元鑫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24年第3期308-311,共4页
目的:观察柴芍胃康汤联合四联疗法治疗肝胃气滞证幽门螺杆菌(Hp)阳性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疗效及对患者胃泌素-17(G-17)、丙二醛(MDA)、胃蛋白酶原(PG)Ⅰ和PGⅡ水平,胃黏膜组织病理和Hp根除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6月至2023年5月该院... 目的:观察柴芍胃康汤联合四联疗法治疗肝胃气滞证幽门螺杆菌(Hp)阳性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疗效及对患者胃泌素-17(G-17)、丙二醛(MDA)、胃蛋白酶原(PG)Ⅰ和PGⅡ水平,胃黏膜组织病理和Hp根除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6月至2023年5月该院收治的肝胃气滞证Hp阳性CAG患者14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各7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标准四联疗法,联合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柴芍胃康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G-17、MDA、PGⅠ和PGⅡ水平,胃黏膜组织病理评分、Hp根除率,观察安全性和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G-17、PGⅠ水平明显升高,MDA、PGⅡ水平和胃黏膜组织病理评分明显降低;且联合组患者血清G-17、PGⅠ水平较对照组升高,MDA、PGⅡ水平和胃黏膜组织病理评分较对照组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患者的Hp根除率、总有效率分别为92.86%(65/70)、92.86%(65/7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43%(57/70)、81.43%(57/7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柴芍胃康汤联合四联疗法治疗肝胃气滞证Hp阳性CAG的疗效较好,可改善患者胃功能、氧化应激和胃黏膜组织病理损伤,并可有效提高Hp根除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芍胃康汤 四联疗法 肝胃气滞证 幽门螺杆菌阳性 慢性萎缩性胃炎 临床疗效
下载PDF
尺肤针结合中药疗法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临床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王维 高社光 +4 位作者 孙胜振 张晓敬 李颖 张吉敏 代璞 《山东中医杂志》 2023年第8期836-841,904,共7页
目的:分析探讨尺肤针介入中药疗法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对其疼痛管理、血清γ-干扰素(IFN-γ)、5-羟色胺(5-HT)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7月至2021年7月邯郸市中医院收治的351例IBS-D患者为治疗对象,按随机... 目的:分析探讨尺肤针介入中药疗法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对其疼痛管理、血清γ-干扰素(IFN-γ)、5-羟色胺(5-HT)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7月至2021年7月邯郸市中医院收治的351例IBS-D患者为治疗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针药组、中药组、西药组,每组患者117例。西药组以匹维溴铵片治疗,中药组在西药组基础上以痛泻逍遥方内服治疗,针药组在中药组基础上以尺肤针介入治疗。比较三组患者临床疗效、症状及疼痛程度评分、血清学指标水平、肠道屏障功能指标、治疗安全性。结果:针药组总有效率为91.45%(107/117),高于中药组的82.05%(96/117),且高于西药组的75.21%(88/117)(P<0.05)。治疗后针药组患者中医证候评分、腹胀评分、腹泻评分、腹痛评分均低于中药组、西药组(P<0.05)。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三组IFN-γ、5-HT水平均有降低(P<0.01),且治疗后针药组IFN-γ、5-HT表达水平均低于中药组、西药组(P<0.05)。治疗后针药组患者的D-乳酸(D-LA)、二胺氧化酶(DAO)、细菌内毒素(ET)水平均低于中药组、西药组(P<0.05)。治疗期间三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40%(11/117)、6.84%(8/117)、5.98%(7/117)(P>0.05)。结论:尺肤针介入中药疗法对IBS-D患者有良好的治疗效果,能有效缓解患者的症状和疼痛程度,抑制患者IFN-γ、5-HT表达,改善患者肠道黏膜屏障功能,有较好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 尺肤针 痛泻逍遥方 匹维溴铵 疼痛程度 血清γ-干扰素 5-羟色胺
下载PDF
基于尺肤理论的针药联合模式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内脏敏感度改善效果及病情严重程度与肿瘤坏死因子α、神经肽Y、血管紧张素Ⅱ的相关性研究
3
作者 张晓敬 高社光 +2 位作者 王维 孙胜振 张吉敏 《河北中医》 2023年第5期742-746,共5页
目的观察基于尺肤理论的针药联合治疗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患者内脏敏感度改善效果及病情严重程度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神经肽Y(NPY)、血管紧张素Ⅱ(AT-Ⅱ)的相关性。方法将127例IBS-D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西药组(n=39... 目的观察基于尺肤理论的针药联合治疗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患者内脏敏感度改善效果及病情严重程度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神经肽Y(NPY)、血管紧张素Ⅱ(AT-Ⅱ)的相关性。方法将127例IBS-D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西药组(n=39)、中药组(n=43)及针药联合组(n=45),西药组采用匹维溴铵片口服治疗,中药组采用痛泄逍遥方治疗,针药联合组在中药组治疗基础上联合尺肤针刺疗法,3组均治疗4周。比较3组治疗前后IBS病情严重程度量表(IBS-SSS)评分、内脏敏感指数(VSI)评分;观察3组治疗前后直肠容量刺激感觉指标(排便阈值、疼痛阈值、感觉阈值及最大耐受阈值)水平;对比3组治疗前后血清TNF-α、NPY、AT-Ⅱ水平;Pearman相关系数分析IBS-SSS与血清TNF-α、NPY、AT-Ⅱ水平相关性。结果3组治疗后IBS-SSS、VSI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且针药联合组治疗后均低于西药组、中药组(P<0.05),中药组治疗后均低于西药组(P<0.05)。3组治疗后排便、疼痛、感觉、最大耐受阈值均较本组治疗前升高(P<0.05),且针药联合组治疗后均高于西药组、中药组(P<0.05),中药组治疗后均高于西药组(P<0.05)。3组治疗后TNF-α、AT-Ⅱ水平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NPY水平均升高(P<0.05),且治疗后针药联合组各项改善均优于西药组、中药组(P<0.05),中药组治疗后各项改善均优于西药组(P<0.05)。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显示IBS-SSS评分与TNF-α、AT-Ⅱ呈正相关(P<0.05),与NPY呈负相关(P<0.05)。结论基于尺肤理论的针药联合治疗对提高IBS-D患者临床疗效、降低内脏敏感度等具有积极影响,亦可改善患者机体血清TNF-α、NPY、AT-Ⅱ水平,且本研究进一步证实IBS-D患者病情严重程度与血清TNF-α、NPY、AT-Ⅱ水平密切相关,为后续临床监测患者病情发展情况、制定针对性地有效诊疗方案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易激综合征 腹泻 针刺疗法 中药疗法
下载PDF
苍术白术配伍对于脾虚泄泻小鼠的药效学比较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孙胜振 刘晓兰 +1 位作者 杨丽萍 刘会丽 《河北中医药学报》 2020年第2期39-42,共4页
目的:对苍术白术配伍治疗实验性小鼠脾虚泄泻的作用及机制进行比较研究。方法:将50只小鼠灌胃番泻叶水煎液14 d,复制脾虚泄泻模型。将造模成功的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阳性组,配伍组、苍术组和白术组,每组10只。另设空白组小鼠10只。各组... 目的:对苍术白术配伍治疗实验性小鼠脾虚泄泻的作用及机制进行比较研究。方法:将50只小鼠灌胃番泻叶水煎液14 d,复制脾虚泄泻模型。将造模成功的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阳性组,配伍组、苍术组和白术组,每组10只。另设空白组小鼠10只。各组小鼠连续灌胃给药或给水7 d,末次给药后,用半固体营养糊法检测小鼠胃残留率和小肠推进率;取血浆,Elisa法检测其中小鼠胃动素(MTL)和小鼠血管活性肠肽(VIP)含量,取结肠组织,Elisa法检测其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western blot法检测其中水通道蛋白3(AQP3)蛋白表达水平。结果:苍术、白术和两药配伍皆能明显增加脾虚泄泻小鼠的胃残留率和血浆中的MTL含量,明显降低小肠推进率和血浆VIP、结肠组织中IL-1β、TNF-α含量,上调APQ3的蛋白表达水平。其中,苍术对IL-1β、TNF-α和AQP3的蛋白表达影响较为显著,而白术则重在调节胃肠运动和激素水平。结论:苍术和白术配伍能够相辅相成,对小鼠脾虚泄泻有较好的改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苍术 白术 配伍 苍术白术配伍 脾虚泄泻 水通道蛋白 参苓白术散
下载PDF
针刺联合痛泻逍遥方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临床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孙胜振 王维 +2 位作者 高社光 张吉敏 李颖 《河北中医》 2022年第5期754-758,共5页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痛泻逍遥方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肝郁脾虚证的临床疗效,并对其中可能的机制进行探讨。方法将80例IBS-D肝郁脾虚证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40例采用匹维溴铵片口服治疗,治疗组40例采用针刺联合痛...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痛泻逍遥方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肝郁脾虚证的临床疗效,并对其中可能的机制进行探讨。方法将80例IBS-D肝郁脾虚证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40例采用匹维溴铵片口服治疗,治疗组40例采用针刺联合痛泻逍遥方治疗,2组均治疗2个月。比较2组治疗前后IBS症状严重程度量表(IBS-SSS)、14项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14)和17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评分,以及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P物质(SP)、神经肽Y(NPY)水平变化,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2组IBS-SSS各项评分和总分,HAMA-14、HAMD-17评分和血清IL-6、IL-8、TNF-α、SP水平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NPY水平均较本组治疗前升高(P<0.05),且治疗组各指标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89.47%(34/38),对照组总有效率69.23%(27/39),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联合痛泻逍遥方治疗IBS-D肝郁脾虚证的疗效显著,能明显改善临床症状和焦虑抑郁状态,减轻炎性反应,其机制可能与调控神经肽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易激综合征 针刺疗法 中药疗法 神经肽Y
下载PDF
中药联合穴位注射治疗中风后呃逆45例临床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孙胜振 王维 《内蒙古中医药》 2016年第2期13-14,共2页
中风后呃逆是中风病常见并发症,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中风后患者自觉胸膈气逆上冲,喉中呃呃有声,连续不断,不能自止。临床研究表明呃逆的刺激或冲动多自迷走神经或膈神经的感觉神经传入,由膈神经运动纤维传出。中风后呃逆的发生多是由于... 中风后呃逆是中风病常见并发症,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中风后患者自觉胸膈气逆上冲,喉中呃呃有声,连续不断,不能自止。临床研究表明呃逆的刺激或冲动多自迷走神经或膈神经的感觉神经传入,由膈神经运动纤维传出。中风后呃逆的发生多是由于中风后脑部血管及组织病变导致内脏植物神经紊乱,迷走神经兴奋性增强,继发的胃黏膜缺血等因素刺激膈神经引起的,目前西医多采用镇静、促进胃动力等方法治疗,但疗效欠佳,笔者多年临床采用中药联合穴位注射治疗中风后呃逆疗效确切,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 呃逆 穴位注射 中药
下载PDF
四神煎治疗血栓性闭塞性脉管炎验案二则 被引量:2
7
作者 孙胜振 《内蒙古中医药》 2016年第5期50-50,共1页
四神煎首载于清·鲍相璈《验方新编·腿部门》,药用生黄芪240g、川牛膝90g、远志肉90g、石斛120g,用水十碗煎两碗,加入金银花30g,煎一碗,一气服之,服后两腿如火,即盖被暖睡,汗出如雨,待汗散后,缓缓去被忌风,一付病去大半再服除... 四神煎首载于清·鲍相璈《验方新编·腿部门》,药用生黄芪240g、川牛膝90g、远志肉90g、石斛120g,用水十碗煎两碗,加入金银花30g,煎一碗,一气服之,服后两腿如火,即盖被暖睡,汗出如雨,待汗散后,缓缓去被忌风,一付病去大半再服除根,不论远近皆效。功能扶正养阴祛邪,清热解毒,活血通利关节。主治鹤膝风,即痹症急性发作,四肢大关节红肿剧痛,尤以膝髋关节为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神煎 血栓性闭塞性脉管炎
下载PDF
药穴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89例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14
8
作者 杜艳茹 张艳霞 +2 位作者 孙胜振 张纨 王志坤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14-316,共3页
目的探讨药穴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免疫球蛋白、微量元素的影响。方法将262例UC患者随机分为4组:中药组口服肠癖康;耳穴组耳穴贴压脾、大肠、内分泌、交感、皮质下;药穴组口服肠癖康加耳穴贴压;对照组口服柳氮磺... 目的探讨药穴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免疫球蛋白、微量元素的影响。方法将262例UC患者随机分为4组:中药组口服肠癖康;耳穴组耳穴贴压脾、大肠、内分泌、交感、皮质下;药穴组口服肠癖康加耳穴贴压;对照组口服柳氮磺胺吡啶。均治疗4周。观察各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免疫球蛋白和微量元素含量的变化。结果药穴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其他3组(P<0.05)。4组治疗后免疫球蛋白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5),Cu、Fe、Zn均显著升高(P<0.05),且药穴组治疗后与其他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药穴结合可调节机体免疫,补充微量元素,促进肠道溃疡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药疗法 耳穴贴压 溃疡性结肠炎 免疫球蛋白 微量元素
下载PDF
兰茵凤扬化浊解毒方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肠镜象的干预研究 被引量:7
9
作者 刘启泉 李博林 +2 位作者 王志坤 张纨 孙胜振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547-1549,共3页
目的:观察兰茵凤扬化浊解毒方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肠镜象的干预疗效。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0例予兰茵凤扬化浊解毒方,对照组60例予美沙拉嗪肠溶片。治疗前后详细记录临床症状及肠镜象变化。结果:治疗组临床证候疗效和肠... 目的:观察兰茵凤扬化浊解毒方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肠镜象的干预疗效。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0例予兰茵凤扬化浊解毒方,对照组60例予美沙拉嗪肠溶片。治疗前后详细记录临床症状及肠镜象变化。结果:治疗组临床证候疗效和肠镜疗效均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症状积分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后腹泻积分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其他症状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黏膜充血水肿的改善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其他肠镜象改善率均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兰茵凤扬化浊解毒方能够明显改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病理性肠镜象,治疗该病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肠镜象 浊毒 兰茵凤扬化浊解毒方 临床研究
原文传递
兰茵凤扬化浊解毒方对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大鼠血清细胞因子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刘启泉 李博林 +5 位作者 张晶 孙胜振 彭海娟 韩志秀 杜红红 张纨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2055-2057,共3页
目的:探讨兰茵凤扬化浊解毒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作用机制。方法:将5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阳性药组、中药高剂量组、中药低剂量组,每组10只。除空白组外,其余4组制备溃疡性结肠炎模型。造模后空白组、模型组予蒸馏水灌... 目的:探讨兰茵凤扬化浊解毒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作用机制。方法:将5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阳性药组、中药高剂量组、中药低剂量组,每组10只。除空白组外,其余4组制备溃疡性结肠炎模型。造模后空白组、模型组予蒸馏水灌胃,其余各治疗组给予相应药物灌胃,连续治疗2周。观察各组大鼠疾病活动指数、结肠黏膜组织病理,血清IL-4,IL-6,IL-10的变化情况。结果:兰茵凤扬化浊解毒方能够改善结肠黏膜病理变化,减低疾病活动指数评分,降低血清IL-6的含量,升高血清IL-4、IL-10的含量,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阳性药组比较,中药高剂量组升高血清IL-4及IL-10的含量,降低血清IL-6的含量上,有显著性差异(P<0.05);中药低剂量组在升高血清IL-4及IL-10的含量,降低血清IL-6的含量上,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兰茵凤扬化浊解毒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血清IL-6,升高IL-4及IL-10的含量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浊毒 中医药疗法 兰茵凤扬化浊解毒方 IL-4 IL-6 IL-10
原文传递
升阳益胃汤加减合中药贴敷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效果
11
作者 孙胜振 《大医生》 2021年第16期74-76,共3页
目的研究在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中应用升阳益胃汤联合中药贴敷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4月至2019年5月邯郸市中医院收治的200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患者... 目的研究在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中应用升阳益胃汤联合中药贴敷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4月至2019年5月邯郸市中医院收治的200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西药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升阳益胃汤加减联合中药贴敷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评分;炎性因子和生活质量评分。结果治疗后对照组患者腹泻、呕吐、便秘、腹痛等症状的评分均高于观察组(均P<0.05);治疗后对照组患者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1β(IL-1β)均高于观察组(均P<0.05),对照组患者白细胞介素-10(IL-10)低于观察组(P<0.05);对照组患者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分低于观察组(P<0.05)。结论针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应用升阳益胃汤联合中药贴敷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调节炎性因子,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升阳益胃汤 中药贴敷治疗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
下载PDF
药穴结合对溃疡性结肠炎复发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杜艳茹 孙胜振 +2 位作者 张艳霞 张纨 白海燕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74-176,共3页
目的:探讨防止溃疡性结肠炎复发的有效治法。方法:选择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首次接受药穴结合治疗达临床痊愈在一年后复发的病例,将其随机分为药穴组、中药组、耳穴组、柳氮磺胺吡啶对照组,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药穴组在减轻年均复发次数... 目的:探讨防止溃疡性结肠炎复发的有效治法。方法:选择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首次接受药穴结合治疗达临床痊愈在一年后复发的病例,将其随机分为药穴组、中药组、耳穴组、柳氮磺胺吡啶对照组,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药穴组在减轻年均复发次数优于对照组(P<0.05),其改善腹痛、脓血便、肠粘膜病理程度,治疗后优于治疗前(P<0.05),其余三组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药穴结合对反复发作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有较好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穴结合 溃疡性结肠炎 复发 治疗
下载PDF
穴位贴敷疗法治疗冠心病研究现状 被引量:8
13
作者 张丽君 孙胜振 +2 位作者 李雪梅 陈巧英 薛巧云 《西部中医药》 2014年第7期141-143,共3页
通过分析近年来相关文献,从贴敷药物的选择、穴位的选择、特定证型、临床研究、实验室研究等方面进行阐述,旨在指导穴位贴敷在冠心病治疗过程中的应用。
关键词 冠心病 穴位贴敷 文献综述
下载PDF
胃癌术后中医药治疗进展 被引量:5
14
作者 刘启泉 孙胜振 +1 位作者 张艳霞 杜艳茹 《河北中医》 2008年第5期556-558,共3页
关键词 手术后医护 胃肿瘤 中医药疗法 综述[文献类型]
下载PDF
英连金和胃颗粒治疗胃癌前病变53例疗效观察 被引量:2
15
作者 刘启泉 张艳霞 +3 位作者 孙胜振 张纨 杜艳茹 白海燕 《新中医》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6-17,共2页
目的:观察英连金和胃颗粒治疗胃癌前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05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53例口服英连金和胃颗粒;对照组52例口服胃复眷;观察2组患者临床症状、幽门螺杆菌(Hp)及血清免疫球蛋白改变情况。结果:总有... 目的:观察英连金和胃颗粒治疗胃癌前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05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53例口服英连金和胃颗粒;对照组52例口服胃复眷;观察2组患者临床症状、幽门螺杆菌(Hp)及血清免疫球蛋白改变情况。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对照组分别为84.9%、63.5%,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Hp根除率为75.00%,对照组44.82%,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2组IgA、IgG、IgM值均下降,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英连金和胃颗粒治疗胃癌前病变疗效优于胃复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前病变 英连金和胃颗粒
下载PDF
解毒活血法对胃癌前病变患者免疫球蛋白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刘启泉 孙世华 +2 位作者 杜艳茹 张艳霞 孙胜振 《河北中医》 2007年第3期201-202,共2页
目的探讨解毒活血法治疗胃癌前病变的临床疗效及对免疫球蛋白的影响。方法将126例胃癌前病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66例给予解毒活血方口服,对照组60例给予胃复春口服。2组均3个月为1个疗程,治疗前后详细记录临床症状、胃... 目的探讨解毒活血法治疗胃癌前病变的临床疗效及对免疫球蛋白的影响。方法将126例胃癌前病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66例给予解毒活血方口服,对照组60例给予胃复春口服。2组均3个月为1个疗程,治疗前后详细记录临床症状、胃镜、病理、免疫球蛋白(Ig)G、M、A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9.4%,对照组总有效率65.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2组均能降低免疫球蛋白,组间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解毒活血方可改善临床症状,调节机体免疫功能,促进异常增生的腺体恢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癌前状态 胃肿瘤 解毒 活血 免疫球蛋白类
下载PDF
心脉疏膏穴位贴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3
17
作者 赵海红 孙胜振 《西部中医药》 2014年第11期125-127,共3页
目的:观察心脉疏膏穴位贴敷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用药和空白贴,治疗组采用常规用药和心脉疏膏穴位贴敷,30天1个疗程,治疗30天后观察2... 目的:观察心脉疏膏穴位贴敷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用药和空白贴,治疗组采用常规用药和心脉疏膏穴位贴敷,30天1个疗程,治疗30天后观察2组临床疗效、心电图等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85%,心电图疗效总有效率为72.5%,优于对照组的72.5%、57.5%(P<0.05),且未发现明显毒副反应。结论:心脉疏膏穴位贴敷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绞痛 不稳定型 心脉疏膏 穴位贴敷
下载PDF
解毒活血法治疗胃癌前病变合并胃溃疡疗效观察
18
作者 王志坤 刘启泉 +1 位作者 白海燕 孙胜振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89-390,共2页
关键词 胃癌前病变 胃溃疡 解毒 解毒活血法
下载PDF
胃癌术后复发治验
19
作者 刘启泉 孙胜振 杜艳茹 《河北医学》 CAS 2008年第1期119-120,共2页
关键词 胃癌术后复发 热毒郁结 解毒散结方 纳科思
下载PDF
尺肤针联合抑木汤治疗肝脾不和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疗效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李颖 高社光 +4 位作者 王维 孙胜振 张吉敏 张晓敬 代璞 《山东中医杂志》 2022年第12期1296-1302,共7页
目的:观察尺肤针联合抑木汤治疗肝脾不和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并探讨相关机制。方法:选取肝脾不和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3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西药对照组、抑木汤组、针药联合组各100例。西药对照组采用匹维溴铵片... 目的:观察尺肤针联合抑木汤治疗肝脾不和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并探讨相关机制。方法:选取肝脾不和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3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西药对照组、抑木汤组、针药联合组各100例。西药对照组采用匹维溴铵片治疗,抑木汤组采用抑木汤治疗,针药联合组采用尺肤针联合抑木汤治疗。三组均以7 d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比较三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心理情绪评分以及直肠敏感性、肠道屏障功能、胃肠激素、神经递质、炎症反应相关指标水平,并统计三组临床疗效和复发情况。结果:治疗后1 d、治疗后30 d,三组中医证候积分、心理情绪评分以及直肠敏感性、肠道屏障功能、胃肠激素、神经递质、炎症反应相关指标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 d、治疗后30 d,针药联合组的中医证候积分、心理情绪评分均低于其他两组(P<0.05);直肠敏感性指标排便阈值、腹痛阈值、直肠感知阈值、肛管静息压均高于其他两组(P<0.05);肠道屏障功能相关指标内毒素、D-乳酸、二胺氧化酶含量均低于其他两组(P<0.05);神经肽Y(NPY)、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5-羟色胺(5-HT)水平均低于其他两组(P<0.05);炎症反应相关指标蛋白酶激活受体-2(PAR-2)、蛋白酶激活受体-4(PAR-4)、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均低于其他两组(P<0.05)。针药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其他两组(P<0.05),痊愈患者6个月复发率低于其他两组(P<0.05)。结论:尺肤针联合抑木汤治疗肝脾不和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可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疗效,降低复发率,其机制可能与提高直肠敏感性和肠道屏障功能、减轻局部炎症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尺肤针 抑木汤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 肝脾不和 肠道屏障功能 中医证候 腹痛 泄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