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翻译研究与文化身份 被引量:12
1
作者 孙艺风 欧阳之英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 2007年第2期22-27,共6页
文化翻译直接或间接提升了其潜在的政治颠覆的意识。翻译必然是一种杂合的产物,把各种不协调的东西糅合进异族文化和本土文化的混合物中。文化政治和意识形态的不可通约性,其特征为各种影响稳定的效果,既确立又破坏了文化身份。在各种... 文化翻译直接或间接提升了其潜在的政治颠覆的意识。翻译必然是一种杂合的产物,把各种不协调的东西糅合进异族文化和本土文化的混合物中。文化政治和意识形态的不可通约性,其特征为各种影响稳定的效果,既确立又破坏了文化身份。在各种程度的开放中,文化优越感或自卑感决定了如何形成和重新形成规范的翻译策略。文化等同只是一种幻想,尽管在政治上是正确的。然而,现代翻译研究强调多样性、杂合性、流动与变化,并涉及翻译行为、不确定性、互文性、主体性、经纪人和经典化。由于翻译在一个具有不同文化的意义系统里运作以及阅读受到文化制约和寓意,翻译中出现了复杂的文化移入模式,极易生变却又持续不懈。因此,结合翻译和身份、杂合和嬗变等棘手问题来研究文化移入的过程成为必然。文化杂合源于对文化制约和限制的克服,并且试图通过调解、挪用来和解或者操纵跨文化差异。在跨文化参数方面,翻译意味着不断的调整和换置。其结果是:翻译研究的身份也必然是不断变动的。这也是基于跨文化和跨学科的重要性——或者不可避免性——正获得越来越多的承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翻译 杂合 文化政治 嬗变
下载PDF
跨文化语境下的意识形态——兼论翻译的功能与作用 被引量:22
2
作者 孙艺风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2003年第6期108-113,共6页
跨文化交流是全球化的必然趋势,随之引发了难以避免的文化焦虑,但至少有些焦虑是因认知偏差造成的,其间意识形态的作用和影响不容低估。跨文化研究的主要任务是认清并逾越因差异而产生的交互文化理解与交流的鸿沟。只有抛却意识形态之成... 跨文化交流是全球化的必然趋势,随之引发了难以避免的文化焦虑,但至少有些焦虑是因认知偏差造成的,其间意识形态的作用和影响不容低估。跨文化研究的主要任务是认清并逾越因差异而产生的交互文化理解与交流的鸿沟。只有抛却意识形态之成见,以开阔的胸襟和积极的心态,破解各种文化障碍,并使外来文化催生出适合本土文化的东西,在不断蜕变的文化冲突中进行文化重构,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跨文化对话与交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文化交流 意识形态 翻译研究 文化侵略 文化改造 平等对话
下载PDF
学习英语的“捷径”
3
作者 孙艺风 《大学英语》 2003年第3期2-4,共3页
中国人花在英语学习上的时间实在太多了,但效果似乎总不尽如人意,学习者在心急火燎之余不免心存寻找捷径之念。在市场经济的推动下,如同有关致富的书籍一样,各类声称能迅速提高英语水平的教材相继问世,众多的英语培训班(更多的是“速成... 中国人花在英语学习上的时间实在太多了,但效果似乎总不尽如人意,学习者在心急火燎之余不免心存寻找捷径之念。在市场经济的推动下,如同有关致富的书籍一样,各类声称能迅速提高英语水平的教材相继问世,众多的英语培训班(更多的是“速成班”)应运而生,场面着实火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习英语 英语学习 不地道
下载PDF
翻译空间
4
作者 孙艺风 殷健 《外国语文研究(辑刊)》 2018年第2期25-28,共4页
译者不得不面对的一个尴尬现实是:翻译以及译者的地位低下,翻译常常被视为次生的、第二性的活动。这源于对不可译性的认知,抑或是将翻译仅仅视作从原文到译文的对等传达。然而事实上翻译是极其复杂的,给翻译以及译者赋权显得尤为必要。... 译者不得不面对的一个尴尬现实是:翻译以及译者的地位低下,翻译常常被视为次生的、第二性的活动。这源于对不可译性的认知,抑或是将翻译仅仅视作从原文到译文的对等传达。然而事实上翻译是极其复杂的,给翻译以及译者赋权显得尤为必要。翻译空间喻指翻译过程中语言的指称力量,也关涉译者的主体性。翻译空间的产生源于多重因素,包括译者的阐释、语境的差异、对原文的模仿、变形、意义的延异、互文、不可译以及翻译中做出的决定等。对翻译空间的认知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利用语言的指称力量,丰富我们的翻译策略,给翻译赋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空间 语言指称力 赋权
下载PDF
中国古籍英译:借鉴与方法
5
作者 张月 孙艺风 《当代外语研究》 CSSCI 2024年第1期136-149,共14页
古籍英译是向海外传播中国文化的重要途径。从跨文化翻译的角度评述归化和异化策略是基于可操作性的现实考虑。译者需要根据受众特点、翻译目的、历史文化语境、古籍特点等方面来选择合适的翻译方法,在此基础上,中国学者、西方学者独立... 古籍英译是向海外传播中国文化的重要途径。从跨文化翻译的角度评述归化和异化策略是基于可操作性的现实考虑。译者需要根据受众特点、翻译目的、历史文化语境、古籍特点等方面来选择合适的翻译方法,在此基础上,中国学者、西方学者独立翻译以及中西合作翻译构成了翻译主体的三种类型,并具有其各自的特点及成因,官方机构或民间组织应对其加大相应扶持力度。此外,考察海外古籍英译的出版,尤其是英译丛书的内容、特点及取向,进而加强海外出版与发行环节,将有助于古籍英译的海外传播及中国传统文化走向世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籍 跨文化翻译 翻译策略 海外出版
原文传递
翻译研究三人谈(上) 被引量:12
6
作者 孙艺风 何刚强 徐志啸 《上海翻译》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0-15,共6页
主持:徐志啸嘉宾:孙艺风、何刚强 徐:首先要说明,今天我们三个人,两个是专家,一个不是专家,那个不是专家的就是我,属于客串。我们今天这个形式比较随意,我们拟了几个题目,围绕这几个题目进行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我们三个... 主持:徐志啸嘉宾:孙艺风、何刚强 徐:首先要说明,今天我们三个人,两个是专家,一个不是专家,那个不是专家的就是我,属于客串。我们今天这个形式比较随意,我们拟了几个题目,围绕这几个题目进行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我们三个人之间也可以进行争论。我们的主题是“翻译研究”,我们的所有话题都围绕翻译来进行。第一个问题是:如何认识翻译的本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研究 翻译的本质 专家 个人 随意 话题
原文传递
翻译研究三人谈(下) 被引量:7
7
作者 孙艺风 何刚强 徐志啸 《上海翻译》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3-17,共5页
何:所谓的原汁原味,所谓的翻译得好与坏,我看我们不能孤芳自赏。我觉得应该让那个译入国文化的人来接受、来判断。如果杨宪益译的书卖10万册,另一个人译的售100万册,那应该承认,那个100万册的译本是有市场的,它的读者接受面大,... 何:所谓的原汁原味,所谓的翻译得好与坏,我看我们不能孤芳自赏。我觉得应该让那个译入国文化的人来接受、来判断。如果杨宪益译的书卖10万册,另一个人译的售100万册,那应该承认,那个100万册的译本是有市场的,它的读者接受面大,人们更愿意接受。所以我觉得在翻译过程中,这个评判标准,你不能仅凭自己说,我做到了原汁原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研究 原汁原味 读者接受 翻译过程 评判标准 杨宪益 译本
原文传递
翻译与跨文化交际策略 被引量:150
8
作者 孙艺风 《中国翻译》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6-23,122,共8页
翻译作为跨文化交际的主要途径,就中国走向世界的文化战略而言,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翻译的文化纬度的重要性也随之显得日益突出。需要从全球视野充分认识到,跨文化语境下的翻译活动受制于各种因素,不可不应对(不)可译性与跨文化阅读。... 翻译作为跨文化交际的主要途径,就中国走向世界的文化战略而言,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翻译的文化纬度的重要性也随之显得日益突出。需要从全球视野充分认识到,跨文化语境下的翻译活动受制于各种因素,不可不应对(不)可译性与跨文化阅读。由于长期以来我们对文化差异所造成的障碍估计严重不足,中译外,尤其是中译英的效果,一直有些差强人意。翻译首先要解决文化跨越的问题。文化层面的不可译性,显然是我们交际的最大障碍。不可译性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对跨文化的不可读性,或低可读性。译作的接受势必涉及到跨文化交际的可读性,如可读性低下,文学翻译的艺术价值则难得以体现。故此,跨越不同文化的栅栏,超越狭隘的文化民族主义,就得制定有效的跨文化交际策略,探讨不同民族文学间的审美共性,以期达到真正意义上的跨文化交际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可译性 跨文化阅读 文化改写 可读性 交际策略
原文传递
《围城》英译本的一些问题 被引量:49
9
作者 孙艺风 《中国翻译》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33-38,共6页
珍妮·凯利(Jeanne Kelly)和茅国权(Nathan K.Mao)合译的《围城》英译本,由美国印第安纳大学出版社出版,一时反应甚为热烈。但也有人对译文不满,并将其中的毛病缺陷列为若干类,对译作大张挞伐。公平地说,译文虽不算上乘之作。
关键词 《围城》 英译本 译文 钱钟书 英语表达习惯 孙柔嘉 对等词 小姐 翻译过程 习惯用法
原文传递
翻译规范与主体意识 被引量:144
10
作者 孙艺风 《中国翻译》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3-9,共7页
本文的目的是分析翻译规范与译者主体意识之间的关系,并审视译者所谓的“隐身”现象。规范在社会和文化方面对作为译者的行动主体无疑具有约束性,因为译本的接受毕竟是多数译者必须正视的问题。有鉴于此,译者的主体意识体现在两个不同... 本文的目的是分析翻译规范与译者主体意识之间的关系,并审视译者所谓的“隐身”现象。规范在社会和文化方面对作为译者的行动主体无疑具有约束性,因为译本的接受毕竟是多数译者必须正视的问题。有鉴于此,译者的主体意识体现在两个不同的方面:(一)面对语言文化的差异性,需要调动必要的手段进行变通,使译文顺利地进入到译入语系统,达到交际的目的。(二)作为译者的行动主体,在翻译过程中,出于某种意识形态和/或诗学的考虑,介入或干预文本,对文本进行操纵或操控,既可能迎合也可能打破译入语规范,结果强化了译者的身份意识,同时翻译的主体性也得以体现。由翻译规范和主体意识构成复杂的互动关系,对翻译行为产生直接和深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规范 译入语 隐身 主体性
原文传递
翻译研究与意识形态:拓展跨文化对话的空间 被引量:114
11
作者 孙艺风 《中国翻译》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4-10,共7页
本文拟提出跨文化意识形态的概念,旨在集中讨论在跨文化语境下意识形态对翻译的各种影响,同时厘定和梳理有关意识形态与文化对话的关系,论述作为跨文化思维与实践的翻译活动与意识形态的错综复杂及千丝万缕的联系,以期说明通过翻译的跨... 本文拟提出跨文化意识形态的概念,旨在集中讨论在跨文化语境下意识形态对翻译的各种影响,同时厘定和梳理有关意识形态与文化对话的关系,论述作为跨文化思维与实践的翻译活动与意识形态的错综复杂及千丝万缕的联系,以期说明通过翻译的跨文化实践如何强化或消解意识形态的情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文化交际 意识形态 文化身份 后殖民心态
原文传递
离散译者的文化使命 被引量:62
12
作者 孙艺风 《中国翻译》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3-10,共8页
从跨文化交流的视角出发,原则上异化翻译是值得肯定的,因可使译者可能进行的干预和操纵降至最低程度,从而促成译文读者"直接地"体验原作的"真实"形式。其结果不言自明:重大的误解和误译的机会大为减少。但是,如果... 从跨文化交流的视角出发,原则上异化翻译是值得肯定的,因可使译者可能进行的干预和操纵降至最低程度,从而促成译文读者"直接地"体验原作的"真实"形式。其结果不言自明:重大的误解和误译的机会大为减少。但是,如果出现认知偏差或对其处理不当,异化翻译也会导致邯郸学步,造成译文表述荒谬,乃至丧失意义。要化解归化与异化之间旷日持久之争,可另辟新径,将文化流散这一概念引入翻译研究。无论是施莱尔马赫将译文读者"放逐异域"的主张,还是韦努蒂具浓重政治色彩的论述——反对根植并且滥觞于"英美文化"的"隐形"翻译策略,均未能给予异化翻译充分和令人信服的理论解释。与翻译相关的文化流散,意味着对文化身份的反思,并且使翻译转向到离散语域,以分析和解决源语与目的语文本之间缺乏联系的问题。所用的方法是:在策略上重新定位目的语读者的文化家园,从而避免使作为复制品的译作对原文的丰富性和复杂性大打折扣;译作反应的不仅是原作的本质属性,更重要的是其异域特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离散 异化翻译 可达性 身份杂合 文化导游
原文传递
文化翻译与全球本土化 被引量:67
13
作者 孙艺风 《中国翻译》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5-11,共7页
这是一个日趋全球化的世界,本土化力量在跨文化交际的全球语境下,使得人们对翻译在跨文化交流中的关键性角色的看法产生范式性的转变。翻译活动催生了全球化的商业文化,同时也支配着翻译方式的运作。全球化商业文化的出现又触发隐忧:文... 这是一个日趋全球化的世界,本土化力量在跨文化交际的全球语境下,使得人们对翻译在跨文化交流中的关键性角色的看法产生范式性的转变。翻译活动催生了全球化的商业文化,同时也支配着翻译方式的运作。全球化商业文化的出现又触发隐忧:文化间接触的增多可引致文化殖民,并进而形成一个威胁本土文化生存的同质化世界。因此,为应对全球化而(重新)建立本土文化地域和文化身份的极端重要性毋庸置疑。同时,经由翻译,一种业已普遍化和正处于普遍化进程中的文化语言,正唤醒并强化对本土文化的身份认知。翻译活动乃本土现实的组成部分,而本土现实与跨族文化为标志的全球化浪潮密切相关。有鉴于此,文化翻译成功与否取决于本土知识,而后再通过协商的办法,产生出目的语读者可接受的并具有本土色彩的文化话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本土化 文化改造 本土知识 翻译策略
原文传递
翻译与异质他者的文化焦虑 被引量:28
14
作者 孙艺风 《中国翻译》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5-10,共6页
翻译的核心问题之一是对异质他者的文化焦虑和矛盾心理,在构成翻译基础的文化政治中,异质他者性在本质上被具体化。尽管说意识形态无处不在有些言过其实,但它显示出一种主要跟语言和艺术息息相关的倾向,并且对翻译的需要同目的语言系统... 翻译的核心问题之一是对异质他者的文化焦虑和矛盾心理,在构成翻译基础的文化政治中,异质他者性在本质上被具体化。尽管说意识形态无处不在有些言过其实,但它显示出一种主要跟语言和艺术息息相关的倾向,并且对翻译的需要同目的语言系统的政治或文化关注密不可分。差异的文化政治跟坦言、真诚、可理解性和移情有很大关系。翻译的有效性不仅仅来自对所译信息内容的合理解读,还取决于目的语读者的能力,在于目的语读者通过获取对异质他者在其文化政治语境中的必要了解,而将该信息同相关文化情境联系起来的能力。技巧上或者说人为的等同需要拒绝和简化原义,然而强制文化输入被理所当然地认为是一种入侵;常以意识形态冠之的文学和翻译的争论,往往围绕异质他者的建构力和破坏力来进行。尽管有时与主流政治环境相悖,翻译仍然可以接受和引入异质的政治和民族价值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他者(性) 异化 差异 可阐释性 等同 对话(性)
原文传递
翻译学的何去何从 被引量:40
15
作者 孙艺风 《中国翻译》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5-10,共6页
翻译学在摆脱了依附应用语言学的桎梏之后,获得了较为广阔的学术(科)发展空间,以突破学科限制为标志的文化转向又为译学研究注入了强大的活力。翻译学在上个世纪90年代经历了学科大发展并奠定了学科身份之后,一直以跨学科探索为研究特色... 翻译学在摆脱了依附应用语言学的桎梏之后,获得了较为广阔的学术(科)发展空间,以突破学科限制为标志的文化转向又为译学研究注入了强大的活力。翻译学在上个世纪90年代经历了学科大发展并奠定了学科身份之后,一直以跨学科探索为研究特色,注重多元文化互补、不同学科彼此交融,逐步形成了开放性、多角度、多层次的特点。与此同时,寻求学科新突破的各种尝试使译学研究产生了此起彼伏的转向,以致对翻译本体的"偏离"似乎大有愈演愈烈的趋势,由此而来的问题是,译学研究在经过了若干范式转换后,似乎又面临学科身份合法性的挑战。如何在扩展学科领域时突出学科本体,是值得关注的问题。本属不同学科领域的研究方法和学术范式,被借鉴到译学研究领域后,其相互促进的空间又有多大,需要深入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科定义 跨学科 身份嬗变 文化转向
原文传递
理论、经验、实践——再论翻译理论研究 被引量:30
16
作者 孙艺风 《中国翻译》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4-10,共7页
在我国,有关翻译理论的合法地位一直是争论不休的焦点,而论争的方式对翻译学的发展十分不利。本文旨在集中讨论翻译理论对翻译实践有无用处或是否有关联这一问题,进而分析有关翻译理论的认如误区.同时探讨由偏见与认知局限引起的对翻译... 在我国,有关翻译理论的合法地位一直是争论不休的焦点,而论争的方式对翻译学的发展十分不利。本文旨在集中讨论翻译理论对翻译实践有无用处或是否有关联这一问题,进而分析有关翻译理论的认如误区.同时探讨由偏见与认知局限引起的对翻译理论和翻译实践所涉及的一些基本问题的理解偏差:作者明确指出,有些人之所以对翻译理论抱怀疑甚至敌视态度,是由于对翻译功能的不甚了解及对理论的应用性不切实际的期待所致。本文还试图说明一般意义上的理论价值、尤其是翻译理论的价值,以助于人们走出对翻译理论的常见认知误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理论 实践 经验 认知 思维模式
原文传递
翻译与多元之美 被引量:33
17
作者 孙艺风 《中国翻译》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0-19,共10页
在全球化和跨文化的语境下,翻译与文化传播息息相关,随着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文化翻译"的概念理应受到关注。文化翻译是源自文化研究的一个概念,指在特定文化内进行的语言或其它方面的改造。由于文化的构建作用日显突出,文... 在全球化和跨文化的语境下,翻译与文化传播息息相关,随着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文化翻译"的概念理应受到关注。文化翻译是源自文化研究的一个概念,指在特定文化内进行的语言或其它方面的改造。由于文化的构建作用日显突出,文化形态的各种存在、变迁及改造方式,成为人文和社会科学诸多学科研究的重要方面。翻译对文化多元格局的形成,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在世界各国人民交往的过程中,文化翻译的重要性日益提升,其沟通不同文化脉络,增强彼此之间相互了解和尊重的作用不容忽视;由此而体现的多元之美代表着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随着多元文化的崛起,世界多元之美的前景是完全可以期待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翻译 多元文化 跨文化对话 嬗变改遗
原文传递
论翻译的暴力 被引量:31
18
作者 孙艺风 《中国翻译》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5-13,128,共9页
翻译与暴力似乎有不解之缘,暴力产生的不同诱因和具有的各种形式值得探索一番。表面上,暴力似乎是由不可译引致的——无奈的解决之道。在多元文化的社会里暴力的文化内涵与人们对翻译性质的认识息息相关。本文的目的是探索和阐述暴力是... 翻译与暴力似乎有不解之缘,暴力产生的不同诱因和具有的各种形式值得探索一番。表面上,暴力似乎是由不可译引致的——无奈的解决之道。在多元文化的社会里暴力的文化内涵与人们对翻译性质的认识息息相关。本文的目的是探索和阐述暴力是如何根深蒂固地影响翻译行为的。由于翻译易受源语与目标语之间权利关系变化的影响,某种形式和程度的暴力行为必然会在翻译过程中出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暴力 文化冲突 激进改写 文化改造
原文传递
文化翻译的困惑与挑战 被引量:28
19
作者 孙艺风 《中国翻译》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5-14,共10页
自上世纪80年代翻译研究出现"文化转向"以来,文化和翻译的关系就变得愈加难以分割了。如今,"文化翻译"俨然又成了一个热门概念,具有强烈的跨学科色彩,不同人文学科背号的学者都在使用。然而,过于宽泛地使用这一概... 自上世纪80年代翻译研究出现"文化转向"以来,文化和翻译的关系就变得愈加难以分割了。如今,"文化翻译"俨然又成了一个热门概念,具有强烈的跨学科色彩,不同人文学科背号的学者都在使用。然而,过于宽泛地使用这一概念也引起了诸多混乱、迷茫及对翻译研究本体身份的担忧。全球化不断发展的趋势,使得文化的不可译更具挑战性,但也促发了更为丰富的多样化和多元性,这不仅极大地拓展了跨文化交流空间,同时也唤起了对文化差异与沟通的更多关注。本文梳理了文化翻译的发展过程,并着眼于解析文化翻译所引起的困惑,提出了整合不同有关概念的途径与策略,旨在提升其对与文化相关的众多翻译现象的解释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翻译 异质性 文化语境 跨文化阐释
原文传递
翻译的距离 被引量:28
20
作者 孙艺风 《中国翻译》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5-12,128,共8页
本文试图在认知和实践的层面上,探求距离在翻译过程中是如何运作的距离和位移息息相关,作者和原作读者的距离与译作读者的距离在性质上可能迥然不同。距离常由错位引致,故易产生疏离感,需要加以调整本文对不同性质的距离进行梳理和归类... 本文试图在认知和实践的层面上,探求距离在翻译过程中是如何运作的距离和位移息息相关,作者和原作读者的距离与译作读者的距离在性质上可能迥然不同。距离常由错位引致,故易产生疏离感,需要加以调整本文对不同性质的距离进行梳理和归类,以期对进一步研究翻译的性质和问题提出一些有益的见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客观距离 人为距离 操控调整 顺应挪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