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压电烧伤创面的早期修复治疗(附85例报告) 被引量:4
1
作者 孙要文 张振信 +1 位作者 杨旅军 陈秦吉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12期81-82,共2页
关键词 皮瓣 高压电 烧伤 修复 治疗
下载PDF
烧伤病房细菌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孙要文 杨旅军 +2 位作者 张振信 陈秦吉 张维利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00年第8期484-485,共2页
目的:研究烧伤病房广泛应用第3代广谱头孢菌素的条件下细菌耐药性。方法:统计分析烧伤病人创面分离获得各类菌株数量及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结果:179株肠杆菌科、121株假单胞菌属菌株及162株革兰阳性球菌对头孢曲松、头孢哌酮、头孢... 目的:研究烧伤病房广泛应用第3代广谱头孢菌素的条件下细菌耐药性。方法:统计分析烧伤病人创面分离获得各类菌株数量及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结果:179株肠杆菌科、121株假单胞菌属菌株及162株革兰阳性球菌对头孢曲松、头孢哌酮、头孢噻肟的耐药率分别为40%及50%左右。第3代头孢菌素加舒巴坦能使部分耐药菌株恢复每感性,使耐药率下降至20.3%以下。伊米配能的耐药率均在10%以下,万古霉素未发现革兰阳性球菌耐药菌株。结论:烧伤病房流行着耐第3代头孢菌素的耐药菌株。耐药机理除质粒介导的超广谱β-内酰胺酶外,部分菌株可能产生染色体介导的Ⅰ型β-内酰胺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病房 抗生素 细菌耐药性 头孢菌素 细菌种类
下载PDF
胸廓内动脉前穿支岛状瓣修复面颈部创面 被引量:1
3
作者 孙要文 陈秦吉 +3 位作者 张振信 杨旅军 周治理 刘晓军 《中国美容医学》 CAS 1999年第3期179-180,共2页
目的:针对面颈部烧伤常系及前胸无法运用局部皮瓣转移术,而另作选择修复创面。方法:依胸三角区解剖特点结合临床经验,采用胸廓内动脉第二、三前穿支岛状辩转移结合辞下滴注bFGF进行修复治疗21例。结果:18例全部成活,面颈部修复效果良... 目的:针对面颈部烧伤常系及前胸无法运用局部皮瓣转移术,而另作选择修复创面。方法:依胸三角区解剖特点结合临床经验,采用胸廓内动脉第二、三前穿支岛状辩转移结合辞下滴注bFGF进行修复治疗21例。结果:18例全部成活,面颈部修复效果良好,2例部分坏死,1例全部坏死。结论:采用胸廓内动脉前穿支岛状辩修复面颈部创伤,减少了前胸部瘢痕对皮瓣选择的限制;bFGF促进血管新生,改善创面微循环,提高了皮瓣成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岛状皮瓣 瘢痕 胸廓内动脉 面颈部创面
下载PDF
休克期切痂对烧伤并发症防治作用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孙要文 张振信 +2 位作者 杨旅军 陈秦吉 刘晓军 《临床外科杂志》 2002年第5期288-289,共2页
目的 探讨烧伤休克期切痂可行性及对并发症的防治作用。方法 对 3 7例大面积烧伤休克期切痂植皮及 42例非休克期切痂植皮患者 ,在脓毒症发生率、内脏并发症、多器官功能障碍 (MODS)的发生率、死亡率及愈合时间多个方面进行比较分析。... 目的 探讨烧伤休克期切痂可行性及对并发症的防治作用。方法 对 3 7例大面积烧伤休克期切痂植皮及 42例非休克期切痂植皮患者 ,在脓毒症发生率、内脏并发症、多器官功能障碍 (MODS)的发生率、死亡率及愈合时间多个方面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3 7例休克期切痂植皮患者术后病情均稳定 ,脓毒症发生率、内脏并发症、MODS的发生率、死亡率低于非休克期切痂植皮组 ;休克期切痂植皮组较非休克期切痂植皮组愈合时间缩短。结论 休克期切痂植皮是治疗大面积烧伤的一种有效可行的方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休克期切痂 烧伤 并发症 防治 临床分析
原文传递
胃镜治疗烧伤应激性消化道溃疡出血4例报告
5
作者 孙要文 陈秦吉 +3 位作者 张振信 鲁铁利 乔新安 刘建新 《陕西医学杂志》 CAS 1999年第12期742-743,共2页
临床资料 本组4例,其中男性3例,女性1例。年龄21~41岁,平均年龄31岁。烧伤面积58%~83%,平均面积73%,Ⅲ度面积24%~70%,平均面积47%。入院时间,伤后4~72h。出血时间,伤后8~20d,平均14d。4例均并发烧伤休克,3例出现败血症,1例... 临床资料 本组4例,其中男性3例,女性1例。年龄21~41岁,平均年龄31岁。烧伤面积58%~83%,平均面积73%,Ⅲ度面积24%~70%,平均面积47%。入院时间,伤后4~72h。出血时间,伤后8~20d,平均14d。4例均并发烧伤休克,3例出现败血症,1例并发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血 药物疗法 烧伤 胃镜 应激性溃疡
下载PDF
真皮下血管网皮瓣在手部创面修复的临床应用
6
作者 孙要文 陈秦吉 +2 位作者 周治理 杨旅军 张振信 《陕西医学杂志》 CAS 1998年第12期748-749,共2页
资料和方法 1 手术方法 真皮下血管网皮瓣:按体位及手部创面的面积、形状,在腹部随意设计皮瓣。由皮瓣的远端及两侧切开,在深筋膜下分离,直达皮瓣的蒂部,严密止血。从皮瓣远端开始修剪皮瓣的皮下组织,除皮瓣近蒂部1/3外,其它部分可留脂... 资料和方法 1 手术方法 真皮下血管网皮瓣:按体位及手部创面的面积、形状,在腹部随意设计皮瓣。由皮瓣的远端及两侧切开,在深筋膜下分离,直达皮瓣的蒂部,严密止血。从皮瓣远端开始修剪皮瓣的皮下组织,除皮瓣近蒂部1/3外,其它部分可留脂肪层0.2~0.3cm,透过脂肪层清晰可见完整的真皮下血管网。修剪后真皮下血管网完整,无受损,皮瓣缘同创周缝合后,冲洗皮瓣下,并放橡皮条引流,再行加压包扎。术后24h拔除引流条,加压包扎。术后7d断蒂,14d拆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损伤 外科手术 外科皮瓣 修复
下载PDF
富血小板血浆治疗老年糖尿病患者褥疮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7
7
作者 慕生枝 王国栋 +3 位作者 范荣辉 徐子寒 孙要文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308-311,共4页
目的:探讨富血小板血浆(PRP)治疗老年糖尿病患者褥疮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该院2013年6月—2015年7月收治的糖尿病并发褥疮患者69例,将其随机分为PRP治疗组(34例)和对照组(35例),PRP治疗组采用PRP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治疗。2组... 目的:探讨富血小板血浆(PRP)治疗老年糖尿病患者褥疮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该院2013年6月—2015年7月收治的糖尿病并发褥疮患者69例,将其随机分为PRP治疗组(34例)和对照组(35例),PRP治疗组采用PRP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治疗。2组患者均使用胰岛素控制血糖,并严格控制血压及血脂,同时予抗血小板聚集、改善微循环及抗感染等一般治疗。观察2组患者创面愈合情况,比较愈合时间及有效率。结果:所有患者均完成12周随访。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糖尿病史、住院时间及褥疮等基本情况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PRP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时间和褥疮创面愈合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均<0.05)。PRP治疗组有效率为82.4%,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PRP对治疗老年糖尿病并发褥疮患者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且治疗周期短及治愈快,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血小板血浆 糖尿病 褥疮
原文传递
综合微创手术治疗腋臭1066例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8
8
作者 秦高平 郭亚东 +1 位作者 宋勇 孙要文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8年第2期35-37,共3页
目的:探讨联合负压抽吸、小切口直视皮下修剪及电刮勺热灼的综合性微创方法治疗腋臭的临床疗效。方法:2006年1月-2016年12月笔者科室采用微创综合疗法治疗腋臭1 066例,沿腋窝尺侧腋皱襞附近作一长约0.5~1.0cm小切口,在腋窝中央作一长约... 目的:探讨联合负压抽吸、小切口直视皮下修剪及电刮勺热灼的综合性微创方法治疗腋臭的临床疗效。方法:2006年1月-2016年12月笔者科室采用微创综合疗法治疗腋臭1 066例,沿腋窝尺侧腋皱襞附近作一长约0.5~1.0cm小切口,在腋窝中央作一长约1cm辅助切口。沿手术切口负压抽吸浅层脂肪,在直视下修剪皮下残余脂肪组织及真皮网状层的毛囊球,电刮勺依次在皮下烧灼静止期毛囊,术后打包加压包扎7d。结果:本组共1 066例患者,随访6~12个月,显效913例,有效142例,无效11例,有效率为98.97%。术后血肿23例,5例发生皮片坏死,植皮后创面愈合,其余均通过换药治愈。结论:联合负压抽吸、小切口直视皮下修剪及电刮勺热灼的综合方法能有效根治腋臭,具有安全、高效、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腋臭 顶泌汗腺 抽吸术 刮除术 剪除术 微创
下载PDF
658例儿童烧伤原因调查分析 被引量:9
9
作者 杨益民 黎巧玲 +1 位作者 孙要文 张振信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12期90-91,共2页
目的 :通过对儿童烧伤原因分析 ,寻求预防儿童烧伤的方法 :方法 :回顾自 1992年 1月~ 2 0 0 2年 12月间所收治的 12岁以下烧伤患儿 6 5 8例 ,统计其烧伤原因、年龄分布及其父母职业和文化程度。结果 :烧伤类型中烫伤所占比例最大 ,年... 目的 :通过对儿童烧伤原因分析 ,寻求预防儿童烧伤的方法 :方法 :回顾自 1992年 1月~ 2 0 0 2年 12月间所收治的 12岁以下烧伤患儿 6 5 8例 ,统计其烧伤原因、年龄分布及其父母职业和文化程度。结果 :烧伤类型中烫伤所占比例最大 ,年龄分布中 1~ 3岁烧伤儿童所占比例最大 ,父母职业和文化程度调查显示 ,父母是初中等文化水平及职业为农民和城市打工者所占比例最大。结论 :儿童烧伤多因为社会因素和家长照顾不周所致 ,具有很大可预防性。预防儿童烧伤 ,必须从社会和家庭两方面入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烧伤 预防
下载PDF
褪黑激素对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增殖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慕生枝 康蓓 +2 位作者 孙要文 王国栋 徐子寒 《海南医学》 CAS 2016年第18期2927-2931,共5页
目的探讨褪黑激素对人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增殖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收集人皮肤增生性瘢痕标本,原代培养人皮肤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HSFBs)。将HSFBs细胞根据不同的处理方法分为空白对照组、低浓度褪黑激素组、中浓度褪黑激素组、... 目的探讨褪黑激素对人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增殖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收集人皮肤增生性瘢痕标本,原代培养人皮肤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HSFBs)。将HSFBs细胞根据不同的处理方法分为空白对照组、低浓度褪黑激素组、中浓度褪黑激素组、高浓度褪黑激素组、NVP-BEZ235处理组、NVP-BEZ235+褪黑激素组、褪黑激素+si RNA-PTEN组、褪黑激素+si RNA-scramble组。MTT法检测各组细胞的增殖情况,q 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细胞中磷酸酶与张力蛋白同源物(PTEN)、Cyclin D1和Caspase-3的表达以及PI3k/AKt/m TOR通路相关蛋白p-Akt和p-m TOR的蛋白水平。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从低到高浓度褪黑激素均能够减少HSFBs细胞同一时间点OD值,上调PTEN和Caspase-3表达量,同时抑制Cyclin D1、p-Akt和p-m TOR表达水平,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与高浓度褪黑激素组比较,NVP-BEZ235+褪黑激素组中细胞增殖显著被抑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沉默PTEN后拮抗褪黑激素对HSFBs细胞增殖和PI3K/Akt/m TOR信号通路有抑制作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褪黑激素通过上调PTEN表达,抑制PI3K/Akt/m TOR信号通路活化从而抑制HSFBs细胞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褪黑激素 磷酸酶与张力蛋白同源物(PTEN) PI3k/AKt/m TOR信号通路 细胞增殖
下载PDF
下调miR-21通过PDCD4抑制人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增殖并抑制PI3K/Akt信号通路 被引量:13
11
作者 慕生枝 孙要文 王国栋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5年第23期39-43,共5页
目的:探讨microRNA-21(miR-21)对人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中程序性细胞死亡因子(PDCD4)表达和细胞增殖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利用荧光定量PCR检测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GM0639和人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HSF)中miR-21的表达。构建含有PDCD4-p G... 目的:探讨microRNA-21(miR-21)对人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中程序性细胞死亡因子(PDCD4)表达和细胞增殖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利用荧光定量PCR检测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GM0639和人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HSF)中miR-21的表达。构建含有PDCD4-p GC-Fu-GFP慢病毒和空载体对照慢病毒p GC-Fu-GFP感染HSF细胞。将HSF细胞按照不同处理方法分为:空白对照组、转染非特异miRNA的阴性对照组、转染miRNA-21抑制物的mir21 Inhibitor组、转染miR-21质粒的miR-21 mimic组、PDCD4-p GC-Fu-GFP组、pGC-Fu-GFP组和Ly294002组。转染后48h收集细胞,MTT检测细胞增殖情况。采用免疫荧光技术、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检测空白对照组、阴性对照组、miR-21 mimic组和miR-21 Inhibitor组细胞中PDCD4的表达以及基因和蛋白水平。采用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检测PDCD4-p GC-Fu-GFP组、p GC-Fu-GFP组和Ly294002组细胞周期相关蛋白C-MYC,CCND1以及通路相关蛋白p-Akt、JNK1的蛋白表达。结果:HSF细胞中miR-21呈现高表达。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抑制miR-21表达可以抑制HSF细胞增殖,上调PDCD4表达。过表达PDCD4可以抑制细胞增殖,下调细胞周期相关蛋白C-MYC,CCND1的表达,同时抑制通路蛋白p-Akt和JNK1的表达。结论:下调miR-21的表达能够促进PDCD4表达,抑制HSF细胞增殖以及PI3K/AKt信号通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CRORNA-21 PDCD4 人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 细胞增殖 抑制 PI3K/Akt
下载PDF
SND1通过识别TINCR的甲基化位点促进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的生长 被引量:2
12
作者 秦高平 孙要文 +4 位作者 郭亚东 李建武 程亮 韩峰 宋勇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068-1076,共9页
目的探讨葡萄球菌核酸酶结构域蛋白1(SND1)与组织分化诱导非编码RNA(TINCR)的相互作用及其对TINCR表达水平和瘢痕疙瘩生长的影响。方法收集2016年6月-2018年5月在陕西省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Ⅱ、Ⅲ度烧伤患者的瘢痕疙瘩组织样本(n=27)。... 目的探讨葡萄球菌核酸酶结构域蛋白1(SND1)与组织分化诱导非编码RNA(TINCR)的相互作用及其对TINCR表达水平和瘢痕疙瘩生长的影响。方法收集2016年6月-2018年5月在陕西省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Ⅱ、Ⅲ度烧伤患者的瘢痕疙瘩组织样本(n=27)。运用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TINCR序列中的RNA甲基化位点;培养人原代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HFs)和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KFs),设置HFs组和KFs组。取对数生长期KFs,设置:(1)对照组、空载组及甲基转移酶样蛋白3(METTL3)过表达组;(2)对照组和3-脱氮基腺苷(DAA)组;(3)对照组、SND1重组蛋白组及SND1重组蛋白+DAA组。采用实时定量PCR(RT-qPCR)检测HFs和KFs中TINCR的相对表达水平,甲基化RNA免疫沉淀技术(MeRIP)联合RT-qPCR检测TINCR的甲基化水平,Western blotting检测SND1和METTL3蛋白的相对表达水平,放线菌素D处理联合RT-qPCR检测TINCR残留水平,CCK-8法和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增殖能力。取18只BALB/c裸鼠,构建瘢痕疙瘩异种移植模型,随机分为瘢痕疙瘩组、瘢痕疙瘩+SND1重组蛋白组及瘢痕疙瘩+SND1重组蛋白+DAA组,每组6只,采用HE染色观察瘢痕疙瘩组织生长情况,免疫组化染色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SND1在瘢痕疙瘩组织中的表达水平。结果TINCR第三外显子含有7个潜在的RNA甲基化位点。与HFs相比,KFs中TINCR相对表达水平(5.43±0.35 vs.1.00±0.11,P<0.01)和甲基化水平(19.73%±1.56%vs.10.25%±1.13%,P<0.01)均明显升高,SND1和METTL3蛋白相对表达水平明显增高(P<0.01),甲基化的TINCR与SND1和METTL3均有结合。与空载组相比,METTL3过表达可促进METTL3 mRNA和蛋白的表达(mRNA:6.03±0.55 vs.1.09±0.09,P<0.01;蛋白:4.33±0.35 vs.0.96±0.08,P<0.01)、增高TINCR甲基化水平(32.89%±2.88%vs.19.04%±1.72%,P<0.01)和相对表达水平(4.65±0.32 vs.1.00±0.10,P<0.01)。与对照组相比,DAA处理可降低TINCR的稳定性[(8.50±1.13)h vs.(12.90±1.41)h,P<0.001]和甲基化水平(7.43%±0.55%vs.18.88%±1.76%,P<0.01),抑制KFs的活力和克隆形成能力(P<0.01)。与对照组相比,SND1重组蛋白处理可增加TINCR的稳定性[(23.95±1.25)h vs.(13.10±1.33)h,P<0.01]、细胞活力和克隆形成能力(P<0.01),但对TINCR甲基化水平(20.15%±1.74%vs.19.04%±1.77%,P>0.05)无明显影响;DAA处理可消除SND1重组蛋白对TINCR稳定性[(12.00±1.21)h vs.(23.95±1.44)h,P<0.01]、细胞活力和克隆形成能力的影响(P<0.01)。与瘢痕疙瘩组相比,瘢痕疙瘩+SND1重组蛋白组真皮层有大量成纤维细胞和胶原纤维,瘢痕疙瘩组织中SND1阳性细胞百分比(63.43%±3.32%vs.21.16%±4.67%,P<0.01)和蛋白相对表达水平(2.54±0.13 vs.1.00±0.10,P<0.01)明显增高;而经DAA处理后,瘢痕疙瘩组织中有大量疏松的胶原纤维,SND1阳性细胞百分比(38.52%±6.88%vs.63.43%±3.32%,P<0.01)和蛋白表达水平(1.07±0.09 vs.2.54±0.13,P<0.01)明显降低。结论KFs中TINCR呈高甲基化水平,SND1可识别并结合TINCR的甲基化位点,增强TINCR的稳定性,促进TINCR介导的瘢痕疙瘩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分化诱导非编码RNA 葡萄球菌核酸酶结构域蛋白1 RNA甲基化 RNA稳定性 细胞增殖 成纤维细胞 瘢痕疙瘩
下载PDF
整形美容外科方法处理小面积深度烧伤 被引量:5
13
作者 陈秦吉 孙要文 +2 位作者 杨旅军 刘晓军 周治理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01年第2期129-131,共3页
目的 :探寻缩短小面积深度烧伤病程及减少局部后遗疤痕的方法。 方法 :采用创面切除、直接缝合或整形外科的各种皮瓣修复缺损。 结果 :对 6 8例 74处创面临床治疗后 ,创面均一期愈合 ,术后愈合时间平均 9天 ,经 46例随访远期效果满意 ... 目的 :探寻缩短小面积深度烧伤病程及减少局部后遗疤痕的方法。 方法 :采用创面切除、直接缝合或整形外科的各种皮瓣修复缺损。 结果 :对 6 8例 74处创面临床治疗后 ,创面均一期愈合 ,术后愈合时间平均 9天 ,经 46例随访远期效果满意 ,取得了预期效果。 结论 :应用整形外科方法处理早期、中晚期小面积深度烧伤 ,可以缩短疗程、降低费用、改善小面积深度烧伤创面修复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面积深度烧伤 整形外科手术 美容 疤痕
下载PDF
微创吸切法治疗副乳的术式探讨 被引量:3
14
作者 秦高平 孙要文 +6 位作者 张振信 郭亚东 慕生枝 范荣辉 王本峰 宋勇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1年第7期1067-1068,共2页
我科于2002~2010年应用电子吸脂机吸切法治疗副乳216个,现将方法及愈后情况总结报道如下。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118例,216个副乳,全部为女性,年龄18~58岁。其中双侧副乳98人,单侧20人。有完整乳头者31例。均表现为与月经周期... 我科于2002~2010年应用电子吸脂机吸切法治疗副乳216个,现将方法及愈后情况总结报道如下。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118例,216个副乳,全部为女性,年龄18~58岁。其中双侧副乳98人,单侧20人。有完整乳头者31例。均表现为与月经周期相关的腋下胀痛,92例为生育后妇女(其中36例副乳存在不同程度的乳腺增生),26例为未婚。89个患者的女性家族有遗传病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切法 副乳 治疗 术式 微创 电子吸脂机 生育后妇女 月经周期
下载PDF
脂肪来源干细胞在皮肤组织损伤修复中的表型和功能变化 被引量:5
15
作者 郭亚东 张明君 +2 位作者 孙要文 张振信 杨旅军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2年第11X期1-3,共3页
目的:通过模拟皮肤损伤修复过程中局部微环境的变化,了解脂肪来源干细胞(adi pose t i ssue deri ved st em,cAeSCl)l的表型改变对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由手术废弃皮肤和脂肪组织获取实验所需细胞,并培养扩增。对不同传代数的ASC细胞... 目的:通过模拟皮肤损伤修复过程中局部微环境的变化,了解脂肪来源干细胞(adi pose t i ssue deri ved st em,cAeSCl)l的表型改变对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由手术废弃皮肤和脂肪组织获取实验所需细胞,并培养扩增。对不同传代数的ASC细胞进行脂肪细胞诱导分化,了解细胞的可诱导分化性能;构建ASC细胞-胶原凝胶,贴壁或悬浮培养,对ASC凝胶进行α-SMA免疫组化染色;培养基中添加TGF-β1,观察TGF-β1对ASC细胞表型和可诱导分化能力的影响;收集培养上清液,El i sa法测定比较成纤维细胞和ASC细胞的细胞生长因子分泌水平,以及经TGF-β1作用,ASC细胞表型发生变化后细胞生长因子分泌水平的变化。结果:ASC细胞可以多次传代,仍保持较好的可诱导分化特性;在培养过程中,张力和TGF-β1可以使ASC获得α-SMA阳性表型;ASC细胞相比成纤维细胞,有较高的VEGF和KGF分泌水平,但TGF-β1分泌水平极低(未测到),获得α-SMA阳性表型的ASC细胞的VEGF分泌水平继续大幅上升,而且也分泌了较高水平的TGF-β1。结论:ASC细胞在创伤局部环境的刺激下或经体外人工诱导,可以产生更有利于创伤愈合的表型。对ASC细胞特性的了解和调控,将有利于ASC细胞在组织修复再生方面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来源干细胞 表型 细胞生长因子
下载PDF
PODXL参与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的过度增殖 被引量:4
16
作者 郭亚东 吴红娟 孙要文 《基础医学与临床》 CSCD 2019年第9期1243-1247,共5页
目的探讨podocalyxin样蛋白(PODXL)基因对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方法RT-qPCR检测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hDF)和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hKF)中PODXL mRNA的表达量;用重组PODXL基因的shRNA慢病毒表达载体感染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 目的探讨podocalyxin样蛋白(PODXL)基因对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方法RT-qPCR检测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hDF)和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hKF)中PODXL mRNA的表达量;用重组PODXL基因的shRNA慢病毒表达载体感染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下调PODXL基因的表达量;EdU法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的周期和凋亡率;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丝苏氨酸蛋白激酶(AKT)总蛋白和磷酸化蛋白。结果与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相比,PODXL mRNA在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中的表达量显著增加(P<0.05);下调PODXL基因表达显著抑制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增殖(P<0.05),阻滞细胞周期于S期,促进细胞的凋亡(P<0.05),降低PI3K和AKT磷酸化蛋白水平(P<0.05)。结论PODXL在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中的表达量显著增加;下调PODXL基因表达可能通过抑制PI3K/AKT信号通路激活,从而将细胞周期阻滞在S期,抑制细胞的增殖和诱导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瘢痕疙瘩 成纤维细胞 podocalyxin样蛋白(PODXL) PI3K/AKT
下载PDF
自体脂肪颗粒移植在鼻根低平者隆鼻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7
作者 范荣辉 孙要文 《海南医学》 CAS 2016年第11期1858-1859,1860,共3页
目的观察自体脂肪颗粒移植在鼻根低平就医者隆鼻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18例鼻根低平就医者实施抽脂术+自体脂肪颗粒移植术+隆鼻术,根据手术前后鼻梁鼻根高度、鼻额角改变与并发症发生率、患者满意度评... 目的观察自体脂肪颗粒移植在鼻根低平就医者隆鼻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18例鼻根低平就医者实施抽脂术+自体脂肪颗粒移植术+隆鼻术,根据手术前后鼻梁鼻根高度、鼻额角改变与并发症发生率、患者满意度评价手术疗效。结果本组就医者术后经随访4~25个月,14例就医者一次手术即取得预期效果,4例就医者经术后随访6个月时发现自体脂肪颗粒部分吸收,经再次手术后即达到满意的效果。自体脂肪颗粒注射量4~8 m L,平均(5.98±0.52)m L,鼻梁鼻根高度显著增加,鼻部外观更为和谐,优良率为100.00%,术后均无鼻部过度矫正、硬结、坏死、液化等并发症出现。结论自体脂肪颗粒移植在鼻根低平者隆鼻术中的应用价值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体脂肪颗粒移植 鼻根低平 隆鼻术 疗效
下载PDF
知情同意书在整形美容手术中的相关作用 被引量:2
18
作者 黄亚川 秦高平 +2 位作者 宋勇 朱秀梅 孙要文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6年第5期95-97,共3页
目的:探讨整形美容手术知情同意书在预防医疗纠纷中的重要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整形美容科2011-2015年签署的6 100例整形美容手术知情同意书的相关资料,分为观察组3 250例和对照组2 850例,对照组为外科常规手术知情同意书,观察组为... 目的:探讨整形美容手术知情同意书在预防医疗纠纷中的重要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整形美容科2011-2015年签署的6 100例整形美容手术知情同意书的相关资料,分为观察组3 250例和对照组2 850例,对照组为外科常规手术知情同意书,观察组为修改后图文并茂的知情同意书。结果:观察组满意度为94.98%,对照组满意度为87.95%,其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医疗纠纷0.27%,对照组医疗纠纷0.70%,经济赔付0.04%,观察组医疗纠纷明显减少。结论:修改后的整形美容手术知情同意书,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满意度,预防医疗纠纷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术知情同意书 整形美容 医疗纠纷 患者满意度
下载PDF
自体脂肪移植联合A型肉毒素治疗面部老化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
19
作者 慕生枝 孙要文 +3 位作者 王国栋 秦高平 徐子寒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6年第A01期120-121,共2页
目的观察自体脂肪移植联合A型肉毒毒素治疗面部老化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 86 例面部自然老化患者,给予自体脂肪移植10ml-40ml分别注射于泪沟、鼻唇沟及额颞部等凹陷部位皮下浅层或骨膜表面,对于额部、眼周及眉间的动态性皱纹给予A型肉毒... 目的观察自体脂肪移植联合A型肉毒毒素治疗面部老化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 86 例面部自然老化患者,给予自体脂肪移植10ml-40ml分别注射于泪沟、鼻唇沟及额颞部等凹陷部位皮下浅层或骨膜表面,对于额部、眼周及眉间的动态性皱纹给予A型肉毒毒素每点 2u-3u目标肌肉内注射,总量不超过 60u.结果本组病例经术后 3-6 个月随访,面部老化改善明显,泪沟、鼻唇沟及额颞部等凹陷部位较术前饱满、皮肤较术前光滑,面部动态性皱纹明显减少.结论自体脂肪移植联合 A型肉毒毒素治疗面部老化能达到填充凹陷的同时减少面部动态性皱纹,疗效确切,较单独行自体脂肪移植或单独注射肉毒毒素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体脂肪移植 A型肉毒毒素 面部老化
下载PDF
手部深度烧伤的美容整复治疗 被引量:3
20
作者 张振信 刘晓军 +1 位作者 孙要文 杨旅军 《中国美容医学》 CAS 1999年第4期258-260,共3页
目的:探讨手部深度烧伤后实施切削痂植皮手术的时间与预后的关系。方法:总结66例107只手,分别于伤后1天~3天、4天~7天切削痂植皮,及自然脱痂后肉芽创面值皮的病例。结果:术后6个月~2年随访观察,伤后1天~3天切削痂植皮者,手... 目的:探讨手部深度烧伤后实施切削痂植皮手术的时间与预后的关系。方法:总结66例107只手,分别于伤后1天~3天、4天~7天切削痂植皮,及自然脱痂后肉芽创面值皮的病例。结果:术后6个月~2年随访观察,伤后1天~3天切削痂植皮者,手部功能形态恢复满意;伤后4天~7天施术者,功能形态恢复欠佳;自然脱痂植皮者后遗畸形严重。结论:手部深度烧伤后尽早行切削痂植皮术,可最大限度恢复手的功能及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烧伤 切削痂 审美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