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桡骨远端骨折的中医非手术治疗及相关并发症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3
1
作者 孙轶韬 马奇翰 +2 位作者 戴宇祥 朱兴涛 刘锦涛 《中医正骨》 2021年第1期43-45,共3页
桡骨远端骨折是最常见的骨折之一。中医非手术治疗桡骨远端骨折常采用的方法有手法整复、小夹板固定、中药内服与外用等。这些方法具有操作简便、创伤小、费用低、疗效好、易于被患者接受等优点,但亦存在并发桡骨短缩、掌倾角与尺偏角... 桡骨远端骨折是最常见的骨折之一。中医非手术治疗桡骨远端骨折常采用的方法有手法整复、小夹板固定、中药内服与外用等。这些方法具有操作简便、创伤小、费用低、疗效好、易于被患者接受等优点,但亦存在并发桡骨短缩、掌倾角与尺偏角丢失、下尺桡关节脱位、正中神经卡压和腕管综合征、前臂筋膜室综合征、骨萎缩及肩手综合征等的风险。为进一步了解桡骨远端骨折的中医非手术治疗及相关并发症,本文从这两大方面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骨骨折 腕损伤 正骨手法 小夹板固定 中药疗法 并发症 综述
下载PDF
锁骨中段骨折分型及可塑性夹板治疗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
2
作者 朱兴涛 孙轶韬 +3 位作者 一夫 林顺 姜宏 刘锦涛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2年第3期258-264,共7页
目的:根据73例保守治疗的锁骨中段骨折病例,提出一种锁骨中段骨折分型并观察可塑性夹板治疗该分型锁骨中段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9月至2020年8月采用可塑性夹板治疗的73例锁骨中段骨折患者,根据骨折移位类型将73例... 目的:根据73例保守治疗的锁骨中段骨折病例,提出一种锁骨中段骨折分型并观察可塑性夹板治疗该分型锁骨中段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9月至2020年8月采用可塑性夹板治疗的73例锁骨中段骨折患者,根据骨折移位类型将73例患者分为4型。Ⅰ型16例,男7例,女9例;年龄18~37(28.6±7.8)岁;病情轻度12例,中度3例,重度1例。Ⅱ型16例,男6例,女10例;年龄25~49(37.3±9.4)岁;病情轻度5例,中度8例,重度3例。Ⅲ型7例,男4例,女3例;年龄33~57岁;病情轻度2例,中度3例,重度2例。Ⅳ型34例,男16例,女18例;年龄48~82(66.4±14.9)岁;病情轻度7例,中度17例,重度10例。所有患者接受可塑性夹板外固定治疗4周。观察记录治疗前及治疗1、3、9个月后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gue scale,VAS)评分及Constant-Murley肩关节评分以评估患者患肢治疗前后的疼痛程度变化情况和肩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末次随访时记录患者对治疗后外观是否满意,根据末次随访时X线表现判断患者是否发生骨折不愈合,并根据骨折愈合时间及影像学表现综合得出不同分型患者临床疗效的优良率。结果:所有患者获得随访,时间9~11(9.8±0.7)个月。Ⅰ、Ⅱ、Ⅳ型治疗前VAS分别为(2.88±0.83)、(3.67±0.80)、(6.92±1.71)分,治疗9个月后分别降至(0.54±0.19)、(0.77±0.25)、(1.18±0.17)分。Ⅰ、Ⅱ、Ⅳ型Constant-Murley肩关节评分治疗前分别为(65.81±2.09)、(63.50±2.22)、(47.93±2.91)分,治疗9个月后分别升至(88.56±2.11)、(85.12±2.23)、(71.25±2.16)分。5例对治疗后的外观不满意;6例在治疗9个月后未见明显连续性骨痂通过,为骨折不愈合。结论:锁骨中段骨折分型与临床更为贴切,对锁骨中段骨折治疗方式的选择及预后有一定的临床指导意义。可塑性夹板治疗无明显移位及重叠移位的锁骨中段骨折近期临床疗效确切且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可以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锁骨 骨折 小夹板固定术
下载PDF
吴门医派可塑性夹板与钢板内固定治疗RobinsonⅡB型锁骨中段骨折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1
3
作者 朱兴涛 孙轶韬 +1 位作者 姜宏 刘锦涛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2年第30期92-95,111,共5页
目的比较吴门医派可塑性夹板与钢板内固定治疗RobinsonⅡB型锁骨中段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10月至2020年11月苏州市中医医院收治的67例RobinsonⅡB型锁骨中段骨折患者,将患者分为RobinsonⅡB1型和RobinsonⅡB2型,综合比较两种... 目的比较吴门医派可塑性夹板与钢板内固定治疗RobinsonⅡB型锁骨中段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10月至2020年11月苏州市中医医院收治的67例RobinsonⅡB型锁骨中段骨折患者,将患者分为RobinsonⅡB1型和RobinsonⅡB2型,综合比较两种类型骨折患者数量。按比例抽取RobinsonⅡB1型35例及RobinsonⅡB2型32例,采用抽签法将患者分为可塑性夹板组与钢板内固定组。可塑性夹板组32例,采用手法复位及可塑性夹板治疗;钢板内固定组35例,采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治疗1、3、9个月后Constant-Murley肩关节评分、外观满意度及并发症发生率并进行效果评定。结果所有患者获得随访,时间9~12个月,平均(10.82±2.06)个月。两组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Constant-Murley肩关节评分组间、时间点比较及交互作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两两比较:组内比较,两组治疗1、3、9个月后Constant-Murley肩关节评分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钢板内固定组治疗1、3个月后Constant-Murley肩关节评分高于可塑性夹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9个月后Constant-Murley肩关节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塑性夹板组外观满意度优于钢板内固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吴门医派可塑性夹板治疗RobinsonⅡB型锁骨中段骨折较钢板内固定具有一定的优势,可作为一种供临床选择的治疗方式;采用内固定治疗应根据患者的自身条件和意愿综合制定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锁骨中段骨折 正骨手法 可塑性夹板 外科手术 Robinson分型
下载PDF
巨大破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重吸收55例分析 被引量:9
4
作者 刘锦涛 俞鹏飞 +4 位作者 马智佳 戴锋 孙轶韬 冯秋香 姜宏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CAS 2021年第9期27-31,共5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55例发生接近完全重吸收的巨大破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寻找其共性。方法:以2008年至2019年期间,资料完整、重吸收率大于80%的55例巨大破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为研... 目的:回顾性分析55例发生接近完全重吸收的巨大破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寻找其共性。方法:以2008年至2019年期间,资料完整、重吸收率大于80%的55例巨大破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患者的年龄分布、重吸收时间、MRI特点、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等进行分析评定。结果:患者年龄多集中在30~49岁,占患者的69.90%;吸收时间多为6个月以上,占患者的76.36%;MRI分布类型中Komori 3型占72.73%;治疗前JOA评分为(12.18±3.42)分,治疗后为(26.65±1.57)分,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发生接近完全重吸收的巨大破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年龄多集中在30~49岁,吸收的时间多为6个月以上,Komori 3型最容易发生重吸收。对于巨大、破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非手术治疗是一种可以选择的治疗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非手术疗法 重吸收 随访研究
原文传递
吴门正骨手法复位加小夹板外固定联合骨折合剂内服治疗老年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31
5
作者 刘锦涛 戴宇祥 +5 位作者 姜宏 孙轶韬 李晓春 冯秋香 钱祥 马奇翰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CAS 2020年第12期30-35,共6页
目的:观察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采取吴门正骨手法复位加小夹板外固定,联合骨折合剂内服治疗取得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至2020年2月采用本方法诊治的72例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收集影像学指标(掌倾角、尺偏角、桡骨高度)... 目的:观察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采取吴门正骨手法复位加小夹板外固定,联合骨折合剂内服治疗取得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至2020年2月采用本方法诊治的72例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收集影像学指标(掌倾角、尺偏角、桡骨高度)、骨折愈合时间、腕关节功能(Mayo评分)及随访期间并发症发生率以评定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8.65±2.44)个月。掌倾角、尺偏角、桡骨高度在治疗后均有明显改善,治疗前与治疗后即刻(1 d)、6周、3个月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治疗后6周、3个月丢失严重(P<0.05)。治疗后6周、3个月、6个月患者腕关节Mayo功能评分分别为(45.23±4.95),(63.29±5.24),(82.46±8.2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临床骨折愈合一般在拆除外固定后功能锻炼4周左右,平均为(10.44±2.55)周。10例患者出现张力性水疱,无其它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吴门正骨手法复位加小夹板外固定联合骨折合剂内服治疗老年桡骨远端骨折可以较好地复位并固定骨折端,恢复患者的腕关节功能,并发症发生率较低,中远期疗效较好,但固定时间较长,腕关节功能恢复较慢,且无法维持桡骨长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桡骨远端骨折 吴门伤科正骨手法复位 小夹板 骨折合剂 临床疗效
原文传递
基于一种新的桡骨短缩分级评估吴门医派正骨手法复位联合可塑性夹板外固定治疗中老年桡骨远端骨折 被引量:6
6
作者 孙轶韬 朱兴涛 +4 位作者 一夫 林顺 马奇翰 姜宏 刘锦涛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21年第11期1212-1214,共3页
目的分析吴门医派正骨手法复位联合可塑性夹板外固定治疗中老年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9-07—2020-06采用吴门医派正骨手法复位联合可塑性夹板外固定治疗的122例桡骨远端骨折,记录治疗前、治疗后2周、治疗后6周的... 目的分析吴门医派正骨手法复位联合可塑性夹板外固定治疗中老年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9-07—2020-06采用吴门医派正骨手法复位联合可塑性夹板外固定治疗的122例桡骨远端骨折,记录治疗前、治疗后2周、治疗后6周的桡骨短缩等级,比较治疗前与治疗后3个月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结果 122例均顺利完成手术并获得完整随访,随访时间3~6个月,平均4.6个月。23例出现张力性水泡,经调整夹板松紧程度等处理后好转。122例骨折均获得骨性愈合,未出现其他严重并发症。治疗前桡骨短缩等级:0级0例,Ⅰ级18例,Ⅱ级82例,Ⅲ级22例。治疗后6周:0级8例,Ⅰ级61例,Ⅱ级49例,Ⅲ级4例。治疗后3个月:0级8例,Ⅰ级44例,Ⅱ级65例,Ⅲ级5例。治疗后3个月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较治疗前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的桡骨短缩等级可以较好地评价桡骨远端骨折后桡骨短缩的程度,吴门医派正骨手法复位联合可塑性夹板外固定治疗中老年桡骨远端骨折可以取得一定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骨远端骨折 吴门医派正骨手法复位 可塑性夹板 桡骨短缩
原文传递
姜宏基于“治未病”理论防治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经验总结
7
作者 朱兴涛 孙轶韬 +5 位作者 姜宏 朱金亚 黄昊强 林顺 一夫 刘锦涛 《湖北中医杂志》 2022年第5期21-25,共5页
“治未病”理论首见于《黄帝内经》,经过数千年的发展已在临床中广泛应用。《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提到“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知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 “治未病”理论首见于《黄帝内经》,经过数千年的发展已在临床中广泛应用。《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提到“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知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说明了“治未病”在疾病防治中的重要性,经过后代医家的传承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治未病”理论 姜宏 临床经验总结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