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统编教材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逻辑与进路 被引量:1
1
作者 孙银光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53-61,共9页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实现国家繁荣、民族团结和文化传承的着力点。统编教材作为集中体现国家意志和民族利益的重要载体,必然承载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使命。这就要求统编教材在内容选择时充分体现国家意志、凸显文化价值并连接...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实现国家繁荣、民族团结和文化传承的着力点。统编教材作为集中体现国家意志和民族利益的重要载体,必然承载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使命。这就要求统编教材在内容选择时充分体现国家意志、凸显文化价值并连接学生的生活。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应实现从政治意识到知识表达,进而到教育实践的转换;综合考虑学生的认同规律、意识层次和发展难题;引导学生实现从认知到意义,再到生活的转变。在推进实践时要依循规范编写、有效选用、合理使用和系统评价的进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同体 统编教材 教育逻辑 文化认同
下载PDF
县中振兴的政策取向、现实审视及发展理路
2
作者 孙银光 刘艺琨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26-133,共8页
县域普通高中的教育质量与我国的人才质量密切相关,因此国家秉持区域均衡理念,采取了整体协同的相关举措,以实现高中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目标。然而,在条块分割体制、委托代理关系和社会声誉制度制约下,县域普通高中陷入教育资源难以统筹... 县域普通高中的教育质量与我国的人才质量密切相关,因此国家秉持区域均衡理念,采取了整体协同的相关举措,以实现高中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目标。然而,在条块分割体制、委托代理关系和社会声誉制度制约下,县域普通高中陷入教育资源难以统筹、教育治理无法深入、教育生态失衡循环等发展困境。基于我国的政策取向和县域普通高中的发展样态,治理主体应制定一体分层设计的治理政策,建构协同联动的制度运行环境,扩大县中治理的社会参与程度,进而振兴县域普通高中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县中振兴 教育生态 多中心治理 协同发展
下载PDF
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学校教育实现
3
作者 孙银光 刘志芳 《中国教育学刊》 CSSCI 2024年第6期21-27,共7页
“民主”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一,其重要的特征之一是全过程人民民主。全过程人民民主具有健全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扩大人民有序政治参与等政治价值,还蕴含加强学校的政治民主立场、整合群体的民主价值观念和培养学生的道德民主素... “民主”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一,其重要的特征之一是全过程人民民主。全过程人民民主具有健全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扩大人民有序政治参与等政治价值,还蕴含加强学校的政治民主立场、整合群体的民主价值观念和培养学生的道德民主素养等教育价值。为了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教育,必须以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必然要求为社会基础,以实现全体人民利益最大化的制度设计为价值基础,以遵循学生道德民主素养的发展规律为主体基础。聚焦到实践层面,学校民主教育应基于道德规律、民主难题和理念层次三种依据,掌握政治、实践和生活三重逻辑,沟通符号、意义和公共三个世界开展系列化教育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过程人民民主 学校民主制度 学生民主能力 道德民主素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原文传递
高校教师科研评价不良治理机制生成机理与优化路径 被引量:2
4
作者 刘志芳 孙银光 《大学教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8-66,共9页
高校教师是学术研究的中坚力量,其科研评价不仅指引教师个人的学术职业生涯,也深切影响高等教育发展和知识生产创新。在当前社会加速竞争、市场型治理和审计文化的合力促逼下,高校教师科研评价已超越了纯粹的学术活动范畴,演变成为由统... 高校教师是学术研究的中坚力量,其科研评价不仅指引教师个人的学术职业生涯,也深切影响高等教育发展和知识生产创新。在当前社会加速竞争、市场型治理和审计文化的合力促逼下,高校教师科研评价已超越了纯粹的学术活动范畴,演变成为由统一化裁决、倒计时装置、奖惩设置架构组成的自我运转与驱动的不良治理机制。这形塑出一种新型的权力空间,潜隐着对教师认知塑造、心灵规整与行为束限的治理力量,并在一定程度上阻滞了学术的自由探索。为优化这种不良治理机制,需持守科研本位和教师发展的治理理念,健全多中心的治理模式,完善质量导向的治理流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教师 科研评价 治理机制 加速竞争 学术共同体
下载PDF
从中心到边缘:教育人学观的变迁及重构 被引量:3
5
作者 陈亚凌 孙银光 王坤庆 《现代大学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38-44,共7页
教育从未脱离过哲学的怀抱,因而哲学中对人的定义也深切地影响着教育。近代哲学在与神性的斗争中,捍卫了人的尊严,重新将其安放在中心位置。随着现代哲学的日益喧嚣,人的核心地位不是被消解,而是被强化了。然而,由于后工业时代的到来,... 教育从未脱离过哲学的怀抱,因而哲学中对人的定义也深切地影响着教育。近代哲学在与神性的斗争中,捍卫了人的尊严,重新将其安放在中心位置。随着现代哲学的日益喧嚣,人的核心地位不是被消解,而是被强化了。然而,由于后工业时代的到来,据此产生的后现代哲学重新对人进行了定位,人从中心逐渐滑落至边缘。在这种趋势下,教育的中心化人学观开始崩塌,却未建构起新的人学观。因此,有必要籍由哲学的视角来洞察当前人学观存在的问题,并吸纳后现代哲学的有益思维,以完成教育人学观的重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 边缘 教育人学观 变迁
下载PDF
“哲学王”的虚假与真实——兼论柏拉图的教育哲学思想 被引量:4
6
作者 孙银光 杜时忠 《现代大学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22-29,共8页
哲学王命题是柏拉图教育哲学思想的核心,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目前教育学界对哲学王命题的探讨存在分歧,典型表现是学者对哲学王的理解出现两个极端,而且缺乏清晰严谨的阐释,这有碍于相关研究的进一步推进。通过深入理论分析... 哲学王命题是柏拉图教育哲学思想的核心,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目前教育学界对哲学王命题的探讨存在分歧,典型表现是学者对哲学王的理解出现两个极端,而且缺乏清晰严谨的阐释,这有碍于相关研究的进一步推进。通过深入理论分析,可以发现哲人的生活方式与城邦的政治生活相悖,而柏拉图提出哲学王命题正是为了化解哲人与城邦的冲突,从而达到改造城邦政治、实现民众幸福的目的。然而,这个命题存在哲学与权力的媾和、哲人对理性的自负等缺陷,呈现出明显的虚假性特征。从思想和现实发展的角度来看,理想国和"哲学王"的教育目的既不可欲,也不可行。为获得更好的发展,凸显哲学王命题的积极意义,哲学(教育)必须与权力脱钩,而哲人(教师)也必须超越理性的自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学王 自然世界 城邦政治 哲学 权力 理性 冲突 柏拉图
下载PDF
校园文化建设的误区与超越 被引量:3
7
作者 杜时忠 孙银光 《中小学德育》 2015年第2期11-13,共3页
由于理论准备不足、实践经验欠缺等原因,许多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走入了同质化、成人化、商业化误区。用学校特色、童心童趣和教育性、专业性超越误区,才能实现中小学校的内涵式发展。
关键词 校园文化 同质化 成人化 商业化
下载PDF
学校品牌建设的误区与超越 被引量:2
8
作者 杜时忠 孙银光 《中小学德育》 2016年第8期17-20,共4页
由于理论认识不足、经验缺乏等原因,实践中学校品牌建设出现了诸多问题,表现为:过于重视成人主导、物质建设和外在模仿。为克服这些问题,有必要以学生视角建立品牌基点,用文化建构涵育品牌特质,通过内在生成彰显品牌特色。
关键词 品牌建设 误区 学生视角 学校文化
下载PDF
爱国主义教育的逻辑层次性及实践策略 被引量:33
9
作者 孙银光 《中国教育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89-95,共7页
爱国主义教育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国家认同感,加强爱国主义教育一直是学校德育的主题。然而,爱国通常被视为一个统合性概念,导致学校中的爱国主义教育实践难以取得应有的效果。其实,爱国是由认知亚系统和情感亚系统构成的复杂体系,随着个... 爱国主义教育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国家认同感,加强爱国主义教育一直是学校德育的主题。然而,爱国通常被视为一个统合性概念,导致学校中的爱国主义教育实践难以取得应有的效果。其实,爱国是由认知亚系统和情感亚系统构成的复杂体系,随着个体认知的深化,学生对国家的认识会从具体形态到象征形态,最后上升到抽象形态。与之相关,爱国情感也会经历由情境性到理性再到信念性的跃迁。基于这种层次性特征,小学应该侧重孵育学生对国家的浓烈情感,初中应侧重培养学生对国家的理性认知,高中则要侧重引导学生爱国的具体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爱国主义教育 认知性逻辑 情感性逻辑 实践策略
原文传递
学校公共生活的三维缺失研究 被引量:8
10
作者 孙银光 《中国教育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3-28,共6页
公民社会的崛起催生了严格意义上的公民教育,并进入学校教育领域。于是,培育合格公民成了当前学校教育的主要任务之一。公共生活作为孵育完全公民所必需的实践土壤和公民实现价值的主要呈现方式,也因此在学校中萌生并成长。然而,考察当... 公民社会的崛起催生了严格意义上的公民教育,并进入学校教育领域。于是,培育合格公民成了当前学校教育的主要任务之一。公共生活作为孵育完全公民所必需的实践土壤和公民实现价值的主要呈现方式,也因此在学校中萌生并成长。然而,考察当前学校公共生活的现状时会发现存在着控制的思维、旁观的实践和封闭的设置等问题,导致其平等性、参与性和公开性的缺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生活 公民教育 平等性 参与性 公开性
原文传递
制造群众:爱国主义教育的实践逻辑 被引量:12
11
作者 孙银光 《中国教育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54-59,83,共7页
爱国主义教育是通过培养受教育者对国家的持续性发展和稳定性存在等根本利益的高度关心和自觉维护而形成一套复杂的价值体系。加强爱国主义教育一直是当今许多国家道德教育的主题。即使在日益多元的现代社会,爱国主义教育在学校教育中... 爱国主义教育是通过培养受教育者对国家的持续性发展和稳定性存在等根本利益的高度关心和自觉维护而形成一套复杂的价值体系。加强爱国主义教育一直是当今许多国家道德教育的主题。即使在日益多元的现代社会,爱国主义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重要地位也并没有动摇,而是愈发内隐、深刻。然而,爱国主义教育的实践逻辑与理论逻辑却存在沟壑。爱国主义教育实践正在通过知识印刷机、情感炼金术和行为模铸器等方式持续地制造认知规整、情感统一和行为驯化的群众,走向了爱国主义教育的反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众 爱国主义 实践逻辑
原文传递
新时代榜样教育的三重困境与未来进路 被引量:8
12
作者 孙银光 刘艺琨 《当代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87-95,共9页
榜样教育是学校育人过程中的常用方式,具有增强学生道德认识、陶冶道德情感和砥砺行为的作用。在新时代境遇下,社会生活出现复杂化转向,价值观念呈现多元化样态,这让学生的个性化和异质性凸显。新时代榜样教育未能进行同步转变,从而陷... 榜样教育是学校育人过程中的常用方式,具有增强学生道德认识、陶冶道德情感和砥砺行为的作用。在新时代境遇下,社会生活出现复杂化转向,价值观念呈现多元化样态,这让学生的个性化和异质性凸显。新时代榜样教育未能进行同步转变,从而陷入了符号化、偶像化、同质化的三重困境。其根源在于控制逻辑支配下的教育意识缺失、流行文化侵袭导致的道德意蕴缺位和生活取向变更引发的崇高意境缺漏。三者的叠加不仅消弭了榜样携带的道德价值,也滞碍了榜样教育的功能实现。为实现育人功能的复归,新时代榜样教育应通过榜样塑造的个性化取向、榜样传递的生活化根基以及榜样教育的体系化建构等路径实现变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榜样教育 符号化 同质化 偶像化
下载PDF
“面向未来的德育变革”云端学术研讨会综述 被引量:1
13
作者 杜时忠 孙银光 《社会科学动态》 2020年第10期123-124,共2页
在新的时代境遇下,经济全球化和"逆全球化"的趋势交织,价值多元化和民粹主义的观念碰撞,网络虚拟空间和社会现实生活互相映照,学生处于充满不确定性的生活情境之中,学校德育也面临着无可避免的时代变局。这意味着,未来的学生... 在新的时代境遇下,经济全球化和"逆全球化"的趋势交织,价值多元化和民粹主义的观念碰撞,网络虚拟空间和社会现实生活互相映照,学生处于充满不确定性的生活情境之中,学校德育也面临着无可避免的时代变局。这意味着,未来的学生道德发展和学校德育定位将会发生明显的改变。面对新的时代境遇,学校德育何为?德育研究者何为?2020年8月18日,华中师范大学道德教育研究所、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湖北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学校德育研究中心"联合举办了"面向未来的德育变革"的云端学术研讨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价值多元化 学校德育 华中师范大学 德育变革 逆全球化 网络虚拟空间 生活情境 社会现实生活
下载PDF
德育教材中儿童身份的三重转换——基于人教版《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分析 被引量:6
14
作者 孙银光 《中国教育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95-99,共5页
儿童在社会化过程中涉及多重身份的转换,随着接触环境的变化切换着不同主题。以往的研究多局限于解析儿童身份的现实表征,而忽略了作为教育实施载体的教材中涉及的儿童身份转换问题。作为学校德育依托的德育教材,相应涉及儿童身份首先... 儿童在社会化过程中涉及多重身份的转换,随着接触环境的变化切换着不同主题。以往的研究多局限于解析儿童身份的现实表征,而忽略了作为教育实施载体的教材中涉及的儿童身份转换问题。作为学校德育依托的德育教材,相应涉及儿童身份首先由非学生向学生转换,再由学生向少先队员转换,最后由少先队员向未来公民转换。明晰德育教材引导儿童体认三重身份的过程,有利于把握儿童身份转换的发展脉络,增强德育工作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育教材 儿童身份 三重转换
原文传递
王亚南的治学精神及当代启示 被引量:4
15
作者 孙银光 张扬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76-183,共8页
王亚南在中国学术研究史和中国教育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一生治学成果宏丰、治学经验丰富。他将自身与国家命运相连,与社会实际相接,在黑暗中做学问,在废墟中育人才。在治学过程中,王亚南以救国兴邦为治学使命,以建立中国学问为治学目... 王亚南在中国学术研究史和中国教育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一生治学成果宏丰、治学经验丰富。他将自身与国家命运相连,与社会实际相接,在黑暗中做学问,在废墟中育人才。在治学过程中,王亚南以救国兴邦为治学使命,以建立中国学问为治学目标,具有开明自由、执着求真的治学态度,运用自学求精、实事求是和理论联系实际等方法,为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推动高等教育事业发展做出了极大的贡献。这些治学精神对于后世学者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和借鉴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亚南 治学 教育
下载PDF
自由视角下对学生发展观的审视与重构
16
作者 毕甸 孙银光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下)》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83-85,共3页
随着教育变革向纵深的持续推进,对学生发展的关注开始由理论走向实践,并逐渐成为教育者的一种共识。然而,当前存在两种学生发展观正在阻碍学生通过学校教育获得真正的发展。其一,"自由"阻碍学生发展;其二,"强制"促... 随着教育变革向纵深的持续推进,对学生发展的关注开始由理论走向实践,并逐渐成为教育者的一种共识。然而,当前存在两种学生发展观正在阻碍学生通过学校教育获得真正的发展。其一,"自由"阻碍学生发展;其二,"强制"促进学生发展。这两种观点从狭隘的角度将学生发展的方向划定为对成绩的获取,从根本上误读了学生发展的真正内涵。为清理理论的偏差和现实的困境,有必要在批判的基础上重新阐释学生发展的含义,从一种自由的视角建构新型的学生发展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制 自由 学生发展 自由发展
下载PDF
诗哲之争:《理想国》中教育观的冲突与融合
17
作者 孙银光 杜时忠 《复旦教育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57-63,共7页
本文运用解释学方法,以“诗哲之争”为切入点,分析了《理想国》中教育观的冲突和融合。研究发现:《理想国》中诗哲之争的背后是教育的主导权之争、正统的正义观之争,而本质上是人的欲望和理性之争。这种理性和欲望之争一直是西方教育传... 本文运用解释学方法,以“诗哲之争”为切入点,分析了《理想国》中教育观的冲突和融合。研究发现:《理想国》中诗哲之争的背后是教育的主导权之争、正统的正义观之争,而本质上是人的欲望和理性之争。这种理性和欲望之争一直是西方教育传统的主线,但柏拉图为解决理情的颉颃而提出的教育方案存在固有缺陷,会导致理性对欲望的专制。因此,本文提出教育要超越理性和情感的对峙,以理性为指引,以情感为动力,基于学生在生活中获得的经验,培养他们形成社会认知、理解社会情感、改造社会的行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 诗哲之争 柏拉图
下载PDF
显白与隐微:古典教育的两重性——兼论“高贵谎言”的教育意蕴 被引量:1
18
作者 孙银光 杜时忠 《复旦教育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7-23,共7页
哲人与城邦的冲突产生了所谓的"苏格拉底问题",导致哲学不得不为自身的合理性进行辩护。与之相关的古典教育,也在现实中遭遇了困境。柏拉图发现了这个问题,对教育活动进行了适当的调整,正式开启了古典教育的两重性。然而,随... 哲人与城邦的冲突产生了所谓的"苏格拉底问题",导致哲学不得不为自身的合理性进行辩护。与之相关的古典教育,也在现实中遭遇了困境。柏拉图发现了这个问题,对教育活动进行了适当的调整,正式开启了古典教育的两重性。然而,随着现代哲学与社会的和解、学校制度对教师的收编,教育不可避免地遗失了传统,并退化为一种功利化知识传递活动。若想从这种困境中突围,有必要重拾古典教育的精神及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白教诲 隐微教诲 古典教育
下载PDF
德育研究70年:回顾与前瞻
19
作者 杜时忠 孙银光 程红艳 《教育科学文摘》 2019年第4期52-53,共2页
德育研究的历史脉落、主要成就与不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的德育研究,力图改造旧道德、旧德育,“一边倒”地学习苏联,它力图建立全新的共产主义德育理论与实践模式。改革开放以来的德育研究,在解放思想的旗帜下,大胆学习借鉴外国先... 德育研究的历史脉落、主要成就与不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的德育研究,力图改造旧道德、旧德育,“一边倒”地学习苏联,它力图建立全新的共产主义德育理论与实践模式。改革开放以来的德育研究,在解放思想的旗帜下,大胆学习借鉴外国先进的德育理论与经验,同时总结反思“文革”教训,产生了探索德育规律,追求德育科学化的研究取向,并引发了对主体性德育的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育研究 主体性德育 德育规律 解放思想 成就与不足 回顾与前瞻 旧道德 总结反思
下载PDF
公民国家认同教育的生成逻辑与现实路径 被引量:7
20
作者 龙静云 孙银光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99-106,共8页
国家认同教育是一种培养公民对国家形成稳定认同感的教育形式。国家认同教育具有维系国家稳定性存在和个人本体性安全的价值。面对经济全球化和逆全球化交织、价值多元化和单边主义交错的复杂时代趋势,国家地位受到冲击,国家认同教育面... 国家认同教育是一种培养公民对国家形成稳定认同感的教育形式。国家认同教育具有维系国家稳定性存在和个人本体性安全的价值。面对经济全球化和逆全球化交织、价值多元化和单边主义交错的复杂时代趋势,国家地位受到冲击,国家认同教育面临着一些困难。为应对这种变局,新时代国家认同教育有必要从国家的制度性优化、社会的公共性赋予和公民的反身性筹划等路径来进行变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国家认同教育 全球化 逆全球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