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灵芝漆酶基因家族的克隆及其在不同发育阶段的表达分析
1
作者 刘冬梅 刁文彤 +2 位作者 孙雪言 亓希武 梁呈元 《微生物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4-42,共9页
为了明确漆酶基因在灵芝生长发育过程中的作用,克隆了灵芝的15个漆酶基因,并对其进行了生物信息学分析,采用qRT-PCR检测了15个漆酶基因在灵芝不同发育阶段的表达水平。结果表明这些漆酶基因的核苷酸序列长度在1814~2570个碱基对之间,含... 为了明确漆酶基因在灵芝生长发育过程中的作用,克隆了灵芝的15个漆酶基因,并对其进行了生物信息学分析,采用qRT-PCR检测了15个漆酶基因在灵芝不同发育阶段的表达水平。结果表明这些漆酶基因的核苷酸序列长度在1814~2570个碱基对之间,含有4~12个内含子,编码517~628个氨基酸;除Glac14外,其余漆酶基因均含有信号肽;15个漆酶的二级结构均以无规则卷曲和延伸链为主;所有灵芝漆酶均含有Cu-oxidase、Cu-oxidase_2和Cu-oxidase_3保守结构域;Gllac1、Gllac8和Gllac10在菌丝阶段高表达,表明它们在营养生长阶段发挥重要作用;Gllac2、Gllac4、Gllac5、Gllac6、Gllac7、Gllac9、Gllac12和Gllac13在成熟子实体阶段高表达,表明它们可能与子实体的分化和成熟有关;Gllac3、Gllac11、Gllac14和Gllac15在整个发育阶段均有表达,但差异不显著,表明它们可能在灵芝整个发育阶段均发挥作用。本研究为进一步阐明漆酶基因在灵芝生长发育阶段的作用及开发应用漆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灵芝 漆酶 基因克隆 子实体发育 表达水平
下载PDF
科学网络数据库中CRISPR和食品安全关联研究领域文献的可视化分析
2
作者 秦首城 孙雪言 赵喜红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91-603,共13页
为了解CRISPR技术在食品安全领域的发展动态,本文以主题词“CRISPR”和“Food safety or Food security”(食品安全)在科学网络核心合集中进行检索,得到发表于2011—2023年间的415篇相关文献,通过CiteSpace软件,对415篇文献的发表时间... 为了解CRISPR技术在食品安全领域的发展动态,本文以主题词“CRISPR”和“Food safety or Food security”(食品安全)在科学网络核心合集中进行检索,得到发表于2011—2023年间的415篇相关文献,通过CiteSpace软件,对415篇文献的发表时间、发文国家、发文机构、来源出版物、关键词以及参考文献等进行详细分析。结果表明:CRISPR和食品安全关联研究领域的论文主要发表于2017—2022年,论文数量逐年递增,且在2020—2022年的增速最快。中国的发文量最大,中国农业科学院、浙江大学、印度农业研究理事会这3个机构具有较强的学术影响力;发文量最大的期刊是Frontiers in Plant Science。在该关联领域中,基因编辑、CRISPR-Cas9、抗性、干扰、产量、诱变和核酸内切酶等是热点关键词,有关食源性病原体、非生物胁迫、作物育种和抗病性的研究是研究前沿。CRISPR技术在食品安全领域的应用对保障人们的身体健康和提高农业生产力产生了深远影响,在未来依然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ISPR 食品安全 文献计量学分析 科学网络数据库
下载PDF
大型真菌菌核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2
3
作者 孙雪言 朱涵予 +2 位作者 王媛媛 刘冬梅 马爱民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1期328-332,共5页
菌核是真菌菌丝在不良环境条件下经无性繁殖形成的一种致密而坚硬的组织结构,是真菌的营养贮藏和休眠器官。大型真菌的菌核富含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多磷酸盐、脂质和矿物质等营养素以及萜类、酚类、黑色素等多种生物活性成分,常作为保... 菌核是真菌菌丝在不良环境条件下经无性繁殖形成的一种致密而坚硬的组织结构,是真菌的营养贮藏和休眠器官。大型真菌的菌核富含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多磷酸盐、脂质和矿物质等营养素以及萜类、酚类、黑色素等多种生物活性成分,常作为保健食品和营养补充剂,引起越来越广泛关注。本文在概述大型真菌菌核生物活性成分的基础上,重点综述了菌核及其生物活性成分作为功能性食品原料在免疫调节、改善肠道功能、抗氧化、调节血压血糖等方面的潜在价值以及在抗肿瘤、抗炎、利尿与肾保护、抑菌等方面的最新进展。在阐述当前国内外大型真菌菌核生物活性及其功能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可能的发展方向,为大型真菌菌核生物活性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真菌 菌核 生物活性 功能食品 安全性评价
下载PDF
1株野生灵芝的分离鉴定及生物学特性分析 被引量:6
4
作者 刘冬梅 孙雪言 +3 位作者 严碧云 陈泽群 刁文彤 梁呈元 《中国食用菌》 2022年第11期18-23,共6页
为开发南京紫金山野生生物资源,对采自紫金山的一株野生菌株ZJ-1进行了分离鉴定。采用形态学观察和ITS序列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鉴定该野生菌株为灵芝(Ganoderma lucidum),并对菌株ZJ-1开展了菌丝培养特性研究及驯化栽培试验。结果表明其最... 为开发南京紫金山野生生物资源,对采自紫金山的一株野生菌株ZJ-1进行了分离鉴定。采用形态学观察和ITS序列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鉴定该野生菌株为灵芝(Ganoderma lucidum),并对菌株ZJ-1开展了菌丝培养特性研究及驯化栽培试验。结果表明其最适生长温度为28℃~32℃,适宜pH为4.0~5.0,最适碳源为可溶性淀粉,最适氮源为酵母粉;通过人工栽培成功获得了灵芝菌株ZJ-1的子实体。利用扫描电镜发现灵芝菌管内有着规则的网状结构,其上布满卵形孢子。研究结果将为菌株ZJ-1的开发利用提供数据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灵芝 分离鉴定 培养条件 栽培 孢子
下载PDF
虎奶菇菌丝体抗菌肽提取工艺优化及活性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张书会 罗璐 +1 位作者 孙雪言 马爱民 《食品与机械》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58-165,共8页
目的:提高虎奶菇菌丝体抗菌肽得率和抑菌率。方法:将抗菌肽的得率和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大肠杆菌的抑菌率作为评价指标,在蛋白酶筛选的基础上,优化虎奶菇菌丝体抗菌肽的提取工艺,并测定其抗菌肽的最低抑菌浓度。结果:碱性蛋白酶酶解制备... 目的:提高虎奶菇菌丝体抗菌肽得率和抑菌率。方法:将抗菌肽的得率和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大肠杆菌的抑菌率作为评价指标,在蛋白酶筛选的基础上,优化虎奶菇菌丝体抗菌肽的提取工艺,并测定其抗菌肽的最低抑菌浓度。结果:碱性蛋白酶酶解制备虎奶菇菌丝体抗菌肽的最佳工艺条件为酶解温度39.5℃、酶解时间3.2 h、pH值11.1,料液比1∶20(g/mL),酶添加量6000 U/g,此条件下虎奶菇菌丝体抗菌肽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实际抑菌率分别为74.17%和86.22%,抗菌肽提取率为22.67%。抗菌肽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MIC值分别为5.0,2.5 mg/mL。结论:虎奶菇菌丝体抗菌肽具有显著的抑菌活性,尤其是对大肠杆菌的抑菌作用更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虎奶菇菌丝体 抗菌肽 酶解法 抑菌活性 得率
下载PDF
生物防腐剂对食源性致病菌抑制效果的初步探究 被引量:2
6
作者 钟俊良 魏彩姣 +1 位作者 孙雪言 赵喜红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220-224,共5页
为初步探究生物型防腐剂对食源性致病菌的抑制效果,以乳酸链球菌素(Nisin)、纳他霉素和植酸为代表,通过稀释涂布平板计数法计算其对单增李斯特菌、蜡样芽孢杆菌和大肠杆菌O157:H7的抑菌率,同时使用苯甲酸钠作为对照组比较化学防腐剂与... 为初步探究生物型防腐剂对食源性致病菌的抑制效果,以乳酸链球菌素(Nisin)、纳他霉素和植酸为代表,通过稀释涂布平板计数法计算其对单增李斯特菌、蜡样芽孢杆菌和大肠杆菌O157:H7的抑菌率,同时使用苯甲酸钠作为对照组比较化学防腐剂与生物防腐剂的抑菌效果。试验结果表明,4种防腐剂中Nisin对3种致病菌的抑制效果最好,其中对单增李斯特菌和蜡样芽孢杆菌的最小抑制浓度为0.01%,但对大肠杆菌O157:H7抑制效果较差,达最高浓度0.1%时对其的抑菌率只有61.12%;苯甲酸钠的抑菌效果仅次于Nisin,其次是植酸,而纳他霉素几乎对3种致病菌无抑制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型防腐剂 致病菌 抑菌率
下载PDF
Pt-CaM基因克隆及对菌核侧耳耐热性影响
7
作者 罗璐 张书会 +2 位作者 孙雪言 盛丽 马爱民 《食用菌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11,共11页
通过保守序列比对、cDNA末端快速扩增技术和融合引物巢式PCR技术克隆菌核侧耳(Pleurotus tuber-regium)钙调蛋白(calmodulin,CaM)基因Pt-CaM。基因全长856bp,cDNA全长477bp,编码158个氨基酸。构建Pt-CaM的过表达和干涉载体,利用根癌农... 通过保守序列比对、cDNA末端快速扩增技术和融合引物巢式PCR技术克隆菌核侧耳(Pleurotus tuber-regium)钙调蛋白(calmodulin,CaM)基因Pt-CaM。基因全长856bp,cDNA全长477bp,编码158个氨基酸。构建Pt-CaM的过表达和干涉载体,利用根癌农杆菌转化技术成功转化至菌核侧耳菌丝体中。在38℃高温培养下,过表达转化子的菌丝较野生型更致密,热激蛋白(heat shock protein)HSP70的表达量为野生型的3.89倍,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和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的活性为野生型的2.49倍和1.83倍;与野生型相比,干涉转化子菌丝生长速率降低,热胁迫损伤加重,其HSP70的表达量为野生型的0.77,SOD和CAT的活性无差别,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的活性为野生型的0.7。结果表明Pt-CaM可能通过影响HSP70的表达量和SOD、CAT和POD的活性参与菌核侧耳菌丝的耐热性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菌核侧耳 钙调蛋白 耐热性 热激蛋白70
下载PDF
虎奶菇菌丝体和菌核基因组甲基化分析
8
作者 务俊月 孙雪言 +3 位作者 杨振华 罗璐 莫翠园 马爱民 《园艺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48-156,共9页
以虎奶菇[Pleurotus tuber-regium(Fr.) Singer]菌丝体和菌核为材料,利用MSAP技术分析其甲基化水平,并对甲基化差异片段进行回收测序,探究虎奶菇生长与DNA全基因组甲基化的关系。结果表明,菌丝体和菌核的DNA甲基化率分别为7.94%和9.54%... 以虎奶菇[Pleurotus tuber-regium(Fr.) Singer]菌丝体和菌核为材料,利用MSAP技术分析其甲基化水平,并对甲基化差异片段进行回收测序,探究虎奶菇生长与DNA全基因组甲基化的关系。结果表明,菌丝体和菌核的DNA甲基化率分别为7.94%和9.54%,其中半甲基化率分别为4.50%和4.09%,全甲基化率分别为3.44%和5.45%。即菌核形成伴随甲基化水平的提高,全甲基化水平更能代表总体甲基化状态。对部分甲基化差异片段回收、克隆及测序,并经NCBI同源性比对,发现涉及的同源基因或蛋白主要与细胞生长、代谢、抗逆等相关,推测虎奶菇可能通过甲基化调控这些基因或蛋白的表达形成菌核来适应环境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虎奶菇 菌丝体 菌核 DNA甲基化 甲基化敏感扩增多态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