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4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肩关节镜下肱二头肌长头腱转位强化缝合修复巨大肩袖撕裂损伤
1
作者 丁凯 姚雨婧 +4 位作者 李志鹏 王磊 顾长源 束昊 孙鲁宁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5期5675-5680,共6页
背景:肱二头肌长头腱转位是治疗巨大肩袖撕裂的常用手术方式,目前对于肱二头肌长头腱转位的临床疗效报道较少且转位后肩袖再撕裂的相关因素尚无定论。目的:观察肩关节镜下肱二头肌长头腱转位加强缝合治疗巨大肩袖撕裂的临床疗效。方法:... 背景:肱二头肌长头腱转位是治疗巨大肩袖撕裂的常用手术方式,目前对于肱二头肌长头腱转位的临床疗效报道较少且转位后肩袖再撕裂的相关因素尚无定论。目的:观察肩关节镜下肱二头肌长头腱转位加强缝合治疗巨大肩袖撕裂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3月至2022年5月江苏省中医院收治的28例巨大肩袖撕裂患者的临床资料,年龄(61.79±10.50)岁,均在关节镜下行肱二头肌长头腱转位加强缝合进行修复。术前及术后1年,评估患者目测类比评分、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评分、美国肩肘外科协会(ASES)评分、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及肩关节活动度;术后1年,利用肩关节MRI检查修复结构的完整性。根据术后1年的Sugaya分型将23例(28例失访5例)患者分为肌腱完整组(n=18)、肌腱撕裂组(n=5),根据术中肱二头肌长头腱质量分为正常组(n=8)、退变组(n=9)、部分撕裂组(n=6),对比上述指标的差异。结果与结论:(1)与术前比较,23例患者术后1年的目测类比评分、UCLA评分、ASES评分、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及肩关节活动度均明显改善(P<0.05);肌腱完整组与肌腱撕裂组术前Goutallier分级存在差异(P<0.05),术后1年的目测类比评分、UCLA评分、ASES评分、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及肩关节活动度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正常组、退变组、部分撕裂组术后1年的目测类比评分、UCLA评分、ASES评分、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及肩关节活动度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2)术后1年,患侧肩关节MRI见18例患者缝合肌腱愈合良好,愈合率78%;(3)肩关节镜下肱二头肌长头腱转位加强缝合可为难以完成完全修补的巨大肩袖撕裂提供可靠修补,能明显缓解肩关节疼痛、恢复肩关节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镜 巨大肩袖撕裂 肱二头长头腱转位 加强缝合 影响因素
下载PDF
数据安全监察委员会在IIT中的实践与思考
2
作者 沈昊 孙鲁宁 +1 位作者 汪秀琴 赵俊 《中国医院管理》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68-70,共3页
目的 通过研究分析数据安全监察委员会(Data and Safety Monitoring Board,DSMB)在高风险研究者发起的临床研究(Investigator Initiated Trial,IIT)中的实践应用,探讨DSMB建立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为IIT的风险管理提出对策建议。方法 通过... 目的 通过研究分析数据安全监察委员会(Data and Safety Monitoring Board,DSMB)在高风险研究者发起的临床研究(Investigator Initiated Trial,IIT)中的实践应用,探讨DSMB建立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为IIT的风险管理提出对策建议。方法 通过文献综述分析DSMB在IIT中的应用现状,结合医院DSMB实操案例,重点介绍DSMB的建立、职能、运行管理等实践过程。结果 医院为高风险IIT建立DSMB,可以通过对累积数据的分析结果针对研究设计和实施、数据管理、质量控制等提出修改或变更建议,提高研究质量,特别是通过定期分析受试者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数据,为受试者保护提供建议,必要时提前终止研究,保护受试者的安全,从而保障临床科研的安全开展。结论 为高风险IIT建立DSMB十分必要和紧迫,临床科研管理部门需重视IIT风险评估,设置严格的管理体系,以推动临床研究工作的开展和能力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安全监察委员会 研究者发起的临床研究 风险管理
下载PDF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治疗胃肠间质瘤的药动学和治疗药物监测研究进展
3
作者 黄琼叶 赵杨 +2 位作者 刘仪 王永庆 孙鲁宁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890-895,共6页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s)是一类小分子靶向药物,可改善胃肠间质瘤(GIST)患者的生存时间。伊马替尼、舒尼替尼、瑞戈非尼、瑞派替尼、阿伐替尼是临床治疗不同类型GIST的常用TKIs。本文对这5种药物的药动学和治疗药物监测(TDM)研究进展进...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s)是一类小分子靶向药物,可改善胃肠间质瘤(GIST)患者的生存时间。伊马替尼、舒尼替尼、瑞戈非尼、瑞派替尼、阿伐替尼是临床治疗不同类型GIST的常用TKIs。本文对这5种药物的药动学和治疗药物监测(TDM)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发现该类药物的药动学个体差异大,其中伊马替尼、瑞戈非尼、阿伐替尼的吸收受食物影响,因此建议患者随餐服用伊马替尼并饮水200 mL,随低脂餐服用瑞戈非尼,空腹服用阿伐替尼。TKIs主要由细胞色素P4503A4酶(CYP3A4)进行代谢,与CYP3A4诱导剂或抑制剂合用时,药物暴露量会产生明显改变;除代谢酶外,TKIs的暴露量也受转运体P-糖蛋白和乳腺癌耐药蛋白影响。目前对于TKIs的TDM研究仍处在探索阶段,伊马替尼、舒尼替尼、瑞戈非尼的有效浓度虽然已有相关文献依据,但其暴露量与疗效/毒性之间的确切关系有待进一步研究。瑞派替尼和阿伐替尼目前缺乏暴露量与疗效/毒性的相关研究,建议对服用上述药物的患者实施TDM并结合药动学模型探索其治疗窗。目前常用于TKIs临床TDM的检测方法包括免疫法、色谱法和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法,为明确TKIs的治疗窗提供了技术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间质瘤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药动学 药物相互作用 治疗药物监测
下载PDF
古方青娥丸治疗骨质疏松症的研究进展
4
作者 陈世洲 孙鲁宁 +5 位作者 曹鲁梅 梅伟 束昊 黄瑶 袁滨 毛国庆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11期2138-2142,共5页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临床常见的慢性全身性骨骼疾病,其发病率逐年增加,致死率、致残率应引起大家足够的重视。随着国家大力倡导中医药事业的发展,传承创新中医药的共识不断增强,诸如古方青娥丸等一系列传统医药逐渐显现出其独特优势。着重...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临床常见的慢性全身性骨骼疾病,其发病率逐年增加,致死率、致残率应引起大家足够的重视。随着国家大力倡导中医药事业的发展,传承创新中医药的共识不断增强,诸如古方青娥丸等一系列传统医药逐渐显现出其独特优势。着重探讨青娥丸治疗骨质疏松症的临床与基础研究,并结合相关可能机制做出综述,能够更好地展现其独特魅力,以期为骨质疏松症的临证诊疗提供参考与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娥丸 骨质疏松症 研究进展 作用机制 信号通路 骨形成 骨吸收
下载PDF
线粒体质量控制调控骨质疏松的研究机制进展
5
作者 胡艳东 王永庆 孙鲁宁 《药学与临床研究》 2023年第4期336-341,共6页
线粒体是细胞内的信号中枢,在细胞生存、代谢和死亡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细胞需要维持线粒体的健康状态,并快速修复或清除受损的线粒体,以避免细胞死亡和组织损伤。线粒体质量控制(MQC)机制用于监测和维持线粒体的数量和质量,其中包括... 线粒体是细胞内的信号中枢,在细胞生存、代谢和死亡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细胞需要维持线粒体的健康状态,并快速修复或清除受损的线粒体,以避免细胞死亡和组织损伤。线粒体质量控制(MQC)机制用于监测和维持线粒体的数量和质量,其中包括线粒体融合和裂变、线粒体生物发生和自噬等过程。骨质疏松症(OP)是一种常见的与衰老相关的疾病,其特征是骨量减少和易碎性骨折。研究发现,线粒体功能障碍在骨质疏松的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线粒体异常功能和数量减少会导致骨细胞代谢紊乱,进而影响骨组织的结构和功能。因此,严格控制线粒体的质量和数量对于预防线粒体损伤对骨质疏松的病理影响至关重要。本综述旨在概述MQC所涉及的分子机制,总结目前MQC在骨质疏松进展中的复杂作用及潜在的治疗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粒体质量控制 骨质疏松 线粒体生物发生 线粒体动力学 线粒体自噬
下载PDF
LC-MS/MS法研究苯环喹溴铵对大鼠肝微粒体CYP450酶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16
6
作者 孙鲁宁 丁黎 +3 位作者 严拯宇 杜晓琅 罗雪梅 陈小平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34-140,共7页
建立同时测定大鼠肝微粒体中7种特异性底物对应代谢产物(对乙酰氨基酚、4″-羟基美芬妥英、右啡烷、4-羟基甲苯磺丁脲、6-羟基氯唑沙宗、1-羟基咪达唑仑和6β-羟基睾酮)的LC-MS/MS法,并应用探针底物法研究苯环喹溴铵对大鼠肝微粒体CYP45... 建立同时测定大鼠肝微粒体中7种特异性底物对应代谢产物(对乙酰氨基酚、4″-羟基美芬妥英、右啡烷、4-羟基甲苯磺丁脲、6-羟基氯唑沙宗、1-羟基咪达唑仑和6β-羟基睾酮)的LC-MS/MS法,并应用探针底物法研究苯环喹溴铵对大鼠肝微粒体CYP450酶的抑制作用。将CYP450酶6种亚型的7种特异性探针底物非那西丁(CYP1A2)、S-美芬妥英(CYP2C11)、右美沙芬(CYP2D1/2)、甲苯磺丁脲(CYP2C6)、氯唑沙宗(CYP2E1)、咪达唑仑(CYP3A1/2)和睾酮(CYP3A1/2)分别与大鼠肝微粒体及系列浓度的苯环喹溴铵溶液进行温孵反应,合并处理后的微粒体溶液,采用LC-MS/MS法同时测定对应底物代谢产物的含量,计算相应的IC50,评价是否有抑制作用。并应用已知抑制剂对所建立的探针底物法进行验证。在大鼠肝微粒体温孵体系中,苯环喹溴铵对CYP1A2,CYP2C11,CYP2C6,CYP2E1和CYP3A1/2的IC50均大于100μmol/L,对CYP2D1/2的IC50为(2.16±0.22)μmol/L。结果表明,苯环喹溴铵对CYP2D1/2可能有抑制作用,对CYP450酶的其他亚型无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环喹溴铵 肝微粒体 底物法 细胞色素P450 LC-MS MS 药物相互作用
下载PDF
木瓜蛋白酶诱导膝关节骨关节炎模型兔滑膜病理变化与药物注射时间的关系 被引量:29
7
作者 孙鲁宁 赵燕华 +1 位作者 黄桂成 夏建龙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0期9311-9313,共3页
背景:木瓜蛋白酶诱导兔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造模方法可获得稳定的退行性关节炎模型。目的:观察兔膝关节腔内注射木瓜蛋白酶诱导骨关节炎后,滑膜炎性病理改变与药物注射时间的关系。方法:将木瓜蛋白酶水溶液分别在实验开始的第1,4,7天分... 背景:木瓜蛋白酶诱导兔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造模方法可获得稳定的退行性关节炎模型。目的:观察兔膝关节腔内注射木瓜蛋白酶诱导骨关节炎后,滑膜炎性病理改变与药物注射时间的关系。方法:将木瓜蛋白酶水溶液分别在实验开始的第1,4,7天分别注射入15只西兰大白兔右膝关节腔内,建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兔模型,于首次注射后第2,4,6周分别观察膝关节滑膜大体及组织病理学变化,每个时间点5只。结果与结论:木瓜蛋白酶首次注射后第2周,兔膝关节滑膜炎性反应最严重,表现为滑膜细胞增生最明显,下层疏松纤维及血管组织明显增生,可见较多淋巴浆细胞浸润,第4,6周时炎性反应逐渐减轻。说明兔膝关节首次注射木瓜蛋白酶后2周时滑膜炎性反应最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瓜蛋白酶 膝关节 骨关节炎 滑膜炎 动物模型 组织构建
下载PDF
木瓜蛋白酶诱导兔膝关节骨关节炎模型滑膜中白细胞介素1、白细胞介素6、白三烯浓度变化与药物注射时间的关系 被引量:17
8
作者 孙鲁宁 黄桂成 +1 位作者 赵燕华 夏建龙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2年第33期6184-6188,共5页
背景:木瓜蛋白酶诱导兔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造模方法可以获得稳定的退行性关节炎模型。目的:观察兔膝关节腔内注射木瓜蛋白酶诱导骨关节炎后,滑膜组织中白细胞介素1,6、白三烯的水平变化与药物注射时间的关系。方法:将18只雄性新西兰大... 背景:木瓜蛋白酶诱导兔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造模方法可以获得稳定的退行性关节炎模型。目的:观察兔膝关节腔内注射木瓜蛋白酶诱导骨关节炎后,滑膜组织中白细胞介素1,6、白三烯的水平变化与药物注射时间的关系。方法:将18只雄性新西兰大白兔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2周组、4周组、6周组。将木瓜蛋白酶水溶液分别在实验开始的第1,4,7天分别注射入兔右膝关节腔内,建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模型,于首次药物注射后第2,4,6周3个时间点分别将相应组实验动物处死后检测膝关节滑膜白细胞介素1,6、白三烯浓度。同时切取2周组造模兔的左膝正常滑膜组织作为正常对照组。结果与结论:2周时白细胞介素1,6、白三烯水平比正常组升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4周时白细胞介素1,6、白三烯水平与2周组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6周时白细胞介素1,6水平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6周时白三烯水平比正常组升高(P<0.05);比4周时降低(P<0.05)。说明兔膝关节首次注射木瓜蛋白酶后4周内炎症因子水平变化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瓜蛋白酶 骨关节炎 动物模型 白细胞介素1 白细胞介素6 白三烯
下载PDF
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在病理生理学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39
9
作者 孙鲁宁 张海鹏 +1 位作者 赵成海 于艳秋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622-624,共3页
目的:与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比较,探讨在本科生病理生理学教学中开展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BL)的必要性,并进一步探索在我国开展PBL教学的可能方法和途径。方法:在大学三年级本科生中抽取1个大班作为试验班,其余3个大班作为对照班,在试验... 目的:与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比较,探讨在本科生病理生理学教学中开展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BL)的必要性,并进一步探索在我国开展PBL教学的可能方法和途径。方法:在大学三年级本科生中抽取1个大班作为试验班,其余3个大班作为对照班,在试验班中采用全程PBL教学,将病理生理学教材内容重新整合并划分为6个单元,分别由3位指导教师承担不同单元的教学。每个单元相互独立,但又相互联系、交叉,均以1-2个病历为主要内容,每个病历中均隐藏着所涉及的学习要点的全部内容,学生通过小班讨论、自学、小组讨论、大班讨论以及教师总结等几个环节,归纳、总结出该单元的学习要点,以备进一步学习。在课程结束之后,在学生中进行问卷调查,同时采用PBL教学试验班和对照班期末考试考同一份卷的方法比较PBL教学和传统教学方式的主要差别。结果:采用PBL教学方式能够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启发学生自主学习,并且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方式具有明显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理生理学 教学 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模式
下载PDF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肌力锻炼对假体膝关节功能的作用 被引量:23
10
作者 孙鲁宁 蔡文辉 沈计荣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3年第32期4415-4415,共1页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的目的在于缓解疼痛、矫正畸形、在一定程度上恢复膝关节功能。术后进行正确、有效的功能康复锻炼,可以在最大限度上改善假体膝关节的功能,从而影响着手术的效果。对43例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中的骨性关节炎、类风...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的目的在于缓解疼痛、矫正畸形、在一定程度上恢复膝关节功能。术后进行正确、有效的功能康复锻炼,可以在最大限度上改善假体膝关节的功能,从而影响着手术的效果。对43例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中的骨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进行术后功能康复锻炼,并对患者手术前及康复锻炼后的膝关节评分变化进行观察。功能康复后膝关节功能评分高于手术前膝关节评分。功能康复锻炼能改善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假体膝关节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 肌力锻炼 假体膝关节功能 康复锻炼 手术
下载PDF
伤科消炎膏对木瓜蛋白酶诱导兔膝骨关节炎模型滑膜中白介素-1、白三烯、金属蛋白酶-3的影响 被引量:4
11
作者 孙鲁宁 黄桂成 +2 位作者 赵燕华 夏建龙 诸方受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2年第9期143-145,共3页
背景:伤科消炎膏能够缓解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膝关节滑膜炎症,显著改善膝关节肿胀和疼痛,但对于其作用机制目前尚缺乏研究。作者通过动物实验观察其对膝关节滑膜中白介素-1(IL-1)、白三烯(LT)、金属蛋白酶-3(MMP-3)浓度的影响以期初步... 背景:伤科消炎膏能够缓解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膝关节滑膜炎症,显著改善膝关节肿胀和疼痛,但对于其作用机制目前尚缺乏研究。作者通过动物实验观察其对膝关节滑膜中白介素-1(IL-1)、白三烯(LT)、金属蛋白酶-3(MMP-3)浓度的影响以期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目的:观察伤科消炎膏对木瓜蛋白酶诱导兔膝骨关节炎性模型的膝关节滑膜中IL-1、LT、MMP-3浓度的影响。方法:通过木瓜蛋白酶关节腔内注射建立18个兔右膝骨关节炎性模型,然后将其随机分为空白组、伤科消炎膏组和双氯芬酸二乙胺组,每组6只。空白组不进行治疗,伤科消炎膏组外用伤科消炎膏治疗、双氯芬酸二乙胺组外用双氯芬酸二乙胺治疗。于治疗后第11天用ELISA法检测试验动物右膝关节滑膜组织中IL-1、LT、MMP-3的浓度。结果与结论:空白组滑膜IL-1浓度高于伤科消炎膏组(P<0.05),空白组滑膜LT浓度高于双氯芬酸二乙胺组(P<0.05),各组间滑膜MMP-3浓度差异无显著性。本研究结果提示伤科消炎膏系通过降低滑膜组织中部分与炎性反应相关的细胞因子水平来缓解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滑膜组织炎性反应,其作用机制与双氯芬酸二乙胺类似,但作用途径与双氯芬酸二乙胺相比有所不同。伤科消炎膏对炎性滑膜组织细胞因子中的IL-1具有影响,而双氯芬酸二乙胺对炎性滑膜组织细胞因子中的LT具有影响。但实验结果未显示伤科消炎膏对于滑膜MMP-3浓度有降低作用,说明该药物在抑制滑膜组织胶原降解方面作用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膜炎 骨关节炎 动物模型 中药疗法 白介素-1 白三烯 金属蛋白酶-3
原文传递
关节镜下缝线固定治疗胫骨髁间隆突骨折 被引量:19
12
作者 孙鲁宁 沈计荣 杜斌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8年第7期583-584,共2页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缝线固定治疗胫骨髁间隆突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3例胫骨髁间隆突骨折行关节镜下复位、缝线固定,术后早期功能锻炼,采用Lysholm及Tegner评分进行评估。结果患者获6~18个月随访,术后3个月骨折均愈合,术后6个月Lyshol...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缝线固定治疗胫骨髁间隆突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3例胫骨髁间隆突骨折行关节镜下复位、缝线固定,术后早期功能锻炼,采用Lysholm及Tegner评分进行评估。结果患者获6~18个月随访,术后3个月骨折均愈合,术后6个月Lysholm评分(93.6±5.8)分,Tegner评分(6.3±1.0)分。结论关节镜下缝线固定治疗胫骨髁间隆突骨折创伤小、操作方便、固定可靠、康复快,可同时诊治合并的膝关节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髁间隆突骨折 关节镜 缝线 固定
下载PDF
线粒体核糖体蛋白S22对细胞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3
13
作者 孙鲁宁 宋晓宇 +3 位作者 张静萍 张宁 郑宁宁 张海鹏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2期3984-3987,3991,共5页
目的探讨RNA干扰线粒体核糖体蛋白S22(MRPS22)表达对线粒体损伤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将靶向MRPS22的特异性shRNA片段转入体外培养的L02细胞,48 h后采用Western blotting方法确认shRNA的干扰效果;电镜及JC-1染色法观察线粒体结构损伤... 目的探讨RNA干扰线粒体核糖体蛋白S22(MRPS22)表达对线粒体损伤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将靶向MRPS22的特异性shRNA片段转入体外培养的L02细胞,48 h后采用Western blotting方法确认shRNA的干扰效果;电镜及JC-1染色法观察线粒体结构损伤和膜电位的变化;Annexin V/PI染色法观察RNA干扰MRPS22基因表达对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 shMRPS22转入细胞后能够有效抑制L02细胞MRPS22基因的表达;电镜观察显示,RNA干扰组L02细胞线粒体肿胀,呈空泡样变,嵴减少或消失;JC-1染色显示,RNA干扰组L02细胞较对照组绿色荧光颗粒明显增加,提示线粒体膜电位下降;Annexin V/PI染色法观察细胞凋亡结果表明,抑制MRPS22基因表达可以诱导正常细胞凋亡。结论 MRPS22是影响线粒体功能的关键蛋白质,该蛋白在细胞凋亡的发生过程中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提示MRPS22可作为mtDNA异常相关疾病临床诊断和治疗的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粒体核糖体蛋白 RNA干扰 SHRNA 细胞凋亡
下载PDF
HPLC-MS法同时测定人血浆中氯沙坦及其代谢物EXP3174 被引量:8
14
作者 孙鲁宁 刘园园 +3 位作者 赵燕荣 云昌宏 刘筱雪 丁黎 《药学与临床研究》 2009年第2期115-119,共5页
目的:建立人血浆中氯沙坦及其代谢物EXP3174同时测定的HPLC—MS方法,并研究健康受试者单剂量口服氯沙坦钾片后氯沙坦及其代谢物EXP3174的药代动力学特征。方法:血浆样品以乙腈沉淀蛋白后,进行HPLC—MS分析,色谱柱为Lichrospher C1... 目的:建立人血浆中氯沙坦及其代谢物EXP3174同时测定的HPLC—MS方法,并研究健康受试者单剂量口服氯沙坦钾片后氯沙坦及其代谢物EXP3174的药代动力学特征。方法:血浆样品以乙腈沉淀蛋白后,进行HPLC—MS分析,色谱柱为Lichrospher C18流动相为甲醇-20mmol·L^-1醋酸铵水溶液(含0.1%的甲酸)(60:40,V/V),氯沙坦及其代谢物EXP3174的检测离子均为m/z207.1,传输区电压为250V。12名男性健康受试者口服100mg氯沙坦钾片后,测定血浆中氯沙坦及其代谢物EXP3174的浓度,计算主要药动学参数。结果:在1—2000ng·mL^-1范围内,氯沙坦及其代谢物EXP3174两者峰面积与内标峰面积的比值和浓度的线性关系均良好,批内、批间RSD均小于10%?受试者口服100mg氯沙坦钾片后,氯沙坦的血药浓度达峰时间为(1.6±1.1)h,达峰浓度为(890.2±476.4)ng·mL^-1,消除半衰期为(2.7±1.6)h;EXP3174的血药浓度达峰时间为(2.9±1.0)h,达峰浓度为(1233±611.6)ng·mL^-1,消除半衰期为(6.4±1.2)h。结论:本试验通过选择相同的碎片离子作为氯沙坦及其代谢物EXP3174的检测离子,提高了灵敏度和准确度;所建立的HPLC—MS分析方法准确、灵敏、方便,可用于氯沙坦及其代谢物的人体药动学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沙坦 EXP3174 HPLC—MS法 药代动力学
下载PDF
我国辽宁地区遗传性粘多糖贮积症Ⅰ型患者α-L-艾杜糖醛酸酶基因突变的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孙鲁宁 王海波 +1 位作者 董贵章 张海鹏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54-57,共4页
目的探讨我国粘多糖贮积症I型患者α-L-艾杜糖醛酸酶基因的突变情况。方法采用PCR-SSCP和DNA测序的方法检测我国辽宁地区10个粘多糖贮积症I型家系α-L-艾杜糖醛酸酶基因的突变类型。结果①发现我国辽宁地区粘多糖贮积症I型患者α-L-艾... 目的探讨我国粘多糖贮积症I型患者α-L-艾杜糖醛酸酶基因的突变情况。方法采用PCR-SSCP和DNA测序的方法检测我国辽宁地区10个粘多糖贮积症I型家系α-L-艾杜糖醛酸酶基因的突变类型。结果①发现我国辽宁地区粘多糖贮积症I型患者α-L-艾杜糖醛酸酶基因存在2种新的突变类型R363H和880+g-c。②同时发现3种多态性位点R105Q、L118和A361T。结论我国辽宁地区粘多糖贮积症I型患者α-L-艾杜糖醛酸酶基因的突变情况不同于其他国家和地区,但其多态性与Scott等报道的欧裔患者情况相似[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粘多糖累积病Ⅰ型 艾杜糖醛酸酶 突变 多态现象
下载PDF
关节镜下清理术结合囊肿-关节腔交通口扩大术治疗腘窝囊肿 被引量:9
16
作者 孙鲁宁 沈计荣 +1 位作者 杜斌 龚华惠 《临床骨科杂志》 2009年第6期630-632,共3页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清理术结合囊肿-关节腔交通口扩大术治疗腘窝囊肿的效果。方法对12例腘窝囊肿患者行关节镜下清理术结合囊肿-关节腔交通口扩大术。手术前后采用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价、Rauschning和Lindgren分级方法和膝关节MRI进行评...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清理术结合囊肿-关节腔交通口扩大术治疗腘窝囊肿的效果。方法对12例腘窝囊肿患者行关节镜下清理术结合囊肿-关节腔交通口扩大术。手术前后采用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价、Rauschning和Lindgren分级方法和膝关节MRI进行评估。结果12例均获随访,时间12-23(16±4)个月,Lysholm评分术前为(55.8±3.7)分,术后6个月为(82.1±4.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auschning和Lindgren分级术前为1级1例,2级1例,3级10例,术后6个月为1级11例,2级1例。所有患膝运动能力均较术前有所改善。结论关节镜下清理术结合囊肿-关节腔交通口扩大术治疗腘窝囊肿具有创伤小、康复快、复发率低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腘囊肿 关节镜检查 膝关节
下载PDF
低氧培养小鼠肝细胞膜蛋白的蛋白质组学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孙鲁宁 张静萍 +1 位作者 孙娇 张海鹏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338-342,共5页
目的:采用蛋白质组学方法研究低氧条件下培养小鼠肝细胞膜蛋白表达的变化情况并探讨其病理生理学意义。方法:直接消化法分离C57BL/6小鼠肝细胞,于低氧条件下(5%CO2,4.5 mg/L O2)培养8 h后提取膜蛋白,然后采用双向电泳法分离差异表达的蛋... 目的:采用蛋白质组学方法研究低氧条件下培养小鼠肝细胞膜蛋白表达的变化情况并探讨其病理生理学意义。方法:直接消化法分离C57BL/6小鼠肝细胞,于低氧条件下(5%CO2,4.5 mg/L O2)培养8 h后提取膜蛋白,然后采用双向电泳法分离差异表达的蛋白,凝胶银染后切取差异蛋白点进行MALDI-TOF质谱检测,对获取的数据采用Mascot软件在NCBInr数据库内检索,并采用Western blottng方法验证差异蛋白的表达。结果:发现低氧组小鼠肝细胞膜蛋白图谱中有28个蛋白点表达量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根据数据库检索结果,鉴定了低氧时低表达的膜蛋白9个和低氧时高表达的膜蛋白7个。Western blotting验证结果与蛋白质组学分析一致。结论:低氧时,抑素、细胞色素b-c1复合体亚单位1和血红素结合蛋白p22HBP可能在细胞感受外界环境的氧变化及随后的细胞内低氧信号传递的过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氧 肝细胞 膜蛋白质 蛋白质组
下载PDF
关节镜下髌骨外侧支持带松解术治疗髌骨倾斜挤压综合征 被引量:8
18
作者 孙鲁宁 沈计荣 杨光耀 《临床骨科杂志》 2008年第3期221-223,共3页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髌骨外侧支持带松解术治疗髌骨倾斜挤压综合征的效果。方法对14例髌骨倾斜挤压综合征患者15个膝关节行关节镜下髌骨外侧支持带松解术。手术前后按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进行评估。屈膝20°位CT片测量手术前后髌骨...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髌骨外侧支持带松解术治疗髌骨倾斜挤压综合征的效果。方法对14例髌骨倾斜挤压综合征患者15个膝关节行关节镜下髌骨外侧支持带松解术。手术前后按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进行评估。屈膝20°位CT片测量手术前后髌骨倾斜角(PTA)、外侧髌股角(LPFA)。结果14例均获6-18个月随访,Lysholm评分术前为54.53分±5.54分,术后6个月为88.73分±7.0分(P〈0.01);PTA术前为2.78°±0.40°,术后为18.53°±0.83°(P〈0.01);LPFA术前为0.97°±0.47°,术后为8.32°±0.63°(P〈0.01)。结论关节镜下髌骨外侧支持带松解术能有效纠正髌骨倾斜,缓解疼痛,恢复膝关节运动功能,且创伤小,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髌骨倾斜挤压综合征 髌骨支持带 关节镜检查
下载PDF
人工膝关节表面置换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屈膝畸形 被引量:5
19
作者 孙鲁宁 沈计荣 +1 位作者 蔡文辉 杜斌 《临床骨科杂志》 2007年第3期202-204,共3页
目的探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屈膝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选用后稳定型钴合金假体对21例类风湿性关节炎屈膝畸形患者进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其中单侧膝关节置换5例,双侧膝关节置换16例,手术前后对患者的膝关节功能进行... 目的探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屈膝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选用后稳定型钴合金假体对21例类风湿性关节炎屈膝畸形患者进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其中单侧膝关节置换5例,双侧膝关节置换16例,手术前后对患者的膝关节功能进行评分。结果随访1-5年,术前患者平均膝评分(22.84±6.06)分,平均功能评分(12.86±16.09)分;术后2周平均膝评分(70.16±2.71)分,平均功能评分(58.10±8.14)分;术后12周随访平均膝评分(86.14±3.12)分,平均功能评分(89.05±3.01)分。结论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能显著纠正类风湿性关节炎屈膝畸形患者膝关节的畸形,解除疼痛,改善患膝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成形术 置换 膝关节/畸形 关节炎 类风湿
下载PDF
高压氧对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小鼠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20
作者 孙鲁宁 段忠辉 张海鹏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89-291,共3页
目的:观察高压氧(HBO)对骨髓移植时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小鼠脾组织中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探讨HBO抗aGVHD的作用机制。方法:应用直线加速器排空C57BL/6小鼠骨髓后,注入BALB/C小鼠骨髓与脾淋巴细胞的混合液,复制aGVHD模型。应用RT-... 目的:观察高压氧(HBO)对骨髓移植时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小鼠脾组织中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探讨HBO抗aGVHD的作用机制。方法:应用直线加速器排空C57BL/6小鼠骨髓后,注入BALB/C小鼠骨髓与脾淋巴细胞的混合液,复制aGVHD模型。应用RT-PCR技术检测经HBO、环孢素A(CsA)、氨甲喋呤(MTX)处理后,小鼠脾组织中白细胞介素2(IL-2)、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4(IL-4)及白细胞介素10(IL-10)mRNA水平的变化。结果:HBO组小鼠11d的生存率明显高于异基因移植组及CsA+MTX组;HBO组小鼠脾组织中TNF-α和IL-2mRNA相对含量显著低于异基因移植组(P<0.05)、显著高于CsA+MTX组;HBO组小鼠脾组织中IL-4和IL-10mRNA相对含量显著高于异基因移植组及CsA+MTX组(P<0.05)。结论:HBO可能通过调节促炎/抑炎细胞因子的分泌而发挥其明显的抗aGVHD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氧 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 细胞因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