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兔模拟失重装置的设计及其应用 被引量:5
1
作者 孟京瑞 沈羡云 向求鲁 《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 CAS CSCD 1996年第1期57-59,共3页
为了实现兔头低位悬吊的模拟失重动物模型,需研制一套应用方便的兔悬吊装置,经多年的观察和反复实验,研制出一套适合兔悬吊模拟失重装置。经500只兔10项实验考验,表明该装置设计合理,是一种较好的兔模拟失重装置。
关键词 模拟失重 实验设备
下载PDF
7天模拟失重对人体血液流变性的影响 被引量:3
2
作者 孟京瑞 沈羡云 《中国微循环》 1997年第2X期77-79,共3页
航天飞行实践证明失重对血液循环系统有明显的影响,可引起心血管功能失调和航天盆血症。在探讨失重性血循环紊乱机理时,研究者匀多着重于研究失重血液动力学的影响,而忽视了血液流变性在其中的作用。我们认为了解失重对血液流变性的... 航天飞行实践证明失重对血液循环系统有明显的影响,可引起心血管功能失调和航天盆血症。在探讨失重性血循环紊乱机理时,研究者匀多着重于研究失重血液动力学的影响,而忽视了血液流变性在其中的作用。我们认为了解失重对血液流变性的影响,对于阐明航天中心血管系统和血液系统变化的机理,制定有效的防护措施都有一定的作用。本实验观察了6名被试者在7天模拟失重实验(-6度头低位卧床)中,血粘度、纤维蛋白原、血细胞压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拟失量 血液流变学 人体生理学
下载PDF
用脉图方法观察 2.5h 头低位 15°倾斜期间心血管系统的变化 被引量:14
3
作者 沈羡云 陈建和 +3 位作者 孟京瑞 向求鲁 王宪民 童伯伦 《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 CAS CSCD 1997年第3期201-205,共5页
为了解航天员航天初期心血管功能的动态变化,用脉图方法观察了19名被试者在2.5h头低位15°倾斜(HDT)期间的心血管功能。结果表明,HDT期间心血管指标变化可分为两个时期:急性反应期(<1h)和反应期(1~2.... 为了解航天员航天初期心血管功能的动态变化,用脉图方法观察了19名被试者在2.5h头低位15°倾斜(HDT)期间的心血管功能。结果表明,HDT期间心血管指标变化可分为两个时期:急性反应期(<1h)和反应期(1~2.5h)。主要的变化是:循环血量、每搏量、心输出量增加,心率减慢,心脏的前后负荷、中心静脉压、冠脉循环功能、血压、全身血管阻力下降,,迷走紧张度增加,血管调节能力下降。大部分指标变化与航天中及有关报道一致。提示脉图检测法应用于航天医学研究是有可能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拟失重 卧床实验 心血管系统 心功能 脉图
下载PDF
头低位-20°限制活动期间兔生理指标的变化 被引量:29
4
作者 沈羡云 孟京瑞 +4 位作者 王玉清 向求鲁 杨光华 史之祯 刘成林 《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 CAS CSCD 1994年第3期186-191,共6页
为了用中医药进行失重防护措施的研究,用兔头低位-20°限制活动的方法作为模似失重的动物模型。将56只兔放入一个特制的笼内,兔头在外,笼体向下倾斜20°,实验时间15d。测量动物在头低位前、中、后体重、血液学指... 为了用中医药进行失重防护措施的研究,用兔头低位-20°限制活动的方法作为模似失重的动物模型。将56只兔放入一个特制的笼内,兔头在外,笼体向下倾斜20°,实验时间15d。测量动物在头低位前、中、后体重、血液学指标、溶菌酶、脾淋巴细胞和血脂,比较对照组和头低位组在实验第15天时的比目鱼肌、腓肠肌、胸腺的重量和心、肺、腹主动脉、肾、比目鱼肌等组织的结构和循环状态。结果发现兔头低位限制活动后,出现了微循环障碍、组织器官结构和功能变化、骨骼肌萎缩、免疫功能下降、血脂增高,这些变化与人和动物在失重时的变化十分相似。因此认为兔头位-20°限制活动可作为模拟失重的动物模型。实验结果也表明血循环的紊乱是引起其它生理功能紊乱的主要起因。同时发现失重或模拟失重所引起的血循环系统的改变十分类似中医“血瘀症”时的变化,因此提出使用活血化瘀中药来改善失重状态下血循环的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重模拟 头低位倾斜 生理影响
下载PDF
模拟失重时兔脑微循环的变化 被引量:22
5
作者 沈羡云 兰景全 +2 位作者 向求鲁 孟京瑞 王玉清 《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 CAS CSCD 1989年第2期89-93,共5页
本实验采用头低位20°悬吊方法,造成体液头向分布,观察4组(对照组,头低位悬吊3、7、15天组)兔的脑超微结构和显微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悬吊后兔脑出现明显的微血管组织结构的变化,这些变化在悬吊后第三天最明显,15天时有恢复趋势。
关键词 失重 脑微循环 模拟
下载PDF
7天头低位卧床对人体心肺循环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4
6
作者 汪德生 向求鲁 +2 位作者 沈羡云 孟京瑞 董颀 《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 CAS CSCD 1998年第3期177-180,共4页
为了解模拟失重对心肺循环功能的影响,采用XXH-2000型小循环心功能检测仪,观察了6名健康男性青年在头低位-6°卧床7d中右胸电导纳容积波图的变化。卧床中小循环心功能参数的主要变化是:卧床初期Q-j、Q-j/j... 为了解模拟失重对心肺循环功能的影响,采用XXH-2000型小循环心功能检测仪,观察了6名健康男性青年在头低位-6°卧床7d中右胸电导纳容积波图的变化。卧床中小循环心功能参数的主要变化是:卧床初期Q-j、Q-j/j-z降低,hz、hc、hc/hz升高;24h后j-z缩短,Q-j/j-z升高。提示卧床初期出现肺动脉压升高、左心前负荷、右心前负荷和心肌收缩力增加,肺静脉充血;第3d后有右心收缩功能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重模拟 心血管系统 头低位倾斜 卧床实验
下载PDF
模拟失重后-Gx作用下兔血循环状态的变化 被引量:11
7
作者 沈羡云 薛月英 +3 位作者 向求鲁 孟京瑞 谢宝生 王玉清 《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 CAS CSCD 1995年第2期79-83,共5页
为证实失重后航天员的超重耐力下降是否与失重引起的血循环系统的紊乱有关,观察了27只白兔在头低位-20°倾斜前后,-4Gx作用下的超重耐力、微循环和血液流变性变化。结果表明,模拟失重兔的-4Gx超重耐力明显下降,并... 为证实失重后航天员的超重耐力下降是否与失重引起的血循环系统的紊乱有关,观察了27只白兔在头低位-20°倾斜前后,-4Gx作用下的超重耐力、微循环和血液流变性变化。结果表明,模拟失重兔的-4Gx超重耐力明显下降,并出现了微循环和血液流变性的改变。微循环的改变表现为微血管管径增加、流速减慢、流量增加、红细胞聚集和血球血浆分离。血液流变性的变化为血粘度、纤维蛋白原、血细胞压积、红细胞聚集指数均增高。所以,模拟失重所引起的微循环和血液流变性改变有可能是造成超重耐力下降的主要起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重模拟 加速度耐力 微循环 血液动力学
下载PDF
模拟失重对兔血液系统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0
8
作者 沈羡云 陈建和 +3 位作者 孟京瑞 董颀 向求鲁 金永娟 《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 CAS CSCD 1996年第3期198-203,共6页
为探讨失重因素作用下血液系统的变化规律及其机理,比较了对照组兔和头低位-20°兔在实验6d后血液循环内皮细胞、红细胞结构和功能、血小板粘附和聚集、凝血因子、血液流变性、血常规等19项指标的变化。结果是实验后头低位... 为探讨失重因素作用下血液系统的变化规律及其机理,比较了对照组兔和头低位-20°兔在实验6d后血液循环内皮细胞、红细胞结构和功能、血小板粘附和聚集、凝血因子、血液流变性、血常规等19项指标的变化。结果是实验后头低位兔血液中内皮细胞数增加、畸形红细胞增多,红细胞变形性和膜流动性下降,骨髓造血功能紊乱,血常规指标有变化及血液流变性降低。表明:兔头低位倾斜中血液学指标变化与失重飞行所产生的变化相似,是一个很好的航天血液学研究模型。作者对引起模拟失重兔内皮细胞数增加、骨髓造血功能紊乱及凝血功能变化不明显等起因进行了分析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重模拟 头低位倾斜 血液学 造血系统
下载PDF
立位-下体负压时心血管指标的变化 被引量:5
9
作者 沈羡云 孟京瑞 +3 位作者 吴斌 李建军 董颀 向求鲁 《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36-40,共5页
目的了解立位 -下体负压 (HUT +LBNP)期间心血管系统的变化 ,确定心律变异和脉图两种方法在评价心血管调节功能中的作用。方法观察 1 6名被试者在 75°头高位倾斜加 - 4kPa下体负压 2 0min期间血压、脉图、心律变异和脑血氧饱和度... 目的了解立位 -下体负压 (HUT +LBNP)期间心血管系统的变化 ,确定心律变异和脉图两种方法在评价心血管调节功能中的作用。方法观察 1 6名被试者在 75°头高位倾斜加 - 4kPa下体负压 2 0min期间血压、脉图、心律变异和脑血氧饱和度的变化。结果 ( 1 )HUT +LBNP可引起被试者出现明显的心率、血压、规 -化低频峰功率 (LFn)、LFn/HFn增加 ,脑血氧饱和度、心电T波和规 -化高频峰功率(HFn)下降 ;( 2 )晕厥前出现明显的血压、心率和脑血氧饱和度下降 ;( 3)低耐力组在HUT +LBNP初期的心率明显高于高耐力组 ;( 4 )HUT +LBNP时脉搏波波形发生很大变化 ,无法进行分析。结论HUT +LBNP是一种负荷量较高的立位耐力检查方法 ,可充分暴露被检者在立位中的心血管调节功能 ;脉图检测方法不能作为评价被试者HUT +LBNP耐力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立位倾斜 下体负压 心率变异性 脉图 心血管系统
下载PDF
两种中药对模拟失重兔耳微循环的影响(英文) 被引量:13
10
作者 沈羡云 向求鲁 孟京瑞 《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 CAS CSCD 1993年第1期1-5,共5页
失重或模拟失重可引起血循环系统的紊乱,它是引起航天中生理功能失调的原因之一。通过实验及对有关资料的分析,我们发现失重时血循环系统的紊乱和中医“血瘀症”时的变化十分相似。因此,设想采用中药来改善失重或模拟失重时的血循环可... 失重或模拟失重可引起血循环系统的紊乱,它是引起航天中生理功能失调的原因之一。通过实验及对有关资料的分析,我们发现失重时血循环系统的紊乱和中医“血瘀症”时的变化十分相似。因此,设想采用中药来改善失重或模拟失重时的血循环可能是一种很好的防护措施。本实验观察了两种中药(川芎和丹黄合剂)对模拟失重兔耳微循环的影响。实验方法是将51只兔分四组。第一组,11只,自由活动,实验中喂水;第二组,13只,头低位20°,悬吊期间喂水;第三组,13只,悬吊中喂川芎(10g/kg);第四组,14只,悬吊中喂丹黄合剂(15g/kg),水和药物量均为5ml/kg。实验时间6天,观察实验前后耳微循环的变化,结果是川芎和丹黄合剂均有改善模拟失重兔耳微循环的作用。表现为与实验前比,悬吊组兔耳微血管径和流量增加,流速减慢,微血管中出现血细胞聚集和血球血浆分离。提示悬吊可引起血液的头向分布,血液在头部微血管中潴留和微循环紊乱。在悬吊过程中喂中药的两组,耳微循环得到较大的改善,两种中药具有降低悬吊兔耳微血管径和流量,保持或增加微血管流速,减轻微血管中血细胞聚集和血球—血浆分离的作用。丹黄合剂改善悬吊兔耳微循环的作用优于川芎。丹黄合剂由丹参和黄芪组成,它是我们根据航天对人体的影响而特意配制的一种新药。结果证明,它在改善悬吊兔血液流变性和主要器官组织结构上的作用也优于川芎。因此,丹黄合剂可能成为防止失重对人体影响的一种有效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虫药 失重模拟 兔耳 微循环
下载PDF
4小时头低位卧床期间脑阻抗图的变化 被引量:9
11
作者 沈羡云 向求鲁 孟京瑞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2期66-71,共6页
为了检查被试者对失重的适应能力,本实验采用了4h 头低位15°卧床方法模拟失重,观察了38名被试者在卧床中的耐受时间和脑阻抗图(REG)的变化,结果是短时间的头低位卧床期间REG 发生了规律性的变化,此变化反映了被试者脑循环系统状态... 为了检查被试者对失重的适应能力,本实验采用了4h 头低位15°卧床方法模拟失重,观察了38名被试者在卧床中的耐受时间和脑阻抗图(REG)的变化,结果是短时间的头低位卧床期间REG 发生了规律性的变化,此变化反映了被试者脑循环系统状态,并与被试者卧床耐力一致。结果提示,短期头低位卧床可作为检查被试者失重适应能力的一种方法,而REG 是一个有用的评定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重模拟 失重 生理效应 试验
下载PDF
头低位卧床7d对立位心肺循环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6
12
作者 汪德生 向求鲁 +2 位作者 沈羡云 孟京瑞 董颀 《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 CAS CSCD 1999年第2期125-129,共5页
目的观察短期模拟失重对立位心肺循环功能的影响,为进一步研究失重时心血管功能下降机理积累资料。方法6名健康男性被试者,头低位6°卧床7d。分别观察卧床前、后立位心肺循环功能的变化。心肺循环功能检测选用XXH-200... 目的观察短期模拟失重对立位心肺循环功能的影响,为进一步研究失重时心血管功能下降机理积累资料。方法6名健康男性被试者,头低位6°卧床7d。分别观察卧床前、后立位心肺循环功能的变化。心肺循环功能检测选用XXH-2000型小循环心功能检测仪。结果头低位卧床7d致被试者立位耐力降低,卧床后右心室射血期(j-z)缩短,右心室排血效率降低(Q-j/j-z升高),提示右心功能减退。心血管调节适应性反应减弱,右心功能储备降低。结论c波高度(hc)、c波高度与Z波高度的比值(hc/hz)可作为评价立位耐力或预测立位晕厥的指标;小循环心功能检测法评价立位心肺循环功能的变化有一定的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拟失重 头低位卧床实验 心肺循环功能
下载PDF
模拟失重对兔红细胞形态及生成的影响 被引量:6
13
作者 陈建和 沈羡云 +3 位作者 孟京瑞 向求鲁 齐淑玲 刘津华 《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 CAS CSCD 1995年第4期282-285,共4页
为探讨微重力下血液变化机理,观察了头低位兔血液红细胞形态及骨髓造血功能的变化,发现头低位组兔血液中的畸形红细胞增多,骨髓中出现了稍密集的造血细胞,网状细胞核孔增多,内质网扩张,幼稚红细胞进入血窦,巨噬细胞吞噬幼稚红细胞,血窦... 为探讨微重力下血液变化机理,观察了头低位兔血液红细胞形态及骨髓造血功能的变化,发现头低位组兔血液中的畸形红细胞增多,骨髓中出现了稍密集的造血细胞,网状细胞核孔增多,内质网扩张,幼稚红细胞进入血窦,巨噬细胞吞噬幼稚红细胞,血窦内皮细胞空泡化等现象.实验结果表明,短期模拟失重对红细胞形态和骨髓造血功能有一定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重模拟 头倒位倾斜 红细胞 骨髓
下载PDF
模拟失重大鼠骨丢失及血循环状态紊乱的中药防护 被引量:5
14
作者 董颀 沈羡云 +3 位作者 谢励勤 孟京瑞 姜世忠 杨光华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05年第4期407-412,共6页
目的:观察4组中药合剂对尾吊大鼠血液流变学参数、骨质和生物力学特性变化的防护作用。方法:采用大鼠头低位30°尾部悬吊模型模拟失重对机体的影响。12 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6组:对照组、悬吊对照组、丹黄刺组(尾吊同时给予丹参、... 目的:观察4组中药合剂对尾吊大鼠血液流变学参数、骨质和生物力学特性变化的防护作用。方法:采用大鼠头低位30°尾部悬吊模型模拟失重对机体的影响。12 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6组:对照组、悬吊对照组、丹黄刺组(尾吊同时给予丹参、黄芪和刺五加生药的水煎剂)、参川熟组(尾吊同时给予川芎生药、熟地和人参地上苷的水煎剂)、参山杜组(尾吊同时给予西洋参、山楂、杜仲生药的水煎剂)、参银生组(尾吊同时给予人参根、银杏叶、生地的水煎剂)。实验30d ,经心脏取血,取股骨和椎骨,检测大鼠血液流变学参数、骨矿盐含量、皮质面积和生物力学参数等指标。结果:单纯尾吊导致大鼠体重、骨皮质面积、矿盐含量、生物力学参数等显著降低,并使大鼠血液中切与低切血粘度、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异形红细胞比例显著增加,红细胞变形性DImax、IDI明显下降等。中药合剂组与悬吊对照组相比,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有较大改善,对部分骨生物力学参数也有作用。结论:中药合剂对模拟失重导致的骨丢失及血循环状态紊乱有一定的防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拟失重 血液流变学参数 骨丢失 防护
下载PDF
头低位-15°倾斜期间鼻粘膜微循环的变化 被引量:4
15
作者 沈羡云 张新颖 +2 位作者 陈建和 孟京瑞 向求鲁 《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 CAS CSCD 1997年第5期367-369,共3页
采用激光多普勒血流计,观察到19名青年被试者在2.5h头低位-15°倾斜期间鼻粘膜微循环发生了明显改变。头低位后,微血管血流量、浓度和流速明显高于实验前,并出现明显的微血管规律性波动。结果提示:体液头向分布所引起... 采用激光多普勒血流计,观察到19名青年被试者在2.5h头低位-15°倾斜期间鼻粘膜微循环发生了明显改变。头低位后,微血管血流量、浓度和流速明显高于实验前,并出现明显的微血管规律性波动。结果提示:体液头向分布所引起的鼻粘膜微循环变化是造成航天中航天员鼻塞和呼吸不畅的重要起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低位倾斜 失重模拟 鼻粘膜 微循环
下载PDF
立位负荷量增加时压力感受器反射功能的变化 被引量:4
16
作者 沈羡云 谢宝生 +3 位作者 孟京瑞 程方 薛月英 路盛强 《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 CAS CSCD 1992年第1期55-60,共6页
为了了解立位负荷量增加和中枢对压力感受器反射功能的影响,本实验观察了8名被试者在两种不同方式(加心算和无心算)的递增性负压—立位负荷时(下身负压值为0、2.67、5.33、8.00kPa)BRF的变化。结果表明压力感受器反射增益随着立位负荷... 为了了解立位负荷量增加和中枢对压力感受器反射功能的影响,本实验观察了8名被试者在两种不同方式(加心算和无心算)的递增性负压—立位负荷时(下身负压值为0、2.67、5.33、8.00kPa)BRF的变化。结果表明压力感受器反射增益随着立位负荷量的增加而增加,但在极限负荷时增益下降,反射功能的降低是造成立位晕厥的主要原因。立位中加心算后,反射增益和负荷量的关系不密切,说明中枢兴奋对立位时压力感受器的反射功能有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压 立位 压力感受器 反射功能
下载PDF
立位加下身负压方法及其应用 被引量:5
17
作者 沈羡云 向求鲁 +5 位作者 孙亚志 孟京瑞 徐立华 阎晓霞 李树春 庄祥昌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 CAS CSCD 1989年第1期101-103,共3页
航天员长期失重飞行后返回地面时,无一例外出现立位耐力降低。为了选拨心血管调节功能良好的航天员,美苏多采用单纯立位和下身负压方法。但由于前者下肢血液潴留较少,后者不存在静水压差对颈动脉窦压力感受器刺激,均未取得满意效果。考... 航天员长期失重飞行后返回地面时,无一例外出现立位耐力降低。为了选拨心血管调节功能良好的航天员,美苏多采用单纯立位和下身负压方法。但由于前者下肢血液潴留较少,后者不存在静水压差对颈动脉窦压力感受器刺激,均未取得满意效果。考虑到长期失重后立位时,回心血量下降及对压力感受器的刺激量都大于飞行前,我们采用了立位加下身负压方法(简称负-立方法)模拟航天员返回地面后站立时心血管系统遇到的刺激量。经过几年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位 下身负压 负-立方法
下载PDF
模拟失重时兔脏器血流量反应特性研究 被引量:6
18
作者 向求鲁 沈羡云 +1 位作者 孟京瑞 刘光远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2期148-154,共7页
本文报道了用26只白色短毛家兔所做的动物学模型实验,得出了各脏器血流量的动态反应曲线.并用微循环研究方法,分析了模拟失重时各脏器微血管功能状态与血流量的关系;阐述了各脏器微循环功能变化特点;对变化机理作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 模拟失重 兔脏器 血流量
下载PDF
中药对模拟失重兔耳微循环和血液流变性的影响 被引量:6
19
作者 沈羡云 向求鲁 孟京瑞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33-36,共4页
因失重时血循环系统的改变十分类似于中医“血淤症”时的变化,故采用活血化淤中药来改善失重时的血循环状态可能是一种较好的防护措施。实验比较了4种中药(丹-黄合剂、川芎、冠心Ⅱ号、樟柳碱)对模拟失重兔耳微循环和血液流变性的影响... 因失重时血循环系统的改变十分类似于中医“血淤症”时的变化,故采用活血化淤中药来改善失重时的血循环状态可能是一种较好的防护措施。实验比较了4种中药(丹-黄合剂、川芎、冠心Ⅱ号、樟柳碱)对模拟失重兔耳微循环和血液流变性的影响。结果表明4种中药均有改善模拟失重兔血循环的作用,其效果是丹-黄合剂>川芎>冠心Ⅱ号>樟柳碱。两种药量实验结果表明丹黄合剂用15g/kg,川芎用10g/kg 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重 血液循环 药物 实验
下载PDF
模拟失重时兔血液流变学变化 被引量:4
20
作者 向求鲁 沈羡云 +2 位作者 孟京瑞 蒋程 刘光远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 CAS CSCD 1989年第4期364-370,共7页
本文用家兔10只,在头低位-20度低动力限制活动15天实验中,测定了全血粘度(两种切变率)、血浆粘度、血细胞比容、红细胞聚集指数、复钙凝血时间、凝血过程粘度上升率、血小板、纤维蛋白元含量等9项流变学指标.用显微电视法测量微血管变化... 本文用家兔10只,在头低位-20度低动力限制活动15天实验中,测定了全血粘度(两种切变率)、血浆粘度、血细胞比容、红细胞聚集指数、复钙凝血时间、凝血过程粘度上升率、血小板、纤维蛋白元含量等9项流变学指标.用显微电视法测量微血管变化,并记录兔在实验期间行为反应。实验得出了兔在实验过程中血液流变性的适应曲线,即实验第二天出现血液流变学5项指标的明显改变,第八天达到最高峰,第十五天时已基本适应,指标回复到对照水平。文章着重讨论了模拟失重时血液流变学变化规律,及与微循环变化的关系。提出了血液流变学变化特征对航天医学研究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重 血液流变学 空间运动病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