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3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石墨烯的形貌特征对其场发射性能的影响
1
作者 郑钦仁 詹涪至 +3 位作者 折俊艺 王建宇 石若立 孟国栋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27-236,共10页
石墨烯具有优异的电学、热学和力学特性以及丰富的电子隧穿边缘,是场发射阴极的良好材料.本文通过调控化学气相沉积法制备石墨烯的生长参数,分别制备了单层石墨烯薄膜、石墨烯岛、有缓冲层石墨烯等3种形貌石墨烯,探究了石墨烯的形貌特... 石墨烯具有优异的电学、热学和力学特性以及丰富的电子隧穿边缘,是场发射阴极的良好材料.本文通过调控化学气相沉积法制备石墨烯的生长参数,分别制备了单层石墨烯薄膜、石墨烯岛、有缓冲层石墨烯等3种形貌石墨烯,探究了石墨烯的形貌特征对其场发射性能的影响,并结合COMSOL多物理场仿真分析了石墨烯的形貌特征对其场发射性能的影响机制.实验结果表明,相比于单层石墨烯薄膜,石墨烯岛和有缓冲层石墨烯的开启场强分别降低至5.55 V/μm和5.83 V/μm,最大场发射电流密度也分别提升至40.3μA/cm^(2)和26.4μA/cm^(2).另一方面,在基底上连续分布的单层石墨烯薄膜和有缓冲层石墨烯场发射电流更稳定,在5 h的测试中,电流密度分别仅下降2%和4%.结合仿真结果可知,石墨烯的形貌特征对其场发射过程中的电场分布特性和散热能力具有重要的影响.石墨烯岛和有缓冲层石墨烯存在边界结构,使得场发射过程中局部电场集中,进而提升了场发射性能.石墨烯岛在基底上离散分布,未形成连续石墨烯薄膜,缺乏焦耳热横向散热通道,热量的积累将导致石墨烯岛发射体受到损伤,并影响其场发射电流稳定性.本文探究了石墨烯的形貌特征对其场发射性能的影响,并分析了相关影响机制,对石墨烯材料场发射性能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烯 形貌 场发射 COMSOL 多物理场耦合
下载PDF
阴极曲率半径对微米尺度气隙击穿的影响规律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常泽洲 孟国栋 +1 位作者 应琪 成永红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032-1041,共10页
微米尺度气隙击穿特性研究对微结构绝缘性能评价和微放电等离子体应用具有重要意义。该文建立了微米气隙击穿的二维物理模型,利用粒子模拟/蒙特卡洛碰撞(PIC/MCC)方法开展微米气隙击穿过程中电场分布及带电粒子的仿真研究,得到阴极的曲... 微米尺度气隙击穿特性研究对微结构绝缘性能评价和微放电等离子体应用具有重要意义。该文建立了微米气隙击穿的二维物理模型,利用粒子模拟/蒙特卡洛碰撞(PIC/MCC)方法开展微米气隙击穿过程中电场分布及带电粒子的仿真研究,得到阴极的曲率半径对于微米气隙电场分布、带电粒子分布以及击穿路径的影响规律,并结合实验结果对仿真结果进行了验证,最后讨论分析极不均匀场下微米空气气隙击穿物理过程。结果表明,阴极曲率半径R_(0)对微米尺度击穿特性的影响规律主要分为两个阶段:当R_(0)<5μm时曲率半径的变化对电场畸变的影响较大,进而导致击穿电压变化较大;当R_(0)>5μm时R_(0)对电场畸变的影响逐渐变小,对击穿电压影响减弱。当间隙距离d为5μm时阴极场发射电流占总电流的95%以上,证明了场致电子发射成为击穿的主导机制。同时,阴极表面的放电区域面积随曲率半径的增加而增大,进而导致击穿电流增大。研究结果有助于进一步分析和理解微米尺度击穿过程的影响因素及其微观作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米间隙击穿 粒子模拟/蒙特卡洛碰撞 阴极曲率半径 场致发射 数值仿真
下载PDF
基于可拓符号学和眼动实验的黄梅挑花再设计研究
3
作者 李敏 张希望 +3 位作者 郝娅佩 贾琦 张雪 孟国栋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13-224,共12页
目的针对传统文化符号再设计过程中,显隐性因子提取与表征存在模糊主观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可拓符号学和眼动实验的显隐性文化特征提取与应用的研究方法。方法以黄梅挑花为例,在可拓符号学的基础上融入眼动实验,首先,利用爬虫技术提取黄... 目的针对传统文化符号再设计过程中,显隐性因子提取与表征存在模糊主观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可拓符号学和眼动实验的显隐性文化特征提取与应用的研究方法。方法以黄梅挑花为例,在可拓符号学的基础上融入眼动实验,首先,利用爬虫技术提取黄梅挑花文化特征词(隐性因子),并进行可拓语义评估得到其可拓区间值;其次,运用眼动实验提取挑花纹样特征(显性因子),结合隐性因子可拓区间值进行综合图解语义评估;最后,将图案元素进行可拓变换设计。结果变换结果在服饰纹样图案设计中得到合理应用。结论研究表明:运用该方法可修正传统的依据从业经验及主观思维表征文化特征存在的偏差,能客观、科学地提取显隐性因子并作为设计因素,有助于更好地表达文创产品的文化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文化符号 黄梅挑花 可拓符号学 眼动追踪 可拓语义
下载PDF
10kV电力电缆本体局放信号传播特性的实验研究与仿真分析
4
作者 张长安 范斌涛 +5 位作者 黄寅 詹涪至 李建锋 张喆 赵煦 孟国栋 《高压电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95-101,共7页
探究局部放电在电缆中的传播特性对于信号放电水平的测定、放电位置的定位及与环境干扰噪声的区分均有着重要的意义。以配电网10 kV电力电缆为研究对象,测量了4种放电量(2、5、10、20 nC)的放电信号在100~600 m电缆本体中传播特性,得到... 探究局部放电在电缆中的传播特性对于信号放电水平的测定、放电位置的定位及与环境干扰噪声的区分均有着重要的意义。以配电网10 kV电力电缆为研究对象,测量了4种放电量(2、5、10、20 nC)的放电信号在100~600 m电缆本体中传播特性,得到了放电量和幅值随传播距离的变化规律,分析了不同频率分量的局放信号随传播距离的衰减特性,最后在CST软件中对放电信号在电缆中的传播进行了仿真,验证了实验的有效性,并讨论了误差产生的原因。实验结果表明:放电信号的幅值变化呈现负指数衰减,但由于信号脉宽在不断增大,使得实际放电量衰减低于幅值衰减;放电信号中所含的频率分量将直接影响信号的波形变换从而影响幅值与放电量的衰减;对于放电信号中不同频率分量随距离传播的衰减率与频率大小线性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电网电缆 传播特性 局部放电 放电量
下载PDF
10kV重复频率方波脉冲源的研制 被引量:16
5
作者 孟国栋 宋坚瑞 +3 位作者 成永红 吴锴 董炯标 刘英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250-256,共7页
为进行绝缘材料在快前沿高压脉冲作用下的局部放电和绝缘老化的试验研究,研制了1台最高输出电压为10kV的重复频率高压方波脉冲发生器。该方波发生器采用可调直流高压电源和储能电容器作为能源系统,利用半导体固态开关作为主放电开关控... 为进行绝缘材料在快前沿高压脉冲作用下的局部放电和绝缘老化的试验研究,研制了1台最高输出电压为10kV的重复频率高压方波脉冲发生器。该方波发生器采用可调直流高压电源和储能电容器作为能源系统,利用半导体固态开关作为主放电开关控制脉冲宽度和重复频率,通过脉冲放电回路在负载上形成所需的电压脉冲。其半导体固态开关采用具有低耦合电容的紧凑型快速高压金属氧化层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MOSFET)开关,通过复杂可编程逻辑控制器(CPLD)可编程逻辑电路实现开关通断控制。实测结果表明,该脉冲源可以产生脉冲上升沿约为80ns、最小脉冲宽度为320ns的高压准方波脉冲,最高输出幅值达到±10kV,脉冲重复频率的可调范围为1~3kHz,性能指标满足绝缘材料的局部放电以及绝缘老化试验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部放电 方波脉冲 固态开关 重复频率 复杂可编程逻辑控制器(CPLD) 快速开断
原文传递
微机电系统微米间隙的预击穿和击穿特性研究 被引量:8
6
作者 孟国栋 成永红 +1 位作者 酉小广 吴锴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06-110,127,共6页
为了预测和评估微机电系统(MEMS)中微电极结构的绝缘性能,采用MEMS加工工艺,制备了电极间隙为5~40μm的金属铝薄膜电极,研究了试样在直流电压下的预击穿过程中电流-电压关系曲线以及击穿电压随电极间隙的变化规律,并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 为了预测和评估微机电系统(MEMS)中微电极结构的绝缘性能,采用MEMS加工工艺,制备了电极间隙为5~40μm的金属铝薄膜电极,研究了试样在直流电压下的预击穿过程中电流-电压关系曲线以及击穿电压随电极间隙的变化规律,并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进行了微电极表面的微观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预击穿过程的电流-电压曲线说明,在击穿之前电流的变化主要包括自由带电粒子的定向迁移阶段、电流密度达到饱和阶段以及碰撞电离持续发展形成电子雪崩阶段;场致电子发射的Fowler-Nordheim曲线表明,当微电极的间隙大于5μm时,其击穿特性仍然符合巴申曲线,与相关文献的研究结论一致;微电极击穿阈值均大于相同间隙的宏观金属电极的击穿阈值;微电极击穿后在阳极表面有坑洞产生,而在阴极表面存在溅射沉积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机电系统 击穿特性 微米间隙 巴申曲线
下载PDF
微米尺度气体击穿的数值模拟研究进展 被引量:5
7
作者 孟国栋 折俊艺 +2 位作者 应琪 高新宇 成永红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5期3857-3875,共19页
随着电力装备、电子器件和新概念武器等的设计和应用向着小型化和集成化的方向发展,高场强下微纳结构的绝缘问题日益突出。针对微纳尺度范围的电气击穿机理和绝缘性能,近二十年来国内外相关学者开展了大量的理论、实验和数值模拟工作,... 随着电力装备、电子器件和新概念武器等的设计和应用向着小型化和集成化的方向发展,高场强下微纳结构的绝缘问题日益突出。针对微纳尺度范围的电气击穿机理和绝缘性能,近二十年来国内外相关学者开展了大量的理论、实验和数值模拟工作,并取得了重要的成果。与宏观尺度击穿和放电过程的仿真不同,当击穿距离在微米尺度时,其电子平均自由程与击穿距离可比,此时需要考虑场致电子发射过程;同时,由于击穿距离小,在数值模拟时要求网格划分更为精细,这大大增加了计算工作量。因此,该文综述了近年来微米尺度气体击穿的理论研究和数值模拟的研究进展,重点对微米尺度电气击穿的数值计算方法、仿真模型建立、击穿过程以及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分析和总结,提出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和挑战,并展望了未来需要关注的研究方向。该文的研究结果可为未来微纳尺度放电击穿特性研究和理论探索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米尺度 气体击穿 数值模拟 场致发射 巴申曲线
下载PDF
脉冲方波作用下印制电路板互连系统的击穿特性 被引量:1
8
作者 孟国栋 成永红 +2 位作者 酉小广 吴锴 刘英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8-63,共6页
通过脉冲直接注入法,研究了印制电路板(PCB)互连系统在脉冲方波作用下的击穿损伤特性,并根据试验结果对脉冲方波作用下的PCB互连系统进行了绝缘性能评价.性能评价中利用了试样的击穿行为符合威布尔分布模型的特点,通过统计分析方法,得... 通过脉冲直接注入法,研究了印制电路板(PCB)互连系统在脉冲方波作用下的击穿损伤特性,并根据试验结果对脉冲方波作用下的PCB互连系统进行了绝缘性能评价.性能评价中利用了试样的击穿行为符合威布尔分布模型的特点,通过统计分析方法,得到试样在不同电极间距以及注入脉冲宽度时的累积失效概率曲线.研究结果表明,当在PCB平行互连线间注入方波脉冲时,其线间击穿场强随线间距离的增大而减小,且变化趋势存在两个明显的阶段,同时击穿场强也随注入脉冲宽度的增大而减小.比较击穿前后的微观形貌特征和击穿场强的变化趋势发现,具有特定结构特征的PCB平行互连线间的击穿行为属于"固-气"复合介质的击穿,且绝缘强度不可恢复.另外,通过威布尔统计方法,对击穿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可以得到该类器件在不同状况下的累积失效率曲线,从而为该类器件在方波脉冲下的绝缘性能评价研究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制电路板 互连系统 脉冲击穿 可靠性 威布尔分布 性能评价
下载PDF
论墓志文体志文和铭文的特点、功用及相互关系——以新出土唐代墓志为中心的考察 被引量:4
9
作者 孟国栋 胡可先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49-59,共11页
墓志铭是用于志墓的一种文体,通常都是由前后两部分组成的,前一部分为志文,古人习惯称为"序",后一部分为铭文,古人一般称作"铭"。这两部分内容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古今学人常各执一词,故其关系需要进一步厘清。实际... 墓志铭是用于志墓的一种文体,通常都是由前后两部分组成的,前一部分为志文,古人习惯称为"序",后一部分为铭文,古人一般称作"铭"。这两部分内容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古今学人常各执一词,故其关系需要进一步厘清。实际上,从创作目的看,墓志铭从设立之初,志文旨在记事,铭文旨在颂美;与创作目的相联系,从演变的过程看,就墓志铭的文体特点及实际功用而言,志文和铭文是有所区别的,这也和各自的渊源密切相关。因志文与铭文两者结合共同构成"墓志铭",其相互联系是非常紧密的,主要表现为:铭文是志文的重复或缩写;铭文是对志文的补充;志文和铭文虽各有侧重,但主旨相同;志文和铭文浑然一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墓志 志文 铭文
下载PDF
墓志的起源与墓志文体的成立 被引量:24
10
作者 孟国栋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38-149,共12页
中国古代墓志的起源和文体的成立一直是学界关注较多的问题,但迄今为止仍然没有形成一致的意见。要考察墓志的起源,不仅要确定"墓志"一词最早的用例,还要考察墓志的基本功用。循此观点可以确定作为实物的墓志起源于东汉中后期... 中国古代墓志的起源和文体的成立一直是学界关注较多的问题,但迄今为止仍然没有形成一致的意见。要考察墓志的起源,不仅要确定"墓志"一词最早的用例,还要考察墓志的基本功用。循此观点可以确定作为实物的墓志起源于东汉中后期,刻于元嘉元年(151)的《缪宇墓志》可以看作墓志起源的标志。由唐人的记载和缪袭、傅玄等人的创作情况可以看出,符合文体意义上的墓志文在魏晋之际已然出现。南北朝时期,墓志文体得到了较快发展,从内容到形式都出现了许多新变化,行文方式和文体形式渐臻完善并为后世作者所接受与模仿。后世墓志铭创作中的变化主要表现为具体内容的增删,体式方面则难以越出南北朝时期业已固化的墓志文体的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墓志起源 文体成立 早期演进 行文方式
下载PDF
真空沿面闪络过程放电光谱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孟国栋 酉小广 +1 位作者 成永红 吴锴 《绝缘材料》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64-68,共5页
选取高压真空绝缘体系中常用的环氧树脂为研究对象,通过添加不同粒径的纳米无机填料,分析不同填料对沿面闪络过程的影响。利用闪络过程光谱实时测量系统分别研究红外光、可见光及紫外光范围内的闪络发光光谱的时域波形,从发光光谱的角... 选取高压真空绝缘体系中常用的环氧树脂为研究对象,通过添加不同粒径的纳米无机填料,分析不同填料对沿面闪络过程的影响。利用闪络过程光谱实时测量系统分别研究红外光、可见光及紫外光范围内的闪络发光光谱的时域波形,从发光光谱的角度分析闪络过程的发生和发展机理。结果表明:闪络光谱强度并不随闪络电压的升高而增强,纳米无机氧化物的添加会引入更多的深陷阱能级,且会增加高能光子的发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空沿面闪络 环氧树脂 光谱分析 深浅陷阱 电子发射
下载PDF
由点校本《黄庭坚诗集注》谈古籍整理出版中存在的问题——以《内集》诗注为例 被引量:2
12
作者 孟国栋 《中国出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60-61,共2页
黄庭坚是宋代历史上著名的诗人,其诗歌深受杜甫等人的影响,在当时就广为流传,而他自己更是被认为开创了江西诗派,影响深远。而他的诗集早在南宋就有任渊、史容等人为之作注,可见其受重视之程度。2003年中华书局出版了刘尚荣先生校点的... 黄庭坚是宋代历史上著名的诗人,其诗歌深受杜甫等人的影响,在当时就广为流传,而他自己更是被认为开创了江西诗派,影响深远。而他的诗集早在南宋就有任渊、史容等人为之作注,可见其受重视之程度。2003年中华书局出版了刘尚荣先生校点的《黄庭坚诗集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庭坚诗集注》 古籍整理出版 点校本 宋代历史 江西诗派 中华书局 流传 校点
下载PDF
异质之美:上林湖新出瓷墓志生成的地域因缘及其文化内涵 被引量:1
13
作者 孟国栋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26-133,160,共9页
自二十世纪初至今,浙江慈溪、余姚两县交界处的上林湖一带陆续出土了百余件唐五代时期的瓷墓志。上林湖地区是唐五代时期越窑的主产区,制瓷工艺发达,有着悠久的生产罐状瓷器的历史。当地居民多就地取材,从而促成了这批质地特殊、形制各... 自二十世纪初至今,浙江慈溪、余姚两县交界处的上林湖一带陆续出土了百余件唐五代时期的瓷墓志。上林湖地区是唐五代时期越窑的主产区,制瓷工艺发达,有着悠久的生产罐状瓷器的历史。当地居民多就地取材,从而促成了这批质地特殊、形制各异的瓷墓志的出现。就内容而言,这些瓷墓志不仅具有成熟的墓志铭所必备的文体特征,还有特殊的隶事功能——详细记载了墓地的四至、买卖的详情以及棺位的走向等,为我们了解当地的丧葬习俗提供了重要的文本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林湖 瓷墓志 地域 隶事功能 文化内涵
下载PDF
墓碑与墓志铭的体性异同论略 被引量:2
14
作者 孟国栋 《汉语言文学研究》 2018年第4期121-127,共7页
墓碑和墓志在物理形态、具体功用以及记载内容上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因此,两者极易混淆,造成了文体意义上的墓碑文和墓志铭在称谓上的混乱。实际上,自产生时起,墓碑和墓志就是两种具有不同功能的物体,墓碑文和墓志铭更是两种不同的文体,... 墓碑和墓志在物理形态、具体功用以及记载内容上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因此,两者极易混淆,造成了文体意义上的墓碑文和墓志铭在称谓上的混乱。实际上,自产生时起,墓碑和墓志就是两种具有不同功能的物体,墓碑文和墓志铭更是两种不同的文体,各有其独特的行文方式和文体特点,需要加以严格的区分。墓碑立于坟前,碑文多用弘壮的语言,以突出其颂美功能;而墓志铭要埋于墓中,重在细节的描写,以展现其详于记事和防止陵迁的功用。在文体研究日益兴盛的当下,应将两者区别对待,不能混为一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墓碑 墓志铭 体性 差异
下载PDF
基于FIB-SEM双束系统的纳尺度真空间隙电学特性原位实验装置
15
作者 孟国栋 董承业 +1 位作者 门闯 成永红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2016年第6期526-532,共7页
纳米尺度真空电气击穿与绝缘特性研究是高电压与绝缘技术领域的前沿课题。一方面,随着微纳尺度加工技术的不断发展,电气部件和电子器件的特征物理尺寸已经逐步降低到微米、纳米甚至是分子原子尺度,并且在军事和民用领域得到越来越广泛... 纳米尺度真空电气击穿与绝缘特性研究是高电压与绝缘技术领域的前沿课题。一方面,随着微纳尺度加工技术的不断发展,电气部件和电子器件的特征物理尺寸已经逐步降低到微米、纳米甚至是分子原子尺度,并且在军事和民用领域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另一方面,传统的放电击穿理论和绝缘性能评价方法无法用来解释和预估微纳尺度的放电特性和绝缘水平。因此,本文基于聚焦离子束和扫描电子显微镜(FIB-SEM)双束系统,借助纳米压电位移技术和微弱电流测量技术,建立了纳尺度真空间隙电学特性的原位研究系统。该系统不仅能够进行微纳尺度(曲率半径为15 nm^10μm)金属电极的原位加工,材料组成成分的定量分析,而且可以实现纳尺度真空间隙(>20 nm)的放电特性研究,为纳尺度击穿规律和绝缘特性的实验研究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IB-SEM双束系统 纳尺度真空间隙 电气击穿 原位研究
下载PDF
中国古典诗歌研究的新拓展--《中国古典诗歌在东瀛的衍生与流变》述论
16
作者 孟国栋 刘双庆 《中国出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67-68,共2页
中国文学史研究一直是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最核心的部分。长期以来,我们一直重视追源溯流,在纵贯古今上取得了卓著的成就,但在横通中外方面却缺乏应有的关注。世纪之交的20余年,
关键词 中国古典诗歌 诗歌研究 中国古代文学研究 中国文学史研究 述论 流变
下载PDF
考古发现与文学史编写的脱节
17
作者 孟国栋 《中国图书评论》 CSSCI 2014年第2期39-42,共4页
20世纪是考古发现极为繁盛的时代,被誉为“四大考古发现”的殷墟甲骨文、敦煌写经和古文书、汉晋简牍文书以及明清内阁大库档案,源源不断地为古代文史的研究提供着新资料。以考古发现所得的新材料为基础从事古代文史的研究已成为最前... 20世纪是考古发现极为繁盛的时代,被誉为“四大考古发现”的殷墟甲骨文、敦煌写经和古文书、汉晋简牍文书以及明清内阁大库档案,源源不断地为古代文史的研究提供着新资料。以考古发现所得的新材料为基础从事古代文史的研究已成为最前沿的学术领域,毫不夸张地说,整个20世纪,学术史上的重大突破,几乎无一不是以此为基础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考古发现 文学史 殷墟甲骨文 脱节 编写 20世纪 简牍文书 敦煌写经
下载PDF
黄宗羲的金石义例观与《明文海》编纂
18
作者 孟国栋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28-132,160-161,共5页
黄宗羲的《金石要例》在中国金石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南雷文集》中诸多文章也反映出黄宗羲对碑志创作的一些看法,共同构成了其金石义例观。不过黄宗羲在编选《明文海》时,他的金石义例观却未能得到严格执行,这与黄宗羲致力于保存一代... 黄宗羲的《金石要例》在中国金石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南雷文集》中诸多文章也反映出黄宗羲对碑志创作的一些看法,共同构成了其金石义例观。不过黄宗羲在编选《明文海》时,他的金石义例观却未能得到严格执行,这与黄宗羲致力于保存一代文献的观念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宗羲 《金石要例》 金石义例观 《明文海》
下载PDF
再论《唐诗类选后序》的撰作时间
19
作者 孟国栋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40-45,324,共6页
顾陶的《唐诗类选后序》的撰作时间一直是唐代文学研究者们要努力弄清楚的一个问题,因为它关涉到中晚唐文学的演变历程。本人在前辈学者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后序》文本的认真分析,并参考新出土文献,进一步认为其撰作时间当定在大中十... 顾陶的《唐诗类选后序》的撰作时间一直是唐代文学研究者们要努力弄清楚的一个问题,因为它关涉到中晚唐文学的演变历程。本人在前辈学者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后序》文本的认真分析,并参考新出土文献,进一步认为其撰作时间当定在大中十年(856)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诗类选后序》 撰作时间 杨茂卿 大中十年
下载PDF
最后的嘱托:丧葬观念与唐人身后事宜的安排
20
作者 孟国栋 《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6期109-114,共6页
唐人对身后事宜的安排极为重视,新出土的唐代墓志中有大量的对话和传主临终前的言论,近至丧葬的安排,远至家风的传承,无不出现在他们的临终遗令中。这些遗令不仅能够反映出他们的丧葬观念和对身后事宜的关注程度,也有助于人物形象的塑... 唐人对身后事宜的安排极为重视,新出土的唐代墓志中有大量的对话和传主临终前的言论,近至丧葬的安排,远至家风的传承,无不出现在他们的临终遗令中。这些遗令不仅能够反映出他们的丧葬观念和对身后事宜的关注程度,也有助于人物形象的塑造和传主个性的凸显,是研究中国古代传记文学不可多得的新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令 丧葬观念 唐代墓志 传记文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