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NLRP3炎症小体在动脉粥样硬化中的作用机制和靶向炎症治疗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孟庆雯 刘华江 +1 位作者 易泓汝 刘启兵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79-86,共8页
动脉粥样硬化(As)是由一系列复杂因素引起的病理过程,包括内皮功能障碍、动脉血管壁中脂质沉积、巨噬细胞浸润、平滑肌细胞功能失调、泡沫细胞形成等,炎症反应在这一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NLRP3)炎... 动脉粥样硬化(As)是由一系列复杂因素引起的病理过程,包括内皮功能障碍、动脉血管壁中脂质沉积、巨噬细胞浸润、平滑肌细胞功能失调、泡沫细胞形成等,炎症反应在这一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NLRP3)炎症小体是炎症细胞的传导器,其激活后介导炎症反应,激活下游的白细胞介素18、白细胞介素1β,从而参与As的发生和发展。因此,针对NLRP3炎症小体和下游炎症因子的特异性抑制剂是目前临床药物研究的潜在靶点,有望成为治疗As的一种新的治疗措施。文章对NLRP3炎症小体的结构和激活机制及与As的关系进行了讨论,同时对靶向NLRP3炎症小体和下游炎症因子的药物进行了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NLRP3炎症小体 靶向炎症治疗
下载PDF
敲低MKL1通过激活自噬流抑制心肌成纤维细胞活化与纤维化表型的作用研究
2
作者 魏俊萍 符达佳 +2 位作者 孟庆雯 林道飞 林燕仔 《转化医学杂志》 2024年第1期1-6,共6页
目的探究敲低巨核细胞白血病因子1(MKL1)对心肌成纤维细胞(CFs)活化与纤维化表型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选取人CFs,敲低CFs中MKL1表达,检测敲低效果;将CFs分为对照组、血管紧张素Ⅱ(AngⅡ)组、shNC+AngⅡ组、shMKL1+AngⅡ组,shNC+AngⅡ... 目的探究敲低巨核细胞白血病因子1(MKL1)对心肌成纤维细胞(CFs)活化与纤维化表型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选取人CFs,敲低CFs中MKL1表达,检测敲低效果;将CFs分为对照组、血管紧张素Ⅱ(AngⅡ)组、shNC+AngⅡ组、shMKL1+AngⅡ组,shNC+AngⅡ组与shMKL1+AngⅡ组分别转染shRNA NC、shRNA MKL1,AngⅡ组、shNC+AngⅡ组及shMKL1+AngⅡ组CFs再使用AngⅡ刺激建立心肌纤维化模型;处理结束后,检测各组CFs增殖活性,测定各组CFs细胞培养上清液中Ⅰ型胶原(COL-Ⅰ)、Ⅲ型胶原(COL-Ⅲ)水平,观察各组CFs中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表达,检测各组CFs中α-SMA、COL-Ⅰ、COL-Ⅲ蛋白表达水平。观察各组CFs自噬流,检测各组CFs中LC3Ⅱ/LC3Ⅰ蛋白比值、Beclin1蛋白表达水平。结果转染shMKL1的CFs中MKL1 mRNA相对表达量与蛋白相对表达量均低于未转染的CFs和转染shNC的CFs(P<0.05);与对照组比较,AngⅡ组同一时间下CFs增殖活性升高(P<0.05),上清液中COL-Ⅰ、COL-Ⅲ水平升高(P<0.05),CFs中α-SMA荧光染色强度增加,α-SMA、COL-Ⅰ、COL-Ⅲ蛋白相对表达量上调(P<0.05),自噬溶酶体与自噬体减少,LC3Ⅱ/LC3Ⅰ蛋白比值下降(P<0.05),Beclin1蛋白相对表达量下调(P<0.05);与AngⅡ组、shNC+AngⅡ组比较,shMKL1+AngⅡ组同一时间下CFs增殖活性降低(P<0.05),上清液中COL-Ⅰ、COL-Ⅲ降低(P<0.05),CFs中α-SMA荧光染色强度减弱,α-SMA、COL-Ⅰ、COL-Ⅲ蛋白相对表达量下调(P<0.05),CFs中自噬溶酶体与自噬体增加,LC3Ⅱ/LC3Ⅰ蛋白比值升高(P<0.05),Beclin1蛋白相对表达量上调(P<0.05)。结论敲低MKL1能够抑制CFs活化与心肌纤维化表型,该作用可能与激活细胞内阻滞的自噬流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纤维化 心肌成纤维细胞 细胞增殖 巨核细胞性白血因子1 自噬流 纤维化表型 血管紧张素Ⅱ
下载PDF
经肝动脉化疗栓塞与射频消融和无水乙醇注入对大肝癌的疗效评价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10
3
作者 孟庆雯 李勇 +6 位作者 胡宝山 邵培坚 占美晓 赵岩 黄建文 何旭 陆骊工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646-649,共4页
目的探讨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联合射频消融(RFA)及无水乙醇注入术(PEI)治疗原发性大肝癌的临床效果及预后情况。方法选取2006年至2010年诊治的原发性大肝癌92例,其中15例行TACE联合RFA(Ⅰ组),29例行TACE联合PEI(Ⅱ组),21例行TACE、RFA... 目的探讨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联合射频消融(RFA)及无水乙醇注入术(PEI)治疗原发性大肝癌的临床效果及预后情况。方法选取2006年至2010年诊治的原发性大肝癌92例,其中15例行TACE联合RFA(Ⅰ组),29例行TACE联合PEI(Ⅱ组),21例行TACE、RFA联合PEI(Ⅲ组),仅行TACE 27例(Ⅳ组)。分析比较4组的临床疗效及总生存时间(OS),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预后因素。结果 4组相比,肿瘤缩小及肿瘤坏死率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8,P=0.026);Ⅰ、Ⅱ、Ⅲ和Ⅳ组OS分别为18、14、20和10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多因素结果分析显示,门脉癌栓及术前AFP值是影响总生存时间的预后因素(P=0.028,P=0.031)。结论 TACE、RFA联合PEI治疗大肝癌与TACE联合RFA/PEI或TACE相比,可明显提高肿瘤缩小、坏死率,延长生存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大肝癌 肝动脉化疗栓塞术 射频消融 经皮无水乙醇注入
下载PDF
日本韩国中晚期肝细胞癌患者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后使用索拉非尼的Ⅲ期临床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孟庆雯 陆骊工 《循证医学》 CSCD 2012年第2期99-102,共4页
3背景 ·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全球第五大肿瘤,且是仅次于肺癌和胃癌的癌症第三大死因。目前全球每年新发病例超过65万例,且四分之三的发病人数在东亚国家。HCC起病隐匿,大多数患者在确诊时已达局部晚... 3背景 ·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全球第五大肿瘤,且是仅次于肺癌和胃癌的癌症第三大死因。目前全球每年新发病例超过65万例,且四分之三的发病人数在东亚国家。HCC起病隐匿,大多数患者在确诊时已达局部晚期或已经远处转移,仅30%~40%的患者适合接受手术、肝移植等根治性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肝动脉化疗栓塞 索拉非尼
下载PDF
肝细胞癌患者TACE治疗后血浆胎盘生长因子含量变化及预后意义
5
作者 孟庆雯 李勇 +4 位作者 胡宝山 邵培坚 占美晓 禹娴怡 陆骊工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2013年第5期279-282,共4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细胞癌(HCC)患者TACE前后血浆胎盘生长因子(PLGF)含量变化及其评估预后的价值。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43例HCC患者TACE术前1~3天及术后第1、3、7天及1个月血浆PLGF含量,同期检测25例肝硬化患者及25名健康成年人的血浆PLG...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细胞癌(HCC)患者TACE前后血浆胎盘生长因子(PLGF)含量变化及其评估预后的价值。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43例HCC患者TACE术前1~3天及术后第1、3、7天及1个月血浆PLGF含量,同期检测25例肝硬化患者及25名健康成年人的血浆PLGF含量,分析TACE前后血浆PLGF含量变化及其预后价值。结果 HCC患者血浆PLGF含量明显高于健康成年人及肝硬化患者(P均<0.001)。血浆PLGF含量在巴塞罗纳临床肝癌(BCLC)分期(P=0.031)、肿瘤大小(P=0.009)、门静脉癌栓(P=0.007)、有无转移(P=0.046)方面有差异;TACE术后第1天血浆PLGF含量明显升高,第3、7天、1个月降低,但仍高于术前(P均<0.05)。按术前血浆PLGF含量再分为含量高组(≥641.04pg/ml)与含量低组(<641.04pg/ml),含量低组总生存时间长于含量高组(P=0.021)。Cox回归分析显示,肿瘤大小及术前血浆PLGF含量是影响HCC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P=0.021、0.023)。结论HCC患者TACE术后血浆PLGF水平较术前明显升高,术前血浆PLGF含量可以预测HCC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胎盘生长因子 化学栓塞 治疗性
下载PDF
桃红清血胶囊中2,3,5,4′-四羟基二苯乙烯-2-O-β-D葡萄糖苷HPLC检测方法的建立及评价 被引量:7
6
作者 孟勤 赵俊艳 +6 位作者 李慧颖 尹建元 李巍 张莹 李艳艳 孟庆雯 杨晓虹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803-806,共4页
目的:建立桃红清血胶囊中2,3,5,4′-四羟基二苯乙烯-2-O-β-D葡萄糖苷含量的HPLC测定方法,为工业生产的质量控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桃红清血胶囊中2,3,5,4′-四羟基二苯乙烯-2-O-β-D葡萄糖苷的含量,具体条件... 目的:建立桃红清血胶囊中2,3,5,4′-四羟基二苯乙烯-2-O-β-D葡萄糖苷含量的HPLC测定方法,为工业生产的质量控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桃红清血胶囊中2,3,5,4′-四羟基二苯乙烯-2-O-β-D葡萄糖苷的含量,具体条件为:Shim-packVP-ODSC18柱(150.0mm×4.6mm,5μm),流动相为乙腈-水(17∶83),检测波长为322nm,柱温为30℃。结果:2,3,5,4′-四羟基二苯乙烯-2-O-β-D葡萄糖苷在0.284~2.272μg范围内有良好线性关系,回归方程为Y=-25678+1204880X,r=0.9999;平均回收率99.4%,(RSD)为2.29%(n=6);以精密度实验、稳定性实验和重复性实验考察的RSD分别为0.46%、2.89%和2.39%。经测试并结合生产实际情况限定桃红清血胶囊中2,3,5,4′-四羟基二苯乙烯-2-O-β-D葡萄糖苷含量不少于0.8mg/粒。结论:HPLC检测桃红清血胶囊中2,3,5,4′-四羟基二苯乙烯-2-O-β-D葡萄糖苷含量的方法准确、简单可行,重复性好,可作为桃红清血胶囊质量控制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桃红清血胶囊 2 3 5 4′-四羟基二苯乙烯-2-O-β-D葡萄糖苷 色谱法 高效液相
下载PDF
解卫清气注射液治疗急性发热证的临床及实验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刘茂甫 王晋源 +4 位作者 孟庆雯 张俊文 郑清莲 周建华 香兴福 《中国医药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期16-18,共3页
本文报道用自拟解卫清气注射液治疗急性发热症136例,结果速效43例,占31.62%;显效50例,占36.76%;有效32例,占23.53%;无效11例,占8.09%,总有效率为91.91%。与青、链霉素对照组相比,p>0.05,无显著性差异。实验研究结果表明,该药对细菌... 本文报道用自拟解卫清气注射液治疗急性发热症136例,结果速效43例,占31.62%;显效50例,占36.76%;有效32例,占23.53%;无效11例,占8.09%,总有效率为91.91%。与青、链霉素对照组相比,p>0.05,无显著性差异。实验研究结果表明,该药对细菌内毒素所致家兔发热模型有良好的退热作用,对流感病毒有明显抑制作用,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功能有促进作用,并能升高急性上感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T_4/T_8比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热 解卫清气液 中医药疗法
下载PDF
HPLC测定更年安胶囊中大黄素的含量 被引量:2
8
作者 侯宜 尹建元 +5 位作者 李宏斌 李艳艳 张莹 李巍 孟庆雯 孟勤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186-1188,共3页
目的:建立更年安胶囊中大黄素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方法,为工业生产的质量控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HPLC测定更年安胶囊中大黄素含量,具体条件为:Shimpack VP-ODSC18(150mm×4.6mm,5μm)色谱柱,甲醇-0.1%磷酸水溶液(77∶23... 目的:建立更年安胶囊中大黄素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方法,为工业生产的质量控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HPLC测定更年安胶囊中大黄素含量,具体条件为:Shimpack VP-ODSC18(150mm×4.6mm,5μm)色谱柱,甲醇-0.1%磷酸水溶液(77∶23)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54nm,柱温为40℃。结果:大黄素在0.04~0.32μg范围内有良好线性关系,回归方程为Y=1060+2513102X,r=0.9991,平均回收率98.6%,RSD为1.88%(n=6);以精密度实验、稳定性实验和重复性实验考察的RSD分别为0.86%、2.33%和1.88%。结论:HPLC测定更年安胶囊中大黄素含量方法可靠,简单可行,可为控制更年安胶囊的内在质量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更年安胶囊 大黄素 高效液相色谱法
下载PDF
冠心病患者血清miRNA155与CRP水平变化及其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黄珊 李天发 +2 位作者 杨洋 姚远 孟庆雯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15年第12期2432-2434,共3页
【目的】研究冠心病患者血清miRNA155、C反应蛋白(CRP)水平及其相关性。【方法】选择2013年12月至2014年6月本院收治的75例冠心病患者,根据临床诊断结果将所有患者分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组和慢性心肌缺血综合征(CIS)组。其... 【目的】研究冠心病患者血清miRNA155、C反应蛋白(CRP)水平及其相关性。【方法】选择2013年12月至2014年6月本院收治的75例冠心病患者,根据临床诊断结果将所有患者分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组和慢性心肌缺血综合征(CIS)组。其中ACS组39例,CIS组36例;同时,选择自同期来本院健康体检正常者作为对照组(n=34)。比较三组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miRNA155、CRP水平。【结果】ACS组舒张压(DBP)高于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间其它相关指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ACS组血清miRNA155、CRP水平显著高于CIS组和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IS组血清miRNA155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血清miRNA155、CRP水平与一般资料均无明显相关性(P〉0.05)。miRNA155与CRP呈正相关,相关性具有统计学意义(r=0.891,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的血清miRNA155、CRP水平显著升高,且二者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微RNAS C反应蛋白质/分析 胆固醇 HDL
原文传递
利胆溶石胶囊治疗胆道疾患880例 被引量:2
10
作者 石景森 任斌 +3 位作者 马庆久 汪涛 王作仁 孟庆雯 《陕西中医》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49-50,共2页
采用中药制剂利胆溶石胶囊(茵陈、郁金、金钱草、枳壳)治疗胆道疾患880例。并用利胆醇胶丸对照治疗60例,总有效率为95.9%和48.3%,两组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提示:利胆溶石胶囊能够保护肝细胞,改善肝功能,调节胆汁代谢,改... 采用中药制剂利胆溶石胶囊(茵陈、郁金、金钱草、枳壳)治疗胆道疾患880例。并用利胆醇胶丸对照治疗60例,总有效率为95.9%和48.3%,两组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提示:利胆溶石胶囊能够保护肝细胞,改善肝功能,调节胆汁代谢,改变胆汁中有形成分的比例,具有较好的防石、溶石作用。能有效地防止结石形成并溶解结石,对各种类型的胆囊结石、肝内外胆管结石、以及多种胆道疾患,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利胆、防石、溶石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疾病 中医药疗法 利胆溶石胶囊
下载PDF
紫杉醇联合表柔比星对中晚期乳腺癌患者的远期疗效与生活质量改善观察 被引量:4
11
作者 陈勇 刘华江 +2 位作者 赵妍妍 孟庆雯 刘丽杰 《白求恩医学杂志》 2017年第1期66-67,共2页
目的观察紫杉醇联合表柔比星对中晚期乳腺癌患者的远期疗效及对生活质量的改善作用。方法将80例中晚期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紫杉醇化疗方案治疗,观察组给予紫杉醇联合表柔比星化疗方案治疗,评价两组的远期疗效及... 目的观察紫杉醇联合表柔比星对中晚期乳腺癌患者的远期疗效及对生活质量的改善作用。方法将80例中晚期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紫杉醇化疗方案治疗,观察组给予紫杉醇联合表柔比星化疗方案治疗,评价两组的远期疗效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的2年无进展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远处转移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紫杉醇联合表柔比星治疗中晚期乳腺癌的远期效果良好,能增加患者生存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故临床应予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晚期乳腺癌 紫杉醇 表柔比星 远期疗效 生活质量
下载PDF
NT-proBNP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探讨 被引量:1
12
作者 黄珊 孟庆雯 +1 位作者 杨洋 谭海涛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8年第16期2382-2385,共4页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与氨基末端前体脑钠尿肽(NT-proBNP)及其他相关因子的临床关系。方法将153例确诊为稳定型心绞痛、不稳定型心绞痛或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分为A组(造影结果为正常冠状动脉)和B组(造影结果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分析...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与氨基末端前体脑钠尿肽(NT-proBNP)及其他相关因子的临床关系。方法将153例确诊为稳定型心绞痛、不稳定型心绞痛或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分为A组(造影结果为正常冠状动脉)和B组(造影结果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分析两组年龄、体重指数(BMI)、腹围、临床表现和各种生化因子包括总胆固醇、肌酐、血浆纤维蛋白原浓度、单核细胞计数及NT-proBNP等。结果与A组比较,B组NT-proBNP>250 ng/L,纤维蛋白原>5 g/L,单核细胞计数>0.50×109/L(P <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预测因子是NT-proBNP>250 ng/L、单核细胞计数增多及纤维蛋白原浓度增高。结论NT-proBNP>250 ng/L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一个独立预测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冠状动脉血管造影 氨基末端前体脑钠尿肽 总胆固醇 肌酐 纤维蛋白原 单核细胞
下载PDF
乳腺癌血清纤维黏连蛋白、Ⅳ型胶原含量变化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2
13
作者 赵勇 蔡方 孟庆雯 《实用癌症杂志》 2002年第6期597-598,共2页
目的 探讨乳腺癌血清中纤维黏连蛋白 (FN )与Ⅳ型胶原 (Ⅳ -C)含量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法(RIA )测定 3 0例乳腺癌和 2 0例良性乳腺病变患者血清中FN、Ⅳ -C的含量。结果 乳腺癌患者血清中FN与Ⅳ -C含量明显高于良性... 目的 探讨乳腺癌血清中纤维黏连蛋白 (FN )与Ⅳ型胶原 (Ⅳ -C)含量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法(RIA )测定 3 0例乳腺癌和 2 0例良性乳腺病变患者血清中FN、Ⅳ -C的含量。结果 乳腺癌患者血清中FN与Ⅳ -C含量明显高于良性乳腺病变组 (P <0 .0 5 )和健康对照组 (P <0 .0 5 ) ;而良性乳腺病变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则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术前血清FN、Ⅳ -C含量增高者其术后含量较术前含量明显降低 (P <0 .0 5 )。结论 血清FN与Ⅳ -C含量的检测在乳腺癌诊断、鉴别诊断以及疗效和预后判断等方面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 乳腺癌 纤维黏连蛋白 胶原 放射免疫法
下载PDF
胶质瘤免疫生物标志物ORMDL2在胶质瘤诊断和预后中的作用 被引量:1
14
作者 严东明 梁健堂 +7 位作者 刘晓迁 李蒙勇威 丁顺 孟庆雯 张思远 唐才颖 刘启兵 杨堃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23年第6期428-437,共10页
目的:探讨ORMDL2在人脑胶质瘤中的预后价值及其与免疫浸润的关系。方法:使用来自TCGA‑LGG&GBM,CGGA和GEO的临床生存数据评估ORMDL2的临床预后价值。使用pROC包检测ORMDL2的cut‑off值以绘制ROC曲线来证明其在鉴别胶质瘤诊断方面的价... 目的:探讨ORMDL2在人脑胶质瘤中的预后价值及其与免疫浸润的关系。方法:使用来自TCGA‑LGG&GBM,CGGA和GEO的临床生存数据评估ORMDL2的临床预后价值。使用pROC包检测ORMDL2的cut‑off值以绘制ROC曲线来证明其在鉴别胶质瘤诊断方面的价值。选择与ORMDL2最显著正相关的前300个基因通过STRING数据库建立PPI网络并进行GO和通路分析。利用ssGSEA和TIMER 2.0数据库探讨ORMDL2 mRNA表达与免疫细胞浸润的关系。结果:ORMDL2 mRNA在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邻近正常组织,这种差异在高级别胶质瘤中最为明显。ORMDL2在人脑胶质瘤中表达增加,与胶质瘤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不良相关。此外,ORMDL2表达升高与包括巨噬细胞在内的一系列免疫浸润细胞有关。结论:ORMDL2在胶质瘤免疫细胞浸润中起着重要作用,是胶质瘤患者预后的生物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瘤 ORMDL2 鞘脂 免疫浸润 生物标志物
下载PDF
前列倍喜片中槲皮素和山奈素HPLC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其评价
15
作者 侯宜 尹建元 +5 位作者 姜志恒 张莹 孟庆雯 李巍 李艳艳 孟勤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68-170,共3页
目的:建立前列倍喜片中槲皮素和山奈素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方法,为工业生产的质量控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HPLC测定前列倍喜片中槲皮素和山奈素的含量,检测条件:Shimpack VP-ODSC18(150.0mm×4.6mm,5μm)色谱柱,流动相... 目的:建立前列倍喜片中槲皮素和山奈素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方法,为工业生产的质量控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HPLC测定前列倍喜片中槲皮素和山奈素的含量,检测条件:Shimpack VP-ODSC18(150.0mm×4.6mm,5μm)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0.2%磷酸溶液(30∶70),检测波长为370nm,柱温为30℃。结果:槲皮素在0.042 6~0.639 0μg范围内有良好线性关系,回归方程为Y=-10 931+1 426 905X,r=0.999 8,平均回收率98.5%,RSD为2.61%(n=6);山奈素在0.045 4~0.726 4μg范围内有良好线性关系,回归方程为Y=-558 68+1 656 625X,r=0.999 2,平均回收率100.3%,RSD为2.28%(n=6);以精密度实验、稳定性实验和重复性实验考察的RSD分别为1.66%、2.11%和1.35%。经测试并结合生产实际情况限定前列倍喜片中槲皮素和山奈素的含量不少于0.7mg/粒。结论:HPLC测定前列倍喜片中槲皮素和山奈素含量的方法准确、简单可行,重复性好,为控制前列倍喜片的质量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倍喜片 槲皮素 山奈素 色谱法 高效液相
下载PDF
调节性铁死亡敏感相关基因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6
作者 吴昊霖 徐怡倩 +4 位作者 方星悦 王爱萍 孟庆雯 刘启兵 樊好飞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23年第2期146-152,共7页
铁死亡受基因调控,参与缺血再灌注损伤、脑卒中、肿瘤等疾病的生理和病理过程,致病机制尚未明确。已知调控p53基因可诱导内皮细胞和肿瘤细胞铁死亡。而抑制铁死亡使GPX4正常发挥作用,阻断细胞膜上脂质氧化,减少活性氧自由基(ROS)积累,... 铁死亡受基因调控,参与缺血再灌注损伤、脑卒中、肿瘤等疾病的生理和病理过程,致病机制尚未明确。已知调控p53基因可诱导内皮细胞和肿瘤细胞铁死亡。而抑制铁死亡使GPX4正常发挥作用,阻断细胞膜上脂质氧化,减少活性氧自由基(ROS)积累,保护正常细胞。鉴于铁死亡的多反应性,可能有助于杀死癌细胞,可能会损伤正常细胞,所以调节性铁死亡敏感相关基因及触发机制亟待阐明。本文主要综述目前已知的GPX4、FSP1、SLC7A11、P53等调节性铁死亡敏感相关基因功能机制,以期为铁死亡研究深度剖析及重大疾病药物靶向选择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死亡 氧化应激 GPX4 P53
下载PDF
输液式灌肠法在临床中的应用探析
17
作者 吉晖晖 孟庆雯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05年第3期98-99,共2页
关键词 临床中的应用 灌肠法 输液 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 消化系统疾病 护理操作技术 肠粘膜损伤 2001年 治疗措施 侧支循环 门脉高压 静脉曲张 肛管灌肠 灌肠治疗 混合痔
下载PDF
CBL联合Seminar教学法在急诊医学中西医临床本科生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8
作者 刘华江 杨珊珊 +1 位作者 王新妍 孟庆雯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3年第7期61-65,共5页
目的探讨案例教学法(case-based learning,CBL)联合Seminar教学法在中西医临床本科生急诊医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3—12月在海南医学院2018级中西医临床本科生共62名为教学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试验组采用CBL联合Sem... 目的探讨案例教学法(case-based learning,CBL)联合Seminar教学法在中西医临床本科生急诊医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3—12月在海南医学院2018级中西医临床本科生共62名为教学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试验组采用CBL联合Seminar教学法,对照组采用传统讲授教学法。教学病例为临床常见急诊典型病例,每个案例设置多个不同的问题,在急诊医学课程结束后对两组学生进行理论考核、技能操作及问卷调查等环节进行测评。结果 试验组与对照组两组学生进行比较,试验组理论考试及技能操作考核均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试验组学习兴趣、积极性、参与度、协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检索文献、加深对基础知识理解等方面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 急诊医学中CBL联合Seminar教学法在中西医临床本科生的应用提升了教学质量和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医学 CBL 研讨会 教学法 中西医临床 本科生
下载PDF
收缩压和舒张压的时间变化速率与老年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 被引量:23
19
作者 黄珊 杨洋 +1 位作者 孟庆雯 左琦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944-1947,共4页
目的探讨收缩期(STR)和舒张期(DTR)的时间变化速率与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CAS)的关系。方法对155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并通过颈动脉超声检查评估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和颈动脉斑块以将患者分成非... 目的探讨收缩期(STR)和舒张期(DTR)的时间变化速率与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CAS)的关系。方法对155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并通过颈动脉超声检查评估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和颈动脉斑块以将患者分成非CAS组(IMT≤0.9 mm,n=88)和CAS组(IMT> 0.9 mm,n=67)。比较两组的血压变异性(BPV)指标,并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评估血压时间变化速率与CAS关联性。结果动态血压参数比较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的白天SBP、夜间SBP、24 h SBP、24 h STR、24 h DTR、白天STR、白天DTR、夜间STR和夜间DTR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多变量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调整心血管疾病的传统危险因素后,24 h STR(OR=1.46,95%CI:1.01~2.11,P=0.042)和夜间DTR(OR=1.48,95%CI:1.11~1.97,P=0.007)与CAS独立关联。而当同时调整传统危险因素和动态血压监测参数后,仅夜间DTR(OR=1.41,95%CI:1.12~1.76,P=0.003)与CAS独立关联。结论 STR和DTR的时间变化速率与原发性高血压老年患者颈动脉斑块的存在、程度有关,提示在评估血压变化时应考虑这两个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时间变化速率 动态血压监测 颈动脉粥样硬化 血压变异性
下载PDF
IL-23/IL-17炎症轴与冠心病及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 被引量:22
20
作者 黄珊 杨洋 +1 位作者 孟庆雯 左琦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800-1803,共4页
目的探究白细胞介素(IL)-23/IL-17炎症轴与冠心病及动脉粥样硬化之间的关系及机制。方法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56例,分为稳定性心绞痛组、不稳定性心绞痛组和对照组。收集受试者外周血,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血清IL-17、IL-23、IL-... 目的探究白细胞介素(IL)-23/IL-17炎症轴与冠心病及动脉粥样硬化之间的关系及机制。方法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56例,分为稳定性心绞痛组、不稳定性心绞痛组和对照组。收集受试者外周血,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血清IL-17、IL-23、IL-1β、IL-6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浓度。将THP-1细胞分为对照组和诱导组,分别加入0 mg/ml和50 mg/ml的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处理细胞,ELISA检测培养液中IL-23与IL-17浓度,Western印迹检测细胞核转录因子(NF)-κB P65、IL-1β、IL-6和TNF-α的表达。结果稳定性心绞痛组和不稳定性心绞痛组血清IL-17、IL-23、IL-1β、IL-6和TNF-α浓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诱导组培养液IL-23和IL-17浓度均显著升高(P<0.05);诱导组细胞NF-κB P65、IL-1β、IL-6和TNF-α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结论 IL-23/IL-17炎症轴可通过激活NF-κB信号通路促进冠心病及动脉粥样硬化炎症反应,是影响冠心病及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动脉粥样硬化 IL-23/IL-17 炎症轴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