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闭式注水油藏自分散型耐高温高盐调驱剂
1
作者 朱立国 李勇锋 +4 位作者 陈维余 孟科全 卞涛 张艳辉 陈士佳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7-52,共6页
南海东部高温高盐油藏闭式注水井无地面注水流程,常规调驱剂无法在地面混配后注入地层,且由于自分散性差,难以直接注入地层。以南海东部A油田为目标,从快速自分散和耐高温高盐两个角度出发,以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AMPS)含量为40%的... 南海东部高温高盐油藏闭式注水井无地面注水流程,常规调驱剂无法在地面混配后注入地层,且由于自分散性差,难以直接注入地层。以南海东部A油田为目标,从快速自分散和耐高温高盐两个角度出发,以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AMPS)含量为40%的耐温耐盐聚合物为基础,辅以多酚类复合交联剂、多支链醇聚醚类分散剂等,通过反应成胶、机械研磨,制得自分散型耐高温高盐调驱剂。采用激光粒度仪、电子显微镜、动态光散射仪等,对调驱剂的粒径、微观形貌和表面电性进行了表征,评价了调驱剂的自分散性能、注入性能和剖面调整性能,并在南海东部A油田X井组进行了现场应用。结果表明,自分散型耐高温高盐调驱剂呈球形,初始粒径D50(粒径中值)为1.09~11.63μm,通过调整配方、研磨条件或加热时间可调节调驱剂的粒径。调驱剂颗粒表面呈负电,Zeta电位值为-19.30~-26.1 mV。与常规油分散型颗粒调驱剂相比,该调驱剂自分散性好,遇水后能快速均匀分散,在注入水中的自分散率为90.0%,岩心注入压力仅为油分散型颗粒调驱剂的53.13%。调驱后,高渗透岩心的分流量由92.6%降至20.5%,低渗透岩心的分流量由7.4%增至79.5%,吸水剖面明显“反转”。现场实施效果良好,调驱剂施工爬坡压力为0.5 MPa,施工后最高日增油106 m3,阶段增油8900 m3。该调驱剂满足目标油田高温高盐条件,注入性好,增油效果明显,适合闭式注水油藏调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高盐油藏 闭式注水井 自分散 调驱剂
下载PDF
稠油油溶性降黏剂的作用机理及其应用进展
2
作者 袁静珂 何柏 +4 位作者 韩慧敏 孟科全 邹国君 伍波 刘洪涛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20-533,共14页
稠油各类开采技术中,物理降黏具有工艺简单、适应性好等优点,但存在生产成本高、稀油资源短缺等不足;化学降黏具有见效快、能耗低等优点,却存在处理工艺复杂等短板。油溶性降黏剂技术结合了物理降黏与化学降黏的优点,具有添加量少、效... 稠油各类开采技术中,物理降黏具有工艺简单、适应性好等优点,但存在生产成本高、稀油资源短缺等不足;化学降黏具有见效快、能耗低等优点,却存在处理工艺复杂等短板。油溶性降黏剂技术结合了物理降黏与化学降黏的优点,具有添加量少、效果好、成本低及后处理简单等诸多优势。该文介绍了稠油高黏度的原因;分析了油溶性降黏剂的降黏机理;总结了各类油溶性降黏剂的合成工艺;分析了不同类型降黏剂的优点与不足。相较于二元和三元油溶性降黏剂,四元油溶性降黏剂的多种极性基团能够更好地与稠油中的大分子相互作用并破坏胶质、沥青质的层状结构,进而大幅度降低稠油黏度;降黏剂的复合及复配使用可增强降黏效果。对油溶性降黏剂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认为还需从分子层面进一步对降黏机理开展深入研究、从绿色环保的角度优化降黏剂合成工艺,以上问题的解决将有助于高效油溶性降黏剂分子的设计、制备与广泛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 油溶性降黏剂 合成 作用机理
原文传递
中国南海东部稠油油藏双功能驱油剂评价与应用
3
作者 李勇锋 朱立国 +3 位作者 程佳 孟科全 刘平 石祖宽 《精细石油化工》 CAS 2024年第1期15-19,共5页
针对中国南海东部稠油油藏注入压力高、地层能量补充不足、油水流度比大、水驱效率低的问题,在中国南海东部X油田应用了由甜菜碱型表面活性剂和十六烷基类增强剂配制的双功能驱油剂。结果表明:该驱油剂够使亲油疏水界面转变为亲水疏油界... 针对中国南海东部稠油油藏注入压力高、地层能量补充不足、油水流度比大、水驱效率低的问题,在中国南海东部X油田应用了由甜菜碱型表面活性剂和十六烷基类增强剂配制的双功能驱油剂。结果表明:该驱油剂够使亲油疏水界面转变为亲水疏油界面,与目标油藏稠油界面张力低至1.35×10^(-4)mN/m,与空白水驱相比,岩心物模试验注入压力降低16.74%~28.42%,采收率提高15.5%以上。中国南海东部X油田A井组矿场试验表明:与措施实施前相比,水井注入压力由6.79 MPa下降至1 MPa,视吸水指数由73.78 m^(3)/(d·MPa)提高至703.22 m^(3)/(d·MPa),井组日增油114 m^(3)/d,阶段增油11243 m^(3)/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油藏 双功能驱油剂 室内研究 矿场试验
下载PDF
稠油降粘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98
4
作者 孟科全 唐晓东 +1 位作者 邹雯炆 崔盈贤 《天然气与石油》 2009年第3期30-34,共5页
随着稠油开采量的增加,稠油降粘技术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综述了目前常用的稠油降粘方法,包括物理降粘法、化学降粘法和微生物降粘技术的降粘原理、优缺点及研究进展。介绍了西南石油大学的稠油催化氧化降价研究成果。通过分析,认为催... 随着稠油开采量的增加,稠油降粘技术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综述了目前常用的稠油降粘方法,包括物理降粘法、化学降粘法和微生物降粘技术的降粘原理、优缺点及研究进展。介绍了西南石油大学的稠油催化氧化降价研究成果。通过分析,认为催化降粘和微生物降粘技术具有一定优势,应用前景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 降粘 催化降粘 微生物降粘
下载PDF
含硫凝析油脱硫技术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孟科全 唐晓东 李林 《精细石油化工进展》 CAS 2007年第9期16-21,共6页
综述了国内外含硫凝析油脱硫的研究进展,包括吸附脱硫、抽提脱硫、氧化脱硫和氧化一抽提脱硫,分析了各种脱硫方法的优缺点,指出了今后含硫凝析油脱硫的研究方向,即优化现有脱硫工艺,开发新型高效催化剂以及开发绿色脱硫工艺。
关键词 凝析油 脱硫 抽提 吸附 氧化 Memx工艺
下载PDF
渤海油田窄河道型油藏深部液流转向体系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1
6
作者 孟科全 陈维余 +1 位作者 张艳辉 吴清辉 《石油化工应用》 CAS 2016年第12期14-17,共4页
深部液流转向技术是目前常用的稳油控水技术之一。针对渤海油田窄河道型油藏,常规深部液流转向体系注入困难的问题,开发一套适用于该类油藏的深部液流转向体系。通过室内实验,确定体系包括凝胶体系BHTP-1和颗粒体系BHTP-2,体系段塞为弱... 深部液流转向技术是目前常用的稳油控水技术之一。针对渤海油田窄河道型油藏,常规深部液流转向体系注入困难的问题,开发一套适用于该类油藏的深部液流转向体系。通过室内实验,确定体系包括凝胶体系BHTP-1和颗粒体系BHTP-2,体系段塞为弱凝胶+中等凝胶+BHTP-2+强凝胶的组合方式,增油效果较好,驱油效率提高15%以上。该体系在渤中25-1南油田成功应用7井组,已累计增油2.4×104m3,措施效果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窄河道型油藏 深部液流转向 凝胶 颗粒
下载PDF
BZ25-1南油田深部液流转向体系研究与应用
7
作者 孟科全 陈维余 +1 位作者 张艳辉 吴清辉 《精细石油化工进展》 CAS 2017年第1期10-12,共3页
针对BZ25-1南油田属窄河道型油藏,常规深部液流转向体系注入困难的问题,开发了一套适用于该油田的深部液流转向体系。该体系包括凝胶体系BHTP-1和颗粒体系BHTP-2,采用弱凝胶+中等凝胶+BHTP-2+强凝胶的组合方式,增油效果较好,驱油效率提... 针对BZ25-1南油田属窄河道型油藏,常规深部液流转向体系注入困难的问题,开发了一套适用于该油田的深部液流转向体系。该体系包括凝胶体系BHTP-1和颗粒体系BHTP-2,采用弱凝胶+中等凝胶+BHTP-2+强凝胶的组合方式,增油效果较好,驱油效率提高15%以上。该体系在BZ25-1南油田已成功应用于7井组,累计增油2.4×104m^3,措施效果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窄河道 油藏 深部液流转向 凝胶 颗粒 驱油效率
下载PDF
含氟酯类示踪剂气质联用检测方法研究
8
作者 孟科全 温守国 +1 位作者 王跃宽 陈维余 《精细石油化工进展》 CAS 2017年第4期13-14,17,共3页
以对氟苯甲酸乙酯为例,利用气质联用方法,建立了油田油溶性示踪剂定量检测方法。实验结果显示,采用Rxi-5ms石英毛细管柱,进样口温度200℃,进样量1μL,载气流速2 m L/min,EI离子源电子能量80 eV,离子源温度200℃,建立标准曲线的线性范围... 以对氟苯甲酸乙酯为例,利用气质联用方法,建立了油田油溶性示踪剂定量检测方法。实验结果显示,采用Rxi-5ms石英毛细管柱,进样口温度200℃,进样量1μL,载气流速2 m L/min,EI离子源电子能量80 eV,离子源温度200℃,建立标准曲线的线性范围为0.1~50μg/L,R2=0.998 4,RSD=4.1%,方法最低检测限为1.5×10^(-3)μg/L。该检测方法具有重现性好、灵敏度高的特点,能满足对油田油溶性示踪剂的检测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酯类化合物 对氟苯甲酸乙酯 油溶性示踪剂 气质联用法
下载PDF
稠油注空气催化氧化采油催化剂的制备与评价 被引量:10
9
作者 王焕梅 唐晓东 +3 位作者 孟科全 崔盈贤 王治红 汪芳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566-569,共4页
注空气催化氧化采油技术是一项提高稠油采收率的创新技术,因其气源丰富、成本低,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该文针对SZ36-1稠油,制备了5种油溶性催化氧化催化剂——过渡金属环烷酸盐,并加以筛选,得到环烷酸铜催化效果最佳。对稠油注空气催化... 注空气催化氧化采油技术是一项提高稠油采收率的创新技术,因其气源丰富、成本低,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该文针对SZ36-1稠油,制备了5种油溶性催化氧化催化剂——过渡金属环烷酸盐,并加以筛选,得到环烷酸铜催化效果最佳。对稠油注空气催化氧化条件进行了初步评价。在催化剂用量为原油质量的0.2%,反应温度100℃,反应时间3 d的条件下,稠油酸值从3.96 mg KOH/g上升至13.50 mg KOH/g,黏度由2.004 Pa.s上升到11.48 Pa.s,尾气中φ(O2)由21.0%降至10.0%。向氧化油中分别加入氧化油质量1.2%的助剂SW-1和质量分数40%的水,保温50℃搅拌,生成大量表面活性剂,形成O/W乳化油,黏度最终降至0.067 Pa.s,总降黏率达到96.6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 注空气 催化氧化 催化剂 乳化
原文传递
辽河稠油注空气催化氧化降黏实验研究 被引量:11
10
作者 唐晓东 崔盈贤 +2 位作者 何柏 刘全洲 孟科全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16-319,共4页
基于前期研究结果,提出了使用专利水溶性催化剂SP-1(MeL型化合物)和降黏助剂R(复合无机盐)的注空气缓和催化氧化稠油降黏技术。在0.5升反应釜中进行辽河稠油催化氧化,以酸值和黏度(50℃,125 1/s)为测定参数,优选出了室内操作条件:SP-1加... 基于前期研究结果,提出了使用专利水溶性催化剂SP-1(MeL型化合物)和降黏助剂R(复合无机盐)的注空气缓和催化氧化稠油降黏技术。在0.5升反应釜中进行辽河稠油催化氧化,以酸值和黏度(50℃,125 1/s)为测定参数,优选出了室内操作条件:SP-1加量0.2%,R加量1.4%,加水量60%,反应温度200℃,反应压力0.5 MPa,反应时间36小时。在该反应条件下辽河稠油样黏度由382.6 Pa.s降至23 mPa.s。模拟油田焖井条件,将反应时间延长至5天,氧化后稠油样黏度由43.55 Pa.s降至16 mPa.s,酸值由13.50 mg KOH/g降至6.13 mg KOH/g。模拟蒸汽吞吐油层条件,将反应压力提高至8 MPa,氧化5天后尾气含N295.37%,O21.63%,CO21.53%,其他气体1.47%,表明该催化反应中空气的利用率很高。图6参1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 空气催化氧化 催化水热裂解 降黏 反应条件 优化 蒸汽吞吐油层
下载PDF
稠油石油酸盐及其对稠油乳化降粘应用研究 被引量:13
11
作者 崔盈贤 唐晓东 +3 位作者 孟科全 陈广明 胡星琪 刘冬梅 《应用化工》 CAS CSCD 2008年第12期1409-1412,共4页
以辽河稠油为原料,采用脱酸剂法,对稠油中的石油酸进行抽提,然后分离出石油酸盐回注到稠油中,进行乳化降粘。考察了复合萃取剂用量、抽提相分离温度、相分离时间、脱酸剂油比、碱酸摩尔比及萃取次数等因素对抽提酸效果的影响。确定了抽... 以辽河稠油为原料,采用脱酸剂法,对稠油中的石油酸进行抽提,然后分离出石油酸盐回注到稠油中,进行乳化降粘。考察了复合萃取剂用量、抽提相分离温度、相分离时间、脱酸剂油比、碱酸摩尔比及萃取次数等因素对抽提酸效果的影响。确定了抽提酸的最佳工艺条件:复合萃取剂用量60%,碱酸摩尔比1.0,剂油比2.0,80℃保温分相2 h,在该条件下,分三级萃取,环烷酸抽提效率达到92.20%,脱酸剂收率可达96.18%;并测试了石油酸盐对稠油的乳化降粘性能,结果表明,稠油石油酸盐与其它表面活性剂进行简单复配,对辽河稠油和渤海稠油等环烷基或中间基稠油有明显的乳化降粘效果,降粘率分别达到90%和80%以上,具有较好的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 石油酸盐 抽提 乳化降粘
下载PDF
注空气催化氧化渤海稠油降粘工艺可行性探讨 被引量:18
12
作者 唐晓东 崔盈贤 +2 位作者 孟科全 周郁良 刘晓辉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41-144,共4页
针对SZ36-1稠油进行了室内空气氧化探索实验,检测和分析了氧化稠油酸值以及尾气中含氧量变化,证实了稠油注空气催化氧化机理,并从理论和技术上论述了该技术的可行性;研究表明:稠油催化氧化有一定效果,氧化5d后,尾气中O2含量(体积分数)... 针对SZ36-1稠油进行了室内空气氧化探索实验,检测和分析了氧化稠油酸值以及尾气中含氧量变化,证实了稠油注空气催化氧化机理,并从理论和技术上论述了该技术的可行性;研究表明:稠油催化氧化有一定效果,氧化5d后,尾气中O2含量(体积分数)从空气中的21%消耗低至仅2.5%;在稠油50g,催化剂用量1.4%,空气压力0.7MPa,反应温度90℃,氧化48h,加水60%,300r/min搅拌的实验条件下,对海上稠油进行催化氧化降粘实验,粘度由2004mPa.s降至100mPa.s,降粘率可达9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空气 催化氧化 稠油 降粘开采 可行性探讨
下载PDF
秦皇岛32-6油田强化氮气泡沫驱实验 被引量:11
13
作者 陈维余 黄波 +3 位作者 周济永 孟科全 郑举 唐晓旭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39-143,共5页
为选取满足QHD32-6油田油藏条件的强化泡沫驱注入参数,采用静态、动态实验相结合的方法,开展了氮气泡沫调驱室内实验。模拟QHD32-6油田流体和油藏物性,评价了不同起泡剂和稳泡剂的能力,以及不同气液比和注入方式下的泡沫体系封堵性... 为选取满足QHD32-6油田油藏条件的强化泡沫驱注入参数,采用静态、动态实验相结合的方法,开展了氮气泡沫调驱室内实验。模拟QHD32-6油田流体和油藏物性,评价了不同起泡剂和稳泡剂的能力,以及不同气液比和注入方式下的泡沫体系封堵性能。实验结果表明:QHD32-6油田强化泡沫驱的合理气液比为1:1~3:1,最佳泡沫剂浓度为3000—5000mg/L,最佳稳泡剂浓度为700—1000mg/L,注入方式为混合注入。研制的强化氮气泡沫体系能够较好地改善水驱效果,提高原油采收率21%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气泡沫驱 强化泡沫体系 QHD32—6油田 注入方式 气液比
下载PDF
钻井废水处理新工艺的研究与评价 被引量:6
14
作者 崔盈贤 唐晓东 +4 位作者 陈信 胡星琪 肖黄飞 孟科全 廖湘莉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56-58,共3页
石油天然气资源的勘探开发,为人们带来宝贵的清洁能源,同时也带来了环境污染问题。在油气生产过程的诸多环节中,钻井过程产生的污水和废弃泥浆是最大的污染源。作者对比了常用钻井废水处理方法的特点,提出了一种新的钻井废水处理方法,... 石油天然气资源的勘探开发,为人们带来宝贵的清洁能源,同时也带来了环境污染问题。在油气生产过程的诸多环节中,钻井过程产生的污水和废弃泥浆是最大的污染源。作者对比了常用钻井废水处理方法的特点,提出了一种新的钻井废水处理方法,利用存在于内燃机尾气中的大量富余热量,实现废水的瞬时干燥。通过理论计算,该工艺运行费用低,设备简单,尤其适用于海上平台及钻井液处理运输不便的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钻井液 喷雾干燥 废水处理
下载PDF
环烷酸铜催化氧化海上稠油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唐晓东 孟科全 +2 位作者 崔盈贤 王治红 崔亚军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35-437,共3页
Injecting air catalytic oxide production process,which has various production mechanism,is an innovative,efficient,and lower cost technology of enhance heavy oil recovery.So it is more and more concerned by people.Usi... Injecting air catalytic oxide production process,which has various production mechanism,is an innovative,efficient,and lower cost technology of enhance heavy oil recovery.So it is more and more concerned by people.Using the copper naphthenic as the catalyst,this paper focuses on evaluation of catalytic conditions for SZ36-1 heavy oil.When catalyst dosage is 0.2(w)%,reaction temperature is 100℃,air pressure is 2MPa and reaction time is 3d,oxygen dosage of tail gas was reduced from 21.0% to 10.0% and acid number of heavy oil was raised from 3.96mgKOH/g to 13.50mgKOH/g and viscosity was raised from 2.004Pa·S to 11.48Pa·S.When oxidized oil was added 1.2(w)% SW-1 additive and 40(w)% water,stirring was operated under constant temperature,O/W emulsified oil was generated,and viscosity was finally reduced to 0.067Pa·S and the total ratio of reduced viscosity was 96.6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 催化氧化 催化剂 降粘
下载PDF
水平井堵水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25
16
作者 陈维余 孟科全 朱立国 《石油化工应用》 CAS 2014年第2期1-4,共4页
随着国内外水平井的大量应用及其严重产水现象的出现,水平井堵水技术越来越受到广泛重视,有必要对水平井堵水技术进行梳理和总结。综述了油藏研究、测井找水、堵水剂和堵水工艺等水平井堵水技术目前在国内外研究与应用的情况。通过分析... 随着国内外水平井的大量应用及其严重产水现象的出现,水平井堵水技术越来越受到广泛重视,有必要对水平井堵水技术进行梳理和总结。综述了油藏研究、测井找水、堵水剂和堵水工艺等水平井堵水技术目前在国内外研究与应用的情况。通过分析水平井堵水技术现状,总结出各项技术均存在一定问题,并确定了其下步发展方向。认为油藏工程、选择性堵水剂和选择性堵水工艺是水平井堵水技术研究的重点,笼统注入选择性堵剂的堵水技术更适合在海上油田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平井 堵水 研究进展 出水机理
下载PDF
汽油氧化脱硫技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17
作者 李林 唐晓东 +1 位作者 王余平 孟科全 《天然气与石油》 2008年第4期30-33,43,共5页
综述了国内外汽油氧化脱硫技术的研究进展,包括双氧水氧化、空气/氧气氧化、电化学氧化、次氯酸钠氧化和NO2/硝酸氧化脱硫;分析了各种氧化脱硫技术的优缺点;介绍了西南石油大学开发的直馏汽油催化氧化脱硫的研究成果;认为汽油氧化脱硫... 综述了国内外汽油氧化脱硫技术的研究进展,包括双氧水氧化、空气/氧气氧化、电化学氧化、次氯酸钠氧化和NO2/硝酸氧化脱硫;分析了各种氧化脱硫技术的优缺点;介绍了西南石油大学开发的直馏汽油催化氧化脱硫的研究成果;认为汽油氧化脱硫技术将成为今后生产超低硫清洁汽油的主要工艺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油 氧化 脱硫 进展
下载PDF
海上油田微生物堵调体系对管网腐蚀的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朱立国 王秀平 +1 位作者 孟科全 孙亮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2016年第3期53-55,共3页
针对海上油田微生物堵调体系腐蚀问题,选择海上X油田研究了微生物(菌种BH1301、BH1302)、营养体系(1、2)及其混合液对挂片腐蚀速率的影响。结果发现:菌种BH1301、BH1302单独存在时,挂片腐蚀速率分别为0.0062mm·a-1、0.0075mm·... 针对海上油田微生物堵调体系腐蚀问题,选择海上X油田研究了微生物(菌种BH1301、BH1302)、营养体系(1、2)及其混合液对挂片腐蚀速率的影响。结果发现:菌种BH1301、BH1302单独存在时,挂片腐蚀速率分别为0.0062mm·a-1、0.0075mm·a-1;营养体系1、2单独存在时,挂片腐蚀速率分别为0.0336mm·a-1、0.0087mm·a-1;混合菌分别和营养体系1、2同时存在时,挂片腐蚀速率分别为0.0667mm·a-1、0.0098mm·a-1。表明营养体系是影响油田管网腐蚀的主要因素,为海上油田微生物堵调体系的优化设计提供了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 营养体系 挂片 腐蚀速率 管网腐蚀
下载PDF
环境友好型氟苯甲酸示踪剂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9
作者 邱春生 陈维余 孟科全 《科技创新导报》 2014年第9期7-8,共2页
氟苯甲酸类物质作为一种环境友好型示踪剂在井间示踪测试中得到广泛的关注,其高灵敏度检测方法的开发是其大规模推广应用的关键因素,该文主要就包括基于液相色谱和气相色谱分离技术的氟苯甲酸检测方法进行了总结,并对各种检测方法的优... 氟苯甲酸类物质作为一种环境友好型示踪剂在井间示踪测试中得到广泛的关注,其高灵敏度检测方法的开发是其大规模推广应用的关键因素,该文主要就包括基于液相色谱和气相色谱分离技术的氟苯甲酸检测方法进行了总结,并对各种检测方法的优缺点进行了比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苯甲酸 示踪剂 检测方法
下载PDF
渤海油田氟苯甲酸示踪剂适应性研究 被引量:14
20
作者 王跃宽 联翩 +3 位作者 温守国 陈维余 孟科全 石晓博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5期216-219,共4页
针对目前渤海油田化学示踪剂存在检测精度低、用量大,微量物质示踪剂成本高等问题,研究了一种新型氟苯甲酸示踪剂的适应性,主要在研究了检测方法的基础上,利用四个油田的水样对2-氟苯甲酸、2,6-二氟苯甲酸、2,3,4,5-四氟苯甲酸三种物质... 针对目前渤海油田化学示踪剂存在检测精度低、用量大,微量物质示踪剂成本高等问题,研究了一种新型氟苯甲酸示踪剂的适应性,主要在研究了检测方法的基础上,利用四个油田的水样对2-氟苯甲酸、2,6-二氟苯甲酸、2,3,4,5-四氟苯甲酸三种物质的溶解性、配伍性、相互干扰性、耐盐性、热稳定性、静态吸附性等进行评价。评价结果表明,2,3,4,5-四氟苯甲酸的各项性能较好,满足渤海油田现场使用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油田 氟苯甲酸 示踪剂 油田水 室内评价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