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1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椎管内肿瘤术后患者早期功能康复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1
作者 李庆伟 王叶新 +1 位作者 齐豹 孟纯阳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24年第4期708-713,共6页
目的:探讨椎管内肿瘤术后患者早期功能康复相关影响因素,提高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2月至2022年11月我院80例椎管内肿瘤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性39例,女性41例,年龄25~73岁,平均年龄(51.33±11.71)岁。利用SPSS 25.0软件... 目的:探讨椎管内肿瘤术后患者早期功能康复相关影响因素,提高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2月至2022年11月我院80例椎管内肿瘤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性39例,女性41例,年龄25~73岁,平均年龄(51.33±11.71)岁。利用SPSS 2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首先对所有变量按相应检验方法进行单因素分析,再将单因素分析统计中有显著性差异(P<0.05)的指标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可能影响椎管内肿瘤术后患者早期功能康复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视觉模拟(VAS)评分(P=0.042)、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P=0.046)、营养状况(P=0.019)、内固定物(P=0.000)、手术方式(P=0.000)、脑脊液漏(P=0.033)、椎管内肿瘤部位(P=0.000)、留置管路(P=0.044)、脊神经功能(P=0.049)、糖尿病(P=0.048)、肢体肌力(P=0.00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VAS评分(P=0.039)、ODI(P=0.025)、内固定物(P=0.016)、手术方式(P=0.037)、椎管内肿瘤部位(P=0.004)、留置管路(P=0.028)、脊神经功能(P=0.04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VAS评分、ODI、营养状况、内固定物、手术方式、脑脊液漏、椎管内肿瘤部位、留置管路、脊神经功能、糖尿病、肢体肌力均为椎管内肿瘤术后患者早期功能康复的影响因素;其中VAS评分、ODI、内固定物、手术方式、椎管内肿瘤部位、留置管路、脊神经功能为该类患者早期功能康复的独立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管内肿瘤 早期功能康复 手术治疗 影响因素
下载PDF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合并PLC损伤患者术后再骨折的原因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李庆伟 孔祥清 孟纯阳 《中国实用医药》 2023年第9期37-40,共4页
目的分析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合并后方韧带复合体(PLC)损伤患者术后再骨折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及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的68例OVCF合并PLC损伤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根据术后影像学检查显示是否... 目的分析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合并后方韧带复合体(PLC)损伤患者术后再骨折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及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的68例OVCF合并PLC损伤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根据术后影像学检查显示是否发生再次骨折分为再骨折组(32例)和对照组(36例)。比较两组年龄、性别、身高、体重、骨水泥量、骨密度、手术方式、穿刺方法、Cobb角、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ODI)评分。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21.4个月。再骨折组32例(34个椎体),发生在手术椎体相邻节段椎体25例(26个椎体),手术椎体非相邻节段椎体7例(8个椎体),再骨折率为47.06%(32/68)。两组患者的年龄、身高、体重、骨水泥量、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再骨折组ODI评分(36.19±5.69)分高于对照组的(32.09±7.32)分,骨密度(3.04±0.42)g/cm^(2)小于对照组的(3.52±0.47)g/cm^(2),Cobb角(37.56±6.61)°大于对照组的(33.15±4.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再骨折组PVP 24例、PKP 8例,单侧穿刺22例、双侧穿刺10例;对照组PVP 9例、PKP 27例,单侧穿刺15例、双侧穿刺21例。两组患者手术方式及穿刺方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方式、穿刺方法、Cobb角、ODI评分和骨质疏松严重程度是OVCF合并PLC损伤患者术后再骨折的影响因素。行PKP、双侧穿刺、Cobb角越小,OVCF合并PLC损伤患者术后发生椎体再骨折的几率越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 后方韧带复合体损伤 再骨折 经皮椎体成形术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下载PDF
废用性骨质疏松症的发病机制及治疗
3
作者 李庆伟 田志康 孟纯阳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14-520,共7页
废用性骨质疏松症(disuse osteoporosis, DOP)的发病机制及治疗方法在国内外尚无统一定论,关于其发病机制与治疗的观点较多。DOP逐渐成为一主要的公共卫生问题,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负担,本文通过查阅近年国内外相关文献,总结和分析... 废用性骨质疏松症(disuse osteoporosis, DOP)的发病机制及治疗方法在国内外尚无统一定论,关于其发病机制与治疗的观点较多。DOP逐渐成为一主要的公共卫生问题,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负担,本文通过查阅近年国内外相关文献,总结和分析DOP的发病机制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抑制、破骨细胞抑制因子(osteoclastogenesis inhibitory factor, OPG)/核因子κB配体受体激活物(receptor activator of nuclear factor kappa-B ligand, RANKL)比例的失调、机械负荷的改变、肌肉因子对骨细胞的影响和相关治疗药物与DOP作用机制及其效果。DOP的发病主要由以上几种因素导致,但是以机械负荷改变为主的分子机制尚未完全得到阐明。药物治疗存在刺激成骨抑制破骨的单一性,且存在不良反应,物理治疗与药物治疗联合应用的最佳方式还没得到论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用性骨质疏松 机械负荷 WNT/Β-CATENIN信号通路 OPG/RANKL通路
下载PDF
经皮单通道椎间孔镜在腰椎微创手术中的应用进展
4
作者 李东儒(综述) 孟纯阳(审校) 《济宁医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151-154,共4页
随着技术的进步,腰椎微创手术技术在腰椎疾病中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应用。经皮单通道椎间孔镜是腰椎微创手术中常用的内窥镜辅助技术,最早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外科治疗,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多种腰椎疾病的临床治疗,具有明显的优势和局限性。... 随着技术的进步,腰椎微创手术技术在腰椎疾病中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应用。经皮单通道椎间孔镜是腰椎微创手术中常用的内窥镜辅助技术,最早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外科治疗,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多种腰椎疾病的临床治疗,具有明显的优势和局限性。本文简要回顾了椎间孔镜技术的发展,总结了该技术在腰椎疾病诊断和治疗中的优缺点,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孔镜 腰椎 微创手术 应用进展
下载PDF
基于代谢组学视角下的神经病理性疼痛研究进展 被引量:3
5
作者 张振宇 高旭 孟纯阳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359-365,共7页
神经病理性疼痛(neuropathic pain,NP)是指在感觉神经系统受到损伤或疾病而引起的慢性疼痛。目前NP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对于NP的治疗也仅限于疼痛症状的管理,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并给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代谢组学研究是现代... 神经病理性疼痛(neuropathic pain,NP)是指在感觉神经系统受到损伤或疾病而引起的慢性疼痛。目前NP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对于NP的治疗也仅限于疼痛症状的管理,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并给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代谢组学研究是现代生物学研究的一门新兴学科,通过检测病理刺激或基因修饰下细胞、组织或器官代谢产物,筛选差异性代谢产物,反向探究疾病的代谢及信号通路,发现潜在病理机制和治疗靶点。目前NP的代谢组学研究已产生了极大进展,开辟了NP机制研究新视角,产生了大量成果。但目前相关综述报道较少。因此,本文通过综述代谢组学相关技术及NP的代谢组学进展,旨在归纳分析代谢组学视角下NP发生发展的病理机制及潜在治疗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病理性疼痛 代谢组学 代谢组 质谱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新型纳米骨重建和修复材料羟基磷灰石/聚酰胺体内植入的生物相容性及安全性 被引量:75
6
作者 孟纯阳 安洪 +2 位作者 蒋电明 李玉宝 魏杰 《中国临床康复》 CAS CSCD 2004年第29期6330-6333,i001,共5页
目的评价新型纳米骨修复和重建材料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n-HA/PA66)植入动物体内后可能引发的急、慢性全身毒性反应及植入机体后对动物机体局部组织的影响,皮内刺激反应的潜在性和程度。方法:参照GB/T16886.5-1997-ISO10993-5:1992对... 目的评价新型纳米骨修复和重建材料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n-HA/PA66)植入动物体内后可能引发的急、慢性全身毒性反应及植入机体后对动物机体局部组织的影响,皮内刺激反应的潜在性和程度。方法:参照GB/T16886.5-1997-ISO10993-5:1992对医用植入材料的评价标准和所推荐的生物学和动物试验,将n-HA/PA66埋植在动物体肌肉内,在不同时相点抽血对血液常规、炎性指标、血生化指标及肝、肾功能指标进行检测,以评价急性全身性毒性反应;又在不同时相点取材,行大体标本和病理组织切片观察。以不同浓度的材料浸提液加入动物血样中,用分光光度计测取各自的吸光度并算出相应的溶血率。通过在动物背部皮内注射材料浸提液,在规定时相点观察并计算其刺激指数(PII)。结果:n-HA/PA66在动物体内的急慢性毒性反应为无毒,各期试验组和对照组各项化验结果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证实材料埋置动物体内后未引起明显的血常规、炎性指标、血生化指标及肝肾功能变化,病理组织切片示材料周围的包裹组织,其炎性变化符合一般的炎症变化转归规律;不同浓度的材料浸提液与血液混溶的溶血率均<3%,低于标准规定的5%;动物背部皮内注射材料浸提液后观察期原发性刺激指数(PII)均在0~0.4区间内,按标准刺激反应判为极轻微。结论:新型骨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A 动物体内 纳米骨 生物相容性 观察 体内植入 炎性指标 PA66 新型 聚酰胺
下载PDF
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与人胚胎成纤维细胞的生物相容性研究 被引量:14
7
作者 孟纯阳 安洪 +1 位作者 蒋电明 刘永刚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5年第2期169-172,共4页
目的:研究新型骨修复重建复合材料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 6 (n -HA/PA6 6 )对人胚胎成纤维细胞可能存在的细胞毒性,为该材料应用于临床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人胚胎成纤维细胞,经材料及材料浸提液分别与细胞共培养等方式对n -HA/PA6 ... 目的:研究新型骨修复重建复合材料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 6 (n -HA/PA6 6 )对人胚胎成纤维细胞可能存在的细胞毒性,为该材料应用于临床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人胚胎成纤维细胞,经材料及材料浸提液分别与细胞共培养等方式对n -HA/PA6 6进行细胞毒性测试,细胞形态观察法观察各组细胞在2 4h、4 8h、72h、5天各时相点的细胞形态学变化,细胞生长抑制法(MTT比色法) ,测定各组1,2 ,4 ,7天细胞的相对增殖率。结果:材料表面的细胞黏附生长良好,各浸提液组和直接接触组分别与阴性对照组进行两两比较,各组对细胞的增殖均无显著影响(P >0 .0 5 ) ,各浸提液组和直接接触组分别与阳性对照组进行两两比较显示有显著差异(P <0 .0 5 ) ,材料的细胞毒性为0~1级。结论:体外试验结果显示,n -HA/PA6 6与人胚胎成纤维细胞相容性好,符合GB/T16 886 .5 - 1997-ISO 10 993- 5 :1992规定的医用材料相应标准[1]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 羟基磷灰石 聚酰胺 复合材料 细胞相容性
下载PDF
新型纳米骨关节修复重建材料的生物活性及近期对机体钙磷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25
8
作者 孟纯阳 安洪 蒋电明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5年第10期682-684,共3页
目的研究新型骨关节修复重建材料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n-HA/PA66)植入兔肌和骨内后材料表面的生物学变化及近期对兔机体钙磷代谢的影响,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资料。方法参照GB/T16886.5-1997-ISO10993-51992对医用植入材料的评价规定... 目的研究新型骨关节修复重建材料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n-HA/PA66)植入兔肌和骨内后材料表面的生物学变化及近期对兔机体钙磷代谢的影响,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资料。方法参照GB/T16886.5-1997-ISO10993-51992对医用植入材料的评价规定标准,将n-HA/PA66植入新西兰大白兔骶棘肌及股骨髁内,在术前1d及术后4d,1周,2周和4周等不同时相点抽血化验血清钙磷含量,并设置空白对照;术后1周,2周,3周,4周,8周取出植入材料,以扫描电镜(SEM)对材料表面及材料/受体骨的界面进行形貌分析;对植入骨内标本再进行组织学切片观察材料/受体骨界面新骨形成情况。所得数据以SPSS10.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n-HA/PA66植入兔体内4d后血清磷含量较植入前显著增高(P<0.05);余各时相点材料植入组植入后、前两两比较及分别与假手术对照组两两比较,血清钙磷含量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SEM检测显示n-HA/PA66植入体内能够在其表面形成新的磷灰石晶体,能与受体骨发生牢固键合。结论n-HA/PA66在动物体内具有良好的生物活性;植入体内近期对兔血清钙磷代谢未发生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 羟基磷灰石 聚酰胺 代谢 重建材料 钙磷代谢 生物活性 关节修复 纳米骨 n-HA/PA66 机体 医用植入材料 新西兰大白兔
下载PDF
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 被引量:21
9
作者 孟纯阳 王国栋 +4 位作者 王叶新 胡侦明 郝杰 张卫红 孔祥清 《实用骨科杂志》 2011年第1期60-62,共3页
目的探讨X线透视下行单纯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治疗椎体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应用注意事项。方法本组53例(87个椎体),男22例,女31例;年龄57~84岁,平均71岁。脊柱骨折部位为T5~L5,其中胸... 目的探讨X线透视下行单纯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治疗椎体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应用注意事项。方法本组53例(87个椎体),男22例,女31例;年龄57~84岁,平均71岁。脊柱骨折部位为T5~L5,其中胸椎34个椎体,腰椎53椎体。于俯卧位或侧卧位采用C型臂X线机引导下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注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在术前、术后2 d、随访期行疼痛视觉类比(visuac analogve scale,VAS)评分、活动能力评分和止痛药使用评分。结果术后随访时间2~36个月,平均16个月。53例87个椎体成功完成穿刺及骨水泥注入,注射骨水泥2.0~8.0 mL,平均3.3 mL/椎体。术后第2天VAS为(2.17±1.19)分,较术前有显著改善,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477,P〈0.001)分,随访时VAS评分为(1.92±0.75)分,与术后2 d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68,P=0.208);活动能力评分术后第2天为(1.43±0.50)分,较术前(3.30±0.57)分显著改善,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7.847,P〈0.001)。随访时与术后第2天差异仍无统计学意(t=1.410,P=0.162);使用止痛药评分,术前为(2.26±0.68)分,术后2天为(0.62±0.71)分,两者之间有统计学差异(t=12.09,P〈0.001),随访时(0.51±0.50)分与术后第2天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t=0.943,P=0.348)。结论单纯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是治疗椎体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的有效微创技术,具有显著的临床止痛效果,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安全有效的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椎体成形术 骨质疏松 胸腰椎 骨折
下载PDF
两种术式治疗老年椎体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的循证思考 被引量:2
10
作者 孟纯阳 盛遵启 +3 位作者 李庆伟 唐胜建 胡帧明 郝杰 《医学与哲学(B)》 2010年第10期30-32,共3页
椎体成形术(PVP)与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是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治疗老年椎体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有效方法。针对两者的优缺点,利用比较治疗学相关原理和方法,从其生物力学、适应证、疗效、并发症及费用等方面进行比较,以获得启示,为... 椎体成形术(PVP)与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是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治疗老年椎体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有效方法。针对两者的优缺点,利用比较治疗学相关原理和方法,从其生物力学、适应证、疗效、并发症及费用等方面进行比较,以获得启示,为临床实践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 经皮椎体成形术 骨质疏松 椎体压缩骨折 循证思考
下载PDF
分阶段阶梯式教学法在骨科见习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1
作者 孟纯阳 刘洪美 安洪 《医学教育探索》 2007年第5期466-467,共2页
以临床实践操作教学为中心,按照认识规律巧妙地运用分阶段阶梯式教学方法,使医学生的学习热情、对见习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及动手能力均获得显著提高,该方法在骨科临床见习教学中取得了满意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分阶段 阶梯教学 见习
下载PDF
外固定支架并死骨再植治疗创伤性胫骨骨髓炎 被引量:1
12
作者 孟纯阳 刘洪美 +2 位作者 孙明学 王海滨 赵晓伟 《济宁医学院学报》 1998年第2期80-80,共1页
外固定支架并死骨再植治疗创伤性胫骨骨髓炎孟纯阳1刘洪美2孙明学1王海滨1赵晓伟1(1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2济宁卫生学校一般资料:收治14例因严重开放性骨折后并发胫骨慢性骨髓炎患者,全部为青壮年男性,平均年龄32岁,右侧... 外固定支架并死骨再植治疗创伤性胫骨骨髓炎孟纯阳1刘洪美2孙明学1王海滨1赵晓伟1(1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2济宁卫生学校一般资料:收治14例因严重开放性骨折后并发胫骨慢性骨髓炎患者,全部为青壮年男性,平均年龄32岁,右侧8例,左侧6例。患病距治疗时间平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 胫骨 骨髓炎 治疗 外固定 死骨再植
下载PDF
经皮椎间孔镜治疗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近期疗效分析 被引量:5
13
作者 孟纯阳 《济宁医学院学报》 2019年第4期229-232,237,共5页
目的应用经皮椎间孔镜技术对患有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adolescent lumbar disc herniation,ALDH)的患者施行手术治疗,探讨该技术对青少年患者责任椎间隙高度、脊柱稳定的影响,并观察其近期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7月-2019年3月在我... 目的应用经皮椎间孔镜技术对患有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adolescent lumbar disc herniation,ALDH)的患者施行手术治疗,探讨该技术对青少年患者责任椎间隙高度、脊柱稳定的影响,并观察其近期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7月-2019年3月在我院接受经皮椎间孔镜手术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青少年患者(年龄≤21岁)共45例。术前、术后(术后1天、3个月、6个月)分别在我院Vue PACS影像评估测量系统测量以下指标:椎间隙高度(腰椎正侧位)、脊柱矢状位上椎体间位移(AO或RO)及椎间成角(θ)(腰椎过伸过屈位);并应用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和改良MacNab对手术疗效进行评价。结果在术前、术后1天、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对患者进行随访。椎间隙高度随着随访时间的延长逐渐降低,在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与术前相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脊柱矢状位上椎体间位移(AO或RO)及椎间成角(θ)在不同随访时间点相比较统计学无显著差异(P>0.05);VAS、ODI评分,术后1天与术前相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术后随着随访时间的延长,VAS、ODI评分呈降低趋势;改良MacNab评价标准优良率为84.4%。结论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ALDH可取得较好的疗效,对患者椎间隙高度、脊柱稳定性无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孔镜技术 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 椎间隙高度 脊柱稳定
下载PDF
颈胸髓损伤早期并发症及处理26例分析
14
作者 孟纯阳 刘洪美 +4 位作者 胡金晓 续长荣 靳明英 夏冰 陈月琴 《济宁医学院学报》 2000年第4期41-41,共1页
目的 为更好地引起对易被临床忽视的颈胸髓损伤并发症的重视 ,有效地减少颈胸髓损伤并发症的出现 ,正确及早地处理颈胸髓损伤后的并发症。方法 回顾分析了有完整资料的 2 6例颈胸髓损伤病例。结果 发现几乎所有颈胸髓损伤病人均并发... 目的 为更好地引起对易被临床忽视的颈胸髓损伤并发症的重视 ,有效地减少颈胸髓损伤并发症的出现 ,正确及早地处理颈胸髓损伤后的并发症。方法 回顾分析了有完整资料的 2 6例颈胸髓损伤病例。结果 发现几乎所有颈胸髓损伤病人均并发一种以上并发症 ,呼吸系统坠积性肺炎、呼衰、泌尿系感染、消化性溃疡、出血、体温失调、褥疮、静脉炎等。结论 对出现的并发症应采取恰当及时的治疗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并发症 胸髓损伤 处理 坠积性肺炎 静脉炎 回顾分析 泌尿系感染 伤病 结论 目的
下载PDF
特殊纤维异样增生症1例报告
15
作者 孟纯阳 刘洪美 +2 位作者 魏君臣 夏冰 张玉 《济宁医学院学报》 2001年第4期61-61,共1页
关键词 骨纤维异样增生症 骨瘤样病损 X线诊断 治疗 外科手术 病例报告
下载PDF
同种异体关节移植的现状
16
作者 孟纯阳 安洪 《创伤外科杂志》 2002年第4期253-255,共3页
同种异体关节移植较广泛应用于修复各种原因造成的大段骨关节端缺损 ,同种异体骨关节移植中存在的免疫排斥反应及骨延迟愈合、不愈合、疲劳骨折、创伤性关节炎、感染等并发症是影响治疗效果的重要因素。本文综述了近几年国内外临床及实... 同种异体关节移植较广泛应用于修复各种原因造成的大段骨关节端缺损 ,同种异体骨关节移植中存在的免疫排斥反应及骨延迟愈合、不愈合、疲劳骨折、创伤性关节炎、感染等并发症是影响治疗效果的重要因素。本文综述了近几年国内外临床及实验研究文献中对以上问题的分析及新近提出的有效应对措施 ,如在移植骨上复合生长因子促进移植骨与宿主骨愈合 ,利用骨膜和软骨膜移植、修复软骨缺损 ,利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bFGF)、肝细胞生长因子 (HGF)、血小板诱导生长因子 (PDGF)、转移因子 β(TGF β)等生长因子促进软骨修复等措施。此外 ,还简要引述了制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种移植 关节缺损 同种异体移植 治疗
下载PDF
经皮脊柱完全内镜技术发展与应用现状
17
作者 孟纯阳 《济宁医学院学报》 2017年第1期1-4,共4页
近年来,经皮脊柱完全内镜技术以其微创、高效等优点逐渐被患者及脊柱外科医生接受,其适应症也逐步扩大。随着脊柱外科微创技术的发展,确保满意的手术疗效更需要正确掌握适应证和扎实的操作技术。研究表明,脊柱经皮完全内镜技术与传统的... 近年来,经皮脊柱完全内镜技术以其微创、高效等优点逐渐被患者及脊柱外科医生接受,其适应症也逐步扩大。随着脊柱外科微创技术的发展,确保满意的手术疗效更需要正确掌握适应证和扎实的操作技术。研究表明,脊柱经皮完全内镜技术与传统的开放手术相比具有一定优势,且对传统治疗方法产生了一定的冲击。随着设备的更新及技术的日臻完善,脊柱内镜技术正日益成为解决脊柱疾病的一般治疗方法。本文就经皮脊柱完全内镜技术在脊柱疾病治疗中的发展及现状作一简要描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 内镜 微创 外科技术 脊柱内镜
下载PDF
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复合生物活性人工椎板的初步临床应用 被引量:30
18
作者 蒋电明 权正学 +4 位作者 黄伟 欧云生 倪卫东 梁熙 孟纯阳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441-444,共4页
目的探讨自行研制的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nano-hydroxyapatite/polyam ide66,n-HA/PA66)复合生物活性人工椎板,在防止椎管内瘢痕粘连及重建椎管后部结构中的作用。方法2003年1月~2005年12月,采用n-HA/PA66复合生物活性人工椎板治... 目的探讨自行研制的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nano-hydroxyapatite/polyam ide66,n-HA/PA66)复合生物活性人工椎板,在防止椎管内瘢痕粘连及重建椎管后部结构中的作用。方法2003年1月~2005年12月,采用n-HA/PA66复合生物活性人工椎板治疗椎板切除术后椎板缺损23例。男16例,女7例;年龄48-76岁,平均59岁。椎管狭窄11例,椎管狭窄伴脊椎滑脱7例,椎间盘突出3例,脊柱肿瘤2例。病变节段:C5、6、L1及L2各1例,L4、55例,L4-S19例,L5、S16例。20例使用1个人工椎板,3例使用2个人工椎板。结果术后1例伤口感染,经对症处理后愈合,余22例伤口期愈合。23例均获5-24个月随访。1例L4、5中央型椎间盘突出患者因术中过度牵拉造成术后神经根损害症状加重,其余患者腰腿痛症状均缓解,无明显排斥反应。CT检查示椎管扩大;MRI示椎管内瘢痕形成及粘连均不明显;CT及三维重建示术后3-6个月人工椎板与受体骨接触界面模糊,间隙消失。结论新型n-HA/PA66复合生物活性人工椎板,可有效防止外源性瘢痕压迫神经根及硬膜囊,有效恢复椎管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 人工椎板 椎板切除术
下载PDF
诱导多能干细胞治疗脊髓损伤的现状与展望
19
作者 孟纯阳 《济宁医学院学报》 2013年第3期153-156,共4页
脊髓损伤主要是由外伤、脊髓疾病以及医源性损伤等因素引发,往往导致脊髓局部缺血受损从而引起相应支配区域肢体的感觉和运动功能丧失。脊髓损伤的修复和治疗一直是世界研究的热点和难点。尽管目前医疗技术和手术方法较前显著提高,但现... 脊髓损伤主要是由外伤、脊髓疾病以及医源性损伤等因素引发,往往导致脊髓局部缺血受损从而引起相应支配区域肢体的感觉和运动功能丧失。脊髓损伤的修复和治疗一直是世界研究的热点和难点。尽管目前医疗技术和手术方法较前显著提高,但现有的治疗脊髓损伤的方法和疗效依然与临床需求相差甚远。由于脊髓损伤常可导致病人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受损而出现全瘫或不全瘫痪,给个人、家庭和国家带来了巨大经济和社会负担,因此亟需开发出新疗法以提高脊髓损伤的治疗效果。近年来干细胞研究的迅猛发展使得干细胞应用于脊髓损伤治疗成为可能,干细胞治疗作为脊髓损伤的一个重要有前途的领域也已被提出并付诸实践,最近一些干细胞治疗的临床试验不仅启动,也在不同国度进行了报道,并引起了全球广泛关注。本文总结了脊髓损伤治疗的现状,介绍诱导多能干细胞的来源以及生物学特性,探讨诱导多能干细胞的分化潜能以及诱导多能干细胞应用于脊髓损伤治疗的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诱导多能干细胞 细胞治疗
下载PDF
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复合人工椎板预防脊柱后路术后椎管内瘢痕粘连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3
20
作者 唐文胜 蒋电明 +5 位作者 安洪 李帮春 孟纯阳 肖智博 徐兵 赵波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11期675-678,i0001,共5页
目的:探讨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nano-hydroxyapatite/polyamide-66,n-HA/PA66)复合人工椎板在防止脊柱后路术后椎管内瘢痕粘连,重建脊柱后部结构完整性的价值。方法:22只1岁龄雄性家犬行L5椎板切除,实验组13只行复合人工椎板植入,另9... 目的:探讨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nano-hydroxyapatite/polyamide-66,n-HA/PA66)复合人工椎板在防止脊柱后路术后椎管内瘢痕粘连,重建脊柱后部结构完整性的价值。方法:22只1岁龄雄性家犬行L5椎板切除,实验组13只行复合人工椎板植入,另9只作空白对照。术后4、8、16、24周各时相点摄X线片,行组织学、扫描电镜观察;术后24周行MRI检查。结果:实验组术后16~24周复合人工椎板界面观察到软骨细胞及板层骨,硬膜粘连程度比对照组明显减轻(P<0.01)。术后24周时MRI显示实验组椎管完整性恢复。结论:n-HA/PA66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能有效阻止硬膜外粘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羟攮磷灰石 聚酰胺66 人工椎板 椎板切除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