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浆致动脉粥样硬化指数对急性心肌梗死发生的预测价值
1
作者 吕素洁 吴寿岭 +4 位作者 朱辰蕊 李金锋 黄喆 王艳丽 季春鹏 《中国心血管杂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0-45,共6页
目的探讨血浆致动脉粥样硬化指数(AIP)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发生的影响,并评价其预测价值。方法前瞻性队列研究。选取2006年7月至2007年10月参加健康体检的既往无心肌梗死病史且基线资料完整的98875名开滦集团公司职工作为观察队列,随访... 目的探讨血浆致动脉粥样硬化指数(AIP)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发生的影响,并评价其预测价值。方法前瞻性队列研究。选取2006年7月至2007年10月参加健康体检的既往无心肌梗死病史且基线资料完整的98875名开滦集团公司职工作为观察队列,随访至2019年12月31日,以新发AMI作为终点事件。根据AIP将研究人群进行四分位数分组,Q_(1)组(24560名):AIP<-0.56;Q_(2)组(24925名):-0.56≤AIP<-0.16;Q_(3)组(24653名):-0.16≤AIP<0.31;Q_(4)组(24737名):AIP≥0.31。采用寿命表法计算心肌梗死的累积发病率,并采用log-rank检验进行组间比较;采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AIP对AMI发生的影响。结果在平均随访(12.9±1.0)年后,共有1804例研究对象发生AMI。随AIP四分位数分组递增,AMI累积发病率呈递增趋势,分别为1.23%、1.47%、2.11%和2.47%(P<0.001)。在校正年龄、性别、文化程度、体育锻炼、家庭人均月收入、吸烟、饮酒、卒中病史、是否服用降压药、降糖药、收缩压、体质指数、总胆固醇、空腹血糖、血尿酸、C反应蛋白等混杂因素后,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AIP每增加一个标准差(0.68),AMI发生的风险增加30%(HR=1.30,95%CI:1.21~1.41,P<0.001);与Q_(1)组比较,Q_(3)组和Q_(4)组发生AMI的风险分别增加了46%(HR=1.46,95%CI:1.24~1.71,P<0.001)和70%(HR=1.70,95%CI:1.45~1.99,P<0.001),但Q_(2)组发生AMI的风险并未显著增加(HR=1.15,95%CI:0.97~1.35,P=0.11)。结论开滦队列研究数据显示,AIP增加是AMI发生的独立危险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动脉粥样硬化 血浆致动脉粥样硬化指数 预测价值
下载PDF
估算的脉搏波传导速度对新发心力衰竭的影响
2
作者 季春鹏 汪国栋 +5 位作者 黄喆 朱辰蕊 王娜 刘妍 王锦梅 吴寿岭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030-1035,共6页
目的:探讨估算的脉搏波传导速度(ePWV)对新发心力衰竭的影响。方法:以参加2006年7月至2007年10月健康体检、无心力衰竭病史且资料完整的98269例开滦集团公司职工为观察队列,平均随访(13.85±1.40)年。将研究人群按e PWV四分位数分... 目的:探讨估算的脉搏波传导速度(ePWV)对新发心力衰竭的影响。方法:以参加2006年7月至2007年10月健康体检、无心力衰竭病史且资料完整的98269例开滦集团公司职工为观察队列,平均随访(13.85±1.40)年。将研究人群按e PWV四分位数分为四组:即Q1组(e PWV<12.54 m/s,n=24567)、Q2组(12.54 m/s≤ePWV<13.95 m/s,n=24567)、Q3组(13.95 m/s≤ePWV<15.44 m/s,n=24568)和Q4组(ePWV≥15.44m/s,n=24567),计算各组新发心力衰竭的发病密度。在校正传统心血管危险因素(包括性别、吸烟、饮酒、体育锻炼、文化程度、心血管家族史、心肌梗死病史、脑卒中病史、体重指数、总胆固醇、空腹血糖、血尿酸和C反应蛋白)后,采用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e PWV对新发心力衰竭的影响。结果:随着ePWV四分位组的递增,新发心力衰竭的发病密度呈递增趋势,分别为0.48/千人年、1.21/千人年、2.45/千人年和5.42/千人年。在校正性别、吸烟、饮酒等传统心血管危险因素后,ePWV每增加1 m/s,心力衰竭的发生风险增加37%(HR=1.37,95%CI:1.34~1.39,P<0.01)。进一步分析显示,无论有无传统心血管危险因素、男性还是女性、青中年(<52岁)还是中老年(≥52岁),ePWV均与新发心力衰竭的发生存在显著关联(P均<0.01)。结论:ePWV是新发心力衰竭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估算的脉搏波传导速度 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 心力衰竭 危险因素
下载PDF
估算的脉搏波传导速度对心血管事件和全因死亡的影响 被引量:5
3
作者 季春鹏 施继红 +5 位作者 汪国栋 王娜 刘妍 王锦梅 陈朔华 吴寿岭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85-191,共7页
目的:观察估算的脉搏波传导速度(ePWV)对心血管事件和全因死亡的影响。方法:以参加2006~2007年度健康体检的101510例职工作为研究对象,从中选取从2010年起进行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检测且基线资料完整的43235例研究对象设为拟合人... 目的:观察估算的脉搏波传导速度(ePWV)对心血管事件和全因死亡的影响。方法:以参加2006~2007年度健康体检的101510例职工作为研究对象,从中选取从2010年起进行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检测且基线资料完整的43235例研究对象设为拟合人群,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以baPWV为因变量,以年龄、年龄的平方、平均动脉压等为自变量,拟合ePWV计算公式。再选择参加2006~2007年度健康体检且基线资料完整的98348例职工为预测人群,采用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ePWV对心血管事件和全因死亡的影响。结果:平均随访10.3年,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校正中国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风险预测评分后,ePWV每增加1 m/s,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增加32%(HR=1.32,95%CI:1.29~1.35),全因死亡风险增加38%(HR=1.38,95%CI:1.36~1.40);ePWV≥14 m/s者发生心血管事件和全因死亡的风险分别为ePWV<14 m/s者的2.69倍(HR=2.69,95%CI:2.52~2.87)和2.62倍(HR=2.62,95%CI:2.47~2.77)。校正传统心血管危险因素后,ePWV每增加1 m/s,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增加38%(HR=1.38,95%CI:1.36~1.40),全因死亡风险增加53%(HR=1.53,95%CI:1.52~1.55);ePWV≥14 m/s者发生心血管事件和全因死亡的风险分别为ePWV<14 m/s者的3.39倍(HR=3.39,95%CI:3.19~3.61)和4.21倍(HR=4.21,95%CI:3.98~4.45)。结论:ePWV增加是心血管事件和全因死亡的独立预测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估算的脉搏波传导速度 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 心血管事件 危险因素
下载PDF
估算的脉搏波传导速度与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的分布及一致性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季春鹏 汪国栋 +4 位作者 王娜 刘妍 王锦梅 陈朔华 吴寿岭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2021年第10期884-890,共7页
目的观察估算的脉搏波传导速度(ePWV)和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在开滦研究人群中的分布特征并分析二者的一致性(差异及关联)。方法选择参加baPWV检测且基线资料完整的43235例开滦集团公司职工作为观察人群。将研究对象按有无传统心... 目的观察估算的脉搏波传导速度(ePWV)和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在开滦研究人群中的分布特征并分析二者的一致性(差异及关联)。方法选择参加baPWV检测且基线资料完整的43235例开滦集团公司职工作为观察人群。将研究对象按有无传统心血管危险因素分为风险人群和正常人群。在两人群中分别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建立baPWV与年龄、年龄的平方、平均动脉压(MAP)的回归方程,并以此分别计算两人群的ePWV。观察ePWV和baPWV在人群中的分布特征并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和线性回归分析二者的差异和关联。结果在正常人群中,ePWV与baPWV分别为11.38±0.70 m/s和12.90±1.17 m/s;在风险人群中,ePWV与baPWV分别为14.29±1.85 m/s和15.74±1.76 m/s。无论在正常人群还是风险人群中,ePWV与baPWV均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加,男性的ePWV与baPWV均高于女性。同时,baPWV略高于ePWV(P<0.01),在正常人群和风险人群中,二者平均差值分别为1.80 m/s和2.17 m/s。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提示,二者在总人群、正常人群和风险人群中的线性R2分别为0.428、0.279和0.388。结论ePWV与baPWV具有相似的年龄、性别分布特征。二者差值相对较小且具有良好的线性关联。因此,ePWV可作为baPWV的良好替代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估算的脉搏波传导速度 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 分布特征 一致性
下载PDF
妊娠期高血压对职业护士人群产后血压的影响 被引量:4
5
作者 季春鹏 赵滨 +6 位作者 李静 刘捷 封娣 郝玉明 甄严杰 徐梦辉 崔炜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21年第1期53-57,共5页
目的探讨妊娠期高血压对职业护士人群产后血压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纳入在2016年10月至2017年2月参加河北省护士高血压现患率调查的3351名有妊娠期高血压病史的护士作为妊娠期高血压组,以年龄匹配的6702名妊娠期血压正... 目的探讨妊娠期高血压对职业护士人群产后血压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纳入在2016年10月至2017年2月参加河北省护士高血压现患率调查的3351名有妊娠期高血压病史的护士作为妊娠期高血压组,以年龄匹配的6702名妊娠期血压正常的护士作为对照组。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两组人群产后血压水平。采用卡方检验比较两组人群产后高血压的患病比例。采用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妊娠期高血压对产后高血压发病的影响。结果妊娠期高血压组产后平均收缩压和舒张压水平均略高于对照组,分别为111.54 mmHg和110.52 mmHg、70.97 mmHg和70.17 mmHg(均为P<0.001)。妊娠期高血压组产后高血压的患病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6.4%和2.7%(均为P<0.001)。在校正相关混杂因素后,妊娠期高血压组发生产后高血压的风险是对照组的2.22倍(95%CI:1.65~2.99,P<0.001)。结论在中国北方职业护士人群中,妊娠期高血压是产后高血压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妊娠性 高血压 护士 危险因素
下载PDF
非酒精性脂肪肝对新发糖尿病的影响 被引量:7
6
作者 朱峰 季春鹏 +5 位作者 王来明 姚涛 刘志亮 杨春香 王建军 吴寿岭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745-749,共5页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对新发糖尿病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以参加2006年7月-2007年10月开滦集团公司健康体检的离退休职工为研究对象,排除既往有糖尿病病史、饮酒史以及资料不全者,最终44 019例纳入队列。对所有参...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对新发糖尿病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以参加2006年7月-2007年10月开滦集团公司健康体检的离退休职工为研究对象,排除既往有糖尿病病史、饮酒史以及资料不全者,最终44 019例纳入队列。对所有参与者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每两年随访一次。将研究对象按基线有无NAFLD分为NAFLD组和非NAFLD组,比较两组新发糖尿病检出率和累积发病率,采用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NAFLD对新发糖尿病的影响。结果在全人群中,NAFLD组新发糖尿病检出率和累积发病率(分别为12.3%、12.5%)均高于非NAFLD组(分别为4.5%、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因素Cox回归模型结果显示,在校正年龄、性别、腰围等因素后,NAFLD组发生糖尿病的风险是非NAFLD组的1.61倍(95%CI 1.47~1.75)。结论基线NAFLD是新发糖尿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肝 糖尿病 危险因素
下载PDF
中老年人群心血管健康指标变化与动脉僵硬度的关系 被引量:3
7
作者 杜鑫 刘妍 +9 位作者 张莹 施继红 黄喆 朱辰蕊 李慧英 魏晓明 林黎明 熊海亮 季春鹏 吴寿岭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37-141,共5页
目的:探讨中老年人群心血管健康指标变化与动脉僵硬度的关系。方法:从2006年~2011年3次开滦集团职工体检者中,随机分层抽取增加了臂踝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测定的体检者4190例,基线时平均年龄(49.78±9.74)岁。按... 目的:探讨中老年人群心血管健康指标变化与动脉僵硬度的关系。方法:从2006年~2011年3次开滦集团职工体检者中,随机分层抽取增加了臂踝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测定的体检者4190例,基线时平均年龄(49.78±9.74)岁。按照美国心脏协会(AHA)提出的7项心血管健康指标标准(不吸烟、正常体重指数、积极体育锻炼、健康饮食、正常胆固醇水平、正常血压水平、正常空腹血糖水平),每项指标分理想、一般、差3级,分别为2、1、0分。根据第1次、第3次体检的心血管健康评分变化(△CHS),将研究人群分为8组(依次为△CHS≤-4、-3、-2、-1、0、1、2、≥3分组,分别为241、368、611、855、911、647、354、203例)。采用线性回归、Logistic回归分析不同△CHS对baPWV的影响。结果:随着△CHS由低向高转变(依次为aCHS≤-4、-3、-2、-1、0、1、2、≥3分组),baPWV值逐渐降低分别为(1590.78±17.93、1566.4±14.5、1552.83±11.25、1536.59±9.51、1508.85±9.21、1499.81±10.93、1485.92±14.82、1475.85±19.57)cm/s。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在校正多种混杂因素之后,△CHS每增加1分,baPWV减少15.58cm/s(B=-15.58,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在校正多种混杂因素之后,△CHS每增加1分,罹患动脉僵硬的风险降低14%(比值比=0.86,95%可信区间:0.83~0.90)。结论:aCHS与baPWV呈负相关。改善心血管健康指标可以降低中老年人群患动脉僵硬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系统 健康状况 动脉僵硬度
下载PDF
非糖尿病人群的长期空腹血糖变异性与心脑血管事件的相关性 被引量:2
8
作者 穆瑞娲 朱辰蕊 +10 位作者 杜鑫 韩旭 汪国栋 陈朔华 林黎明 李慧英 赵秀娟 魏晓明 季春鹏 黄喆 吴寿岭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701-707,共7页
目的:探讨非糖尿病人群的长期空腹血糖(FBG)变异性(FBGV)与心脑血管事件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开滦研究参加2006-2007年体检后至少参加2008-2009年、2010-2011年、2012-2013年任意两次随访的人群作为观察对象,计算并使用FBG标准差(SD)和... 目的:探讨非糖尿病人群的长期空腹血糖(FBG)变异性(FBGV)与心脑血管事件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开滦研究参加2006-2007年体检后至少参加2008-2009年、2010-2011年、2012-2013年任意两次随访的人群作为观察对象,计算并使用FBG标准差(SD)和变异系数(CV)来定义FBGV,并根据FBGV四分位数将观察对象分成四组,以计算变异性的末次体检时间为随访起点。采用Cox风险比例模型探讨非糖尿病人群FBGV分组、FBGV每增加1个SD与心脑血管事件风险的相关性。结果:最终符合纳入标准的观察对象共62 019例,随访6.76(6.45,7.14)年期间,发生心脑血管事件2 661例。与FBG-SD、FBG-CV第一四分位组人群相比,第四四分位组人群发生心脑血管事件的风险分别增加15%和12%[HR(95%CI)分别为:1.15(1.03-1.28)、1.12(1.00-1.24)];FBG-SD、FBG-CV每增加1个SD,心脑血管事件发生风险均增加7%[HR(95%CI)分别为:1.07(1.04-1.11)、1.07(1.03-1.10)]。结论:非糖尿病人群的长期FBGV与心脑血管事件发生风险呈正向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腹血糖 空腹血糖变异性 心脑血管事件 非糖尿病人群
下载PDF
非高血压人群中不同收缩压水平对新发脑卒中的影响 被引量:3
9
作者 李慧英 李俊娟 +6 位作者 林黎明 施继红 黄喆 季春鹏 刘妍 杜鑫 吴寿岭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17年第5期580-583,共4页
目的分析非高血压人群中不同收缩压(SBP)水平对新发脑卒中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提取开滦集团在职及离退休职工于2006年7月~2007年10月第一次健康体检,以及2008~2009年、2010~2011年、2012~2013年第二、三、四次健康体检的相... 目的分析非高血压人群中不同收缩压(SBP)水平对新发脑卒中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提取开滦集团在职及离退休职工于2006年7月~2007年10月第一次健康体检,以及2008~2009年、2010~2011年、2012~2013年第二、三、四次健康体检的相关数据。以第一次健康体检为随访起点,以新发脑卒中为终点事件,随访结束时间为2013年12月31日。依据基线收缩压水平分为3组:A组(SBP<120 mmHg,25 239例)、B组(120 mmHg≤SBP<130 mmHg,19 087例)和C组(130≤SBP<140mmHg,10 433例)。结果共纳入54 759例,其中男性41 321例,女性13.438例,基线平均年龄为(48.48±12.53)岁。A组、B组和C组年龄、血压、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空腹血糖(FBG)、体质指数(BMI)呈升高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平均随访6.97年,新发脑卒中825例,A组、B组、C组的发病率分别为1.06%、I.67%、2.29%,呈增高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A组、B组、C组男性的发病率分别为1.20%、1.85%、2.53%,呈增高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女性为0.76%、0.94%、1.10%。多变量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显示:校正了年龄、性别、BMI、总胆固醇(TC)、二三酰甘油(TG)、吸烟、饮酒、教育程度后,C组和B组发生脑卒中的风险分别是A组的1.26倍(95%CI:1.05~1.51)和1.24倍(95%CI:1.05~1.46,P均<0.05);男性中分别为1.41倍(95%CI:1.15~1.72)、1.33倍(95%CI:1.11~1.60,P均<0.05)。结论男性非高血压人群中,随收缩压水平的升高新发脑卒中的发生率升高,发病风险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收缩压 脑卒中 队列研究
下载PDF
白细胞计数对新发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朱峰 季春鹏 +5 位作者 施继红 杜鑫 邢爱君 林黎明 贾浩洋 吴寿岭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5年第8期713-717,共5页
目的 探讨白细胞计数对新发非酒精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的影响. 方法 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以参加2006-07~ 2007-10健康体检的开滦集团公司职工为研究对象,排除饮酒者、既往脂肪肝、心肌梗死、脑卒中、... 目的 探讨白细胞计数对新发非酒精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的影响. 方法 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以参加2006-07~ 2007-10健康体检的开滦集团公司职工为研究对象,排除饮酒者、既往脂肪肝、心肌梗死、脑卒中、恶性肿瘤以及资料不全者,最终25 252例纳入队列,将研究对象按基线白细胞计数四分位数分为四组,即第一分位组(≤5.2×109/L)、第二分位组(5.3-6.1×109/L)、第三分位组(6.2-7.1×109/L)和第四分位组(≥7.2×109/L),比较各组新发NAFLD的检出率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各组NAFLD的发病风险. 结果 白细胞计数第一、二、三、四分位组新发NAFLD检出率分别为21.0%,23.5%,24.8%和28.0% (x2=89.19,P<0.000 1).校正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等混杂因素后,白细胞计数第二、三、四分位组发生NAFLD风险分别为第一分位组的1.11(95% CI 1.02-1.22)、1.16(95%CI 1.06-1.27)和1.31(95%CI 1.20-1.43)倍. 结论 白细胞计数是NAFLD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计数 非酒精性脂肪肝 危险因素
下载PDF
不同水平平均血小板容积对STEMI患者PCI术后心脏不良事件及预后的影响观察 被引量:1
11
作者 邹宁 王娜 +1 位作者 王皓 季春鹏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1年第10期1154-1158,共5页
目的研究不同水平平均血小板容积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levation myocaidi-al infraction,STE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发生心脏不良事件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在秦皇岛市第二医... 目的研究不同水平平均血小板容积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levation myocaidi-al infraction,STE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发生心脏不良事件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在秦皇岛市第二医院心内科2018年10月-2020年1月收治的120例STEMI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PCI手术前静脉采血,根据平均血小板容积(Mean platelet vol-ume,MPV)水平分为:高MPV组、中MPV组和低MPV组,每组随机选取40例患者参与本研究。在术前对各组患者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300 mg和替格瑞洛片180mg进行抗凝治疗,术后次日每早空腹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100 mg/次)和替格瑞洛片(90mg/次),每晚口服替格瑞洛片(90mg/次),服用1年时间。测定各组患者PCI术后MPV的水平,分析MPV水平与PCI术后不良心脏事件的相关性,并进行危险因素分析,各组患者术后随访1年进行生存曲线分析。结果与术前比较,高MPV组PCI术后MPV水平降低(P<0.05),中MPV组和低MPV组MPV水平术后与术前无明显差异(P>0.05)。与中MPV组和低MPV组比较,高MPV组的病变血管支数更多、梗死相关血管开通时间更长、无复流患者所占比例更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低MPV组比较,中MPV组病变血管支数更多、梗死相关血管开通时间更长、无复流患者所占比例更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3组患者随访1年后,与中MPV组和低MPV组比较,高MPV组的心源性死亡、心源性休克、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室颤、室速、卒中等不良事件发生率更高(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高容积MPV与病变血管支数、梗死相关血管开通时长及无复流数呈正相关(r=0.821、0.876、0.583,P<0.05)。高MPV组1年死亡曲线显著低于中MPV组和低MPV组。结论MPV水平的增加有可能引起PCI术后心脏不良事件且患者预后较差,MPV预测STEMI术后PCI心脏不良事件价值较高,值得在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均血小板容积 STEMI PCI术后 心脏不良事件 预测价值
下载PDF
收缩压纵向轨迹与心房颤动的关系 被引量:1
12
作者 杜鑫 张芮英 +10 位作者 张莹 施继红 黄喆 朱辰蕊 李慧英 魏晓明 林黎明 熊海亮 刘妍 季春鹏 吴寿岭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584-588,共5页
目的:探讨收缩压(SBP)纵向轨迹与心房颤动(房颤)的关系。方法:以开滦研究中满足标准的对象组成研究队列。通过SAS Proc Traj程序确定观察对象2006~2007、2008~2009、2010~2011年健康体检的SBP纵向轨迹,生成5个不同的SBP轨迹组:低-稳定... 目的:探讨收缩压(SBP)纵向轨迹与心房颤动(房颤)的关系。方法:以开滦研究中满足标准的对象组成研究队列。通过SAS Proc Traj程序确定观察对象2006~2007、2008~2009、2010~2011年健康体检的SBP纵向轨迹,生成5个不同的SBP轨迹组:低-稳定轨迹组、中-稳定轨迹组、中-高轨迹组、高-中轨迹组和高-稳定轨迹组。采用Log-Rank检验比较不同SBP轨迹组于2012~2013、2014~2015年2次健康体检时的房颤发病率的差异,采用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不同SBP轨迹组与房颤的关系。结果:(1)40 727例纳入研究,平均年龄(51.81±11.54)岁,其中,男性30 693例(75.4%)。低-稳定轨迹组10 950例,中-稳定轨迹组19 158例,中-高轨迹组3 736例,高-中轨迹组4 702例,高-稳定轨迹组2 181例。(2)低-稳定轨迹组、中-稳定轨迹组、中-高轨迹组、高-中轨迹组和高-稳定轨迹组房颤发病率分别为:0.1%、0.2%、0.5%、0.5%、0.6%(P均<0.05)。(3)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中,校正其他混杂因素后,与低-稳定轨迹相比,中-高轨迹、高-中轨迹、高-稳定轨迹均是新发房颤的危险因素,对应的HR(95%CI)分别为7.58(2.08~27.73)、5.30(1.88~14.95)、8.52(1.96~37.09)(P均<0.05)。排除有心肌梗死病史、脑卒中病史者后,进行敏感性分析,结果与以上主要研究结果趋势一致。结论:SBP纵向轨迹水平升高是新发房颤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收缩压纵向轨迹 心房颤动
下载PDF
炎症因子对全因死亡的预测价值研究:开滦集团8.3万职工6.9年随访结果
13
作者 杜鑫 季春鹏 +9 位作者 张莹 施继红 黄喆 朱辰蕊 李慧英 魏晓明 林黎明 熊海亮 刘妍 吴寿岭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45-249,共5页
目的:探讨炎症因子水平对全因死亡的预测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以参加2006-07至2007-10开滦集团公司健康体检的在职及离、退休职工为研究对象,排除急性炎症及资料不全者,最终83 228名受试者纳入研究队列,每年收集1次员工死... 目的:探讨炎症因子水平对全因死亡的预测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以参加2006-07至2007-10开滦集团公司健康体检的在职及离、退休职工为研究对象,排除急性炎症及资料不全者,最终83 228名受试者纳入研究队列,每年收集1次员工死亡信息,末次随访时间为2013-12-31。将研究对象分别按基线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率(NLR)、C反应蛋白(CRP)的四分位数分组,比较各组全因死亡率,并采用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各组全因死亡的发生风险。结果:平均随访6.9年后,基线WBC第一、二、三、四四分位组的全因死亡率分别为4.2%、4.5%、4.5%和5.0%(P〈0.001);基线NLR第一、二、三、四四分位组的全因死亡率分别为3.3%、3.6%、4.5%和6.7%(P〈0.001);基线CRP第一、二、三、四四分位组的全因死亡率分别为3.0%、3.6%、4.8%和6.8%(P〈0.001)。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校正年龄、性别、腰围等混杂因素后,随着基线WBC、NLR和CRP水平升高,全因死亡的发生风险均呈递增趋势,且基线WBC、NLR、CRP第四四分位组发生全因死亡的风险分别为第一四分位组的1.17[95%可信区间(CI):1.06~1.29]、1.44(95%CI:1.31~1.59)、1.33(95%CI:1.20~1.47)倍。结论:WBC、NLR和CRP水平均为全因死亡的独立预测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 中性粒细胞 淋巴细胞 C反应蛋白质 死亡原因
下载PDF
泗洪:水上建“牧场”生态又富民
14
作者 季春鹏 《江苏农村经济》 2018年第8期11-11,共1页
2017年以来,江苏省泗洪县在城头乡、半城镇等乡镇实施“水上生态牧场”项目,利用退围还湿水域,在宜植(殖)水体种植经济植物、养殖经济鱼类。目前,该县共建设“水上生态牧场”8.26万亩。“一水多用、鱼菜共生、生态高效”的新型... 2017年以来,江苏省泗洪县在城头乡、半城镇等乡镇实施“水上生态牧场”项目,利用退围还湿水域,在宜植(殖)水体种植经济植物、养殖经济鱼类。目前,该县共建设“水上生态牧场”8.26万亩。“一水多用、鱼菜共生、生态高效”的新型综合种养模式,有效推动泗洪县渔业结构调整,实现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和谐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保护 泗洪县 牧场 富民 渔业结构调整 经济鱼类 经济植物 种养模式
下载PDF
中国智能手机登陆日本市场[图]
15
作者 季春鹏(摄) 《科技与生活》 2010年第24期I0005-I0005,共1页
12月14日,中国中兴通讯和日本软银在东京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双方合作的首款Android系统智能手机Libero将于12月下旬在日本销售。
关键词 日本市场 智能手机 中国 新闻发布会 中兴通讯
下载PDF
日本的离婚仪式
16
作者 季春鹏 《决策与信息》 2010年第9期73-73,共1页
日本东京著名景点浅草寺的二天门前,游客进进出出,一如往日的热闹。几台摄像机正在忙前忙后,一对青年男女从二天门出发,走过人行横道,来到小巷里等候多时的两辆人力车旁。不明所以的几位路人好奇地停下脚步,小心猜测着正在拍摄哪... 日本东京著名景点浅草寺的二天门前,游客进进出出,一如往日的热闹。几台摄像机正在忙前忙后,一对青年男女从二天门出发,走过人行横道,来到小巷里等候多时的两辆人力车旁。不明所以的几位路人好奇地停下脚步,小心猜测着正在拍摄哪部电视剧。其实,这是一对即将劳燕分飞的夫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东京 仪式 离婚 人行横道 摄像机 人力车 电视剧 天门
下载PDF
茶的主要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17
作者 史小四 高强 +2 位作者 胡常菊 季春鹏 张卫伟 《药物化学》 2016年第1期1-9,共9页
本文综述茶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进展。茶对心脑血管、呼吸系统、免疫系统、抗癌、抗辐射、抗氧化等具有显著的药理作用;茶富含茶多酚、茶多糖、茶色素、蛋白质和氨基酸、碳水化合物、矿物质等化学成分,这些化合物与上述的药理作用密切... 本文综述茶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进展。茶对心脑血管、呼吸系统、免疫系统、抗癌、抗辐射、抗氧化等具有显著的药理作用;茶富含茶多酚、茶多糖、茶色素、蛋白质和氨基酸、碳水化合物、矿物质等化学成分,这些化合物与上述的药理作用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成分 药理作用
下载PDF
静息心率对高血压前期人群进展为高血压的影响 被引量:33
18
作者 季春鹏 郑晓明 +5 位作者 陈朔华 董岩 杨光 高新颖 陶杰 吴寿岭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860-865,共6页
目的 观察静息心率(resting heart rate,RHR)对高血压前期人群进展为高血压的影响.方法 选择在2006年6月至2007年10月开滦集团公司职工健康体检中符合高血压前期诊断标准的人群作为观察队列.于2008年6月至2009年10月和2010年6月至2011... 目的 观察静息心率(resting heart rate,RHR)对高血压前期人群进展为高血压的影响.方法 选择在2006年6月至2007年10月开滦集团公司职工健康体检中符合高血压前期诊断标准的人群作为观察队列.于2008年6月至2009年10月和2010年6月至2011年10月分别对观察队列进行第2、3次健康体检.将入选者按基线RHR不同水平分为RHR≤69次/min组、RHR 70~ 74次/min组、RHR 75~79次/min组、RHR 80~84次/min组和RHR≥ 85次/min组,共5组.比较各组入选者进展为高血压比例的差异,并采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RHR与高血压发病的关系.结果 共入选高血压前期者34 512例,排除随访期间内发生心脑血管事件、死亡、失访及参数缺失者后,最终纳入统计分析的有效人数为25 392例.4年随访期内共有13 228例(52.1%)入选者进展为高血压.RHR≤69次/min组、RHR 70 ~ 74次/min组、RHR 75 ~ 79次/min组、RHR 80 ~ 84次/min组和RHR≥85次/min组入选者发展为高血压的比例分别为51.2%、50.1%、52.9%、53.5%和57.5%,随RHR加快呈递增趋势(P<0.01).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在校正基线年龄、性别、收缩压、舒张压、腰围、体质指数、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空腹血糖、尿酸、C反应蛋白、吸烟史、饮酒史、体育锻炼、高血压家族史后,随着RHR加快高血压发病风险逐渐增加,其中RHR≥ 85次/min组高血压的发病风险是RHR 70 ~ 74次/min组的1.25倍(95% CI 1.18~1.33,P<0.01).结论 RHR加快是高血压前期人群进展为高血压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心率 高血压前期
原文传递
糖尿病、高血压人群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92
19
作者 杨光 吴云涛 +8 位作者 阮晓兰 董岩 陶杰 郑瑶 季春鹏 高新颖 陈朔华 吴寿岭 郑晓明 《中华高血压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132-1138,共7页
目的探讨糖尿病、高血压人群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开滦研究队列中,符合单纯糖尿病诊断的3173例,单纯高血压诊断的35 161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诊断的5261例,对照组(无高血压及糖尿病)50 320人。随访研究对象是否发生... 目的探讨糖尿病、高血压人群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开滦研究队列中,符合单纯糖尿病诊断的3173例,单纯高血压诊断的35 161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诊断的5261例,对照组(无高血压及糖尿病)50 320人。随访研究对象是否发生心脑血管事件或死亡。采用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影响心脑血管事件及全因死亡的因素。结果高血压组的男性比例、血压、体质量指数(BMI)、肌酐、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尿酸均高于糖尿病组(P〈0.05);糖尿病组的总胆固醇、三酰甘油、空腹血糖、高敏C反应蛋白(hsCRP)高于高血压组(均P〈0.05)。平均随访48月,发生心脑血管事件1863例。对照组总心脑血管事件、心肌梗死、脑出血、脑梗死和全因死亡事件的发病率分别为0.87%、0.19%、0.20%、0.49%、1.09%;糖尿病组分别为3.18%、0.88%、0.38%、1.95%、2.90%;高血压组分别为2.99%、0.55%、0.74%、1.77%、2.20%;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组分别为5.11%、1.27%、0.78%、3.19%、3.78%(均P〈0.05)。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显示:调整了其他心脑血管危险因素后,与对照组比较,糖尿病组、高血压组、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组发生总事件的RR值(95%CI)分别为2.773(2.225-3.455)、2.571(2.290-2.887)、3.975(3.390-4.662);发生心肌梗死的RR值(95%CI)分别为3.040(1.976-4.677)、1.965(1.528-2.528)、3.797(2.740-5.261);发生脑梗死的RR值(95%CI)分别为3.026(2.281-4.015)、2.629(2.256-3.063)、4.383(3.569-5.383);发生脑出血的RR值(95%CI)分别为1.927(1.058-3.508)、3.733(2.961-4.705)、3.977(2.763-5.723);发生全因死亡的RR值(95%CI)分别为1.988(1.584-2.494)、1.462(1.305-1.639)、2.411(2.035-2.856)(均P〈0.05)。结论糖尿病、高血压是心脑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糖尿病患者的心肌梗死和全因死亡发病率高于高血压患者,高血压患者的脑出血发病率高于糖尿病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糖尿病 心血管事件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单纯舒张期高血压对新发心脑血管事件的影响 被引量:23
20
作者 邢凤梅 董岩 +6 位作者 陶杰 高新颖 周剑辉 陈朔华 季春鹏 姚涛 吴寿岭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956-960,共5页
目的 探讨单纯舒张期高血压(IDH)对新发心脑血管事件(CVD)的影响.方法 采用队列研究方法,以参加2006-2007年度开滦集团公司职工健康体检的101 510例职工中符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正常血压诊断标准(19 460例)及正常血... 目的 探讨单纯舒张期高血压(IDH)对新发心脑血管事件(CVD)的影响.方法 采用队列研究方法,以参加2006-2007年度开滦集团公司职工健康体检的101 510例职工中符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正常血压诊断标准(19 460例)及正常血压高值诊断标准(35448例)、IDH诊断标准(6 780例)的既往无脑梗死、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心肌梗死、恶性肿瘤病史的61 688例作为观察队列,随访0.5 ~62.0(47.1±4.8)个月,随访期间每半年收集1次CVD情况.用寿命表法计算正常血压组、正常高值组、IDH组新发CVD的累积发病率,并用log-rank法检验及多变量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IDH对CVD的影响.结果 (1)随访期间,IDH组的总CVD(1.7%)、心肌梗死(0.3%)、脑梗死(1.0%)、脑出血累积发病率(0.4%)均高于正常血压组(0.9%、0.2%、0.6%、0.1%),两组总CVD、脑梗死事件、脑出血累积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校正相关因素后,IDH组发生总CVD、脑梗死、脑出血的HR值分别是正常血压组的1.67倍(95%CI:1.28 ~ 2.17)、1.59倍(95%CI:1.12 ~ 2.27)和2.67倍(95%CI:1.54~4.65).(3)对年龄进行分层分析,在<60岁组,校正后IDH组发生脑梗死的HR值为2.22(95%CI:1.41~ 3.50);在≥60岁组,校正后IDH组发生脑出血的HR值为7.27(95%CI:2.58 ~ 20.42).结论 IDH是总CVD、脑梗死、脑出血的独立预测因子,在不同的年龄层人群中,IDH对不同心脑血管事件的预测价值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脑血管事件 单纯舒张期高血压 队列研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