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与胰岛β细胞功能的相关性研究
1
作者 蒋飞霞 黄炫赓 +5 位作者 黄济华 张薇 李郭乔 宁候发 余博先 苏宏业 《中国现代医生》 2024年第7期17-20,共4页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与胰岛β细胞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12月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298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合并周围神经病变将其分为周围神经病变组(n=178)和无周围神经病变组(n=120)...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与胰岛β细胞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12月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298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合并周围神经病变将其分为周围神经病变组(n=178)和无周围神经病变组(n=120)。采用二两馒头餐后30min净增C肽与葡萄糖比值(ΔC肽30/ΔG30)和30min净增胰岛素与葡萄糖比值(Δ胰岛素30/ΔG30)评估早期阶段胰岛分泌功能;采用二两馒头餐后120min血糖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校正后的C肽和胰岛素AUC(C肽_(AUC)/G_(AUC)、胰岛素_(AUC)/G_(AUC))评估总的β细胞分泌功能。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2型糖尿病并发周围神经病变的危险因素。结果周围神经病变组患者的餐后60min C肽、120min C肽、ΔC肽30/ΔG30、C肽_(AUC)/G_(AUC)均显著低于无周围神经病变组(P<0.05)。ΔC肽30/ΔG30和C肽_(AUC)/G_(AUC)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均呈负相关,与体质量指数、尿酸均呈正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空腹血糖升高、C肽_(AUC)/G_(AUC)降低均是糖尿病患者发生周围神经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下降是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应积极保护胰岛β细胞功能以延缓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Β细胞功能 周围神经病变
下载PDF
2型糖尿病合并DPN与糖尿病肾病、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症的相关性
2
作者 蒋飞霞 黄炫赓 +5 位作者 黄济华 张薇 李郭乔 宁候发 余博先 苏宏业 《现代医药卫生》 2024年第2期181-184,共4页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与糖尿病肾病、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症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0年1-12月在该院内分泌科住院的T2DM患者298例,根据患者是否合并DPN分为DPN组(178例)和非DPN组(120例)。比较2组随机尿白蛋白/肌...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与糖尿病肾病、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症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0年1-12月在该院内分泌科住院的T2DM患者298例,根据患者是否合并DPN分为DPN组(178例)和非DPN组(120例)。比较2组随机尿白蛋白/肌酐比值(UACR)、空腹血糖(FBS)、餐后2 h C肽(2 h CP)水平及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症、糖尿病肾病发生率等指标,同时分析DPN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2组年龄、性别、病程及随机UACR、FBS、2 h CP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其余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症及糖尿病肾病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症、糖尿病肾病是DPN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DPN与糖尿病肾病、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症显著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周围神经病变 下肢动脉病变 糖尿病肾病
下载PDF
胰岛素低血糖生长激素激发试验与左旋多巴生长激素激发试验的比较 被引量:3
3
作者 黄炫赓 苏宏业 +2 位作者 黎英荣 潘海林 宁候发 《华夏医学》 CAS 2020年第3期19-21,共3页
目的:探讨胰岛素低血糖生长激素(GH)激发试验(低血糖激发试验)与左旋多巴GH激发试验(左旋多巴激发试验)在GH激发试验中的GH峰值、达峰时间及安全性是否存在差异。方法:将我院内分泌科住院诊断为矮身材的52例患者先后进行低血糖激发试验... 目的:探讨胰岛素低血糖生长激素(GH)激发试验(低血糖激发试验)与左旋多巴GH激发试验(左旋多巴激发试验)在GH激发试验中的GH峰值、达峰时间及安全性是否存在差异。方法:将我院内分泌科住院诊断为矮身材的52例患者先后进行低血糖激发试验与左旋多巴激发试验。比较两种GH激发试验的生长激素峰值、60 min内达峰率及不良反应。结果:低血糖激发试验的峰值为(6.11±2.97)ng/ml,左旋多巴激发试验的峰值为(6.26±2.74)ng/ml,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0 min内达到峰值的低血糖激发试验患者有84.62%(44/52)。60 min内达到峰值的左旋多巴激发试验患者占51.92%(27/52),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良反应:低血糖激发试验占26.92%(14/52),左旋多巴激发试验占11.54%(6/52),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血糖激发试验与左旋多巴激发试验GH峰值无差别;低血糖激发试验60 min内达峰率较左旋多巴激发试验高;低血糖激发试验不良反应高于左旋多巴激发试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矮身材 生长激素激发试验 左旋多巴 不良反应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