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0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宁晓红:生命的尽头,医生还能做什么?
1
作者 宁晓红 《抗癌之窗》 2018年第6期63-67,共5页
在面对死亡这个问题时,患者和家属都是畏缩后退的,不敢往前想,哪怕往前想一点都觉得是'罪过'。其实,没有人天生就知道应该如何面对死亡,医生也是。很多医生也对死亡闭口不谈,只谈'怎么活'。但死亡总是会来的。如果医生... 在面对死亡这个问题时,患者和家属都是畏缩后退的,不敢往前想,哪怕往前想一点都觉得是'罪过'。其实,没有人天生就知道应该如何面对死亡,医生也是。很多医生也对死亡闭口不谈,只谈'怎么活'。但死亡总是会来的。如果医生、患者和家属都没有充分准备,死亡突然来临,每个人都很难接受。北京协和医院老年科副主任医师宁晓红分享了她从一个懵懂的医学生,成长为临终'幽谷伴行者'的心路历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缓和医疗 癌痛治疗 肿瘤内科 临终患者 宁晓红
原文传递
安宁缓和医疗门诊医护一体化全程管理模式的构建
2
作者 曾耀鑫 宁晓红 +4 位作者 郑莹 张志媛 王奕又 张雨 康倩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10-216,共7页
目的构建科学、实用的安宁缓和医疗门诊医护一体化全程管理模式,为安宁缓和医疗门诊的运行及发展提供借鉴。方法基于文献分析、访谈、专家小组会议,初步确定安宁缓和医疗门诊医护一体化全程管理模式的基本框架,采用德尔菲专家函询法对1... 目的构建科学、实用的安宁缓和医疗门诊医护一体化全程管理模式,为安宁缓和医疗门诊的运行及发展提供借鉴。方法基于文献分析、访谈、专家小组会议,初步确定安宁缓和医疗门诊医护一体化全程管理模式的基本框架,采用德尔菲专家函询法对18名从事安宁缓和医疗及医护联合门诊相关领域专家进行2轮专家函询。结果2轮专家函询问卷有效回收率均为100%,第1轮函询专家的权威系数为0.88,第2轮函询专家的权威系数为0.91。最终构建安宁缓和医疗门诊医护一体化全程管理模式,形成人员构成、工作结构、效果评价共3项一级指标,5项二级指标,62项三级指标。结论构建的安宁缓和医疗门诊医护一体化全程管理模式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创新性、延续性,可为安宁缓和医护联合门诊的运行及发展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宁缓和医疗 医护一体化 全程管理模式 德尔菲法
下载PDF
临床医生对终末期患者镇静治疗的经历和观点调查
3
作者 余佳文 刘红菊 +5 位作者 彭劲民 戴晓艳 郑莹 史迪 宁晓红 黄宇光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2-67,共6页
目的调查北京协和医院不同科室临床医生对终末期患者镇静治疗的经历和观点。方法2022年8月至2023年4月对涉及终末期患者管理的临床医生进行线上问卷调查。结果共发放问卷205份,整体有效回收率56.1%。其中,55.7%的医生曾有对终末期患者... 目的调查北京协和医院不同科室临床医生对终末期患者镇静治疗的经历和观点。方法2022年8月至2023年4月对涉及终末期患者管理的临床医生进行线上问卷调查。结果共发放问卷205份,整体有效回收率56.1%。其中,55.7%的医生曾有对终末期患者实施镇静的经历。85.2%和75.7%的医生认为使用镇静药物可缓解终末期患者的躯体症状和心理生存痛苦。大部分医生因为担心缺乏法律支持(86.1%)和患者或家属不理解(59.1%)而对镇静治疗存在顾虑。90.4%的医生愿意接受缓和镇静培训。结论本次调查发现大多数医生认同通过镇静治疗缓解终末期患者的躯体症状和心理生存痛苦,但因缺乏法律法规支持而对镇静治疗的实施存在顾虑,需要加强缓和镇静培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终末期患者 镇静 缓和医疗 顽固性症状
下载PDF
临床医学八年制医学生肿瘤学教学需求调查
4
作者 张智旸 赵林 +4 位作者 邵亚娟 王湘 李宁宁 宁晓红 葛郁平 《协和医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23-228,共6页
目的 调查临床医学八年制医学生对肿瘤学相关课程形式及内容的需求,为肿瘤学临床教学提供借鉴和参考。方法 以问卷星的方式于2020年9—11月对北京协和医学院临床医学八年制医学生、清华大学医学院临床医学八年制医学生、北京协和医学院... 目的 调查临床医学八年制医学生对肿瘤学相关课程形式及内容的需求,为肿瘤学临床教学提供借鉴和参考。方法 以问卷星的方式于2020年9—11月对北京协和医学院临床医学八年制医学生、清华大学医学院临床医学八年制医学生、北京协和医学院“4+4”试点班八年制医学生展开调查,了解学生肿瘤学的知识来源、感兴趣的课程内容和教学形式偏好。结果 共发放问卷122份,回收率为100%。参与调查的学生共122人,89.3%(109/122)的学生对肿瘤学相关基础和临床科研项目感兴趣,84.4%(103/122)的学生认为采用情境模拟教学方式合理,91.0%(111/122)的学生希望通过线下讨论的方式进行学习。课程内容方面,医学生对肿瘤诊断、治疗方案、多学科综合治疗、循证医学等与临床情境直接相关的知识更感兴趣。亚组分析显示,传统八年制医学生(86%,92/107)较“4+4”试点班学生(60%,9/15)对缓和医疗认可度更高,在情境模拟教学中更愿意担任编剧(26%比7%,P=0.013);临床阶段学生较基础阶段学生在科研训练中增加了肿瘤学知识的了解,更倾向于在情境模拟教学中担任编剧(27%比11%,P=0.048)。结论 临床医学八年制医学生对肿瘤学课程中的肿瘤诊断、治疗方案及研究进展等方面感兴趣,期望通过情境模拟教学的方法进行学习且主动参与度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生 肿瘤学 情境模拟教学 医学教育
下载PDF
发展缓和医疗理念和实践后终末期患者死亡状况变化
5
作者 戴晓艳 闫静 +1 位作者 王友培 宁晓红 《协和医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4-88,共5页
目的 北京协和医院国际医疗部于2016年开始逐步推行缓和医疗理念和实践,本研究旨在对该理念推广前后终末期患者死亡状况进行分析,以评估缓和医疗对终末期患者死亡质量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收集北京协和医院国际医疗部2013年和2019年死亡... 目的 北京协和医院国际医疗部于2016年开始逐步推行缓和医疗理念和实践,本研究旨在对该理念推广前后终末期患者死亡状况进行分析,以评估缓和医疗对终末期患者死亡质量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收集北京协和医院国际医疗部2013年和2019年死亡的终末期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临终前诊疗细节进行比较。结果 共入选符合纳入与排除标准的2013年终末期患者36例、2019年终末期患者37例。2013年患者中,男性19例、女性17例,平均年龄(72.1±14.0)岁,晚期肿瘤19例。2019年患者中,男性19例、女性18例,平均年龄(70.8±15.3)岁,晚期肿瘤27例。相较于2013年患者,2019年患者临终前转入ICU(0比22.2%,P=0.008)、接受心肺复苏(0比16.7%,P=0.011)、气管插管(5.4%比36.1%,P=0.001)、有创机械通气(2.7%比33.3%,P=0.001)、全肠外营养(32.4%比61.1%,P=0.014)的比例均降低,接受缓和医疗会诊(29.7%比0,P<0.001)、得到人文关怀(40.5%比16.7%,P=0.024)的比例均升高。2019年患者中,相较于未接受缓和医疗会诊患者,接受缓和医疗会诊者得到人文关怀的比例更高(90.9%比19.2%,P<0.001)。结论缓和医疗理念推广和实践后北京协和医院国际医疗部终末期患者死亡前接受有创治疗的比例明显降低,得到人文关怀的比例显著提高,死亡质量得到一定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命终末期 缓和医疗 理念推广 会诊 死亡状况
下载PDF
成为缓和医疗的实践者和传播者
6
作者 宁晓红 《叙事医学》 2023年第3期I0002-I0002,共1页
缓和医疗于1967年起源于英国并获得快速发展,目前已是一门独立学科。2014年世界卫生大会通过了一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决议,呼吁所有成员国将缓和医疗作为综合治疗的一部分,在疾病早期与治疗性措施共同提供。末期患者照顾的理念于1988年... 缓和医疗于1967年起源于英国并获得快速发展,目前已是一门独立学科。2014年世界卫生大会通过了一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决议,呼吁所有成员国将缓和医疗作为综合治疗的一部分,在疾病早期与治疗性措施共同提供。末期患者照顾的理念于1988年进入我国,但是一直以来发展缓慢。2017年原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发布了《安宁疗护实践指南(试行)》,在多个城市开始开展安宁疗护试点工作。缓和医疗并不完全等同于安宁疗护,两者在概念上有所差别,缓和医疗是指对重症、生命有限的患者开展的“身心社灵”全方位照护,不仅照护患者,还照护家属,与现行的综合治疗并行。安宁疗护则是针对生命末期患者的最后6个月提供的身体、心理、精神等方面的照料和人文关怀等服务。缓和医疗在国内尚未有正式的学科建制,还需要在学界和业界获得更广泛的传播、认同与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卫生大会 安宁疗护 实践指南 学科建制 缓和医疗 疾病早期 照护 综合治疗
下载PDF
我国卫生健康体系亟需缓和医疗融入
7
作者 宁晓红 阎格 《协和医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17,共6页
随着医疗技术的快速发展,人类的死亡过程被技术化和医学化,但因衰老和疾病而引发的痛苦仍广泛存在,缓和医疗可缓解这一痛苦过程,提高终末期患者的生活质量。我国已从立法层面将安宁疗护列入国家卫生健康体系,但缓和医疗相关国家政策仍... 随着医疗技术的快速发展,人类的死亡过程被技术化和医学化,但因衰老和疾病而引发的痛苦仍广泛存在,缓和医疗可缓解这一痛苦过程,提高终末期患者的生活质量。我国已从立法层面将安宁疗护列入国家卫生健康体系,但缓和医疗相关国家政策仍为空白。因缓和医疗学科建设滞后,绝大多数医疗工作者仍缺乏对缓和医疗理念的认识和具体实践能力,导致我国重病、终末期患者的照护品质堪忧。缓和医疗融入卫生健康体系需逐步有序开展,通过统一定义与原则、发布国家及地方政策、倡导相关实践、开展医学生教育、发展基层缓和医疗网络、制定国家层面的发展标准,以及强调本土化发展,帮助人们在疾病终末期避免接受徒劳或失当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缓和医疗 死亡质量 医疗系统 政策制定
下载PDF
我国麻醉医师对缓和医疗及缓和镇静的认知现状:一项全国横断面调查
8
作者 余佳文 刘红菊 +6 位作者 徐影影 鲍彦平 时杰 刘志民 张越伦 宁晓红 黄宇光 《协和医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7-83,共7页
目的 初步调查我国麻醉医师对缓和医疗及终末期患者缓和镇静的了解及相关临床能力。方法 2021年10—12月,采用便利抽样法,通过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在全国麻醉医师中开展横断面问卷调查。问卷内容主要包括社会人口学信息、工作经验、是... 目的 初步调查我国麻醉医师对缓和医疗及终末期患者缓和镇静的了解及相关临床能力。方法 2021年10—12月,采用便利抽样法,通过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在全国麻醉医师中开展横断面问卷调查。问卷内容主要包括社会人口学信息、工作经验、是否熟悉缓和医疗、面对终末期患者的感受、是否给重症/终末期痛苦患者实施过缓和镇静及镇静药物选择。结果 来自全国29个省级行政单位的2536名麻醉医师完成了有效问卷,其中仅572名(22.6%,572/2536)医师表示熟悉缓和医疗。男性、有重症/终末期患者接触经历、参与疼痛临床诊疗、医院设立安宁缓和医疗组或相应部门/组织的麻醉医师更熟悉缓和医疗(P均<0.05)。超过40%的麻醉医师面对终末期患者时会感到无力、无助且对临床决策存在困惑,了解缓和医疗的麻醉医师面对重症/终末期患者时信心更足(9.8%比4.4%,P=0.001)。在734名有缓和镇静实施经验的麻醉医师中,151人(20.6%,151/734)曾仅使用阿片类药物作为镇静手段。结论 我国麻醉医师对缓和医疗及缓和镇静药物选择的认识尚不足。加强缓和医疗团队建设、开展缓和医疗及缓和镇静的教育培训或将有助于提高麻醉医师面对重症/终末期患者时的信心,改善终末期患者的诊疗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缓和医疗 缓和镇静 阿片类药物 麻醉医师
下载PDF
照顾终末期患者,也可以有支持,有力量
9
作者 刘红菊 单玲宇 宁晓红 《叙事医学》 2023年第3期155-155,共1页
1我在安宁缓和医疗里的第一笔财富,随着终末期患者镇静需求的增加,缓和镇静使用规范的总结和回顾迫在眉睫。在北京协和医院安宁缓和医疗组长宁晓红的带领下,笔者与众多医师一同开始了缓和镇静文献与指南的整理工作。团队最终完成了两篇... 1我在安宁缓和医疗里的第一笔财富,随着终末期患者镇静需求的增加,缓和镇静使用规范的总结和回顾迫在眉睫。在北京协和医院安宁缓和医疗组长宁晓红的带领下,笔者与众多医师一同开始了缓和镇静文献与指南的整理工作。团队最终完成了两篇综述的编撰,分别发表在《临床麻醉学杂志》和《中国疼痛医学杂志》上。这项工作也打开了笔者了解安宁缓和医疗的大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终末期患者 临床麻醉学 北京协和医院 缓和医疗 镇静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照顾 安宁
下载PDF
面对终末期患者,我到底该怎么办?
10
作者 张硕 单玲宇 宁晓红 《叙事医学》 2023年第3期157-158,共2页
1我无数次问:作为医生我到底该怎么办?一名在血透室规律透析了20多年的80岁老年女性患者,被确诊为肿瘤终末期。家属不忍患者经受肿瘤带来的痛苦,选择了保守治疗,并继续进行规律透析。患者的状况在一天天地恶化,身体和心理遭受着巨大的... 1我无数次问:作为医生我到底该怎么办?一名在血透室规律透析了20多年的80岁老年女性患者,被确诊为肿瘤终末期。家属不忍患者经受肿瘤带来的痛苦,选择了保守治疗,并继续进行规律透析。患者的状况在一天天地恶化,身体和心理遭受着巨大的痛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规律透析 血透室 终末期患者 老年女性患者 肿瘤终末期 保守治疗
下载PDF
《晚期癌症患者呼吸困难处理:美国临床肿瘤学会指南》解读
11
作者 贾之萌 Colman Rebecca 宁晓红 《协和医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2-57,共6页
呼吸困难是一种自觉症状,其给晚期癌症患者带来了巨大痛苦。有效评估和处理晚期癌症患者的呼吸困难是一线临床医生和专业护理人员应具备的核心能力,中国目前尚缺乏此方面的规范处理流程。基于循证医学证据,美国临床肿瘤学会发布了“晚... 呼吸困难是一种自觉症状,其给晚期癌症患者带来了巨大痛苦。有效评估和处理晚期癌症患者的呼吸困难是一线临床医生和专业护理人员应具备的核心能力,中国目前尚缺乏此方面的规范处理流程。基于循证医学证据,美国临床肿瘤学会发布了“晚期癌症呼吸困难处理实践指南”,该指南针对晚期癌症患者给出了呼吸困难评估和分级处理策略。本文结合中国国情,旨在对该指南中的关键内容进行详细解读,以期为中国的临床实践提供指导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期癌症 呼吸困难 缓和医疗 指南解读
下载PDF
诱导放化疗联合手术成功治疗侵袭性纤维瘤病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9
12
作者 宁晓红 王毓洲 +2 位作者 任华 赵林 张福泉 《北京医学》 CAS 2007年第10期625-626,共2页
侵袭性纤维瘤病(aggressive fibromatosis,AF)也称硬纤维瘤,是一种低度恶性肿瘤。手术一直是本病的主要治疗方法,但对不适宜手术切除或术后反复复发患者的治疗是临床医师的难题。我们报告1例采用多学科综合治疗手段有效治疗前纵隔... 侵袭性纤维瘤病(aggressive fibromatosis,AF)也称硬纤维瘤,是一种低度恶性肿瘤。手术一直是本病的主要治疗方法,但对不适宜手术切除或术后反复复发患者的治疗是临床医师的难题。我们报告1例采用多学科综合治疗手段有效治疗前纵隔巨大侵袭性纤维瘤病患者的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侵袭性纤维瘤病 文献复习 治疗方法 联合手术 放化疗 多学科综合治疗 低度恶性肿瘤 硬纤维瘤
原文传递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在非小细胞肺癌含铂化疗中的意义 被引量:3
13
作者 宁晓红 王毓洲 +1 位作者 白春梅 李霁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66-370,480,共6页
目的明确肿瘤组织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IGF-1R)表达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化疗疗效及生存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对39例初治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石蜡包埋肿瘤标本进行IGF-1R检测,并分析其与化疗疗效间的关系。结果 53.8%(2... 目的明确肿瘤组织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IGF-1R)表达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化疗疗效及生存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对39例初治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石蜡包埋肿瘤标本进行IGF-1R检测,并分析其与化疗疗效间的关系。结果 53.8%(21/39)的标本检测到IGF-1R的表达。IGF-1R表达与肿瘤病理类型、肿瘤分化程度、吸烟史及吸烟指数均无相关性。IGF-1R不表达者含铂方案化疗效果更好。结论 IGF-1R可能能够预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化疗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 免疫组织化学法 非小细胞肺癌 化疗
下载PDF
^(18)F-FDGPET显像在恶性肿瘤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4
作者 宁晓红 李冬晶 +4 位作者 王伯诚 韩丁 朱朝晖 周建凤 陈书长 《临床肿瘤学杂志》 CAS 2006年第10期760-764,共5页
目的:探讨18F-FDGPET在恶性肿瘤诊断过程中的应用。方法:收集2001年1月1日~2005年6月1日之间疑诊或确诊恶性肿瘤患者进行PET检查。测量PET发现病灶的标准化摄取比(standarizeduptakevalue,SUV值)、病灶直径,记录病灶个数。采用SPSS11... 目的:探讨18F-FDGPET在恶性肿瘤诊断过程中的应用。方法:收集2001年1月1日~2005年6月1日之间疑诊或确诊恶性肿瘤患者进行PET检查。测量PET发现病灶的标准化摄取比(standarizeduptakevalue,SUV值)、病灶直径,记录病灶个数。采用SPSS11·5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结果:共收集患者113例,行PET检查141例次,以寻找原发灶为目的的共有15例次,其中有46·7%(7例)找到原发灶;以明确良恶性为目的的67例次,PET判断良恶性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5·0%和78·3%;以早期发现转移为目的的共有108例次,在PET发现的40例复发转移中有42·5%(17/40)是真正意义上的早期发现。原发病灶SUV值明显高于转移淋巴结的SUV值(P<0·001),二者分别为5·64±3·72(n=63)和3·64±2·54(n=58);肺原发肿瘤SUV值明显高于肺转移性肿瘤的SUV值(P<0·01),二者分别为6·13±3·26(n=26)和2·98±2·77(n=15)。结论:18F-FDGPET在肿瘤诊断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8F-FDG PET 恶性肿瘤 诊断
下载PDF
ERCC1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一线含铂化疗疗效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4
15
作者 宁晓红 王毓洲 +3 位作者 孙昭 李霁 周艳萍 白春梅 《协和医学杂志》 2010年第2期155-159,共5页
目的探讨肺癌组织ERCC1(excision repair cross-complementation group1)表达水平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含铂化疗疗效及生存期的预测价值。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39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石蜡包埋肿瘤标本进行ERCC1检测,分析其与化疗... 目的探讨肺癌组织ERCC1(excision repair cross-complementation group1)表达水平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含铂化疗疗效及生存期的预测价值。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39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石蜡包埋肿瘤标本进行ERCC1检测,分析其与化疗反应率及生存期间的关系。结果 56.4%(22/39)的肿瘤组织呈ERCC1高表达。ERCC1表达与患者性别、年龄、病理类型、肿瘤分化程度、吸烟史及吸烟指数均无相关性;ERCC1低表达患者对含铂一线化疗的反应率优于ERCC1高表达者,P<0.05。但ERCC1表达水平对患者总生存(overall survival,OS)和疾病进展(time to progression,TTP)时间没有明显影响。结论 ERCC1在肺癌组织的表达水平可能成为预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一线含铂化疗方案疗效的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RCC1 非小细胞肺癌 化疗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复方降压片和西拉普利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6
作者 宁晓红 朱文玲 朱广瑾 《基础医学与临床》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88-189,共2页
关键词 复方降压片 西拉普利 人脐静脉 内皮细胞功能
下载PDF
我们和患者互相拯救
17
作者 张明裕 单玲宇 宁晓红 《叙事医学》 2023年第3期160-161,共2页
1想帮她,但不知从何帮起,笔者与安宁缓和医疗的相遇,源于一位胰腺癌晚期多发骨转移的奶奶。“早上好,您今天感觉怎么样?”“哎呀,我都不想活了。”奶奶刚做完骨折手术,情绪很低落,求生意愿不强。笔者想帮她,但不知从何帮起。于是在办公... 1想帮她,但不知从何帮起,笔者与安宁缓和医疗的相遇,源于一位胰腺癌晚期多发骨转移的奶奶。“早上好,您今天感觉怎么样?”“哎呀,我都不想活了。”奶奶刚做完骨折手术,情绪很低落,求生意愿不强。笔者想帮她,但不知从何帮起。于是在办公室跟同事说起她的故事,偶然间听闻安宁缓和医疗,于是尝试发起会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手术 早上好 多发骨转移 胰腺癌晚期 缓和医疗 安宁 低落
下载PDF
恶性肿瘤生存者心理障碍及其对策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8
作者 宁晓红 步同亮 王毓洲 《癌症进展》 2010年第1期25-28,共4页
肿瘤治疗研究的进步使肿瘤的总体死亡率持续下降,虽然这些恶性肿瘤生存者能够获得大量医药方面的救治,但其心理、社会和情绪方面的需要却经常被忽视。肿瘤能够产生许多应激源影响到生活的各个方面,最重要的是危及患者的生活质量。而... 肿瘤治疗研究的进步使肿瘤的总体死亡率持续下降,虽然这些恶性肿瘤生存者能够获得大量医药方面的救治,但其心理、社会和情绪方面的需要却经常被忽视。肿瘤能够产生许多应激源影响到生活的各个方面,最重要的是危及患者的生活质量。而且肿瘤本身以及所进行的治疗都能增加恶性肿瘤生存者日常生活的紧张性,这些导致了肿瘤生存者的心理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肿瘤生存者 心理障碍 对策
下载PDF
影响纤维瘤病术后复发时间的多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宁晓红 赵林 +1 位作者 邵亚娟 王毓洲 《基础医学与临床》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641-644,共4页
目的寻找影响纤维瘤病复发时间的因素。方法对患者的临床特征进行总结并分析影响复发的因素。结果103例患者中,女性和男性分别为67和36例,肿块直径(7.84±5.62)cm。98.2%患者接受过手术治疗,根治性切除率为79.4%。男性和女性术后复... 目的寻找影响纤维瘤病复发时间的因素。方法对患者的临床特征进行总结并分析影响复发的因素。结果103例患者中,女性和男性分别为67和36例,肿块直径(7.84±5.62)cm。98.2%患者接受过手术治疗,根治性切除率为79.4%。男性和女性术后复发时间分别为(1563±377)和(2117±370)d。腹壁、头颈、深部、关节、胸壁肿物术后复发时间分别为(2723±461)、(657±262)、(2090±499)、(812±220)、(721±234)d。肿瘤部位有和无手术史者的复发时间分别为(2232±271)和(1347±267)d。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肿瘤所在部位以及肿瘤发生部位既往手术史是影响首次复发时间的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部位既往手术史是影响复发时间的独立因素。结论性别、肿瘤部位及肿瘤部位既往手术史可以用于判断纤维瘤病术后复发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瘤病 硬纤维瘤 复发 手术
下载PDF
面对患者离世,从手足无措到不再回避
20
作者 曾耀鑫 单玲宇 宁晓红 《叙事医学》 2023年第3期156-156,225,共2页
1第一次经历患者死亡,笔者始终记得两位患者的死亡场景,并且从那时起开始思考:“一名护士到底应该做什么?”第一位患者是位老先生。老人即将离世,管床医生让家属进来见他最后一面。笔者站在患者的床边,看着家属们崩溃地哭泣,觉得自己陷... 1第一次经历患者死亡,笔者始终记得两位患者的死亡场景,并且从那时起开始思考:“一名护士到底应该做什么?”第一位患者是位老先生。老人即将离世,管床医生让家属进来见他最后一面。笔者站在患者的床边,看着家属们崩溃地哭泣,觉得自己陷入了无尽的无助。缓过来后,笔者什么都没做就离开了抢救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抢救室 管床医生 护士 床边 家属 死亡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