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褪黑素对GalN/LPS引起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8
1
作者 吕金伟 徐德祥 +5 位作者 王华 宁萑 赵磊 张程 李祥云 陈远华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1057-1060,共4页
目的研究褪黑素(MT)对氨基半乳糖(D-GalN)与细菌脂多糖(LPS)共处理引起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建立GalN/LPS引起的小鼠急性肝脏损伤模型。于GalN/LPS共处理前30min和处理后1h、2h分别经腹腔注射给予MT,经GalN/LPS共处理8h后剖... 目的研究褪黑素(MT)对氨基半乳糖(D-GalN)与细菌脂多糖(LPS)共处理引起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建立GalN/LPS引起的小鼠急性肝脏损伤模型。于GalN/LPS共处理前30min和处理后1h、2h分别经腹腔注射给予MT,经GalN/LPS共处理8h后剖杀动物,取血和肝脏,检测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活力、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一氧化氮(NO)水平,测定肝脏组织Caspase-3活性、还原性谷胱甘肽(GSH)含量、谷胱甘肽还原酶(GSH-R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采用DNA梯度分析实验检测肝脏凋亡,并对小鼠部分肝脏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与模型组比较,MT处理组小鼠血清ALT活力和TNF-α含量明显下降,肝脏Caspase-3活性、GSH损耗明显降低,肝组织GSH-RD和GSH-PX活性明显升高,DNA凋亡条带较前有所减弱,而MT对体内NO生成无明显影响。结论MT对GalN/LPS引起小鼠急性肝损伤有保护作用,主要通过其抗炎、抗氧化和抗凋亡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褪黑素 细菌脂多糖 凋亡 肝脏损伤 抗氧化剂
下载PDF
二硫代氨基甲酸吡咯烷对小鼠免疫性肝损伤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3
2
作者 王华 吕金伟 +5 位作者 宁萑 张程 李祥云 赵磊 陈远华 徐德祥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369-374,共6页
目的探讨二硫代氨基甲酸吡咯烷(PDTC)对免疫性肝损伤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设正常对照、脂多糖(LPS)、卡介苗(BCG)、BCG+LPS、PDTC和BCG+PDTC+LPS组。除正常对照、LPS和PDTC组外,其余各组小鼠经尾静脉注射BCG(每只2.5mg)。10d后,LPS... 目的探讨二硫代氨基甲酸吡咯烷(PDTC)对免疫性肝损伤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设正常对照、脂多糖(LPS)、卡介苗(BCG)、BCG+LPS、PDTC和BCG+PDTC+LPS组。除正常对照、LPS和PDTC组外,其余各组小鼠经尾静脉注射BCG(每只2.5mg)。10d后,LPS和BCG+LPS组分别给予LPS(0.2mg·kg-1,ip),PDTC和BCG+PDTC+LPS组在给予LPS前24和2h分别给予PDTC(100mg·kg-1,ip),对照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每组15只小鼠用于观察LPS处理后72h的死亡率;每组6只小鼠于LPS处理后1.5h处死,取肝脏,用RT-PCR检测肝脏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mRNA表达水平,用凝胶电泳迁移率分析法测定肝脏核因子κB(NF-κB)结合活性;每组12只小鼠于LPS处理后6h取血,处死,留取肝脏,测定血清谷丙转氨酶(GPT)活性、一氧化氮(NO)水平和肝组织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制备肝组织切片进行HE染色,观察组织病理变化。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BCG和LPS组小鼠肝脏炎症细胞明显增加,血清GPT活性升高,肝脏GSH含量显著下降,肝脏TNF-α与IL-1β mRNA表达增强,各组均未见小鼠死亡;PDTC组除血清GPT活性升高外,上述其他指标均未发生明显改变。与BCG和LPS组比较,BCG+LPS组血清GPT活性进一步升高,并伴有大面积肝脏坏死和大量炎症细胞浸润,肝脏NF-κB结合活性显著升高,TNF-α和IL-1β表达进一步增强,GSH水平下降,血清NO水平增加,小鼠死亡率40%。与BCG+LPS组比较,PDTC预处理明显抑制BCG+LPS引起的肝脏NF-κB活性、TNF-α及IL-1β mRNA表达增强,升高肝脏GSH含量,降低血清GPT活性和NO水平,减轻BCG+LPS引起的肝脏炎症和坏死,未见小鼠死亡。结论PDTC可抑制BCG+LPS引起的小鼠免疫性肝损伤,其机制可能与其抗炎和抗氧化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硫代氨基甲酸吡咯烷 脂多糖 卡介苗 免疫性肝损伤 炎症
下载PDF
N-乙酰半胱氨酸对GalN/LPS引起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4
3
作者 王华 徐德祥 +5 位作者 吕金伟 宁萑 赵磊 陈远华 张程 李祥云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75-278,共4页
目的研究N-乙酰半胱氨酸(NAC)对D-氨基半乳糖(D-GalN)与细菌脂多糖(LPS)引起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建立GalN/LPS引起的小鼠急性肝损伤模型。在GalN与LPS共处理前30min经腹腔注射给予NAC,于GalN/LPS处理1·5h后剖杀部分动... 目的研究N-乙酰半胱氨酸(NAC)对D-氨基半乳糖(D-GalN)与细菌脂多糖(LPS)引起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建立GalN/LPS引起的小鼠急性肝损伤模型。在GalN与LPS共处理前30min经腹腔注射给予NAC,于GalN/LPS处理1·5h后剖杀部分动物取血,测定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GalN/LPS处理8h后剖杀剩余动物,取血和肝脏,测定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活力和一氧化氮(NO)水平,检测肝脏组织Caspase-3活性与还原性谷胱甘肽(GSH)含量,采用DNA断裂分析方法检测肝脏凋亡,并对部分肝脏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与GalN/LPS处理组比较,NAC预处理组小鼠血清ALT活力、肝脏Caspase-3活性和GSH损耗均显著下降,肝脏组织病理学改变明显改善,DNA断裂分析未见明显凋亡梯度,而NAC对小鼠血清TNF-α含量和NO生成无显著影响。结论NAC预处理对GalN/LPS引起的小鼠急性肝损伤有保护作用,主要通过其抗凋亡和抗氧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酰半胱氨酸/药理学 多糖类 细菌/药理学 肝/损伤 抗氧化剂
下载PDF
二硫代氨基甲酸吡咯烷对小鼠急性凋亡性肝损伤的效应 被引量:2
4
作者 王华 吕金伟 +3 位作者 张程 宁萑 赵磊 徐德祥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610-1614,共5页
目的探讨二硫代氨基甲酸吡咯烷(PDTC)对氨基半乳糖(GalN)/细菌脂多糖(LPS)诱导小鼠急性凋亡性肝损伤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方法设置生理盐水(NS)组、GalN/LPS组、PDTC+GalN/LPS组和PDTC组。每组10只小鼠被用于观察LPS处理后72h内的动物... 目的探讨二硫代氨基甲酸吡咯烷(PDTC)对氨基半乳糖(GalN)/细菌脂多糖(LPS)诱导小鼠急性凋亡性肝损伤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方法设置生理盐水(NS)组、GalN/LPS组、PDTC+GalN/LPS组和PDTC组。每组10只小鼠被用于观察LPS处理后72h内的动物死亡情况;每组6只小鼠经LPS处理后1.5h被取血、处死并留取肝脏,用RT-PCR检测肝脏组织TNF-αmRNA表达水平,用EMSA分析肝脏NF-κB结合活性,每组12只小鼠于LPS处理后8h取血、处死并留取肝脏,测定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活力,用TUNEL技术检测肝脏细胞凋亡,并对肝组织切片行常规HE染色。结果GalN/LPS共处理升高小鼠血清ALT活力;肝脏组织病理学检查发现,GalN/LPS组小鼠肝脏严重充血、坏死并伴有大量炎性细胞浸润,肝脏组织TUNEL阳性细胞增多;在GalN/LPS共处理72h内有90%小鼠发生死亡,所有死亡小鼠均伴有肝脏严重充血。PDTC预处理抑制GalN/LPS诱导的肝脏NF-κB激活和TNF-α表达,但PDTC预处理反而加重GalN/LPS引起的小鼠肝脏细胞凋亡、进一步升高血清ALT活力、加重肝脏充血和坏死并加速小鼠死亡。结论NF-κB抑制剂PDTC通过抑制肝脏实质细胞NF-κB介导的抗凋亡机制加重GalN/LPS诱导的小鼠急性凋亡性肝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硫代氨基甲酸吡咯烷 脂多糖 氨基半乳糖 急性凋亡性肝损伤 核因子-ΚB 小鼠
下载PDF
活性氧和TNF-α在LPS上调小鼠胎盘血红素氧化酶-1表达中的作用 被引量:2
5
作者 李祥云 徐德祥 +3 位作者 张程 王华 赵磊 宁萑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62-366,共5页
目的探讨活性氧(ROS)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细菌脂多糖(LPS)上调小鼠胎盘血红素氧化酶-1(HO-1)基因表达中的作用。方法由3个实验组成:实验1:经腹腔注射给予受孕第16或第17天小鼠LPS(75μg/kg),LPS处理后不同时点剖杀孕鼠;实验2:... 目的探讨活性氧(ROS)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细菌脂多糖(LPS)上调小鼠胎盘血红素氧化酶-1(HO-1)基因表达中的作用。方法由3个实验组成:实验1:经腹腔注射给予受孕第16或第17天小鼠LPS(75μg/kg),LPS处理后不同时点剖杀孕鼠;实验2:经腹腔注射给予受孕第17天小鼠不同剂量LPS(1、10、75μg/kg),LPS处理后24h剖杀孕鼠;实验3:经腹腔注射给予受孕第17天小鼠LPS(75μg/kg),部分动物于LPS处理前30min分别经腹腔注射给予2-苯叔丁基硝酮(PBN,100mg/kg)、氨基胍(AG,100mg/kg)或己酮可可碱(PTX,100mg/kg),LPS处理后1.5h或24h剖杀孕鼠。RT-PCR分析胎盘TNF-α mRNA表达改变,Western blot技术检测胎盘组织HO-1和HO-2蛋白表达水平,Griffith法测定胎盘谷胱甘肽含量,比色法检测胎盘组织羰基产物丙二醛含量。结果LPS对小鼠胎盘HO-1表达有显著的上调作用,并呈明显的时间和剂量-效应关系。PBN或PTX预处理均明显减弱LPS对胎盘组织HO-1表达的上调作用,而AG对LPS上调胎盘HO-1表达的影响不明显。结论ROS和TNF-α可能至少部分参与LPS对胎盘HO-1表达的上调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多糖类 胎盘 活性氧 肿瘤坏死因子Α
下载PDF
低剂量细菌脂多糖预处理对其诱导宫内胎儿死亡和早产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王华 徐德祥 +5 位作者 吕金伟 宁萑 赵磊 陈远华 张程 李祥云 《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4-7,共4页
目的研究低剂量细菌脂多糖(LPS)预处理对高剂量LPS诱导宫内胎儿死亡(IUFD)和早产的影响。方法实验1:孕鼠随机分为4组,LPS组和对照组分别于孕15 d腹腔注射LPS(120μg/kg)和等容积NS;LPS(4 h)+LPS组和LPS(24 h)+LPS组孕鼠分别在给予低剂量... 目的研究低剂量细菌脂多糖(LPS)预处理对高剂量LPS诱导宫内胎儿死亡(IUFD)和早产的影响。方法实验1:孕鼠随机分为4组,LPS组和对照组分别于孕15 d腹腔注射LPS(120μg/kg)和等容积NS;LPS(4 h)+LPS组和LPS(24 h)+LPS组孕鼠分别在给予低剂量LPS(10μg/kg,i.p.)4、24 h后再腹腔注射高剂量LPS(120μg/kg)。高剂量LPS处理后密切观察各组孕鼠早产迹象,第18 d剖杀各组非早产孕鼠,记录活胎数、死胎数、吸收胎数和着床腺数。实验2:随机分成4组(同实验1)。每组12只孕鼠在高剂量LPS处理1.5 h后被剖杀,取孕鼠血清和羊水,并测定其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10(IL-10)含量;另外每组12只孕鼠于高剂量LPS处理6 h后被剖杀,留取孕鼠血清、羊水和胎盘,并检测母血和羊水中一氧化氮(NO)水平,测定胎盘组织还原性谷胱甘肽(GSH)和丙二醛(MDA)含量。结果在高剂量LPS处理前24 h给予的低剂量LPS显著降低高剂量LPS诱导的宫内胎鼠死亡、减少孕鼠血清和羊水中TNF-α含量和降低小鼠胎盘MDA含量。与单纯LPS组比较,LPS(4 h)+LPS组宫内胎鼠死亡率进一步升高、孕鼠血清和羊水中TNF-α与NO含量明显增加、小鼠胎盘MDA含量和GSH损耗也明显提高。结论低剂量LPS预处理对高剂量LPS引起发育毒性的影响取决于两次LPS处理的时距。在高剂量LPS处理孕鼠前24 h给予的低剂量LPS可保护高剂量LPS引起IUFD和早产,主要通过抑制TNF-α产生和对抗机体氧化应激;而在高剂量LPS处理前4 h给予的低剂量LPS却加重高剂量LPS引起的发育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脂多糖 宫内胎儿死亡 发育毒性 细菌脂多糖耐受
下载PDF
哺乳期母鼠氯氰菊酯暴露对成年雄性子代精子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马兴好 宁萑 +3 位作者 王华 万艳梅 王素芳 徐德祥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704-707,共4页
目的探讨哺乳期母鼠氯氰菊酯暴露对子代雄鼠成年后精子质量和生育力的影响。方法21只孕鼠被随机分为对照组、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于分娩后第1天分别经口灌胃给予母鼠氯氰菊酯[0、6.25、25mg/(kg·d)]处理,染毒至母鼠产后21d,断乳后... 目的探讨哺乳期母鼠氯氰菊酯暴露对子代雄鼠成年后精子质量和生育力的影响。方法21只孕鼠被随机分为对照组、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于分娩后第1天分别经口灌胃给予母鼠氯氰菊酯[0、6.25、25mg/(kg·d)]处理,染毒至母鼠产后21d,断乳后仔鼠正常喂养至出生后70d,分别评价成年雄性仔鼠精子质量和生育力,TUNEL法检测睾丸细胞凋亡,观察睾丸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高剂量组附睾精子数明显减少(P<0.05);生育力指标以及睾丸生精细胞凋亡数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组织病理学结果显示,处理组成年雄性后代睾丸生精细胞层减少、管腔内径增大、细胞相对稀疏且排列较紊乱。结论哺乳期母鼠氯氰菊酯暴露对雄性子代成年后精子质量有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子发生/药物作用 除虫菊酯类/毒性
下载PDF
孕期接触褪黑素对细菌脂多糖引起的小鼠炎性细胞因子释放的影响
8
作者 王华 徐德祥 +4 位作者 宁萑 吕金伟 赵磊 李祥云 张程 《生殖与避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573-576,共4页
目的:研究孕期接触褪黑素(MT)对细菌脂多糖(LPS)引起小鼠炎性细胞因子释放的影响。方法:孕17d鼠被随机分为对照组、LPS组和MT+LPS组,每组12只。LPS组、MT+LPS组孕鼠均给予LPS(500μg/kg,i.p.);MT+LPS组在LPS处理前0.5h给予MT(5mg/kg,i.p... 目的:研究孕期接触褪黑素(MT)对细菌脂多糖(LPS)引起小鼠炎性细胞因子释放的影响。方法:孕17d鼠被随机分为对照组、LPS组和MT+LPS组,每组12只。LPS组、MT+LPS组孕鼠均给予LPS(500μg/kg,i.p.);MT+LPS组在LPS处理前0.5h给予MT(5mg/kg,i.p.);对照组孕鼠给予等容积生理盐水。于LPS或生理盐水处理1.5h后摘眼球取血,处死孕鼠,并留取羊水、胎肝、胎脑。用ELISA法分别测定母血、羊水、胎肝和胎脑中TNF-α、IL-1β、IL-6及IL-10含量。结果:LPS能显著升高母血、羊水和胎肝中TNF-α、IL-1β、IL-6及IL-10含量,MT+LPS组母血和胎肝中IL-10含量明显高于LPS组,MT预处理显著抑制LPS引起的母血TNF-α释放,但MT对LPS引起的母血和羊水中IL-1β、IL-6含量的变化无明显影响。此外,LPS显著升高胎脑中TNF-α和IL-10含量,而MT预处理却明显降低LPS引起的胎脑TNF-α释放。结论:孕期接触MT可多向调节LPS诱发的小鼠母血、羊水、胎肝和胎脑中促炎细胞因子与抗炎细胞因子释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褪黑素(MT) 细菌脂多糖(LPS) 细胞因子 胎儿 羊水
下载PDF
哺乳期氯氰菊酯暴露对断乳期雄性小鼠生殖内分泌的影响 被引量:5
9
作者 马兴好 宁萑 +3 位作者 王华 万艳梅 王素芳 徐德祥 《环境与健康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496-498,F0003,共4页
目的探讨哺乳期母鼠接触氯氰菊酯对断乳期雄性子代小鼠生殖内分泌的损害作用,为研究氯氰菊酯的生殖发育毒作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21只健康清洁级ICR孕鼠随机分为溶剂对照组(玉米油)、低剂量(6.25mg/kg)和高剂量氯氰菊酯染毒组(25mg/k... 目的探讨哺乳期母鼠接触氯氰菊酯对断乳期雄性子代小鼠生殖内分泌的损害作用,为研究氯氰菊酯的生殖发育毒作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21只健康清洁级ICR孕鼠随机分为溶剂对照组(玉米油)、低剂量(6.25mg/kg)和高剂量氯氰菊酯染毒组(25mg/kg),每组7只。分娩后第1天,母鼠以灌胃方式进行染毒,每天1次,染毒至分娩后第21天。染毒后,每组随机取雄性仔鼠15只,称重,剖杀取睾丸,称重睾丸并计算脏器系数。采用放免法检测血清、睾丸组织睾酮(T)和血清雌二醇(E2)水平。取小鼠的同侧睾丸,HE染色后进行组织病理学观察。采用TUNEL法检测睾丸细胞凋亡情况。结果与溶剂对照组相比,高、低剂量氯氰菊酯染毒组雄性仔鼠体重、睾丸重量和睾丸系数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与溶剂对照组相比,高剂量氯氰菊酯染毒组雄性仔鼠血清T水平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低剂量氯氰菊酯染毒组比较,高剂量氯氰菊酯染毒组雄性仔鼠血清T水平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氯氰菊酯染毒剂量的升高,血清和睾丸组织T水平均呈下降趋势。各染毒组雄性仔鼠血清E2和睾丸T水平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织病理学结果显示,处理组仔鼠睾丸生精细胞层减少,管腔内径增大,细胞相对稀疏,且排列较紊乱,但睾丸细胞凋亡无明显影响。结论哺乳期母鼠接触氯氰菊酯对断乳期雄性子代小鼠生殖内分泌有明显损害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药 氯氰菊酯 哺乳期 睾酮 细胞凋亡
原文传递
溴丙烷对雄性大鼠睾丸组织DNA甲基化酶及组蛋白乙酰化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4
10
作者 张茜 郑睿智 +4 位作者 张志华 杨林胜 王华 宁萑 黄芬 《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92-95,共4页
目的了解DNA甲基化转移酶(DNMTs)、组蛋白乙酰化酶(HAT)和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在溴丙烷(BP)对雄性大鼠睾丸生殖毒性中的作用。方法将27只大鼠随机分为3组,1-BP染毒组、2-BP染毒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腹腔注射1-BP、2-BP、玉米... 目的了解DNA甲基化转移酶(DNMTs)、组蛋白乙酰化酶(HAT)和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在溴丙烷(BP)对雄性大鼠睾丸生殖毒性中的作用。方法将27只大鼠随机分为3组,1-BP染毒组、2-BP染毒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腹腔注射1-BP、2-BP、玉米油,连续染毒2周,评价精子数量和形态。运用实时定量PCR和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对甲基化转移酶(DNMT1、DNMT3a、DNMT3b)的mRNA表达水平及乙酰化酶和去乙酰化酶的活力进行检测。结果与对照组比较,BPs的暴露使大鼠附睾精子的绝对数量和相对数量减少,1-BP主要使无尾精子比例增加,而2-BP暴露使头部异常精子的比例增加。与对照组比较,2-BP的暴露使大鼠DNMTs的mRNA表达水平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1-BP暴露对大鼠睾丸的HAT和HDAC活力水平无影响,2-BP暴露使大鼠睾丸HAT活力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HDAC活力水平影响无统计学意义。结论2-溴丙烷的暴露可能诱导DNA甲基化和组蛋白乙酰化水平的异常,表观遗传调控可能在2-溴丙烷生殖毒性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溴丙烷 生殖毒性 DNA甲基化 组蛋白乙酰化 去乙酰化
原文传递
溴丙烷两种同分异构体对大鼠肝脏毒性的影响 被引量:3
11
作者 辛倩倩 张万军 +5 位作者 黄永 李杰 潘和平 宁萑 周丽鸿 黄芬 《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634-636,共3页
目的了解溴丙烷(BP)2种同分异构体(1-BP和2-BP)对雄性大鼠肝脏的影响。方法18只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玉米油)、1-BP组(1g/kg)和2-BP组(1g/kg),每组6只,每131次腹腔注射,连续注射1周后进行肝组织病理学及细胞凋亡观察... 目的了解溴丙烷(BP)2种同分异构体(1-BP和2-BP)对雄性大鼠肝脏的影响。方法18只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玉米油)、1-BP组(1g/kg)和2-BP组(1g/kg),每组6只,每131次腹腔注射,连续注射1周后进行肝组织病理学及细胞凋亡观察,并利用化学比色法测定谷胱甘肽(GSH)、谷胱甘肽还原酶(GSH—RD)、芥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谷胱甘肽转移酶(GST)活力;检测肝脏的细胞凋亡和Caspas-3活力。结果1—BP组大鼠体重(264.83±8.04)g,与对照组[(288.50±23.93)g]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个BP组大鼠肝组织均出现细胞核体积缩小且皱缩变形,且有不同程度的肝细胞空泡变性;各组GSH、GSH.RD、GSH—Px和GST活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0.05)。1-BP组阳性凋亡细胞数为(15.40±6.04),明显高于对照组和2-B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BP组大鼠肝细胞胞质中可见Caspase-3阳性的棕褐色颗粒,对照组和2-BP组肝细胞胞质中较少见到Caspase-3阳性的棕褐色颗粒。结论溴丙烷2种同分异构体的短期暴露均可引起大鼠肝脏病理变化,但肝细胞凋亡程度有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溴丙烷 谷胱甘肽
原文传递
哺乳期母鼠接触氯氰菊酯对雄性仔鼠睾酮合成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素芳 马兴好 +3 位作者 宁萑 穆敏 万艳梅 徐德祥 《卫生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67-171,共5页
目的探讨哺乳期母鼠接触氯氰菊酯对雄性仔鼠断乳期及成年性激素合成的影响。方法将140只刚出生ICR小鼠随机分为氯氰菊酯染毒组和溶剂对照组,从分娩后第一天,染毒组每天给予母鼠25mg/kg氯氰菊酯灌胃染毒,直至分娩后第21天仔鼠断奶,对照... 目的探讨哺乳期母鼠接触氯氰菊酯对雄性仔鼠断乳期及成年性激素合成的影响。方法将140只刚出生ICR小鼠随机分为氯氰菊酯染毒组和溶剂对照组,从分娩后第一天,染毒组每天给予母鼠25mg/kg氯氰菊酯灌胃染毒,直至分娩后第21天仔鼠断奶,对照组给予等体积玉米油灌胃。分别于出生后21天及70天时,每组取15只雄性仔鼠,放免法检测血清和睾丸组织睾酮(T)和雌二醇(E2)水平,用RT-PCR方法检测睾丸中StAR和睾酮合成酶mRNA表达水平,用Western blot检测睾丸中StAR和睾酮合成酶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染毒组断乳期雄性仔鼠血清睾酮显著降低(P<0.01)及睾丸睾酮水平降低(P<0.05),对雌激素水平没有影响(P>0.05),且哺乳期氯氰菊酯暴露组雄性仔鼠睾丸中P450scc的mRNA水平与蛋白表达水平较对照组均显著降低(P<0.01),StAR、17β-HSD和P450 17α的mRNA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有一定降低(P<0.05),但其蛋白表达水平几乎未受影响。哺乳期母鼠氯氰菊酯暴露对成年雄性仔鼠的血清睾酮、睾丸睾酮水平及睾丸中StAR和睾酮合成酶的mRNA与蛋白表达水平几乎没有影响(P>0.05)。结论哺乳期氯氰菊酯暴露可能主要通过下调睾丸中P450scc的mRNA与蛋白表达而影响21天雄性仔鼠睾丸中睾酮的合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氰菊酯 哺乳期 雄性仔鼠 睾酮
原文传递
活性氧在细菌脂多糖上调小鼠胎肝血红素氧化酶-1表达中的作用
13
作者 张程 徐德祥 +3 位作者 李祥云 王华 赵磊 宁萑 《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00-103,共4页
目的探讨活性氧(ROS)在细菌脂多糖(LPS)上调小鼠胎肝血红素氧化酶-1(HO-1)基因表达中的作用。方法本研究由3个部分组成:一、经腹腔注射给予受孕第16或第17天小鼠LPS(75μg/kg),LPS处理后不同时点剖杀孕鼠;二、经腹腔注射给予受孕第17天... 目的探讨活性氧(ROS)在细菌脂多糖(LPS)上调小鼠胎肝血红素氧化酶-1(HO-1)基因表达中的作用。方法本研究由3个部分组成:一、经腹腔注射给予受孕第16或第17天小鼠LPS(75μg/kg),LPS处理后不同时点剖杀孕鼠;二、经腹腔注射给予受孕第17天小鼠不同剂量LPS(1,10,75μg/kg),LPS处理后24 h剖杀孕鼠;三、经腹腔注射给予受孕第17天小鼠LPS(75μg/kg),部分动物于LPS处理前30 min分别经腹腔注射给予2-苯叔丁基硝酮(PBN,100 mg/kg)、氨基胍(AG,100 mg/kg)或己酮可可碱(PTX,100 mg/kg),LPS处理后1.56、或24 h剖杀孕鼠。用免疫测定法(ELISA)技术检测母鼠血清和羊水中TNF-α水平,用Griess反应法分析母鼠血清和羊水中一氧化氮(NO)的产生,Western blotting技术检测胎肝组织HO-1和HO-2蛋白表达水平,Griffith法测定胎肝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比色法检测胎肝组织羰基产物丙二醛(MDA)含量。结果LPS对小鼠胎肝HO-1表达有显著的上调作用,并呈明显的时间-效应关系。PBN预处理阻断LPS对胎肝组织HO-1表达的上调作用,而AG和PTX对LPS上调胎肝HO-1表达的影响不明显。结论ROS参与LPS对胎肝HO-1表达的上调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脂多糖 胎肝 血红素氧化酶-1 活性氧
原文传递
母体哺乳期氰戊菊酯染毒对子代青春期雌鼠行为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3
14
作者 章恒 项静英 宁萑 《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289-292,共4页
目的研究母体哺乳期染毒氰戊菊酯对子代青春期雌鼠感觉运动行为和生活习性的影响。方法将12只雌小鼠随机分成对照组、7.5和30.0mg/kg氰戊菊酯染毒组(每组4只母鼠,每窝10只仔鼠,每组20只雌性仔鼠)。于仔鼠出生后第1—21天(PND1~... 目的研究母体哺乳期染毒氰戊菊酯对子代青春期雌鼠感觉运动行为和生活习性的影响。方法将12只雌小鼠随机分成对照组、7.5和30.0mg/kg氰戊菊酯染毒组(每组4只母鼠,每窝10只仔鼠,每组20只雌性仔鼠)。于仔鼠出生后第1—21天(PND1~PND21)每天给予染毒组母鼠氰戊菊酯(7.5和30.0mg/kg)灌胃染毒1次,对照组母鼠给予等容积玉米油。观察出生后第35天(PND35d)子代青春期雌鼠感觉运动行为和生活习性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周边时间:(203.4±53.0)S和站立次数:(30.9±17.3)次]相比,30.0mg/kg染毒组子代雌鼠阔边时间:(263.4±54.8)s和站立次数:(47.3±16.2)次]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7.5mg/kg染毒组子代雌鼠抓绳分值[(56.50±50.79)分]和30.0mg/kg染毒组子代雌鼠抓绳分值[(54.73±53.91)分]明显低于对照组[(114.53±53.87)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4.141,P〈0.05)。不同组别子代雌鼠平衡木分值、挖掘量、囤积量、筑巢分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母体哺乳期染毒氰戊菊酯可导致子代青春期雌鼠探索和运动协调能力降低及焦虑行为增加,对生活习性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氰戊菊酯 母亲暴露 神经行为学表现
原文传递
氯氰菊酯暴露对青春期雄性小鼠精子发生的影响
15
作者 赵显锋 王华 +6 位作者 王群 刘萍 宁萑 张程 张莹 于涛 徐德祥 《环境与职业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611-613,617,共4页
[目的]探讨氯氰菊酯暴露对青春期雄性小鼠精子发生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选择30只5周龄雄性ICR小鼠,随机分为暴露组和对照组,于出生后35天(PND35)至PND70,每天给予暴露组小鼠氯氰菊酯(25mg/kg)灌胃染毒,对照组以等容积的玉米油灌... [目的]探讨氯氰菊酯暴露对青春期雄性小鼠精子发生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选择30只5周龄雄性ICR小鼠,随机分为暴露组和对照组,于出生后35天(PND35)至PND70,每天给予暴露组小鼠氯氰菊酯(25mg/kg)灌胃染毒,对照组以等容积的玉米油灌胃。末次染毒16h后,处死小鼠,取附睾尾评价精子数量;取睾丸称重并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睾丸间质细胞;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清和睾丸组织睾酮水平;蛋白质免疫印迹法测定睾丸组织类固醇激素合成急性调节蛋白(StAR)和睾酮合成关键酶蛋白表达水平。[结果]暴露组小鼠睾丸生精小管管腔内出现大空泡。与对照组相比,暴露组第Ⅶ-Ⅷ期生精小管所占百分比明显下降,附睾尾精子数量明显减少,血清和睾丸组织睾酮含量明显降低,睾丸组织生成StAR的表达明显下调,而氯氰菊酯对小鼠睾丸间质细胞数量无影响。[结论]青春期氯氰菊酯暴露后对小鼠精子发生有损害作用,这可能与睾丸睾酮合成的降低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氰菊酯 青春期 雄性小鼠 精子发生 睾酮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