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胸锁乳突肌-胸骨舌骨肌间(lymph node between sternocleidomastoid and sternohyoid muscle,LNSS)淋巴结转移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9月至2016年6月青岛大学附属烟台毓璜顶医院甲状腺外科175...目的探讨胸锁乳突肌-胸骨舌骨肌间(lymph node between sternocleidomastoid and sternohyoid muscle,LNSS)淋巴结转移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9月至2016年6月青岛大学附属烟台毓璜顶医院甲状腺外科175例行手术治疗的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LNSS淋巴结的转移情况,分别采用单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的方法确定LNSS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入组175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LNSS淋巴结检出率为70.9%(124/175),阳性转移率为7.4%(13/175)。13例LNSS淋巴结阳性转移的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中,76.9%(10/13)同时发生颈侧区淋巴结转移。行单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多灶性肿瘤、肿瘤位于甲状腺下极、肿瘤侵犯颈前带状肌、颈侧区淋巴结转移、cN+、颈部淋巴结转移数、Ⅳ区淋巴结转移及Ⅳ区淋巴结转移数是LNSS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P〈0.05);进一步行多变量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肿瘤位于甲状腺下极和颈部淋巴结转移数〉6枚是LNSS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以颈部淋巴结转移数作为LNSS淋巴结转移的预测因子其敏感度为92.3%,特异度为66.7%,准确率为68.6%。结论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中存在一定比例的LNSS淋巴结转移,尤其是当癌灶位于甲状腺下极以及颈部淋巴结转移数〉6枚时,应当特别注意其患侧LNSS淋巴结的清扫,以提高手术效果、降低复发;对于LNSS淋巴结阳性转移而未行颈侧区淋巴清扫的患者,应在随访期密切关注颈侧区淋巴结是否受累,以便尽早干预,改善患者预后。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探讨胸锁乳突肌-胸骨舌骨肌间(lymph node between sternocleidomastoid and sternohyoid muscle,LNSS)淋巴结转移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9月至2016年6月青岛大学附属烟台毓璜顶医院甲状腺外科175例行手术治疗的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LNSS淋巴结的转移情况,分别采用单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的方法确定LNSS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入组175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LNSS淋巴结检出率为70.9%(124/175),阳性转移率为7.4%(13/175)。13例LNSS淋巴结阳性转移的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中,76.9%(10/13)同时发生颈侧区淋巴结转移。行单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多灶性肿瘤、肿瘤位于甲状腺下极、肿瘤侵犯颈前带状肌、颈侧区淋巴结转移、cN+、颈部淋巴结转移数、Ⅳ区淋巴结转移及Ⅳ区淋巴结转移数是LNSS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P〈0.05);进一步行多变量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肿瘤位于甲状腺下极和颈部淋巴结转移数〉6枚是LNSS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以颈部淋巴结转移数作为LNSS淋巴结转移的预测因子其敏感度为92.3%,特异度为66.7%,准确率为68.6%。结论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中存在一定比例的LNSS淋巴结转移,尤其是当癌灶位于甲状腺下极以及颈部淋巴结转移数〉6枚时,应当特别注意其患侧LNSS淋巴结的清扫,以提高手术效果、降低复发;对于LNSS淋巴结阳性转移而未行颈侧区淋巴清扫的患者,应在随访期密切关注颈侧区淋巴结是否受累,以便尽早干预,改善患者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