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1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腺苷A_(2B)受体激活减轻脓毒症诱导的急性肺损伤及肺微血管内皮炎症损伤
1
作者 王慧霞 安友仲 《中国临床新医学》 2024年第2期138-144,共7页
目的分析腺苷A_(2B)受体(A_(2B) R)激活对脓毒症诱导的急性肺损伤(ALI)的影响并探讨其在肺微血管内皮炎症损伤中的调控作用。方法(1)将24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ALI模型组(ALI组)、A_(2B) R激动剂BAY60-6583干预组(ALI+BAY... 目的分析腺苷A_(2B)受体(A_(2B) R)激活对脓毒症诱导的急性肺损伤(ALI)的影响并探讨其在肺微血管内皮炎症损伤中的调控作用。方法(1)将24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ALI模型组(ALI组)、A_(2B) R激动剂BAY60-6583干预组(ALI+BAY组)和A_(2B) R抑制剂PSB1115干预组(ALI+PSB组),每组6只。制模后24 h处死大鼠取肺组织,光镜下行肺损伤评分(Smith评分),计算肺湿/干质量比值(W/D)。Evans Blue染色法测定肺水清除率(AFC)。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肺组织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水平。(2)采用TNF-α诱导人肺微血管内皮细胞(HPMECs)损伤模型,设立对照组、TNF-α组、BAY组、PSB组、BAY+TNF-α组和PSB+TNF-α组,各组细胞培养24 h后采用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白蛋白(albumin)法检测HPMECs单层通透性,Werstern blot法检测IL-1β、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血管内皮钙黏连蛋白(VE-cadherin)、促血管生成素(ANGPT)的表达水平。结果与sham组比较,ALI组的Smith评分、肺W/D及肺组织TNF-α、IL-6、IL-1β水平均显著升高,AFC显著降低;与ALI组比较,ALI+BAY组的Smith评分、肺W/D及肺组织TNF-α、IL-6、IL-1β水平显著降低,AFC显著升高;而ALI+PSB组结果相反。TNF-α诱导HPMECs损伤模型中,与对照组比较,TNF-α组IL-1β、ICAM-1表达水平及HPMECs单层通透性升高,VE-cadherin、ANGPT表达水平降低。与TNF-α组比较,BAY+TNF-α组IL-1β、ICAM-1表达水平及HPMECs单层通透性降低,VE-cadherin、ANGPT表达水平升高,而PSB1115预处理可逆转上述现象。上述各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腺苷A_(2B) R激活可减轻脓毒症诱导的ALI,并通过减轻肺微血管内皮炎症、降低通透性、促进血管生成等途径起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腺苷A_(2B)受体 脓毒症 急性肺损伤 人肺微血管内皮细胞 炎症
下载PDF
不同镇痛镇静方案对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实施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吕杰 王永慧 +2 位作者 王慧霞 赵慧颖 安友仲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70-74,共5页
目的观察不同镇痛镇静方案对危重患者肠内营养实施的影响。方法收集北京大学人民医院2014年2月至2017年1月危重症患者210例,随机分为芬太尼组(芬太尼镇痛+咪达唑仑镇静,70例)、瑞芬太尼组(瑞芬太尼镇痛+咪达唑仑镇静,70例)、对照组(单... 目的观察不同镇痛镇静方案对危重患者肠内营养实施的影响。方法收集北京大学人民医院2014年2月至2017年1月危重症患者210例,随机分为芬太尼组(芬太尼镇痛+咪达唑仑镇静,70例)、瑞芬太尼组(瑞芬太尼镇痛+咪达唑仑镇静,70例)、对照组(单纯使用咪达唑仑镇静,70例),3组中使用肠内营养患者分别有37例、37例和30例。比较3组患者性别、年龄、体质量、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 Ⅱ)、肠内营养使用率、镇痛镇静药物用量、首次肠内营养时间、肠内营养量、肠内营养使用天数/重症监护病房(ICU)住院天数、中断喂养次数、肠鸣音恢复时间、腹胀发生率、胃潴留量、大便次数、大便量、28 d生存率的差异。结果3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体质量、APACHE Ⅱ评分及肠内营养使用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芬太尼组和瑞芬太尼组咪达唑仑用量明显少于对照组(mg/d:144.9±31.8、164.4±31.7比181.9±42.0,P<0.05)。芬太尼组首次肠内营养使用时间明显晚于瑞芬太尼组和对照组(d:10.7±6.5比5.4±2.9、6.1±4.7,均P<0.05),但瑞芬太尼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芬太尼组中断喂养次数多于瑞芬太尼组和对照组(次:1.50±1.20比0.70±0.39、0.70±0.27,均P<0.05),但瑞芬太尼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肠内营养量及使用天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芬太尼组肠鸣音恢复时间较瑞芬太尼组与对照组最慢(10.5±6.5比5.0±3.3、6.5±4.0,均P<0.05),但瑞芬太尼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腹胀发生率、胃潴留量、大便次数、大便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瑞芬太尼组患者28 d生存率与芬太尼组均略好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1.9%、91.9%比86.7%,P>0.05),但瑞芬太尼组存活天数总体好于芬太尼组。结论在镇静基础上应用芬太尼和瑞芬太尼镇痛的镇痛镇静方案对于肠内营养的实施均有一定的影响,其中芬太尼易导致危重患者胃肠道功能障碍,可明显延缓胃肠道功能的恢复,影响肠内营养的实施,而瑞芬太尼的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芬太尼 瑞芬太尼 镇痛镇静 胃肠道功能 危重症患者
下载PDF
2种心脏超声造影技术判断中心静脉导管尖端位置的临床价值
3
作者 沈鹏 赵连泽 +2 位作者 吕杰 赵慧颖 安友仲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30-334,共5页
目的比较心脏超声微泡造影和快速灌注湍流造影2种技术判断中心静脉导管尖端位置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20年7月至2022年3月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行中心静脉置管的107例成人危重症患者,分别应用心脏超声微泡造影技术和快速... 目的比较心脏超声微泡造影和快速灌注湍流造影2种技术判断中心静脉导管尖端位置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20年7月至2022年3月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行中心静脉置管的107例成人危重症患者,分别应用心脏超声微泡造影技术和快速灌注湍流造影技术判断中心静脉导管尖端的位置,并以床旁胸部X线片所示结果为标准,分析2种超声造影技术判断导管尖端位置的效果。结果应用心脏超声微泡造影技术和快速灌注湍流造影技术判断中心静脉导管尖端位置所需时间分别为6(5~7)min和5(4~6)min,均短于胸部X线片判断导管尖端位置所需时间[70(57~90)min](P均<0.01)。以床旁胸部X线片作为判断导管位置的金标准,应用心脏超声微泡造影和快速灌注湍流造影2种技术判断导管尖端位置的灵敏度均高达100.0%,特异度均为81.2%。结论相较于床旁胸部X线片,心脏超声微泡造影技术和快速灌注湍流造影技术均可快速、准确地判断中心静脉导管的位置,尤其心脏超声快速灌注湍流造影技术无须注射造影剂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心动描记术 危重症 中心静脉置管 超声造影检查
原文传递
ICU内患者获得性真菌感染的防治 被引量:19
4
作者 安友仲 李军 +4 位作者 王博 吴晓英 王贺 罗华 周静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1998年第12期747-749,共3页
目的:研究长期住ICU患者获得性深部真菌感染的发生特点及防治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1995年1月~1997年12月我院SICU连续长期住院患者65例,定期采取呼吸道(痰液)、血液、尿液、中心静脉插管、各种引流及伤口深... 目的:研究长期住ICU患者获得性深部真菌感染的发生特点及防治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1995年1月~1997年12月我院SICU连续长期住院患者65例,定期采取呼吸道(痰液)、血液、尿液、中心静脉插管、各种引流及伤口深部拭子标本,行微生物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65例患者中微生物培养阳性者49例(75.4%);其中单纯真菌感染者2例(3.1%);真菌合并细菌感染者18例(27.7%)。真菌感染的总发生率为40.8%(20/49)。共获得真菌41株,念珠菌属仍是主要感染病原体,占全部41株的56.1%以上,但白色念珠菌感染比例显著下降。结论:ICU中真菌感染最常见于呼吸道和泌尿道,感染发生率与患者年龄、留治时间及机械通气时间有关。应用广谱强力抗生素可以造成菌群失调而引发深部真菌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CU 革兰氏阴性菌 真菌感染 念珠菌 医院内感染
下载PDF
创伤后早期神经内分泌改变与应激性高血糖 被引量:13
5
作者 安友仲 祝学光 +3 位作者 杜如昱 赵华 王新慧 吴小英 《北京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7年第4期362-365,共4页
目的:观察应激时血糖代谢与神经内分泌改变的关系,探讨胰岛素抵抗的机制和意义。方法:前瞻性,教学医院SICU,外科大手术后病人30例。于术毕即刻(AS)、脱离呼吸机后(AW)和术日凌晨(NM)分别测定外周血糖和胰岛素(INS)、C肽(... 目的:观察应激时血糖代谢与神经内分泌改变的关系,探讨胰岛素抵抗的机制和意义。方法:前瞻性,教学医院SICU,外科大手术后病人30例。于术毕即刻(AS)、脱离呼吸机后(AW)和术日凌晨(NM)分别测定外周血糖和胰岛素(INS)、C肽(C-P)、皮质醇(CORT)、促肾上腺皮质素(ACTH)、生长激素(GH)、胰高糖素(GL)(以上放免法),肾上腺素(E)和去甲肾上腺素(NE)(高效液相色谱法)水平。结果采用秩和检验及多元直线相关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后患者的血糖及CORT、ACTH、E和NE均显著升高,分别为2.3g/L、280.7μg/L、47.6ng/L、324.4ng/L和1511.0ng/L;脱机后逐渐下降,至凌晨显著降低,分别为1.89g/L、134.4μg/L、7.38ng/L、92.6ng/L和975.5ng/L。C-P明显升高并和INS一起逐渐递增,在AS和NM分别为3.59μg/L,对5.27ng/L和20.8mU/L对32.7mU/L。GH和GL3个时相均在正常范围。结论:外科术后早期存在应激性高血糖和胰岛素抵抗,血糖水平主要受NE调节,24h后逐渐复常;胰岛素抵抗的原因在效应细胞受体下调,是机体应激时重要的自我保护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激反应 去甲肾上腺素 胰岛素 创伤 高血糖
下载PDF
外科病人围手术期血脂代谢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6
6
作者 安友仲 谢启伟 +2 位作者 祝学光 应珊红 温光源 《中国临床营养杂志》 1998年第3期103-106,共4页
对二组外科择期手术病人围手术期血浆游离脂肪酸即软脂酸(C16:0)、硬脂酸(C18:0)、油酸(C18:0)、亚油酸(C18:2)、花生四烯酸(C20:4)和甘油三脂及胆固醇水平变化的观察,发现手术后早期即有血脂水平的全面降低。血脂的降... 对二组外科择期手术病人围手术期血浆游离脂肪酸即软脂酸(C16:0)、硬脂酸(C18:0)、油酸(C18:0)、亚油酸(C18:2)、花生四烯酸(C20:4)和甘油三脂及胆固醇水平变化的观察,发现手术后早期即有血脂水平的全面降低。血脂的降低随创伤应激的加重而具显著性且持久,提示在创伤应激早期机体主要通过利用血脂而获得能量,同时血糖应激性升高以保证神经细胞和红细胞的能量供应,并减少了乳酸生成,有利于维持重要的生命中枢功能和体液内环境稳定。本研究还发现,创伤后存在着显著而持久的低胆固醇血症,且血胆固醇水平与创伤程度及病人预后有较密切关系。创伤后在保证机体氧合状态正常的前提下,早期补充脂肪酸(特别是多不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将有助于减轻机体组织的分解代谢,稳定细胞结构和功能,保护机体内环境,防止多器官功能障碍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手术期 临床意义 血脂代谢 外科病人 血浆游离脂肪酸 多不饱和脂肪酸 多器官功能障碍 择期手术病人 低胆固醇血症 创伤应激 花生四烯酸 内环境稳定 胆固醇水平 结构和功能 机体内环境 血脂水平 术后早期 水平变化 甘油三脂
下载PDF
机械通气治疗期间的营养支持 被引量:25
7
作者 安友仲 《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 CAS 2004年第3期139-141,共3页
关键词 机械通气 治疗 营养支持 低氧血症 生命体征
下载PDF
SAP早期的液体复苏治疗 被引量:7
8
作者 安友仲 张振宇 《肝胆外科杂志》 2008年第4期246-248,共3页
关键词 腺腺 炎症 治疗
下载PDF
补不足 损有余 无监测 慎营养——再谈危重症病人的营养治疗 被引量:11
9
作者 安友仲 《肠外与肠内营养》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29-131,共3页
现代临床营养支持与治疗经历了半个世纪的发展历程,从了解与模仿生理,到探索与纠正病理;从顺应生理的热量支持,到干预病理的代谢治疗;肠内肠外营养已成为临床多学科治疗的公共平台之一,特别是危重症病人治疗的基础而重要的“公器... 现代临床营养支持与治疗经历了半个世纪的发展历程,从了解与模仿生理,到探索与纠正病理;从顺应生理的热量支持,到干预病理的代谢治疗;肠内肠外营养已成为临床多学科治疗的公共平台之一,特别是危重症病人治疗的基础而重要的“公器”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临床营养支持 危重症 代谢调理 营养治疗
原文传递
合理应用人血白蛋白——正确认识生理物质在病理过程中的作用 被引量:18
10
作者 安友仲 《中国临床营养杂志》 2008年第1期1-4,共4页
关键词 人血白蛋白 病理过程 物质 生理 临床应用 日常工作 医患关系 药剂科
下载PDF
PICC在临床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1
作者 安友仲 李军 王月 《中国临床营养杂志》 2000年第1期72-72,共1页
目的了解PICC在临床应用中常见的并发症。方法回顾性总结1999年我院SICU收治病人中留置PICC的情况。结果1999年我院SICU收治病人中共有14人留置PICC,其中男12人,女2人,平均年龄72岁。均为术后不能经口进食而需行静脉营养的患者,经P... 目的了解PICC在临床应用中常见的并发症。方法回顾性总结1999年我院SICU收治病人中留置PICC的情况。结果1999年我院SICU收治病人中共有14人留置PICC,其中男12人,女2人,平均年龄72岁。均为术后不能经口进食而需行静脉营养的患者,经PICC主要输往静脉营养液,并同时应用抗生素。其中4例因PICC栓塞拔管,1例因静脉炎拔管,另有2例因高热怀疑PICC管感染而拔管,行PICC管培养为阴性。结论临床中应用PICC所遇到的主要并发症为栓塞、静脉炎和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CC 临床中的应用 临床应用 并发症
下载PDF
目标不等于目的——浅谈镇痛镇静的器官保护作用 被引量:4
12
作者 安友仲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567-570,共4页
镇痛镇静治疗的目的在于保护器官的形态与功能储备。在能够满足全身各组织器官代谢最低需求的循环灌注与氧合的基础上,让器官尽量休息且功能和谐匹配,以最大限度地节约和保护器官的储备功能,使得危重患者康复后能够尽可能保持较好的生... 镇痛镇静治疗的目的在于保护器官的形态与功能储备。在能够满足全身各组织器官代谢最低需求的循环灌注与氧合的基础上,让器官尽量休息且功能和谐匹配,以最大限度地节约和保护器官的储备功能,使得危重患者康复后能够尽可能保持较好的生活质量,是重症医学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在达到镇痛镇静治疗目的的过程中,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基础状态、器官功能等个体化设置不同的镇痛镇静目标,而不宜简单机械地强调"深镇静"或"浅镇静"。镇痛镇静治疗是一把双刃剑,无监测,勿镇痛镇静;实施镇痛镇静治疗时需要对治疗是否已顺序达到镇痛镇静目标,并趋近器官功能保护目的进行连续的监测与评估,但此监测与评估不能仅局限于对患者疼痛和意识及认知状态的了解,还必须包括对患者基本生命体征的动态变化以及器官功能的储备代偿能力判断,运用监测评估的手段,使机体各器官达到休整生息、尽量多保留储备功能、减少慢重症、提高生活质量之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镇痛 催眠药和镇静药 多器官功能衰竭 危重病 生活质量
下载PDF
ICU危重病人的镇痛与镇静 被引量:28
13
作者 安友仲 《医学新知》 CAS 2007年第5期252-255,共4页
重症医学的发生与发展旨在为多器官功能障碍的非终末期危重病人提供最全面而有效的生命支持,以挽救病人的生命,并最大程度地恢复和保持病人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 危重病人 ICU 多器官功能障碍 镇静 镇痛 生命支持 重症医学 生活质量
下载PDF
ICU危重患者的血液净化治疗——从肾脏替代到多器官功能支持 被引量:7
14
作者 安友仲 《中国血液净化》 2007年第11期584-586,共3页
急性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是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re care unit ICU)中患者的常见表现,其中急性肾衰竭(Acute Renal Failure,ARF)可占到ICU收治患者的4%~25%,远高于医院其它病房的医院内获得性ARF患者平均比例(4%~... 急性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是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re care unit ICU)中患者的常见表现,其中急性肾衰竭(Acute Renal Failure,ARF)可占到ICU收治患者的4%~25%,远高于医院其它病房的医院内获得性ARF患者平均比例(4%~8%)和入院时发现的社区获得性ARF发生率(0.4%~0.9%)。由于ICU中ARF患者往往同时合并有其它器官的功能损害,且合并ARF的MODS多治疗困难,预后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CU危重患者 器官功能支持 血液净化治疗 急性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重症监护病房 肾脏 急性肾衰竭 RENAL
下载PDF
重症患者的镇痛镇静治疗——理想与现实的渐近 被引量:15
15
作者 安友仲 《医学与哲学(B)》 2013年第12期23-24,72,共3页
重症患者的镇痛镇静治疗逐渐为广大重症医学医护人员所重视,开展亦日渐普及。首先在实践中发现问题,思考学习产生认识;并借鉴历史经验,少走弯路提高起点;再到实践中验证认识,逐渐发现问题不断改善进步。这一历程印证了在哲学认识论领域... 重症患者的镇痛镇静治疗逐渐为广大重症医学医护人员所重视,开展亦日渐普及。首先在实践中发现问题,思考学习产生认识;并借鉴历史经验,少走弯路提高起点;再到实践中验证认识,逐渐发现问题不断改善进步。这一历程印证了在哲学认识论领域常说的"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这一规律,临床镇痛镇静治疗的现实与重症医学治病救命的理想逐渐趋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医学 镇静 镇痛
下载PDF
试论我国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的管理 被引量:16
16
作者 安友仲 《中国医院》 2007年第2期19-22,共4页
论述了ICU管理中的问题词汇,即ICU在医院内的定位,ICU的科室内建设,ICU的特点,ICU的管理制度,ICU中护士的重要性,ICU必须具备一定的规模,应建立ICU分级准入和转诊制度等,并对ICU的未来进行展望。
关键词 ICU 科室管理
下载PDF
ICU重症脓毒症患者的镇痛镇静治疗 被引量:13
17
作者 安友仲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12年第6期20-22,共3页
镇痛镇静治疗是ICU中的基本治疗,其目的不仅在于减轻患者的痛苦、保证治疗的安全,更在于通过对于神经内分泌功能的调节而干预机体的炎性应激反应,使得器官功能相互适应与匹配,达到调整细胞物质代谢、保护器官功能、拯救生命的目的。但... 镇痛镇静治疗是ICU中的基本治疗,其目的不仅在于减轻患者的痛苦、保证治疗的安全,更在于通过对于神经内分泌功能的调节而干预机体的炎性应激反应,使得器官功能相互适应与匹配,达到调整细胞物质代谢、保护器官功能、拯救生命的目的。但是镇痛镇静,特别是镇静治疗药物仍然是双刃剑,其对于机体神经内分泌功能的调节必须时刻保持在"适度"的水平,一旦"过度"或"不足",均可能对器官功能造成伤害;因此镇痛镇静治疗必须以对于重要生命体征的监测作为基础:无监测,勿镇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镇静 ICU
下载PDF
ICU中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 被引量:4
18
作者 安友仲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2006年第5期23-25,共3页
关键词 抗菌药物 ICU 研发速度 感染性疾病 磺胺类药物 传染性疾病 病原微生物 抗菌效应
下载PDF
危重病人代谢营养支持进展 被引量:13
19
作者 安友仲 《世界医学杂志》 2002年第7期57-59,共3页
关键词 危重病人 营养支持 胃肠功能 蛋白合成激素
下载PDF
静脉营养及生长激素联合应用在外科危重病人的临床效果
20
作者 安友仲 刘方 +3 位作者 周静 谢百福 唐铭 王仲照 《中国临床营养杂志》 2000年第1期71-72,共2页
目的研究静脉营养及生长激素联合应用在外科危重病人的临床效果。方法1998年1月~1999年12月,对16例外科危重病人应用静脉管养联合生长激素治疗。其中,多器官功能衰竭4例,胰腺癌术后3例,结肠癌术后4例,卵巢癌伴肠粘连1例,脑出血2... 目的研究静脉营养及生长激素联合应用在外科危重病人的临床效果。方法1998年1月~1999年12月,对16例外科危重病人应用静脉管养联合生长激素治疗。其中,多器官功能衰竭4例,胰腺癌术后3例,结肠癌术后4例,卵巢癌伴肠粘连1例,脑出血2例,急性坏死性胰腺炎1例,淋巴瘤术后1例。男:女=11:3,平均年龄65.86±12.4岁,生长激素4.5~8U/d,生长激素应用时间:8.07±4.5d。结果(1)16例患者中痊愈出院9例,7例因严重感染,多器官功能衰竭,呼吸衰竭死亡。(2)在14例肾功能正常组(血肌研<115μmol/L),治疗前血浆BUN9.439±2.068μmol/L,治疗后BUN7.056±1.882μmol/L,二者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3)2例肾功能不正常的病例,治疗前BUN分别为19.19及28.02μmol/L,治疗后为28.81及33.74μmol/L。(4)血浆总蛋白及白蛋白水平治疗前后差异无显著性(治疗前31.8±5.1g/L,治疗后32.47±6.43g/L,P>0.05)。结论在肾功能正常的情况下,术后危重患者应用生长激素可以降低血浆尿素氮水平,其临床意义及机理有待于进一步研究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科危重病人 临床效果 生长激素 静脉营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