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的钾素形态及有效性——以科尔沁沙地南缘为例
1
作者 曹怡立 吕刚 +5 位作者 张学利 安宇宁 刘亚萍 马骏 卢志朋 郎明翰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2-130,共9页
分析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各形态钾素含量和有效性的影响,能优化土地利用,并对科尔沁沙地土壤肥力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化学分析方法测试土壤的各形态钾素含量,计算非交换性钾转换量、非交换性钾转换率,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整体... 分析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各形态钾素含量和有效性的影响,能优化土地利用,并对科尔沁沙地土壤肥力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化学分析方法测试土壤的各形态钾素含量,计算非交换性钾转换量、非交换性钾转换率,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整体钾素质量分数为16.41~20.75 g/kg,但有效钾素质量分数仅占0.76%~2.62%,严重缺乏有效钾素,需要根据作物进行定期施肥。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使土壤钾库储备显著提升(P<0.05),有效性增强,各形态钾素的有效部分比例提高0.46%~1.86%,质量分数呈现表聚特征,但受研究区土壤质地影响无层化特征。长期稳定的土地利用使土壤的非交换性钾转换量平均提高23 mg/kg,有效钾素间具有显著正相关性,促进各形态钾素间的平衡转化。土壤钾素肥力评价排序为阔叶林>旱田>针阔混交林>水田>针叶林>灌木>天然草地。在不添加钾素的情况下,营造阔叶林或针阔混交林是较好地维护提升风沙土钾素肥力水平的利用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肥力 土壤钾素 土地利用方式 科尔沁沙地
下载PDF
辽西北风沙土不同利用方式的土壤钾素固定特征
2
作者 曹怡立 张学利 +5 位作者 安宇宁 孙继军 马庆 马庆辉 兰东 刘媛 《辽宁林业科技》 2024年第1期1-7,共7页
为明确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土壤钾素固定规律,通过现场调查采样、室内分析、模拟试验和方程拟合的方法研究土壤钾素固定过程、影响因素及动力学特征。结果表明:风沙土固钾量随施钾量的提高而不断增加,固钾率则表现为急剧下降后渐趋平缓... 为明确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土壤钾素固定规律,通过现场调查采样、室内分析、模拟试验和方程拟合的方法研究土壤钾素固定过程、影响因素及动力学特征。结果表明:风沙土固钾量随施钾量的提高而不断增加,固钾率则表现为急剧下降后渐趋平缓。随施钾量的增加,未采取任何治理措施的流动、半流动沙地的固钾能力逐渐高于其他土地利用方式。Freundlich模型优于Langmuir模型和Temkin模型,是最适合研究区的吸附等温曲线。影响研究区土壤固钾能力的因素为速效钾、非交换性钾、阳离子交换量、土壤水溶性盐和有机质。因此,风沙土可遵照“少量多次”原则补充钾,以保证固钾能力稳定和植物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西北 沙地治理 钾素固定 动力学 风沙土
下载PDF
科尔沁沙地南缘不同立地类型植被分布特征 被引量:4
3
作者 安宇宁 曹宇 +2 位作者 迟琳琳 刘敏 吴德东 《防护林科技》 2018年第4期33-35,共3页
通过调查科尔沁沙地南缘的流动沙地、半流动沙地、固定沙地、林地4种立地类型的植被种类、数量、盖度、丰富度、生物量等因素,分析了其不同立地类型的植被分布特征。结果表明:4种立地类型所分布的植被种类数量相仿,其中固定沙地较单一,... 通过调查科尔沁沙地南缘的流动沙地、半流动沙地、固定沙地、林地4种立地类型的植被种类、数量、盖度、丰富度、生物量等因素,分析了其不同立地类型的植被分布特征。结果表明:4种立地类型所分布的植被种类数量相仿,其中固定沙地较单一,林下种类相对丰富;就物种多样性而言,固定沙地多样性略低;植被生物量差距较大,最大的是固定沙地,最小的是流动沙地;有机质的积累则是林内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尔沁沙地 植被 种类 生物量
下载PDF
不同修枝措施对樟子松母树生长与结实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安宇宁 迟琳琳 +2 位作者 宋鸽 李红 张莉莉 《防护林科技》 2011年第3期7-8,共2页
通过对樟子松无性种子园的母树进行截顶、疏枝、截轮枝处理,改变树木的形态结构,促进树势的恢复。结果表明,疏枝处理对樟子松的高生长、胸径生长及结实量均有一定促进作用,有利于樟子松的后续生长。
关键词 樟子松 修枝 结实
下载PDF
沙地樟子松感病人工林密度改造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安宇宁 尤国春 +3 位作者 宋晓东 杨树军 孟鹏 刘敏 《辽宁林业科技》 2018年第3期11-15,共5页
纯林是大面积病虫害频繁发生的主要诱因,将樟子松纯林改造为复层异龄林可以有效地抑制松枯梢病的发生发展。2011年对樟子松人工纯林进行4种带状间伐,间伐后林下更新造林,通过6年连续调查试验,结果表明:4种改造方式立木蓄积年增长率为8%~... 纯林是大面积病虫害频繁发生的主要诱因,将樟子松纯林改造为复层异龄林可以有效地抑制松枯梢病的发生发展。2011年对樟子松人工纯林进行4种带状间伐,间伐后林下更新造林,通过6年连续调查试验,结果表明:4种改造方式立木蓄积年增长率为8%~13%,明显高于对照林分。通过协方差分析,伐4留2的林分胸径年增长量最大,其次为伐2留2、伐3留3,4个处理均与对照差异显著。林分改造对控制病虫害的扩散有明显效果,病级数值和密度均与胸径生长呈显著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樟子松纯林 改造 密度 病级 胸径 蓄积
下载PDF
半干旱地区15种阔叶树的光合蒸腾作用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安宇宁 《防护林科技》 2018年第8期11-12,15,共3页
以辽西沙地15种阔叶树为试验材料,测量了其光合日变化、光响应曲线,并推算其日同化量、日蒸腾量,以及最大光合速率、表观量子效率等数值,以进行光合作用分析,结果表明:日蒸腾量较小的5个树种为刺榆、南蛇藤、叶底珠、鼠李、色木槭;阳性... 以辽西沙地15种阔叶树为试验材料,测量了其光合日变化、光响应曲线,并推算其日同化量、日蒸腾量,以及最大光合速率、表观量子效率等数值,以进行光合作用分析,结果表明:日蒸腾量较小的5个树种为刺榆、南蛇藤、叶底珠、鼠李、色木槭;阳性树种为杨树、杠柳、沙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干旱地区 阔叶树 光合作用 光响应曲线 日同化量 日蒸腾量
下载PDF
科尔沁沙地5种植物光合、耐旱及越冬现象研究
7
作者 安宇宁 迟琳琳 曹宇 《防护林科技》 2017年第4期1-3,21,共4页
2013—2014年,在科尔沁沙地南缘的辽宁彰武县章古台镇,对3年生叶底珠(Flueggea suffruticosa)、小叶鼠李(Rhamnus parvifolia)、杠柳(Periploca sepium)、桃叶卫矛(Euonymus maackii)、榆叶梅(Amygdalus triloba)等5种植物的光合速率、... 2013—2014年,在科尔沁沙地南缘的辽宁彰武县章古台镇,对3年生叶底珠(Flueggea suffruticosa)、小叶鼠李(Rhamnus parvifolia)、杠柳(Periploca sepium)、桃叶卫矛(Euonymus maackii)、榆叶梅(Amygdalus triloba)等5种植物的光合速率、耐旱性、越冬反应和第2年分枝状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5种植物在晴朗日间光合速率为:叶底珠<榆叶梅、小叶鼠李<杠柳<桃叶卫矛;土壤体积含水率4%以下时各植物普遍出现萎蔫反应,3%以下普遍出现落叶;越冬之后,除叶底珠外,其他4种植物基本未出现枯死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尔沁沙地 光合速率 干旱胁迫 土壤体积含水率 越冬
下载PDF
不同密度银中杨根蘖状况初步研究
8
作者 安宇宁 梁树军 《防护林科技》 2017年第6期21-22,共2页
2015-2016年,在辽宁省昌图县付家镇白家窝堡村,试验设置11 115、5 550、3 705和930株hm^(-2)4个密度的银中杨(Populus alba×berolinensis)移植根蘖区,研究其幼树不同移植强度下的根蘖情况。结果表明:根蘖苗数量与移植数量呈正相关... 2015-2016年,在辽宁省昌图县付家镇白家窝堡村,试验设置11 115、5 550、3 705和930株hm^(-2)4个密度的银中杨(Populus alba×berolinensis)移植根蘖区,研究其幼树不同移植强度下的根蘖情况。结果表明:根蘖苗数量与移植数量呈正相关,保留密度为930株hm^(-2)的区域较11 115株hm^(-2)的区域每公顷根蘖苗多出45 000株;保留树木过密,会影响根蘖苗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中杨 根蘖苗 密度
下载PDF
沙地赤松光合及叶绿素a快相荧光动力学特性 被引量:19
9
作者 孟鹏 安宇宁 白雪峰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3469-3478,共10页
沙地赤松在科尔沁沙地南缘区已有50a的引种历史,但对其生长表现还知之甚少,对其光合生理还一无所知。为深入了解其光合生理特性及机理,以同龄樟子松为对照,对沙地赤松成熟林分生长指标以及光合和叶绿素a快相荧光动力学特性进行了研究。... 沙地赤松在科尔沁沙地南缘区已有50a的引种历史,但对其生长表现还知之甚少,对其光合生理还一无所知。为深入了解其光合生理特性及机理,以同龄樟子松为对照,对沙地赤松成熟林分生长指标以及光合和叶绿素a快相荧光动力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与樟子松相比,成林阶段沙地赤松具有较大的生长量、生物量,这与其较强的光合作用密切相关。沙地赤松最大净光合速率P_(max)(10.376μmol CO_2m^(-2)s^(-1))和平均净光合速率P_n(4.902μmol CO_2m^(-2)s^(-1))均高于樟子松,且具有较高的光饱和点LSP和较低的光补偿点LCP。暗呼吸速率(R_d)较低,导致其光合效率(P_(max)/R_d)较高。JIP-测定揭示了沙地赤松较强光合作用的内在机制,在O相至P相范围内,其相对可变荧光值(V_t)总体较低,说明其在电子传递过程中耗散能量较低,而用于光化学的能量较高。比活性参数进一步表明沙地赤松单位激发态面积反应中心数目(RC/CSo、RC/CSm)、吸收的光量(ABS/CSo、ABS/CSm)、被反应中心捕获的光量(TRo/CSo)、用于电子传递的能量均较高(ETo/CSo),也因此具有较高的性能指数,其PI_((ABS/CSo/CSm))分别是樟子松的1.42、1.65和1.63倍。显然在沙地环境下沙地赤松生长表现和光合性能优于樟子松,研究结果为扩大该树种在沙地上的引种栽培提供了初步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尔沁沙地 沙地赤松 光合特性 快相叶绿素荧光 动力学特性
下载PDF
不同干旱环境对赤松、樟子松、彰武松生理的影响
10
作者 安宇宁 《防护林科技》 2018年第5期5-8,共4页
选择赤松、樟子松、彰武松3年生苗木为试验材料,研究植物体在极端干旱环境内生理生化的变化。结果表明:(1)正常状态下叶比导率(LSC)表现为彰武松>赤松>樟子松;木质部导水率损失百分数(PLC)为赤松>彰武松>樟子松;边材导水率... 选择赤松、樟子松、彰武松3年生苗木为试验材料,研究植物体在极端干旱环境内生理生化的变化。结果表明:(1)正常状态下叶比导率(LSC)表现为彰武松>赤松>樟子松;木质部导水率损失百分数(PLC)为赤松>彰武松>樟子松;边材导水率为赤松>樟子松>彰武松,叶片水势日间平均樟子松最高,赤松清晨水势最低,丙二醛含量彰武松最高,3树种性状各有高低。(2)随着干旱胁迫强度的增加,3树种叶片水势和枝条导水性均呈下降趋势;木材栓塞程度和丙二醛含量呈增加趋势,3树种的PLC均值在轻度胁迫时达到20%,中度胁迫时达到32%!40%,重度胁迫时达到52%!65%,重度干旱胁迫已经对枝条的脆弱性产生了影响,但仍然较自然干旱下的重度胁迫所造成的导水率损失(80%)要小,PLC增加顺序为樟子松>彰武松>赤松;丙二醛含量在轻度干旱中变化并不明显,但中度和重度时有明显增加,增至20~25 mmol·g-1,增幅顺序为彰武松>赤松>樟子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端干旱环境 导水率 水势 丙二醛 赤松 樟子松 彰武松
下载PDF
辽西北沙地5种针叶树光合特征比较
11
作者 安宇宁 《防护林科技》 2017年第5期21-23,26,共4页
2015年,在辽宁省彰武县应用Li-6400光合仪,对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 var.mongolica Litv.)、彰武松(Pinus densiflora var.zhanguensis)、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 Carr.)、赤松(Pinus densiflora Sieb.et Zucc.)和长白松(Pinus sylv... 2015年,在辽宁省彰武县应用Li-6400光合仪,对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 var.mongolica Litv.)、彰武松(Pinus densiflora var.zhanguensis)、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 Carr.)、赤松(Pinus densiflora Sieb.et Zucc.)和长白松(Pinus sylvestriformis)光合作用的日变化进行观测。结果表明:5种针叶树在8月光合速率的日变化趋势基本相同,均表现为双峰型,并有明显的光合"午休"现象,其中彰武松光合速率最高、长白松光合速率较低。通过光响应曲线的分析得出:在0~2 000μmol m^(-2)s^(-1)光强下,光合能力顺序为长白松<赤松<樟子松<油松<彰武松;赤松和樟子松的光补偿点较高,为110μmol m^(-2)s^(-1);樟子松的暗呼吸速率最大,为2.338μmol m^(-2)s^(-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树 光合速率 呼吸速率 光合日变化 光响应曲线
下载PDF
辽西北沙地植被恢复的问题与对策 被引量:8
12
作者 吴德东 迟琳琳 +3 位作者 安宇宁 张莉莉 杨海艳 李亚辉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2012年第2期97-101,共5页
在简要介绍辽宁省沙化土地现状及危害基础上,以阜新为例,从农业、水利、畜牧业、林业4个领域系统总结制约沙地植被恢复与建设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同时,为了科学恢复重建沙地植被,提高已退化的生态系统的生产力,优化当地的生态环境,针对... 在简要介绍辽宁省沙化土地现状及危害基础上,以阜新为例,从农业、水利、畜牧业、林业4个领域系统总结制约沙地植被恢复与建设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同时,为了科学恢复重建沙地植被,提高已退化的生态系统的生产力,优化当地的生态环境,针对近10年来气候变化、人为不合理经济活动造成新沙源等问题,从有效预防、科学恢复、提高建设水平、提升经营水平、加强研究示范5方面提出相应对策:1)有效预防,要转变生产方式,严于执法,积极推进立法和新机制的执行力;2)科学恢复,优先采取恢复天然植被,建设人工植被时提倡适度造林;3)提高建设水平,要努力提高生态建设和生态经济水平,探索生态移民等植被建设的新模式;4)提升经营水平,正确评价现有人工植被,找出科学经营的方法;5)研究示范,研究主要生态修复技术,建立主要植被恢复的软、硬件示范。提出的对策可为有关部门和人员合理恢复、高效建设、科学经营沙区人工与天然植被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地 植被恢复 辽西北
下载PDF
半干旱地区沙地多功能人工混交林营造与可持续经营技术 被引量:5
13
作者 吴德东 安宇宁 +2 位作者 迟琳琳 曹宇 梁树军 《林业资源管理》 北大核心 2017年第B12期53-58,共6页
通过调查辽宁章古台20世纪50年代、70年代至21世纪初的不同功能人工混交林,总结出沙地人工混交林的营造技术模式与可持续经营技术,即:1)在半干旱地区沙地营造人工混交林时,要尽可能多地选择优良乡土树种。2)以辽西北沙地针阔叶树及灌木... 通过调查辽宁章古台20世纪50年代、70年代至21世纪初的不同功能人工混交林,总结出沙地人工混交林的营造技术模式与可持续经营技术,即:1)在半干旱地区沙地营造人工混交林时,要尽可能多地选择优良乡土树种。2)以辽西北沙地针阔叶树及灌木造林为例,介绍了松树造林技术(2a生松裸根苗覆盖栽植技术、SAP松容器苗培育与造林技术、8~12a生沙地樟子松造林技术),杨树秋季截干窄带宽距造林技术,灌木培土、截干保活技术与有关试验示范技术。3)系统推介了3种模式:(1)早期的固沙、生态混交模式(针针混交林、针阔混交林)。(2)现代的固沙、生态经济型混交模式:流动、半流动沙地工程或生物围封+草方格+灌木+自然恢复生草、工程或生物围封+沙障+灌木+自然恢复生草2种生态治理模式与固定沙地绿伞等22种用材经济利用混交模式。(3)以樟子松为主的3种混交林模式:在大一间房实验区,于樟子松衰退病块状间伐林地上,营造以樟子松为主的疏林灌草混交林;在三家子实验区,于生长健康的樟子松人工林内增加阔叶、经济树种,营造以樟子松为主的生态经济型混交林,提高林地的综合生产能力;在万亩林实验区,在樟子松大面积皆伐地上营造沙地第二代樟子松混交林。4)幼林抚育提倡集中在造林后3~5年进行,并采用林农间作等措施与以耕代抚的经营方式达到抚育幼林的目的。5)指出要实现沙地多功能人工林的可持续经营,首先要兼顾到整个沙地生态体系,在宏观上采取统筹的经营措施,使营造的沙地人工混交林在时间空间上有合理的布局。其次,为确保整个人工混交体系持续稳定发挥防护功能,必须使每一片人工林发挥出较佳的效益。6)结合半干旱地区沙地的造林经营现状,分析了沙地人工混交林营造与经营存在的生态建设粗放、经济效益差、科技含量低、现有沙地植被保护不利、生态建设治理效果欠佳、生态建设多次反弹等问题,提出了提升生态建设与管理水平、强化科技示范支撑、实施生态移民等解决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干旱地区沙地 人工混交林营造 可持续经营技术
下载PDF
科尔沁沙地班克松和小干松种源试验 被引量:2
14
作者 尤国春 赵晓明 +4 位作者 宋晓东 孟鹏 安宇宁 徐树堂 王国晨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775-778,共4页
班克松(Pinus banksiana)和小干松(Pinus contorta)从1990年引种到辽宁省彰武县章古台沙地15年,具有较强的抗旱性和一定的速生性,长势良好。为此,1999年在辽宁省彰武县章古台开展了种源试验,通过对班克松13个种源、小干松5个种源6年的... 班克松(Pinus banksiana)和小干松(Pinus contorta)从1990年引种到辽宁省彰武县章古台沙地15年,具有较强的抗旱性和一定的速生性,长势良好。为此,1999年在辽宁省彰武县章古台开展了种源试验,通过对班克松13个种源、小干松5个种源6年的对比试验,选择出班克松最佳种源为43号、47号、49号、52号,小干松37号和38号种源相对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班克松 小干松 种源选择 科尔沁沙地
下载PDF
高职院校就业指导教师队伍建设的创新模式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张润锁 安宇宁 《当代职业教育》 2012年第6期78-80,共3页
打造一支高素质的高职院校就业指导队伍,是促进高职院校学生就业率,提高高职院校办学水平的重要途径。培养一支高素质的就业指导教师队伍首先要从制度建设方面着手。从就业指导教师队伍建设的概况、队伍建设所面临的问题,以及队伍建设... 打造一支高素质的高职院校就业指导队伍,是促进高职院校学生就业率,提高高职院校办学水平的重要途径。培养一支高素质的就业指导教师队伍首先要从制度建设方面着手。从就业指导教师队伍建设的概况、队伍建设所面临的问题,以及队伍建设的制度创新等方面入手进行探讨,提出就业指导教师队伍建设的改革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职院校 就业指导 教师 队伍 建设
下载PDF
沙地樟子松人工林病虫害的种类及其防治 被引量:11
16
作者 赵素华 董晓文 +5 位作者 陈江燕 张莉莉 艾婷婷 肖巍 安宇宁 王浩 《辽宁林业科技》 2011年第3期31-33,共3页
该文论述了章古台沙地自引种樟子松成功后,在不同时期发生的主要病虫害种类、危害及其防治方法。主要病虫害有松树—黄波罗锈病、红蜘蛛、松纵坑切梢小蠹虫、松梢螟和球果螟、松毛虫、松枯梢病。通过营造混交林、降低造林和经营密度、... 该文论述了章古台沙地自引种樟子松成功后,在不同时期发生的主要病虫害种类、危害及其防治方法。主要病虫害有松树—黄波罗锈病、红蜘蛛、松纵坑切梢小蠹虫、松梢螟和球果螟、松毛虫、松枯梢病。通过营造混交林、降低造林和经营密度、合理修枝等营林措施,结合物理、生物与化学防治,控制林分病虫害的发生与发展,实现樟子松人工林的可持续经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地樟子松 病虫害种类 防治方法
下载PDF
彰武沙地樟子松不同种源生长表现 被引量:6
17
作者 肖巍 尤国春 +4 位作者 杨树军 刘敏 刘淑玲 曹怡立 安宇宁 《防护林科技》 2018年第10期18-20,共3页
采用14年、23年两个年龄阶段实测数据对比分析了不同种源樟子松在彰武沙地的生长表现。结果显示:以章古台当地种源为对照,其他种源的樟子松树高和胸径生长与对照有差异但不显著,其中红花尔基种源生长表现最好且稳定;各种源树高、材积生... 采用14年、23年两个年龄阶段实测数据对比分析了不同种源樟子松在彰武沙地的生长表现。结果显示:以章古台当地种源为对照,其他种源的樟子松树高和胸径生长与对照有差异但不显著,其中红花尔基种源生长表现最好且稳定;各种源树高、材积生长的遗传力呈现逐年下降趋势,23年树高遗传力仅为58%,相对14年下降幅度达29.4%;气候及立地条件等环境因子对生长的影响逐年增强;幼龄林阶段及之前的人工林种源生长表现优于天然林种源;23年时中龄林阶段的天然林种源生长表现优于人工林种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彰武沙地 樟子松 种源 生长表现
下载PDF
干旱、半干旱地区异砧红松嫁接技术研究 被引量:7
18
作者 尤国春 杨树军 +3 位作者 安宇宁 曹宇 赵国军 张硕 《防护林科技》 2011年第5期9-11,共3页
试验分析了砧木选择、嫁接时间、嫁接方法等因子对干旱、半干旱地区异砧红松嫁接成活率和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樟子松、油松、赤松均可作为砧木嫁接红松。采用单芽接穗好于多芽接穗;适时早接有利于接穗木质化程度的提高;正交试验结果... 试验分析了砧木选择、嫁接时间、嫁接方法等因子对干旱、半干旱地区异砧红松嫁接成活率和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樟子松、油松、赤松均可作为砧木嫁接红松。采用单芽接穗好于多芽接穗;适时早接有利于接穗木质化程度的提高;正交试验结果显示最佳处理组合为A1B1C1,即砧木为樟子松、4月中旬嫁接、芽端楔接法的组合,成活率达到9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松 异砧嫁接 半干旱地区
下载PDF
沙地榛园金龟子防治技术初探 被引量:4
19
作者 王浩 李玉航 +4 位作者 徐树堂 艾婷婷 成文博 安宇宁 赵亚东 《辽宁林业科技》 2013年第4期31-34,共4页
针对章古台地区引栽平欧杂种榛过程中出现的金龟子严重危害进行防治技术研究,通过化学防治、无公害防治以及生物防治试验,结果表明:化学防治喷施乐斯本乳油防效可达98.3%,但对益虫和天敌均有毒杀效果,故化学防治方法应慎用;无公害防治... 针对章古台地区引栽平欧杂种榛过程中出现的金龟子严重危害进行防治技术研究,通过化学防治、无公害防治以及生物防治试验,结果表明:化学防治喷施乐斯本乳油防效可达98.3%,但对益虫和天敌均有毒杀效果,故化学防治方法应慎用;无公害防治通过对灯光诱杀和糖醋酒液2种方法的比较,考虑防虫效果及投入成本等多因素,认为高效宽谱诱虫灯不失为一种控制金龟子虫口密度的有效手段;生物防治将在未来害虫防治技术中发挥主导作用,通过对蓖麻杀虫效果的观察和记录,证实了蓖麻对金龟子具有一定的毒杀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欧杂种榛子 金龟子 化学防治 无公害防治 生物防治
下载PDF
沙地樟子松种子园施肥试验 被引量:7
20
作者 王曼 安宇宁 +1 位作者 尤国春 孟鹏 《防护林科技》 2007年第6期26-27,共2页
通过对沙地樟子松种子园中的树木进行施肥管理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的肥料对樟子松的树木生长和开花结实产生显著差异,树高以处理4(施草碳75 kg.株-1)效果最佳;胸径以处理2(施猪粪60 kg.株-1)、处理6(羊粪60 kg.株-1)、处理8(施颗粒状氯化... 通过对沙地樟子松种子园中的树木进行施肥管理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的肥料对樟子松的树木生长和开花结实产生显著差异,树高以处理4(施草碳75 kg.株-1)效果最佳;胸径以处理2(施猪粪60 kg.株-1)、处理6(羊粪60 kg.株-1)、处理8(施颗粒状氯化钾1.5 kg.株-1)的生长效果极显著,分别为3.82、3.74、3.65 cm,对于坐果率,施用无机肥的单株要高于施有机肥的单株,但持续时间较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樟子松 母树 施肥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