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ICEEMDAN和PSO-LSSVM的石油机械滚动轴承故障诊断方法研究
1
作者 郑立朝 宋宏志 +4 位作者 顾启林 章宝玲 安宏鑫 张瀚阳 别锋锋 《计算机测量与控制》 2024年第8期129-137,共9页
针对滚动轴承疲劳故障振动信号具有能量弱、特征稀疏等特点,提出了一种通过改进自适应噪声完备经验模态分解方法与粒子群优化的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结合的故障识别方法;对轴承不同故障信号利用改进的自适应噪声完备经验模态算法分解为一... 针对滚动轴承疲劳故障振动信号具有能量弱、特征稀疏等特点,提出了一种通过改进自适应噪声完备经验模态分解方法与粒子群优化的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结合的故障识别方法;对轴承不同故障信号利用改进的自适应噪声完备经验模态算法分解为一系列固有模态函数分量;根据相关系数-方差贡献率准则筛选出最能表征原始信号状态的分量,并计算重构分量的奇异谱熵值构成特征向量;将提取的特征向量集合输入到基于粒子群优化的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分类器中,进行模型的训练和故障模式的识别,与SVM和LSSVM分类器模型进行准确率和效率比较;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在滚动轴承故障信号中能有效提取故障特征,准确率达98.75%,具有一定可靠性和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滚动轴承 ICEEMDAN分解 奇异谱熵 PSO-LSSVM 模式识别
下载PDF
海上过热蒸汽驱受效井耐高温生产管柱工艺研究及应用
2
作者 章宝玲 顾启林 +4 位作者 李大俭 安宏鑫 江群 房清超 田宇 《石油化工应用》 CAS 2024年第8期33-36,共4页
渤海A油田多轮次吞吐后转为蒸汽驱开发,开发过程中受效井井底温度高,产液温度高,对井筒完整性、防砂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为满足海上长期生产需求,如何提高生产管柱整体耐高温性能、降低油套环空温度、降低地面产出液温度是海上过热... 渤海A油田多轮次吞吐后转为蒸汽驱开发,开发过程中受效井井底温度高,产液温度高,对井筒完整性、防砂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为满足海上长期生产需求,如何提高生产管柱整体耐高温性能、降低油套环空温度、降低地面产出液温度是海上过热蒸汽驱受效井工艺研究的关键点。为此,以渤海A油田受效井B1井为例,结合海上油田生产管柱实践经验及工具试验进展,提出了“隔热管柱+环空补液”的工艺思路,进行生产管柱方案优化设计;利用专业软件计算了采用该管柱工艺情况下的井筒沿程温度,相比常规管柱工艺,该管柱工艺提升了整体耐温性能,降低了油套环空温度,保障了井筒安全,为保障海上蒸汽驱受效井安全生产运行奠定坚实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油田 过热蒸汽驱 受效井 耐高温 生产管柱
下载PDF
井下热力发生器燃烧仿真模拟
3
作者 邹剑 庞铭 +5 位作者 房清超 戚亚东 安宏鑫 章宝玲 房娜 耿麒 《石油化工应用》 CAS 2024年第8期8-12,共5页
井下热力发生技术原理为将热力发生设备集成后置于井下,向井下输送空气、燃料和水,基于高压燃烧喷射机理,燃料与空气在燃烧室中充分燃烧,依靠产生的高温高压烟气将混合掺入的水汽化,产生复合热流体注入地层。因井筒尺寸受限,相比地面多... 井下热力发生技术原理为将热力发生设备集成后置于井下,向井下输送空气、燃料和水,基于高压燃烧喷射机理,燃料与空气在燃烧室中充分燃烧,依靠产生的高温高压烟气将混合掺入的水汽化,产生复合热流体注入地层。因井筒尺寸受限,相比地面多元热流体发生器,井下热力发生器需在外径缩小1倍的情况下,输出排量提升4倍。结构变化后,主要面临燃烧是否充分、换热是否有效、输出温度和排量是否满足设计要求等问题,针对以上问题,本文建立了井下热力发生器流动与传热仿真模型,得到发生器工作时的温度场和流场分布,结果表明,发生器内部燃烧较为充分,最高烟气温度约1600 K,出口烟气温度约1300 K,出水温度370 K,即水温升高近80 K,但随水流量的增大,出口烟气温度有所降低,且当水流量过大,如43.4 t/h时,烟气最高温度、出口烟气温度反而升高,内衬最高温度也略有升高,出水温度降低,出现了冷却性能下降的工作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稠油 井下多元热流体 燃烧仿真 温度场 流场
下载PDF
海上油田长效注汽井口技术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1
4
作者 顾启林 马增华 +3 位作者 汪成 安宏鑫 田宇 章宝玲 《石油矿场机械》 CAS 2023年第4期58-63,共6页
海上油田蒸汽驱注汽井长期处于高温高压以及冷热交变工况条件下,地面安全控制要求高。常规吞吐式井口难以满足长期密封性能要求,影响井口及管柱更换周期。研制了一种新型海上热采长效注汽井口。通过优化油管悬挂器、平板闸阀以及液控管... 海上油田蒸汽驱注汽井长期处于高温高压以及冷热交变工况条件下,地面安全控制要求高。常规吞吐式井口难以满足长期密封性能要求,影响井口及管柱更换周期。研制了一种新型海上热采长效注汽井口。通过优化油管悬挂器、平板闸阀以及液控管线双级穿越密封结构设计,采用高强度连接螺栓,提升关键部件材质以及密封材料性能,特殊的表面处理工艺等技术,形成了海上蒸汽驱长效注汽井口关键技术。该井口具有良好的耐高温高压、耐腐蚀耐冲蚀以及长效密封性能,解决了热采井口装置易刺漏的问题,实现了海上蒸汽驱长期注汽的地面安全控制。现场应用结果表明,海上蒸汽驱长效注汽井口装置在350℃高温注汽以及冷热交变工况下,实现了21个月无刺漏,密封性能安全可靠,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海上油田长效注汽井口技术的成功研发,为海上水平井蒸汽驱先导试验项目提供坚实的安全保障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油田 蒸汽驱 井口装置 双级穿越密封
下载PDF
基于海上油田低产井回流补液参数优化 被引量:3
5
作者 安宏鑫 曹广胜 +3 位作者 白玉杰 孟凡嵩 卜瑞漩 刘宗祁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3期5318-5325,共8页
在海上油田低产井采用电潜泵举升过程中,电机温度过高将导致烧泵。针对于此问题,首先通过实验确定低产井电机烧泵时间,并通过有限元模拟的方法分析低产井井下流体的流动特征及传热规律,同时提出一种应用于电潜泵的回流补液方法。研究结... 在海上油田低产井采用电潜泵举升过程中,电机温度过高将导致烧泵。针对于此问题,首先通过实验确定低产井电机烧泵时间,并通过有限元模拟的方法分析低产井井下流体的流动特征及传热规律,同时提出一种应用于电潜泵的回流补液方法。研究结果表明:在油井产量较低的条件下,流体温度对于电机温度影响不大;由于动液面低于泵吸入口,流体携热能力下降发生烧泵事故,电潜泵泵寿命最少减小为原有的0.21倍;采用回流补液方法后,温度平均降低130℃,电机温度处于安全温度范围内,说明回流装置具有很强可行性;回流通道尺寸在3~4 cm时,回流量最大,相应的电机温度也为各尺寸中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潜泵 低产井 回流补液 有限元模拟 海上油井
下载PDF
榆树林油田硫化氢产生原因与防护措施实验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曹广胜 王大業 +2 位作者 杨婷媛 安宏鑫 于城亮 《化学工程师》 CAS 2020年第8期38-43,共6页
针对榆树林油田采油井和地面集输管线产生H2S的问题,首先,对榆树林油田检测数据进行分析,理论研究H2S产生的可能原因,然后采用室内实验研究的方法,分别进行了热化学还原实验和硫酸盐还原菌培养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气驱井产生的H2S来源... 针对榆树林油田采油井和地面集输管线产生H2S的问题,首先,对榆树林油田检测数据进行分析,理论研究H2S产生的可能原因,然后采用室内实验研究的方法,分别进行了热化学还原实验和硫酸盐还原菌培养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气驱井产生的H2S来源于注入的CO2气源和地层中的硫酸盐热化学还原作用;水驱井产生的H2S来源于地层中的硫酸盐热化学还原作用和油管中硫酸盐还原菌的异化还原作用;集输管线中的H2S来源于附着在管壁和罐壁的硫酸盐还原菌,其最高的生长温度为70℃,且CO2环境不会影响其生长。针对不同的H2S产生原因制定了不同的防护措施,研究成果为榆树林油田H2S风险防控和安全生产提供了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化氢 硫酸盐热化学还原 硫酸盐还原菌 榆树林油田 二氧化碳气驱 防护措施
下载PDF
致密油压裂井回流加砂压井技术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安宏鑫 曹广胜 +1 位作者 白玉杰 孟凡嵩 《当代化工》 CAS 2021年第8期1883-1887,共5页
致密储层由于其低孔低渗特征,需要使用大规模的体积压裂技术以增加产量。在大量的压裂液和支撑剂的注入过程中,一旦发生溢流,常规的压井液很难控制溢流情况。针对以上问题,开展了大规模体积压裂井回流加砂技术的研究,分析了加砂压井的... 致密储层由于其低孔低渗特征,需要使用大规模的体积压裂技术以增加产量。在大量的压裂液和支撑剂的注入过程中,一旦发生溢流,常规的压井液很难控制溢流情况。针对以上问题,开展了大规模体积压裂井回流加砂技术的研究,分析了加砂压井的可行性,优化了加砂压井的技术参数。结果表明:加砂压井砂砾极限目数为80目(0.180 mm),采用中心管法后可增至260目(0.066 mm),并且出口速度降至0.15 m·s^(-1),使在高溢流速度下加砂压井具有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裂回流 压井 颗粒流动特征
下载PDF
纳米二氧化硅对表面活性剂溶液乳化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曹广胜 吴佳骏 +2 位作者 左继泽 安宏鑫 张紫航 《化学工程师》 CAS 2021年第9期77-80,共4页
纳米SiO_(2)由于其较高的比表面积,会与原油乳状液作用,改变原油乳状液的乳化能力,本文通过室内实验分析纳米SiO_(2)对表面活性剂溶液乳化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原油中加入表面活性剂形成乳状液后,黏度会随之增大,不同类型表面活性... 纳米SiO_(2)由于其较高的比表面积,会与原油乳状液作用,改变原油乳状液的乳化能力,本文通过室内实验分析纳米SiO_(2)对表面活性剂溶液乳化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原油中加入表面活性剂形成乳状液后,黏度会随之增大,不同类型表面活性剂对黏度的影响存在差异;当温度较低时,乳状液中液相的尺寸较小,数量较多,乳化比较严重;而加入纳米SiO_(2)后,乳状液中的液滴在较高的温度下仍然能够保持较好的乳化能力,大幅度的增加表面活性剂乳状液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二氧化硅 表面活性剂 乳化性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