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心理干预对中老年妇女冠心病治疗的影响及意义 被引量:6
1
作者 安思训 杨晓华 张为众 《中国妇幼保健》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0期2671-2672,共2页
关键词 心理干预 中年 老年 妇女 冠心病 情绪障碍 儿茶酚胺
下载PDF
癌因性疲乏护理干预的疗效 被引量:6
2
作者 安思训 陈晓丽 何欣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0期2658-2659,共2页
关键词 涎腺癌 癌切除术 疲劳 护理干预
下载PDF
腹腔干及分支特殊变异1例 被引量:2
3
作者 安思训 何欣 +1 位作者 王鹏 陈晓丽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17-117,共1页
在解剖一具50岁老年男尸时,观察发现腹腔干及其分支有特殊变异,为积累资料及为临床提供参考,现报道如下: 变异腹腔干在第12胸椎前方由腹主动脉前壁发出向左行,外径9.9mm,长1.70cm,分为脾动脉和两支胃左动脉(图1A)。其中脾... 在解剖一具50岁老年男尸时,观察发现腹腔干及其分支有特殊变异,为积累资料及为临床提供参考,现报道如下: 变异腹腔干在第12胸椎前方由腹主动脉前壁发出向左行,外径9.9mm,长1.70cm,分为脾动脉和两支胃左动脉(图1A)。其中脾动脉的走行和分布与正常无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干 变异 腹主动脉前壁 胃左动脉 脾动脉
原文传递
多烯磷脂对青年鼠海马CA3区神经元突触可塑性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安思训 陈晓丽 +1 位作者 何欣 董志恒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19-422,共4页
目的:观察青年大鼠海马CA3区神经元突触结构变化及大鼠突触老龄性改变,探讨多烯磷脂提高学习记忆功能的形态学基础及对突触可塑性的影响。方法:5月龄Wistar大鼠20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多烯磷脂组和对照组,每组10只。喂养4周后进... 目的:观察青年大鼠海马CA3区神经元突触结构变化及大鼠突触老龄性改变,探讨多烯磷脂提高学习记忆功能的形态学基础及对突触可塑性的影响。方法:5月龄Wistar大鼠20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多烯磷脂组和对照组,每组10只。喂养4周后进行水迷宫训练,连续训练1周。用免疫组化和MOTAC图像分析系统检测大鼠海马CA3区突触素(SYN)的免疫表达,用电镜观察海马CA3区突触变化。选取老龄鼠(24~26月龄)10只,雌雄各半,相同环境正常饲养,透射电镜观察老龄鼠海马CA3区神经元超微结构改变。结果:多烯磷脂组海马CA3区SYN表达(O.4300±0.0224)明显高于对照组(O.3567±0.0209)(P〈0.05)。电镜下观察,多烯磷脂组海马CA3区突触数密度[(102.69±8.96).pm。]和活性区膜面积[(0.066±0.010)μm^2/μm^3]高于对照组[(82.89±6.52)μm^-1和(0.046±0.006)μm^2/μm^3](P〈0.05)。青年大鼠突触结构完整,前后膜间隙清晰,棘器清晰活跃;而老龄鼠突触结构不完整,前后膜融合,间隙模糊,扁平小囊增多并扩张,棘器变性。结论:多烯磷脂可明显改善大鼠海马CA3区SYN表达,增加突触活性区面积及突触数量,提高大鼠的空间辨别学习记忆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烯磷脂 海马CA3区 突触 突触素 突触可塑性
下载PDF
大鼠学习记忆时CA3区突触素免疫阳性产物的变化及突触出芽表达 被引量:6
5
作者 安思训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1511-1512,共2页
目的探讨学习记忆的形成、遗忘与突触可塑性的关系。方法用水迷宫训练大鼠21 d建立空间辨别性学习记忆模型,随即停止训练,应用免疫组化方法和图像分析技术,检测3、7、14 d突触素在大鼠海马CA3区表达的变化。结果对照组大鼠海马CA3区突... 目的探讨学习记忆的形成、遗忘与突触可塑性的关系。方法用水迷宫训练大鼠21 d建立空间辨别性学习记忆模型,随即停止训练,应用免疫组化方法和图像分析技术,检测3、7、14 d突触素在大鼠海马CA3区表达的变化。结果对照组大鼠海马CA3区突触素的表达弱,免疫反应产物呈点状颗粒,沿辐射层长轴分布,多形层也有散在分布。模型组大鼠突触素染色明显比对照组深,密集的小颗粒呈带状沿辐射层排列,底部可见一些大的阳性颗粒。随着停止训练的时间延长,突触素的表达逐渐减弱。结论空间学习记忆导致海马CA3区辐射层新突触的形成,而随着空间学习记忆的遗忘,又致新形成突触的消退或突起的出芽又逐渐消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马CA3区 突触 突触素
下载PDF
蛋壳提取物对实验性胃溃疡作用的研究
6
作者 安思训 陈晓丽 +2 位作者 王鹏 张成义 何欣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864-865,共2页
目的观察蛋壳提取物水剂对实验性大鼠胃溃疡的作用。方法制备大鼠应激性胃黏膜损伤模型、大鼠幽门结扎型胃溃疡模型、大鼠醋酸型胃溃疡模型,每种模型50只。分别用剂量为0.5,1.0,2.0 g/kg体重蛋壳提取物水剂及4.0 g/kg体重胃苏冲剂给予... 目的观察蛋壳提取物水剂对实验性大鼠胃溃疡的作用。方法制备大鼠应激性胃黏膜损伤模型、大鼠幽门结扎型胃溃疡模型、大鼠醋酸型胃溃疡模型,每种模型50只。分别用剂量为0.5,1.0,2.0 g/kg体重蛋壳提取物水剂及4.0 g/kg体重胃苏冲剂给予大鼠灌胃,对照组给予水灌胃,连用7 d。观察各药对应激型、幽门结扎型、醋酸型大鼠溃疡模型的影响。用碱滴定法测定胃液游离酸度、总酸度,用Anson法测定胃蛋白酶活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蛋壳提取物水剂可降低大鼠胃溃疡指数,减少溃疡面积,降低幽门结扎型胃溃疡胃液量、游离酸及总酸度,并降低胃蛋白酶活性(P<0.01)。结论蛋壳提取物水剂具有抗实验性胃溃疡的作用,尤其对老年大鼠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壳提取物水剂 胃溃疡 胃酸 胃蛋白酶
下载PDF
蛋壳提取物对实验性胃溃疡的影响
7
作者 安思训 陈晓丽 王鹏 《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8年第1期34-36,共3页
目的观察蛋壳提取物水剂对实验性大鼠和小鼠胃溃疡的影响。方法用剂量为0.5,1.0,2.0g/kg蛋壳提取物水剂及4.0g/kg胃苏冲剂给大鼠灌胃,连用7d。小鼠采用0.6,1.2,2.4g/kg蛋壳提取物水剂和6.0g/kg胃苏冲剂灌胃,连用7d。观察各药... 目的观察蛋壳提取物水剂对实验性大鼠和小鼠胃溃疡的影响。方法用剂量为0.5,1.0,2.0g/kg蛋壳提取物水剂及4.0g/kg胃苏冲剂给大鼠灌胃,连用7d。小鼠采用0.6,1.2,2.4g/kg蛋壳提取物水剂和6.0g/kg胃苏冲剂灌胃,连用7d。观察各药对应激型、幽门结扎型、醋酸型大鼠溃疡模型和乙醇型小鼠胃溃疡模型的影响。用碱滴定法测定胃液游离酸度、总酸度,用Anson法测定胃蛋白酶活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蛋壳提取物水剂可降低大鼠胃溃疡指数,减少溃疡面积,降低幽门结扎型胃溃疡胃液量、游离酸及总酸度,并降低胃蛋白酶活性。结论蛋壳提取物水剂具有抗实验性胃溃疡的作用,尤其对老年大鼠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壳提取物水剂 胃溃疡 胃酸 胃蛋白酶
下载PDF
腹腔干分支变异1例
8
作者 安思训 王鹏 何欣 《解剖与临床》 2008年第2期F0003-F0003,共1页
关键词 分支变异 腹腔干 起始部
下载PDF
中性粒细胞凋亡与炎症损伤的关系 被引量:12
9
作者 孙晓红 李洪涛 +2 位作者 李嘉仪 李鑫阳 安思训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907-1910,共4页
中性粒细胞( Polymorphonuclear neutrophil , PMN)是介导炎症反应的重要效应细胞,在机体非特异性免疫防御中起重要作用. 正常生理情况下PMN的增殖与凋亡保持动态平衡,既有利于机体的防御反应,又有利于炎性反应的消散. 但在严重创伤... 中性粒细胞( Polymorphonuclear neutrophil , PMN)是介导炎症反应的重要效应细胞,在机体非特异性免疫防御中起重要作用. 正常生理情况下PMN的增殖与凋亡保持动态平衡,既有利于机体的防御反应,又有利于炎性反应的消散. 但在严重创伤、脓毒血症、烧伤、缺血再灌注等条件下, PMN 过度激活、聚集于靶组织、释放大量毒性介质及产生大量的炎性细胞因子,超过防御需要、持续过度的炎性反应会造成正常组织细胞的损伤. PMN的数量、功能及存活时间会影响炎症反应的发生、发展过程及转归. 适时抑制PMN过强的效应或促进其凋亡则有利于减轻机体损伤. 目前,以PMN过度浸润为特征、免疫系统控制失调产生的非特异性炎症,与哮喘、类风湿性关节炎、溃疡性结肠炎、急性肺损伤、牙周炎、结核病及急性心肌梗死等多种疾病有关. 因此了解PMN凋亡机制,适度地调控PMN凋亡,对于治疗创伤、控制炎症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就中性粒细胞凋亡及凋亡抑制在炎症中的作用等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性粒细胞凋亡 炎症损伤 PMN凋亡 介导炎症反应 非特异性炎症 类风湿性关节炎 炎性细胞因子 机体损伤
下载PDF
微管蛋白和微管作用物质研究及其在神经退行性疾病中的机制探讨 被引量:4
10
作者 王鹏 安思训 +2 位作者 温玉新 于顺 何欣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4年第51期8353-8357,共5页
背景:tau蛋白是一种微管相关蛋白。研究表明,变异的tau蛋白被认为是阿尔茨海默病患者产生老年斑的关键;人突触核蛋白(Syn)是参与形成帕金森病患者淀粉样变性的主要成分。目的:总结近年来微管相关作用物质的研究进展及其与神经退行性疾... 背景:tau蛋白是一种微管相关蛋白。研究表明,变异的tau蛋白被认为是阿尔茨海默病患者产生老年斑的关键;人突触核蛋白(Syn)是参与形成帕金森病患者淀粉样变性的主要成分。目的:总结近年来微管相关作用物质的研究进展及其与神经退行性疾病的相关性。方法:以"tubulin;Alzheimer Disease;Parkinson Disease;Neurodegeneration:微管蛋白;神经退行性疾病;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为检索词,检索1975年3月至2014年3月Pub Med数据库及万方医学网相关文献。纳入微管结构与功能、微管与神经退行性疾病相关蛋白、微管蛋白相关物质及其与神经退行性疾病相关研究的文献26篇进行分析探讨。结果与结论:微管由微管蛋白组成,在细胞中起重要的细胞骨架作用。在神经系统,微管系统的稳定性也是维持胞体和突起间营养转运的基础。已证实微管蛋白与帕金森病、阿尔茨海默病等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关键蛋白密切相关。tau蛋白异常聚积导致的轴突转运障碍不仅影响神经元的形态,而且影响其功能。Syn可以促进生长初期原代培养神经元轴突内微管的组装。当细胞受到不良刺激时,发生微管相关物质的不良代谢,导致微管系统产生结构的紊乱和功能的障碍,胞内物质异常堆积,并通过一系列目前尚待阐明的调控机制使细胞逃逸凋亡,从而进入退行性变性。目前的神经退行性疾病的临床治疗也多以替代法治疗为主,尚无特效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管蛋白 阿尔茨海默病 帕金森病 组织构建 组织工程 神经退行性疾病 微管
下载PDF
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心电图异常波形特征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陈晓丽 赵东明 +2 位作者 王智 张辉 安思训 《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0年第1期74-76,共3页
目的探讨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心电图异常波形特征,分析心电图在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快速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6例明确诊断为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患者,对其心电图异常波形特征及临床表现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心电图异常... 目的探讨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心电图异常波形特征,分析心电图在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快速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6例明确诊断为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患者,对其心电图异常波形特征及临床表现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心电图异常波形特征性表现为E波,V1-V3导联出现T波倒置,局限性QRS波时相间期延长,波幅降低,S波升支时间延长.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是心悸、头晕、晕厥、胸闷、室性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甚至猝死.结论在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的快速临床诊断中,患者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根据心电图异常波形的特征表现能够更为准确地进行快速临床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 异常波形 快速诊断
下载PDF
妇女绝经后冠心病患者性激素和血脂变化及护理干预的预防作用 被引量:2
12
作者 陈晓丽 安思训 《中国妇幼保健》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1期4442-4443,共2页
目的:探讨绝经后女性冠心病(CHD)患者性激素和血脂的关系。方法:比较30例绝经后女性患者和30例绝经后正常女性的睾酮(T)、孕酮(P)、雌二醇(E2)、促卵泡激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甘油三酯(TGH)、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 目的:探讨绝经后女性冠心病(CHD)患者性激素和血脂的关系。方法:比较30例绝经后女性患者和30例绝经后正常女性的睾酮(T)、孕酮(P)、雌二醇(E2)、促卵泡激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甘油三酯(TGH)、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差异。结果:绝经后冠心病患者E2显著降低,T、P、FSH、LH无明显差别,线性相关分析显示E2与TC、TGH呈显著负相关,而与HDL呈显著正相关。结论:雌激素水平与血脂谱异常有关,绝经后女性CHD患者与性激素水平有关,健康教育等干预措施有利于患者控制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雌激素 护理干预
下载PDF
α-突触核蛋白功能片段对大鼠原代培养神经元的促生长作用
13
作者 王鹏 许洁 +2 位作者 安思训 于顺 何欣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4期5476-5478,共3页
目的研究α-突触核蛋白(α-Syn)对Wistar大鼠原代培养神经元的促生长作用。方法培养新生24 h的Wistar大鼠大脑皮质神经元,以一定密度接种至培养皿中。设计分组,在各组别培养基中加入α-Syn和它的功能片段NAC段、N端和C端。培养至1、2、... 目的研究α-突触核蛋白(α-Syn)对Wistar大鼠原代培养神经元的促生长作用。方法培养新生24 h的Wistar大鼠大脑皮质神经元,以一定密度接种至培养皿中。设计分组,在各组别培养基中加入α-Syn和它的功能片段NAC段、N端和C端。培养至1、2、4 h固定观察,计数存活神经元的数目。Western印迹法、免疫荧光法进行特异性鉴定。结果当原代神经元培养至第1、2小时,α-Syn组和C端组的神经元数目比对照组多(P<0.05),N端组和NAC段组与对照组无差异(P>0.05);培养至第4小时,α-Syn组和C端组的存活神经元数目比对照组明显增多(P<0.01),而N端组和NAC段组与对照组无差异(P>0.05)。增加C端浓度,可以提高神经元的存活率(P<0.05)。Western印迹法和免疫荧光法证实蛋白质片段N端和C端可由培养基进入到原代神经元中,而NAC片段不能进入神经元。结论α-Syn在原代神经元培养初期对其生长有促进作用,具有这一功能的蛋白片段为C端,其可能的机制是进入到神经元内,促进胞内代谢活动,从而利于神经元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触核蛋白 原代神经元 帕金森病
下载PDF
疏血通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观察 被引量:4
14
作者 史衍杰 盖艳 +1 位作者 安思训 陈建光 《中国实用医药》 2008年第35期40-41,共2页
目的观察疏血通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急性脑梗死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给予疏血通注射液6ml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1次/d,静脉滴注;对照组40例给予丹参注射液20ml分别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1次/d... 目的观察疏血通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急性脑梗死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给予疏血通注射液6ml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1次/d,静脉滴注;对照组40例给予丹参注射液20ml分别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1次/d静脉滴注。结果治疗15d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6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血液流变学改善也非常明显(P<0.01)。结论疏血通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显著,且有明显降低血液黏度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疏血通注射液 血液流变学
下载PDF
帕金森病患者血清polo样激酶2活性升高促进α-突触核蛋白聚集 被引量:4
15
作者 安俊言 安思训 王鹏 《吉林医药学院学报》 2019年第3期171-174,共4页
目的检测并比较帕金森病(PD)患者与正常人血液中polo样激酶2(PLK2)的活性差异,分析血液中PLK2活性变化与α-Syn寡聚体形成及其与PD病程进展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纳入2017年3至12月北华大学附属医院PD患者26例,另收集同期年龄和性别相匹... 目的检测并比较帕金森病(PD)患者与正常人血液中polo样激酶2(PLK2)的活性差异,分析血液中PLK2活性变化与α-Syn寡聚体形成及其与PD病程进展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纳入2017年3至12月北华大学附属医院PD患者26例,另收集同期年龄和性别相匹配的26名体检中心的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采集患者和健康受试者抗凝血,分离血清。QuantiChrom^(TM) Polo-like kinase检测试剂盒测试PLK2活性。ELISA法检测血清孵育的α-Syn寡聚体含量。结果 PD患者血液中PLK2的活性较正常人血液中高(P<0.05)。在PD血清中孵育α-Syn,可使其发生磷酸化修饰(P<0.01),较之正常人血清可产生更多的寡聚体(P<0.05)。血清PLK2活性越高,α-Syn越趋于聚集(P<0.01)。PD患者血清中的PLK2的活性升高与患者年龄、性别无关(P>0.05),而与PD评分量表分期评分正相关(P<0.05)。结论 PD患者血液中的PLK2活性增加,并随PD的进展而升高,进而促进α-Syn的聚集。这一现象对阐明PD的疾病进展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polo样激酶2 alpha-突触核蛋白 寡聚体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