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乳腺癌组织中E-cadherin和Vimentin表达水平与新辅助化疗疗效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安程程 马梦娇 +2 位作者 张超 吴琼 岳喜成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23年第11期1011-1015,共5页
目的 对乳腺癌穿刺组织标本进行免疫组化分析,收集E-Cadherin和Vimentin的表达水平,探讨两者的表达水平与新辅助化疗疗效是否具有相关性。方法 收集2019—2021年在本院甲乳病区治疗的新辅助化疗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术前完... 目的 对乳腺癌穿刺组织标本进行免疫组化分析,收集E-Cadherin和Vimentin的表达水平,探讨两者的表达水平与新辅助化疗疗效是否具有相关性。方法 收集2019—2021年在本院甲乳病区治疗的新辅助化疗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术前完成新辅助化疗疗程,且成功实施手术,通过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术前穿刺标本中E-Cadherin和Vimentin的表达情况,术后对新辅助化疗疗效进行MP分级。结果 最终筛选出符合入选标准并接受全程治疗的患者共96例,均为女性患者,其中E-Cadherin高表达42例,低表达54例;Vimentin高表达60例,低表达36例。E-Cadherin和Vimentin的表达水平与初治时的相关病理资料密切相关(P<0.05),包括肿瘤的大小、HER-2表达、ki-67水平以及腋窝淋巴结有没有出现转移。对新辅助化疗疗效进行分析显示,高表达的E-Cadherin且低表达的Vimentin的组别化疗疗效高于其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对不同分子分型的患者进行分析,显示HER-2阳性型的疗效好于三阴型,好于Luminal型,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新辅助化疗在E-Cadherin高表达且vimentin低表达以及分子型HER-2阳性型的人群中,有着更好的效果。因此在新辅助化疗治疗前检测乳腺癌穿刺标本中E-Cadherin和vimentin的表达情况,能够成为NAC疗效的预测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新辅助化疗 E-CADHERIN蛋白 Vimentin蛋白
下载PDF
乳腺癌中高水平乙酰肝素酶促进肿瘤微血管和微淋巴管生成 被引量:5
2
作者 岳喜成 李靖 +2 位作者 安程程 李德群 胡仲翔 《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 CAS CSCD 2016年第2期125-129,共5页
目的分析乳腺癌组织中乙酰肝素酶(heparinase,HPA)的表达与临床病理指标、微血管密度(micro vessel density,MVD)和微淋巴管(micro lymphatic density,MLD)之间的相关性及与预后的关系,探讨HPA在乳腺癌发生、发展及转移中的作用。方法... 目的分析乳腺癌组织中乙酰肝素酶(heparinase,HPA)的表达与临床病理指标、微血管密度(micro vessel density,MVD)和微淋巴管(micro lymphatic density,MLD)之间的相关性及与预后的关系,探讨HPA在乳腺癌发生、发展及转移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浸润性乳腺癌组织中HPA水平及CD34和D2-40分别标记的微血管和微淋巴管,观察乳腺癌组织中HPA水平与MVD及MLD的关系,并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腋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在乳腺癌组织中,HPA免疫反应性明显增强,阳性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以阳性CD34为标志的MVD增高,以阳性D2-40为标志的MLD降低;HPA阳性乳腺癌组织中MVD和MLD明显高于HPA阴性乳腺癌组织;乳腺癌中HPA水平与肿瘤大小、组织学病理学级别和临床分期呈正相关。结论 HPA与乳腺癌的微血管和微淋巴管生成密切相关,HPA可以作为评价乳腺癌浸润和转移情况的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乙酰肝素酶 微血管密度 微淋巴管密度
下载PDF
138例男性多灶性甲状腺乳头状癌临床病理特征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安程程 张超 +1 位作者 张卫健 岳喜成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20年第3期312-314,共3页
目的分析讨论男性多灶性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为多灶性男性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治疗提供新思路。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2016年本院肿瘤外科行手术治疗并经术后病理证实的多灶性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共788例的临床资料,分析比... 目的分析讨论男性多灶性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为多灶性男性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治疗提供新思路。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2016年本院肿瘤外科行手术治疗并经术后病理证实的多灶性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共788例的临床资料,分析比较男性和女性患者在年龄、肿瘤大小、癌灶数目以及淋巴结转移状态等临床因素的差异性。结果男性患者138例,女性患者650例。138例男性患者的平均年龄(43.58±13.62)岁,病灶分布在单侧65例(47.1%),双侧分布73例(52.9%);病灶数为两个的96例(69.6%),病灶数≥3个的42例(30.4%);肿瘤直径>1.0 cm的70例(50.7%),直径≤1.0 cm的68例(49.3%);其中合并淋巴结转移的105例(76.1%)。结论男性多灶性甲状腺癌患者的病灶数量多、年龄较轻,癌灶分布更趋向于双侧分布,同时更易侵犯包膜。而年龄>45岁、肿瘤直径>1 cm、双侧多灶,包膜侵犯更倾向于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尤其是中央区淋巴结转移。且随着癌灶数的增加,中央区及侧区淋巴结转移率明显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癌 多发病灶 男性
下载PDF
动态检测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在晚期乳腺癌化疗中的意义 被引量:3
4
作者 张超 安程程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20年第12期1476-1478,共3页
目的探讨动态检测循环肿瘤细胞(CTC)在晚期乳腺癌化疗中的意义。方法选择2018年11月—2019年12月本院收治的晚期乳腺癌患者52例作为研究对象,给予标准化疗方案,21天为1个疗程,分别于化疗前、化疗后1月、化疗后2月检测患者外周血CTC计数... 目的探讨动态检测循环肿瘤细胞(CTC)在晚期乳腺癌化疗中的意义。方法选择2018年11月—2019年12月本院收治的晚期乳腺癌患者52例作为研究对象,给予标准化疗方案,21天为1个疗程,分别于化疗前、化疗后1月、化疗后2月检测患者外周血CTC计数;另选择同时以良性乳腺肿瘤患者54例为对照组。结果晚期乳腺癌组与良性组外周血液循环中CTC个数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且化疗前后CTC个数同样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动态检测外周血CTC对于乳腺癌患者的复发转移及晚期乳腺癌化疗疗效的验证有显著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肿瘤细胞 晚期乳腺癌 化疗
下载PDF
多灶性甲状腺乳头状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颈部淋巴结转移规律 被引量:16
5
作者 安程程 张卫健 +2 位作者 朱金海 张超 李德群 《分子影像学杂志》 2019年第4期490-494,共5页
目的探讨多灶性甲状腺乳头状癌(MPTC)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颈部淋巴结转移规律分析,为多灶性甲状腺癌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2016年788例于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肿瘤外科行手术治疗且术后病理证实为多灶性甲状腺乳头状癌患... 目的探讨多灶性甲状腺乳头状癌(MPTC)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颈部淋巴结转移规律分析,为多灶性甲状腺癌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2016年788例于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肿瘤外科行手术治疗且术后病理证实为多灶性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纳入的788例MPTC患者,年龄8~81岁(46.28±12.49岁),其中男性138例(17.51%),年龄43.58±13.62岁;女性650例(82.49%),年龄46.86±12.17岁。≤45岁的287例(36.4%),>45岁的501例(63.6%)。双侧多灶患者495例(62.8%),单侧多灶293例(37.2%)。肿瘤直径>1 cm 377例(47.8%),肿瘤直径≤1 cm 411例(52.2%)。病灶数为2个的524例(66.5%),病灶数≥3个的264例(33.5%)。双侧多灶组合并桥本甲状腺炎、肿瘤直径>1 cm发生率明显高于单侧多灶组(P<0.01)。双侧多灶、包膜侵犯更倾向于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尤其是中央区淋巴结转移(P<0.01)。多灶组中随着癌灶数的增加,中央区及侧区淋巴结转移率明显增加(P<0.01)。病灶总直径>1 cm发生淋巴转移的风险约是≤1 cm的3.805倍(P<0.01);病灶数≥3个发生淋巴转移的风险是≤2的9.848倍。结论男性、肿瘤最大径>1 cm及合并桥本氏甲状腺炎的患者易发生双侧多灶性甲状腺癌,且随着癌灶数量的增加,双侧多灶性甲状腺癌的比例明显增高。男性、年龄≤45岁、肿瘤直径>1 cm、双侧多灶,包膜侵犯更倾向于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随着癌灶数的增加,中央区及侧区淋巴结转移率明显增加。性别、病灶数量、大小、双侧分布均为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癌 多发病灶 颈部淋巴结
下载PDF
130例三阳性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 被引量:1
6
作者 李玉龙 殷世明 +5 位作者 彭德峰 陈春春 安程程 马小开 朱金海 董慧明 《包头医学院学报》 CAS 2021年第7期9-12,54,共5页
目的:探讨三阳性乳腺癌(triple-positive breast cancer,TPBC)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方法:收集2010年9月至2015年9月我院收治的TPBC患者130例,对其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研究中,TPBC患者共130例,占所有乳腺癌患者的13.... 目的:探讨三阳性乳腺癌(triple-positive breast cancer,TPBC)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方法:收集2010年9月至2015年9月我院收治的TPBC患者130例,对其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研究中,TPBC患者共130例,占所有乳腺癌患者的13.10%。其中,63.08%为超重/肥胖患者(BMI≥24),52.31%的患者合并有慢性病。患者最常见的首诊症状为发现乳房肿块(80例,占61.54%),而非疼痛(10例,占7.69%)。病灶的位置以右侧多见(75例,占57.69%),最常见的部位为外上象限(58例,占44.62%)。最常见病理学类型为浸润性导管癌(104例,占80.00%)。随访结果表明,局部复发率为9.23%(12例),远处转移率为26.92%(35例)。最常见的转移部位为骨(24例,占68.57%),其次为肺(18例,占51.43%)。结论:TPBC患者的预后较差,容易发生远处转移,且有早期转移倾向,因此迫切需要对TPBC进行全面的研究,更深入的了解TPBC的异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三阳性 临床病理特征 预后
下载PDF
纳米碳示踪剂在甲状腺癌手术中的应用
7
作者 张超 李娟娟 安程程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9年第8期959-961,共3页
目的探讨纳米碳示踪剂在甲状腺癌手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择取2016年8月—2018年2月在本院住院手术的96例甲状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入院时间先后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各48例,观察组为术中应用纳米碳组,对照组为术中不使用... 目的探讨纳米碳示踪剂在甲状腺癌手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择取2016年8月—2018年2月在本院住院手术的96例甲状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入院时间先后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各48例,观察组为术中应用纳米碳组,对照组为术中不使用纳米碳组。分别观察并记录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淋巴结清扫数目;检测并记录两组患者手术前后钙离子(Ca2+)水平、甲状旁腺激素(PTH)水平。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和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100.8±13.4) min、(13.5±5.3) ml和(3.77±0.52) d,对照组为(105.4±16.1) min、(15.8±6.7) ml和(4.36±0.73) d,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淋巴结清扫数目分别为观察组(7.7±3.6)个和对照组(4.1±2.4)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术前PTH和Ca2+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状腺癌手术中应用纳米碳示踪剂对甲状旁腺具有保护作用,降低了甲状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使中央区淋巴结的清扫更为彻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碳 示踪剂 甲状腺癌
下载PDF
手术室优质护理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后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围手术期护理观察分析
8
作者 马梦娇 安程程 李莉 《现代医药卫生》 2022年第S01期153-156,共4页
目的探讨手术室优质护理措施对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后行手术治疗患者的不良情绪以及手术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对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在我院肿瘤外科收治的80例新辅助化疗后并实施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患者进行分析,优质护理组为观察组,普通护... 目的探讨手术室优质护理措施对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后行手术治疗患者的不良情绪以及手术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对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在我院肿瘤外科收治的80例新辅助化疗后并实施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患者进行分析,优质护理组为观察组,普通护理组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焦虑和抑郁程度进行评分,同时收集满意度及手术并发症等相关数据。结果两组患者在年龄等方面无明显差异,临床资料具有可比性。优质护理组在焦虑和抑郁评分、满意度方面要优于普通护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无明显差异,但优质护理组的并发症的比例要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手术室中的优质护理措施能显著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同时也能够降低并发症(术中和术后)的发生,工作中宜早期、积极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新辅助化疗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
下载PDF
甲状腺微小癌外科治疗进展 被引量:2
9
作者 安程程 李德群 《国际肿瘤学杂志》 CAS 2015年第5期374-376,共3页
甲状腺微小癌(TMC)发病隐匿、病变直径小、临床症状不显著、病情进展缓慢。研究认为年龄≥45岁和≤15岁、男性、病灶≥5 mm、淋巴结转移者预后较差,应积极手术治疗。手术切除范围应考虑患者的临床资料,在完整切除病灶的基础上,尽... 甲状腺微小癌(TMC)发病隐匿、病变直径小、临床症状不显著、病情进展缓慢。研究认为年龄≥45岁和≤15岁、男性、病灶≥5 mm、淋巴结转移者预后较差,应积极手术治疗。手术切除范围应考虑患者的临床资料,在完整切除病灶的基础上,尽量保留正常腺体。对颈部淋巴结转移患者可行淋巴结清扫术,淋巴结阴性者可行预防性中区淋巴结清扫。降低肿瘤复发转移风险,提高患者带瘤生存率与改善患者生命质量,成为TMC患者治疗随访的首要目标,对TMC的规范化治疗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肿瘤 外科手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