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睑板腺癌临床组织病理学特点及影响预后因素 被引量:8
1
作者 李彬 李宁东 +4 位作者 安裕志 孙宪丽 史季桐 李辽青 陈长喜 《眼科新进展》 CAS 2003年第2期117-119,共3页
目的 通过系统分析睑板腺癌的临床及组织病理学特点 ,探讨影响睑板腺癌的临床预后因素。方法 选取北京同仁医院眼科存档睑板腺癌病例 5 5例。对患者进行临床随诊、随访 ;依据原始记录和随访反馈情况 ,对临床及组织病理学各项因素逐项... 目的 通过系统分析睑板腺癌的临床及组织病理学特点 ,探讨影响睑板腺癌的临床预后因素。方法 选取北京同仁医院眼科存档睑板腺癌病例 5 5例。对患者进行临床随诊、随访 ;依据原始记录和随访反馈情况 ,对临床及组织病理学各项因素逐项进行统计 ( L ogistic回归分析 ) ,并进行综合分析评价。结果 睑板腺癌患者年龄 33~ 90岁 ,5 0~ 70岁较多 ,平均发病年龄 6 3岁。女性略多于男性。发病部位以上睑为多 ,位于上睑的睑板腺癌占 6 9.0 9% ,位于下睑者占2 7.2 7% .结论 睑板腺癌临床预后系多因素多变量结果 ,与患者年龄、病程长短密切相关 ,亦与肿瘤大小、肿瘤侵犯的解剖位置以及肿瘤分化程度等多种因素有一定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睑板腺癌 组织病理学 影响因素 预后
下载PDF
儿童眼眶转移性神经母细胞瘤和绿色瘤的特征性MR表现 被引量:7
2
作者 鲜军舫 王振常 +6 位作者 何立岩 杨本涛 刘中林 燕飞 张天明 史季桐 安裕志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60-63,共4页
目的分析儿童眼眶转移性神经母细胞瘤和绿色瘤的特征性MR表现。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9例儿童眼眶转移性神经母细胞瘤和5例绿色瘤的CT和MRI表现。所有病例均行CT平扫以及MRI平扫和增强扫描。结果14例CT表现均为眼眶不规... 目的分析儿童眼眶转移性神经母细胞瘤和绿色瘤的特征性MR表现。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9例儿童眼眶转移性神经母细胞瘤和5例绿色瘤的CT和MRI表现。所有病例均行CT平扫以及MRI平扫和增强扫描。结果14例CT表现均为眼眶不规则肿块和邻近的眶壁溶骨性骨质破坏,7例骨质破坏区邻近的颅内可见扁平不规则肿块。2例转移性神经母细胞瘤表现为眼眶肌锥外间隙肿块内有与眶外壁垂直的针状高密度影。14例MRI表现为眼眶肌锥外间隙略长T1、略长T2信号不规则软组织影,7例骨质破坏区邻近的颅内硬膜外间隙可见略长T1、略长T2信号扁平不规则肿块,增强后明显强化。14例双侧眶骨及蝶骨大翼,9例斜坡和双侧岩尖及2例双侧颞骨鳞部骨髓腔脂肪高信号影被略长T1、略长T2信号影取代,采用脂肪抑制的增强T1WI显示均有强化,强化程度与眼眶内肿块相似。结论儿童眼眶转移性神经母细胞瘤和绿色瘤的眶壁和颅面骨MR表现具有特征,有助于诊断和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眶 肿瘤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眼眶转移癌18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7
3
作者 吴江平 傅继弟 +4 位作者 张天明 安裕志 史季桐 李永 赵景武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CAS 2013年第6期531-534,共4页
目的探讨眼眶转移癌临床表现、原发癌肿部位、治疗转归等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7月至2012年12月于我院神经外科住院,经手术和病理明确诊断的,肿瘤达眶尖或累及邻近颅内结构,需行开颅术式进行治疗的18例眼眶转移癌患者,总结其临床... 目的探讨眼眶转移癌临床表现、原发癌肿部位、治疗转归等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7月至2012年12月于我院神经外科住院,经手术和病理明确诊断的,肿瘤达眶尖或累及邻近颅内结构,需行开颅术式进行治疗的18例眼眶转移癌患者,总结其临床表现特点、原发肿瘤部位及治疗效果。结果 18例眼眶转移癌患者均接受外科手术治疗。其中原发癌来自肝癌者4例,肺癌者3例,乳腺癌者2例,肾癌者2例,胃癌者2例,结肠癌、鼻咽癌、甲状腺癌、黑色素瘤及多发性骨髓瘤者各1例。主要临床表现为视力下降、眼球突出、疼痛、眼动障碍等。手术治疗后患者疼痛、眼球突出症状有一定程度缓解。结论眼眶转移癌发病率低,难以早期诊断;临床中需注意仔细查找原发病灶,并在病史、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等方面与其他眼眶肿瘤进行鉴别,便于准确诊断及选择积极合理治疗方式;该病总体预后差,手术目的为明确诊断、减轻肿瘤负荷、缓解症状,延长患者生命、改善其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眶 转移癌 手术
下载PDF
酷似海绵状血管瘤的眼眶海绵状淋巴管瘤的影像学表现 被引量:2
4
作者 鲜军舫 张云亭 +6 位作者 王振常 李彬 史季桐 刘兆会 何立岩 燕飞 安裕志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203-1206,共4页
目的探讨酷似海绵状血管瘤的眼眶海绵状淋巴管瘤的影像学表现。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眼眶海绵状淋巴管瘤的CT和MRI表现以及MR动态增强扫描的特点。结果7例均表现为眼眶椭圆形肿块,其中4例累及眼眶后部和眶尖,视神经... 目的探讨酷似海绵状血管瘤的眼眶海绵状淋巴管瘤的影像学表现。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眼眶海绵状淋巴管瘤的CT和MRI表现以及MR动态增强扫描的特点。结果7例均表现为眼眶椭圆形肿块,其中4例累及眼眶后部和眶尖,视神经明显受压移位。7例CT表现均呈等密度,密度均匀。MRI显示7例均呈略长T1长T2信号,信号不均匀,T2WI显示肿块内有散在的条状和小片状低信号。7例MR动态增强扫描都表现为"渐进性强化"征象,其中5例肿块强化范围扩大较快。结论表现为眼眶内椭圆形肿块的海绵状淋巴管瘤与海绵状血管瘤非常相似,但肿块累及眼眶后部和眶尖及动态增强扫描显示肿瘤强化范围扩大较快高度提示肿瘤为海绵状淋巴管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眶淋巴管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经颅入路切除眶尖神经鞘瘤 被引量:2
5
作者 李永 张天明 +1 位作者 安裕志 史季桐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5年第4期397-399,共3页
目的探讨经颅入路切除眶尖神经鞘瘤的手术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眶尖神经鞘瘤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及经颅入路手术方法。根据肿瘤的位置、大小以及是否颅内侵犯,选择合适的开颅骨瓣:单侧额部骨瓣、额-眶上缘骨瓣、翼点-眶上缘骨瓣... 目的探讨经颅入路切除眶尖神经鞘瘤的手术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眶尖神经鞘瘤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及经颅入路手术方法。根据肿瘤的位置、大小以及是否颅内侵犯,选择合适的开颅骨瓣:单侧额部骨瓣、额-眶上缘骨瓣、翼点-眶上缘骨瓣。结果肿瘤全切除18例,近全切除3例,部分切除1例。术后6例有动眼神经麻痹,5例在3个月后恢复;2例患眼失明。无手术死亡及其他手术并发症。术后随访1个月至6年,平均34个月,有1例肿瘤复发。结论眶尖神经鞘瘤易通过眶上裂侵犯海绵窦,经颅入路可获得充分的眶尖减压和肿瘤显露,从而保护眶尖部神经血管,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治愈率。肿瘤全切则预后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鞘瘤 神经外科手术
下载PDF
经颅眶入路治疗眶尖部肿瘤 被引量:1
6
作者 张天明 安裕志 +4 位作者 史季桐 傅继第 赵景武 刘浩成 李永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05年第4期157-159,共3页
目的总结经颅眶入路治疗眶尖部肿瘤时保存视神经、眼动脉、动眼神经等血管神经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69例经颅眶入路治疗眶尖部肿瘤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良性肿瘤62例,恶性肿瘤7例。采用经颅眶入路切除肿瘤,所有手术均由神经外科、眼... 目的总结经颅眶入路治疗眶尖部肿瘤时保存视神经、眼动脉、动眼神经等血管神经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69例经颅眶入路治疗眶尖部肿瘤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良性肿瘤62例,恶性肿瘤7例。采用经颅眶入路切除肿瘤,所有手术均由神经外科、眼科医师共同完成。结果肿瘤根治性切除60例,部分切除9例;术后4例动眼神经损伤,仅1例视神经、动眼神经、展神同时损伤。结论掌握眼科解剖学知识和神经外科显微操作是进行眶尖部肿瘤切除手术的基础。行经颅眶入路,在眶尖部骨性充分减压后先分离切除肿瘤前部,是保护视神经、眼动脉、动眼神经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眶肿瘤 颅眶入路 显微外科手术
下载PDF
眉弓入路切除颅眶沟通性病变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
7
作者 李永 史季桐 +3 位作者 安裕志 傅继弟 张家亮 张天明 《北京医学》 CAS 2008年第1期5-7,共3页
目的探讨颅眶沟通性病变经眉弓入路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3月至2007年6月收治的21例颅眶沟通性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所有患者均经眉弓入路进行手术切除病变治疗,根据术前眼眶CT、MRI检查采取合适的手术切口及骨... 目的探讨颅眶沟通性病变经眉弓入路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3月至2007年6月收治的21例颅眶沟通性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所有患者均经眉弓入路进行手术切除病变治疗,根据术前眼眶CT、MRI检查采取合适的手术切口及骨瓣。结果本组21例中肿瘤全切除14例,近全切除6例,大部切除1例。术后一过性脑脊液鼻漏3例;上睑下垂8例,均于术后2~3个月恢复;额部皮肤麻木9例,其中眶上神经切断6例未能恢复。术后18例患者随访1~24个月,平均13个月。1例泪腺腺样囊性癌患者术后1.5年复发。结论合适的经眉弓入路能够充分显露颅眶沟通性病变,手术安全,并发症少,符合微创原则;部分患者眶上神经损伤为其缺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眶肿瘤 颅底 微创外科手术
原文传递
Rb基因突变的亲源研究
8
作者 高永庆 胡士敏 +6 位作者 关洁 张华 张士元 陈英杰 郑邦和 王津津 安裕志 《眼科研究》 CSCD 1994年第3期179-182,F003,共5页
对100例视网膜母细胞瘤(RetinoblastomaRb)患者及双亲作眼底检查和外周血作高分辨染色体分析。结果18例患者染色体有13q14缺失。他们父辈中部分人也有类似缺失。其中有些外表正常的父亲或母亲的眼底发现视... 对100例视网膜母细胞瘤(RetinoblastomaRb)患者及双亲作眼底检查和外周血作高分辨染色体分析。结果18例患者染色体有13q14缺失。他们父辈中部分人也有类似缺失。其中有些外表正常的父亲或母亲的眼底发现视网膜瘢痕或良性视网膜细胞瘤,表明他们是突变Rd基因的携带者。结果表明最初的Rb基因突变主要来自父源并传给后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 母细胞瘤 RB基因 染色体
下载PDF
易混淆的眶尖部肿瘤的MRI特点 被引量:8
9
作者 安裕志 李彬 +1 位作者 鲜军舫 王振常 《中华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270-271,共2页
目的 分析眶尖部海绵状血管瘤、海绵状淋巴管瘤及神经鞘瘤的MRI特点 ,为临床诊治提供根据。方法 对经MRI检查、手术及组织病理学证实的 16例眶尖部肿瘤进行分析。结果  3种眶尖部肿瘤的MRI的增强扫描完全强化时间不同。其中 5例海绵... 目的 分析眶尖部海绵状血管瘤、海绵状淋巴管瘤及神经鞘瘤的MRI特点 ,为临床诊治提供根据。方法 对经MRI检查、手术及组织病理学证实的 16例眶尖部肿瘤进行分析。结果  3种眶尖部肿瘤的MRI的增强扫描完全强化时间不同。其中 5例海绵状血管瘤所用的时间平均为12min 31s ;6例海绵状淋巴管瘤所用的时间平均为 7min 7s ;5例神经鞘瘤所用的平均时间为 3min2 7s,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P <0 .0 1) ,MRI增强扫描完全强化所用的时间与各肿瘤组织病理学特点有关。结论 MRI的增强扫描完全强化所用时间不同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眶尖部肿瘤 磁共振成像 鉴别诊断 NMR
原文传递
经巩膜板层切除脉络膜黑色素瘤一例 被引量:2
10
作者 安裕志 吴君卿 +2 位作者 李彬 史翔宇 李辽青 《中华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471-472,共2页
脉络膜黑色素瘤为成人期占第一位的眼内恶性肿瘤[1,2],延误治疗有致命危险,既往均作眼球摘除而致残。1974年Peyman等[3]推荐局部巩膜板层脉络膜肿瘤切除术以来,国外有较多成功的报道。1996年11月我院成功切... 脉络膜黑色素瘤为成人期占第一位的眼内恶性肿瘤[1,2],延误治疗有致命危险,既往均作眼球摘除而致残。1974年Peyman等[3]推荐局部巩膜板层脉络膜肿瘤切除术以来,国外有较多成功的报道。1996年11月我院成功切除一例,现报告如下。一、病历简介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络膜肿瘤 黑色素瘤 巩膜板层切除术
原文传递
视神经鞘脑膜瘤影像学研究 被引量:21
11
作者 鲜军舫 王振常 +5 位作者 安裕志 于文玲 满凤媛 张天明 史季桐 李彬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952-956,共5页
目的 研究视神经鞘脑膜瘤的CT和MRI表现 ,并探讨双轨征的显示情况及其价值。方法  3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视神经鞘脑膜瘤患者 ,年龄 6~ 71岁 ,女 2 0例 ,男 15例。 2 8例行CT扫描 ,其中 2 5例行增强扫描 ;2 7例行MR扫描 ,其中 2 5例... 目的 研究视神经鞘脑膜瘤的CT和MRI表现 ,并探讨双轨征的显示情况及其价值。方法  3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视神经鞘脑膜瘤患者 ,年龄 6~ 71岁 ,女 2 0例 ,男 15例。 2 8例行CT扫描 ,其中 2 5例行增强扫描 ;2 7例行MR扫描 ,其中 2 5例行增强扫描。结果  35例视神经鞘脑膜瘤中 12例呈梭形 ,7例呈管形增粗 ,1例呈椭圆形 ,8例为偏心性生长的肿块 ,7例弥漫累及整个眼眶。35例均累及眶内段 ,其中 2 2例同时累及管内段 ,13例同时累及颅内段 ,4例同时累及视交叉 ,1例同时累及视束。行CT扫描的 2 8例中 ,2 0例呈等密度 ,8例为含有钙化的肿块。行CT增强扫描的 2 5例全部强化 ,其中 6例清楚显示双轨征。行MR扫描的 2 7例中 ,16例T1WI和T2 WI均为低信号 ,3例呈长T1、长T2 信号 ,8例呈等T1、等T2 信号。行MR增强扫描的 2 5例均呈明显强化 ,17例清楚显示双轨征。经统计学处理 ,MRI显示双轨征明显优于CT(P =0 0 0 1)。结论 CT和MRI都可显示视神经鞘脑膜瘤的部位、形态和内部特征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神经 脑膜瘤 增强扫描 CT 影像学研究 MR扫描 肿块 显示 形态和 信号
原文传递
眼眶海绵状血管瘤的影像学表现及其意义 被引量:55
12
作者 鲜军舫 王振常 +7 位作者 安裕志 李彬 田其昌 燕飞 梁熙虹 牛延涛 朱叶 王焱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400-402,共3页
目的研究眼眶海绵状血管瘤的CT和MRI征象,并着重探讨海绵状血管瘤的特异性征象即“渐进性强化”,及其在诊断和鉴别诊断海绵状血管瘤中的价值。方法对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眼眶海绵状血管瘤5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病例均行B超检... 目的研究眼眶海绵状血管瘤的CT和MRI征象,并着重探讨海绵状血管瘤的特异性征象即“渐进性强化”,及其在诊断和鉴别诊断海绵状血管瘤中的价值。方法对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眼眶海绵状血管瘤5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病例均行B超检查,其中CT检查48例,CT增强扫描43例,动态增强扫描10例;MRI检查27例,动态增强扫描24例。结果CT增强后36例(83.7%)显示不同程度的片状强化,10例CT动态增强扫描,7例(70.0%)呈“渐进性强化”,3例(30.0%)未显示明显强化。24例行MR动态增强扫描,2例(8.3%)直径在1.5cm以下的海绵状血管瘤未显示该征象,22例(91.7%)直径在1.5cm以上的海绵状血管瘤显示该征象。结论“渐进性强化”是诊断海绵状血管瘤的特异性征象;MRI显示该征象优于C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眶肿瘤 海绵状血管瘤 CT 磁共振成像
原文传递
眶颅沟通性病变的CT和MRI研究 被引量:20
13
作者 王振常 蒋定尧 +5 位作者 鲜军舫 安裕志 张天明 李彬 梁熙虹 杨本涛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351-354,共4页
目的 研究、探讨眶颅沟通性病变的沟通路径、CT和MRI表现及其影像学特征。方法5 1例患者 ,男 2 8例 ,女 2 3例 ,年龄 2~ 6 8岁 ,平均 41岁 ,为手术病理和随访结果证实。 5 1例均行CT扫描 ,45例行MR扫描 ,CT和MR增强扫描各 44例。结果... 目的 研究、探讨眶颅沟通性病变的沟通路径、CT和MRI表现及其影像学特征。方法5 1例患者 ,男 2 8例 ,女 2 3例 ,年龄 2~ 6 8岁 ,平均 41岁 ,为手术病理和随访结果证实。 5 1例均行CT扫描 ,45例行MR扫描 ,CT和MR增强扫描各 44例。结果 通过眶上裂或视神经管沟通的颅眶沟通性病变 31例 ,占 6 0 8%。其中 9例通过视神经管沟通 ,包括 4例视神经和视交叉胶质瘤、3例视神经鞘脑膜瘤 ,以及 2例视网膜母细胞瘤侵犯视神经和视交叉 ;通过眶上裂沟通者 ,包括 5例脑膜瘤、4例神经源性肿瘤、2例Tolosa Hunt综合征、3例炎性假瘤、1例眼眶和海绵窦皮样囊肿 ,以及 7例鼻咽癌同时侵犯海绵窦和眼眶。通过眶骨穿支血管间隙沟通的病变或骨质破坏缺损区沟通的眶颅沟通性病变2 0例 ,占 39 2 % ,包括 5例眶骨扁平性脑膜瘤、10例眶壁转移瘤、1例眶壁软骨肉瘤侵犯筛窦、额窦和额叶、3例泪腺囊腺癌侵犯颅内和 1例额底脑膜瘤侵犯眼眶。结论 CT和MRI,尤其是使用脂肪抑制技术和增强扫描的T1WI能明确显示眶颅沟通性病变的沟通路径和病变特征 ,为制订治疗方案和手术入路提供重要和直接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眶肿瘤 脑肿瘤 眶颅沟通性病变 磁共振成像 CT 诊断
原文传递
视神经胶质瘤的影像学研究 被引量:22
14
作者 鲜军舫 王振常 +5 位作者 于文玲 满凤媛 安裕志 史季桐 李彬 张天明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677-681,共5页
目的 研究视神经胶质瘤的CT和MRI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  2 0例视神经胶质瘤均经手术病理证实 ,男 10例 ,女 10例 ,年龄 8个月至 6 9岁。 10例行CT扫描 ,19例行MR扫描。结果  2 0例中 12例视神经呈梭形 ,5例呈管形增粗 ,2例呈哑铃形... 目的 研究视神经胶质瘤的CT和MRI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  2 0例视神经胶质瘤均经手术病理证实 ,男 10例 ,女 10例 ,年龄 8个月至 6 9岁。 10例行CT扫描 ,19例行MR扫描。结果  2 0例中 12例视神经呈梭形 ,5例呈管形增粗 ,2例呈哑铃形 ,1例呈椭圆形。 2 0例均累及视神经眶内段和管内段 ,其中 16例累及颅内段 ,4例累及球内段 ,6例累及视交叉 ,2例累及视束。行CT扫描的10例均为等密度 ,行增强扫描的 2例均强化。行MR扫描的 19例中 ,12例呈长T1、长T2 信号 ,5例呈长T1、等T2 信号 ,2例呈等T1、等T2 信号。行MR增强扫描的 14例中 ,12例呈明显强化 ,2例呈中度强化。在伴有神经纤维瘤病Ⅰ型的 7例中 ,4例有特异性表现 ,即中心呈等T1、等T2 信号 ,周边部分呈长T1、长T2 信号 ,中间部分在T1WI和T2 WI均为低信号。经统计学处理 ,MRI显示肿瘤累及视神经管内段和颅内段明显优于CT(P <0 0 1)。结论 CT和MRI能显示肿瘤的部位、形态和内部特征 ,可明确诊断 ,有助于制定治疗方案和手术方案 ;MRI在定位诊断和定性诊断方面优于C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神经胶质瘤 影像学研究 CT MRI 诊断
原文传递
泪腺上皮性肿瘤261例的临床和组织病理学特点分析 被引量:33
15
作者 朱建波 李彬 +3 位作者 孙宪丽 李辽青 史季桐 安裕志 《中华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220-224,共5页
目的 研究泪腺上皮性肿瘤的病理类型和临床特征。方法 收集 2 6 1例经病理诊断为泪腺上皮性肿瘤患者的 2 73份石蜡切片标本 ,结合患者的组织病理学和临床相关资料进行归纳分析 ,探讨不同类型泪腺上皮性肿瘤的病理学特点及临床表现。... 目的 研究泪腺上皮性肿瘤的病理类型和临床特征。方法 收集 2 6 1例经病理诊断为泪腺上皮性肿瘤患者的 2 73份石蜡切片标本 ,结合患者的组织病理学和临床相关资料进行归纳分析 ,探讨不同类型泪腺上皮性肿瘤的病理学特点及临床表现。结果 泪腺上皮性肿瘤中各种类型所占比例由高向低排列依次为多形性腺瘤 (混合瘤 ) (6 2 .3% )、泪腺囊腺癌 (2 2 .3% )、多形性腺癌 (8.8% )及泪腺腺癌 (4.0 % )等。术后复发 12例 ,总复发率为 4 .6 % ;死亡 4例 ,死亡率为 1.5 %。结论 泪腺上皮性肿瘤死亡率较低 ,但复发率较高。应根据临床资料和病理诊断决定治疗用药和术后处理 ,而以手术治疗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泪腺上皮性肿瘤 组织病理学 病理类型 诊断 治疗
原文传递
112例眼附属器淋巴增生性病变临床组织病理学初步分析 被引量:38
16
作者 游启生 李彬 +5 位作者 周小鸽 孙宪丽 安裕志 史季桐 李辽青 高飞 《中华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871-876,共6页
目的初步探讨眼附属器淋巴增生性病变的发病情况、临床特征以及组织病理学特点和分型。方法收集112例经组织病理学诊断为眼附属器淋巴增生性病变患者的116份石蜡切片标本,分析归纳临床相关资料,进一步分析组织病理学特点,并根据2001年... 目的初步探讨眼附属器淋巴增生性病变的发病情况、临床特征以及组织病理学特点和分型。方法收集112例经组织病理学诊断为眼附属器淋巴增生性病变患者的116份石蜡切片标本,分析归纳临床相关资料,进一步分析组织病理学特点,并根据2001年世界卫生组织淋巴及血液组织肿瘤分类方案进行重新分类诊断。结果患者年龄8~80岁,平均49岁。病程20d至22年,平均22个月。双眼患病者16例(14.3%)。临床常见表现为眼球突出、局限性肿块(69例,占61.6%)。组织病理学检查显示反应性淋巴细胞增生11例(9.8%),非典型淋巴细胞增生10例(8.9%),淋巴瘤91例(81.3%)。其中,黏膜相关组织型边缘带B细胞淋巴瘤74例(占淋巴瘤患者81.3%)。结论眼附属器淋巴增生性病变以黏膜相关组织边缘带B细胞淋巴瘤最为多见,好发于中老年人,临床表现为慢性迁延性病程,双眼发病并不少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肿瘤 淋巴瘤 病理学 临床 淋巴瘤 黏膜相关淋巴样组织
原文传递
眼部病变影像诊断的分析思路及策略 被引量:13
17
作者 鲜军舫 王振常 +8 位作者 燕飞 安裕志 李彬 史季桐 杨本涛 李冬梅 刘中林 田其昌 张燕明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1427-1431,共5页
尽管随着影像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医疗行为的逐渐规范及司法鉴定的需要,影像学在眼部的应用越来越多 ,但眼部影像学在我国医院的普及程度还不高,检查和诊断也不够规范,明显影响了眼部病变的诊断和治疗 。为了帮助提高眼部影像学的检... 尽管随着影像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医疗行为的逐渐规范及司法鉴定的需要,影像学在眼部的应用越来越多 ,但眼部影像学在我国医院的普及程度还不高,检查和诊断也不够规范,明显影响了眼部病变的诊断和治疗 。为了帮助提高眼部影像学的检查和诊断水平,归纳总结了眼部影像学检查方法的选择与注意事项、分析思路及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部病变 影像诊断 影像学检查方法 影像学技术 司法鉴定 医疗行为 诊断水平 归纳总结
原文传递
MRI脂肪抑制和增强技术在诊断眼眶疾病中的应用 被引量:33
18
作者 田其昌 鲜军舫 +6 位作者 王振常 安裕志 李彬 燕飞 王焱 牛延涛 朱叶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395-399,共5页
目的研究磁共振脂肪抑制技术和钆喷替酸葡甲胺(GdDTPA)增强造影在眼眶病变中的应用及其价值。方法对85例眼球和眶内病变分别行平扫、使用脂肪抑制技术和(或)GdDTPA增强扫描,并比较分析使用脂肪抑制技术前后以及... 目的研究磁共振脂肪抑制技术和钆喷替酸葡甲胺(GdDTPA)增强造影在眼眶病变中的应用及其价值。方法对85例眼球和眶内病变分别行平扫、使用脂肪抑制技术和(或)GdDTPA增强扫描,并比较分析使用脂肪抑制技术前后以及增强扫描对病变的显示情况。结果85例眼球和眶内病变的边缘、轮廓和范围及其周围正常结构的关系在使用脂肪抑制技术后的扫描序列上较在未使用该技术的序列上显示得准确清楚。7例视神经不增粗的视神经炎,平扫不能显示而使用脂肪抑制技术后能清楚显示;7例视神经脑膜瘤的“双轨征”,在脂肪抑制技术并用GdDTPA增强的T1WI上清楚地显示,而平扫显示不清;12例海绵状血管瘤表现为“渐进性强化”;3例皮样囊肿胆固醇部分在T1WI和T2WI上呈高信号,而使用脂肪抑制技术后脂肪信号影被抑制呈低信号。结论脂肪抑制技术和GdDTPA增强扫描能显示平扫不能显示的病变和一些特征性征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眶疾病 磁共振成像 造影剂
原文传递
颈动脉海绵窦瘘的眼眶CT表现(附23例报告) 被引量:16
19
作者 张燕明 王振常 +3 位作者 兰宝森 安裕志 丁宁 凌峰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253-255,共3页
目的分析23例经DSA检查证实的颈动脉海绵窦瘘的眼眶CT表现。材料与方法本组23例,其中有外伤史者15例,占65%。颈内动脉海绵窦瘘(CCF)14例,硬脑膜动脉海绵窦瘘9例。均行眼眶CT检查并经DSA造影证实。结果主... 目的分析23例经DSA检查证实的颈动脉海绵窦瘘的眼眶CT表现。材料与方法本组23例,其中有外伤史者15例,占65%。颈内动脉海绵窦瘘(CCF)14例,硬脑膜动脉海绵窦瘘9例。均行眼眶CT检查并经DSA造影证实。结果主要CT表现为:(1)眼球突出;(2)眼上静脉扩张;(3)海绵窦增大;(4)眼外肌增粗;(5)眶内软组织肿胀。结论对突眼的病人进行CT扫描,发现有上述表现时可考虑颈动脉海绵窦瘘的诊断,但应进行必要的鉴别诊断,DSA检查可明确瘘的部位和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海绵窦瘘 眼眶 CT 诊断
原文传递
眶壁转移瘤的CT和MRI诊断 被引量:13
20
作者 鲜军舫 王振常 +5 位作者 杨本涛 刘中林 燕飞 张天明 史季桐 安裕志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581-584,共4页
目的分析研究眶壁转移瘤的CT和MRI特点,提高诊断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眶壁转移瘤的CT和MRI表现,成人组16例,儿童组7例。所有病例均行CT平扫与MR平扫和增强扫描。结果16例成年患者CT表现均为溶骨性骨质破坏和眼眶... 目的分析研究眶壁转移瘤的CT和MRI特点,提高诊断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眶壁转移瘤的CT和MRI表现,成人组16例,儿童组7例。所有病例均行CT平扫与MR平扫和增强扫描。结果16例成年患者CT表现均为溶骨性骨质破坏和眼眶不规则肿块,9例骨质破坏区邻近的颅内可见扁平不规则肿块;16例MRI表现为骨质破坏区邻近的眼眶和颅内均可见略长T1、略长T2信号的不规则软组织影,增强后呈明显强化。7例儿童患者CT表现均为溶骨性骨质破坏和眼眶不规则肿块,其中2例可见垂直针状高密度影,3例骨质破坏区邻近的颅内可见扁平不规则软组织肿块;MRI显示7例骨质破坏区邻近的眼眶内和6例颅内可见略长T1、略长T2信号不规则的软组织影,其中1例为双侧,增强后呈明显强化;7例双侧眶骨、4例斜坡和双侧岩尖及1例双侧颞骨鳞部骨髓腔呈略长T1、略长T2信号影,增强后呈明显强化。结论眶壁转移瘤的CT和MRI表现有一些特点,有助于诊断和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眶肿瘤 肿瘤转移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