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1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温针灸结合耳穴贴压治疗寒凝湿滞型肩周炎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研究
1
作者 方芳 蒋越 +2 位作者 李灵浙 瞿一新 宋丰军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4年第3期245-247,254,共4页
肩周炎以肩关节疼痛和活动不便为主要症状,好发于50岁左右人群,若不能及时治疗,会严重影响肩关节功能^([1])。其病因可能与肩周受凉、慢性劳损、外伤等因素有关,早期肩部酸痛,后期组织粘连,出现严重功能障碍^([2])。目前西医多采用止痛... 肩周炎以肩关节疼痛和活动不便为主要症状,好发于50岁左右人群,若不能及时治疗,会严重影响肩关节功能^([1])。其病因可能与肩周受凉、慢性劳损、外伤等因素有关,早期肩部酸痛,后期组织粘连,出现严重功能障碍^([2])。目前西医多采用止痛药物治疗,但病情严重者会出现关节活动受限类后遗症^([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周炎 温针灸 耳穴贴压 寒凝湿滞型 临床疗效
下载PDF
不同灸量督脉灸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效果比较
2
作者 黄海琼 瞿一新 +2 位作者 李灵浙 方芳 宋丰军 《中国乡村医药》 2024年第1期14-15,共2页
目的观察不同灸量督脉灸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效果。方法选择该院2022年1—12月收治的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90例,随机分为轻灸组、中灸组、重灸组各30例。三组患者均予以督脉灸,轻灸组燃烧艾绒两次,中灸组燃烧艾绒3次,重灸组燃烧... 目的观察不同灸量督脉灸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效果。方法选择该院2022年1—12月收治的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90例,随机分为轻灸组、中灸组、重灸组各30例。三组患者均予以督脉灸,轻灸组燃烧艾绒两次,中灸组燃烧艾绒3次,重灸组燃烧艾绒4次。比较三组患者治疗前后生存质量,焦虑、抑郁程度及疗效。结果重灸组总有效率(93.3%,28/30)高于中灸组(90.0%,27/30)、轻灸组(66.7%,20/30),治疗后重灸组IBS-QOL评分高于中灸组、轻灸组,重灸组HAMA、HAMD评分低于中灸组、轻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于轻灸量,中灸量与重灸量督脉灸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效果更好,尤其是重灸量督脉灸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督脉灸 灸量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 生存质量 抑郁 焦虑
下载PDF
膏肓穴刺血联合越婢加术汤治疗脑卒中后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Ⅰ型的疗效观察
3
作者 傅海群 宋丰军 +2 位作者 叶必宏 蒋越 朱文宗 《中国中医急症》 2023年第10期1786-1789,共4页
目的 观察膏肓穴刺血联合越婢加术汤治疗脑卒中后区域疼痛综合征Ⅰ型(CRPSⅠ)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6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膏肓放血,治疗组采用膏肓穴刺血联合越婢加术汤治疗,共治疗28 d。在治疗前、治... 目的 观察膏肓穴刺血联合越婢加术汤治疗脑卒中后区域疼痛综合征Ⅰ型(CRPSⅠ)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6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膏肓放血,治疗组采用膏肓穴刺血联合越婢加术汤治疗,共治疗28 d。在治疗前、治疗后第28天,对患者进行复杂区域性疼痛综合征严重程度(CSS)评分、手指周径测量、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在第1天、第28天治疗前后进行肩关节活动度的评价。结果 治疗后两组CSS评分均显著降低(P <0.01),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健患侧手指周径之差,两组均有显著降低(P <0.01),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 <0.01)。治疗组VAS评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 <0.05);第1天治疗前后两组肩关节活动度(外展、上举、后伸)较前均有改善(P <0.01);治疗第28天前,治疗组肩关节活动度(外展、上举、后伸)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 膏肓放血联合越婢加术汤能有效缓解复杂性区域CRPSI,包括减轻患肢手部肿胀、肩部疼痛,缓解复杂区域性疼痛综合征严重程度,膏肓放血能即刻改善患者肩关节活动度,且联合越婢加术汤有更明显的远期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Ⅰ型 膏肓穴 越婢加术汤
下载PDF
中药热奄包辅助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第1期效果观察
4
作者 朱胜杰 宋丰军 刘海飞 《中国乡村医药》 2023年第3期13-15,共3页
目的探讨中药热奄包辅助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第1期的效果。方法2020年9月至2021年12月该院收治的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第1期患者10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1例。两组均予悬吊运动疗法,观察组加用中药热奄包,治疗4周后比较两组... 目的探讨中药热奄包辅助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第1期的效果。方法2020年9月至2021年12月该院收治的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第1期患者10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1例。两组均予悬吊运动疗法,观察组加用中药热奄包,治疗4周后比较两组疗效及治疗前后上肢功能、血液流变学指标等。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2.2%(47/51)高于对照组的76.5%(39/51),治疗后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量表及FuglMeyer量表上肢部分评分高于对照组,全血高切黏度、血小板聚集率、全血低切黏度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74,t=4.10、3.30、4.42、4.26、4.75,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5.9%(3/51)高于对照组的2.0%(1/51),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6,P>0.05)。结论中药热奄包联合悬吊运动疗法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第1期,可显著改善患者上肢功能及血液流变学指标,未明显增加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肩-手综合征 中药热奄包 悬吊运动疗法 上肢功能 血液流变学
下载PDF
针灸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症临床观察 被引量:52
5
作者 宋丰军 郑士立 马大正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21-23,共3页
目的:研究探讨针灸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症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按患者就诊顺序随机分为针灸组和药物组各60例。针灸组:针刺中极、关元、子宫、足三里、三阴交;艾条悬灸神阙、三阴交。药物组:口服克罗米芬50 mg。治疗3个月经周期... 目的:研究探讨针灸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症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按患者就诊顺序随机分为针灸组和药物组各60例。针灸组:针刺中极、关元、子宫、足三里、三阴交;艾条悬灸神阙、三阴交。药物组:口服克罗米芬50 mg。治疗3个月经周期后进行受孕率、基础体温、B超检查及排卵等评定。结果:针灸和口服克罗米芬都有较高的排卵效果,两者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针灸促排卵的受孕率高于口服克罗米芬促排卵的受孕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且针灸法流产率低,两者之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针灸和口服克罗米芬排卵,可达相同的排卵效果,但针灸治疗受孕率优于口服药物者,流产率低于口服药物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卵/针灸效应 不育 女性/针灸疗法 对比研究 @排卵障碍性不孕症
下载PDF
经筋排刺电针对中风后肩痛患者血清IL-6、TNF-α、NO水平及疗效的影响 被引量:13
6
作者 宋丰军 郑士立 +6 位作者 朱文宗 陈柄 奚经巧 邹晓静 方君辉 刘海飞 叶必宏 《上海针灸杂志》 2016年第10期1158-1161,共4页
目的观察经筋排刺电针治疗中风后肩痛的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经筋排刺组和常规针刺组,主要观察治疗前后简明麦吉尔疼痛量表评分和血清IL-6、TNF-α及NO水平。结果经筋排刺电针治疗和常规针刺治疗中风后肩痛,在简明麦... 目的观察经筋排刺电针治疗中风后肩痛的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经筋排刺组和常规针刺组,主要观察治疗前后简明麦吉尔疼痛量表评分和血清IL-6、TNF-α及NO水平。结果经筋排刺电针治疗和常规针刺治疗中风后肩痛,在简明麦吉尔疼痛量表评分和血清IL-6、TNF-α、NO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而经筋排刺电针治疗较常规针刺治疗下降的水平更加显著。结论经筋排刺电针治疗中风后肩痛的作用机制可能是降低血清IL-6、TNF-α、NO水平,减少或抑制了炎性因子的释放,抑制了炎性反应,从而改善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并发症 偏瘫 肩痛 十二经筋 针刺 电针 排刺 炎性因子
下载PDF
理筋促通手法配合膀胱经走罐治疗腰肌劳损80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0
7
作者 宋丰军 胡建锋 +5 位作者 张红 方君辉 叶必宏 徐一雄 章文宇 刘海飞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248-1251,共4页
目的:探讨理筋促通手法配合膀胱经走罐治疗腰肌劳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80例,治疗组采用理筋促通推拿治疗配合膀胱经走罐,对照组采用壮骨关节丸口服,观察VAS、腰痛症状评分指标,治疗2个疗程后进行疗... 目的:探讨理筋促通手法配合膀胱经走罐治疗腰肌劳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80例,治疗组采用理筋促通推拿治疗配合膀胱经走罐,对照组采用壮骨关节丸口服,观察VAS、腰痛症状评分指标,治疗2个疗程后进行疗效评定。结果:两组腰肌劳损患者经不同的治疗方案治疗后,VAS与治疗前有显著差异(P<0.05),而理筋促通整复手法治疗的效果明显优于药物治疗(P<0.01);两组在腰部症状量化评分方面,除了药物对腰部压痛检查方面无明显变化外,其他几项均明显改善(P<0.01),而治疗组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01);在整体疗效方面,治疗组的整体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理筋促通整复手法配合膀胱经走罐对于慢性腰肌劳损治疗效果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推拿手法/理筋促通手法 拔火罐/游走罐 腰肌劳损 疗效分析
原文传递
电针治疗脑卒中伴认知功能障碍68例观察 被引量:8
8
作者 宋丰军 杨迎民 +1 位作者 陈柄 郑士立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7期44-44,47,共2页
目的以简易精神状态检查法评价电针治疗前后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改变。方法纳入2004-03/03温州市中医院康复科住院的脑卒中伴认知功能障碍患者68例,男41例,女27例。均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脑卒中诊断标准,经CT、MRI证... 目的以简易精神状态检查法评价电针治疗前后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改变。方法纳入2004-03/03温州市中医院康复科住院的脑卒中伴认知功能障碍患者68例,男41例,女27例。均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脑卒中诊断标准,经CT、MRI证实。全部患者进行电针治疗,取穴:四神聪、百会、足三里(双)、三阴交(双)、神门(双)。四神聪用32#1寸不锈钢向百会平刺,百会用32#1寸不锈钢沿督脉循行方向向后刺入,并快速捻转震颤,得气后,用抽添法行针9次;足三里、三阴、神门交用30#1.5寸不锈钢针,针刺得气后,快速提插捻转9次。使针感向下扩散为佳。然后接KWD808-Ⅱ电针治疗仪,选择疏密波,频率为10~20Hz,强度以患者耐受为度,留针30min。隔日1次,10次为1疗程,治疗3个疗程后进行疗效分析。采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评分法,分别在治疗前后对患者进行简易精神状态检查法评分,观察时间空间定向力、记忆力、计算力、理解行为操作能力及总体评价。结果参与观察的患者68例全部进入结果分析,无脱失。经电针治疗3个疗程后,患者的时间空间定向力、记忆力、理解行为、操作能力均明显改善,各项目评分及总分高于治疗前(P<0.01~0.05);计算力方面治疗前后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电针对脑卒中后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恢复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其作用是否具有选择性及对神经递质的影响尚待临床及实验研究进一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功能障碍 脑卒中患者 电针治疗仪 简易精神状态检查法 空间定向力 治疗前后 不锈钢针 针刺得气 观察时间 评分法
下载PDF
经筋排刺治疗中风后肩痛疗效观察 被引量:10
9
作者 宋丰军 刘海飞 +1 位作者 方君辉 叶必宏 《上海针灸杂志》 2014年第7期610-612,共3页
目的观察经筋排刺法治疗中风后肩痛的临床疗效。方法按照纳入标准选择中风后肩痛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治疗组采用经筋排刺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治疗2个疗程后比较两组疼痛分级指数评定(PRI)... 目的观察经筋排刺法治疗中风后肩痛的临床疗效。方法按照纳入标准选择中风后肩痛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治疗组采用经筋排刺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治疗2个疗程后比较两组疼痛分级指数评定(PRI)、视觉模拟定级评分(VAS)和现有痛强度(PPI)。结果两组治疗后简明麦吉尔疼痛量表各项评分(PRI、VAS、PPI及总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后简明麦吉尔疼痛量表各项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为8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经筋排刺是一种治疗中风后肩痛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疗法 经筋 丛刺 肩痛 中风后遗症 电针
下载PDF
推拿治疗慢性腰肌劳损的临床研究进展 被引量:21
10
作者 宋丰军 胡建锋 +2 位作者 张红 方君辉 叶必宏 《中医正骨》 2014年第12期59-63,共5页
慢性腰肌劳损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属中医学"腰痛""痹证"的范畴。推拿手法治疗该病具有疗效好、操作简单、患者乐于接受等优点。本文从临床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两个方面对近5年国内推拿治疗慢性腰肌劳损的研究进展进... 慢性腰肌劳损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属中医学"腰痛""痹证"的范畴。推拿手法治疗该病具有疗效好、操作简单、患者乐于接受等优点。本文从临床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两个方面对近5年国内推拿治疗慢性腰肌劳损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对存在的问题及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旨在为临床上更好地利用推拿治疗慢性腰肌劳损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肌 累积性伤害 推拿 综述
下载PDF
电针治疗中风后尿失禁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10
11
作者 宋丰军 郑士立 杨迎民 《针灸临床杂志》 2008年第6期32-33,共2页
目的:电针治疗脑卒中后尿失禁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实验组和药物组各40例。2个疗程后进行疗效分析及病人满意度评价。结果:实验组40例,痊愈27例,显效12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7.5%;药物组40例,痊愈8例,显效12例... 目的:电针治疗脑卒中后尿失禁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实验组和药物组各40例。2个疗程后进行疗效分析及病人满意度评价。结果:实验组40例,痊愈27例,显效12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7.5%;药物组40例,痊愈8例,显效12例,无效20例,总有效率为50%,经统计学处理,二者有显著差异(P<0.01)。在病人满意度调查方面,实验组和药物组经治疗后都有明显提高(P<01),而实验组更优于药物组(P<0.01)。结论:电针对脑卒中后尿失禁患者有比较好的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失禁 电针疗法 药物疗法 对比研究
下载PDF
电针治疗中风后尿失禁218例 被引量:6
12
作者 宋丰军 陈柄 +1 位作者 方君辉 刘海飞 《中国中医药科技》 CAS 2011年第3期184-184,共1页
1临床资料 218例皆为我院1998-2010康复科住院病人,中风后伴小便自行溢出而不知。其中男99例,女109例,年龄最小29岁,最大81岁,病程最短15天,最长20个月。
关键词 中风后尿失禁 电针治疗 临床资料 住院病人 康复科
下载PDF
电针治疗中风后尿失禁60例 被引量:4
13
作者 宋丰军 郑士立 方君辉 《中国中医药科技》 CAS 2009年第5期417-418,共2页
关键词 中风后尿失禁 电针治疗 膀胱功能
下载PDF
从“谷气至”论出针 被引量:5
14
作者 宋丰军 《针灸临床杂志》 2003年第1期1-1,共1页
针刺过程中 ,对出针时机的把握 ,宜当在针刺行补泻后针下紧而疾 ,即“邪气来也” ,则不宜出针。须留针至针下松动 ,徐而和时出针 ,因此时邪退正复 ,即“谷气至”而出针。
关键词 出针 留针 “谷气至”
下载PDF
近十年针灸治疗中风后尿失禁临床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5
作者 宋丰军 葛佳伊 +1 位作者 赵义造 方君辉 《浙江中医杂志》 2011年第9期692-694,共3页
中风后尿失禁是中风后常见的一个并发症,其不仅仅带来护理的难度、医疗费用的增加,而且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和身心健康,并易使患者产生悲观情绪,从而影响其肢体功能的康复进程。大量的临床实践证明,针灸治疗中风后尿失禁疗效显著,且... 中风后尿失禁是中风后常见的一个并发症,其不仅仅带来护理的难度、医疗费用的增加,而且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和身心健康,并易使患者产生悲观情绪,从而影响其肢体功能的康复进程。大量的临床实践证明,针灸治疗中风后尿失禁疗效显著,且费用低廉,简单易行。现将近十年来针灸治疗中风后尿失禁的临床现状综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 尿失禁 针灸疗法 文献综述
下载PDF
电针治疗中风后排尿功能障碍211例 被引量:3
16
作者 宋丰军 方君辉 刘海飞 《浙江中医杂志》 2009年第11期788-788,共1页
关键词 中风 排尿功能障碍 电针疗法
下载PDF
温针灸配合络刺泻血治疗老年性膝骨关节炎 被引量:2
17
作者 宋丰军 赵义造 应雪琴 《浙江中医杂志》 2011年第11期832-833,共2页
目的:探索温针灸配合络刺泻血方法治疗老年性膝骨关节炎的新方法。方法:对本院门诊收治的100例老年性膝骨关节炎病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0例采用温针灸配合络刺泻血方法治疗,取穴:内外膝眼、鹤顶、阳陵泉、阿是穴、委中;对照组50例采... 目的:探索温针灸配合络刺泻血方法治疗老年性膝骨关节炎的新方法。方法:对本院门诊收治的100例老年性膝骨关节炎病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0例采用温针灸配合络刺泻血方法治疗,取穴:内外膝眼、鹤顶、阳陵泉、阿是穴、委中;对照组50例采用常规针刺治疗。结果:治疗组愈显率为84%优于对照组的52%(P<0.05)。结论:采用温针灸配合络刺泻血方法治疗老年性膝骨关节炎疗效优于常规针刺治疗,方法简便,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针疗法 络刺疗法 老年性膝骨关节炎
下载PDF
经筋排刺治疗中风后肩痛79例 被引量:6
18
作者 宋丰军 《浙江中医杂志》 2010年第5期363-363,共1页
关键词 中风后肩痛 排刺治疗 偏瘫患者 并发症 排刺法
下载PDF
腰椎生理曲度与腰椎间盘突出症远期疗效的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宋丰军 郑士立 +1 位作者 王庆来 付余坤 《湖北中医杂志》 2004年第6期48-49,共2页
目的 :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腰椎生理曲度改变与腰椎间盘突出症远期疗效的关系。方法 :采用seze方法测量治疗前后腰椎弓顶距离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 ,并随访 2年 ,观察远期疗效情况。结果 :两组腰椎生理曲度 (弓顶距离 )比较有极显著差... 目的 :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腰椎生理曲度改变与腰椎间盘突出症远期疗效的关系。方法 :采用seze方法测量治疗前后腰椎弓顶距离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 ,并随访 2年 ,观察远期疗效情况。结果 :两组腰椎生理曲度 (弓顶距离 )比较有极显著差异 (P <0 0 1 ) ;2年随访发现 ,观察组复发率高于对照组 (P <0 0 5 ) ;所有复发的弓顶距中 ,复发 2次及 2次以上者的弓顶距离与 2年中未复发者相比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P <0 0 1 )。结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与腰椎生理曲度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 ,即腰椎生理曲度弓顶距离越小 ,腰椎间盘突出症复发的可能性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椎生理曲度 预后
下载PDF
针刺中渚治疗急性腰扭伤172例 被引量:6
20
作者 宋丰军 《浙江中医杂志》 2008年第12期731-731,共1页
急性腰扭伤俗称“闪腰”,多因突发性的不当外力所致,腰部疼痛剧烈,活动受限,是针灸临床常见病症,笔者近十年来,采用中渚针刺治疗,疗效较好,现将治疗的172例患者,总结报道如下。
关键词 急性腰扭伤 针刺 中渚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