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穴位按摩联合托烷司琼治疗化疗性胃肠道反应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8
1
作者 宋丽良 《湖北中医杂志》 2013年第9期65-65,共1页
化疗引起的恶心、呕吐是癌症患者化疗中最为常见的不良反应,严重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及生活质量。自2007年10月-2010年5月,本院肿瘤科对30例肿瘤化疗患者使用托烷司琼止吐基础上采用穴位按摩治疗其化疗引起的恶心、呕吐,疗效显著,现... 化疗引起的恶心、呕吐是癌症患者化疗中最为常见的不良反应,严重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及生活质量。自2007年10月-2010年5月,本院肿瘤科对30例肿瘤化疗患者使用托烷司琼止吐基础上采用穴位按摩治疗其化疗引起的恶心、呕吐,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疗性胃肠道反应 中西医结合疗法 托烷司琼 穴位按摩
下载PDF
疼痛评估电子记录模板在胰腺癌切除术患者术后疼痛管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2
作者 宋丽良 《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8年第5期81-83,共3页
目的探讨疼痛评估电子记录模板在胰腺癌切除术患者术后疼痛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12月武汉市某医院收治的84例胰腺癌切除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疼痛干... 目的探讨疼痛评估电子记录模板在胰腺癌切除术患者术后疼痛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12月武汉市某医院收治的84例胰腺癌切除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疼痛干预。观察组患者采用疼痛评估电子记录模板对疼痛情况进行信息化管理,后根据动态疼痛评估信息制定相应的疼痛护理措施。比较2组患者麻醉清醒时、麻醉清醒后24h、麻醉清醒后48h及麻醉清醒后72h时的视觉模拟疼痛量表(VAS)评分;比较2组患者麻醉清醒后24~72h内镇痛药使用率及躁动发生率;比较2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麻醉清醒时及麻醉清醒后24h时,2组患者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清醒后24h、麻醉清醒后48h及麻醉清醒后72h时,2组患者VAS评分均高于麻醉清醒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清醒后48h及麻醉清醒后72h时,观察组患者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麻醉清醒后24~72h内镇痛药使用率及躁动发生率均为4.76%,低于对照组的23.81%及28.5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总满意度为95.24%,高于对照组的76.1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疼痛评估电子记录模板应用于胰腺癌切除术患者的术后疼痛管理中,取得了较好的疼痛管理效果,其可减轻患者的术后疼痛感,并降低镇痛药使用率及躁动发生率,同时还可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疼痛评估管理信息化 胰腺癌切除术 术后疼痛
下载PDF
应用辨证施护方法改善老年性失眠
3
作者 宋丽良 刘丽华 《中国临床护理》 2011年第2期153-153,159,共2页
老年人脏器衰退,血不归经,失眠率日益增高,危害健康。目前,西医治疗失眠以镇静催眠药物为主,易引发睡眠结构紊乱和停药后反跳等不良反应。而中医在老年失眠症治疗中具有疗效肯定,治疗比较彻底,副作用小等优势。笔者根据其辨证特... 老年人脏器衰退,血不归经,失眠率日益增高,危害健康。目前,西医治疗失眠以镇静催眠药物为主,易引发睡眠结构紊乱和停药后反跳等不良反应。而中医在老年失眠症治疗中具有疗效肯定,治疗比较彻底,副作用小等优势。笔者根据其辨证特点,提出辨证施护的方法改善老年性失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辨证施护 失眠 老年人
下载PDF
中医治疗护理血栓性浅静脉炎
4
作者 宋丽良 《湖北中医杂志》 2013年第6期48-49,共2页
血栓性浅静脉炎(STP)亦称浅静脉血栓,是发生于肢体浅静脉的血栓性、炎性病变,多发于四肢,属于中医血痹、脉痹的范畴。目前,抗生素药物已不是STP的常规应用药物,临床中常应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物(NSAIDS)以控制STP引起的疼痛等不... 血栓性浅静脉炎(STP)亦称浅静脉血栓,是发生于肢体浅静脉的血栓性、炎性病变,多发于四肢,属于中医血痹、脉痹的范畴。目前,抗生素药物已不是STP的常规应用药物,临床中常应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物(NSAIDS)以控制STP引起的疼痛等不适,但不能控制进展性浅静脉血栓的发展,且胃肠道出血和肾功能不全的风险增加约30%。自2011年9月-2012年9月,我院对STP患者采用中医中药治疗,取得了很好的疗效,现将有关治疗与护理经验总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性浅静脉炎 辨证施护 整体护理
下载PDF
全程护理对多发性骨髓瘤化疗患者应对方式及希望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8
5
作者 潘婉 葛莉 宋丽良 《临床护理杂志》 2015年第6期11-13,共3页
目的探讨全程护理对多发性骨髓瘤(MM)化疗患者应对方式及希望水平的影响。方法将68例MM化疗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化疗期间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化疗期间给予全程护理。干预前后应用Jalowies应对方式量... 目的探讨全程护理对多发性骨髓瘤(MM)化疗患者应对方式及希望水平的影响。方法将68例MM化疗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化疗期间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化疗期间给予全程护理。干预前后应用Jalowies应对方式量表、Herth希望量表、WHO生存质量测定量表(WHO QOL-BREF),对两组应对方式、希望水平及生存质量进行评价。结果对照组干预后姑息、逃避、宿命、依靠自我评分高于观察组,而乐观、面对、寻求支持、情感宣泄评分低于观察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希望水平总分、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社会领域、环境领域评分及总生存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全程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MM化疗患者疾病应对方式及希望水平,提高患者治疗信心,改善其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瘤/药物疗法 全程护理
下载PDF
辨证施护对椎动脉型颈椎病复发率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刘丽华 张红星 +3 位作者 黄国付 邹燃 殷琼 宋丽良 《中国康复》 2009年第6期419-419,共1页
目的:观察中医辨证施护在预防椎动脉型颈椎病复发中的效果。方法:102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辨证组和常规组各51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辨证组采用以中医理论为基础的辨证护理干预方式进行辨证施护;常规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结果:... 目的:观察中医辨证施护在预防椎动脉型颈椎病复发中的效果。方法:102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辨证组和常规组各51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辨证组采用以中医理论为基础的辨证护理干预方式进行辨证施护;常规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结果:2组患者出院后6、12个月时症状体征评分及复发率比较,辨证组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0.01)。结论:中医辨证施护能有效降低椎动脉型颈椎病的复发率,减轻患者症状及体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动脉型颈椎病 辨证护理 复发
下载PDF
椎动脉型颈椎病眩晕的辨证施护 被引量:3
7
作者 殷琼 刘丽华 宋丽良 《中国临床护理》 2010年第3期247-248,共2页
选择8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眩晕患者,分别按气血亏虚、痰湿阻络和肝肾不足三种证型辨证施护,5d为1个疗程,共治疗4个疗程。出院后3个月、6个月对患者进行随访,观察临床疗效。80例患者,治愈55例,有效20例,复发5例。通过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 选择8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眩晕患者,分别按气血亏虚、痰湿阻络和肝肾不足三种证型辨证施护,5d为1个疗程,共治疗4个疗程。出院后3个月、6个月对患者进行随访,观察临床疗效。80例患者,治愈55例,有效20例,复发5例。通过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眩晕原因进行针对性的辨证施护,提高了临床治愈率,有效的控制了复发率,明显提高了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病 眩晕 辨证施护 椎动脉
下载PDF
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护理进展 被引量:2
8
作者 刘丽华 殷琼 +1 位作者 宋丽良 陈可 《中国临床护理》 2010年第4期361-364,共4页
椎动脉型颈椎病又称颈性眩晕,是颈椎病中常见的一种类型,颈椎病患者中40%属此类型,其发病率仅次于神经根型颈椎病。眩晕、恶心、活动时加重是椎动脉型颈椎病主要的临床表现,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有效的护理对该病的康复和预后... 椎动脉型颈椎病又称颈性眩晕,是颈椎病中常见的一种类型,颈椎病患者中40%属此类型,其发病率仅次于神经根型颈椎病。眩晕、恶心、活动时加重是椎动脉型颈椎病主要的临床表现,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有效的护理对该病的康复和预后能起到积极的作用。现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的护理综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病 护理 椎动脉
下载PDF
贝伐株单抗与阿帕替尼分别联合替莫唑胺治疗复发性高级别脑胶质瘤的近期及远期疗效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全黎莉 宋海斌 宋丽良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3期11-15,共5页
目的探究贝伐株单抗与阿帕替尼分别联合替莫唑胺(TMZ)治疗复发性高级别脑胶质瘤的近期及远期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20年3月武汉市第一医院107例复发性高级别脑胶质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贝伐株单抗组(53例)和... 目的探究贝伐株单抗与阿帕替尼分别联合替莫唑胺(TMZ)治疗复发性高级别脑胶质瘤的近期及远期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20年3月武汉市第一医院107例复发性高级别脑胶质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贝伐株单抗组(53例)和阿帕替尼组(54例)。贝伐珠单抗组予以贝伐珠单抗联合TMZ治疗;阿帕替尼组予以阿帕替尼联合TMZ治疗。评估两组治疗3个周期后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血清VEGF、EGFR水平,分析给药期间两组的药物毒性反应,并随访记录两组总生存期(OS)和2年生存率。结果阿帕替尼组治疗后客观缓解率和疾病控制率高于贝伐珠单抗组(P<0.05);贝伐珠单抗组治疗前后血清VEGF和EGFR的差值高于阿帕替尼组(P<0.05);贝伐珠单抗组治疗后血小板降低率高于阿帕替尼组(P<0.05);贝伐珠单抗组治疗后高血压发生率低于阿帕替尼组(P<0.05);截止随访时间,贝伐珠单抗组OS为13.5个月,2年生存率22.64%,阿帕替尼组OS为17个月,2年生存率44.44%,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阿帕替尼组生存率高于贝伐珠单抗组(P<0.05)。结论相对于贝伐珠单抗联合TMZ治疗方案,阿帕替尼联合TMZ治疗复发性高级别脑胶质瘤疗效更为优越,且可延长患者生存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胶质瘤 复发性 高级别 贝伐株单抗 阿帕替尼 替莫唑胺 疗效 生存分析
下载PDF
肝细胞癌患者脂代谢异常的特征、脂肪酸结合蛋白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10
作者 全黎莉 宋海斌 宋丽良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89-94,共6页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HCC)患者脂代谢异常的特征、脂肪酸结合蛋白(L-FABP)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9月武汉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确诊的60例肝细胞癌患者作为HCC组、60例肝硬化患者作为肝硬化组,选取同期来该院体检的6...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HCC)患者脂代谢异常的特征、脂肪酸结合蛋白(L-FABP)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9月武汉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确诊的60例肝细胞癌患者作为HCC组、60例肝硬化患者作为肝硬化组,选取同期来该院体检的6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对比各组患者血清载脂蛋白A(ApoA)、载脂蛋白B(ApoB)、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乳酸脱氢酶(LDH)、碱性磷酸酶(ALP)、胆碱酯酶(CHE)、总胆红素(TBIL)、L-FABP表达变化,并按照Child-pugh分级标准将HCC组患者进行分层比较。结果HCC组、肝硬化组患者的ApoA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HCC组的ApoA、ApoB、ApoA/ApoB水平高于肝硬化组(P<0.05);肝硬化组患者的ApoB、HDL-C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和HCC组(P<0.05),肝硬化组的TG、TC、LDL-C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和HCC组(P<0.05)。HCC组、肝硬化组ALT、AST、LDH、ALP、TBIL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CHE低于对照组(P<0.05);HCC组患者的TBIL值低于肝硬化组(P<0.05)。HCC组L-FABP阳性率高于肝硬化组、对照组(P<0.0125);肝硬化组与对照组患者的L-FABP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25)。肝功能Child-pugh分级C级患者ApoA、ApoA/ApoB、HDL-C低于A、B级患者(P<0.05),C级患者TG、LDL-C高于A、B级患者(P<0.05)。肝功能Child-pugh分级C级患者ALT、AST、LDH、TBIL高于A、B级患者(P<0.05),CHE低于A、B级患者(P<0.05)。肝功能Child-pugh分级C级患者L-FABP阳性率高于A、B级患者(P<0.05)。结论HCC患者存在一定程度的脂代谢功能减弱、L-FABP表达增强的特征,且HCC与患者肝功能受损程度有一定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脂代谢异常 脂肪酸结合蛋白 肝硬化 肝功能
下载PDF
辨证施护配合针刺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评价
11
作者 殷琼 刘丽华 +2 位作者 黄国付 邹燃 宋丽良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CAS 2010年第5期57-58,共2页
关键词 椎动脉型颈椎病 护理 复发
原文传递
MBL基因多态性与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诱导化疗期间感染的关联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珩 宋丽良 +2 位作者 宋海斌 蔡煜 王丽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722-1726,共5页
目的分析甘露聚糖结合凝集素(MBL)基因多态性与多发性骨髓瘤(MM)诱导化疗期间感染的关联。方法选择2017年12月—2019年12月于武汉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行诱导化疗的MM患者137例,根据诱导化疗期间是否发生感染分为感染组79例和非感染组58例,... 目的分析甘露聚糖结合凝集素(MBL)基因多态性与多发性骨髓瘤(MM)诱导化疗期间感染的关联。方法选择2017年12月—2019年12月于武汉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行诱导化疗的MM患者137例,根据诱导化疗期间是否发生感染分为感染组79例和非感染组58例,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法检测MBL基因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血清MBL含量水平。结果感染组MBL基因rs11003125位点H/H、H/L基因型频率及H、L等位基因频率与非感染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组MBL基因rs1800450位点A/A、A/B基因型频率及A、B等位基因频率与非感染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法结果显示,MBL基因启动子区rs11003125(H-550L)位点H/H基因型、外显子区rs1800450(A+230B)位点A/A基因型是MM诱导化疗期间感染的保护因素(P<0.05);两组患者MBL基因rs11003125位点、rs1800450位点不同基因型血清MBL含量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BL基因rs11003125位点、rs1800450位点多态性与MM患者诱导化疗期间感染易感性有关,rs11003125位点H/H基因型和rs1800450位点A/A基因型携带者诱导化疗期间感染风险更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露聚糖结合凝集素 基因多态性 多发性骨髓瘤 诱导化疗 感染 关联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