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免耕覆盖措施下蚯蚓活动对土壤团聚体及有机碳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熊丽军 马莉 +2 位作者 宋佃星 刘美泽 李亦男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3年第1期78-83,共6页
目的探究免耕覆盖措施下,蚯蚓种群数量对秋玉米农田土壤团聚体组成及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大田试验的方法,设置4个蚯蚓接种处理,分别为NTSE_(0)(对照组,0条/m^(2))、NTSE_(20)(2条/m^(2))、NTSE_(50)(5条/m^(2))、NTSE_(100)... 目的探究免耕覆盖措施下,蚯蚓种群数量对秋玉米农田土壤团聚体组成及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大田试验的方法,设置4个蚯蚓接种处理,分别为NTSE_(0)(对照组,0条/m^(2))、NTSE_(20)(2条/m^(2))、NTSE_(50)(5条/m^(2))、NTSE_(100)(11条/m^(2))。结果(1)与对照组相比,蚯蚓活动主要提高了0.25~0.5 mm(6.28%~50.62%)、0.5~1 mm(0.51%~41.24%)和1~2 mm(4.18%~25.68%)的团聚体含量。足够数量的蚯蚓活动可提高土壤团聚体的稳定性,与对照组相比,蚯蚓活动可提高0.88%~14.67%的平均重量直径(MWD)和1.41%~8.20%的几何平均直径(GMD)。(2)蚯蚓活动改变了土壤有机碳含量。与对照组相比,在0-100 cm土层(除0-20 cm),NTSE_(20)提高了土壤有机碳含量(0.23~1.54 g/kg),而在0-100 cm土层,NTSE_(50)和NTSE_(100)均降低了土壤有机碳含量(分别为0.32~2.66 g/kg和0.06~0.94 g/kg),说明适量的蚯蚓接种可以提高土壤有机碳;蚯蚓活动引起的团聚体稳定性与土壤总有机碳之间在0-60 cm土层呈负相关关系,在61-100 cm土层呈正相关关系。结论蚯蚓活动提高了土壤中的较大团聚体的数量及团聚体稳定性,改变了土壤有机碳含量。对关中平原秸秆还田实践中引入蚯蚓接种手段及蚯蚓活动对于改良土壤结构及提高土壤肥力提供数据支持,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耕覆盖 蚯蚓活动 土壤团聚体 土壤有机碳
下载PDF
基于夜间灯光数据的关中平原城市群建成区时空格局演变 被引量:1
2
作者 刘丹 谢明希 +1 位作者 徐聪宝 宋佃星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23年第5期163-171,共9页
基于DMSP/OLS和BDRVIIRS夜间灯光数据,采用统计数据比较法提取了关中平原城市群2002—2020年建成区的空间信息,运用城市规模扩张指数、重心偏移模型、景观格局指数和空间自相关法,对城市群建成区的时空演变特征进行了量化分析。结果表明... 基于DMSP/OLS和BDRVIIRS夜间灯光数据,采用统计数据比较法提取了关中平原城市群2002—2020年建成区的空间信息,运用城市规模扩张指数、重心偏移模型、景观格局指数和空间自相关法,对城市群建成区的时空演变特征进行了量化分析。结果表明:(1)2002—2020年关中平原城市群城市建成区围绕原中心城区,呈现出不规则扩展趋势,建成区的图斑数量不断增加;建成区扩张总体上呈现不断增长的趋势,变化特征存在年际差异,扩展过程呈现出“缓慢增长—持续加速—趋缓”的特征;(2)城市群建成区的重心轨迹基本上呈东北—西南的发展态势,重心移动距离呈现先增长后缩短的趋势,西安市主导城市群快速发展,城市群西部城市扩张明显;(3)城市群建成区进入“数量增长”和“规模增长”并行的扩张阶段,城市群内部扩张以极化蔓延为主,核心城市西安的首位特征较为明显,辐射带动作用有一定的增强;(4)城市群建成区空间分布的集聚特征愈加明显,区域内城市规模差异有一定的缩小。城市群各县区发展差异显著,城市群一体化发展的程度仍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夜间灯光数据 城市扩张 建成区 关中平原城市群 扩张规模 重心偏移 空间自相关
下载PDF
土地利用碳排放空间关联性及碳平衡分区——以关中平原城市群为例
3
作者 徐聪宝 谢明希 +1 位作者 刘丹 宋佃星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23年第4期122-133,共12页
基于碳源—碳汇模型测算出了关中平原城市群2000—2020年土地利用碳排放量,通过计算基尼系数、碳补偿率、生态承载系数等探究碳收支差异状况,并借助引力模型构建了空间关联网络矩阵;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二次指派程序(QAP)法测度了碳关... 基于碳源—碳汇模型测算出了关中平原城市群2000—2020年土地利用碳排放量,通过计算基尼系数、碳补偿率、生态承载系数等探究碳收支差异状况,并借助引力模型构建了空间关联网络矩阵;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二次指派程序(QAP)法测度了碳关联网络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城市群土地利用碳排放呈递增趋势,空间格局为东高西低。(2)城市群碳补偿率逐年下降,表现为净碳源;各城市生态承载系数差异较大,空间分布格局为西高东低。(3)碳排放空间关联网络特征逐渐显著,网络中心城市发挥着“桥”的作用。(4)碳排放空间关联网络各板块聚类特征显著,但多与外部空间关系密切,板块内部空间关系松散。(5)地理空间邻近、能源消耗差异及经济水平差异是土地利用碳排放空间关联性的重要影响因素。(6)城市群碳平衡可划分为4个功能区。本研究结果可以为碳减排提供实践依据,并据此提出了以下建议:优化城市群土地利用结构,加强对碳源的保护,充分利用城市间碳排放空间关联关系,因地制宜制定科学合理的减排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中平原城市群 土地利用碳排放 空间关联网络 QAP分析 碳平衡分区
下载PDF
西北地区城市经济影响区与空间组织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宋佃星 延军平 裴博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318-322,333,共6页
目的对西北地区城市等级结构与经济影响区范围进行界定,并研究城市经济影响区的空间联系通道,为西北地区城市建设与区域合作联系提供基础研究。方法运用城市地理学与经济地理学方法,依托GIS空间数据分析技术研究了西北五省城市的等级结... 目的对西北地区城市等级结构与经济影响区范围进行界定,并研究城市经济影响区的空间联系通道,为西北地区城市建设与区域合作联系提供基础研究。方法运用城市地理学与经济地理学方法,依托GIS空间数据分析技术研究了西北五省城市的等级结构以及中心城市与腹地形成的经济影响的界限,同时提出了西北地区各城市经济影响区的联系通道以及影响城市经济影响区范围的因子。结果西北地区中心城市可分为四级等级结构,西北五省中,城市与省区间城市发展水平与规模差距大,城市经济影响区范围差异显著;城市发展水平、交通通达率、人文社会因素以及自然禀赋等因子是影响城市经济影响区范围的主要因子;西兰新、西兰青、西兰银、"门户"通道构成了西北地区城市区际协调与空间组织的联系纽带。结论西北地区城市间存在显著等级结构,各城市经济影响区之间有较为明确区间及区际通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地区 城市等级 城市经济影响区 空间组织
下载PDF
黄土高原碳酸钙含量变化特征及气候表征研究--以西安和宝鸡为例 被引量:6
5
作者 宋佃星 马莉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918-922,共5页
以碳酸钙含量为指标表征黄土高原区气候变迁,为重建气候变化时间序列及现阶段解析气候变化特征提供借鉴。对西安少陵塬剖面、宝鸡市北坡塬的马家塬剖面、西安蓝田剖面黄土地层中的碳酸钙含量运用气量法进行测定。少陵塬剖面CaCO3百分... 以碳酸钙含量为指标表征黄土高原区气候变迁,为重建气候变化时间序列及现阶段解析气候变化特征提供借鉴。对西安少陵塬剖面、宝鸡市北坡塬的马家塬剖面、西安蓝田剖面黄土地层中的碳酸钙含量运用气量法进行测定。少陵塬剖面CaCO3百分含量远低于马家塬剖面CaCO3百分含量。马家塬剖面出现了最大峰值,CaCO3百分含量平均值也达到了整个剖面的最大值9.17%。说明CaCO3在L2上部是宝鸡剖面的沉积多于少陵塬剖面,也可间接反映CaCO3在少陵塬淋溶沉积较宝鸡剖面深。少陵塬剖面CaCO3的迁移深度(5.6m)远大于蓝田剖面的CaCO。迁移深度(4.4m),反映了这一时期少陵塬较蓝田雨季降水量多且持续时间长。CaCO3层淀积厚度蓝田剖面比少陵塬剖面厚0.05m。少陵塬CaCO3层平均含量为12.4%,蓝田CaCO3层平均含量为38.7%。将少陵塬和蓝田剖面晚更新世时期末次间冰期碳酸钙的淀积深度与现代土壤碳酸钙淀积深度对比,可以得出,晚更新世间冰期年均温在15~18℃,降水量为750~1000mm。总体上看在晚更新世时期,关中平原地区降雨量自西向东呈减少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高原 碳酸钙含量 气候
下载PDF
宝鸡市气候变化及其对小麦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8
6
作者 宋佃星 马莉 《中国农学通报》 2016年第19期147-151,共5页
为了定量评估气候变化对小麦产量的影响,进而指导区域建立适应气候模式。在运用滑动平均、线性回归对气候变化趋势探讨的基础上,对关键气候因子与小麦产量进行相关分析,采用标准时段解析小麦气候产量与技术产量。结果表明,宝鸡市气温及... 为了定量评估气候变化对小麦产量的影响,进而指导区域建立适应气候模式。在运用滑动平均、线性回归对气候变化趋势探讨的基础上,对关键气候因子与小麦产量进行相关分析,采用标准时段解析小麦气候产量与技术产量。结果表明,宝鸡市气温及降水突变发生在1991年,但季节性突变存在差异,气温及降水突变春、秋季均晚于夏、冬季。宝鸡市气温呈升温趋势,升温幅度为0.15℃/10 a,以冬季升温为主。降水呈下降趋势,下降幅度约为15.4 mm/10 a,夏秋季降水减少贡献最大。春季气温与小麦气候产量的相关系数达0.67,气候产量以27.5 kg/(hm^2·10 a)速率增加。近54年宝鸡市气候变化呈暖干化趋势,在满足灌溉的基础上,气温升高对小麦生产具有增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小麦产量 宝鸡
下载PDF
西安少陵塬晚更新世黄土常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与气候变化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宋佃星 马莉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15年第4期33-36,共4页
黄土地球化学元素特征是研究古气候变化的一条重要途径,在大量的野外调研的基础上,对西安少陵晚更新世黄土地层中的常量元素氧化物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古土壤层中,SiO2、Al2O3、Fe2O3、CaO/MgO、钾钠比(K2O/Na2O)含量高,硅铝铁率[S... 黄土地球化学元素特征是研究古气候变化的一条重要途径,在大量的野外调研的基础上,对西安少陵晚更新世黄土地层中的常量元素氧化物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古土壤层中,SiO2、Al2O3、Fe2O3、CaO/MgO、钾钠比(K2O/Na2O)含量高,硅铝铁率[SiO2/(Fe2O3+Al2O3)]、硅酸系数(SiO2/Al2O3)较低;在马兰黄土地层中,CaO、MgO、Na2O、K2O、钙镁比(CaO/MgO)含量较高,反映了古土壤层弱钙化、强粘化的湿热成壤环境;马兰黄土层强风化、强氧化的干旱成壤环境。西安少陵塬黄土剖面常量元素氧化物含量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与剖面上黄土、古土壤相互交替叠置有很好的对应性,能很好地反映西安在晚更新世时期的气候变化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安 晚更新世 黄土 气候变化
下载PDF
汉中市48年来气候变化特征及原因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宋佃星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13年第8期93-97,共5页
基于1960~2007年汉中市气象观测站9个站点逐月平均气温、极端最高气温、极端最低气温、降水量、日照时数等资料,运用回归分析、趋势分析、相关性分析的方法,探讨48年来汉中气象要素的变化趋势及其原因。结果表明:48年来汉中市年平均气... 基于1960~2007年汉中市气象观测站9个站点逐月平均气温、极端最高气温、极端最低气温、降水量、日照时数等资料,运用回归分析、趋势分析、相关性分析的方法,探讨48年来汉中气象要素的变化趋势及其原因。结果表明:48年来汉中市年平均气温以0.14℃/10年的速率升高,与全国其他地区比较,汉中市的增暖幅度较为缓慢;年极端高温和极端低温都出现了逐渐增高的趋势,与陕西省极端气温变化趋势一致;年降水量以31.52 mm/10年的速率逐年显著减少;相对湿度以0.14%/10年的趋势缓慢增大;日照时数以49.39 h/10年的速率减少。汉中市气候变化是自然和人为共同作用的结果,人为驱动因子作用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中 气象要素 气候特征 变化
下载PDF
陕西省粮食生产安全驱动因素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宋佃星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13年第2期135-139,共5页
以陕西省的年鉴统计资料为依据,对其粮食生产总量、耕地面积、单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粮食生产总量和单产的变化规律基本趋于一致,都呈波动增长趋势;耕地面积总体呈下降趋势,但下降趋势有所减缓。粮食生产总量由耕地面积和单产决定... 以陕西省的年鉴统计资料为依据,对其粮食生产总量、耕地面积、单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粮食生产总量和单产的变化规律基本趋于一致,都呈波动增长趋势;耕地面积总体呈下降趋势,但下降趋势有所减缓。粮食生产总量由耕地面积和单产决定。制约粮食单产的主要因素有:自然灾害、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与农业投入、农业生态环境、土地政策、耕地质量、农业科技水平和劳动力文化水平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生产 驱动因素 陕西省
下载PDF
Farquhar模型在覆盖措施下春小麦光合光响应曲线分析中的应用
10
作者 宋佃星 马莉 《中国农学通报》 2016年第12期29-32,共4页
采用Farquhar数学模型对3种覆盖措施下春小麦的光响应曲线进行了模拟分析,并计算了不同覆盖措施下春小麦光合特征参数。模拟结果显示:RMSE的变化范围为0.29~0.59,R2的变化范围为0.99,拟合效果极佳。春小麦光合特征参数显示,地膜覆盖... 采用Farquhar数学模型对3种覆盖措施下春小麦的光响应曲线进行了模拟分析,并计算了不同覆盖措施下春小麦光合特征参数。模拟结果显示:RMSE的变化范围为0.29~0.59,R2的变化范围为0.99,拟合效果极佳。春小麦光合特征参数显示,地膜覆盖措施较其他覆盖措施更有利于提高春小麦的最大净光合速率,且具有最高的光饱和点和较低的光补偿点,并使春小麦暗呼吸速率消耗减小,是春小麦光合产量累积的最佳种植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小麦 净光合速率 光响应曲线
下载PDF
黄土高原植被覆盖与土壤湿度的时滞关联及时空特征分析 被引量:25
11
作者 张翀 雷田旺 宋佃星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2128-2138,共11页
基于2000—2014年的MODIS-NDVI与MODIS-LST数据,利用温度植被干旱指数对黄土高原土壤湿度进行了反演,采用时滞互相关法分析了土壤湿度与植被覆盖的年内变化特征及其时空相互关系。结果如下:(1)黄土高原植被生长对土壤湿度变化存在明显... 基于2000—2014年的MODIS-NDVI与MODIS-LST数据,利用温度植被干旱指数对黄土高原土壤湿度进行了反演,采用时滞互相关法分析了土壤湿度与植被覆盖的年内变化特征及其时空相互关系。结果如下:(1)黄土高原植被生长对土壤湿度变化存在明显的时滞效应,植被生长以及植被物候与土壤湿度变化密切相关。(2)黄土高原土壤湿度对其植被覆盖变化影响强烈区,主要分布在农业与草原生态区北部的丘陵沟壑区,植被生长对土壤湿度响应迟缓;而植被覆盖对土壤湿度变化影响强烈区,分布于西部的高寒地带,响应时间相对最短,其次为农业与草原生态区内河流中上游流域,且土壤湿度对植被覆盖的响应较快,自东向西、自北向南响应逐渐加快。(3)从植被类型来看,Ⅰ类植被的植被覆盖与土壤湿度负相关性较强,植被生长对土壤湿度变化的响应程度依次减弱,响应速度较慢且依次加快。Ⅱ类植被的植被覆盖与土壤湿度的相关性很弱,滞后时间接近于0天,反映出植被覆盖与土壤湿度同步变化。土壤湿度变化滞后于Ⅲ类植被(旱生/沙生植被)的植被覆盖变化,植被覆盖正向影响土壤湿度变化的强度依次增加,但时间效应依次延长。Ⅳ类植被(高山/高寒植被)生长对土壤湿度变化的正向影响程度最强,而且响应速度较快。(4)黄土高原植被生长与土壤水分的年内变化具有密切的关系,土壤水分年内变化的峰值和谷值与植被物候期非常吻合,因此土壤水分的年内变化可作为植被物候特征提取的一种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湿度 植被覆盖 Whittaker平滑 时滞关联 黄土高原
下载PDF
荒漠绿洲区不同灌溉定额对春小麦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4
12
作者 马莉 宋佃星 王全九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90-94,共5页
为了明确荒漠绿洲区不同灌溉定额对春小麦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通过田间观测试验,分析了6种不同灌水定额对春小麦的叶片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日变化以及子粒产量的影响。结果显示,高灌溉定额下(360、420、480 mm),春小麦... 为了明确荒漠绿洲区不同灌溉定额对春小麦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通过田间观测试验,分析了6种不同灌水定额对春小麦的叶片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日变化以及子粒产量的影响。结果显示,高灌溉定额下(360、420、480 mm),春小麦叶片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曲线的变化曲线呈单峰曲线变化,无"午休"现象,而低灌溉定额下(0、240、300 mm)光合速率呈双峰曲线,有"午休"现象,同时高灌溉定额处理下的气孔导度大于低灌溉定额处理;土壤含水量与全生育期春小麦光合速率之间的关系式呈二次曲线关系,当土壤含水量增加到约12%~13%时,光合速率达到最大临界值,而后出现下降。W4处理下的春小麦叶片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高于其它处理,子粒产量、千粒重和水分利用效率(WUE)也最大,是适宜该地区春小麦生长的最佳灌溉量。可见,过度灌溉抑制了春小麦的光合速率,导致减产。同时,降低了春小麦的水分利用效率,造成水资源的浪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小麦 灌溉定额 光合特性 产量因素 水分利用效率 荒漠绿洲
下载PDF
不同覆盖措施下春小麦产量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马莉 宋佃星 王全九 《灌溉排水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99-103,共5页
通过野外大田观测试验,测定了不同覆盖措施(地膜覆盖(B)、石子覆盖(S)、秸秆覆盖(M)和对照(CK))对土壤含水率、地温及光合速率的变化特征及春小麦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对照的地温高于覆盖处理,覆盖措施能有效降低地温的变化率;在春小... 通过野外大田观测试验,测定了不同覆盖措施(地膜覆盖(B)、石子覆盖(S)、秸秆覆盖(M)和对照(CK))对土壤含水率、地温及光合速率的变化特征及春小麦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对照的地温高于覆盖处理,覆盖措施能有效降低地温的变化率;在春小麦生长初期,S处理保水效果较好;成熟期,M处理保水效果优于其他措施,整个生育期B处理的土壤含水率最高,是最佳的保水措施;春小麦光合速率日变化规律大小依次为地膜覆盖(B)>石子覆盖(S)>CK>秸秆覆盖(M),籽粒产量大小依次为地膜覆盖(B)>石子覆盖(S)>CK>秸秆覆盖(M),秸秆覆盖不利于春小麦光合作用,减产达9.4%。地膜覆盖增产10.9%,是适宜该地区的最佳覆盖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小麦 覆盖措施 地温 土壤含水率 籽粒产量
下载PDF
1995-2014年陕西省粮食产量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4
14
作者 马莉 冯凤 宋佃星 《陕西农业科学》 2016年第11期107-110,共4页
根据陕西省1995-2014年统计年鉴,采用通径分析的方法,对陕西省粮食产量结构的变化特征及粮食产量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近20 a以来,陕西省主要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呈下降趋势,粮食作物总产量和主要粮食产量呈现上升趋势,主要粮食... 根据陕西省1995-2014年统计年鉴,采用通径分析的方法,对陕西省粮食产量结构的变化特征及粮食产量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近20 a以来,陕西省主要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呈下降趋势,粮食作物总产量和主要粮食产量呈现上升趋势,主要粮食作物单产量依次为稻谷>玉米>小麦>大豆;粮食结构和粮食产量有较为显著的相关性,通径分析显示,玉米对陕西省粮食总产量贡献最大,稻谷单产的提高对粮食平均单产增加的贡献率最大;地膜使用量和平均单产呈显著正相关,地膜使用量的增加或减少可以使平均单产对总产量的影响达到显著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产量 粮食结构 影响因素 通径分析
下载PDF
基于行业门类人口的陕西省区域结构系统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师谦友 宋佃星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72-75,81,共5页
基于行业门类人口结构与空间分布反映区域经济结构和空间结构的事实,以陕西省为研究对象,利用SPSS软件对各地理单元就业人口结构和空间分布进行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得到影响经济发展的4个主成分分别为生产性服务业、一般性服务业、制... 基于行业门类人口结构与空间分布反映区域经济结构和空间结构的事实,以陕西省为研究对象,利用SPSS软件对各地理单元就业人口结构和空间分布进行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得到影响经济发展的4个主成分分别为生产性服务业、一般性服务业、制造与建筑业、采掘业,进而探讨了区域的经济结构和空间结构.结果表明:陕西省城市经济结构呈现出非连续同心圆、连续同心圆、混合同心圆、跳跃同心圆等4种结构模式,且其空间结构差异明显,缺少次级核心城市,城市内部核心-外围结构不显著,核心区功能较弱;城市间结构松散,发展模式不明确,辐射带动作用不强,远未形成城市连绵带.据此提出了未来经济发展与空间结构调控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业门类人口 区域结构 陕西省
下载PDF
新媒体用户灾害认知和响应的时空分异及影响因素研究——以山东寿光洪灾为例 被引量:9
16
作者 耿硕璘 周旗 +4 位作者 李明洁 文彦君 宋佃星 陈冠男 张海宁 《灾害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10-216,共7页
基于新浪微博为数据源,以话题"寿光洪灾"为切入点,利用网络爬虫技术抓取评论数据。从关注、认知、响应3个维度,构建出新媒体用户灾害感知指标体系,并对新媒体平台下自然灾害信息扩散以及公众灾害感知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 基于新浪微博为数据源,以话题"寿光洪灾"为切入点,利用网络爬虫技术抓取评论数据。从关注、认知、响应3个维度,构建出新媒体用户灾害感知指标体系,并对新媒体平台下自然灾害信息扩散以及公众灾害感知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①灾害信息会在新媒体的加持下急速扩散,并出现距离衰减效应;对灾害的关注量存在最大值,呈现由小到大再逐渐衰减的趋势。②新媒体用户对于本次灾害的综合认知和响应能力处于中等水平;但是样本中属于灾害认知的样本仅占7%;约70%的评论是更倾向于表达自己对灾害事件的情感态度。③灾区新媒体用户的灾害认知水平要高于非灾区民众,随时间存在"低-高-低"变化趋势。④在中前期灾区样本的情感态度较非灾区更为积极、理性,后期均趋于消极、非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灾害感知 信息扩散 时空分异 新媒体 中国
下载PDF
基于雨课堂的线上混合式教学设计在大学课程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0
17
作者 刘美泽 马莉 宋佃星 《科技与创新》 2022年第6期166-168,共3页
随着互联网和现代教育技术发展,各种网络教学平台被应用在大学课程教学中。基于雨课堂在教学过程当中存在的问题及不足,提出“雨课堂+腾讯会议+QQ班级群”的线上混合式教学模式,并根据所提出的新模式对大学地理课程进行教学过程设计与... 随着互联网和现代教育技术发展,各种网络教学平台被应用在大学课程教学中。基于雨课堂在教学过程当中存在的问题及不足,提出“雨课堂+腾讯会议+QQ班级群”的线上混合式教学模式,并根据所提出的新模式对大学地理课程进行教学过程设计与方法评价,构建实时互动的教学环境,以期达到高效、优质的教学质量和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式教学模式 雨课堂 教学设计 大学课堂
下载PDF
宝鸡市农村地区地震灾害人口脆弱性调查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耿硕璘 宋佃星 +2 位作者 文彦君 刘珍 张晶晶 《四川环境》 2018年第3期156-163,共8页
我国地震灾害多发,地震灾害损失严重影响人类社会发展,而农村地区居民又是地震灾害的主要承灾体和最大受害者,降低地震灾害人口脆弱性对于区域防震减灾工作至关重要。利用实地问卷调查、层次分析法、加权综合评价法、ArcGIS空间数据分... 我国地震灾害多发,地震灾害损失严重影响人类社会发展,而农村地区居民又是地震灾害的主要承灾体和最大受害者,降低地震灾害人口脆弱性对于区域防震减灾工作至关重要。利用实地问卷调查、层次分析法、加权综合评价法、ArcGIS空间数据分析等方法,对宝鸡市农村地区地震灾害人口脆弱性进行了调查研究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研究区地震灾害人口脆弱性整体偏高,情况尚不理想;(2)人口脆弱性空间分布存在差异,南部地区整体高于北部地区,其主要原因是南部地区家庭青壮年人员流动较大;(3)地貌类型、区位类型是影响人口脆弱性空间分布差异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灾害 人口脆弱性 问卷调查 宝鸡农村地区
下载PDF
“一带一路”背景下陕西省旅游业及其相关行业的分析
19
作者 李婧 刘丹 +1 位作者 徐聪宝 宋佃星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21年第23期193-195,共3页
自"一带一路"实施以来,陕西省的旅游业发展尤为迅速。为了研究旅游业发展的趋势及旅游业和相关行业之间的联系。利用SPSS、Excel、E-views等软件,采用平稳性检验、ADF检验等统计方法对其进行处理和分析,建立协整模型,误差修... 自"一带一路"实施以来,陕西省的旅游业发展尤为迅速。为了研究旅游业发展的趋势及旅游业和相关行业之间的联系。利用SPSS、Excel、E-views等软件,采用平稳性检验、ADF检验等统计方法对其进行处理和分析,建立协整模型,误差修正模型和灰色相关度分析。结果表明陕西旅游业的发展逐年向好,对促进相关行业发展亦有极大作用,并提出促进陕西省旅游业经济发展的意见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业 经济增长 陕西省 时间序列 一带一路
下载PDF
秦巴山区民众对滑坡泥石流灾害的认知与响应研究——以陕西商南县为例
20
作者 田梦煜 宋佃星 《湖北农业科学》 2019年第12期189-192,F0003,共5页
为了减轻滑坡泥石流灾害对区域生态环境的破环、提升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基于滑坡泥石流灾害认知与响应评价模型,对陕西商南县民众的滑坡泥石流灾害认知与响应情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利用学校和基层组织加强民众滑... 为了减轻滑坡泥石流灾害对区域生态环境的破环、提升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基于滑坡泥石流灾害认知与响应评价模型,对陕西商南县民众的滑坡泥石流灾害认知与响应情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利用学校和基层组织加强民众滑坡泥石流灾害知识的宣传教育,加大防减灾技能培训力度,是提升区域滑坡泥石流灾害认知与响应综合能力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坡泥石流灾害 认知 响应 可持续发展 商南县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