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4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脑梗死患者脓毒血症的流行病学和风险因素分析
1
作者 吕燕妮 付龙生 +5 位作者 吴瑶琪 赖敏芳 胥甜甜 周芸 宋小玲 陈瑾 《吉林医学》 CAS 2024年第3期707-711,共5页
目的:对脑梗死患者脓毒血症的流行病学和风险因素进行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9年1月~2021年12月468例脑梗死患者,收集患者信息特征,使用多元回归分析确定脑梗死患者脓毒血症和死亡率间关联、病原学及风险因素。结... 目的:对脑梗死患者脓毒血症的流行病学和风险因素进行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9年1月~2021年12月468例脑梗死患者,收集患者信息特征,使用多元回归分析确定脑梗死患者脓毒血症和死亡率间关联、病原学及风险因素。结果:共纳入468例脑梗死患者,其中11例有脓毒血症,平均年龄为60岁;457例无脓毒血症,平均年龄为64.65岁,比较脑梗死脓毒血症和非脓毒血症患者,使用抗菌药物、侵袭性操作、住院时间和死亡人数在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主要病原菌来源包括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具体为金黄色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肺炎克雷伯杆菌和鲍曼不动杆菌。组织来源包括痰液、血液、尿液等。合并脓毒血症和不合并脓毒血症脑梗死患者间多因素比较,提示住院时间与死亡率存在显著性关联。结论:脓毒血症与脑梗死患者死亡率存在一定关联,同时会增加患者住院时间,需要重视脑梗死患者可能发生的脓毒血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血症 脑梗死 死亡率 住院时间 风险因素
下载PDF
脑损伤患者康复入院后医院获得性感染的风险因素和预后分析
2
作者 吕燕妮 付龙生 +4 位作者 胥甜甜 周芸 赖敏芳 宋小玲 陈瑾 《中国现代医生》 2023年第24期83-86,共4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估发生医院获得性感染(hospital-acquired infection,HAI)的风险因素及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入院接受康复治疗的脑损伤患者401例,分为HAI组和无感染组,单因素... 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估发生医院获得性感染(hospital-acquired infection,HAI)的风险因素及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入院接受康复治疗的脑损伤患者401例,分为HAI组和无感染组,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对比两组患者的特征信息,分析HAI的风险因素,并以患者住院时间、神经功能和生活指数为指标,评价HAI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HAI者53例,平均年龄(56.68±16.29)岁,无感染者348例,平均年龄(48.06±16.19)岁。单因素回归分析后提示年龄>65岁、男性、心脏疾病、肾功能不全、糖尿病、气管切开、机械通气、抗菌药物治疗在HAI组和无感染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提示年龄>65岁、气管切开、机械通气是HAI的风险因素。HAI组患者住院时间比无感染组略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AI组神经功能损害、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分高于无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患者入院接受康复治疗时,可能发生HAI,应注意侵袭性操作,并加强患者的康复治疗,避免HAI带来的不良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院获得性感染 脑损伤 康复 风险因素 预后分析
下载PDF
基于树形图算法挖掘重症感染疾病医师用药核心组群及临床药师干预建议
3
作者 吕燕妮 胥甜甜 +4 位作者 周芸 刘立立 宋小玲 付龙生 陈瑾 《药品评价》 CAS 2023年第8期924-928,共5页
目的探索医师用药核心组群,分析用药合理性,为重症感染相关疾病的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从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7年1月至2021年6月医院信息管理系统(HIS)医疗电子病历数据中感染相关诊断的(ICD)编码,提取感染患者医疗电子病历56167... 目的探索医师用药核心组群,分析用药合理性,为重症感染相关疾病的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从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7年1月至2021年6月医院信息管理系统(HIS)医疗电子病历数据中感染相关诊断的(ICD)编码,提取感染患者医疗电子病历56167例,其中按照序贯性器官功能衰竭评分(SOFA)判为重症感染的病例11294例,对重症感染患者的用药进行Tabu法计算并按树形图分组,对分组中用药进行分析。结果所有病例共纳入120种常用药物,其中西药94种,中成药26种。经树形图分组得到2个主要用药子群,分析其中2个主要用药子群,亚子群1为重症辅助治疗相关药物,如肠内外营养和维生素类药物;亚子群2主要以抗菌药和对呼吸疾病改善类药物为主,抗菌药物中度最高的,也是整个网络中度最高的药物为美罗培南。临床药师针对二羟丙茶碱、质子泵抑制剂(PPI)制剂、碳青霉烯类、抗真菌类药物合理性进行分析,并对药物科室定向和合理使用提出干预建议。结论树形图算法挖掘重症感染疾病医师用药2个核心组群,该结果可指导合理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染 药物疗法 联合 树形图 核心用药组群
下载PDF
基于诺丁斯关怀理论的健康教育在提高脑卒中患者家属关怀能力水平中的作用分析
4
作者 宋小玲 秦金英 +2 位作者 周祖全 刘姿伶 覃丹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3期0136-0139,共4页
探讨基于诺丁斯关怀理论的健康教育在提高脑卒中患者家属关怀能力水平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浦北县人民医院中医科2021年9月~2023年3月收治的80例患者及其家属为对象,采取随机抽样分组,单为对照组、双为干预组,并将患者及其对应家属视为... 探讨基于诺丁斯关怀理论的健康教育在提高脑卒中患者家属关怀能力水平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浦北县人民医院中医科2021年9月~2023年3月收治的80例患者及其家属为对象,采取随机抽样分组,单为对照组、双为干预组,并将患者及其对应家属视为同一组;其中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基于诺丁斯关怀理论的健康教育。对比两组家属疾病认知水平、家庭关怀指数、居家安全隐患及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结果 护理干预3个月及6个月后干预组家属疾病认知水平及家庭关怀指数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居家安全隐患筛查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且干预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脑卒中居家护理过程中实施基于诺丁斯关怀理论的健康教育,可有效提升家属疾病认知能力及家属关怀能力水平,进而可有效降低患者居家安全隐患,避免发生跌倒等不良事件,进一步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诺丁斯关怀理论 健康教育 家属 关怀能力
下载PDF
气管插管患者口腔护理中应用自制银菏漱口液干预效果研究
5
作者 宋小玲 李晓玲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4期0037-0040,共4页
探讨应用自制银菏漱口液为行气管插管病例实施口腔护理工作达到的效果。方法 纳入的符合条件的病例均为我院重症医学科在2021年9月~2023年3月时段中收治,有120例患者,均为经口气管插管进行治疗,参考随机数字表法分组要求,在1:1比例下将... 探讨应用自制银菏漱口液为行气管插管病例实施口腔护理工作达到的效果。方法 纳入的符合条件的病例均为我院重症医学科在2021年9月~2023年3月时段中收治,有120例患者,均为经口气管插管进行治疗,参考随机数字表法分组要求,在1:1比例下将病例分组为观察组(60病例)和对照组(60病例),前者以医院自制的银菏漱口液为主,后者以常规口腔护理方法为主,治疗过程统计患者出现口腔溃疡、异味、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数据,患者护理3天、7天的餐前餐后2h口腔pH值情况以及护理后不同时段患者口咽部微生物菌落计数进行比较。结果 经护理,观察组的病例发生各种并发症的几率总体比对照组更低(P<0.05),在护理三天、七天时段中观察组病例餐前2h、餐后2h口腔pH值均比对照组高,而护理2天、5天和7天的口咽部微生物菌落计数则比对照组少(P<0.05)。结论 为经口气管插管患者实施口腔护理过程中采用自制银菏漱口液进行护理,可降低VAP等并发症的发生率,维持口腔pH值的稳定,减少口咽部微生物菌落计数,确保口腔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管插管 口腔护理 自制银菏漱口液 干预效果
下载PDF
基于诺丁斯关怀理论的健康教育对脑卒中患者家属关怀能力的影响
6
作者 宋小玲 秦金英 +2 位作者 周祖全 覃丹 易健丽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2期0018-0021,共4页
探讨对脑卒中患者实施基于诺丁斯关怀理论的健康教育对其家属关怀能力的临床影响。方法 本文的观察对象为在我院诊治的80例脑卒中患者,观察对象收治时间为2021年9月-2023年3月,依照随机数字表法的规则将观察对象均匀分为两组,将分组后... 探讨对脑卒中患者实施基于诺丁斯关怀理论的健康教育对其家属关怀能力的临床影响。方法 本文的观察对象为在我院诊治的80例脑卒中患者,观察对象收治时间为2021年9月-2023年3月,依照随机数字表法的规则将观察对象均匀分为两组,将分组后实施常规健康教育的40例患者命名为对照组,分组后实施基于诺丁斯关怀理论的健康教育的40例患者命名为观察组,对比两组的临床效果[自我护理能力量表(ESCA)、自我关怀量表(SCS)、家属关怀能力量表(CAI)、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结果 与对照组干预后的ESCA评分相比,观察组较高(P<0.05);与对照组干预3个月、6个月的SCS评分相比,观察组均较高(P<0.05);与对照组干预3个月、6个月的CAI评分相比,观察组均较高(P<0.05);与对照组干预后的FMA评分相比,观察组较高(P<0.05)。结论 对脑卒中患者实施基于诺丁斯关怀理论的健康教育不仅可以有效提高其自我护理能力,提升其表达关怀需求的能力,还能增强其家属关怀能力,促进其肢体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诺丁斯关怀理论 健康教育 家属关怀能力
下载PDF
7例系统性红斑狼疮伴重度血小板减少患者的护理
7
作者 戴晓英 宋小玲 许亚军 《当代护士(中旬刊)》 2024年第4期112-115,共4页
总结7例系统性红斑狼疮伴重度血小板减少患者的护理经验。护理要点:密切观察病情,预防再出血;合理用药,遵医嘱予以升血小板治疗及护理;遵医嘱给予对症处理,做好高热护理;注重饮食指导,做好患者安全护理;加强心理护理,提高自我护理能力;... 总结7例系统性红斑狼疮伴重度血小板减少患者的护理经验。护理要点:密切观察病情,预防再出血;合理用药,遵医嘱予以升血小板治疗及护理;遵医嘱给予对症处理,做好高热护理;注重饮食指导,做好患者安全护理;加强心理护理,提高自我护理能力;加强出院宣教,提高患者出院后生活质量。7例患者经精心治疗及护理,病情均得到缓解后出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重度血小板减少 护理
下载PDF
复合性状转cry2A^(*)/bar基因水稻T2A-1与杂草稻F_(1)、F_(2)、F_(3)的适合度
8
作者 李雷 肖乐铨 +3 位作者 王园园 强胜 戴伟民 宋小玲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66-277,共12页
[目的]本文旨在评价复合性状转cry2A^(*)/bar基因水稻T2A-1向杂草稻基因漂移的生态风险。[方法]在农田非竞争环境下,以T2A-1、受体水稻‘明恢63’及其分别与江苏泰州(WRTZ)、广东茂名(WRMM)、湖南益阳(WRYY)杂草稻的杂交后代(以T2A-1为... [目的]本文旨在评价复合性状转cry2A^(*)/bar基因水稻T2A-1向杂草稻基因漂移的生态风险。[方法]在农田非竞争环境下,以T2A-1、受体水稻‘明恢63’及其分别与江苏泰州(WRTZ)、广东茂名(WRMM)、湖南益阳(WRYY)杂草稻的杂交后代(以T2A-1为父本的抗性后代F_(1)+、F_(2)+、F_(3)+,以MH63为父本的非抗性后代F_(1)-、F_(2)-、F_(3)-)为材料,评价T2A-1与杂草稻杂交后代的适合度。[结果]抗性基因在杂交后代中的传递符合孟德尔遗传规律;外源抗虫基因的导入显著降低抗性杂交后代的靶标虫压。虽然抗性杂交后代与相应非抗性杂交后代的部分适合度指标存在差异,但总相对适合度均无显著差异;抗性杂交后代总相对适合度显著高于或相当于相应杂草稻,且随杂交代数的增加无显著变化。抗性杂交后代与相应非抗性杂交后代的落粒率均无显著差异,除F 1TZ+、F 2TZ+与WRTZ相当外,其他杂交后代的落粒率均显著低于相应杂草稻。F 2和F 3在3和20 cm埋藏120 d后,只有27.75%~41.75%的F 2TZ+和F 3TZ+种子具有活力。[结论]在低虫压下,WRMM、WRYY的抗性杂交后代与杂草稻相比尽管具有相似或较高的营养和生殖能力,但落粒性和种子越冬能力较低,而WRTZ的抗性杂交后代种子虽然具有越冬能力,但落粒率较低,且从三代抗性杂交后代适合度变化来看,并无适合度提高的风险。因此在无除草剂选择压下T2A-1向杂草稻基因漂移可能引起的生态风险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性状转基因水稻 T2A-1 杂草化 杂交后代 适合度 杂草稻基因型
下载PDF
转cry2A*/bar基因水稻与杂草稻杂交后代的苗期生长特性
9
作者 肖乐铨 李雷 +2 位作者 戴伟民 强胜 宋小玲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47-358,共12页
【目的】考查转cry2A*/bar基因水稻T2A-1与杂草稻的杂交后代苗期特性,为评估T2A-1抗性基因向杂草稻漂移可能引起的生态风险提供参考。【方法】在水培条件下,以T2A-1、受体水稻明恢63(MH63)、来源于江苏泰州、广东茂名、湖南益阳的3种杂... 【目的】考查转cry2A*/bar基因水稻T2A-1与杂草稻的杂交后代苗期特性,为评估T2A-1抗性基因向杂草稻漂移可能引起的生态风险提供参考。【方法】在水培条件下,以T2A-1、受体水稻明恢63(MH63)、来源于江苏泰州、广东茂名、湖南益阳的3种杂草稻(分别命名为WRTZ,WRMM,WRYY)及其杂交F_(1)~F_(4)为试验材料(以T2A-1为父本或母本的携带转基因的为抗性杂交后代,以受体水稻为父本或母本的为非抗性杂交后代),测定供试材料种子发芽力,幼苗在正常氮(40 mg/L)和低氮(20 mg/L)下的株高、整株干物质量以及根长、不定根数、平均直径等8个根系指标,计算根系总体发育指标,评价T2A-1与杂草稻抗性杂交后代的苗期生长特性。【结果】抗性杂交后代的发芽力与非抗性杂交后代相当,但较杂草稻弱。在正常氮条件下,T2A-1与MH63以及抗性杂交后代与非抗性杂交后代的苗期生长指标相当;抗性杂交后代与相应杂草稻相比,WRMM杂交后代的株高显著低于WRMM,但整株干物质量与根系总体发育指标相当;WRYY杂交后代各苗期生长指标均与WRYY相当;WRTZ杂交后代株高显著高于WRTZ,但整株干物质量及根系指标均显著低于WRTZ。在低氮环境下,抗性杂交后代各苗期生长指标均显著低于或相当于非抗性杂交后代;抗性和非抗性杂交后代的相对根系发育指标均显著低于相应的杂草稻。【结论】T2A-1与杂草稻的抗性杂交后代的苗期生长特性在正常氮条件下相当于或低于亲本杂草稻,但在低氮条件下,总体上均显著弱于杂草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性状转基因水稻 T2A-1 杂草稻 杂交后代 苗期生长特性 根系发育
下载PDF
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与内蒙古包头野大豆杂交F_(2)适合度分析
10
作者 纪雪勤 刘金悦 +3 位作者 胡玉琪 盛泽文 强胜 宋小玲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698-709,共12页
[目的]本文旨在探究抗除草剂转基因大豆与野大豆基因流动后可能产生的生态风险。[方法]以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TS(父本)和内蒙古包头野大豆WS(母本)人工杂交F_(1)的自交种F_(2)为对象,研究F_(2)在农田土和荒地土2种土壤以及无杂草竞争和... [目的]本文旨在探究抗除草剂转基因大豆与野大豆基因流动后可能产生的生态风险。[方法]以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TS(父本)和内蒙古包头野大豆WS(母本)人工杂交F_(1)的自交种F_(2)为对象,研究F_(2)在农田土和荒地土2种土壤以及无杂草竞争和有杂草竞争2种种植条件下的适合度;并观察不同硬实率的F_(2)自交种子的种皮结构。[结果]F_(2)的出苗率为75.00%,显著高于WS,但低于TS。对于单株结荚数、单株饱粒数,4种种植方式下,F_(2)均显著低于WS;除在混种荒地土下F_(2)低于TS外,其他条件均高于TS或与TS相当。F_(2)的株高、百粒重以及地上部干生物量均显著高于WS,但低于TS。F_(2)自交种子出现种皮色和硬实率的明显分化,且种脐的开放程度及种皮表面是否有凹陷小孔是影响硬实率的关键因素。[结论]F_(2)均能完成生活史,且产生饱满种子,说明转基因大豆的花粉漂移到野大豆并产生杂交后代,杂交后代在自然环境中有生存定植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基因大豆 野大豆 F_(2) 适合度 硬实率
下载PDF
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与野大豆杂交F_(3)代表型性状分析
11
作者 刘佳丽 刘金悦 +2 位作者 纪雪勤 强胜 宋小玲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56-64,共9页
为了评估转基因大豆向野大豆(Glycine soja Sieb.et Zucc.)基因漂移后可能产生的生态风险,选取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携带外源基因cp4-epsps)与野大豆(来自内蒙古包头)杂交F_(2)代种皮颜色为黑色、褐绿色和褐黄色(与野大豆种皮颜色相近)... 为了评估转基因大豆向野大豆(Glycine soja Sieb.et Zucc.)基因漂移后可能产生的生态风险,选取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携带外源基因cp4-epsps)与野大豆(来自内蒙古包头)杂交F_(2)代种皮颜色为黑色、褐绿色和褐黄色(与野大豆种皮颜色相近)的种子,对这些种子萌发产生的F_(3)代植株的19个定量性状和5个定性性状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将F_(3)代植株及其亲本进行聚类分析,并对不同组F_(3)代的定量和定性性状进行分析。结果显示:F_(3)代幼苗中抗性植株与非抗性植株的分离比符合“5∶1”的孟德尔遗传定律。定量性状中,结实率的变异系数最小(4.65%),其余18个性状的变异系数高于14%,其中,单株种子数的变异系数最大(55.68%)。不同种皮颜色F_(2)代种子萌发产生的F_(3)代植株均以强缠绕型占比最高;F_(3)代植株中,90.7%的果荚为弯镰形或弓形,且80.0%的果荚颜色为黑褐色;黑色种皮F_(2)代种子萌发产生的F_(3)代种皮颜色无性状分离,褐绿色和褐黄色种皮F_(2)代种子萌发产生的F_(3)代种皮颜色均出现性状分离;F_(3)代种子中,82.7%的种子有泥膜。聚类结果显示F_(3)代植株被分为3组。不同组F_(3)代中,Ⅰ组的多数性状最低,且株高等5个性状显著低于野大豆;Ⅱ组的9个性状最高,且单株结荚数等15个性状显著高于野大豆,仅株高显著低于野大豆;Ⅲ组的部分性状最高,且单株结荚数等12个性状显著高于野大豆,株高等3个性状显著低于野大豆。综合比较认为,Ⅱ组的竞争能力最强,Ⅰ组的竞争能力最弱。Ⅰ组的不缠绕型植株占比最高,而Ⅱ和Ⅲ组的强缠绕型植株占比最高。3组F_(3)代的种皮颜色均以黑色占比最高。综上所述,供试的不同组F_(3)代植株均能完成生活史并产生后代。若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的基因通过花粉漂移到野大豆上并成功杂交,则会产生不同适应性杂交后代,增加生态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 野大豆 杂交F_(3)代 表型性状 性状分离
下载PDF
药用野生稻(Oryza officinalis Wall)和转bar基因水稻(Oryza sativa L.)花粉杂交的基因漂移 被引量:16
12
作者 宋小玲 强胜 +2 位作者 刘琳莉 徐言宏 刘友良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5-8,共4页
采用生殖生物学方法研究了药用野生稻和转bar基因水稻花粉杂交的基因漂移。结果表明 ,供试水稻花粉在药用野生稻柱头上的萌发生长与药用野生稻自花授粉花粉的萌发生长有一定差异 ,表现在穿过柱头的花粉粒百分率及内容物释放和正在凝缩... 采用生殖生物学方法研究了药用野生稻和转bar基因水稻花粉杂交的基因漂移。结果表明 ,供试水稻花粉在药用野生稻柱头上的萌发生长与药用野生稻自花授粉花粉的萌发生长有一定差异 ,表现在穿过柱头的花粉粒百分率及内容物释放和正在凝缩、释放的花粉粒百分率较少。虽然转基因水稻花粉能在药用野生稻柱头上正常萌发生长 ,并能释放内容物 ,但杂交后结实率为 0 ,表明转基因水稻和药用野生稻杂交不亲和。他们的不亲和性不是在花粉的萌发和穿过柱头这一阶段 ,具体原因有待进一步研究。在本实验条件下转基因水稻和药用野生稻没有发生成功的基因交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用野生稻 转BAR基因水稻 花粉杂交 基因漂移 生殖生物学 抗除草剂基因 安全性
下载PDF
广东省鼎湖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外来入侵植物调查 被引量:23
13
作者 宋小玲 曹飞 +3 位作者 何云核 强胜 秦卫华 蒋明康 《浙江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538-543,共6页
采用线路调查与样方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鼎湖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不同功能区内的外来入侵植物进行了野外实地调查。结果表明,实验区、缓冲区和核心区都有外来入侵植物的分布。实验区样方内共发现53种植物,其中外来入侵植物计有14种,占植... 采用线路调查与样方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鼎湖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不同功能区内的外来入侵植物进行了野外实地调查。结果表明,实验区、缓冲区和核心区都有外来入侵植物的分布。实验区样方内共发现53种植物,其中外来入侵植物计有14种,占植物总数的26.42%,外来入侵植物胜红蓟Ageratum conyzoides和小叶冷水花Pilea microphylla的优势度综合值最大。在缓冲区样方内共调查到62种杂草,其中外来入侵植物14种,占植物总数的22.58%,外来入侵植物小叶冷水花、胜红蓟和三裂蟛蜞菊Wedelia trilobata的优势度综合值最大。在核心区的样方内共调查到了24种植物,外来入侵植物有3种,占植物总数的12.50%,入侵植物数量明显低于实验区和缓冲区,优势度综合值最大的外来入侵植物是草胡椒Peperomia pellucida和胜红蓟。同时对外来植物入侵途径和对保护区的生态影响也进行了分析。本调查结果将对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的有效保护和外来入侵植物的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生态学 鼎湖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外来入侵植物 分布
下载PDF
麦极与骠马对麦田主要禾本科杂草的室内药效比较研究 被引量:16
14
作者 宋小玲 朱云枝 +10 位作者 李儒海 吴加军 何华奇 郭海滨 耿贺利 李慧 周凤艳 杨娟 曹飞 左娇 强胜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90-194,共5页
分别在冬季和春季研究了15%麦极可湿性粉剂和6.9%骠马水乳剂对杂草的防除效果。研究结果表明,15%麦极对杂草的药效比6.9%骠马快。从杂草种类比较,莴草对各除草剂的症状反应出现得最快,其次是硬草,然后是看麦娘、野燕麦;从叶... 分别在冬季和春季研究了15%麦极可湿性粉剂和6.9%骠马水乳剂对杂草的防除效果。研究结果表明,15%麦极对杂草的药效比6.9%骠马快。从杂草种类比较,莴草对各除草剂的症状反应出现得最快,其次是硬草,然后是看麦娘、野燕麦;从叶龄比较,1.5叶期杂草反应症状出现得最快,其次是3.5叶期杂草,最慢的是5—7叶期杂草。春季试验时,杂草药效症状较冬季试验时发展得快。冬季试验时,3.5叶期杂草对除草剂的药效反应症状较1.5叶期杂草发展得快;春季试验时,3.5叶期杂草对除草剂的药效反应症状较5~7叶期杂革发展得快。从试验最终结果来看,15%麦极对杂草的防效比6.9%骠马好;杂草的药效反应情况,从高到低依次为:野燕麦、茼草、看麦娘、硬草。建议15%麦极的施用剂量为10—13.3g/667m^2,在早春杂草3.5叶期左右时施药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极 骠马 麦田禾本科杂草 室内药效
下载PDF
通过转bar基因水稻与稗草杂交的亲和性研究评价基因漂移 被引量:16
15
作者 宋小玲 强胜 +1 位作者 刘琳莉 徐言红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0期1228-1231,共4页
采用生殖生物学方法研究了转bar基因水稻品种Y0 0 0 3和 99 t(父本 )与无芒稗 (母本 )的基因漂移。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稗草与转bar基因水稻手工杂交后 30min、1~ 4h水稻花粉在稗草柱头上的萌发、生长情况 ,并与稗草开花后相应时间的花... 采用生殖生物学方法研究了转bar基因水稻品种Y0 0 0 3和 99 t(父本 )与无芒稗 (母本 )的基因漂移。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稗草与转bar基因水稻手工杂交后 30min、1~ 4h水稻花粉在稗草柱头上的萌发、生长情况 ,并与稗草开花后相应时间的花粉萌发、生长情况相比较。结果表明 ,2个水稻品种的花粉在稗草柱头上的萌发生长情况相似 ,且与稗草自花授粉相应时间的花粉萌发、生长情况有极明显差异。稗草自花授粉后花粉粒萌发生长正常 ,在 30min时 85 %的花粉粒花粉管穿过柱头 ,正在凝缩和释放内容物或内容物已经释放的花粉粒百分率逐渐增加 ;杂交后转基因水稻花粉在稗草柱头上都不能正常萌发生长并未能穿过稗草柱头。从而判定稗草与转bar基因水稻的不亲和性 ,表现在水稻花粉不能在稗草柱头上正常萌发生长 ,更不能穿过稗草柱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漂移 转BAR基因水稻 稗草 杂交亲和性 生殖生物学 安全性
下载PDF
抗草丁膦和抗草甘膦转基因油菜的抗性基因向野芥菜的流动 被引量:17
16
作者 宋小玲 皇甫超河 强胜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729-737,共9页
通过人工去雄授粉和田间隔行种植试验,研究了抗草丁膦和抗草甘膦转基因油菜(Brassica napus)中的bar基因和EPSPS基因向野芥菜(B.juncea var.gracilis)流动的可能性。结果表明在人工授粉的情况下,以野芥菜为母本,分别以两种转基因油菜为... 通过人工去雄授粉和田间隔行种植试验,研究了抗草丁膦和抗草甘膦转基因油菜(Brassica napus)中的bar基因和EPSPS基因向野芥菜(B.juncea var.gracilis)流动的可能性。结果表明在人工授粉的情况下,以野芥菜为母本,分别以两种转基因油菜为父本,亲和性指数都很高,达13以上,与野芥菜自交或开放授粉条件下的亲和性指数没有明显差异,说明两种转基因油菜和野芥菜的亲和性较好。经两次除草剂筛选,人工杂交获得的所有F1对相应的除草剂都表现出了明显的抗性,且经PCR检测扩增出了各自的特异性条带,说明人工杂交获得的所有F1都携带了相应的抗性基因。F1的适合度研究表明,两种F1种子萌发率和母本都没有明显差异,营养生长明显好于母本。但花粉活力和结实率明显下降,携带抗草丁膦基因F1的花粉活力和每角果粒数分别是32.4%和0.59粒,携带抗草甘膦基因F1的花粉活力和每角果粒数分别是35.1%和0.58粒。经两次除草剂筛选和PCR检测,表明野芥菜和抗草丁膦油菜或与抗草甘膦油菜田间隔行种植分别能产生0.02%和0.014%的携带抗性基因的F1杂种。以上结果表明抗除草剂转基因油菜的抗性基因具有向野芥菜流动的可能性,且bar和EPSPS基因向野芥菜流动的可能性类似,但对其可能引起的环境后果需要做进一步地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草丁膦转基因油菜 抗草甘膦转基因油菜 野芥菜 基因流 适合度
下载PDF
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Glycine mac(L.)Merri)杂草性评价的试验实例 被引量:23
17
作者 宋小玲 强胜 彭于发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45-153,共9页
【目的】评价美国孟山都公司生产的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40-3-2作为加工原料引入中国可能带来的演化为杂草的生态风险,验证转基因大豆杂草化环境安全评价条款的可操作性。【方法】在农田生态环境下比较了抗性大豆、受体品种和当地常规品... 【目的】评价美国孟山都公司生产的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40-3-2作为加工原料引入中国可能带来的演化为杂草的生态风险,验证转基因大豆杂草化环境安全评价条款的可操作性。【方法】在农田生态环境下比较了抗性大豆、受体品种和当地常规品种的生存竞争能力、繁育能力、自生苗、种子落粒性和延续能力。【结果】在适宜季节种植的转基因大豆的生存竞争能力和繁育能力明显低于当地常规品种,表现在复叶数少、植株较矮、结实率低;受体品种的生存竞争能力和常规品种相似,但繁育能力低于常规品种。在非适宜季节三者的生存竞争能力相似,而受体品种和抗性大豆的结实能力都比常规品种略强。3个品种的落粒性都不强,形成自生苗的可能性也都很小。所有供试大豆种子的延续能力都很弱。【结论】以上研究结果表明美国孟山都公司生产的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40-3-2在中国南京地区环境条件下演化为杂草的可能性较小,其作为加工原料进口后演化为杂草的生态风险小。试验证实了转基因大豆环境安全评价标准的杂草性条款具有可操作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 杂草性 安全性评价
下载PDF
稗类(Echinochloa spp.)植物的开花生物学特性 被引量:7
18
作者 宋小玲 强胜 +2 位作者 徐言宏 刘琳莉 乔丽雅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3期12-15,共4页
对稗属 (EchinochloaDeauv .)常见种类〔稗Echinochloacrusgalli (L .)Beauv .;无芒稗E .crusgallivar.mitis(Pursh)Peterm .;西来稗E .crusgallivar.zelayensis (H .B .K .)Hitchc .;细叶旱稗E .crusgallivar.praticolaOhwi;旱稗E .his... 对稗属 (EchinochloaDeauv .)常见种类〔稗Echinochloacrusgalli (L .)Beauv .;无芒稗E .crusgallivar.mitis(Pursh)Peterm .;西来稗E .crusgallivar.zelayensis (H .B .K .)Hitchc .;细叶旱稗E .crusgallivar.praticolaOhwi;旱稗E .hispidula (Retz.)Nees和光头稗E .colonum (L .)Link〕的开花过程和节律 ,温度、光周期、晴天和阴雨天对其中部分稗类植物开花的影响以及套袋条件下无芒稗和旱稗的结实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不同稗类植物的开花的过程基本相似 ,从颖壳微微张口到闭合大约需 2 0~ 30min ,但花药伸出颖壳后 ,散落花粉的过程很快 ,颖壳闭合后柱头外露率达 10 0 %。稗类植物每穗开花持续时间较长 ,一般为 2 0~ 2 5d ,随种类的不同略有变化 ;稗类植物每穗每天开花数量的变化趋势基本呈抛物线状 ,每天的开花比例变化较平缓 ,即使在开花高峰期 ,开花数也只占总数的10 %~ 15 %,开花高峰期因稗草种类的不同略有变化 ,但都在始花后 11~ 15d左右。每日的开花节律为 70 %~80 %的颖花在 7:0 0之前开 ,15 %~ 2 0 %在 7:0 0 - 8:30开 ,8:30之后零星开花 ,10 :30尚未见开花。温度、光周期、晴天和阴雨天对开花都有一定的影响。不同条件下的结实率没有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稗类植物 开花特性 生物学特性 杂草
下载PDF
在蒙导条件下转bar基因水稻与无芒稗间的基因漂移 被引量:6
19
作者 宋小玲 强胜 孙明珠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91-195,共5页
以转基因水稻Y0 0 0 3和 99 t为父本 ,无芒稗为母本 ,在蒙导条件下研究转基因水稻与无芒稗间潜在的基因漂移可能性。用光学显微镜观察了用不同方法 (紫外灯照射 ,反复冻融 ,黑暗放置 )制备的蒙导花粉蒙导条件下转基因水稻花粉在无芒稗... 以转基因水稻Y0 0 0 3和 99 t为父本 ,无芒稗为母本 ,在蒙导条件下研究转基因水稻与无芒稗间潜在的基因漂移可能性。用光学显微镜观察了用不同方法 (紫外灯照射 ,反复冻融 ,黑暗放置 )制备的蒙导花粉蒙导条件下转基因水稻花粉在无芒稗柱头上的萌发生长情况 ,并与无芒稗自花授粉的情况相比较。结果表明 ,在供试的所有蒙导花粉蒙导条件下 ,两种转基因水稻的花粉在无芒稗柱头上虽能萌发 ,但花粉管扭曲成各种形状而不能进入无芒稗柱头。与无芒稗自花授粉的花粉萌发生长有极明显的差异。杂交也不结实。说明蒙导花粉不能克服转基因水稻和无芒稗的不亲和性 ,转基因水稻与无芒稗间基因漂移的可能性极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漂移 转基因 水稻 无芒稗 蒙导花粉诱导
下载PDF
除草剂生物测定方法 被引量:56
20
作者 宋小玲 马波 +1 位作者 皇甫超河 强胜 《杂草科学》 2004年第3期1-5,6,共6页
关键词 除草剂 生物测定 方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