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慕课环境下机械设计课程同伴教学法教改实践与探索
1
作者 孟飞 徐尤南 +2 位作者 章振海 曾礼平 宋小科 《机械设计》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52-156,共5页
针对已经建设的《机械设计》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文中开展了基于团队协作的慕课环境下机械设计课程同伴教学法课程改革实践和探索,旨在提升学生的团结协作、自主学习及创新实践能力,更好地面对复杂的机械工程问题,并发挥课程在培养高... 针对已经建设的《机械设计》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文中开展了基于团队协作的慕课环境下机械设计课程同伴教学法课程改革实践和探索,旨在提升学生的团结协作、自主学习及创新实践能力,更好地面对复杂的机械工程问题,并发挥课程在培养高质量创新型机械工程专业人才过程中的引领作用。同时,解决了课程课时减少,而课程内容难于全涵盖,课程设计与期末考试时间重叠,导致课程设计质量难以保证等痛点问题。结果表明:教学改革效果良好,主要体现在学生对课程的网上评价、问卷调查、课程目标达成度分析,以及学生的科创活动情况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团队协作 同伴教学法 课程评价 教改实践
原文传递
基于工程能力培养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探索 被引量:1
2
作者 宋小科 孟飞 《农机使用与维修》 2023年第4期133-136,共4页
工程能力是机械类专业学生需要掌握的关键能力之一。以智能制造工程专业的重要专业课智能设计与仿真技术为例,通过该课程学习,学生能够掌握机械设备的设计、三维建模、结构和热分析等工程知识。以培养学生工程能力为教学改革目标,以常... 工程能力是机械类专业学生需要掌握的关键能力之一。以智能制造工程专业的重要专业课智能设计与仿真技术为例,通过该课程学习,学生能够掌握机械设备的设计、三维建模、结构和热分析等工程知识。以培养学生工程能力为教学改革目标,以常用设备设计为引线,理论教学和项目制教学相结合,采用统一软件,结合课堂讲授与学生实际操作,改革课程教学内容,提升学生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设计与仿真技术 工程能力 教学改革
下载PDF
新工科背景下机械设计课程多层次实践创新教学体系改革与探索 被引量:1
3
作者 孟飞 徐尤南 +1 位作者 周生通 宋小科 《农机使用与维修》 2023年第12期150-152,156,共4页
通过机械设计课程的教学改革,构建了集创新教学、团队协作、科学研究、实践训练及科创竞赛的,以团队协作为核心的团、学、研、训、赛五位一体,线上与线下、课内与课外联动的多层次实践创新教学体系。形成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实践和协... 通过机械设计课程的教学改革,构建了集创新教学、团队协作、科学研究、实践训练及科创竞赛的,以团队协作为核心的团、学、研、训、赛五位一体,线上与线下、课内与课外联动的多层次实践创新教学体系。形成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实践和协作氛围,为专业的高质量创新型人才培养迈出坚实一步。旨在缩小目前高校毕业生与企业需求的人才目标差距问题,并解决毕业生普遍存在实践操作差、动手能力差,团队协作与创新意识淡薄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团队协作 机械设计课程 教学改革
下载PDF
面向新工科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以机器人工程专业为例
4
作者 刘瑞伟 苏发 宋小科 《教育教学论坛》 2023年第51期133-136,共4页
在“新工科建设行动路线”中,机器人科技人才培养受到广泛关注。目前所面向的在新工科基础上对机器人工程专业高级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还在初步探索中,并未形成完整体系。探索以多主体协同育人创新模式框架为基本架构、以“课程—项目—... 在“新工科建设行动路线”中,机器人科技人才培养受到广泛关注。目前所面向的在新工科基础上对机器人工程专业高级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还在初步探索中,并未形成完整体系。探索以多主体协同育人创新模式框架为基本架构、以“课程—项目—竞赛”驱动为抓手的人才培养新模式,经过3年多的实践检验,该模式取得初步成效,在学生竞赛获奖、科研成果产出、知识能力水平、升学率方面都有较大提高。该人才培养新模式对学生学习自主能动性的提高、专业知识和素质的提升、科研态度和能力的培养具有较好的推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工科 机器人专业 协同育人 培养模式优化
下载PDF
基于虚功原理的4PUS-1RPU并联机构动力学分析 被引量:7
5
作者 宋小科 杨晓钧 《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25-30,共6页
针对含中央约束支链的4PUS-1RPU并联机构,推导了机构内各构件的速度、加速度和系统输出速度、加速度间的运动学传递关系,求解了机构各条支链的雅克比矩阵,运用虚功原理建立了4PUS-1RPU并联机构的动力学模型。运用MATLAB编写了该模型的... 针对含中央约束支链的4PUS-1RPU并联机构,推导了机构内各构件的速度、加速度和系统输出速度、加速度间的运动学传递关系,求解了机构各条支链的雅克比矩阵,运用虚功原理建立了4PUS-1RPU并联机构的动力学模型。运用MATLAB编写了该模型的仿真程序,进行了逆动力学仿真,为该机构动力学特性的深入分析和控制策略的研究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联机构 中央约束支链 动力学模型 虚功原理
下载PDF
新工科背景下“机械制造工艺与装备”课程改革探索 被引量:2
6
作者 宋小科 陈齐平 《教育教学论坛》 2021年第16期73-76,共4页
“机械制造工艺与装备”是本科院校机械专业的重点专业课程。在新工科建设的时代背景下,传统“机械制造工艺与装备”课程内容存在一定问题,不能满足智能制造工程的教学需求。智能制造工程的教学目标是培养掌握核心技术,具有实践能力和... “机械制造工艺与装备”是本科院校机械专业的重点专业课程。在新工科建设的时代背景下,传统“机械制造工艺与装备”课程内容存在一定问题,不能满足智能制造工程的教学需求。智能制造工程的教学目标是培养掌握核心技术,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理念的多学科复合型人才。为了达到这一目标,对“机械制造工艺与装备”课程进行改革探索,从教学内容入手,分析了传统教材存在的问题,从多学科融合、加强新型制造技术教学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改革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工科 智能制造 教学改革
下载PDF
沿空巷道煤柱留设和围岩控制技术 被引量:3
7
作者 宋小科 《山东煤炭科技》 2019年第2期14-16,共3页
为解决工作面留设18m宽煤柱造成资源浪费和接续面巷道变形量大的难题,通过传递岩梁理论分析,采用FLAC3D数值模拟计算,最终确定采用沿空掘巷留设5m窄煤柱的最优方案。巷道支护参数中采用优化后的"锚网杆+索"方案,通过监测,巷... 为解决工作面留设18m宽煤柱造成资源浪费和接续面巷道变形量大的难题,通过传递岩梁理论分析,采用FLAC3D数值模拟计算,最终确定采用沿空掘巷留设5m窄煤柱的最优方案。巷道支护参数中采用优化后的"锚网杆+索"方案,通过监测,巷道变形量较之前巷道有明显减小,为同类型沿空巷道煤柱留设提供了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沿空巷道 模拟 支护
下载PDF
基于产教融合的智能制造工程专业生产实习教学改革探讨
8
作者 宋小科 刘瑞伟 《农机使用与维修》 2021年第7期109-110,114,共3页
生产实习是智能制造工程专业的一门关键实践课程。围绕智能制造工程的培养目标,梳理了目前生产实习的流程和内容,针对教学与实习内容脱节、实习内容陈旧等薄弱环节,从产教融合的角度出发,提出了相应的改革建议。
关键词 产教融合 智能制造 生产实习 教学改革
下载PDF
一种全局优化的激光光斑亚像素定中算法 被引量:1
9
作者 徐尤南 高文海 +1 位作者 宋小科 余昌鑫 《激光与红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623-629,共7页
根据激光光斑特征提出其中心位置检测方法,该法先假定激光光斑中心位置,再利用假定激光光斑中心点的投影圆上等效光强原理对其进行重建,并将重建前后两者的光强差的绝对值之和作为评价假定点与真实光斑中心距离的指标,最后,根据所述指... 根据激光光斑特征提出其中心位置检测方法,该法先假定激光光斑中心位置,再利用假定激光光斑中心点的投影圆上等效光强原理对其进行重建,并将重建前后两者的光强差的绝对值之和作为评价假定点与真实光斑中心距离的指标,最后,根据所述指标最小化原则求取激光光斑中心位置。理论分析表明,对于标准高斯分布的激光光斑,所述评价指标与假定点及真实光斑中心间的距离成正比,在真实光斑中心处,其评价指标值为零。对于实际激光光斑,在其中心处所述评价指标的值接近于零,为提高其抗噪声干扰能力,采用距离加权法作为其改进的评价指标。对有噪声干扰的实例计算结果表明,该法中心定位达到亚像素精度优于0.1 pixels,不仅定中精度高,而且算法速度快、稳定性好、抗干扰能力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光斑 整数圆投影 距离加权算法 亚像素
下载PDF
综放工作面过断层期间破碎顶板管理 被引量:4
10
作者 王海川 韩世勇 宋小科 《煤》 2018年第1期48-48,51,共2页
针对常村煤矿N3-5综放工作面过断层期间破碎顶板管理难度大,影响安全生产的现状,通过采取提前漂刀沿直接顶推进、优化错刀工艺、单体柱配合大板支护、优化支架操作方法、使用护帮板上料装置等措施,加强了对破碎顶板的管理,提高了正规循... 针对常村煤矿N3-5综放工作面过断层期间破碎顶板管理难度大,影响安全生产的现状,通过采取提前漂刀沿直接顶推进、优化错刀工艺、单体柱配合大板支护、优化支架操作方法、使用护帮板上料装置等措施,加强了对破碎顶板的管理,提高了正规循环率、减少了事故率、杜绝使用化学加固材料,经济效益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放工作面 断层 破碎顶板管理
下载PDF
基于科研平台的研究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探索 被引量:1
11
作者 陈齐平 王亮 +2 位作者 罗玉峰 涂文兵 宋小科 《江科学术研究》 2020年第2期1-4,共4页
针对目前研究生创新创业能力的不足,根据双一流建设背景下机械工程学科研究生的培养要求,提出一种基于科研平台的研究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结构。分析了研究生创新创业面临的考核评价体系不够合理、创新创业硬件不足、缺乏创新创业氛围和... 针对目前研究生创新创业能力的不足,根据双一流建设背景下机械工程学科研究生的培养要求,提出一种基于科研平台的研究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结构。分析了研究生创新创业面临的考核评价体系不够合理、创新创业硬件不足、缺乏创新创业氛围和缺乏有效实践的问题,引出了构建科研平台的重要意义。本文提出通过引进优秀资源、构建学术平台、改变考核方式三种措施构建科研平台,提高研究生创新创业能力,实现理论联系实际的短期目标和达到高质量就业的预期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一流 机械工程 科研平台 研究生 创新创业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