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底均匀掺杂下EBAPS电荷收集效率的模拟研究 被引量:11
1
作者 宋德 石峰 李野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48-52,共5页
对P型基底均匀掺杂的情况下电子轰击有源像素传感器(EBAPS)的电荷收集效率进行了理论模拟研究,依据低能电子与固体的相互作用模型结合Monte-Carlo计算方法模拟了光电子入射到死层和倍增层中的运动轨迹,并分析了经过死层后的能量损失率... 对P型基底均匀掺杂的情况下电子轰击有源像素传感器(EBAPS)的电荷收集效率进行了理论模拟研究,依据低能电子与固体的相互作用模型结合Monte-Carlo计算方法模拟了光电子入射到死层和倍增层中的运动轨迹,并分析了经过死层后的能量损失率所受影响因素;依据半导体理论研究了P型基底掺杂浓度、膜厚、入射电子能量对电荷收集效率的影响因素。最终获得的电荷收集效率理论模拟结果与已报道的(4 ke V,均匀掺杂的EPAPS)实测的结果较为相符,表明此文的模拟结果可以为高增益的EBAPS的制作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轰击有源像素传感器 能量损失率 电荷收集效率 死层
原文传递
退火处理对P3HT与PCBM共混体系的有机太阳能电池的影响 被引量:4
2
作者 宋德 董斌 +2 位作者 历宝增 王丽娟 胡海琛 《青岛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1年第2期176-179,共4页
有机太阳能电池是新型太阳能电池的研究热点之一。从紫外-可见光谱、X射线衍射及太阳电池光电性能方面,分析了退火处理对具有聚三己基噻吩(P3HT)与6,6-苯基-C61-丁酸甲酯(PCBM)共混层的太阳能电池性能的影响。紫外可见光谱表明,退火处理... 有机太阳能电池是新型太阳能电池的研究热点之一。从紫外-可见光谱、X射线衍射及太阳电池光电性能方面,分析了退火处理对具有聚三己基噻吩(P3HT)与6,6-苯基-C61-丁酸甲酯(PCBM)共混层的太阳能电池性能的影响。紫外可见光谱表明,退火处理使P3HT与PCBM共混体系所成膜的吸收峰增强并红移,有利于增加器件对太阳光的吸收范围。X射线衍射图表明退火处理使P3HT结晶性增强,有利于提高空穴的传输能力。活性层吸收光强度的增加及电荷传输能力的增大是退火器件性能提高的根本原因。退火处理使得太阳能电池器件光电转换效率提高2倍。其退火处理的太阳能电池在100mW.cm-2强度光照下,开路电压为0.62 V,短路电流密度为5.85 mA.cm-2,填充因子为61.3%,能量转换效率为2.2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火处理 有机太阳能电池 体异质结型
下载PDF
近贴型像增强器中微通道板输入端电场模拟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宋德 朴雪 +1 位作者 拜晓锋 刘春阳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2981-2986,共6页
微通道板输入端的电场分布影响光生电子的运动轨迹和近贴型像增强器的性能。由于微通道板内大量的微通道孔使微通道板和光阴极之间的电场分布复杂化,为此本文采用有限元仿真分析软件Ansoft Maxwell 3D模拟并建立了微通道板结构和像增强... 微通道板输入端的电场分布影响光生电子的运动轨迹和近贴型像增强器的性能。由于微通道板内大量的微通道孔使微通道板和光阴极之间的电场分布复杂化,为此本文采用有限元仿真分析软件Ansoft Maxwell 3D模拟并建立了微通道板结构和像增强器中微通道板输入端电场分布的关系模型。根据电场模拟结果分析了微通道板中不同孔径直径、孔径间距、微通道板孔的倾斜角及扩口情况对通道板输入端处电场分布情况的影响。同时讨论了电场分布变化对光生电子的运动轨迹及分辨力的影响。这项研究对高品质的微通道板的制备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通道板 电场分布模拟 微通道
原文传递
基于机器视觉的三角形精密工件尺寸检测
4
作者 胡银风 江晟 宋德 《现代计算机》 2023年第20期55-58,63,共5页
针对三角形精密工件尺寸标定精度高、测量困难、人工成本高的问题,对基于机器视觉的三角形精密尺寸检测方法进行了研究,首先通过双边滤波进行图像预处理以减小噪声对测量精度的影响;然后运用OTSU自适应阈值和八方向Sobel边缘检测方法改... 针对三角形精密工件尺寸标定精度高、测量困难、人工成本高的问题,对基于机器视觉的三角形精密尺寸检测方法进行了研究,首先通过双边滤波进行图像预处理以减小噪声对测量精度的影响;然后运用OTSU自适应阈值和八方向Sobel边缘检测方法改进Canny算子进行三角形工件边缘检测,再利用八邻域连通直线边缘像素通过Hough变换检测直线;最后采用最小二乘拟合直线长度标定工件尺寸。该方法运算速度快、测量精度高、最大测量误差小于0.007 mm,平均测量误差精度小于0.0027 mm,满足了工件检测精度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密检测 直线检测 机器视觉 阈值分割
下载PDF
不同环境温度条件下不同活动强度人体出汗调节机制的探讨 被引量:27
5
作者 邱曼 武建民 +1 位作者 常绍勇 宋德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90-94,共5页
目的 :探讨人体出汗的调节机制。方法 :在 16℃和 2 1℃两种环境温度下 ,8名受试者进行功率为 2 0W和4 0W、持续 10min和 2 0min的运动 ,测量人体的出汗率、体温、心率、能量代谢率等指标 ,取实验最初的安静状态作为基础值。结果 :环境... 目的 :探讨人体出汗的调节机制。方法 :在 16℃和 2 1℃两种环境温度下 ,8名受试者进行功率为 2 0W和4 0W、持续 10min和 2 0min的运动 ,测量人体的出汗率、体温、心率、能量代谢率等指标 ,取实验最初的安静状态作为基础值。结果 :环境温度发生变化时 ,平均皮肤温度、直肠温度以及能量代谢率与人体出汗率同方向变化 ;在不同活动强度的上肢运动中 ,胸部皮肤温度、能量代谢率与出汗率的变化方向相同 ;运动功率 2 0W持续不同时间的运动 ,生理指标没有显著差异。但 4 0W运动 2 0min时的平均皮肤温度和出汗率明显高于运动 10min ,其能量代谢率未出现相同的变化 ;胸部运动部位皮肤温度达到出汗阈值和由出汗量推测开始显性出汗在时间上是一致的 ,但运动中直肠温度没有出现与出汗率相同的变化 ;相关性检验的结果表明 :胸部皮温 (P <0 .0 5 )、能量代谢率 (P <0 .0 1)都与出汗率显著相关 ,后者与出汗率的相关性强于前者。将能量代谢率与出汗率进行指数函数的拟合 ,得到二者的关系方程。结论 :运动部位皮肤温度与人体出汗机制的启动关系紧密。出汗率预测模型的建立从代谢产热水平和环境温度方面考虑更为合理 ,也更方便实际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汗 皮肤温度 人体 能量代谢 运动 胸部 活动强度 方向 安静状态 方程
下载PDF
EBCMOS近贴聚焦结构及电场分布对电子运动轨迹的影响 被引量:4
6
作者 王巍 李野 +2 位作者 陈卫军 宋德 王新 《中国光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713-721,共9页
为获得高分辨率的电子轰击型CMOS(EBCMOS)成像器件,本文就近贴聚焦结构内电场分布对电子运动轨迹的影响进行了研究。设计了不同的EBCMOS结构并得到3种电场分布情况,分别为光电阴极和背面轰击型CMOS(BSBCMOS)之间的等势面不平行、部分平... 为获得高分辨率的电子轰击型CMOS(EBCMOS)成像器件,本文就近贴聚焦结构内电场分布对电子运动轨迹的影响进行了研究。设计了不同的EBCMOS结构并得到3种电场分布情况,分别为光电阴极和背面轰击型CMOS(BSBCMOS)之间的等势面不平行、部分平行和彼此平行。根据电磁学理论结合蒙特卡洛模拟方法,分别模拟了每种电场分布情况下的电子运动轨迹。研究结果表明:当设计的电子倍增层表面覆盖一层30 nm的超薄重掺杂层,保持极间电压为4000 V且极间距为1 mm时,光生电子轰击BSB-CMOS表面时扩散直径可减小至30μm。此结构具有电子聚焦作用,有助于实现高分辨率的EBCMOS。同时,进一步研究了光电阴极与BSB-CMOS之间的距离和电压对电子扩散直径的影响。研究发现,近贴间距越小、加速电压越高,相应的电场强度就越高,越有利于电子聚焦。本文工作将为改进电子轰击型CMOS成像器件的分辨率特性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光像增强器 电子轰击成像 近贴聚焦结构 EBCMOS
下载PDF
竞争型非线性介质中艾里-高斯光束交互作用的调控 被引量:3
7
作者 陈卫军 宋德 +3 位作者 李野 王新 秦旭磊 刘春阳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64-171,共8页
基于分步傅里叶法研究了艾里-高斯光束在三次聚焦和五次散焦竞争型非线性介质中交互作用的调控.结果表明:当入射角度为零时,同相位艾里-高斯光束相互吸引,五次散焦非线性强度较弱时,可形成周期逐渐缩短的呼吸孤子或强度不变的孤子.五次... 基于分步傅里叶法研究了艾里-高斯光束在三次聚焦和五次散焦竞争型非线性介质中交互作用的调控.结果表明:当入射角度为零时,同相位艾里-高斯光束相互吸引,五次散焦非线性强度较弱时,可形成周期逐渐缩短的呼吸孤子或强度不变的孤子.五次散焦非线性强度较强时,呼吸孤子的平均宽度变大甚至出现光束分叉现象,形成孤子对.反相位艾里-高斯光束相互排斥,排斥力随五次散焦非线性强度单调递增.当入射角度不为零时,通过控制光束入射角度的正负和初始间距.同相位和反相位艾里-高斯光束交互作用时可以同时表现出相互吸引和排斥的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竞争型非线性 艾里-高斯光束 交互作用 光场调控
下载PDF
高温对尾吊大鼠运动耐力及血清睾酮和皮质醇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杨振中 虞学军 +3 位作者 费锦学 高郁晨 王红晖 宋德 《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410-413,共4页
目的探讨高温对尾吊大鼠运动耐力的影响及蛋白质代谢在耐力变化中的作用。方法46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尾吊组、高温组和尾吊后高温组。大鼠对照饲养或尾吊14d后,在正常或38℃环境中进行力竭性运动。测定大鼠的力竭时间、大鼠... 目的探讨高温对尾吊大鼠运动耐力的影响及蛋白质代谢在耐力变化中的作用。方法46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尾吊组、高温组和尾吊后高温组。大鼠对照饲养或尾吊14d后,在正常或38℃环境中进行力竭性运动。测定大鼠的力竭时间、大鼠运动后肛温增值和力竭即刻血清睾酮、皮质醇含量。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其它3组力竭时间均显著缩短,睾酮含量和睾酮/皮质醇比值均显著降低;尾吊组和高温组皮质醇含量均无显著差异,尾吊后高温组皮质醇含量显著升高。与尾吊组相比,尾吊后高温组的力竭时间、睾酮含量和睾酮/皮质醇比值显著降低;肛温增值和皮质醇含量显著升高。结论高温环境可明显降低尾吊大鼠的运动耐力,并可能与运动过程中体温调节能力下降及蛋白质合成代谢减弱,分解代谢加强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重模拟 热应激 运动耐力 睾酮 皮质醇
下载PDF
仿自然风对模拟失重体温调节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杨振中 费锦学 +3 位作者 宋德 卢静 肇海 虞学军 《载人航天》 CSCD 2015年第4期392-397,共6页
航天飞行和模拟失重可抑制人体热调节反应,主要表现为机体静息和运动状态下皮肤血管舒张反应能力下降和核心体温的升高。载人航天器内采用恒速机械风(CAF)保持舱内大气环境的均匀,地面研究发现仿自然风(SNAF)可较CAF显著加强机体的冷感... 航天飞行和模拟失重可抑制人体热调节反应,主要表现为机体静息和运动状态下皮肤血管舒张反应能力下降和核心体温的升高。载人航天器内采用恒速机械风(CAF)保持舱内大气环境的均匀,地面研究发现仿自然风(SNAF)可较CAF显著加强机体的冷感觉。为探讨SNAF是否可以较CAF一定程度上缓解失重状态导致的体温调节能力下降,以30天-6°头低位卧床模拟微重力的生理效应,7名男性被试者分别在卧床前和卧床第29天,暴露于对照无风、CAF和SNAF气流模式下,周围环境温度为23℃,后两种气流模式的平均风速为0.2 m/s。记录实验中被试者的直肠温度(Tre)、皮肤温度和皮肤血管传导率(CVC)及其热感觉(TSV)。经过卧床,对照环境Tre显著升高;卧床后,与CAF相比,SNAF下的Tre的降低程度更多,且更接近对照水平;平均皮肤温度、CVC和TSV均显著降低。卧床后SNAF下的TSV接近"热中性"。实验结果表明,与恒速通风相比,仿自然通风可更为有效地维持卧床状态下的核心体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风 头低位卧床 核心体温 自然风
下载PDF
-6°头低位卧床7d中人的体温变化
10
作者 虞学军 常绍勇 +2 位作者 宋德 武建民 杨天德 《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67-169,共3页
目的观察 - 6°头低位卧床 (HDBR)模拟失重对人体体温的影响。方法记录并分析 18名健康男性青年 ( 18~ 2 2岁 ) 7d卧床期间每日早晨 ( 6∶0 0 )、下午 ( 16∶0 0 )、晚上 ( 2 0∶0 0 )的体温变化。结果人体在早晨的直肠温度 (Tre)... 目的观察 - 6°头低位卧床 (HDBR)模拟失重对人体体温的影响。方法记录并分析 18名健康男性青年 ( 18~ 2 2岁 ) 7d卧床期间每日早晨 ( 6∶0 0 )、下午 ( 16∶0 0 )、晚上 ( 2 0∶0 0 )的体温变化。结果人体在早晨的直肠温度 (Tre)随着卧床时间延长而逐渐降低 :卧床第 4天 (BR4d)后显著低于卧床前对照值 36.5 0± 0 .0 3℃ ,卧床第 7天 (BR7d)时降至 36.38± 0 .0 4℃ ;下午、晚上Tre分别在BR5d、BR1d后显著升高。早晨人体的平均皮肤温度 (Tsk)从BR2d起显著高于对照值 ,卧床第 7天时ΔTsk为 0 .38± 0 .14℃ ;下午、晚上的Tsk分别在BR4d、BR2d起显著升高。早晨的前额皮温 (Tforehead)有升高趋势 ;下午、晚上的Tforehead分别从BR7d、BR6d起显著高于对照值。结论卧床模拟失重可引起体温改变 :每日测量时刻和卧床时间 (d)均对Tre、Tsk、Tforehead有非常显著的影响 (P <0 .0 1)。结果提示 :人的体温节律、卧床引起的体液头向分布和体液丧失、低动力等因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卧床实验 失重模拟 体温 热调节 头低位倾斜
下载PDF
光折变表面波诱导的薄层波导中的导波模式
11
作者 刘春阳 鞠莹 +3 位作者 宋德 母一宁 杨继凯 陈卫军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572-1578,共7页
利用数值模拟对扩散非线性机制下由光折变表面波诱导的薄层波导中导模的形成和特点进行了研究。采用分布傅里叶法对导模的传输特性进行了模拟。通过求解本征方程,对光折变表面波诱导的薄层波导中存在的导波模式进行了数值求解。通过调... 利用数值模拟对扩散非线性机制下由光折变表面波诱导的薄层波导中导模的形成和特点进行了研究。采用分布傅里叶法对导模的传输特性进行了模拟。通过求解本征方程,对光折变表面波诱导的薄层波导中存在的导波模式进行了数值求解。通过调节传播常数和波导参数的方法,可以控制导模的阶数和传播波形。随着阶数的增加,导模轮廓的对称性越来越差;随着波导参数的增加,导模的峰值振幅单调递增。导模的能量主要聚集在晶体薄层波导中靠近-c轴的一侧,随着传播常数的增大,导模能量先减小后增大,且导模可以稳定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线性光学 光折变表面波 薄层波导 导波模式
下载PDF
88 dBA噪声短期暴露对绩效及烦扰程度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高慧 吴大蔚 +6 位作者 刘志刚 肖毅 杨振中 牛聪敏 刘钢 宋德 杨玉花 《载人航天》 CSCD 2015年第6期623-627,544,共6页
为探讨短期噪声暴露对男性受试者绩效及烦扰度的影响,49名男性受试者在88 d B(A)的噪声下暴露1小时,期间进行绩效测试及烦扰度量表调查,绩效测试包括圈数字、心算、记忆力、80-8测试及双重任务测试。实验结果表明,较对照数据而言,噪声... 为探讨短期噪声暴露对男性受试者绩效及烦扰度的影响,49名男性受试者在88 d B(A)的噪声下暴露1小时,期间进行绩效测试及烦扰度量表调查,绩效测试包括圈数字、心算、记忆力、80-8测试及双重任务测试。实验结果表明,较对照数据而言,噪声下圈数字得分略下降,给定时间内心算正确率下降,工作记忆力正确率基本不变,80-8量表测试正确率下降,双任务测试时间估计误差均值提高,上述变化均不具显著性,受试者烦扰度分值在噪声下明显提高,并与Weinstein噪声敏感性问卷得分具有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噪声 绩效 噪声烦扰度
下载PDF
EBCMOS微光成像器件的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张海舟 母一宁 +2 位作者 王连锴 詹丹 宋德 《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991-996,共6页
依据低能电子与固体间相互作用模型结合Monte-Carlo模拟方法,研究了EBCMOS不同表面氧化层厚度对入射光电子能量损失的影响。模拟研究了入射光电子在倍增层处的电子运动轨迹,并依此分析了倍增区内倍增电子的分布情况。模拟研究了电荷收... 依据低能电子与固体间相互作用模型结合Monte-Carlo模拟方法,研究了EBCMOS不同表面氧化层厚度对入射光电子能量损失的影响。模拟研究了入射光电子在倍增层处的电子运动轨迹,并依此分析了倍增区内倍增电子的分布情况。模拟研究了电荷收集效率随倍增层指数掺杂结构变化时情况,理论优化的器件结构电荷收集效率可达92%,这对相同驱动高压下获得高增益的微光成像器件具有理论指导意义。EBCMOS电子倍增层制备实验研究表明,通过机械研磨和等离子刻蚀技术可实现超薄电子倍增层的制备。设计了真空系统中电子倍增层的电子增益测试系统,并通过雪崩二极管反偏电流随高压电的变化测试证实该倍增电子在半导体层一侧的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轰击CMOS 电荷收集效率 背部减薄 电子增益测试系统
原文传递
基于不同自组装单层的酞菁氧钒薄膜晶体管 被引量:1
14
作者 崔宁 张娟 +1 位作者 李航宇 宋德 《液晶与显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57-63,共7页
研究了不同界面修饰层对酞菁氧钒(VOPc)薄膜晶体管性能的影响。通过AFM图谱分析不同界面修饰层上VOPc薄膜的生长行为,通过半导体参数测试仪测试分析不同界面上器件的电学特性。实验结果表明,十八烷基三氯硅烷(OTS-18)修饰后生长的VOPc薄... 研究了不同界面修饰层对酞菁氧钒(VOPc)薄膜晶体管性能的影响。通过AFM图谱分析不同界面修饰层上VOPc薄膜的生长行为,通过半导体参数测试仪测试分析不同界面上器件的电学特性。实验结果表明,十八烷基三氯硅烷(OTS-18)修饰后生长的VOPc薄膜,比正辛基三氯硅烷(OTS-8)和苯基三氯硅烷(PTS)修饰后的薄膜晶体尺寸更大、质量更优;基于OTS-18修饰的底栅顶接触型VOPc有机薄膜晶体管,在4种结构器件中具有最高的场效应迁移率(0.51cm2/V·s),相对于未修饰的器件迁移率提高了近40倍。较长的烷基链能够有效地隔绝VOPc分子和二氧化硅之间的相互作用,利于形成大晶粒尺寸、少缺陷的优质薄膜,获得高迁移率的TFT器件。绝缘层表面自组装单分子层的厚度对其上薄膜的生长行为和相应器件的性能影响极为明显,这一结论对有机半导体薄膜生长和器件制备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组装单分子层 薄膜形貌 酞菁氧钒 烷基链
下载PDF
波导栅极薄膜复合探测器件的制备及可行性验证 被引量:2
15
作者 刘德兴 母一宁 +2 位作者 宋德 樊海波 郝国印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34-41,共8页
为了满足空间光电系统对复合探测的需求,本文针对一种波导栅极薄膜空间复合探测用微通道光电倍增结构展开制备工艺方法研究.从微通道板光电倍增和空间电子束分流调制的角度出发,阐述波导栅极薄膜复合探测器件工作原理以及在制备过程中... 为了满足空间光电系统对复合探测的需求,本文针对一种波导栅极薄膜空间复合探测用微通道光电倍增结构展开制备工艺方法研究.从微通道板光电倍增和空间电子束分流调制的角度出发,阐述波导栅极薄膜复合探测器件工作原理以及在制备过程中的约束条件;为了确定栅极结构的制备特性参数,依据适用于低能电子在多元介质中发生散射的物理模型,分别研究了栅极复合薄膜膜层厚度、入射电子能量对波导栅极薄膜中入射电子渡越轨迹的影响;通过汲水法获取自支撑有机隔离薄膜采用优化电阻热蒸发镀膜技术,实现了波导栅极薄膜的纳米尺度制备,并利用可视化的手段对其复合膜层结构予以表征;最后,从复合探测功能角度在专用真空测试系统中验证了该栅极薄膜复合器件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探测 波导栅极 微通道板 薄膜制备 测试系统
下载PDF
超薄硅片制备工艺的优化 被引量:1
16
作者 汲国鑫 宋德 陈卫军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2年第2期1-5,共5页
对超薄硅片制备工艺机理进行了优化研究。利用胶粘键合工艺在基片上固定保护硅片,提高了硅片承受工艺加工的机械性能。再结合化学机械抛光工艺,对比不同粘合剂的制备效果和不同压力制备的超薄硅表面粗糙度的变化,成功制备出厚度10μm左... 对超薄硅片制备工艺机理进行了优化研究。利用胶粘键合工艺在基片上固定保护硅片,提高了硅片承受工艺加工的机械性能。再结合化学机械抛光工艺,对比不同粘合剂的制备效果和不同压力制备的超薄硅表面粗糙度的变化,成功制备出厚度10μm左右的超薄硅片。表面形貌表征结果显示,硅片总厚度偏差为约0.5μm,平均粗糙度值为0.5 nm,这表明使用化学机械研磨抛光的工艺方法,优化减薄条件下,可保证硅片表面情况。研究结果将为硅半导体器件的微型化发展和性能提升提供了工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薄硅片 化学机械研磨抛光 表面形貌 总厚度偏差 表面粗糙度
下载PDF
补阳还五汤加味治疗颈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伴高位截瘫1例体会 被引量:2
17
作者 张建华 宋德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0年第24期125-125,共1页
以补气活血化瘀通络治疗颈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伴高位截瘫1例,取得较好疗效。几年后随访,患者基本康复。
关键词 颈椎骨折 脊髓损伤 高位截瘫 补阳还五汤
下载PDF
齐聚[3,2-b]并二噻吩的合成、表征及其在有机薄膜晶体管中的应用
18
作者 杨宝麟 田洪坤 +3 位作者 宋德 闫东航 耿延候 王佛松 《分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53-157,共5页
通过Stille偶联反应合成了5,5″-二辛基-2,2′∶5′2″-三联[3,2-b]并二噻吩,并对该化合物的物理化学性质以及真空蒸镀薄膜的结构和形貌进行了详细表征.以这一化合物作为半导体层、采用顶电极结构制备了有机薄膜晶体管,并对薄膜生长基... 通过Stille偶联反应合成了5,5″-二辛基-2,2′∶5′2″-三联[3,2-b]并二噻吩,并对该化合物的物理化学性质以及真空蒸镀薄膜的结构和形貌进行了详细表征.以这一化合物作为半导体层、采用顶电极结构制备了有机薄膜晶体管,并对薄膜生长基底温度做了优化,发现基底温度为100℃时器件性能最好,迁移率达到0.13 cm2/V.s,开关比为7×103,阈值电压为-19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 2-b]并二噻吩 有机半导体 有机薄膜晶体管
下载PDF
改善有机太阳能电池寿命的研究进展
19
作者 佟志国 刘向晴 +1 位作者 李新 宋德 《化工技术与开发》 CAS 2015年第9期28-32,共5页
聚合物太阳能电池是一种将光能直接转换为电能的固体薄膜器件,具有生产成本低,重量轻,可柔性制备等优点,近年来受到学界与相关产业界的广泛关注。但是因为有机材料容易被空气中的水和氧气氧化,所以其稳定性一直是一个薄弱环节。文章介... 聚合物太阳能电池是一种将光能直接转换为电能的固体薄膜器件,具有生产成本低,重量轻,可柔性制备等优点,近年来受到学界与相关产业界的广泛关注。但是因为有机材料容易被空气中的水和氧气氧化,所以其稳定性一直是一个薄弱环节。文章介绍了有机太阳能电池的工作原理,结构的发展进程,活性层和电极材料的改进方法以及电池封装材料的选择等内容,论述了目前提高有机太阳能电池使用寿命的研究现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太阳能电池 寿命 抗老化 封装技术
下载PDF
自拟丹赤活血汤临床运用举隅
20
作者 张建华 石建业 宋德 《中国保健营养(临床医学学刊)》 2009年第8期200-201,共2页
丹赤活血汤临床是在复元活血汤的基础上加丹参,赤芍而成。其功效仍然是活血祛瘀,疏肝通络,所治病证范围不单是跌打损伤。瘀血停滞于胁下的血瘀气阻之创伤。笔者加丹参,赤芍。意在加强活血祛瘀之力。扩大治疗范畴。凡病机是血瘀气滞... 丹赤活血汤临床是在复元活血汤的基础上加丹参,赤芍而成。其功效仍然是活血祛瘀,疏肝通络,所治病证范围不单是跌打损伤。瘀血停滞于胁下的血瘀气阻之创伤。笔者加丹参,赤芍。意在加强活血祛瘀之力。扩大治疗范畴。凡病机是血瘀气滞,不分外科刨伤或内科疾病都可施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元活血汤 临床运用 自拟 活血祛瘀 血瘀气滞 疏肝通络 跌打损伤 瘀血停滞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