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5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流量造口患者营养管理策略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宋思梦 李杨 +3 位作者 初丽丽 王辉 杨科力 田晓迎 《护理学报》 2024年第1期42-45,共4页
目的综述国内外高流量造口患者营养管理策略,以期为制定个性化营养干预方案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通过检索国内外相关数据库,综述了高流量造口的概况、营养不良的表现与危害、营养评估与监测、营养支持策略及营养管理效果的影响因素。结... 目的综述国内外高流量造口患者营养管理策略,以期为制定个性化营养干预方案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通过检索国内外相关数据库,综述了高流量造口的概况、营养不良的表现与危害、营养评估与监测、营养支持策略及营养管理效果的影响因素。结果高流量造口的发生率较高,但其识别率较低。随着造口排量的增加,患者逐渐出现各种并发症,对生活质量和康复产生严重影响。尽管存在一些营养评估指标和管理策略,但它们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尚显不足,对于有效解决高流量带来的挑战以及提供充分的营养支持,我们的了解还有待加强。结论在高流量造口患者营养管理方面,迫切需要深入研究制定个性化管理方案,以改善患者营养状况并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流量造口 营养管理 影响因素 造口护理
下载PDF
周慎“杂合以治”治疗奔豚气经验
2
作者 宋思梦 谢瑶 +3 位作者 王释亮 武文青 伍大华 谢乐 《中医药导报》 2024年第4期176-180,共5页
总结周慎运用“杂合以治”思想治疗奔豚气的临床经验。周慎认为奔豚气病因病机复杂,“惊恐”是奔豚气发病的重要诱因之一。肾阳虚衰,气郁化热,相火妄动,任冲二脉上逆是奔豚气的主要病机。受惊吓或过汗致心阳受损,水不制火,肾阳虚衰,致... 总结周慎运用“杂合以治”思想治疗奔豚气的临床经验。周慎认为奔豚气病因病机复杂,“惊恐”是奔豚气发病的重要诱因之一。肾阳虚衰,气郁化热,相火妄动,任冲二脉上逆是奔豚气的主要病机。受惊吓或过汗致心阳受损,水不制火,肾阳虚衰,致阳虚寒逆;肾阳虚衰,气化无力,气机郁而化热,相火妄动,致肝郁化火上逆;肾阳虚衰,膀胱气化失司,痰饮内停,心阳不摄,下焦饮邪上乘心阳,致阳虚饮逆。周慎主张多法并用治疗本病,寻找内因,“杂合以治”,以平为期。其重视肾阳,善用药对,注重调肝,病证结合,针药并用等手段,临床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奔豚气 杂合以治 周慎 名医经验
下载PDF
园艺专业应用型创新团队科研育人探索与实践
3
作者 宋思梦 《现代园艺》 2024年第7期183-185,共3页
加强园艺专业思想政治教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挥应用型专业教师队伍“主力军”、课程建设“主阵地”、课堂教学“主渠道”、科学研究“主平台”作用,将教育引导、价值理念贯穿于学生科研项目选题设计、立项、研究、成果转化全过程... 加强园艺专业思想政治教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挥应用型专业教师队伍“主力军”、课程建设“主阵地”、课堂教学“主渠道”、科学研究“主平台”作用,将教育引导、价值理念贯穿于学生科研项目选题设计、立项、研究、成果转化全过程,强化示范引领,坚持价值塑造、知识塑造、能力培养融为一体,结合园艺专业应用型特点,把思政工作体系贯穿科研创新团队人才培养体系全过程,构建创新团队师生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大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园艺 思政 应用型 科研育人
下载PDF
西南地区马尾松与乡土阔叶树种凋落叶混合分解过程中的细菌群落特征
4
作者 李勋 张艳 +2 位作者 宋思梦 周扬 张健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27,共16页
林地内凋落叶的种类和比例调控其分解过程中微生物的群落结构。然而,不同树种组合以及不同混合比例的凋落叶在分解过程中细菌群落结构有何差异,目前尚不清楚。将马尾松与乡土阔叶树种香椿[Toona sinensis(A.Juss.)Roem.]、香樟(Cinnamom... 林地内凋落叶的种类和比例调控其分解过程中微生物的群落结构。然而,不同树种组合以及不同混合比例的凋落叶在分解过程中细菌群落结构有何差异,目前尚不清楚。将马尾松与乡土阔叶树种香椿[Toona sinensis(A.Juss.)Roem.]、香樟(Cinnamomum camphora Linn.)和檫木(Sassafras tzumu Hemsl.)凋落叶按照不同树种、不同质量比例混合后,通过Illumina Mi Seq高通量测序研究凋落叶分解过程中细菌群落结构的动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在所有处理中,Proteobacteria和Actinobacteria均为优势门,Sphingomonas,unidentified_Rhizobiaceae,Bradyrhizobium和unidentified_Cyanobacteria为优势菌属。此外,混合凋落叶中细菌的多样性和丰富度在分解250 d后表现出较强的协同效应(分别为70.97%和29.03%);第2年分解期内大部分混合凋落叶的观测值-期望值<0,尤其是分解末期(分解604 d)后有19.35%的混合凋落叶的细菌多样性指数和9.68%的混合凋落叶的细菌丰富度指数表现出拮抗效应。不同树种组合凋落叶中,马尾松+香樟+香椿组合(PCT)下阔叶占比为30%-40%时更有利于提高细菌的多样性和丰富度。综上,凋落叶中细菌的多样性和丰富度受到分解时期和树种组合的共同影响。在后期马尾松纯林的“混交化”改造过程中,适当引入乡土阔叶树种香樟与香椿可增加马尾松林地内凋落叶中细菌的多样性和类群丰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凋落叶 细菌 马尾松 高通量测序 非加性效应
下载PDF
女性尿失禁患者适应性体验质性研究的Meta整合 被引量:1
5
作者 宋思梦 余新霞 +4 位作者 江晓丹 谢丽姗 廖小娟 丘保华 田晓迎 《护理与康复》 2023年第10期44-50,共7页
目的以适应性体验的交互为切点,整合分析女性尿失禁患者群体的特质并探寻对策。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维普资讯中文期刊服务平台、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 目的以适应性体验的交互为切点,整合分析女性尿失禁患者群体的特质并探寻对策。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维普资讯中文期刊服务平台、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搜索关于女性尿失禁患者适应性体验的质性研究,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2年6月。采用澳大利亚JBI循证卫生保健中心质性研究质量评价标准对文献质量进行评价,采用汇集性整合方法对结果进行整合。结果共纳入15篇文献,提炼60个结果,形成10个类别,合成5个整合结果,即身体失控和生活失衡、陷入严重的情绪内耗、病症认知偏差、尝试自我重建、内控和发展。结论女性尿失禁患者遭受长期症状困扰,应发挥临床护理人员的效力,刺激患者主观能动性并满足患者多元的需求,群策群力强化妇女保健意识和推进健康老龄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失禁 女性 适应性体验 质性研究 Meta整合
下载PDF
种植巨菌草对乌兰布和沙漠植物物种多样性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6
作者 宋思梦 林冬梅 +10 位作者 周恒宇 罗宗志 张丽丽 易超 林辉 林兴生 刘斌 苏德伟 郑丹 余世葵 林占熺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595-1605,共11页
了解种植巨菌草对乌兰布和沙漠植物物种多样性及土壤质量状况的影响,可为沙漠生态系统植被恢复与可持续经营提供依据。以巨菌草种植1 a、5 a、8 a样地为研究对象,以围封裸沙地为对照(CK),比较了CK与不同种植年限巨菌草样地植物物种多样... 了解种植巨菌草对乌兰布和沙漠植物物种多样性及土壤质量状况的影响,可为沙漠生态系统植被恢复与可持续经营提供依据。以巨菌草种植1 a、5 a、8 a样地为研究对象,以围封裸沙地为对照(CK),比较了CK与不同种植年限巨菌草样地植物物种多样性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差异及二者相关性。结果表明:与CK相比,种植巨菌草后更新灌草11科31属38种,优势种更替明显,改变了沙地群落结构,显著提高了各物种多样性指数;随年限增加,灌草层物种数增加,灌木层各多样性指数在5 a样地中最佳,草本层各多样性指数在8 a样地中最佳;CK与1年样地间群落相似性指数最大,而后降低。与CK相比,种植巨菌草显著改善了土壤理化环境,降低了土壤容重,提高了孔隙度、含水量、持水量及有机质、氮、磷、钾等养分;随年限增加,8 a和5 a样地土壤理化条件显著优于1 a和CK样地。冗余分析(RDA)分析结果表明灌草层丰富度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Simpson优势度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与土壤理化因子密切相关,各指数与除容重外其他因子间均呈正相关关系。同时,1 a与5 a样地间各多样性指数及土壤因子变化幅度明显大于5年与8年样地间。综上,种植巨菌草显著改善了乌兰布和沙漠东缘植物物种多样性与土壤理化性质,随种植年限增加,群落结构与土壤环境不断改善且逐渐稳定,沙漠生态系统朝正向演替发展,5 a可达较好效果,8 a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菌草 物种多样性 群落结构 土壤理化性质 冗余分析 乌兰布和沙漠
下载PDF
新农科背景下园艺专业应用型教学模式现状分析及对策 被引量:1
7
作者 宋思梦 《现代园艺》 2023年第19期189-191,194,共4页
知识经济迅速膨胀与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形成了高等教育的社会化、经济化,社会各层次对园艺专业人才的需求显著不同,尤其是在青藏高原东南缘的甘孜州高原地区,在新农科打造未来卓越农林人才的背景下,培育适合高原园艺实践技术人才是我国西... 知识经济迅速膨胀与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形成了高等教育的社会化、经济化,社会各层次对园艺专业人才的需求显著不同,尤其是在青藏高原东南缘的甘孜州高原地区,在新农科打造未来卓越农林人才的背景下,培育适合高原园艺实践技术人才是我国西部现代高等教育不可或缺的一环。以位于甘孜州的四川民族学院农学院园艺专业为例,通过多种渠道开展调研与分析,总结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具体的发展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孜州 园艺 应用型 教学改革
下载PDF
四川省甘孜州野生果树资源调查及开发对策
8
作者 宋思梦 周扬 +3 位作者 李勋 张艳 彭彬 段斐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CSCD 2023年第1期7-16,23,共11页
甘孜州是我国长江上游天然物种基因库和世界高山带植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之一,其野生果树资源构成与分布在国家生态安全格局与川藏滇青经济发展战略中地位突出。为使其得到合理开发与利用,结合实地调查与文献资料对甘孜州野生果树资源... 甘孜州是我国长江上游天然物种基因库和世界高山带植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之一,其野生果树资源构成与分布在国家生态安全格局与川藏滇青经济发展战略中地位突出。为使其得到合理开发与利用,结合实地调查与文献资料对甘孜州野生果树资源组成与区系分布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甘孜州野生果树有44科99属547种,占四川省野生果树资源的66.30%,其中裸子植物6科6属9种,被子植物38科93属538种,有蔷薇科、忍冬科、小檗科等10个优势科,栒子属、悬钩子属、茶藨子属等11个优势属。在生活型多样性上,木本植物占绝对优势(517种,94.52%),灌木类居多(342种,62.52%);在果实类型上,分属14类,以浆果(15科25属162种)、梨果(1科12属95种)与核果(9科21属89种)为主。在植物区系上,表现为温带与热带区系成分为主(74.74%)。空间分布不均且零星化,种类在垂直方向以1 300~3 000 m最多,水平方向以东西部高山峡谷区最多。建议加强野生果树保护性开发与驯化,提高综合利用效率,结合高原文化与旅游经济协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果树资源 多样性 分布 保护性开发 甘孜州
下载PDF
针阔凋落叶混合分解过程中土壤动物群落结构变化特征
9
作者 张艳 李勋 +2 位作者 宋思梦 周扬 张健 《森林与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92-102,共11页
为了探明混合凋落叶分解过程中土壤动物的群落结构特征,以马尾松、檫木、香樟以及香椿凋落叶为试验对象,分析35种不同处理凋落叶分解过程中土壤动物的群落变化特征。研究发现:2 a分解时期(8次采样)共采集到土壤动物29614头,隶属于6门16... 为了探明混合凋落叶分解过程中土壤动物的群落结构特征,以马尾松、檫木、香樟以及香椿凋落叶为试验对象,分析35种不同处理凋落叶分解过程中土壤动物的群落变化特征。研究发现:2 a分解时期(8次采样)共采集到土壤动物29614头,隶属于6门16纲39目92科。优势类群有为跳虫科、耳叶蝉科和跗线螨科。所有处理凋落叶中土壤动物以杂食性为主,其次是腐食性和植食性,捕食性占比最低。大部分混合凋落叶(51.61%~70.97%)的土壤动物密度表现出协同效应,而土壤动物多样性指数仅在第1年的11月(秋季)和8月(夏季)表现出较强的协同效应(70.97%和64.52%)。31个混合处理中,在马尾松+香椿、马尾松+檫木+香樟、马尾松+檫木+香椿和马尾松+香樟+香椿组合中阔叶占40%时,土壤动物密度在每年的5和11月均为协同效应,马尾松+檫木+香椿(PST631处理)的土壤动物多样性指数在6个分解时期类均表现出协同效应。可见,将马尾松和檫木以及香椿凋落叶按照针叶和阔叶6∶4混合后,不仅能提高土壤动物的数量,同时也能提高土壤动物的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松纯林 乡土树种 凋落叶混合分解 土壤动物
下载PDF
甘孜州大渡河干旱河谷区灌木植物资源组成及特征 被引量:1
10
作者 周扬 宋思梦 +3 位作者 李勋 彭彬 张艳 段斐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CSCD 2023年第4期112-120,共9页
通过野外调查与资料整理对甘孜州大渡河干旱河谷区灌木植物资源现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区灌木植物有68科166属682种,被子植物占99.41%,落叶类有495种,优势科为蔷薇科(Rosaceae)、杜鹃花科(Ericaceae)、虎耳草科(Saxifragaceae)等8科... 通过野外调查与资料整理对甘孜州大渡河干旱河谷区灌木植物资源现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区灌木植物有68科166属682种,被子植物占99.41%,落叶类有495种,优势科为蔷薇科(Rosaceae)、杜鹃花科(Ericaceae)、虎耳草科(Saxifragaceae)等8科,优势属为杜鹃属(Rhododendron)、柳属(Salix)、栒子属(Cotoneaster)等5属,珍稀濒危灌木有18科28属48种,含我国特有种38种。科的地理区系含9类型9变型,以热带性质为主;属的地理区系含15类型15变型,以温带性质为主。科、属、种数随海拔升高先陡增后缓降,主要分布在2000~3000 m海拔,以灌丛、林内、河沟、草地等生境为主。建议加强中域海拔灌木管理,注重开发利用与生态保护协同,进一步加强灌木群落生态学研究,尤其是珍稀濒危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木 干旱河谷 资源开发 甘孜州 大渡河
下载PDF
巨菌草对不同浓度镉铜复合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效果
11
作者 蒲苏红 王惜文 +5 位作者 彭慧玲 唐珠海 方强 代雨 宋思梦 廖文菊 《山东林业科技》 2023年第4期31-35,41,共6页
探讨在不同镉铜复合重金属浓度污染土壤条件下,以不同浓度的镉铜重金属处理土壤作为受污染对象进行大棚温室盆栽实验,设置土壤中镉铜含量分别为0 mg/kg(CK)、50 mg/kg(T1)、100 mg/kg(T2)、150 mg/kg(T3)、200 mg/kg(T4)等5个处理组,分... 探讨在不同镉铜复合重金属浓度污染土壤条件下,以不同浓度的镉铜重金属处理土壤作为受污染对象进行大棚温室盆栽实验,设置土壤中镉铜含量分别为0 mg/kg(CK)、50 mg/kg(T1)、100 mg/kg(T2)、150 mg/kg(T3)、200 mg/kg(T4)等5个处理组,分析不同处理下巨菌草对土壤镉、铜吸收富集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巨菌草总生物量随着镉铜浓度的升高而降低;根部对镉的富集系数为0.04~1.34,对铜的富集系数为0.03~0.19,巨菌草对重金属镉和铜有较强的富集能力;对镉铜污染土壤的修复率在一定浓度下能够随着镉铜浓度的升高而增加,当镉铜浓度为150 mg/kg时,镉修复率达到37.40%,铜修复率达到33.46%,但浓度超过一定值后,巨菌草的修复率开始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菌草 镉铜复合重金属 生物量 富集系数
下载PDF
巨菌草代料栽培食药用菌研究进展及在甘孜州的应用前景
12
作者 李平轩 孟小萍 +4 位作者 黄从飞 成俊蓉 谢菊香 邓帅龙 宋思梦 《南方农业》 2023年第3期104-108,共5页
巨菌草(Cenchrus fungigraminus)是禾本科蒺藜草属一种适应性和抗逆性较强的多年生草本植物。通过查阅文献,综述了巨菌草代料栽培食药用菌的研究进展,栽培的食用菌包括平菇、杏鲍菇、秀珍菇、香菇、茶树菇等,药用菌包括灵芝、猴头菇、... 巨菌草(Cenchrus fungigraminus)是禾本科蒺藜草属一种适应性和抗逆性较强的多年生草本植物。通过查阅文献,综述了巨菌草代料栽培食药用菌的研究进展,栽培的食用菌包括平菇、杏鲍菇、秀珍菇、香菇、茶树菇等,药用菌包括灵芝、猴头菇、牛樟芝、灰树花、木耳等;巨菌草栽培平菇、猴头菇、灵芝的基质配方筛选。巨菌草栽培食药用菌的优越性有:提高食药用菌中的必需氨基酸含量;利用巨菌草不同添加量代料栽培食药用菌,可提高食药用菌的产量和质量;可降低食药用菌灰分和重金属含量。分析认为在四川省甘孜州发展巨菌草栽培食药用菌产业能够有效地处理“菌林矛盾”,增加林农收益,巩固甘孜州作为中国长江上游环境安全的绿色生态屏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菌草(Cenchrus fungigraminus) 代料栽培 食用菌 药用菌 四川省甘孜州
下载PDF
不同保水剂施用量对甘孜州干旱河谷区引种巨菌草生长的影响
13
作者 岳锐 张涛 +4 位作者 范诗琪 赵小勇 吴佳芯 傅程洪 宋思梦 《南方农业》 2023年第19期97-100,共4页
为促进巨菌草在甘孜州干旱河谷地区的进一步推广种植,缓解干旱胁迫对其影响,推动当地植被恢复和生态建设,研究0、30、60、90 kg·hm^(-2)等4个保水剂施用量处理对巨菌草生长期间茎围、株高、分蘖数、叶片数的影响,以筛选出巨菌草生... 为促进巨菌草在甘孜州干旱河谷地区的进一步推广种植,缓解干旱胁迫对其影响,推动当地植被恢复和生态建设,研究0、30、60、90 kg·hm^(-2)等4个保水剂施用量处理对巨菌草生长期间茎围、株高、分蘖数、叶片数的影响,以筛选出巨菌草生长特征表现最佳的保水剂施用量。结果:施用低浓度保水剂可以促进巨菌草生长,株高显著增高,茎围、分蘖数、叶片数显著增大,而高浓度保水剂会抑制巨菌草生长;保水剂施用量为30 kg·hm^(-2)处理的巨菌草长势最好,其茎围、株高、分蘖数和叶片数均为最大值。结果表明,在大渡河干旱河谷地区引种巨菌草时,施用保水剂可以缓解干旱胁迫对其生长的影响,且保水剂施用量宜为30 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菌草 保水剂 生长特征 甘孜州干旱河谷区
下载PDF
林窗对川西周公山柳杉人工林林下物种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16
14
作者 李艳 姚小兰 +5 位作者 郝建锋 谢燕螺 宋思梦 张逸博 朱云航 裴曾莉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238-1245,共8页
采用典型样地法,以川西周公山柳杉人工林5种不同大小的林窗为研究对象,以林下非林窗为对照,研究了不同大小的林窗对柳杉人工林物种多样性的影响,同时分析了不同梯度林窗下林窗中心、林窗边缘、及林下群落的物种组成、物种多样性的变化... 采用典型样地法,以川西周公山柳杉人工林5种不同大小的林窗为研究对象,以林下非林窗为对照,研究了不同大小的林窗对柳杉人工林物种多样性的影响,同时分析了不同梯度林窗下林窗中心、林窗边缘、及林下群落的物种组成、物种多样性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1)在所调查的18个样地231个样方中共记录到维管束植物141种,隶属于76科113属;随着林窗面积的增大,群落各层次的物种数呈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灌木层物种数在各林窗梯度上表现为林缘〉林下〉林窗中心,草本层物种数在各林窗梯度上表现为林缘〉林窗中心〉林下。(2)不同林窗优势种及其重要值不同,即在小林窗内,优势种为柳杉和野桐,其重要值之和高达0.292 3;在大林窗内,杉木及亮叶桦为群落优势物种,群落内出现大量其更新幼苗。(3)不同大小的林窗表现为灌木层物种丰富度指数(D)、Shannon-Wienner指数(H)、和Pielou均匀度指数(Jsw)值在400~450 m^2面积的大林窗内达到一个均优水平,草本层物种的多样性在面积为100~150m^2的小林窗内达到较高水平;不同梯度的林窗各层次群落D、H值整体表现为林缘〉林窗中心〉林下。研究认为:林窗的存在会改变群落物种组成,提高群落物种多样性水平,并且大林窗(400~450m^2)更利于柳杉人工林林下树种更新及物种多样性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窗 柳杉人工林 物种多样性 重要值
下载PDF
吩噻嗪类化合物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5
作者 刘玉婷 宋思梦 +2 位作者 尹静怡 尹大伟 张光华 《化学世界》 CAS CSCD 2015年第9期564-568,574,共6页
吩噻嗪类化合物因其较高的药理活性和生物活性越来越受到了人们的关注。近几年来其广泛的用于医药、电致发光材料、太阳能电池、聚合抑制剂、抗氧剂、防老剂等领域。综述了吩噻嗪母核、吩噻嗪药物、吩噻嗪功能材料及材料助剂的合成方法... 吩噻嗪类化合物因其较高的药理活性和生物活性越来越受到了人们的关注。近几年来其广泛的用于医药、电致发光材料、太阳能电池、聚合抑制剂、抗氧剂、防老剂等领域。综述了吩噻嗪母核、吩噻嗪药物、吩噻嗪功能材料及材料助剂的合成方法,并简要介绍了吩噻嗪类化合物在医药、新材料等领域的应用。最后提出了该领域未来研究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吩噻嗪类化合物 合成 应用
下载PDF
不同立地类型杉木人工林叶片的碳氮磷生态化学计量特征 被引量:6
16
作者 宋思梦 周扬 张健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38-53,共16页
【目的】分析立地类型与龄级对四川省杉木人工林叶片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探讨杉木人工林叶片C、N、P化学计量随非生物环境的协同变化规律,并从养分管理角度筛选最佳立地类型。【方法】遵循综合多因子与主导因素相结合的立地分类原则... 【目的】分析立地类型与龄级对四川省杉木人工林叶片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探讨杉木人工林叶片C、N、P化学计量随非生物环境的协同变化规律,并从养分管理角度筛选最佳立地类型。【方法】遵循综合多因子与主导因素相结合的立地分类原则,首先依据地貌将四川省杉木人工林54个标准样地划分为丘陵和山地2个立地类型区,再根据土壤类型各划分出黄壤和紫色土共计4个立地类型组,其中山地区的2个立地类型组还需根据坡向各划分出阴坡和阳坡共4个立地类型亚组,最后依据坡位、海拔与小地形等划分为19个立地类型;根据龄级判断标准,将54个杉木人工林样地林分划分为幼龄林、中龄林、近熟林和成熟林。采集各样地杉木叶片并测算C、N、P含量与C∶N、C∶P、N∶P,分析其对立地类型和龄级变化的响应,并对各样地杉木叶片生态化学计量与13个环境因子(地貌、土壤类型、坡位、坡向、海拔、小地形、土层厚度、pH值、土壤容重、土壤全C、土壤全N、土壤全P、土壤全K)和龄级的关系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四川省杉木人工林叶片C、N、P含量及其比值均受立地类型与龄级的显著影响。杉木叶片C、N、P含量和C∶N、C∶P、N∶P平均值在丘陵区分别为527.61,9.86,1.06 g/kg和53.62,498.78,9.32,在山地区分别为544.78,9.51,1.03 g/kg和57.35,527.00,9.20。与N、P含量相反,杉木叶片C含量和C∶N、C∶P均为山地区显著高于丘陵区,2种立地类型区中均为黄壤组显著高于紫色土组,山地区各立地类型组中均为阴坡亚组高于阳坡亚组,且在丘陵坡下部和山地1000~1400 m海拔沟槽中较高。随龄级增加,杉木叶片C含量及C∶N、C∶P、N∶P均先降后升,在近熟林有拐点,N、P含量变化趋势反之。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杉木叶片化学计量特征与13个环境因子间均有不同程度的相关关系,特别是与地貌、土壤类型、坡位、坡向、海拔、小地形等相关性较好。【结论】在山地黄壤阴坡1000~1400 m沟槽及丘陵黄壤坡下部杉木叶片有较高的C积累与N、P利用效率,宜施N肥或引入固氮植物以缓解四川省杉木人工林的N限制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人工林 立地类型 龄级 叶片生态化学计量
下载PDF
立地和龄组对四川省柏木人工林叶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2
17
作者 宋思梦 周扬 张健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760-774,共15页
研究四川省柏木人工林叶C、N、P化学计量特征及其对立地变化与龄组的响应,对深入理解各龄组柏木叶在不同立地类型中的养分分配格局有重要意义。为确定立地和龄组对柏木人工林叶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对柏木人工林主要分布区70个标准地进... 研究四川省柏木人工林叶C、N、P化学计量特征及其对立地变化与龄组的响应,对深入理解各龄组柏木叶在不同立地类型中的养分分配格局有重要意义。为确定立地和龄组对柏木人工林叶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对柏木人工林主要分布区70个标准地进行立地分类,采集幼龄林、中龄林和近熟林柏木叶测定其C、N、P含量。结果显示:(1)研究区共划分为2个小区、4个组、8个亚组及17个立地类型。(2)四川省柏木人工林平均叶C、N、P含量分别为(550.55±18.08)g·kg^(-1),(9.39±0.20)g·kg^(-1),(0.95±0.12)g·kg^(-1),C∶N,C∶P,N∶P分别为58.70±3.04,583.68±44.59,9.93±0.37,均受立地与龄组的显著影响(P<0.05)。(3)同一龄组内,与N、P含量相反,叶C含量、C∶N、C∶P在山地小区显著高于丘陵小区;各小区内酸性紫色土组显著高于石灰性紫色土组;丘陵小区各组内坡下部亚组显著高于坡中上部和坡顶台地亚组,且厚土层类型显著高于中土层类型;山地小区酸性紫色土组内阳坡亚组显著高于阴坡亚组,且沟槽类型显著高于坡地、脊梁类型。(4)同一立地内,从幼龄林到近熟林柏木叶C含量、C∶N和C∶P不断上升,N、P含量不断下降,柏木生长可能受N限制且生长前期更明显。综上所述,建议柏木造林选地以山地阳坡沟槽或丘陵坡下部土层较深厚的酸性紫色土为佳,生长前期施N肥以缓解可能受到的营养限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化学计量学 柏木人工林 立地类型 龄组
下载PDF
新型含二茂铁基Mannich碱的合成与表征 被引量:1
18
作者 刘玉婷 宋思梦 +1 位作者 尹大伟 杨晓刚 《陕西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年第4期70-74,共5页
以乙酰基二茂铁、甲醛和取代苯胺为原料,盐酸为催化剂,在无水乙醇溶液中通过Mannich反应合成了两种新型含二茂铁基Mannich碱,其结构经IR、1 H MNR、13C NMR和元素分析得以确证.同时探索了以液体胺为原料合成含二茂铁基Mannich碱的新方法... 以乙酰基二茂铁、甲醛和取代苯胺为原料,盐酸为催化剂,在无水乙醇溶液中通过Mannich反应合成了两种新型含二茂铁基Mannich碱,其结构经IR、1 H MNR、13C NMR和元素分析得以确证.同时探索了以液体胺为原料合成含二茂铁基Mannich碱的新方法.并通过单因素法分析了反应温度、溶剂、反应体系pH值及原料摩尔比对产率的影响,确定了反应的最佳条件:无水乙醇作溶剂,乙酰基二茂铁、甲醛和取代苯胺的摩尔比为1.0∶3.0∶3.0,反应温度为80℃,反应体系的pH值为4~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酰基二茂铁 MANNICH反应 MANNICH碱
下载PDF
不同水分条件对甘孜州大渡河干旱河谷区巨菌草植株形态的影响 被引量:3
19
作者 宋思梦 彭彬 +4 位作者 陈梁婧 周旭 张茂娟 梁蔡佳 王欣然 《农业与技术》 2022年第5期14-18,共5页
巨菌草是可用于食(药)用菌栽培业、水保业、畜牧业、新能源业、轻工艺业等多方面利用的综合效益极高的菌草之一,对川西横断山区退化生态脆弱区民族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恢复具有重要意义。为了解甘孜州大渡河流域干旱河谷区种植巨菌草后... 巨菌草是可用于食(药)用菌栽培业、水保业、畜牧业、新能源业、轻工艺业等多方面利用的综合效益极高的菌草之一,对川西横断山区退化生态脆弱区民族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恢复具有重要意义。为了解甘孜州大渡河流域干旱河谷区种植巨菌草后受水分胁迫的影响,开展了不同水分条件下巨菌草盆栽试验,探究其植株形态(株高、叶宽、叶长)随水分条件的变化过程,筛选最佳水分梯度。结果表明:水分条件显著影响巨菌草的株高、叶宽、叶长(P<0.05);巨菌草耐一定的水淹(100%田间持水量)及轻度干旱胁迫(50%田间持水量),但重度干旱胁迫(25%田间持水量)会影响巨菌草正常生长,最终死亡;甘孜州大渡河流域干旱河谷区巨菌草在正常水量(75%田间持水量)中生长最好。研究结果为甘孜州大渡河流域干旱河谷区巨菌草高效引种栽培的土壤水分管理措施提供了数据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菌草 水分胁迫 株高 叶长 叶宽
下载PDF
川西高原牧区牧草种植业现状及对策 被引量:3
20
作者 宋思梦 陈梁婧 +3 位作者 张茂娟 王欣然 梁蔡佳 周旭 《现代农业科技》 2021年第15期204-206,共3页
牧草种植业是牧区畜牧业健康发展的基础和关键,种养结合、以种促养、种草养畜等是当前牧区不可忽视的环节。种植牧草可有效助力乡村振兴,还在区域生态保护中有着十分显著的作用。川西高原位于青藏高原东南缘,牧区平均海拔4000 m以上,气... 牧草种植业是牧区畜牧业健康发展的基础和关键,种养结合、以种促养、种草养畜等是当前牧区不可忽视的环节。种植牧草可有效助力乡村振兴,还在区域生态保护中有着十分显著的作用。川西高原位于青藏高原东南缘,牧区平均海拔4000 m以上,气候寒旱、对植物抗逆性要求高、现有牧草种类较少且鼠害、病虫害严重,难以高质量承担牧草生产使命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双重责任。因此,本文基于调研结果及前人文献,对川西高原牧区牧草种植业的现状进行综述,分析了当下牧草种植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发展对策,以期为川西高原牧区牧草种植业良好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西高原 牧草种植业 发展现状 问题 对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