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分离转换性障碍发作间期脑电图有痫性放电2例
1
作者 孙永锋 李小琳 +1 位作者 张涛 宋殊琪 《武警医学》 CAS 2024年第1期61-63,共3页
分离转换性障碍,也称癔症,是一种由于高级神经活动失调引起的发作性疾病,临床对脑电图(EEG)有痫性放电的报道较罕见。本文对近年来收治的2例发作期间VEEG有神经电生理变化的分离转换性障碍患者进行分析,旨在为临床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依据。
关键词 分离转换性障碍 痫性放电 脑电图
下载PDF
新兵出现抽搐症状的诊断分析及处理5例
2
作者 孙永锋 李煜环 +2 位作者 石磊 何光伦 宋殊琪 《武警医学》 CAS 2023年第6期547-548,共2页
抽搐症状是癫痫或分离转换性障碍的表现之一,但出现抽搐症状的新兵在不发作时或在服药后往往表现正常,辅助检查也难发现异常,及时准确诊断及处理有一定难度。宁群等[1]报道某部新兵神经系统疾病27名终级鉴定结果中4例癫痫、2例分离转换... 抽搐症状是癫痫或分离转换性障碍的表现之一,但出现抽搐症状的新兵在不发作时或在服药后往往表现正常,辅助检查也难发现异常,及时准确诊断及处理有一定难度。宁群等[1]报道某部新兵神经系统疾病27名终级鉴定结果中4例癫痫、2例分离转换性障碍等。目前对新兵如何快速准确诊断的报道较少,探讨如何对新兵出现抽搐症状做出定性诊断十分必要。我院2018-09至2022-10收治了以发作性肢体抽搐为主要症状的新兵5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抽搐 癫痫 分离转换性障碍 诊断 新兵
下载PDF
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联合玻璃酸钠治疗白内障术后中重度干眼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黄蒂 宋殊琪 +2 位作者 李晓娟 吴真真 赵鹏飞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23年第7期1031-1033,共3页
目的研究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rhEGF)联合玻璃酸钠治疗白内障术后中重度干眼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收治的84例白内障术后中重度干眼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联合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单纯玻璃酸钠滴眼液治疗,联合组于对照组基础上增... 目的研究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rhEGF)联合玻璃酸钠治疗白内障术后中重度干眼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收治的84例白内障术后中重度干眼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联合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单纯玻璃酸钠滴眼液治疗,联合组于对照组基础上增加rhEGF治疗,连续治疗4周后,比较两组疗效及治疗前后眼表功能指标[泪膜破裂时间(BUT)、泪液分泌试验(SchirmerⅠ试验)、中央泪河高度(TMH)、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FL)]、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并比较两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更高(P<0.05);BUT、SchirmerⅠ试验及TMH较对照组更高,而FL较对照组更低(P<0.05);IL-6、TNF-α水平较对照组更低(P<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rhEGF联合玻璃酸钠治疗白内障术后中重度干眼的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眼表功能,减轻眼部炎症反应,且不会明显增加不良反应,用药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手术 中重度干眼 玻璃酸钠 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
下载PDF
联合手术治疗合并白内障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21例 被引量:10
4
作者 宋殊琪 姚毅 陈素芬 《武警医学》 CAS 2016年第6期619-620,共2页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是糖尿病眼病最严重的并发症,且合并白内障者占白内障患者总数的60%以上。糖尿病合并白内障比普通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发生早,进展、成熟快[1]。传统的处理方法是分期进行,即先行玻璃体切除术。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玻璃体切除术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 人工晶状体
下载PDF
玻璃体黄斑牵引综合征手术前后光学相干断层扫描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宋殊琪 王磊峰 +1 位作者 董玉萍 姚毅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7年第7期1348-1350,共3页
目的:对比分析玻璃体黄斑牵引综合征(vitreomacular traction syndrome,VTS)手术前后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01/2014-01经OCT检查确诊并接受25G玻璃体切除手术治疗的玻璃体黄... 目的:对比分析玻璃体黄斑牵引综合征(vitreomacular traction syndrome,VTS)手术前后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01/2014-01经OCT检查确诊并接受25G玻璃体切除手术治疗的玻璃体黄斑牵引综合征患者11例11眼的临床资料。患者术后平均随访6mo,观察患者手术前后的视力及OCT检查情况,比较手术前后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和局部形态的变化。结果:单纯玻璃体牵引8眼,术后6眼视力提高,2眼视力不提高;黄斑前膜牵引1眼(术中给予黄斑前膜剥除、视网膜内界膜剥除、曲安奈德玻璃体腔注射)术后视力不提高;玻璃体合并视网膜黄斑前膜牵引2眼(术中给予黄斑前膜剥除)术后视力提高。其中视力达0.1以上者所占比例由术前的46%提高至术后的73%。术前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平均厚度为619.27±195.13μm,术后平均厚度为239.12±143.84μm,术后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平均厚度较术前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玻璃体切除术能有效解除玻璃体对黄斑部的牵引,阻止患者视力进一步下降,减轻黄斑水肿,并提高部分患者视力,OCT对本组病的诊断及预后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玻璃体 黄斑 玻璃体黄斑牵引综合征
下载PDF
白内障合并糖尿病非增殖性视网膜病变患者术前局部使用双氯芬酸钠降低眼内IL-12浓度 被引量:1
6
作者 朱素芳 王磊峰 +2 位作者 李晓娟 董秋燕 宋殊琪 《眼科学》 2017年第3期88-93,共6页
目的:探讨白内障合并糖尿病非增殖性视网膜病变患者行白内障摘除手术前,局部使用双氯芬酸钠是否降低房水中IL-12浓度。方法:选取在我院拟接受手术治疗的38例白内障合并糖尿病非增殖性视网膜病变患者,随机分配为双氯芬酸钠观察组组和安... 目的:探讨白内障合并糖尿病非增殖性视网膜病变患者行白内障摘除手术前,局部使用双氯芬酸钠是否降低房水中IL-12浓度。方法:选取在我院拟接受手术治疗的38例白内障合并糖尿病非增殖性视网膜病变患者,随机分配为双氯芬酸钠观察组组和安慰剂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研究对象房水中IL-12水平。其中双氯芬酸钠组17名,安慰剂组21名。双氯芬酸钠组患者在行白内障手术前10天,局部使用0.1%双氯芬酸钠4/日,术后继续用药30天。安慰剂组患者术前局部使用安慰剂10天,4/日,术后规范使用白内障术后用药共30天。所有患者术后均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妥布霉素滴眼液4/日),术后用药时间为30天。白内障手术术前收集房水样本用以测量IL-12浓度。结果:双氯芬酸钠组患者房水中IL-12浓度明显低于安慰剂组。结论:IL-12在发生黄斑水肿的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房水中明显升高。此类患者行超声乳化吸除术后联合植入人工晶体治疗时,于术前应用双氯芬酸钠,术后联合抗生素类药物治疗,可有效减少黄斑水肿的发生,提高术后视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 糖尿病 双氯芬酸钠 白介素-12
下载PDF
特发性黄斑前膜手术前后相干光断层扫描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宋殊琪 姚毅 《临床眼科杂志》 2017年第5期405-408,共4页
目的对比分析特发性黄斑前膜(IMEM)手术前后相干光断层扫描(OCT)的差异,探讨OCT对IMEM手术前后黄斑区视网膜厚度的检测意义。方法收集我院确诊为IMEM的病例23例(23只眼),行玻璃体切除联合黄斑前膜剥离术,观察患者手术前后的视力及OCT检... 目的对比分析特发性黄斑前膜(IMEM)手术前后相干光断层扫描(OCT)的差异,探讨OCT对IMEM手术前后黄斑区视网膜厚度的检测意义。方法收集我院确诊为IMEM的病例23例(23只眼),行玻璃体切除联合黄斑前膜剥离术,观察患者手术前后的视力及OCT检查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手术前后黄斑区视网膜厚度的变化。结果手术前黄斑部视网膜前膜的OCT图像均可见黄斑区神经上皮层表面厚薄不一的膜样高反光带。黄斑前膜并发黄斑水肿14只眼,增生型黄斑前膜6只眼,黄斑前膜引起黄斑假孔2只眼,黄斑前膜引起黄斑板层孔1只眼。绝大多数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增加,患眼视力不同程度下降。假性黄斑裂孔表示为黄斑前膜与视网膜表面粘连紧密,中心凹边缘陡峭,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增加或正常。板层黄斑裂孔表现为黄斑中心凹神经上皮层部分缺失,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变薄。IMEM手术后所有患眼黄斑区膜样高反光带均消失。黄斑区中心凹厚度逐渐恢复正常,黄斑区功能逐渐恢复。结论 OCT可以清楚的显示手术前后黄斑区组织结构形态的改变,为黄斑前膜的手术指征评估及手术效果评价,提供客观准确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 特发性黄斑前膜 相干光断层扫描
下载PDF
双眼特发性葡萄膜渗漏综合征1例
8
作者 宋殊琪 姚毅 何光伦 《武警医学》 CAS 2017年第6期627-629,共3页
特发性葡萄膜渗漏综合征(idiopathic uveal effusion syndrome,IUES)是由于原因不明的眼内脉络膜毛细血管浆液性渗出异常增多,聚集于脉络膜及视网膜下腔,导致脉络膜和睫状体脱离及非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一种疾病。现报道双眼特发性葡... 特发性葡萄膜渗漏综合征(idiopathic uveal effusion syndrome,IUES)是由于原因不明的眼内脉络膜毛细血管浆液性渗出异常增多,聚集于脉络膜及视网膜下腔,导致脉络膜和睫状体脱离及非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一种疾病。现报道双眼特发性葡萄膜渗漏综合征1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膜渗漏综合征 误诊 治疗
下载PDF
特发性黄斑前膜术前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的临床研究
9
作者 宋殊琪 吴真真 +2 位作者 黄蒂 李晓娟 姚毅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1年第20期3516-3518,3528,共4页
目的:通过研究特发性黄斑前膜(IMEM)患者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FFA)的临床特点,探讨FFA对于特发性黄斑前膜的临床诊断及有效预判术后早期视力恢复的重要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我院近期确诊为特发性黄斑前膜的病例32例(32只眼),手术前均... 目的:通过研究特发性黄斑前膜(IMEM)患者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FFA)的临床特点,探讨FFA对于特发性黄斑前膜的临床诊断及有效预判术后早期视力恢复的重要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我院近期确诊为特发性黄斑前膜的病例32例(32只眼),手术前均对患者行FFA检查,分析比较术前患者黄斑中心凹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的变化,将该疾病分为三期。各期确诊患者均行玻璃体切除联合膜剥离微创手术,术后6个月复查,分析各期患者的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结果:随着IMEM分期的递增,患者黄斑区及周边血管牵拉变形越严重,渗漏也越明显。各期患者术前、术后的LogMAR BCVA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期患者术前及术后的LogMAR BCVA随着分期的递进而明显增加,整体检查结果比较分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特发性黄斑前膜患者分期越高患者在术后的视力改善程度越差。特发性黄斑前膜中期患者术前、术后LogMAR BCVA差异平均值最大,提示中期患者术前的BCVA在术后改善程度最大。结论:对FFA的检查结果图像进行分期,可清晰准确地显示特发性黄斑视网膜前膜范围、黄斑区视网膜血管渗漏和黄斑区水肿等情况,不仅可以有助于准确预判患眼术后视力,还有利于特发性黄斑视网前膜病变手术治疗时机的正确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前膜 黄斑 特发性 荧光素血管造影
下载PDF
浅谈民谣式教学模式在眼科教学中的应用
10
作者 宋殊琪 黄蒂 +3 位作者 李晓娟 吴真真 李金鹏 姚毅 《中国卫生产业》 2020年第2期148-150,共3页
目的探讨民谣式教学模式在眼科教学中的应用。方法选取40名医学院新入选的眼科专业医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的医学生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观察组的医学生采用新的民谣教学模式,认真观察比较两组医学生的教学效... 目的探讨民谣式教学模式在眼科教学中的应用。方法选取40名医学院新入选的眼科专业医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的医学生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观察组的医学生采用新的民谣教学模式,认真观察比较两组医学生的教学效果。结果观察组医学生的测试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颖的民谣式教学模式对眼科教学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可以有效培养医学生的眼科兴趣,还可以提高考试成绩,帮助医学生更好地掌握眼科专业知识,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谣式 眼科 教学效果
下载PDF
浅谈基层部队眼科常见病的防治 被引量:2
11
作者 宋殊琪 黄蒂 +2 位作者 李晓娟 吴真真 何光伦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19年第13期213-213,215,共2页
随着任务转型,为兵服务已成为部队医院的中心工作,近年来,通过多次基层部队巡诊,了解到基层官兵眼科疾病得不到及时准确的防治,其原因主要包括官兵自身安全意识较差,卫生人员专科知识缺乏及眼科常见病宣传、普及不到位。本文主要针对基... 随着任务转型,为兵服务已成为部队医院的中心工作,近年来,通过多次基层部队巡诊,了解到基层官兵眼科疾病得不到及时准确的防治,其原因主要包括官兵自身安全意识较差,卫生人员专科知识缺乏及眼科常见病宣传、普及不到位。本文主要针对基层部队眼科疾病的发病特点及原因进行分析,阐述了眼科疾病的危害,列举了一些部队常见眼科疾病,同时详细介绍了如何做好疾病的防治宣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谈 眼科疾病 预防
下载PDF
地夸磷索钠滴眼液对干眼患者视觉质量及相关生存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黄蒂 宋殊琪 +2 位作者 吴真真 李晓娟 赵鹏飞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2年第29期115-118,共4页
目的:探究及观察地夸磷索钠滴眼液对干眼患者视觉质量及相关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0月-2021年12月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北京市总队医院100例干眼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0例。对照组采用0.1%玻璃酸钠... 目的:探究及观察地夸磷索钠滴眼液对干眼患者视觉质量及相关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0月-2021年12月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北京市总队医院100例干眼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0例。对照组采用0.1%玻璃酸钠滴眼液进行治疗,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3%地夸磷索钠滴眼液进行治疗。比较两组的干眼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前后的泪膜破裂时间、泪液分泌量、对比敏感度及美国国立眼科研究院视觉功能问卷(25-item national eye institute visual function questionnaire,NEI VFQ-25评分)。结果:治疗4周后,观察组的干眼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的泪膜破裂时间、泪液分泌量、对比敏感度及NEI VFQ-25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及4周后两组的泪膜破裂时间、泪液分泌量、对比敏感度及NEI VFQ-25评分均有明显改善,且观察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地夸磷索钠滴眼液可显著改善干眼患者的视觉质量及相关生存质量,其在干眼患者中的应用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夸磷索钠滴眼液 干眼 视觉质量 生存质量
下载PDF
卡波姆眼用凝胶联合聚乙二醇滴眼液治疗干眼症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黄蒂 李晓娟 +2 位作者 吴真真 董秋艳 宋殊琪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21年第14期2224-2226,共3页
目的探究卡波姆眼用凝胶联合聚乙二醇滴眼液治疗干眼症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7月~2021年3月我院收治的干眼症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单纯采用聚乙二醇滴眼液治疗,观察组采用卡波姆眼用凝胶联合聚乙... 目的探究卡波姆眼用凝胶联合聚乙二醇滴眼液治疗干眼症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7月~2021年3月我院收治的干眼症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单纯采用聚乙二醇滴眼液治疗,观察组采用卡波姆眼用凝胶联合聚乙二醇滴眼液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荧光素染色泪膜破裂时间(FBUT)、角膜荧光素染色(FL)、国际标准眼表疾病指数(OSDI)。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均有FBUT数值升高,FL、OSDI指标下降的效果,且观察组FBUT大于对照组,FL、OSDI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卡波姆眼用凝胶联合聚乙二醇滴眼液治疗干眼症临床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眼症 卡波姆眼用凝胶 聚乙二醇滴眼液
下载PDF
玻璃酸钠联合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治疗干眼的效果及对FBUT、泪液分泌量和OSDI评分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黄蒂 吴真真 +2 位作者 李晓娟 宋殊琪 董秋艳 《中外医学研究》 2022年第23期17-20,共4页
目的:分析玻璃酸钠联合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治疗干眼的临床效果,以及对其荧光素染色泪膜破裂时间(FBUT)、泪液分泌量和眼表疾病指数(OSDI)评分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1-12月武警北京市总队医院收治的100例干眼患者,按抽签法分成常规组... 目的:分析玻璃酸钠联合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治疗干眼的临床效果,以及对其荧光素染色泪膜破裂时间(FBUT)、泪液分泌量和眼表疾病指数(OSDI)评分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1-12月武警北京市总队医院收治的100例干眼患者,按抽签法分成常规组和试验组,各50例。常规组单独给予玻璃酸钠滴眼液治疗,试验组则在使用常规组药物的基础上,联合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滴眼液进行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FBUT、泪液分泌量、OSDI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及治疗后FBUT和泪液分泌量均高于常规组(P<0.05),试验组治疗后OSDI评分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在针对干眼患者的治疗中,玻璃酸钠联合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效果良好,可有效提高FBUT和泪液分泌量,降低OSDI评分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安全性良好,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眼 玻璃酸钠 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 泪膜破裂时间 泪液分泌量 眼表疾病指数
下载PDF
屈光矫正治疗儿童轻度屈光不正性弱视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黄蒂 吴真真 +2 位作者 李晓娟 宋殊琪 董秋艳 《中国社区医师》 2020年第33期35-36,共2页
目的:探讨屈光矫正治疗儿童轻度屈光不正性弱视的临床效果。方法:2018年6月-2018年12月收治儿童轻度屈光不正性弱视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训练方式治疗;试验组采用屈光矫正的方式治疗,12个月后对效果进行评估... 目的:探讨屈光矫正治疗儿童轻度屈光不正性弱视的临床效果。方法:2018年6月-2018年12月收治儿童轻度屈光不正性弱视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训练方式治疗;试验组采用屈光矫正的方式治疗,12个月后对效果进行评估。比较两组患者视力恢复时间及治疗总时间。结果:试验组经过屈光矫正后,视力随着时间增加而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试戴矫正眼镜12个月后视力达1.0 83例(69%)。试验组视力恢复正常时间和治疗总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屈光矫正治疗儿童轻度屈光不正性弱视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总有效降低视力恢复时间,加快患者恢复速度,是一种简单易行的治疗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屈光矫正 屈光不正性 弱视 临床分析
下载PDF
干眼症采用泪道栓塞术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分析
16
作者 宋殊琪 吴真真 +2 位作者 黄蒂 李晓娟 孙永锋 《中国医学文摘(耳鼻咽喉科学)》 2023年第1期32-34,38,共4页
目的研究干眼症患者行泪道栓塞术治疗的效果。方法数据遴选本院2019年12月-2020年12月收治的32例干眼症患者,“随机抽样法”分药物组(自体血清治疗,n=16)、栓塞组(泪道栓塞术,n=16),2组临床疗效比较分析。结果治疗前比较临床指标无差异,... 目的研究干眼症患者行泪道栓塞术治疗的效果。方法数据遴选本院2019年12月-2020年12月收治的32例干眼症患者,“随机抽样法”分药物组(自体血清治疗,n=16)、栓塞组(泪道栓塞术,n=16),2组临床疗效比较分析。结果治疗前比较临床指标无差异,P>0.05;治疗后与药物组比较,栓塞组BUT指标、SIT指标及LLT指标更高,FL指标更低;栓塞组治疗有效率(87.50%)高于药物组(56.25%),栓塞组不良反应发生率(6.25%)低于药物组(37.50%),χ^(2)=3.865,4571;P=0.049,0.033,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泪道栓塞术治疗干眼症可提高泪液分泌量、泪膜脂质层厚度,增强疗效、保证治疗安全,值得推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眼症 泪道栓塞术 临床疗效 安全性
原文传递
人工晶状体脱入玻璃体腔的手术处理方法 被引量:7
17
作者 姚毅 吴星 +1 位作者 宋殊琪 黄一飞 《中华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2014年第1期12-15,共4页
目的探讨人工晶状体完全脱位坠人玻璃体腔,手术过程中人工晶状体的捞取和固定的不同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8只眼)人工晶状体完全脱人玻璃体腔者采用人工晶状体取出置换,原人工晶状体缝合固定,玻璃体腔内捞取人工晶状体不用... 目的探讨人工晶状体完全脱位坠人玻璃体腔,手术过程中人工晶状体的捞取和固定的不同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8只眼)人工晶状体完全脱人玻璃体腔者采用人工晶状体取出置换,原人工晶状体缝合固定,玻璃体腔内捞取人工晶状体不用重水等方法,观察手术疗效及并发症。结果人工晶状体脱位原因有晶状体悬韧带断裂,囊袋及人工晶状体脱位1例,囊膜不完整人工晶状体脱落6例,前房人工晶状体外伤后脱位1例。2例脱位人工晶状体摘出,置换缝合固定型人工晶状体;6例脱位的人工晶状体睫状沟缝合固定,脱位人工晶状体不摘出,减少摘出时扩大切口的创伤。结论脱位人玻璃体腔内的人工晶状体如植入不适当可取出置换,大部分脱位的人工晶状体可不摘出,行睫状沟缝合固定,能明显提高视力,减少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晶状体 人工 脱位 玻璃体腔 手术治疗 视力
原文传递
玻璃体切除术后交感性眼炎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5
18
作者 宋殊琪 郝晓璐 +1 位作者 侯豹可 姚毅 《中华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2014年第6期401-403,共3页
目的 分析玻璃体切除术后交感性眼炎的临床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璃体切除术后交感性眼炎13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发生交感性眼炎的时间距最后一次玻璃体手术时间为10 d~2年,4个月以内者8例(61.5%),临床表现以视力下降为主,其次为眼痛... 目的 分析玻璃体切除术后交感性眼炎的临床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璃体切除术后交感性眼炎13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发生交感性眼炎的时间距最后一次玻璃体手术时间为10 d~2年,4个月以内者8例(61.5%),临床表现以视力下降为主,其次为眼痛、眼前黑影、视物变形.发病时交感眼视力为0.04 ~0.6,激发眼视力为无光感~数指.4例交感眼有渗出性视网膜脱离.所有患者经糖皮质激素治疗后交感眼和激发眼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恢复.3例因激发眼视力完全丧失而行眼球摘除术.结论 玻璃体切除术后交感性眼炎发生率为0.29%;大多发生在手术后4个月以内;术中联合晶状体手术、巩膜外冷凝、术前存在眼外伤和其它手术史,增加发生交感性眼炎的危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感性眼炎 外伤 玻璃体切除术
原文传递
玻璃体切除联合膜剥离术治疗特发性黄斑前膜的效果 被引量:2
19
作者 宋殊琪 巩琰 +1 位作者 郝晓璐 姚毅 《中华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2017年第5期342-347,共6页
目的评价25G玻璃体切除联合膜剥离术治疗特发性黄斑前膜的临床效果。方法对特发性黄斑前膜23例(23只眼)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19只眼视力提高,4只眼视力不变,无视力下降者。11只眼术前视物变形者中,术后9只眼视物变... 目的评价25G玻璃体切除联合膜剥离术治疗特发性黄斑前膜的临床效果。方法对特发性黄斑前膜23例(23只眼)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19只眼视力提高,4只眼视力不变,无视力下降者。11只眼术前视物变形者中,术后9只眼视物变形减轻,但未完全消失。根据特发性黄斑前膜的不同形态分为4组:黄斑前膜并发黄斑水肿组14只眼,均行玻璃体切除及膜剥除术,术中7只眼联合视网膜内界膜剥除术,术后12只眼视力提高,2只眼视力不变。增生型黄斑前膜组6只眼,1只眼单纯行黄斑前膜剥除术,5只眼玻璃体切除及膜剥除术,术中2只眼联合视网膜内界膜剥除术,术后4只眼视力提高,2只眼视力不变。黄斑前膜引起黄斑假孔组2只眼,均行玻璃体切除及膜剥除术,术后视力均提高。黄斑前膜引起黄斑板层孔组1只眼,行玻璃体切除及膜剥除术,术中联合视网膜内界膜剥除,术后视力提高。结论玻璃体切除联合膜剥离术治疗特发性黄斑前膜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斑前膜 特发性 玻璃体切除术 联合膜剥除术
原文传递
特发性黄斑前膜诊断和手术治疗的进展 被引量:3
20
作者 宋殊琪 侯豹可 姚毅 《中华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2014年第9期717-720,共4页
特发性黄斑前膜是一种不明原因的导致视物变形和视力下降的眼科疾病.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多焦视网膜电流图作为新的检查技术,对特发性黄斑前膜的诊断、鉴别诊断、形成发展、病情监测及其手术疗效评估、术后视功能恢... 特发性黄斑前膜是一种不明原因的导致视物变形和视力下降的眼科疾病.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多焦视网膜电流图作为新的检查技术,对特发性黄斑前膜的诊断、鉴别诊断、形成发展、病情监测及其手术疗效评估、术后视功能恢复程度的评估均有重要意义.而作为有效手段的玻璃体切除联合膜剥离手术在此病的治疗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就近年来特发性黄斑前膜诊治进展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前膜 黄斑 特发性 诊断 治疗 发展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