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抗苗勒管激素在多囊卵巢综合征发病及诊治中的作用 被引量:1
1
作者 高雅 鲁娣 宋殿荣(审校) 《国际妇产科学杂志》 CAS 2023年第5期540-544,共5页
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ian syndrome,PCOS)是一种较常见的女性生殖内分泌代谢紊乱性疾病,病因和发病机制复杂。近年研究发现,抗苗勒管激素(anti-Müllerian hormone,AMH)是影响PCOS病理生理的一个重要因素。AMH与卵泡发育... 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ian syndrome,PCOS)是一种较常见的女性生殖内分泌代谢紊乱性疾病,病因和发病机制复杂。近年研究发现,抗苗勒管激素(anti-Müllerian hormone,AMH)是影响PCOS病理生理的一个重要因素。AMH与卵泡发育、高雄激素血症、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和遗传密切相关,AMH可以抑制始基卵泡募集和小窦卵泡生长,防止卵巢过早衰竭。AMH与雄激素之间相互作用,还可加重卵泡生长发育障碍。另外,AMH可以激活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onadotropin-releasing hormone,GnRH)神经元放电,黄体生成素(luteinizing hormone,LH)分泌增加,进而导致雄激素生成增加。而且,PCOS孕妇高AMH状态可以导致女性后代男性化,成年后出现PCOS样的生殖和神经内分泌表型。同时AMH还可能作为诊断PCOS的新指标,AMH的水平也可以反映和预测PCOS患者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囊卵巢综合征 抗苗勒管激素 排卵 雄激素增多症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负性情绪对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症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寇丽辉 宋殿荣(审校) 郭洁 《国际妇产科学杂志》 CAS 2023年第5期535-539,共5页
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ian syndrome,PCOS)是育龄期女性常见的生殖内分泌疾病之一,受中国传统文化、生育观念、社会、经济、家庭及疾病本身等因素影响,PCOS不孕症患者常存在心理调节功能受损,表现出更明显的抑郁、焦虑等负性... 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ian syndrome,PCOS)是育龄期女性常见的生殖内分泌疾病之一,受中国传统文化、生育观念、社会、经济、家庭及疾病本身等因素影响,PCOS不孕症患者常存在心理调节功能受损,表现出更明显的抑郁、焦虑等负性情绪特征。负性情绪与疾病互为因果,互相影响,形成恶性循环,影响或加重PCOS患者的临床特征、性激素水平和糖脂代谢紊乱情况,进而导致不孕的发生,并对妊娠结局造成不良影响。积极的心理干预及治疗可以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消除或缓解焦虑等负性情绪,从而改善PCOS不孕症的治疗结局。对以上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PCOS不孕症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绪 焦虑 抑郁 多囊卵巢综合征 不育 女(雌)性 心理社会干预 负性情绪
下载PDF
胰岛素抵抗对多囊卵巢综合征生殖内分泌及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刘音 鲁娣 宋殿荣(审校) 《国际妇产科学杂志》 CAS 2023年第2期190-195,共6页
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是育龄期妇女最常见的内分泌功能障碍性疾病,具有多种生殖和代谢表型。其中约50%~70%的PCOS患者合并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IR在PCOS的发生及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其不... 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是育龄期妇女最常见的内分泌功能障碍性疾病,具有多种生殖和代谢表型。其中约50%~70%的PCOS患者合并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IR在PCOS的发生及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其不仅影响PCOS患者的生殖内分泌功能,还可增加PCOS患者代谢紊乱的发生风险。IR与高雄激素血症相互影响,共同推动PCOS的发展。IR与月经紊乱程度相关,PCOS患者子宫内膜局部的IR可降低子宫内膜容受性。IR加剧PCOS患者脂代谢紊乱,推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发生和发展。IR影响脂肪组织的发育和功能,肥胖亦影响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IR还可减少骨形成,阻碍骨吸收,增加骨质疏松的发生风险,对PCOS患者骨代谢产生不利影响。对以上方面进行阐述,以期为改善PCOS伴IR患者的代谢紊乱及生殖功能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囊卵巢综合征 胰岛素抵抗 雄激素类 月经周期 子宫内膜 脂代谢障碍 骨和骨组织
下载PDF
女性生殖道炎症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4
作者 王嵩 张崴 宋殿荣(审校) 《国际妇产科学杂志》 CAS 2023年第3期251-255,共5页
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s)是妇科常见病,其发病机制尚不清楚。炎症反应可以改变宫腔和腹腔的微环境,其中盆腔炎性疾病的发生可导致异位内膜病灶在形成过程中更易发生黏附、侵袭和血管生成。慢性子宫内膜炎可以通过影响在位内... 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s)是妇科常见病,其发病机制尚不清楚。炎症反应可以改变宫腔和腹腔的微环境,其中盆腔炎性疾病的发生可导致异位内膜病灶在形成过程中更易发生黏附、侵袭和血管生成。慢性子宫内膜炎可以通过影响在位内膜组织雌激素受体水平的变化,进而导致雌激素生成增加,使内膜组织具有更强的生物活性,可以在逃离盆腔免疫监视后更易种植在盆腔器官上。女性下生殖道炎性疾病可感染上生殖道导致宫腔和腹腔微环境处于炎症状态,这在EMs发生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同时,盆腔炎性疾病、慢性子宫内膜炎及女性下生殖道炎性疾病也是加重EMs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症 子宫内膜异位症 细胞黏附 新生血管化 病理性 子宫内膜炎
下载PDF
剖宫产子宫瘢痕缺损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9
5
作者 陈然然 宋殿荣(审校) 《国际妇产科学杂志》 CAS 2020年第3期249-253,共5页
剖宫产瘢痕缺损(caesarean scar defects,CSD)表现为超声下子宫下段低回声区,是子宫肌层在前次剖宫产切口处发生缺如或断裂,影响约30%的剖宫产女性。目前关于形成CSD的直接原因尚不明确,研究发现术中切口位置过低、单层缝合、使用铬制... 剖宫产瘢痕缺损(caesarean scar defects,CSD)表现为超声下子宫下段低回声区,是子宫肌层在前次剖宫产切口处发生缺如或断裂,影响约30%的剖宫产女性。目前关于形成CSD的直接原因尚不明确,研究发现术中切口位置过低、单层缝合、使用铬制肠线、患者心理压力大、子宫后位和多次剖宫产等均为形成CSD的危险因素;双层缝合、腹膜缝合、使用可吸收缝线等更利于切口的愈合;另外,CSD的形成还与长期使用皮质类固醇药物、子宫腺肌病和子痫前期病史等多种因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剖宫产术 瘢痕 危险因素 缝合技术
下载PDF
乳杆菌与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及宫颈病变的相关性 被引量:15
6
作者 张倩玉 王雅楠 宋殿荣(审校) 《国际妇产科学杂志》 CAS 2020年第3期340-344,共5页
乳杆菌是健康女性阴道内数量最多的菌群,对于维持阴道微生态平衡起着重要的作用。乳杆菌能牢固黏附于阴道黏膜上皮,起到占位性保护作用,并且分泌乳酸,维持阴道的酸性环境,产生H2O2、细菌素、生物表面活性物质等抑菌物质,引起有益的免疫... 乳杆菌是健康女性阴道内数量最多的菌群,对于维持阴道微生态平衡起着重要的作用。乳杆菌能牢固黏附于阴道黏膜上皮,起到占位性保护作用,并且分泌乳酸,维持阴道的酸性环境,产生H2O2、细菌素、生物表面活性物质等抑菌物质,引起有益的免疫反应,从而抵挡病原微生物的感染,是女性下生殖道重要的微生物屏障。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是宫颈癌的直接致病因素,而阴道作为宫颈的毗邻器官,其微生态环境对宫颈起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国内外很多学者研究发现以乳杆菌的减少为主的阴道微生态失衡与HPV感染、宫颈癌的发生有密切关系。乳杆菌通过产生各种代谢产物,以及激活机体免疫功能而发挥抵抗HPV感染、抑制肿瘤的作用。本文对乳杆菌与HPV感染及宫颈病变的相关性及其机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杆菌属 阴道微生态 乳头状瘤病毒科 宫颈肿瘤 宫颈疾病
下载PDF
阴道微环境与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1
7
作者 王嫱 郭洁 宋殿荣(审校) 《国际妇产科学杂志》 CAS 2020年第1期5-9,14,共6页
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是唯一可以明确的导致宫颈癌的致病因子,但HPV感染并不等于已是宫颈癌或者宫颈癌前病变,而提示有一种向宫颈病变发展的可能性。因此,有效的筛查和预防是降低HPV感染及宫颈病变发生的有效措施。宫颈阴道部处于阴道... 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是唯一可以明确的导致宫颈癌的致病因子,但HPV感染并不等于已是宫颈癌或者宫颈癌前病变,而提示有一种向宫颈病变发展的可能性。因此,有效的筛查和预防是降低HPV感染及宫颈病变发生的有效措施。宫颈阴道部处于阴道微环境中,正常阴道微环境是由阴道解剖结构、微生物菌群、局部免疫及机体的内分泌调节功能组成,他们之间相互影响,始终处于动态平衡的状态。而当阴道菌群、pH值、局部免疫、雌孕激素水平发生变化,可导致机体对HPV易感性增加,清除力降低。鉴于阴道微环境与HPV感染关系十分密切,本文就HPV感染与阴道微环境相关性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道 乳头状瘤病毒科 微生物群 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
下载PDF
核因子κB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中的作用 被引量:2
8
作者 王嵩 张崴 宋殿荣(审校) 《国际妇产科学杂志》 CAS 2022年第4期461-465,共5页
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s)是妇科常见及多发病,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清楚,已证实其与炎症反应、免疫因素、内分泌及激素等关系密切。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是一种蛋白复合物,在DNA转录、细胞因子合成、细胞凋亡与... 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s)是妇科常见及多发病,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清楚,已证实其与炎症反应、免疫因素、内分泌及激素等关系密切。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是一种蛋白复合物,在DNA转录、细胞因子合成、细胞凋亡与分化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异位、在位和正常子宫内膜细胞上NF-κB的表达具有差异性,同时NF-κB在炎症反应、激素合成、黏附因子及血管生成因子等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而这些方面与EMs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综述NF-κB在EMs发病中可能的作用,以期为治疗EMs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F-κB 子宫内膜异位症 细胞因子类 炎症 雌激素类 孕激素类 细胞黏附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类
下载PDF
宫腔菌群调控宫腔微环境影响胚胎着床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9
作者 任姝晴 郭洁 宋殿荣(审校) 《国际妇产科学杂志》 CAS 2022年第5期565-569,584,共6页
目前研究表明女性生殖道微生物群在维持正常妊娠和影响生殖结局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正常宫腔菌群(宫腔共生菌群)可维持宫腔内环境稳态,为胚胎着床提供良好的条件,然而其与宿主在胚胎着床期的相互作用机制仍知之甚少。当宫腔共生菌群发... 目前研究表明女性生殖道微生物群在维持正常妊娠和影响生殖结局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正常宫腔菌群(宫腔共生菌群)可维持宫腔内环境稳态,为胚胎着床提供良好的条件,然而其与宿主在胚胎着床期的相互作用机制仍知之甚少。当宫腔共生菌群发生紊乱时,可能通过破坏抗菌屏障、引起免疫细胞失衡、促进炎症因子释放以及产生异常代谢产物等改变宫腔微环境,进而降低子宫内膜容受性导致胚胎着床失败。因此,研究宿主-微生物群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异常的宫腔菌群对局部子宫内膜微环境生理和功能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综述正常宫腔共生菌群的构成、不孕症患者宫腔菌群特征及宫腔菌群与宿主在胚胎着床期的相互作用机制,以期为今后研究宫腔菌群在胚胎着床中的作用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 微生物群 胚胎植入 不育 女(雌)性 妊娠结局
下载PDF
肥胖型PCOS患者的生物学特征和临床特征 被引量:6
10
作者 王娇剑 鲁娣 +1 位作者 陈然然 宋殿荣(审校) 《国际生殖健康/计划生育杂志》 CAS 2022年第3期230-235,共6页
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是一种内分泌代谢紊乱综合征,临床表现高度异质性。肥胖是PCOS异质性临床表现之一,超过50%的PCOS患者超重或肥胖。肥胖型PCOS主要表现为高雄激素血症、中心型肥胖和糖脂代谢紊乱,非肥胖... 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是一种内分泌代谢紊乱综合征,临床表现高度异质性。肥胖是PCOS异质性临床表现之一,超过50%的PCOS患者超重或肥胖。肥胖型PCOS主要表现为高雄激素血症、中心型肥胖和糖脂代谢紊乱,非肥胖型PCOS主要表现为黄体生成激素(luteinizing hormone,LH)水平异常升高。尽管肥胖型和非肥胖型PCOS均存在内分泌代谢异常,然而肥胖可加重PCOS糖脂代谢紊乱;肥胖型PCOS还表现脂肪代谢的异常。综述肥胖型PCOS患者的临床特征、性激素水平、糖脂代谢特征,旨在为肥胖型和非肥胖型PCOS患者新的分型诊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囊卵巢综合征 肥胖症 性腺甾类激素 葡萄糖代谢障碍 脂代谢障碍
下载PDF
多囊卵巢综合征鼠类动物模型的构建 被引量:3
11
作者 黄千千 王娇剑 宋殿荣(审校) 《国际妇产科学杂志》 CAS 2022年第3期261-266,277,共7页
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ian syndrome,PCOS)是育龄期女性常见的一种内分泌代谢性疾病,病因复杂,发病率高,其多样化的临床表现以及远期并发症严重影响女性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为了深入认识PCOS,构建一个实用有效的动物模型十... 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ian syndrome,PCOS)是育龄期女性常见的一种内分泌代谢性疾病,病因复杂,发病率高,其多样化的临床表现以及远期并发症严重影响女性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为了深入认识PCOS,构建一个实用有效的动物模型十分必要。由于大鼠和小鼠体型小,繁殖周期短,具有较稳定的动情周期,对于实验研究既经济又方便,是最常用的实验动物之一。对国内外学者基于PCOS的发病特点、激素水平、内分泌及代谢指标建立的PCOS鼠类模型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旨在评价各种模型的优缺点,为实验中模型的选择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囊卵巢综合征 疾病模型 动物 鼠科 基因编辑 综述
下载PDF
胚胎早期发育过程中主要信号通路的作用机制
12
作者 陈然然 宋殿荣(审校) 《国际生殖健康/计划生育杂志》 CAS 2021年第6期481-485,共5页
胚胎发育始于受精卵,后者经过多次卵裂,胚胎的形态发生变化的同时,内部细胞也向不同谱系分化,为随后原肠胚的形成奠定基础。在胚胎早期发育过程中,多种信号通路参与了精细调控,如Hippo信号通路的差异性激活导致了滋养外胚层(trophectode... 胚胎发育始于受精卵,后者经过多次卵裂,胚胎的形态发生变化的同时,内部细胞也向不同谱系分化,为随后原肠胚的形成奠定基础。在胚胎早期发育过程中,多种信号通路参与了精细调控,如Hippo信号通路的差异性激活导致了滋养外胚层(trophectoderm,TE)和内细胞群(inner cell mass,ICM)的分化;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fibroblast growth factor/ex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 kinase,FGF/ERK)信号通路使ICM进一步分化为原始内胚层(primitive endoderm,PE)和外胚层(epiblast,EPI);骨形态发生蛋白(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BMP)信号通路及经典Wnt信号通路不仅与胚胎细胞的多能性相关,还在胚轴的建立中发挥重要作用;Notch信号通路和Nodal信号通路主要参与了胚胎左右不对称的形成等。综述胚胎发育早期的几条主要信号通路的作用,为深入了解胚胎早期发育及其调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胚胎发育 细胞谱系 胚层 信号传导 WNT信号通路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