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9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结球甘蓝黑腐病抗性评价及鉴定方法比较研究
1
作者 刘霄芸 杨志强 +5 位作者 朱运 彭奥 任雪松 司军 宋洪元 李勤菲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67-75,共9页
黑腐病是由野油菜黄单胞菌野油菜致病变种引起的细菌性病害,是为害结球甘蓝的产量与品质的主要病害之一.尽管黑腐病的病原菌有多个生理小种,但是世界上黑腐病的发生主要是由Xcc1和Xcc4引起的,而甘蓝中抗Xcc1和Xcc4的种质资源相对较少.... 黑腐病是由野油菜黄单胞菌野油菜致病变种引起的细菌性病害,是为害结球甘蓝的产量与品质的主要病害之一.尽管黑腐病的病原菌有多个生理小种,但是世界上黑腐病的发生主要是由Xcc1和Xcc4引起的,而甘蓝中抗Xcc1和Xcc4的种质资源相对较少.为了明确重庆地区的黑腐病病原菌,筛选抗黑腐病的甘蓝种质,本研究首先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鉴定重庆地区病原菌,然后采用离体整叶喷雾接种法评价30份甘蓝资源的抗病性,对筛选出的抗病种质采用离体叶片打孔喷雾法和滴接法复检,以及分子标记辅助鉴定.结果发现,重庆地区黑腐菌为Xcc1生理小种;离体整叶喷雾接种法接种16 d后,1份甘蓝材料(S18)表现为抗病,6份为耐病(S18S,S232,S23S,165,167,169);相比离体叶片打孔喷雾法,打孔滴接法能更准确区分抗病材料(S18)和耐病材料(S232);抗病材料(S18)和耐病材料(S232)均不含来自埃塞俄比亚芥抗黑腐病标记,但是它们同时具有BR6-InDel分子标记.该研究结果确定了重庆地区黑腐病病原菌生理小种为Xcc1,筛选出了抗该生理小种的甘蓝种质,明确了快速鉴定黑腐病抗性的方法,可为甘蓝抗黑腐病的种质创新和新品种选育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 黑腐病 生理小种Xcc1 抗病性 鉴定方法
原文传递
中药小分子抑制新生血管形成机制的研究进展
2
作者 周宇坤 李青 +3 位作者 张昊瑞 聂政 宋洪元 沈炜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616-621,共6页
一系列中药复方在临床实践和基础实验中被证明能够抑制病理性新生血管形成。中药小分子是中药复方中实际发挥药效的活性成分,特定中药小分子通过不同途径抑制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的表达,从而抑制新生血管形成,为相关血管新生疾病的治... 一系列中药复方在临床实践和基础实验中被证明能够抑制病理性新生血管形成。中药小分子是中药复方中实际发挥药效的活性成分,特定中药小分子通过不同途径抑制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的表达,从而抑制新生血管形成,为相关血管新生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思路。新生血管形成在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等视网膜新生血管疾病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也对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本文概述了新生血管形成的过程和机制,并以黄酮类、皂苷类、生物碱等中药小分子为主,讨论了中药小分子抑制新生血管形成的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理性新生血管形成 视网膜新生血管 肿瘤新生血管 中药小分子 黄酮类 生物碱类 皂苷类
原文传递
利用Cre/lox定位重组系统获得无选择标记GFP转基因烟草 被引量:9
3
作者 宋洪元 任雪松 +2 位作者 司军 李成琼 宋明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2973-2982,共10页
【目的】利用Cre/lox系统具有的特异重组特性,以绿色荧光蛋白GFP为目的基因,获得无选择标记的GFP转基因烟草。【方法】将Bar基因表达盒置于两个同向lox位点之间并与GFP基因表达盒融合后获得相应植物表达载体,转化烟草后获得抗除草剂Bast... 【目的】利用Cre/lox系统具有的特异重组特性,以绿色荧光蛋白GFP为目的基因,获得无选择标记的GFP转基因烟草。【方法】将Bar基因表达盒置于两个同向lox位点之间并与GFP基因表达盒融合后获得相应植物表达载体,转化烟草后获得抗除草剂Basta的GFP转基因植株。GFP转基因植株叶盘二次转化导入重组酶Cre基因后,实现与GFP基因连锁的Bar基因表达盒剔除,剔除Bar基因的植株开花后自交使重组酶Cre基因分离,获得无选择标记的GFP转基因烟草。【结果】将含Bar基因表达盒以及GFP基因表达盒的植物表达载体转化烟草Wisconsin38后获得了抗除草剂Basta以及GFP荧光表达的转基因植株。随机抽取5株转基因植株二次转化导入Cre基因,所获得的再生植株叶盘进行Basta的抗性检测,绝大多数单株对应叶盘在含8mg·L-1PPT(phosphinothricin)的筛选培养基上无法再生死亡,删除效率在76%~100%。对Bar基因删除后区域片段进行克隆测序分析显示,Bar基因表达盒已经被精确删除。Bar基因删除植株开花后自交,获得的自交后代进行NPTⅡ抗性检测,NPTⅡ敏感植株分子检测显示均只含有GFP基因。【结论】利用Cre/lox系统获得烟草无选择标记的转基因植物是稳定可行的,可广泛应用于其它无选择标记转基因植物的培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e/lox定位重组系统 无选择标记转基因烟草 绿色荧光蛋白 转基因
下载PDF
植物热胁迫反应及抗热性鉴定与评价 被引量:106
4
作者 宋洪元 雷建军 李成琼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48-50,共3页
综述了植物(主要是蔬菜作物)在热胁迫下的一些生育、生理及生化变化研究状况及其抗热性鉴定方法。
关键词 热胁迫 植物 抗热性鉴定 综合评价
下载PDF
利用Cre/lox重组系统获得无选择标记的SKTI抗虫转基因烟草 被引量:6
5
作者 宋洪元 任雪松 +3 位作者 司军 李成琼 宋明 雷建军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21-29,共9页
将置于两个同向lox位点之间的Bar基因表达盒与大豆胰蛋白酶抑制剂SKTI基因表达盒融合后获得相应植物表达载体,转化烟草Wisconsin 38后获得对棉铃虫具有明显抗性的SKTI转基因植株。SKTI转基因植株通过叶盘二次转化法导入Cre基因,对再生... 将置于两个同向lox位点之间的Bar基因表达盒与大豆胰蛋白酶抑制剂SKTI基因表达盒融合后获得相应植物表达载体,转化烟草Wisconsin 38后获得对棉铃虫具有明显抗性的SKTI转基因植株。SKTI转基因植株通过叶盘二次转化法导入Cre基因,对再生植株叶盘进行Basta的抗性检测,检测Bar基因的删除情况。结果表明:绝大多数再生植株对应叶盘在含8 mg/L PPT的筛选培养基上无法再生,Bar基因被删除的效率在38%-100%之间。对Bar基因删除区域进行PCR及克隆测序后发现Bar基因表达盒被精确删除。对Bar基因删除植株开花自交获得的分离后代进行NPTⅡ抗性检测,5株NPTⅡ敏感植株分子检测显示均只含有SKTI基因而无Cre基因存在,为无选择标记基因的SKTI转基因植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e/lox重组系统 SKTI基因 无选择标记 抗虫转基因烟草
下载PDF
利用Cre/lox重组系统建立番茄基因工程雄性不育恢复系 被引量:3
6
作者 宋洪元 任雪松 +3 位作者 司军 李成琼 宋明 雷建军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3581-3591,共11页
【目的】利用Cre/lox重组系统具有的重组删除特性建立番茄工程恢复系,特异删除F1中的雄性不育基因恢复其育性。【方法】将TA29-Barnase雄性不育基因表达盒置于两个同向lox位点之间并与NPTⅡ基因、Bar基因融合后获得植物表达载体pBinBarl... 【目的】利用Cre/lox重组系统具有的重组删除特性建立番茄工程恢复系,特异删除F1中的雄性不育基因恢复其育性。【方法】将TA29-Barnase雄性不育基因表达盒置于两个同向lox位点之间并与NPTⅡ基因、Bar基因融合后获得植物表达载体pBinBarloxTABn,转化番茄获得雄性不育转基因植株。Cre基因在CaMV35S启动子的驱动下转入番茄获得工程恢复系。两者在开花时进行杂交,利用Cre重组酶删除F1中的TA29-Barnase不育基因表达盒使育性恢复。【结果】利用NPTⅡ作为转化筛选标记基因获得了番茄雄性不育转基因植株。转基因植株中的Bar基因能正常表达,真叶叶盘在含PPT3mg·L-1(phosphinothricin)分化培养基上能分化愈伤组织及芽;真叶具有抗PPT20mg·L-1浓度以上的能力。获得的TA29-Barnase转基因植株表现雄蕊退化、无花粉产生或产生少量形状畸形且无生活力的花粉。雄性不育植株自花授粉不能坐果,用非转基因保持系花粉授粉后,果实正常膨大结籽,杂交后代对除草剂Basta的抗性按1﹕1分离。不育植株与Cre转基因工程恢复系杂交后,果实也正常膨大结籽。对不育植株与Cre转基因工程恢复系杂交后代进行分子检测,结果发现同时含Bar基因和Cre基因F1植株中的TA29-Barnase雄性不育基因被精确删除。TA29-Barnase基因删除植株育性被恢复,能正常开花结果。【结论】利用Cre/lox重组系统建立的Cre工程恢复系成功将番茄F1代中的不育基因删除,恢复了F1的育性。该研究结果为植物基因工程雄性不育系的育性恢复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e/lox重组系统 工程不育系 Cre工程恢复系 番茄
下载PDF
人工雄性不育基因及恢复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 被引量:3
7
作者 宋洪元 丁建刚 +2 位作者 曹必好 雷建军 宋明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49-253,共5页
结合Cre/loxp定位重组系统和杂种一代的育种特点,构建了雄性不育基因表达载体pCABARTABn和相应的恢复基因表达载体pBINPLUSCre。将位于质粒pTTABn中的雄性不育基因表达盒(含TA29启动子、barnase基因及Nos终止子)切下插入中间克隆载体pGl... 结合Cre/loxp定位重组系统和杂种一代的育种特点,构建了雄性不育基因表达载体pCABARTABn和相应的恢复基因表达载体pBINPLUSCre。将位于质粒pTTABn中的雄性不育基因表达盒(含TA29启动子、barnase基因及Nos终止子)切下插入中间克隆载体pGloxp2个同向lox位点之间,再将上述表达盒连同lox位点切下插入pCAMBar,获得以除草剂Basta为筛选剂的雄性不育基因表达载体pCABARTABn。PCR方法从溶原菌BM25.8基因组DNA扩增出Cre基因,克隆测序验证无误后插入PBI525CaMV35S-35S双启动子和Nos终止子之间,再将表达盒切下插入pBINPLUS质粒相应位点,得到恢复基因植物表达载体pBINPLUSC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e/loxp定位重组系统 雄性不育基因 恢复基因 表达载体构建
下载PDF
核糖核酸酶barnase基因的克隆策略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宋洪元 曹必好 +2 位作者 丁建刚 雷建军 宋明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118-1125,共8页
比较了目前报道的两种克隆barnase基因的方法——barnase基因的单独克隆和barstar抑制剂基因保护下的barnase基因克隆.分别利用4种质粒进行barnase基因的单独克隆时,得到的阳性克隆数量少.对其中15个阳性克隆进行了测序分析,结果有5个... 比较了目前报道的两种克隆barnase基因的方法——barnase基因的单独克隆和barstar抑制剂基因保护下的barnase基因克隆.分别利用4种质粒进行barnase基因的单独克隆时,得到的阳性克隆数量少.对其中15个阳性克隆进行了测序分析,结果有5个克隆出现碱基缺失,1个克隆出现碱基增加,其余9个克隆则出现氨基酸突变,均未得到氨基酸序列完全正确的克隆.进一步分析表明这些突变的位点大多直接与保持barnase蛋白的活性位点相关.而在克隆barnase基因之前,预先将barstar基因连同其自身启动子加载于待克隆载体上,随后再进行barnase基因克隆时则容易得到与报道的barnase基因序列完全一致的阳性克隆.分析认为由于barnase基因单独存在时有一定数量的蛋白表达,宿主菌大肠杆菌无法忍受而通过某种方式造成其barnase发生相应突变而无法实现barnase基因的单独克隆.因此有必要利用barstar基因的保护来进行barnase基因相应的克隆和遗传操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arnase基因 克降策略
下载PDF
利用Cre/lox重组系统建立反义基因工程雄性不育恢复系 被引量:1
9
作者 宋洪元 任雪松 +2 位作者 罗庆熙 雷建军 宋明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2198-2206,共9页
利用Cre/lox重组系统中的Cre重组酶能特异性识别并介导两个同向lox位点之间DNA序列发生重组删除的特点,将TA29驱动下的反义豌豆卷须肌动蛋白基因置于两个同向lox位点之间并与Bar基因连锁,转化烟草Wisconsin 38后获得抗除草剂Basta的转... 利用Cre/lox重组系统中的Cre重组酶能特异性识别并介导两个同向lox位点之间DNA序列发生重组删除的特点,将TA29驱动下的反义豌豆卷须肌动蛋白基因置于两个同向lox位点之间并与Bar基因连锁,转化烟草Wisconsin 38后获得抗除草剂Basta的转基因植株。将Cre基因导入烟草Wisconsin 38建立雄性不育工程恢复系。反义Actin转基因植株与Cre转基因植株杂交获得F1,通过Cre重组酶将F1中的反义肌动蛋白基因表达盒删除实现育性的恢复。结果显示:来自豌豆卷须的肌动蛋白基因在Wisconsin 38烟草绒毡层中反义表达但未能导致明显的雄性不育,转基因植株在花器官形态、花粉形状、活力、结实、结籽等方面与野生型植株间无明显的差异。而获得的烟草Cre转基因工程恢复系除少量植株出现叶片褪绿、结果少等异常外,绝大多数植株形态结构及开花结果习性与野生型一致;其中3个Cre转基因工程恢复系与Actin反义肌动蛋白转基因植株TAA-3杂交后,杂交后代中的绝大多数反义肌动蛋白基因表达盒均被精确删除,表明将Cre/lox重组系统用于建立基于反义基因工程雄性不育的恢复系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e/lox重组系统 反义肌动蛋白基因 雄性不育 恢复系 烟草
下载PDF
应用RAPD标记鉴定结球甘蓝品种 被引量:2
10
作者 宋洪元 雷建军 +1 位作者 李成琼 曹必好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38-41,共4页
利用RAPD标记对 17个结球甘蓝品种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较低浓度基因组DNA、高浓度Taq酶及一致的Mg2 + 浓度 ,有利于RAPD结果的稳定。所有品种经 12个引物扩增后 ,发现利用其中 4个引物在 17个品种间所扩增出的多态性标记可将全部品种... 利用RAPD标记对 17个结球甘蓝品种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较低浓度基因组DNA、高浓度Taq酶及一致的Mg2 + 浓度 ,有利于RAPD结果的稳定。所有品种经 12个引物扩增后 ,发现利用其中 4个引物在 17个品种间所扩增出的多态性标记可将全部品种鉴别。 17个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分析显示 ,秋冬甘蓝品种内的遗传差异较春甘蓝品种内更大。因此 ,为保持结球甘蓝多样性 ,将更多的遗传资源用于春甘蓝品种选育是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球甘蓝品种 RAPD标记 品种鉴定 遗传多样性分析
下载PDF
石斛总DNA的提取及鉴定 被引量:35
11
作者 彭锐 宋洪元 +1 位作者 李泉森 王宇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2期1129-1131,共3页
目的 :探讨不同DNA提取方法对石斛属DNA质量及分子标记结果的影响。方法 :对提取的DNA进行紫外光谱分析、总DNA电泳及RAPD分析。结果 :不同方法提取的DNA质量及产率存在显著差异 ,对RAPD结果影响很大。结论 :石斛属植物在DNA提取前加入... 目的 :探讨不同DNA提取方法对石斛属DNA质量及分子标记结果的影响。方法 :对提取的DNA进行紫外光谱分析、总DNA电泳及RAPD分析。结果 :不同方法提取的DNA质量及产率存在显著差异 ,对RAPD结果影响很大。结论 :石斛属植物在DNA提取前加入无CTAB缓冲液抽提多糖等杂质 ,可获得较高质量的D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总DNA 提取 鉴定 石斛属 紫外光谱
下载PDF
结球甘蓝对根肿病的抗性鉴定与评价 被引量:28
12
作者 司军 李成琼 +3 位作者 宋洪元 任雪松 宋明 王小佳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26-30,共5页
分别利用室内人工接种鉴定、田间人工接种鉴定、田间自然诱发鉴定3种方法,对19份甘蓝材料的抗性进行鉴定,并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日本甘蓝’、‘皱叶甘蓝’、‘大楠木’3份材料对根肿病表现为抗病,可以作为抗病育种的材料.3份材... 分别利用室内人工接种鉴定、田间人工接种鉴定、田间自然诱发鉴定3种方法,对19份甘蓝材料的抗性进行鉴定,并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日本甘蓝’、‘皱叶甘蓝’、‘大楠木’3份材料对根肿病表现为抗病,可以作为抗病育种的材料.3份材料‘天津圆球甘蓝’、‘北黑大平头’、‘小楠木’对根肿病表现为感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球甘蓝 根肿病 抗性鉴定 评价
原文传递
4个不同地区十字花科根肿病菌生理小种鉴定及甘蓝新组合的抗性鉴定 被引量:17
13
作者 陈静 任雪松 +3 位作者 宋洪元 李成琼 袁天成 司军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67-72,共6页
采用Willimas鉴别系统对采自重庆市涪陵区、四川省成都市新都区、云南省昆明市嵩明县、四川省攀枝花市盐边县的4份根肿病菌菌样进行生理小种鉴定,结果表明:4个地区生理小种分别为4号,11号,7号,7号.利用田间自然鉴定法在4号为优势小种的... 采用Willimas鉴别系统对采自重庆市涪陵区、四川省成都市新都区、云南省昆明市嵩明县、四川省攀枝花市盐边县的4份根肿病菌菌样进行生理小种鉴定,结果表明:4个地区生理小种分别为4号,11号,7号,7号.利用田间自然鉴定法在4号为优势小种的重庆市涪陵区发病区对79个甘蓝新组合进行了抗性鉴定,其中表现高抗、抗病、耐病和感病的分别有8,20,20,31个.从中选择8个具有抗性且经济性状较优良的组合进行室内接种鉴定,结果表明:甘蓝新组合GZ04,GZ09,GZ40,GZ76和GZ80为耐病杂种组合,GZ03,GZ19和GZ78为抗病杂种组合,其中GZ78表现为高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理小种 根肿病菌 抗性鉴定 甘蓝新组合
原文传递
结球甘蓝抗TuMV相关基因的克隆 被引量:18
14
作者 曹必好 宋洪元 +2 位作者 雷建军 宋明 杨朝辉 《Acta Genet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7期646-652,共7页
以结球甘蓝高抗TuMV自交不亲和系 84 0 75为材料 ,构建了cDNA文库。根据抗病基因保守序列 (NBS LRR)设计一对简并引物 ,以 84 0 75的基因组DNA和cDNA为模板 ,进行PCR扩增 ,分别扩增出一条 5 13bp片段 ,对扩增片段进行了克隆测序。选取... 以结球甘蓝高抗TuMV自交不亲和系 84 0 75为材料 ,构建了cDNA文库。根据抗病基因保守序列 (NBS LRR)设计一对简并引物 ,以 84 0 75的基因组DNA和cDNA为模板 ,进行PCR扩增 ,分别扩增出一条 5 13bp片段 ,对扩增片段进行了克隆测序。选取两个与抗病基因同源性较高的克隆片段作探针 (命名Bor1,Bor2 ) ,对构建的cDNA文库进行筛选 ,得到一个阳性克隆 (命名TuR2 )。测序及序列分析表明 ,该基因总长为 76 2bp ,编码 2 2 6个氨基酸 ,包含 6 81bp的开放阅读框 ,与已克隆的抗病基因有不同程度的同源性。利用TuR2作探针 ,进行了Southern杂交、Northern杂交以及抗病性的共分离检测分析。结果表明 ,TuR2可能以单拷贝形式存在 ,其表达是组成型的 ,且无组织特异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 抗TuMV TuR2
下载PDF
十字花科作物根肿病生防菌研究进展 被引量:17
15
作者 彭丽莎 袁天成 +3 位作者 李成琼 任雪松 宋洪元 司军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6-22,共7页
根肿病严重危害油菜、白菜、甘蓝、芥菜在内的十字花科作物,因此研究一种有效的防治方法以降低该病害的发生是非常重要的。十字花科作物根肿病的病原菌—根肿菌能以休眠孢子的形式长期存在于土壤中,一旦环境条件适宜即可萌发并迅速传播... 根肿病严重危害油菜、白菜、甘蓝、芥菜在内的十字花科作物,因此研究一种有效的防治方法以降低该病害的发生是非常重要的。十字花科作物根肿病的病原菌—根肿菌能以休眠孢子的形式长期存在于土壤中,一旦环境条件适宜即可萌发并迅速传播。生防菌是从拮抗病原菌和诱导植物抗性的角度寻求防治病害的一种方法。作者首先对获得十字花科作物根肿病生防菌的方法进行阐述,重点总结了生防菌的来源和筛选的方法。为了更好地利用生防菌,又简要综述了生防菌菌株的分类鉴定、发酵及拮抗物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分析了施用生防菌的方式和时间。并指出了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开发应用的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字花科 根肿病 生防菌 生物防效
下载PDF
芥菜农杆菌高效遗传转化体系初步建立 被引量:7
16
作者 曹必好 雷建军 +1 位作者 宋洪元 秦耀国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48-51,共4页
采用农杆菌导入法,探讨了影响芥菜农杆菌遗传转化效率的因素,优化了参数,初步建立了以MS+6 BA(2 0mg/L)+NAA(0 2mg/L)为分化培养基,预培养时间3或4d,共培养时间4d,农杆菌浓度D600nm为0 5,浸菌时间10min,筛选压Kan为25mg/L的遗传转化体系.
关键词 芥菜 农杆菌 遗传转化体系 参数 中国 基因
下载PDF
苹果属小金海棠的遗传多样性初步研究 被引量:9
17
作者 周志钦 成明昊 +2 位作者 宋洪元 李晓林 杨天秀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2001年第2期145-150,共6页
用RAPD技术建立了苹果属小金海棠 (Malusxiaojinensis) 2个自然分布区的 3个群体内随机选取的 30株树(10株 /每群体 )及其相应的子代实生苗共 6个群体、6 0个样本植株的分子标记。通过对 15个随机引物产生的 81条RAPD带的统计 ,计算了... 用RAPD技术建立了苹果属小金海棠 (Malusxiaojinensis) 2个自然分布区的 3个群体内随机选取的 30株树(10株 /每群体 )及其相应的子代实生苗共 6个群体、6 0个样本植株的分子标记。通过对 15个随机引物产生的 81条RAPD带的统计 ,计算了不同群体RAPD多态性带的数目。用TREECON软件分析了不同群体及所有个体间的遗传关系 ,并用AMOVA技术分析了物种的遗传变异。结果是 15个引物在全部分析个体中产生了 5 8条多态性带 ,平均每引物 3.8条。现有分布 3个群体及其相应的子代实生苗群体的平均多态性带的数目都为 1.5条左右。其中平均多态性带的数目最低的群体仅有 0 .7条 ,最高的群体也只有 2 .5条。遗传关系分析表明 ,2个自然分布区的不同群体间存在遗传分化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属 小金海棠 遗传多样性
下载PDF
结球甘蓝cDNA文库的构建和鉴定 被引量:5
18
作者 曹必好 雷建军 +5 位作者 宋洪元 宋明 杨朝辉 Chengbin Xiangr David.J.Oliver 李淡琼 《园艺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579-580,共2页
构建了结球甘蓝cDNA文库。文库的宿主菌为E .coliXL1 Blue。对文库的部分特性进行研究 ,滴度为 2× 10 8~ 4× 10 8pfu/mL ,插入片段的大小均在 5 0 0bp以上 ,以 1kb以上的片段占大多数 ,重组体的重组率为 95 % ,用抗病基因片... 构建了结球甘蓝cDNA文库。文库的宿主菌为E .coliXL1 Blue。对文库的部分特性进行研究 ,滴度为 2× 10 8~ 4× 10 8pfu/mL ,插入片段的大小均在 5 0 0bp以上 ,以 1kb以上的片段占大多数 ,重组体的重组率为 95 % ,用抗病基因片段作探针进行噬菌体原位杂交 ,杂交信号明显。对文库进行了扩增、保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建 鉴定 甘蓝 结球甘蓝 CDNA文库 总RNA 纯化
下载PDF
春甘蓝花芽分化至抽薹过程中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 被引量:14
19
作者 杨小明 李成琼 +2 位作者 宋洪元 任雪松 司军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4期19-23,共5页
以两个抽薹性不同的春甘蓝材料2006042和春丰为试材,利用石蜡切片法观察甘蓝花芽分化发育的过程,并对不同阶段发育过程中生理生化指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易抽薹材料2006042花芽分化进程明显早于耐抽薹品种春丰,早8d左右;2006042的可溶... 以两个抽薹性不同的春甘蓝材料2006042和春丰为试材,利用石蜡切片法观察甘蓝花芽分化发育的过程,并对不同阶段发育过程中生理生化指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易抽薹材料2006042花芽分化进程明显早于耐抽薹品种春丰,早8d左右;2006042的可溶性蛋白电泳分析显示在抽薹期出现了3条表达明显增强的特异蛋白,分子表达量分别为48.4、18.8、14.5kD,同时84.0kD条带消失,17.4kD条带减弱,说明这几种蛋白质与抽薹密切相关;易抽薹材料2006042的可溶性蛋白质和蔗糖含量始终比耐抽薹材料春丰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甘蓝 花芽分化 抽薹 生理生化指标
下载PDF
甘蓝抗黑腐病离体鉴定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8
20
作者 黄德芬 李成琼 +2 位作者 司军 任雪松 宋洪元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5-9,共5页
以活体喷雾法作对照,研究了不同离体接种方法、不同接种浓度以及不同苗龄对甘蓝抗病性鉴定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环叶打孔离体叶片滴接法在甘蓝4~6片真叶期时,将浓度为1.0×108 cfu/mL的细菌悬浮液接种在直径1.5cm甘蓝叶片上,放到... 以活体喷雾法作对照,研究了不同离体接种方法、不同接种浓度以及不同苗龄对甘蓝抗病性鉴定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环叶打孔离体叶片滴接法在甘蓝4~6片真叶期时,将浓度为1.0×108 cfu/mL的细菌悬浮液接种在直径1.5cm甘蓝叶片上,放到铺有湿滤纸的培养皿中密封后在28℃培养箱中培养5d后进行鉴定,其鉴定结果与活体喷雾法鉴定结果一致,可用于抗源筛选、品种(系)抗性鉴定及在抗病突变体筛选等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 黑腐病 抗性 离体鉴定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