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2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期前后联合入路手术治疗胸腰椎脊柱结核 被引量:32
1
作者 宋滇文 贾连顺 +3 位作者 袁文 陈雄生 周许辉 严望军 《脊柱外科杂志》 2006年第6期329-332,共4页
目的探讨胸、腰椎结核的手术治疗方式。方法42例胸、腰椎结核患者,男24例,女18例;年龄为22~73岁,平均38.2岁。其中胸椎结核11例,胸腰段结核14例,L2以下腰椎结核17例。术前采用四至六联正规抗结核治疗至少3周,所有患者均采用后... 目的探讨胸、腰椎结核的手术治疗方式。方法42例胸、腰椎结核患者,男24例,女18例;年龄为22~73岁,平均38.2岁。其中胸椎结核11例,胸腰段结核14例,L2以下腰椎结核17例。术前采用四至六联正规抗结核治疗至少3周,所有患者均采用后路椎弓根螺钉系统矫形内固定、椎板间植骨(人工骨),同期行前路病灶清除联合自体髂骨植骨术。前路手术切口根据病变节段分别采用经胸腔入路、胸膜外腹膜外入路、经腹膜外肾切口、经腹直肌旁腹膜外切口及腹正中腹膜外入路。平均手术时间为230min,术中平均出血量为550ml。术后继续抗结核治疗,术后4周下地行走。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8~46个月随访,平均24.3个月。全部患者植骨融合,腰背痛症状缓解,神经功能明显恢复,复查血沉及CRP均正常。结论对于非手术治疗效果不佳的胸、腰椎结核患者,采用后路矫形内固定、前路病灶清除植骨的一期手术方式可获得满意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椎 腰椎 脊柱结核 外科手术
下载PDF
椎板切除术后颈椎后凸畸形 被引量:7
2
作者 宋滇文 贾连顺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10期1014-1016,共3页
关键词 颈椎后凸畸形 椎板切除术 医源性后凸畸形 病因 预防 治疗
下载PDF
脊髓型颈椎病发病的危险因素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宋滇文 贾连顺 +5 位作者 蔡全才 陈雄生 孔庆毅 钱列 史建刚 谢宁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z1期65-67,共3页
目的:探讨脊髓型颈椎病发病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成组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收集118例脊髓型颈椎病和127例颈型颈椎病患者,对各项与发病可能相关的因素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通过非条件Logistic回归筛选出年龄、外伤史、家族史、枕头厚度... 目的:探讨脊髓型颈椎病发病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成组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收集118例脊髓型颈椎病和127例颈型颈椎病患者,对各项与发病可能相关的因素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通过非条件Logistic回归筛选出年龄、外伤史、家族史、枕头厚度为脊髓型颈椎病发病的危险因素;单因素分析显示吸烟与伏案工作时间可能与脊髓型颈椎病发病有关.结论:与颈型颈椎病相比,脊髓型颈椎病发病年龄偏大,且与家族病史关系密切.合理用枕、防止外伤是等预防脊髓型颈椎病的重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型颈椎病 危险因素 多因素分析 预防
下载PDF
腰椎间盘突出部位与受压腰骶神经根的异常关系及其原因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宋滇文 贾连顺 +1 位作者 陈德玉 袁文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7期667-669,共3页
目的 :观察腰椎间盘突出部位与受压腰骶神经根之间存在的异常关系。方法 :分析 3 9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例椎间盘突出部位与受压腰骶神经根之间的对应关系 ,根据影像学资料及术中所见 ,探讨异常关系的原因。结果 :腰椎间盘突出压迫同序... 目的 :观察腰椎间盘突出部位与受压腰骶神经根之间存在的异常关系。方法 :分析 3 9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例椎间盘突出部位与受压腰骶神经根之间的对应关系 ,根据影像学资料及术中所见 ,探讨异常关系的原因。结果 :腰椎间盘突出压迫同序数椎间孔神经根者占 6.4% ,主要原因为向上游离型椎间盘突出物的位移以及极外侧型椎间盘突出 ;压迫下 2个出口的神经根者占 5 .9% ,主要原因为向下游离型椎间盘突出物的位移、中央或偏中央型椎间盘突出以及移行椎。结论 :腰椎间盘突出部位与受压神经根之间出现异常关系的发生率较高 ,原因较复杂 ;脊髓造影检查有助于减少误诊及手术定位失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骶神经根受压 腰椎间盘突出症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大鼠脊髓损伤后诱导型-氧化氮合酶基因表达变化的实验研究
5
作者 宋滇文 贾连顺 周玉坤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13期1324-1325,共2页
目的 :探讨大鼠脊髓损伤后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 (iNOS)mRNA表达的变化规律。方法 :SD大鼠 48只 ,随机分为 8组 ,采用Allen’s脊髓损伤打击模型 ,以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法测定伤段脊髓组织iNOSmRNA表达情况。结果 :iNOSmRNA在... 目的 :探讨大鼠脊髓损伤后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 (iNOS)mRNA表达的变化规律。方法 :SD大鼠 48只 ,随机分为 8组 ,采用Allen’s脊髓损伤打击模型 ,以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法测定伤段脊髓组织iNOSmRNA表达情况。结果 :iNOSmRNA在脊髓损伤前即有表达 ,损伤后早期无明显变化 ,伤后 72h开始升高 ,1周时达到高峰。结论 :脊髓继发性损害的持续时间可能大于传统观念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脊髓损伤 诱导型-氧化氮合酶 基因表达变化
下载PDF
椎板切除术后颈椎畸形的手术治疗
6
作者 宋滇文 贾连顺 +5 位作者 袁文 陈德玉 倪斌 肖建如 陈雄生 史建刚 《国外医学(骨科学分册)》 2001年第2期98-101,共4页
目的:探讨椎板切除术后颈椎后凸畸形的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对17例椎板切除术后颈椎后凸畸形患者采用颈椎前路减压矫形、植骨内固定的方法进行手术治疗。结果:17例患者中,颈椎畸形得到不同程度矫正,其中9例变为直立型,5例变为前凸型;... 目的:探讨椎板切除术后颈椎后凸畸形的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对17例椎板切除术后颈椎后凸畸形患者采用颈椎前路减压矫形、植骨内固定的方法进行手术治疗。结果:17例患者中,颈椎畸形得到不同程度矫正,其中9例变为直立型,5例变为前凸型;脊髓功能评分平均提高5.9分,平均改善率为48.6%。结论:椎板切除术后颈椎后凸畸形的持续发展严重影响患者的脊髓功能;前路手术可同时解决畸形矫正和脊髓减压,是较为理想的手术方法;椎体牵开器及内固定器材的正确使用,是手术操作的要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畸形 椎板切除术 后凸畸形 手术治疗
下载PDF
增生后纵韧带切除扩大减压治疗脊髓型颈椎病 被引量:24
7
作者 陈德玉 贾连顺 +5 位作者 宋滇文 袁文 倪斌 肖建如 王新伟 肖剑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8期738-739,共2页
目的 :观察颈椎前路增生后纵韧带切除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 :设计后纵韧带切除术式及相应器械 ,在颈椎前路切骨减压基础上切除增生肥厚的后纵韧带 ,行扩大减压并植骨融合治疗脊髓型颈椎病 5 9例。根据JOA评分判定脊髓功能恢复... 目的 :观察颈椎前路增生后纵韧带切除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 :设计后纵韧带切除术式及相应器械 ,在颈椎前路切骨减压基础上切除增生肥厚的后纵韧带 ,行扩大减压并植骨融合治疗脊髓型颈椎病 5 9例。根据JOA评分判定脊髓功能恢复程度及恢复率。结果 :随访 6~ 32个月 ,神经功能恢复率为 6 4%~ 10 0 %。结论 :颈椎前路切骨减压后行增生后纵韧带切除使病变节段减压更加彻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颈椎病 后纵韧带 前路减压 外科手术 治疗
下载PDF
寰枢椎经关节螺钉固定的临床解剖学测量 被引量:12
8
作者 孔庆毅 李家顺 +3 位作者 贾连顺 陈德玉 纪荣明 宋滇文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13期1328-1330,共3页
目的 :测量国人寰枢椎经关节螺钉固定的相关参数 ,明确固定时解剖学允许的最大前脱位程度。方法 :对 2 0套正常成人尸体标本的寰枢椎进行解剖 ,观察枢椎横突孔的形状、椎动脉在孔内的走行情况 ;测量经关节螺钉固定的相应指标。结果 :枢... 目的 :测量国人寰枢椎经关节螺钉固定的相关参数 ,明确固定时解剖学允许的最大前脱位程度。方法 :对 2 0套正常成人尸体标本的寰枢椎进行解剖 ,观察枢椎横突孔的形状、椎动脉在孔内的走行情况 ;测量经关节螺钉固定的相应指标。结果 :枢椎横突孔形状各不相同 ,椎动脉的走行也有相应的差异。测量进钉最大角 (53 .78± 4 .2 9)° ;标准角 (42 .84± 2 .42 )°;下限角 (32 .75± 3 .45)°;最小角 (2 6 .0 9± 1 .51 )°;标准角位置的钉道长 (38.81± 0 .85)mm ,最大脱位位置的钉道长 (44.2 0± 3 .0 9)mm ;脱位的移位距离 (8.93± 4 .1 7)mm ;占关节面矢状径的百分比 (50 .0 1± 1 8.2 0 ) %。结论 :寰枢椎经关节螺钉固定植入角的最佳角度为与水平面成 (42 .84± 2 .42 )° ;寰枢椎前脱位程度在一定范围内 ,仍允许经关节螺钉的植入。由于个体差异明显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寰枢椎 经关节螺钉固定 临床解剖参数 最大前脱位程度 寰枢关节
下载PDF
过伸性颈椎脊髓损伤的影像学特征与临床意义 被引量:18
9
作者 贾宁阳 王晨光 +2 位作者 陈雄生 周许辉 宋滇文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8期1388-1391,共4页
[目的]探讨过伸性颈椎脊髓伤影像学特点,为临床治疗方法选择提供依据。[方法]对本组78例因不同原因造成的颈椎过伸性损伤的影像学表现,包括X线片、CT、MRI不同的影像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椎前阴影增宽57例(73.1%),其中36例损伤节段前间... [目的]探讨过伸性颈椎脊髓伤影像学特点,为临床治疗方法选择提供依据。[方法]对本组78例因不同原因造成的颈椎过伸性损伤的影像学表现,包括X线片、CT、MRI不同的影像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椎前阴影增宽57例(73.1%),其中36例损伤节段前间隙增宽或伴颈椎前缘撕脱骨折,局限性增宽占17.5%,弥漫性占82.5%退变性和发育性椎管狭窄63例。CT平扫显示椎体前后缘明显退变骨赘形成37例,椎间盘变性突出21例。MRI的特征性表现为椎间盘和前纵韧带损伤61例(78.2%)。椎体前血肿及水肿57例,64例表现脊髓不同程度受压或损伤。根据影像学变化,提出影像学诊断根据。[结果]过伸性颈椎脊髓损伤影像有明显特征性变化,包括骨和前纵韧带、椎间盘及相应节段的脊髓存在特征性变化;脊髓损伤与影像学表现有明显相关性,临床上可能表现典型急性脊髓中央综合征,但多数表现不同程度神经功能障碍。[结论]影像学变化特征结合临床表现特点,为过伸性颈脊髓损伤诊断及其早期治疗方法选择提供影像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过伸性脊髓伤 影像学表现
下载PDF
三种颈椎前路带锁钢板临床应用比较 被引量:14
10
作者 陈德玉 贾连顺 +5 位作者 袁文 戴力扬 倪斌 肖建如 沈强 宋滇文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7期633-635,共3页
目的 :比较 3种颈椎前路带锁钢板螺钉固定系统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AO、Orion和SpineTech颈椎前路带锁钢板治疗颈椎骨折脱位、脊髓型颈椎病和颈椎椎体肿瘤 84例 ,随访 6~ 18月 ,观察各固定系统的稳定性和融合率及并发症。结果 :3种... 目的 :比较 3种颈椎前路带锁钢板螺钉固定系统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AO、Orion和SpineTech颈椎前路带锁钢板治疗颈椎骨折脱位、脊髓型颈椎病和颈椎椎体肿瘤 84例 ,随访 6~ 18月 ,观察各固定系统的稳定性和融合率及并发症。结果 :3种钢板螺钉系统固定融合率无显著差别 ,SpineTech钢板螺钉锁定强度较弱 ,易出现植骨块塌陷。AO钢板与固定螺钉角度较难控制 ,技术要求较高。结论 :AO和Orion颈椎前路钢板螺钉系统固定效果好 ,而后者更易操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板 螺钉 内固定 颈椎骨折 治疗
下载PDF
椎间盘源性腰痛的病理生理学机制 被引量:16
11
作者 刘伟 宋滇文 贾连顺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364-366,共3页
关键词 椎间盘源性腰痛 病理生理学机制 神经根压迫 下腰痛 椎间盘突出 脊柱疾病 腰肌劳损 脊柱侧凸
下载PDF
颈髓损伤气管切开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8
12
作者 邵将 贾连顺 +4 位作者 朱巍 陈雄生 宋滇文 严望军 周许辉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885-887,890,共4页
[目的]探讨颈髓损伤患者气管切开的发生率和危险因素。[方法]收集整理1185例颈髓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气管切开率,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评价年龄、性别、工作性质、受伤原因、颈髓损伤程度、颈髓损伤节段、治疗期间营养状态等因素... [目的]探讨颈髓损伤患者气管切开的发生率和危险因素。[方法]收集整理1185例颈髓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气管切开率,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评价年龄、性别、工作性质、受伤原因、颈髓损伤程度、颈髓损伤节段、治疗期间营养状态等因素对于患者气管切开率的影响。统计相关因素各分项下的气管切开率。[结果]99例患者被实施气管切开,气管切开率8.35%。年龄、颈髓损伤程度、颈髓损伤节段、受伤原因等因素与气管切开率相关,其他一些因素与气管切开率无显著相关性。随年龄的增长,颈髓损伤患者气管切开率逐渐增加,〈20岁的患者,无1例实施气管切开,〉60岁的患者气管切开率高达38.7%;随颈髓损伤程度的加重和节段的升高,气管切开率不断增加,ASIA分级D级颈髓损伤患者气管切开率为0.5%,而完全性颈髓损伤患者气管切开率高达19.1%;C7~C4节段的颈髓完全性损伤气管切开率分别为4.3%,22.3%,21.6%和32.7%,而c3和c3以上节段的完全性损伤患者,大部分在实施气管切开之前即发生死亡,故气管切开率并不高。高处坠落所致颈髓损伤患者较其他患者有更高的气管切开率。[结论]颈髓严重损伤、颈髓高位损伤和高龄是颈髓损伤患者气管切开的主要危险因素。高位的(c3和c3以上)颈髓完全性损伤患者应尽早实施气管切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颈髓损伤 气管切开 影响因素
下载PDF
脊髓型颈椎病外科治疗的远期疗效评价 被引量:10
13
作者 贾连顺 袁文 +3 位作者 倪斌 陈德玉 宋滇文 陈雄生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7期605-609,共5页
目的 :研究脊髓型颈椎病经前路减压及植骨融合术后的远期疗效及其影响因素。 方法 :对 2 45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 ,实施颈前路减压及自体髂骨移植融合 ,其中 3 1例于术后 6个月至 4年再次手术。术后随访 5 -15年 ,平均随访时间 6.8年。结... 目的 :研究脊髓型颈椎病经前路减压及植骨融合术后的远期疗效及其影响因素。 方法 :对 2 45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 ,实施颈前路减压及自体髂骨移植融合 ,其中 3 1例于术后 6个月至 4年再次手术。术后随访 5 -15年 ,平均随访时间 6.8年。结果 :术后功能评价 ,优 118例 ( 4 8.16% ) ,良 71例 ( 2 8.98% ) ,可 3 5例 ( 14 .2 9% )及差 2 1例 ( 8.5 7% )。根据 40分评分法 ,3 6-4 0分者 10 1例 ,3 1-3 5分者 5 4例 ,平均提高 8分。 结论 :脊髓型颈椎病外科治疗远期效果是肯定的 ;手术时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型颈椎病 外科手术 远期疗效
下载PDF
盐酸乙哌立松治疗颈肩痛腰背痛临床疗效评价 被引量:8
14
作者 谢宁 曹师锋 +3 位作者 王诗波 宋滇文 何海龙 贾连顺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10期993-995,共3页
目的 :评价盐酸乙哌立松对骨科常见痛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由 7家医院同时收集了采用单独口服盐酸乙哌立松和加用其他药物两种方法治疗的 13 8例患者 ,记录两组的治疗效果和副作用。结果 :对于颈肩痛和腰背痛等疾病的常见症状 ,单一组... 目的 :评价盐酸乙哌立松对骨科常见痛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由 7家医院同时收集了采用单独口服盐酸乙哌立松和加用其他药物两种方法治疗的 13 8例患者 ,记录两组的治疗效果和副作用。结果 :对于颈肩痛和腰背痛等疾病的常见症状 ,单一组和联合组均可取得 80 %以上的有效率。病情轻者单一组即可取得良好疗效 ,病情重者联合组效果更好 ,但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副作用发生率为 1.45 %。结论 :单独应用盐酸乙哌立松就可获得很高的有效率 ,与其他药物联合服用 ,可使其有效率进一步提高。盐酸乙哌立松的安全性很好 ,副作用发生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酸乙哌立松 颈肩痛 腰背痛 治疗 疗效
下载PDF
颈椎动态变化与过伸性脊髓损伤 被引量:19
15
作者 贾连顺 宋滇文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8期1361-1362,共2页
关键词 过伸性脊髓损伤 颈椎脊髓损伤 动态变化 颈椎过伸性损伤 颈脊髓损伤 颈椎退变 脊髓损伤患者 损伤机制
下载PDF
富血小板血浆在骨愈合治疗中的作用 被引量:10
16
作者 陈剑 袁文 宋滇文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1期7755-7758,共4页
背景:富血小板血浆可明显促进各种组织的修复和愈合。临床上运用其治疗骨软骨以及软组织缺损等骨科疾病方面已取得了很多成果。目的:简要综述近年来富血小板血浆相关研究,总结其在骨科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中的进展。方法:以"platele... 背景:富血小板血浆可明显促进各种组织的修复和愈合。临床上运用其治疗骨软骨以及软组织缺损等骨科疾病方面已取得了很多成果。目的:简要综述近年来富血小板血浆相关研究,总结其在骨科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中的进展。方法:以"platelet-rich plasma,bone formation,tissue engineering"为检索词,检索Pubmed数据库(1999-01/2011-01),以"富血小板血浆,骨缺损,组织工程"为检索词,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999-01/2011-01)。纳入与干细胞以及干细胞在骨科应用方面的基础和临床研究,排除不相关及重复研究。计算机初检得到301篇文献,根据纳入排除标准,最终纳入62篇。结果与结论:尽管目前还存在争论,但富血小板血浆仍是一种非常有潜力的技术,尤其是作为细胞支架在组织工程中的应用如能被进一步研究证实有效,将对骨组织工程乃至其他各种组织工程研究产生重大的影响。因此除了规范研究在循证医学方面的要求之外,这应该是富血小板血浆今后研究的有一个重要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血小板血浆 组织工程 骨科 应用 综述文献
下载PDF
颈椎间盘源性疼痛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7
作者 宋佳 宋滇文 贾连顺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468-471,共4页
颈椎间盘源性疼痛(cervicaldiscogenicpain,CDP)是由颈椎间盘病变引起的头、颈、肩胛区域或上肢放射痛、牵扯痛、麻木,但不伴有神经根分布区域的放射痛。颈椎间盘源性疼痛不包括因椎间盘退变、突出压迫颈神经根所致的有明确解剖分... 颈椎间盘源性疼痛(cervicaldiscogenicpain,CDP)是由颈椎间盘病变引起的头、颈、肩胛区域或上肢放射痛、牵扯痛、麻木,但不伴有神经根分布区域的放射痛。颈椎间盘源性疼痛不包括因椎间盘退变、突出压迫颈神经根所致的有明确解剖分布区域的疼痛。其疾病名称经历了很长时间的演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源性疼痛 颈椎间盘病变 颈神经根 椎间盘退变 疾病名称 放射痛 分布区 肩胛区
原文传递
骨形态发生蛋白2和7共转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成骨分化 被引量:3
18
作者 陈剑 袁文 +3 位作者 宋滇文 胡凯猛 范立星 刘厚奇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2年第49期9139-9145,共7页
背景:骨形态发生蛋白最主要的作用是诱导骨形成,但因提取困难、代谢速度快、难以准确控制其使用浓度、价格昂贵等限制了其在体外和体内相关研究中的应用。目的:构建含特异细胞生长因子基因骨形态发生蛋白2,7的腺病毒载体,观察骨形态发... 背景:骨形态发生蛋白最主要的作用是诱导骨形成,但因提取困难、代谢速度快、难以准确控制其使用浓度、价格昂贵等限制了其在体外和体内相关研究中的应用。目的:构建含特异细胞生长因子基因骨形态发生蛋白2,7的腺病毒载体,观察骨形态发生蛋白2和骨形态发生蛋白7基因共转染对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的促进作用。方法:将全骨髓贴壁法分离得到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传至第3代,分为5组,空白组和常规诱导组分别以常规培养基和成骨诱导分化培养基培养;骨形态发生蛋白2,7腺病毒转染组:分别单独以骨形态发生蛋白2、骨形态发生蛋白7腺病毒进行转染;联合转染组:以2种骨形态发生蛋白腺病毒联合转染。结果与结论:转染第7天,联合转染组成骨相关基因Runx-2、Osx、Ⅰ型胶原和碱性磷酸酶mRNA表达均较其他各组增高(P<0.05);骨形态发生蛋白2,7腺病毒转染组上述指标较空白组和常规诱导组增高(P<0.05)。转染第14天,联合转染组4个指标均较其他各组明显增高(P<0.05);同时,4个指标表达均高于第7天(P<0.05)。病毒转染后第7天,联合转染组Ⅰ型胶原和骨钙素蛋白表达均较其他组明显增高(P<0.05)。提示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进行骨形态发生蛋白2腺病毒和骨形态发生蛋白7腺病毒共转染后,较单基因转染和成骨诱导液诱导更能促进成骨相关基因和蛋白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干细胞 腺病毒 骨形态发生蛋白2 骨形态发生蛋白7 Ⅰ型胶原 共转染 成骨诱导 成骨活性 成骨蛋白 组织工程
下载PDF
磁共振对脊髓型颈椎病前路减压及融合术后评价 被引量:4
19
作者 贾宁阳 陈雄生 +3 位作者 史建刚 宋滇文 沈康平 王晨光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8期757-759,共3页
目的 :研究脊髓型颈椎病前路减压及融合术后的MRI表现与临床意义 ,评价术后MRI表现及其与术后疗效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 5 8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对照术前与术后MRI图像与临床资料 ,观察颈椎磁共振影像表现与临床疗效间的关系。结果 ... 目的 :研究脊髓型颈椎病前路减压及融合术后的MRI表现与临床意义 ,评价术后MRI表现及其与术后疗效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 5 8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对照术前与术后MRI图像与临床资料 ,观察颈椎磁共振影像表现与临床疗效间的关系。结果 :前路减压术中植骨MRI信号强度根据手术时间由低逐渐向等信号转变 ,而纯钛钢板均为无信号影 ,术前仅表现出骨赘和椎间盘突出者其术后功能改善好 ,而术后功能不佳者术前MRI特征表现为脊髓T2WI高信号 ,融合平面与融合相邻椎间层面出现不同程度的脊髓受压。结论 :MRI可根据信号变化反映前路植骨融合状况 ,并通过术后MRI不同表现为评价脊髓型颈椎病前路术后的功能变化提供了影像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型颈椎病 前路手术 磁共振 治疗
下载PDF
3D打印模型在临床八年制情景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28
20
作者 孔金海 钟南哲 +5 位作者 王君成 肖辉 孙正望 宋滇文 魏海峰 肖建如 《基础医学教育》 2015年第10期924-926,共3页
3D打印技术是一种新型的快速成型技术,具有较强的三维直观性,在骨科领域应用较为广泛。文章通过回顾性分析从2012年5月-2015年5月在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骨肿瘤科临床实习的30名临床八年制研究生,采用脊柱肿瘤的3D打印模型实时对于... 3D打印技术是一种新型的快速成型技术,具有较强的三维直观性,在骨科领域应用较为广泛。文章通过回顾性分析从2012年5月-2015年5月在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骨肿瘤科临床实习的30名临床八年制研究生,采用脊柱肿瘤的3D打印模型实时对于拟行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影像学特点进行介绍和分析,与同期实习的另外30名学员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显示八年制学员在3D打印模型的情景教学下对肿瘤大小、动脉、周围毗邻神经、肿瘤的边界等认知掌握程度高于对照组,学习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 临床医学教学 情景教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