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优选本土乳酸菌-酵母接种时序对模拟红葡萄汁混菌发酵特性的影响
1
作者 姜娇 史学容 +5 位作者 柴梦淼 黄蓉 张艾霞 宋育阳 秦义 刘延琳 《中国食品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14-124,共11页
为探究混菌发酵对葡萄酒理化指标及酒样颜色的影响,利用3株优选乳酸菌6-20、GZC3、V22与酿酒酵母CECA进行同时和顺序发酵,综合探究乳酸菌-酵母接种时序对模拟红葡萄汁混菌发酵的影响。结果表明,各混菌组合间具有良好适配性,发酵期间乳... 为探究混菌发酵对葡萄酒理化指标及酒样颜色的影响,利用3株优选乳酸菌6-20、GZC3、V22与酿酒酵母CECA进行同时和顺序发酵,综合探究乳酸菌-酵母接种时序对模拟红葡萄汁混菌发酵的影响。结果表明,各混菌组合间具有良好适配性,发酵期间乳酸菌与酵母菌体数量基本维持在10^(6)CFU/mL以上,整体发酵周期约15 d左右,酒样的基本理化指标均符合国家葡萄酒相关标准。先接种乳酸菌的组合有利于苹果酸-乳酸发酵迅速触发;反之则更利于酒精发酵,尤其是CECA/6-20复合发酵组,先接种CECA较先接种6-20的处理,能够使得酒精发酵时长缩短2~4 d。不同的接种方式及发酵组合对酒样颜色和总酚均具有显著影响,其中在接种GZC34 d后接种酵母菌发酵组的酒样颜色最深。本文首次系统研究本土乳酸菌与酵母菌的接种时序对模拟葡萄酒发酵特性的影响,旨在为葡萄酒生产的提质增效及我国酿酒微生物种质资源的良性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酿酒酵母 乳酸菌 混菌发酵 接种时序 理化指标
下载PDF
粟酒裂殖酵母和戴尔有孢圆酵母混合发酵对赤霞珠桃红葡萄酒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3
2
作者 董超 黄蓉 +3 位作者 姜娇 秦义 刘延琳 宋育阳 《中国食品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06-216,共11页
研究粟酒裂殖酵母S17与戴尔有孢圆酵母R68不同的混合发酵方式对赤霞珠桃红葡萄酒理化指标、色泽、香气质量的影响,为利用非酿酒酵母提升葡萄酒品质奠定理论基础。以宁夏西鸽酒庄赤霞珠葡萄为试材,设计两种菌株单独接种、同时接种与顺序... 研究粟酒裂殖酵母S17与戴尔有孢圆酵母R68不同的混合发酵方式对赤霞珠桃红葡萄酒理化指标、色泽、香气质量的影响,为利用非酿酒酵母提升葡萄酒品质奠定理论基础。以宁夏西鸽酒庄赤霞珠葡萄为试材,设计两种菌株单独接种、同时接种与顺序接种的模式酿造桃红葡萄酒,以商业酿酒酵母CECA单独发酵为对照。酿造完成后对酒样的基本理化指标、色泽和香气成分进行分析,香气特征通过感官品鉴量化表征。结果表明:S17与R68共同发酵的酒样中挥发酸含量(0.29 g/L)低于S17单独发酵(0.81 g/L)和先接种S17后接种R68(0.78 g/L)的处理组;共同发酵苹果酸含量(0.62 g/L)低于R68单独发酵(0.85 g/L)和先接种R68后接种S17发酵(0.71 g/L)。3种混酿方式花色苷和丙酮酸含量较高,酒体色泽饱满。S17与R68共同发酵的酒样的酯类物质含量高(21525.60μg/L),并增加了金合欢醇、柠檬烯、正辛醛、苯乙醛等挥发性化合物的含量。结论:粟酒裂殖酵母与戴尔有孢圆酵母的共同接种方式发酵具有降低挥发酸,提升葡萄酒的果香和香气复杂性的潜力,并且有利于改善葡萄酒的色泽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菌发酵 同时接种 挥发酸 颜色 香气 赤霞珠
下载PDF
微通氧条件下东方伊萨酵母对猕猴桃酒的降酸效果 被引量:2
3
作者 刘俊丽 孙广玲 +3 位作者 黄蓉 刘延琳 姜娇 宋育阳 《中国食品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83-294,共12页
目的:为改善猕猴桃果酒口感酸涩的问题,发挥非酿酒酵母调节有机酸含量,丰富酒体香气和口感等潜在优势,利用东方伊萨酵母的生物降酸特性,酿造猕猴桃酒。方法:以商业酿酒酵母CECA为对照菌株,筛选实验室保藏的17株非酿酒酵母菌株,获得具有... 目的:为改善猕猴桃果酒口感酸涩的问题,发挥非酿酒酵母调节有机酸含量,丰富酒体香气和口感等潜在优势,利用东方伊萨酵母的生物降酸特性,酿造猕猴桃酒。方法:以商业酿酒酵母CECA为对照菌株,筛选实验室保藏的17株非酿酒酵母菌株,获得具有较高酸代谢能力的东方伊萨酵母菌株。通过探究该菌株在不同糖浓度、酒精度、温度和酸含量下的生长情况,研究其生物学特性和发酵性能并进行感官评价。结果:东方伊萨属酵母菌株GS1-1具有良好的降酸能力,且与商业酿酒酵母具有相近的发酵性能。在微氧条件下,该菌株降酸率较无氧条件提升24.6%,且口感柔和,赋予猕猴桃酒热带水果类和柑橘类的香气特征。结论:本研究结果不仅为解决猕猴桃酒口感酸涩、风味粗糙问题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和理论支持,而且获得的东方伊萨属酵母GS1-1可作为理想菌株,进一步研究其在果酒中的降酸和增香酿造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降酸 柠檬酸 非酿酒酵母 氧气 猕猴桃酒
下载PDF
鲜食红地球葡萄蒸馏酒的酿造工艺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刘俊丽 吴迪 +2 位作者 高蕾 姜娇 宋育阳 《中国食品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42-153,共12页
目的:以新鲜红地球葡萄为原料,选用发酵温度、酵母菌种、浸渍条件和是否添加辅料4个因素,探究不同发酵条件对红地球葡萄蒸馏酒品质的影响。方法:设置不同发酵温度(高温25℃,低温15℃)、接种发酵与自然发酵、浸渍与清汁发酵、添加辅料与... 目的:以新鲜红地球葡萄为原料,选用发酵温度、酵母菌种、浸渍条件和是否添加辅料4个因素,探究不同发酵条件对红地球葡萄蒸馏酒品质的影响。方法:设置不同发酵温度(高温25℃,低温15℃)、接种发酵与自然发酵、浸渍与清汁发酵、添加辅料与不加辅料4组变量,设计12组影响因素试验组合,并组成20组单因素对比实验,研究单因素变化条件下红地球发酵原酒及蒸馏酒的理化指标以及酯类、酸类、酚类、醛类等香气物质的差异,以期对红地球葡萄蒸馏酒的酿造工艺条件进行优化。结果:红地球葡萄在较低的温度和浸渍作用下进行自然发酵,在添加辅料时所得蒸馏酒总酯含量及酸含量较高,高级醇含量相对较低,具有良好的风味和光泽度,蒸馏酒品质良好,香气均衡。结论:蒸馏酒的基酒在发酵过程中受到酵母添加、浸渍作用、发酵温度和添加辅料等多种工艺因素的影响。本试验所得最佳酿造工艺以期解决目前红地球葡萄产量过剩、大量堆积、储藏困难等问题,助力我国葡萄酒产业的经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产品 加工工艺 红地球葡萄 发酵 蒸馏酒
下载PDF
葡萄酒中生物胺的研究进展
5
作者 史学容 宋育阳 +2 位作者 秦义 刘延琳 姜娇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3期297-308,共12页
生物胺(biogenic amines,BA)是一类具有生物活性、含氨基的低分子质量有机化合物的总称,过量摄入会引起不良的生理反应,严重时还会危及生命,是表征葡萄酒质量安全的重要指标。本文对葡萄酒中BA的来源、生物合成代谢机制、微生物溯源、... 生物胺(biogenic amines,BA)是一类具有生物活性、含氨基的低分子质量有机化合物的总称,过量摄入会引起不良的生理反应,严重时还会危及生命,是表征葡萄酒质量安全的重要指标。本文对葡萄酒中BA的来源、生物合成代谢机制、微生物溯源、检测技术、影响因素及酿酒过程中BA的控制策略等方面进行系统阐述,以期为高效分析和有效控制葡萄酒中的BA提供理论指导,从而促进我国葡萄酒行业绿色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胺 葡萄酒 合成代谢机理 检测技术 控制措施
下载PDF
酿酒酵母ARD1对低温胁迫的响应及其互作蛋白的筛选
6
作者 房楠楠 杜青 +5 位作者 宋瑶瑶 张雪 李莹 秦义 宋育阳 刘延琳 《中国食品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23-31,共9页
目的:低温发酵(10~15℃)可以提高葡萄酒的感官品质,有利于保留葡萄酒的品种香气和发酵香气,对改善葡萄酒品质具有积极的影响。为提高酿酒酵母的低温耐受性,本研究鉴定并分析了与酿酒酵母低温耐受相关的基因。方法:本实验室研究人员前期... 目的:低温发酵(10~15℃)可以提高葡萄酒的感官品质,有利于保留葡萄酒的品种香气和发酵香气,对改善葡萄酒品质具有积极的影响。为提高酿酒酵母的低温耐受性,本研究鉴定并分析了与酿酒酵母低温耐受相关的基因。方法:本实验室研究人员前期筛选得到1株低温耐受的本土酵母(ZX11),通过基因敲除、基因回补等技术,构建ZX11△ard1和ARD1-ZX11△ard1突变体菌株,分析菌株在低温和正常温度下的生长状况。利用GST-Pull down联合质谱分析,酵母双杂交筛选并验证ARD1的靶标蛋白。结果:研究结果表明ARD1基因对ZX11的低温耐受性具有十分关键的作用。CBK1编码的Cbk1p蛋白是Ard1p的互作蛋白,并在体内和体外进一步验证Ard1p与Cbk1p存在互作。结论:本研究确定ARD1基因与ZX11酵母低温耐受的相关性,并证明Ard1p与Cbk1p蛋白之间存在互作,为深入研究ARD1基因的生物学功能及其对酿酒酵母低温耐受的分子调控机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耐受 GST-Pull Down 酵母双杂交 互作蛋白
下载PDF
基于RGB-D图像的葡萄复芽识别定位方法
7
作者 张士豪 沈磊 +4 位作者 宋利杰 韩腾飞 宋育阳 房玉林 苏宝峰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1期172-180,共9页
为解决复杂背景下复芽精确识别与定位的问题,该研究提出一种基于远近组合视觉法的并生芽与副芽视觉识别方法,通过在视觉映射平面应用欧几里得距离算法,于远景实现并生芽的检测,在近景并生芽映射区域内实现副芽的识别,提高了田间小目标... 为解决复杂背景下复芽精确识别与定位的问题,该研究提出一种基于远近组合视觉法的并生芽与副芽视觉识别方法,通过在视觉映射平面应用欧几里得距离算法,于远景实现并生芽的检测,在近景并生芽映射区域内实现副芽的识别,提高了田间小目标物体的识别准确率。对60个复芽样本的测试结果表明,该方法的总体平均置信度为0.905,平均检测时间为18.1 ms;其次,提出一种田间复芽的在线检测定位法,通过对同一复芽进行连续5帧在线检测与定位,实时删除和更新初始帧与最新帧图像数据,直到连续5帧定位坐标相对误差小于误差阈值,取得复芽的平均定位坐标,提高自然背景下复芽的定位精度与复杂光环境下的抗干扰能力,测试结果表明,该方法对并生芽与副芽的定位精度为±0.916和±0.654 mm,其重复性和精度满足副芽抹除需求,整个系统可靠有效,能够为抹芽机器人在线定位并生芽和副芽以进行抹芽作业提供高质量的技术支持,为果园自动化抹芽的实现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处理 定位 深度学习 葡萄 复芽 RGB-D 抹芽
下载PDF
基于无人机遥感和深度学习的葡萄卷叶病感染程度诊断方法
8
作者 刘易雪 宋育阳 +2 位作者 崔萍 房玉林 苏宝峰 《智慧农业(中英文)》 CSCD 2023年第3期49-61,共13页
[目的/意义]葡萄卷叶病是一种严重影响葡萄产量和品质的病害。然而,葡萄卷叶病感染程度类别之间存在严重的数据不平衡,导致无人机遥感技术难以进行精确的诊断。针对此问题,本研究提出一种结合细粒度分类和生成对抗网络(Generative Adver... [目的/意义]葡萄卷叶病是一种严重影响葡萄产量和品质的病害。然而,葡萄卷叶病感染程度类别之间存在严重的数据不平衡,导致无人机遥感技术难以进行精确的诊断。针对此问题,本研究提出一种结合细粒度分类和生成对抗网络(Generative Adversarial Network,GAN)的方法,用户提高无人机遥感图像中葡萄卷叶病感染程度分类的性能。[方法]以蛇龙珠品种卷叶病识别诊断为例,使用GANformer分别对每一类的葡萄园正射影像的分块图像进行学习,生成多样化和逼真的图像以增强数据,并以Swin Transformer tiny作为基础模型,提出改进模型CA-Swin Transformer,引入通道注意力机制(Channel Attention,CA)来增强特征表达能力,并使用ArcFace损失函数和实例归一化(Instance Normalization,IN)来改进模型的性能。[结果和讨论]GANformer可以生成FID score为93.20的蛇龙珠虚拟冠层图像,有效地改善数据不平衡问题。同时,相比基于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s,CNN)的深度学习模型,基于Transformer的深度学习模型在卷叶病感染程度诊断的问题上更具优势。最佳模型Swin Transformer在增强数据集上达到83.97%的准确率,比在原始数据集上提高3.86%,且高于GoogLeNet、MobileNetV2、NasNet Mobile、ResNet18、ResNet50、CVT和T2TViT等对照模型。而本研究所提的CA-Swin Transformer在增强数据后的测试集上达到86.65%的分类精度,比在原始的测试集上使用Swin Transformer精度提高6.54%。[结论]本研究基于CA-Swin Transformer使用滑动窗口法制作了葡萄园蛇龙珠卷叶病严重程度分布图,为葡萄园卷叶病的防治提供了参考。同时,本研究的方法为无人机遥感监测作物病害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机遥感 深度学习 生成对抗网络 Swin Transformer 酿酒葡萄卷叶病 数据增强 注意力机制
下载PDF
东方伊萨酵母羧酸转运蛋白基因的表达及功能验证
9
作者 孙广玲 刘俊丽 +3 位作者 吴迪 刘雨新 姜娇 宋育阳 《中国食品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48-60,共13页
生物降酸是现代果酒绿色酿造的重要发展方向,目前关于部分羧酸转运蛋白及其转运调控机制仍不完整,严重限制了高效降酸菌株的定向选育。本试验以1株自主筛选的具有良好降酸能力的东方伊萨酵母GS1-1为材料,对其羧酸转运蛋白基因进行表达... 生物降酸是现代果酒绿色酿造的重要发展方向,目前关于部分羧酸转运蛋白及其转运调控机制仍不完整,严重限制了高效降酸菌株的定向选育。本试验以1株自主筛选的具有良好降酸能力的东方伊萨酵母GS1-1为材料,对其羧酸转运蛋白基因进行表达及功能验证。首先,利用NCBI上已有东方伊萨酵母基因组序列与被证明为不同羧酸转运蛋白的编码基因进行BLAST比对,获得5条候选羧酸转运蛋白基因,利用生物信息学进行基因比对、跨膜螺旋预测、构建系统进化树,并采用绿色荧光蛋白定位。构建单倍体酿酒酵母BY4741 ADY2、JEN1羧酸转运蛋白双缺失工程菌,将含候选片段的质粒在酿酒酵母中进行表型验证及特异性验证,发现目的片段4(OUT23260.1)为苹果酸羧酸转运蛋白,目的片段1(XP_029319440.1)是柠檬酸转运蛋白,目的片段发挥功能区域定位于酵母细胞膜上。本研究为探索发酵工程领域中非酿酒酵母降酸机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酿酒酵母 绿色荧光蛋白 醋酸锂转化法 Cre-LoxP系统 有机酸
下载PDF
本土优选酿酒酵母高产生物量的半合成发酵培养基研究
10
作者 罗亮 王兴亚 +5 位作者 刘冠彤 王辉焱 王荣 宋育阳 秦义 刘延琳 《中外葡萄与葡萄酒》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52-60,共9页
为提高本土优良酿酒酵母的生物量并降低培养基的使用成本,以优选自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区的本土酿酒酵母CEC D3-6为研究对象,分别以甘蔗糖蜜和玉米浆作为培养基的碳源和氮源,采用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相结合的方法,优化了供试菌株的半... 为提高本土优良酿酒酵母的生物量并降低培养基的使用成本,以优选自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区的本土酿酒酵母CEC D3-6为研究对象,分别以甘蔗糖蜜和玉米浆作为培养基的碳源和氮源,采用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相结合的方法,优化了供试菌株的半合成发酵培养基。结果表明,甘蔗糖蜜、玉米浆和七水合硫酸镁是影响酿酒酵母生物量的主效因素(置信度大于95%),当培养基中的甘蔗糖蜜、玉米浆和七水合硫酸镁含量分别为102.49、30.30、6.12 g·L^(-1)时,菌体干质量达到8.37 g·L^(-1),比优化前的培养基提高了2.99倍。研究结果为本土优选酿酒酵母的高密度培养,及本土酿酒酵母高活性酵母干粉生产成本的降低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酿酒酵母 甘蔗糖蜜 玉米浆 培养基优化
下载PDF
神索葡萄自然发酵酵母菌群研究 被引量:7
11
作者 宋育阳 白稳红 刘延琳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13-517,共5页
利用WL营养琼脂培养基,对宁夏御马葡萄酒厂的神索葡萄自然发酵过程中不同阶段分离得到的105株葡萄酒相关酵母进行初步鉴定和聚类,进而对代表性菌株进行26S rDNA D1/D2区的序列分析。结果表明:供试酵母菌株经分类鉴定应归入4属5种,分别... 利用WL营养琼脂培养基,对宁夏御马葡萄酒厂的神索葡萄自然发酵过程中不同阶段分离得到的105株葡萄酒相关酵母进行初步鉴定和聚类,进而对代表性菌株进行26S rDNA D1/D2区的序列分析。结果表明:供试酵母菌株经分类鉴定应归入4属5种,分别是葡萄汁有孢汉逊酵母Hanseniaspora uvarum、毕赤克鲁维酵母Pichia kluyveri、假丝酵母Candida zemplinin、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和巴氏酵母Saccharo-myces pastorianus,分别占分离菌株总数的3%、8%、1%、1%和87%;非酿酒酵母non-Saccharomyces在前期、中期和后期的数量分别占各发酵阶段菌株总数的24.7%、3.9%和0%,呈动态减少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索葡萄 自然发酵 酵母菌 WL营养琼脂培养基 序列分析
下载PDF
蛇龙珠自然发酵过程酵母菌的种类和动态变化 被引量:8
12
作者 宋育阳 裴颖芳 刘延琳 《酿酒科技》 2009年第7期33-35,共3页
利用WL营养琼脂培养基,对蛇龙珠Carbernet Gernischet葡萄酒自然发酵不同阶段分离的94株酵母菌进行鉴定。结果表明,供试酵母菌属于4个属5个种: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葡萄汁有孢汉逊酵母Hanseniaspora uvarum、季也蒙有孢... 利用WL营养琼脂培养基,对蛇龙珠Carbernet Gernischet葡萄酒自然发酵不同阶段分离的94株酵母菌进行鉴定。结果表明,供试酵母菌属于4个属5个种: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葡萄汁有孢汉逊酵母Hanseniaspora uvarum、季也蒙有孢汉逊酵母Hanseniaspora guilliermondii、克鲁维毕赤酵母Pichia kluyver和假丝酵母Candida zemplinin,分别占分离总菌株的68%、1.06%、6.38%、19.15%、5.4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 酵母菌 葡萄酒 酵母鉴定 自然发酵
下载PDF
浅谈葡萄酒微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 被引量:7
13
作者 宋育阳 陶永胜 +2 位作者 秦义 靳国杰 韩富亮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2015年第33期217-217,共1页
针对以往的葡萄酒微生物学中存在学生主动性不高等问题,文章从改革葡萄酒微生物学课程设置,以提高学生主观能动性;接触前端科研,增强挑战意识;制定合理地授课方式三个方面探讨了对葡萄酒微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思路。旨在使学生提高对葡... 针对以往的葡萄酒微生物学中存在学生主动性不高等问题,文章从改革葡萄酒微生物学课程设置,以提高学生主观能动性;接触前端科研,增强挑战意识;制定合理地授课方式三个方面探讨了对葡萄酒微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思路。旨在使学生提高对葡萄酒微生物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的理解,掌握从事葡萄酒微生物应用和研究所需的基本技能,为他们将来工作或进一步深造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酒微生物学 实验 教学改革
下载PDF
宁夏御马葡萄酒厂野生酵母菌株的分离筛选及分子鉴定 被引量:17
14
作者 王国平 宋育阳 +1 位作者 裴颖芳 刘延琳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38-41,共4页
利用26S rDNA D1/D2区序列分析法,对分离自宁夏御马葡萄园的22株野生酵母菌进行了鉴定,同时构建了22株供试菌株与相关模式菌株的系统发育树,分析了供试菌株与已知酵母菌的亲缘关系及其分类地位。结果表明:供试菌株被鉴定为5属7种,分别... 利用26S rDNA D1/D2区序列分析法,对分离自宁夏御马葡萄园的22株野生酵母菌进行了鉴定,同时构建了22株供试菌株与相关模式菌株的系统发育树,分析了供试菌株与已知酵母菌的亲缘关系及其分类地位。结果表明:供试菌株被鉴定为5属7种,分别是酿酒酵母、巴氏酵母、葡萄汁有孢汉生酵母、克鲁维毕赤酵母、美极梅奇酵母和核果梅奇酵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酒相关酵母菌 26S RDNA D1/D2区 序列分析 分类鉴定
下载PDF
梅鹿辄葡萄自然发酵酵母菌群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孙悦 宋育阳 刘延琳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27-29,共3页
利用WL营养培养基对梅鹿辄葡萄自然发酵过程中分离到的98株酵母菌进行初步鉴定,进而对代表性的菌株进行5.8S rDNA-ITS区PCR产物的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分析。结果表明,供试的98株酵母菌属于3属3个种,分别为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 利用WL营养培养基对梅鹿辄葡萄自然发酵过程中分离到的98株酵母菌进行初步鉴定,进而对代表性的菌株进行5.8S rDNA-ITS区PCR产物的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分析。结果表明,供试的98株酵母菌属于3属3个种,分别为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东方伊萨酵母(Issatchenkia orientalis)、克鲁维毕赤酵母(Pichia kluyver),3种酵母菌分别占分离自该葡萄品种总酵母菌株的80.61%、13.26%、6.13%。在自然发酵的初期和中期,酵母菌的比例因是否添加SO2而有所差异,但发酵末期均以S.cerevisiae为优势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酒 自然发酵 WL营养琼脂培养基 5.8 S rDNA.ITS
下载PDF
基于注意力机制的葡萄品种多特征分类方法 被引量:10
16
作者 苏宝峰 沈磊 +3 位作者 陈山 米志文 宋育阳 陆南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226-233,252,共9页
针对田间自然背景下葡萄品种鉴别缺乏有效识别方法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融合注意力机制的残差网络ResNet-50-SE,对自然背景下不同生长时期的葡萄品种进行分类鉴别,分析并验证了网络的识别效果。将SE注意力模块引入ResNet-50网络,并通... 针对田间自然背景下葡萄品种鉴别缺乏有效识别方法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融合注意力机制的残差网络ResNet-50-SE,对自然背景下不同生长时期的葡萄品种进行分类鉴别,分析并验证了网络的识别效果。将SE注意力模块引入ResNet-50网络,并通过迁移学习实现基于不同时期下葡萄的嫩梢、幼叶及成熟叶片特征的识别;同时为了揭示注意力机制的作用机制,利用Grad-CAM可视化方法,对ResNet-50-SE模型每一层所提取的不同生长阶段下的葡萄特征进行可视化解释;通过tSNE算法对模型提取到的不同葡萄品种的多特征进行聚类分析,进而直观评估模型对多特征提取的性能。结果表明:提出的ResNet-50-SE网络在田间复杂背景条件下对于葡萄不同时期的多特征识别具有较高的识别率和较强的鲁棒性,模型测试集准确率达到88.75%,平均召回率达到89.17%,相比于AlexNet、GoogLeNet、ResNet-50、VGG-16,测试集准确率分别提高了13.61、7.64、0.70、6.53个百分点;注意力机制能明显降低背景影响,强化有效特征;模型对训练集提取的不同生长时期的特征聚类效果较强。可见,SE模块可明显提升ResNet-50模型在特征提取过程的效果,有效降低田间复杂背景对分类结果的影响,为田间复杂背景下葡萄品种的分类识别及田间多特征分类问题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品种 分类 注意力机制 可视化
下载PDF
野生嗜杀白假丝酵母LFA418的产毒条件优化及其毒素粗提物特性 被引量:3
17
作者 李丽 冯莉 +3 位作者 秦义 叶冬青 宋育阳 刘延琳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50-56,共7页
对1株分离自新疆楼兰葡萄酒厂野生白假丝酵母(Candida albicans)LFA418的嗜杀特征及其粗毒素特性进行研究。结果显示,C.albicans LFA418具有致死克鲁维毕赤酵母(Pichia kluyveri)、贝酵母(Saccharomyces bayanus)、Lachancea thermotole... 对1株分离自新疆楼兰葡萄酒厂野生白假丝酵母(Candida albicans)LFA418的嗜杀特征及其粗毒素特性进行研究。结果显示,C.albicans LFA418具有致死克鲁维毕赤酵母(Pichia kluyveri)、贝酵母(Saccharomyces bayanus)、Lachancea thermotolerans和葡萄牙假丝酵母(Candida lusitaniae)的嗜杀性。接种体积分数7%C.albicans LFA418到YEPD液体培养基中,25℃培养32 h,可以获得最大产量的嗜杀毒素;利用截留分子质量为8 000 D的透析袋制备的粗毒素,在温度分别-20、4℃时pH 4.2~4.6和pH 4.2时温度4~20℃具有嗜杀活性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杀酵母 嗜杀毒素 白假丝酵母
下载PDF
葡萄酒工艺学的本土实例化教学改革与探索 被引量:3
18
作者 靳国杰 陶永胜 +1 位作者 宋育阳 秦义 《教育教学论坛》 2017年第47期89-90,共2页
为了使《葡萄酒工艺学》更好地适应我国葡萄酒发展的新特点,满足本土企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本文开展了对《葡萄酒工艺学》本土实例化教学改革的探索。通过对改革思路的分析,指出了该课程的改革内容和实施方案。为了使改革顺利实施,提出... 为了使《葡萄酒工艺学》更好地适应我国葡萄酒发展的新特点,满足本土企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本文开展了对《葡萄酒工艺学》本土实例化教学改革的探索。通过对改革思路的分析,指出了该课程的改革内容和实施方案。为了使改革顺利实施,提出了应采取的保障措施。本教学改革的探索,有助于培养熟悉本土葡萄酒产业的人才,有利于促进其他相关课程的改革,对我国葡萄酒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酒工艺学 本土化 实例化教学
下载PDF
本土戴尔有孢圆酵母在葡萄酒酿造中的应用潜力 被引量:15
19
作者 杨诗妮 叶冬青 +3 位作者 贾红帅 张文静 宋育阳 刘延琳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8期108-115,共8页
对从甘肃祁连产区筛选获得的3株戴尔有孢圆酵母(Torulaspora delbrueckii)的生理特性及发酵性能进行分析,并选用T.delbrueckii R12与酿酒酵母以不同接种方式和接种比例混合酿造赤霞珠干红葡萄酒。结果表明:3株菌均具有良好的抗逆性,可... 对从甘肃祁连产区筛选获得的3株戴尔有孢圆酵母(Torulaspora delbrueckii)的生理特性及发酵性能进行分析,并选用T.delbrueckii R12与酿酒酵母以不同接种方式和接种比例混合酿造赤霞珠干红葡萄酒。结果表明:3株菌均具有良好的抗逆性,可耐受体积分数12%乙醇、400 mg/L SO2和400 g/L糖;在含200 g/L糖的模拟汁中单独接种,3株菌均能完成发酵,乙醇产量(体积分数)达11%,当糖质量浓度不小于300 g/L时,3株菌能启动发酵但未能代谢全部糖分。优选菌株R12在与酿酒酵母同时及顺序接种的混合发酵中均可保持良好的定植能力,其中顺序接种中R12的增殖量更大;酒样中挥发酸含量随T.delbrueckii接种比例的增加而显著降低。研究表明,本土T.delbrueckii发酵性能优良,具有酿造我国地区特色葡萄酒的广阔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土非酿酒酵母 生理特性 发酵特征 混合发酵 低挥发酸
下载PDF
产果胶酶黑曲霉的UV诱变及基于葡萄皮渣的固态发酵 被引量:9
20
作者 黄丹梅 宋育阳 +1 位作者 刘延琳 秦义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7期125-129,162,共6页
对产果胶酶的黑曲霉进行紫外诱变,使用透明圈法并结合液态发酵法进行筛选,获得果胶酶产量提高的黑曲霉菌株,并利用葡萄皮渣进行固态发酵生产果胶酶。结果表明,H40741、H40493、H40982、H41133、H41134、H41034、H40493和H22148等8株黑... 对产果胶酶的黑曲霉进行紫外诱变,使用透明圈法并结合液态发酵法进行筛选,获得果胶酶产量提高的黑曲霉菌株,并利用葡萄皮渣进行固态发酵生产果胶酶。结果表明,H40741、H40493、H40982、H41133、H41134、H41034、H40493和H22148等8株黑曲霉中,H40741产果胶酶最高,对其进行0~360 s紫外诱变,获得高产果胶酶突变菌株H40741-20,其在果胶液态发酵培养基中可获得酶活力为462.84 U/m L的果胶酶,是出发菌株的3倍。通过优化固体发酵培养基中的葡萄皮渣、麦麸和水的含量,获得较佳培养基配方为:葡萄皮渣50 g,麸皮50 g,水100 m L,硫酸铵2 g,硫酸镁0.07 g,硫酸钾0.1 g。H40741-20利用此固态培养基发酵,可获得酶活力为421.06 U/m L果胶酶,是出发菌株H40741的2.7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果胶酶 黑曲霉 紫外诱变 固体发酵 葡萄皮渣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