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0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殖器疱疹的治疗
1
作者 宋芳吉 贺为东 《实用乡村医生杂志》 1996年第6期16-17,共2页
生殖器疱疹的治疗中国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学院皮肤科(110001)贺为东宋芳吉生殖器疱疹主要是由单纯疱疹病毒Ⅱ型引起的一种性病。目前国外生殖器疱疹发病率较高。此病初发症状较重且易复发。1临床表现11原发性生殖器疱疹原发... 生殖器疱疹的治疗中国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学院皮肤科(110001)贺为东宋芳吉生殖器疱疹主要是由单纯疱疹病毒Ⅱ型引起的一种性病。目前国外生殖器疱疹发病率较高。此病初发症状较重且易复发。1临床表现11原发性生殖器疱疹原发性生殖器疱疹的潜伏期约为2~7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疱疹 单纯疱疹 生殖器疱疹 性病 治疗
下载PDF
中国8个民族HLA多态性的血清学研究 被引量:14
2
作者 徐星培 程定珍 +13 位作者 王增慧 孔繁华 田丁 包丕剜亍 刘若英 刘杰 宋芳吉 范丽安 张工梁 郭实士 徐林敏 庚镇城 叶根跃 陈仁彪 《人类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157-165,共9页
本文报告了中国大陆8个民族,汉、满、蒙、回、藏、布依、苗和维吾尔的HLA多态性的血清学研究。此课题是第11届国际组织相容性会议(11th IHWC)的人类学协作研究题。结果表明,根据HLA Ⅰ类和Ⅱ类抗原的基因频率,布依族、苗族和南方汉族聚... 本文报告了中国大陆8个民族,汉、满、蒙、回、藏、布依、苗和维吾尔的HLA多态性的血清学研究。此课题是第11届国际组织相容性会议(11th IHWC)的人类学协作研究题。结果表明,根据HLA Ⅰ类和Ⅱ类抗原的基因频率,布依族、苗族和南方汉族聚类在中国南方群体中,他们同属蒙古人种。树系图表明本文所研究的中国8个民族间与国内外其他民族相互之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白细胞抗原 遗传多态性 血清学
下载PDF
荨麻疹抗原皮试及血清总IgE含量测定的初步分析 被引量:27
3
作者 金贵和 宋芳吉 +1 位作者 李惠刚 李艳玲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96-97,共2页
为探讨荨麻疹的病因与发病机制,对138例病因未明的荨麻疹患者进行抗原皮试和血清总IgE含量的测定,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11研究对象:荨麻疹患者组138例,男60例,女78例;年龄18~60岁。其中急性荨麻... 为探讨荨麻疹的病因与发病机制,对138例病因未明的荨麻疹患者进行抗原皮试和血清总IgE含量的测定,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11研究对象:荨麻疹患者组138例,男60例,女78例;年龄18~60岁。其中急性荨麻疹(急性组)35例,慢性荨麻疹(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荨麻疹 抗原皮试 血清诊断 总IGE
下载PDF
有无家族史白癜风与HLA-Ⅰ类抗原的关联性研究 被引量:12
4
作者 王岩 肖毅 +4 位作者 张晓东 赵玉铭 刘永学 宋芳吉 陈洪铎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53-155,共3页
目的 探讨HLA Ⅰ类抗原与中国北方汉族人群中有及无家族遗传史白癜风的相关性。方法 家族史阳性及阴性白癜风患者各 2 0例 ,采用HLA血清学分型技术检测HLA A、B位点的抗原特异性。结果 与 10 0例正常对照比较 ,有明确家族史的白癜风... 目的 探讨HLA Ⅰ类抗原与中国北方汉族人群中有及无家族遗传史白癜风的相关性。方法 家族史阳性及阴性白癜风患者各 2 0例 ,采用HLA血清学分型技术检测HLA A、B位点的抗原特异性。结果 与 10 0例正常对照比较 ,有明确家族史的白癜风患者HLA A10、B13、B15抗原频率显著增高 ,而无家族史的患者HLA A3 0 + 3 1、B15显著增高 (Pc均 <0 .0 1) ,非节段型HLA A10、A3 0 + 3 1、B13、B15显著增高 (Pc均 <0 .0 1) ,成年及未成年发病型HLA B13、B15显著增高 ,儿童发病型则仅HLA B13显著增高 (Pc均 <0 .0 1)。结论 该结果为进一步揭示白癜风的易感基因及免疫遗传发病机制提供了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LA-I类抗原 白癜风 家族史
下载PDF
我国大陆主要少数民族HLA多态性聚类分析和频率分布对中华民族起源的启示 被引量:68
5
作者 陈仁彪 叶根跃 +14 位作者 庚镇城 王增慧 孔繁华 田丁 包丕云 刘若英 刘杰 宋芳吉 范丽安 张工梁 郭实士 徐林敏 徐星培 程定珍 赵修竹 《Acta Genetica Sinica》 CSCD 1993年第5期389-398,共10页
本文是1991年11月6—13日横滨第11届国际组织相容性会议(IHWC)协作科研中我国主要少数民族(苗族、布依族、蒙古族、满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和南北汉族样本HLAⅠ、Ⅱ、Ⅲ类抗原多态性分析的联合报告。聚类分析表明,苗、布依与南方... 本文是1991年11月6—13日横滨第11届国际组织相容性会议(IHWC)协作科研中我国主要少数民族(苗族、布依族、蒙古族、满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和南北汉族样本HLAⅠ、Ⅱ、Ⅲ类抗原多态性分析的联合报告。聚类分析表明,苗、布依与南方汉族聚类,蒙、满、回、藏与北方汉族集群,提示中华民族包含南北两大群体。维吾尔族非常疏远地共聚于高加索人种。高加索人种起源的HLA抗原基因频率(A3、B8等)由西向东又由北向南递减。东南亚蒙古人种起源的HLA抗原基因频率(B46等)由南向北递减。HLA抗原基因频率的这种梯度分布反映我们祖先自远古史前时期以来的不断迁移和相互融合的过程。本文讨论了中华民族包含南北两大群体这一事实对于中华民族起源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白细胞抗原 民族 起源 少数民族
下载PDF
应用SSP-PCR/SSO方法进行中国辽宁汉族人HLA-DRB1基因的遗传多态性研究 被引量:8
6
作者 刘利民 梁健 +1 位作者 宋芳吉 贾静涛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20-24,共5页
对159名中国辽宁汉族个体的基因组DNA进行分析,共检出42种等位基因,其中以DRB109012(12.8%)、0701(10.7%)、1501(10.4%)最为常见,其次为DRB11201(79%)、1... 对159名中国辽宁汉族个体的基因组DNA进行分析,共检出42种等位基因,其中以DRB109012(12.8%)、0701(10.7%)、1501(10.4%)最为常见,其次为DRB11201(79%)、1202(75%)、1101(66%)、0301(5.0%)。并发现辽宁汉族人DRB1等位基因频率与白种人间存在明显差异,揭示不同人种有其自己的主要等位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LA-DRB1 基因分型 SSP-PCR 遗传多态性
下载PDF
多发性肌炎/皮肌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糖皮质激素受体α、β mRNA表达与糖皮质激素疗效相关性的研究 被引量:13
7
作者 刘继峰 许爱娥 宋芳吉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64-367,共4页
目的探讨多发性肌炎/皮肌炎(PM/DM)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糖皮质激素受体(GR)正常表位α和突变体表位β mRNA表达与PM/DM患者对糖皮质激素(GC)疗效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对18例GC治疗敏感、10例GC... 目的探讨多发性肌炎/皮肌炎(PM/DM)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糖皮质激素受体(GR)正常表位α和突变体表位β mRNA表达与PM/DM患者对糖皮质激素(GC)疗效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对18例GC治疗敏感、10例GC治疗抵抗的PM/DM患者PBMC中GRα、β mRNA的表达水平进行了检测,同时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清中的皮质醇含量,并与20例正常对照进行比较。结果血清皮质醇含量在GC治疗敏感和抵抗的PM/DM患者及正常对照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GC治疗敏感和抵抗的PM/DM患者PBMC中GRα mRNA的表达水平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均P<0.01),且GC治疗抵抗的PM/DM患者显著低于GC治疗敏感的PM/DM患者(P<0.05)。GC治疗敏感和抵抗的PM/DM患者PBMC中GRβ mRNA的表达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均P<0.05),但在GC治疗敏感和抵抗的PM/DM患者间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GRα mRNA表达水平降低可能与PM/DM患者对GC治疗抵抗相关,GRβ mRNA表达水平在PM/DM患者的GC治疗抵抗中无显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肌炎/皮肌炎 糖皮质激素受体 糖皮质激素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下载PDF
神经纤维瘤病Ⅰ型合并房间隔缺损1例 被引量:6
8
作者 韩世新 赵玉铭 +1 位作者 李久宏 宋芳吉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399-400,共2页
神经纤维瘤病Ⅰ型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其主要表现为咖啡斑、神经纤维瘤、Lisch结节等。笔者报告 1例神经纤维瘤病Ⅰ型合并房间隔缺损的患儿 ,该患儿同时伴有疣状痣。
关键词 神经纤维瘤病Ⅰ型 合并症 房间隔缺损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小儿
下载PDF
乙氧苯柳胺软膏随机对照双盲治疗神经性皮炎 被引量:5
9
作者 丁长海 孙秀霞 +9 位作者 徐叔云 魏伟 李俊 白义杰 吴长山 宋芳吉 肖毅 邵伯芹 王桂芝 任福龙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98-100,共3页
为研究5%乙氧苯柳胺软膏治疗神经性皮炎的疗效和安全性,以0.025%氟轻松软膏作为阳性对照,进行了随机,对照,多中心,双盲,平行性的Ⅱ期临床试验。两药分别均匀涂擦患处,每日3次,连续4周。结果表明:乙氧苯柳胺软膏治疗... 为研究5%乙氧苯柳胺软膏治疗神经性皮炎的疗效和安全性,以0.025%氟轻松软膏作为阳性对照,进行了随机,对照,多中心,双盲,平行性的Ⅱ期临床试验。两药分别均匀涂擦患处,每日3次,连续4周。结果表明:乙氧苯柳胺软膏治疗50例神经性皮炎的总有效率2周时为52%,4周时为78%;氟轻松软膏治疗50例神经性皮炎的总有效率2周时为40%,4周时为72%。4周疗程内,乙氧苯柳胺软膏有1例发生轻度药物不良反应,氟轻松软膏有1例发生中度不良反应,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为2%。结果提示乙氧苯柳胺软膏治疗神经性皮炎的疗效和安全性均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氧苯柳胺 软膏 神经性皮炎 药物疗法
下载PDF
女性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清瘦素水平的检测及意义 被引量:9
10
作者 李久宏 李萍 +2 位作者 韩世新 耿龙 宋芳吉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511-512,共2页
目的 : 探讨女性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清瘦素水平的变化。方法 : 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对5 4例女性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及 30例正常对照组血清瘦素水平进行了检测。结果 : 女性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清瘦素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差异... 目的 : 探讨女性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清瘦素水平的变化。方法 : 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对5 4例女性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及 30例正常对照组血清瘦素水平进行了检测。结果 : 女性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清瘦素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差异有显著性 ;月经周期正常者、月经周期紊乱者、闭经者血清瘦素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差异有显著性 ;有肾脏损害及无肾脏损害患者血清瘦素水平亦升高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 ,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 女性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清瘦素水平的变化可能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发病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 系统性红斑狼疮 血清瘦素 肥胖基因
下载PDF
HLA-Ⅱ类基因单倍型与中国北方汉族人皮肌炎多发性肌炎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韩秀萍 翟宁 +1 位作者 耿龙 宋芳吉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614-616,共3页
目的 :探讨HLA DRB1、DQB1基因单倍型与中国北方地区汉族人皮肌炎 多发性肌炎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 序列特异性引物 (PCR SSP)技术 ,检测中国北方汉族皮肌炎 多发性肌炎患者的HLA DRB1、DQB1等位基因。结果 :与 10 0例正... 目的 :探讨HLA DRB1、DQB1基因单倍型与中国北方地区汉族人皮肌炎 多发性肌炎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 序列特异性引物 (PCR SSP)技术 ,检测中国北方汉族皮肌炎 多发性肌炎患者的HLA DRB1、DQB1等位基因。结果 :与 10 0例正常对照组比较 ,在 5 2例皮肌炎 多发性肌炎患者中HLA DRB1 0 4 0x DQB1 0 30 1、DRB1 0 4 0x DQB1 0 4 0 1单倍型频率明显增高 ,经统计学检验两组差别有显著意义 ,P值分别为 0 0 30 7、0 0 0 33。HLA DRB1 15 0x DQB1 0 6 0 2单倍型频率明显降低 ,P值为 0 0 2 0 1。在 38例皮肌炎组中 ,HLA DRB1 0 4 0x DQB1 0 30 1、DRB1 0 4 0x DQB1 0 4 0 1、DRB1 0 70x DQB1 0 2 0 1、DRB1 12 0x DQB1 0 30 3单倍型频率明显增高 ,P值分别为 0 0 2 92、0 0 0 15、0 0 4 5 0、0 0 192 ,两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在 14例多发性肌炎患者中HLA DRB1 0 70x DQB1 0 30 1单倍型频率明显增高 ,P值为 0 0 14 1。结论 :特异单倍型可能是决定皮肌炎 多发性肌炎发病及皮肌炎、多发性肌炎异质性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肌炎 多发性肌炎 HLA-DRB1 DQB1基因单倍型 PCR-SSP
下载PDF
辽宁地区汉族人群HLA-DRB1位点的测序分型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韩世新 李久宏 +5 位作者 王岩 毕桂姣 尚英彬 耿龙 曹凯 宋芳吉 《大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4年第2期85-87,共3页
[目的 ]调查辽宁地区人群人类白细胞抗原 (humanleukocyteantigen ,HLA)DRB1位点等位基因多态性 ,获得完整准确的遗传学数据。 [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 -直接测序方法 (PCR -SBT)对 1 0 8名健康个体进行HLA -DRB1基因型检测。 [结果 ]... [目的 ]调查辽宁地区人群人类白细胞抗原 (humanleukocyteantigen ,HLA)DRB1位点等位基因多态性 ,获得完整准确的遗传学数据。 [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 -直接测序方法 (PCR -SBT)对 1 0 8名健康个体进行HLA -DRB1基因型检测。 [结果 ]检出DRB1等位基因亚型 33个 ,其中等位基因DRB1 0 70 1 1 , 1 5 0 1 1 , 0 90 1 2 , 1 1 0 1 1 , 1 2 0 2 1的频率较高。 [结论 ]提供了辽宁汉族人群HLA -DRB1位点等位基因频率 ,证实了PC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多态性 HLA-DRB1基因 测序分型 基因频率
下载PDF
SLE患者血浆中神经肽Y、内皮素和一氧化氮的检测及意义 被引量:3
13
作者 韩世新 李久宏 +3 位作者 高奎斌 李波 耿龙 宋芳吉 《大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4年第1期14-16,共3页
[目的 ]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患者血浆中神经肽Y、内皮素及一氧化氮水平的变化及其意义。 [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及酶法对 30例女性SLE患者及 2 0例正常对照血浆中神经肽Y、内皮素及一氧化氮水平进行了检测。[结果 ]SLE患者血... [目的 ]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患者血浆中神经肽Y、内皮素及一氧化氮水平的变化及其意义。 [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及酶法对 30例女性SLE患者及 2 0例正常对照血浆中神经肽Y、内皮素及一氧化氮水平进行了检测。[结果 ]SLE患者血浆中神经肽Y (90 .5 1± 38.2 0 )ng/L、内皮素 (79.4 3± 2 0 .2 6 ) μmol/L及一氧化氮 (78.31± 1 2 .92 )ng/L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 ;病情活动期SLE患者神经肽Y(1 1 4 .0 2± 33.2 6 )ng/L、内皮素 (98.6 1±1 9.5 2 ) μmol/L水平高于病情非活动期 ,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 [结论 ]女性SLE患者血浆中神经肽Y、内皮素及一氧化氮水平的变化可能与SLE的发病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神经肽Y 内皮素 一氧化氮
下载PDF
地高辛标记PCR—SSOP法进行HLA—A^*02等位基因检测 被引量:3
14
作者 翟宁 韩秀萍 +1 位作者 贺卫东 宋芳吉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215-216,219,共3页
目的 :建立聚合酶链反应 -序列特异性寡核苷酸探针 (PCR- SSOP)分型方法 ,并分析其实用价值。方法 :采用一对引物扩增所有 HL A- A2特异性抗原 ,用 2 3个探针和扩增产物杂交 ,探针用地高辛系统标记和检测 ,可鉴定 A2的 2 5个等位基因 ,... 目的 :建立聚合酶链反应 -序列特异性寡核苷酸探针 (PCR- SSOP)分型方法 ,并分析其实用价值。方法 :采用一对引物扩增所有 HL A- A2特异性抗原 ,用 2 3个探针和扩增产物杂交 ,探针用地高辛系统标记和检测 ,可鉴定 A2的 2 5个等位基因 ,并在中国人群 HL A- A*0 2等位基因的检测中进行应用 ,用 B淋巴母细胞株作阳性对照 ,同时与聚合酶链反应 -序列特异性引物 (PCR- SSP)检测方法作比较。结果 :采用本方法检测 HL A - A 2等位基因的结果与用 PCR- SSP方法检测的结果一致。结论 :实验证明本分型技术具有质控好、特异性强、敏感性高、费用低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白细胞抗原-A 等位基因 HLA-A PCR-SSOP
下载PDF
性传播疾病概论
15
作者 宋芳吉 《实用乡村医生杂志》 1996年第6期6-8,共3页
性传播疾病概论中国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学院皮肤科(110001)宋芳吉1性传播疾病的定义11性病系指由性交而传染的疾病,称之为性病。经典性病或传统的性病有5种,即梅毒、淋病、软下疳、性病性淋巴肉芽肿和腹股沟肉芽肿。1... 性传播疾病概论中国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学院皮肤科(110001)宋芳吉1性传播疾病的定义11性病系指由性交而传染的疾病,称之为性病。经典性病或传统的性病有5种,即梅毒、淋病、软下疳、性病性淋巴肉芽肿和腹股沟肉芽肿。12性传播疾病系指因性爱行为引起性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传播疾病 性病 临床研究
下载PDF
过敏性紫癜血清中8种微量元素的检测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韩秀萍 翟宁 +2 位作者 张薇 宋芳吉 张烈红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57-58,共2页
目的:探讨微量元素在过敏性紫癜发病机理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30例过敏性紫癜病人血清中钴、锌、铜、铁、镍、锰、铅、锶等8种微量元素的含量,并与30例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病人组铜/锌比值增高(P<... 目的:探讨微量元素在过敏性紫癜发病机理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30例过敏性紫癜病人血清中钴、锌、铜、铁、镍、锰、铅、锶等8种微量元素的含量,并与30例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病人组铜/锌比值增高(P<0.05),锌、钴含量下降(P<0.01),锰值下降(P<0.05)。结论:人体中微量元素的失调与过敏性紫癜的发病存在一定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敏性紫癜 微量元素 血清 紫癜
下载PDF
HLA-A、B等位基因与中国北方地区汉族人皮肌炎/多发性肌炎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翟宁 李久宏 +1 位作者 宋芳吉 韩秀萍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358-359,共2页
皮肌炎/多发性肌炎(Dermatomyositis DM/Polymy-ositis PM)均属特发性炎症性肌病,如肌炎同时伴有多种形态皮疹者称为皮肌炎.其病因及发病机理尚不清楚,可能与自身免疫异常、病毒感染及遗传有关.
关键词 皮肌炎 多发性肌炎 等位基因 HLA-A HLA-B
下载PDF
早期梅毒皮损组织CD3、CD20和CD68的表达 被引量:2
18
作者 张晓东 脱朝伟 宋芳吉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1期989-990,F004,共3页
为探讨一、二期梅毒皮损组织细胞免疫应答过程及机制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及计算机图像分析的方法 ,对一、二期梅毒病损组织中的CD 3、CD 2 0、CD 6 8表达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研究。结果显示 ,4 3例一、二期梅毒标本中CD 3、CD 2 0、D68表达... 为探讨一、二期梅毒皮损组织细胞免疫应答过程及机制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及计算机图像分析的方法 ,对一、二期梅毒病损组织中的CD 3、CD 2 0、CD 6 8表达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研究。结果显示 ,4 3例一、二期梅毒标本中CD 3、CD 2 0、D68表达均阳性 ,表达水平随病期发展、皮肤损害加重而逐渐升高。CD 6 8表达水平高于CD 3、CD 2 0 ,尤其在血管周围表达明显增高 ,CD 2 0表达较低。研究表明 ,T细胞、B细胞 ,特别是巨噬细胞在清除早期梅毒组织内感染的梅毒螺旋体过程中起着重要的细胞免疫调节作用 ,但作用不完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梅毒 皮损组织 CD3 CD20 CD6 细胞免疫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PCR检测生殖器疱疹患者HSV-2 被引量:2
19
作者 吴晓芝 范宾 +2 位作者 楼慧泉 尚红 宋芳吉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300-301,共2页
目的:用聚合酶链反应(polym erasechain reaction, P C R)检测生殖器疱疹患者单纯疱疹病毒(herpessim plex virus 2, H S V2)。方法:对101 例生殖器疱疹和糜烂患者及... 目的:用聚合酶链反应(polym erasechain reaction, P C R)检测生殖器疱疹患者单纯疱疹病毒(herpessim plex virus 2, H S V2)。方法:对101 例生殖器疱疹和糜烂患者及20 例对照组用 P C R法检测 H S V1、 H S V2。结果: H S V2 检出阳性率占 604% (61/101), H S V2 和 H S V1 双重感染占4% (4/101)。对照组均为阴性,并且年龄轻者感染阳性率高于年龄长者。结论: P C R 具有操作较易、快速、敏感的特点,为临床对生殖疱疹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了理想的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酶链反应 2型单纯疱疹病毒 生殖器疱疹
下载PDF
沙眼衣原体所致非淋菌性尿道炎患者血清IL-8与TNF-α的检测 被引量:2
20
作者 王强 初长虹 +2 位作者 王楷 刘继峰 宋芳吉 《中国艾滋病性病》 CAS 2003年第2期93-94,共2页
目的 观察白细胞介素 8(IL 8)、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在沙眼衣原体 (CT)所致非淋菌性尿道炎(NGU)患者血清中的变化及在临床表现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检测NGU患者治疗前后血清IL 8、TNF α水平... 目的 观察白细胞介素 8(IL 8)、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在沙眼衣原体 (CT)所致非淋菌性尿道炎(NGU)患者血清中的变化及在临床表现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检测NGU患者治疗前后血清IL 8、TNF α水平并与正常对照相比较。结果 NGU患者治疗前血清IL 8、TNF α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 ,而治疗后与正常对照相比差异无显著的统计学意义。结论 IL 8、TNF α可能在CT感染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眼衣原体 非淋菌性尿道炎 血清 IL-8 TNF-Α 检测 白细胞介素8 肿瘤坏死因子-α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