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对称力学负荷对山羊脊柱生长板影响的组织学观察 被引量:5
1
作者 宋迪煜 郑国权 +4 位作者 张巍 张如意 孟传龙 白林 张永刚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3期218-221,I0002,共5页
目的:观察不对称力学负荷对山羊脊柱生长板的影响,探讨机械性因素调节脊柱生长的可能机制。方法:9只未成年雌性山羊随机分为实验组(n=6)和对照组(n=3),实验组采用单侧椎弓根螺钉不对称拴系的方法建立脊柱侧凸模型;对照组只作相同切口暴... 目的:观察不对称力学负荷对山羊脊柱生长板的影响,探讨机械性因素调节脊柱生长的可能机制。方法:9只未成年雌性山羊随机分为实验组(n=6)和对照组(n=3),实验组采用单侧椎弓根螺钉不对称拴系的方法建立脊柱侧凸模型;对照组只作相同切口暴露,不进行固定。8周后获取侧凸顶椎(对照组相应节段)上下椎间盘及生长板,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包埋,不脱钙切片,Giemsa染色,镜下观察生长板情况。结果:对照组两侧生长板无明显差异;实验组非加压侧生长板增殖肥大层高度明显大于加压侧。实验组加压侧增殖肥大层软骨细胞数量少、形态异常、排列不规则,非加压侧软骨细胞增殖活跃,肥大层明显增厚;加压侧生长板最边缘的骺板内软骨细胞朝应力方向向外排列。结论:不对称力学负荷可导致生长板两侧软骨细胞增殖、肥大、形态及排列等的差异,并改变软骨内成骨方向,最终可能改变脊柱的生长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侧凸 机械性调节 脊柱生长 生长板
原文传递
记忆合金U形钉固定对山羊脊柱侧凸椎体的矫形度 被引量:3
2
作者 宋迪煜 张永刚 +5 位作者 孟传龙 郑国权 白林 张巍 张如意 李涛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618-622,共5页
目的:观察记忆合金U形钉固定对侧凸山羊的椎体矫形度,探讨记忆合金U形钉固定对侧凸脊柱椎体生长调节的可行性。方法:用单侧椎弓根钉不对称拴系的方法建立雌性幼年山羊侧凸模型。建模8~10周后山羊进展为明显的脊柱侧凸,将动物随机分为... 目的:观察记忆合金U形钉固定对侧凸山羊的椎体矫形度,探讨记忆合金U形钉固定对侧凸脊柱椎体生长调节的可行性。方法:用单侧椎弓根钉不对称拴系的方法建立雌性幼年山羊侧凸模型。建模8~10周后山羊进展为明显的脊柱侧凸,将动物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山羊均取出后路拴系物,治疗组取出栓系后凸侧行前路记忆合金U形钉固定术,对照组不作处理。继续观察8~13周,定期摄X线片,记录Cobb角。处死前第18天和第3天分别给予土霉素和钙黄绿素以标记生长板的骨化前缘。处死动物后完整获取顶椎上椎间盘以及两相邻的生长板,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包埋,不脱钙切片;荧光显微镜下测量两荧光标记线之间的距离,分别计算椎体两侧生长板的生长率,并根据生长率差异计算记忆合金U形钉对椎体的矫形度数。结果:在治疗期内,治疗组Cobb角矫正19.2°±8.1°,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Cobb角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组凹侧生长板生长率为(3.27±0.96)μm/d,明显大于凸侧记忆合金U形钉置入侧(1.84±0.52)μm/d(P<0.05);对照组凹侧生长率为(2.83±0.61)μm/d,凸侧为(2.96±0.77)μm/d,两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记忆合金U形钉对顶椎的椎体矫形度平均为0.017°±0.006°/d,同主弯整体矫形度之间存在明显的直线相关性(R2=0.941,P=0.006),其在整体矫形中占13.18%。结论:记忆合金U形钉固定能够对椎体产生有效的椎体矫正角度,以达到对侧凸脊柱椎体生长调节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侧凸 记忆合金U形钉 侧凸矫形 生长板 荧光素标记
原文传递
伴颈椎过伸的强直性脊柱炎脊柱后凸畸形1例报道 被引量:2
3
作者 郑国权 王天昊 +2 位作者 宋迪煜 王征 王岩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940-943,共4页
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主要累及中轴骨及关节,常从骶髂关节向头侧逐渐进展,晚期常易出现胸腰段后凸畸形。部分AS患者常常累及整个脊柱的强直,包括颈椎、胸椎、腰椎的强直,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颈椎畸形多为颈椎后... 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主要累及中轴骨及关节,常从骶髂关节向头侧逐渐进展,晚期常易出现胸腰段后凸畸形。部分AS患者常常累及整个脊柱的强直,包括颈椎、胸椎、腰椎的强直,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颈椎畸形多为颈椎后凸畸形,如颌-胸畸形(chin-on-chest deformity),而颈椎过伸畸形相对较为少见,畸形不严重者多无需外科干预。我们在临床中可以遇到某些极特殊的病例,胸腰段后凸畸形很大,但颌眉角(chin-brow vertical angle,CBVA)增大幅度不大,甚至仍然在正常范围。究其原因在于人是直立动物,当存在严重胸腰段后凸畸形时,需要伸髋或屈膝(关节未融合)以获得相对的平视功能,而极少数人则通过过渡抬头,即颈椎过伸来获取平视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直性脊柱炎 脊柱后凸畸形 骶髂关节 中轴骨 外科干预 颈椎畸形 颈椎后凸畸形 患者生活质量
原文传递
记忆合金加压钉置入对幼年山羊胸椎生长方向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白林 孟传龙 +5 位作者 李涛 宋迪煜 张巍 郑国权 张如意 张永刚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3期2429-2432,共4页
目的:Staple钉技术能对脊柱骨骼生长方向进行三维调控从而矫正脊柱畸形。通过观察镍钛合金记忆加压钉置入山羊胸椎实验节段的Cobb角变化,探讨加压钉对脊柱生长调控的效果。方法:实验于2007-03/12在解放军总医院动物实验中心、骨科研... 目的:Staple钉技术能对脊柱骨骼生长方向进行三维调控从而矫正脊柱畸形。通过观察镍钛合金记忆加压钉置入山羊胸椎实验节段的Cobb角变化,探讨加压钉对脊柱生长调控的效果。方法:实验于2007-03/12在解放军总医院动物实验中心、骨科研究所完成。幼年雌性山羊19只随机分为3组,长钉组7只短钉组7只,空白对照组5只。长钉组和短钉组通过前路手术在胸椎置入记忆加压长钉(7mm齿深)、短钉(4mm齿深),空白对照组不实施干预。分别于术前、术后进行X射线平片检查,使用量角器测量山羊侧位平片上脊柱的Cobb角。结果:①实验过程中长钉组1只发生上呼吸系统感染,死于术后痰液窒息,短钉组1只死于术中出血过多,空白对照组1只免疫预防时死于过敏反应。进入结果分析长钉组6只,短钉组6只,空白对照组4只。②手术前后短钉组的T4~9节段Cob角变化为(8.04±0.69)°,长钉组为(11.35±4.51)°,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1059)。③将长钉组与短钉组合并为实验组,实验组术前T4~9节段Cobb角度为(0.50±7.18)°,术后为(10.75±6.72)°,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空白对照组在实验开始时T4~9节段Cobb角度为(-10.25±1.26)°,实验结束时为(-10.75±1.50)°实验结束时实验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7)。结论:正前方置入记忆合金加压钉可以控制山羊胸椎的生长方向造成后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前凸 山羊 记忆合金 加压钉 医学植入体 生物力学
下载PDF
椎体加压钉固定对脊柱侧凸山羊椎体生长板影响的组织学观察 被引量:1
5
作者 郑国权 宋迪煜 +4 位作者 孟传龙 张巍 张如意 白林 张永刚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11期857-860,I0001,共5页
目的:定量分析椎体加压钉(Staple)固定矫正山羊脊柱侧凸后椎体生长板的组织形态学变化,探讨Staple固定对侧凸椎体生长板的影响。方法:用单侧椎弓根螺钉不对称拴系的方法对10只7~10周龄雌性山羊建立脊柱侧凸模型。术前、术后均行脊柱后... 目的:定量分析椎体加压钉(Staple)固定矫正山羊脊柱侧凸后椎体生长板的组织形态学变化,探讨Staple固定对侧凸椎体生长板的影响。方法:用单侧椎弓根螺钉不对称拴系的方法对10只7~10周龄雌性山羊建立脊柱侧凸模型。术前、术后均行脊柱后前位和侧位X线平片检查,术后每4周检查一次,观察山羊脊柱弯曲情况。8~10周后,将成功建立脊柱侧凸模型的山羊随机分为对照组和Staple治疗组,两组山羊均取出后路拴系,Staple治疗组取出拴系后在最大弯曲椎体的凸侧前路置入记忆合金Staple。继续观察8周后完整获取两组山羊的顶椎上生长板、顶椎上一个椎体的下生长板以及两者之间的椎间盘,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包埋,不脱钙切片,甲苯胺蓝染色,镜下测量生长板生长方向上增殖层、肥大层高度。结果:10只山羊中有9只术后8~10周内进展为明显的脊柱侧凸,Staple治疗组(n=5)和对照组(n=4)的Cobb角分别为47.2°±11.2°、51.0°±17.7°,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Staple治疗组在Staple置入后即刻Cobb角为34.8°±12.4°,与置入前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置入后8周为15.6°±11.7°,与置入后即刻比较明显变小(P<0.05);对照组在拴系取出术后即刻和术后8周Cobb角无明显变化(P>0.05)。Staple治疗组生长板凸侧肥大层高度为29.17±4.38μm,凹侧为42.46±8.43μm,两侧有显著性差异(P<0.05);凸侧增殖层高度为75.70±18.36μm,凹侧为81.65±12.49μm,两侧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生长板肥大层与增殖层高度两侧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Staple固定矫正脊柱侧凸重要的细胞学机制可能是逆转了生长板肥大层两侧原有的差异,使凸侧高度低于凹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体加压钉 脊柱侧凸 生长板 组织学
原文传递
不同方式记忆合金加压钉矫正山羊脊柱侧凸模型的效果对比 被引量:2
6
作者 孟传龙 张永刚 +3 位作者 郑国权 张如意 宋迪煜 白林 《脊柱外科杂志》 2008年第3期153-156,164,共5页
目的通过不同型号、不同数量记忆合金加压钉矫正山羊脊柱侧凸模型效果的比较,探讨其调节脊柱生长的最佳干预方式。方法20只山羊用不对称拴系的方法建立脊柱侧凸模型。成模后解除拴系,随机分为4组(n=5)进行处理:3个治疗组行开胸手术,将... 目的通过不同型号、不同数量记忆合金加压钉矫正山羊脊柱侧凸模型效果的比较,探讨其调节脊柱生长的最佳干预方式。方法20只山羊用不对称拴系的方法建立脊柱侧凸模型。成模后解除拴系,随机分为4组(n=5)进行处理:3个治疗组行开胸手术,将相应型号的Staple钉植入椎体凸侧,对照组仅解除拴系。术后定期摄胸椎X线片,比较Cobb角变化。结果3个治疗组术后即刻矫形效果明显(P<0.01),且侧凸的Cobb角随时间减小。各治疗组的有效矫形角度(矫形术后即刻Cobb角-术后2个月Cobb角)均较对照组大(P<0.05),其中双排单间隙钉组的有效矫形角度最大,数据也较集中,但各治疗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种Staple钉的植入方式均可以有效的矫正脊柱侧凸,且矫形效果无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羊 模型 动物 合金 脊柱侧凸 内固定器
下载PDF
预见性护理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1
7
作者 全威 任素琴 +1 位作者 宋迪煜 张西峰 《中国药业》 CAS 2015年第B12期249-250,共2页
目的探讨骨科护理工作中预见性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医院2014年10月至12月骨科收治的128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64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试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措施的基础上进行预见性护理。结果... 目的探讨骨科护理工作中预见性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医院2014年10月至12月骨科收治的128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64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试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措施的基础上进行预见性护理。结果试验组并发症发生例数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满意度调查为98.4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9.06%(P〈0.005)。结论在骨科护理工作中展开预见性护理,不仅能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更能进一步提高患者满意度,对提升医院、科室形象和维护医患、护患关系有着重要的意义,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科 护理措施 预见性护理 并发症
下载PDF
双节段与单节段记忆合金加压钉矫正特发性脊柱侧凸的效果对比 被引量:2
8
作者 孟传龙 张永刚 +3 位作者 郑国权 张如意 宋迪煜 白林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08年第5期779-782,共4页
【目的】通过对比双节段与单节段Staple钉对未成年山羊特发性脊柱侧凸模型的矫形效果,探讨长节段Staple钉对脊柱生长的调节作用。【方法】5-8周龄,体重6-8kg的健康雌性山羊15只,采用椎弓根钉不对称栓系加凸侧肋骨部分切除的方法建立脊... 【目的】通过对比双节段与单节段Staple钉对未成年山羊特发性脊柱侧凸模型的矫形效果,探讨长节段Staple钉对脊柱生长的调节作用。【方法】5-8周龄,体重6-8kg的健康雌性山羊15只,采用椎弓根钉不对称栓系加凸侧肋骨部分切除的方法建立脊柱侧凸动物模型,观察至少2个月。建模成功后手术解除拴系,随机分为单间隙钉组、双间隙钉组和对照组3组(n=5)分别进行处理:2个实验组行开胸手术,将记忆合金加压钉以侧凸顶椎为中心,纵跨与其毗邻的4-5个椎间盘,沿主弯的凸侧(右侧)纵行植入椎体,单间隙钉组植入跨单个椎间隙的Staple钉,双间隙钉组植入跨两个椎间隙的Staple钉,对照组不予治疗。术后即刻及其后每隔4-6周摄胸椎正侧位X线片(观察期至少2个月),测量Cobb角,比较角度的变化。【结果】成模14只。X线片显示2个实验组在矫形术后即刻矫形效果明显(P〈0.01),侧凸的Cobb角随着时间推移有逐渐减小的趋势。在观察期内,实验组的Cobb角比矫形初期明显减小(P〈0.01),对照组则没有显著的变化(P〉0.05)。双间隙钉组的有效矫形角度(矫形术后即刻角度-观察期结束时角度)为17.8°±4.0°,较单间隙钉组(14.0°±7.6°)高,而且数据分布范围比较集中。两个实验组的有效矫形角度均比对照组大(P〈0.05),但两实验组之间则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两种记忆合金加压钉均可以有效地矫正脊柱侧凸的进展,双间隙钉能够达到甚至超过常规单间隙钉的矫形效果,但二者没有统计学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侧凸/外科学 合金
下载PDF
慢性骨髓炎的有效治疗 被引量:1
9
作者 张双江 张树明 +3 位作者 宋迪煜 徐鹏武 乔林 黄雷 《中国医学工程》 2015年第2期12-13,15,共3页
目的探讨多次清创负压封闭引流(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结合Orthofix单边外固定架治疗慢性骨髓炎的效果。方法 2011年3月-2013年12月间采用多次清创负压封闭引流和Orthofix单边外固定架治疗慢性骨髓炎患者30例,女5例,男25例;年... 目的探讨多次清创负压封闭引流(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结合Orthofix单边外固定架治疗慢性骨髓炎的效果。方法 2011年3月-2013年12月间采用多次清创负压封闭引流和Orthofix单边外固定架治疗慢性骨髓炎患者30例,女5例,男25例;年龄20~57岁,平均35岁;骨髓炎发生部位:股骨14例,胫骨12例,足1例,尺骨1例,髋关节2例。结果 30例患者均得到回访,随访时间6~36个月(平均12个月),28例痊愈,2例复发。结论多次清创负压封闭引流结合Orthofix单边外固定架治疗慢性骨髓炎可取得良好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骨髓炎 负压封闭引流 Orthofix单边外固定架
下载PDF
富血小板血浆促进牵拉成骨矿化过程的放射学评估
10
作者 倪明 王岩 +3 位作者 肖逸鹏 于德刚 宋迪煜 石斌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704-707,共4页
目的探讨富血小板血浆(PRP)对牵拉成骨矿化过程的影响。方法将20只健康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PRP组和对照组(n=10)。兔左侧胫骨胫腓关节下方截骨1cm短缩后以单臂外固定架进行延长(术后第7天开始,1mm/d,共延长1cm),PRP组在术后第17天和第2... 目的探讨富血小板血浆(PRP)对牵拉成骨矿化过程的影响。方法将20只健康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PRP组和对照组(n=10)。兔左侧胫骨胫腓关节下方截骨1cm短缩后以单臂外固定架进行延长(术后第7天开始,1mm/d,共延长1cm),PRP组在术后第17天和第27天各局部注射PRP500μl,对照组无处理。术后第37天处死动物取材。于手术当天及术后第12、17、27、37天用C形臂动态观察新生骨的矿化过程,取材后拍X线片并行Micro-CT扫描评价新生骨的骨矿物质含量及密度。结果PRP组新生骨的生成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X线结果显示在PRP组的牵张间隙内可见明显连续高密度影,骨痂量明显多于对照组。Micro-CT三维重建图像示PRP组新生骨生长及塑形良好,对照组只有少量皮质连续。PRP组骨矿物质含量(310.8±44.2mg)及骨矿物质密度(228.8±22.3mg/cm3)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125.8±25.1mg、86.4±23.8mg/cm3,P<0.05)。结论在兔胫骨缺损延长动物模型中,PRP局部注射可显著促进牵拉成骨矿化过程中新生骨的矿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生成 骨矿化 富血小板血浆 牵拉成骨技术
下载PDF
Staple对侧凸山羊椎体生长板生长率的影响 被引量:3
11
作者 宋迪煜 孟传龙 +4 位作者 郑国权 张巍 张如意 白林 张永刚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72-75,共4页
目的定量分析Staple对侧凸山羊椎体生长板生长率的影响,进一步探讨Staple矫正脊柱侧凸的可能机制。方法取健康2~3月龄雌性山羊10只,体重6.0~8.5kg,用单侧椎弓根钉不对称栓系的方法建立脊柱侧凸模型,将动物随机分为对照组和Staple治疗... 目的定量分析Staple对侧凸山羊椎体生长板生长率的影响,进一步探讨Staple矫正脊柱侧凸的可能机制。方法取健康2~3月龄雌性山羊10只,体重6.0~8.5kg,用单侧椎弓根钉不对称栓系的方法建立脊柱侧凸模型,将动物随机分为对照组和Staple治疗组,每组5只。建模8~10周后,两组山羊均取出后路栓系,Staple治疗组在最大弯曲椎体的凸侧前路植入4~5枚Staple,对照组不作处理。继续观察8~13周,X线片记录Cobb角,观察脊柱侧凸矫正情况。处死前第18天和第3天分别给予土霉素和钙黄绿素以标记生长板的骨化前缘;完整获取顶椎上椎间盘以及两相邻的生长板,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包埋,不脱钙切片;生物显微镜下测量两荧光标记线之间的距离,分别计算椎体凹凸两侧生长板的生长率。结果有9只山羊建模术后8~10周内进展为明显的脊柱侧凸(Staple治疗组5只,对照组4只)。Staple治疗组术后即刻Cobb角为(34.8±12.4)°,治疗最终时Cobb角减少至(15.6±11.7)°,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即刻与治疗最终时的Cobb角分别为(49.3±18.0)°及(49.0±17.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低倍生物显微镜下,两组标本凹凸侧的荧光亮度无明显差异;在高倍镜下见生长板骨化前缘有黄绿2条波浪形荧光带,黄色荧光较弱。Staple组凹侧两荧光线间的平均距离明显大于凸侧(Staple侧),凹侧生长板生长率为(3.27±0.96)μm/d,凸侧为(1.84±0.52)μm/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凹侧生长率为(2.83±0.61)μm/d,凸侧为(2.96±0.77)μm/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taple可明显改变脊柱侧凸椎体生长板两侧的生长率,使凹侧生长率超过凸侧,以达到有效矫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APLE 脊柱侧凸 生长板 荧光素标记 山羊
原文传递
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术后并发股深动脉假性动脉瘤一例 被引量:2
12
作者 宋迪煜 张树明 +2 位作者 乔林 王奎友 刘志刚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047-1048,共2页
目的总结1例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术后并发股深动脉假性动脉瘤诊治体会。方法 2011年10月收治1例摔伤致右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女性患者,年龄78岁。入院后采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行骨折复位内... 目的总结1例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术后并发股深动脉假性动脉瘤诊治体会。方法 2011年10月收治1例摔伤致右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女性患者,年龄78岁。入院后采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行骨折复位内固定术。术后第9天出现患侧大腿疼痛并逐渐加重,血红蛋白降低。第13天B超检查示右大腿前侧包块。急诊行右下肢超选择性血管造影术,示股深动脉第2穿支远端假性动脉瘤形成。用弹簧圈行第2穿支动脉栓塞术。结果栓塞术后患侧大腿疼痛明显减轻,肿胀逐渐消退,顺利出院。患者获随访2年,右股骨粗隆间骨折完全愈合,患侧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为优。结论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术后如出现不明原因患侧大腿疼痛、肿胀、血红蛋白进行性下降等,应警惕假性动脉瘤的发生,行选择性血管造影术明确并选择相应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粗隆间骨折 假性动脉瘤 骨折内固定 并发症
原文传递
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并发股深动脉动静脉瘘一例报告 被引量:2
13
作者 宋迪煜 张树明 +1 位作者 乔林 王奎友 《中国骨与关节杂志》 CAS 2015年第12期987-989,共3页
股骨粗隆间骨折并发的医源性血管损伤是一种非常少见的并发症,其发生率约为0.21%[1]。最早由Dameron[2]于1964年报道1例,此后相继有部分病例报道,其损伤形式主要表现为假性动脉瘤或血肿[3]。笔者经治1例股骨粗隆间骨折防旋股骨近端髓内... 股骨粗隆间骨折并发的医源性血管损伤是一种非常少见的并发症,其发生率约为0.21%[1]。最早由Dameron[2]于1964年报道1例,此后相继有部分病例报道,其损伤形式主要表现为假性动脉瘤或血肿[3]。笔者经治1例股骨粗隆间骨折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固定术后第8天并发股深动脉动静脉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 骨折 血管系统损伤 手术后并发症 病例报告
原文传递
颈椎前路带锁钢板治疗颈椎爆裂骨折的试验及临床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陈福文 周密 +5 位作者 贾连顺 张树明 王剑平 宋迪煜 朱方正 朱泽兴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2年第9期777-779,共3页
目的评价颈椎前路带锁钢板固定系统(CSLP)治疗颈椎骨折的稳定性及临床有效性。方法将6具新鲜成人颈椎标本(C2~6)置于脊柱三维测量仪上测定C3~5节段的ROM,制造C4爆裂骨折,测定其三维运动变化后分别进行植骨、植骨+CSLP固定,并重复测量... 目的评价颈椎前路带锁钢板固定系统(CSLP)治疗颈椎骨折的稳定性及临床有效性。方法将6具新鲜成人颈椎标本(C2~6)置于脊柱三维测量仪上测定C3~5节段的ROM,制造C4爆裂骨折,测定其三维运动变化后分别进行植骨、植骨+CSLP固定,并重复测量其三维运动。对32例下颈椎骨折行前路减压融合,并以CSLP进行内固定治疗。结果植骨+CSLP固定后在屈伸、侧弯、旋转方向较损伤后明显下降,与正常值相比,屈伸和侧弯运动均明显减少,但旋转运动减少不明显。术后随访6~48个月,所有骨折均复位,颈椎椎体高度恢复,椎间植骨均融合,钢板位置满意,无螺钉松动或脱出。结论 AO前路钢板固定颈椎爆裂骨折时各个运动方向均能获得稳定,临床效果满意,是一种治疗颈椎骨折的理想固定装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骨折 前路固定
原文传递
改良Urbaniakrbaniak术式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疗效观察 被引量:3
15
作者 秦龙 朱泽兴 +3 位作者 宋迪煜 徐建强 于浩 张树明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25-29,共5页
目的探讨改良Urbaniak术式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2月-2012年10月采用在股骨大粗隆切口基础上增加股前外侧切口,保留原有腓骨瓣经粗隆外皮质钻孔减压填充方式,选择旋股外侧动脉降支作为供血血管的改良Urban... 目的探讨改良Urbaniak术式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2月-2012年10月采用在股骨大粗隆切口基础上增加股前外侧切口,保留原有腓骨瓣经粗隆外皮质钻孔减压填充方式,选择旋股外侧动脉降支作为供血血管的改良Urbaniak术式,治疗38例(41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其中男25例(28髋),女13例(13髋);年龄16~52岁,平均34岁。酒精性19例(21髋),创伤性9例(9髋),激素性5例(6髋),特发性5例(5髋)。病程10个月~6年,平均3.7年。按Ficat分期标准:Ⅱ期24髋,Ⅲ期17髋。术前Ⅱ、Ⅲ期髋关节Harris评分分别为(80.63±5.02)分和(77.06±6.77)分。术后记录相关并发症,根据患髋术后X线片表现分为改善、稳定、恶化、失败4个等级,评价为改善或稳定即为影像学成功;采用Harris评分评定患髋功能,≥80分为临床成功。结果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术后3例出现股前外侧皮肤麻木和感觉减退,1例出现足背感觉异常,均对日常生活无影响。38例(41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年~3年3个月,平均2年3个月。随访期间无髋关节僵硬、髋部或腹股沟区持续性疼痛、髋关节感染、踝关节不稳等并发症发生。末次随访时X线片示23髋(56.1%)改善、17髋(41.5%)稳定、1髋(2.4%)恶化,影像学成功40髋;患髋Harris评分获优17髋、良20髋、可3髋、差1髋,优良率为90.2%,临床成功37髋。末次随访时Ⅱ、Ⅲ期髋关节Harris评分分别为(89.92±4.12)分和(86.53±5.70)分,均较术前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011,P=0.000;t=4.412,P=0.000)。结论改良Urbaniak术式具有操作简便、并发症少、安全性较高及术后患髋功能恢复良好等优点,是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腓骨移植 改良Urbaniak术式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原文传递
数字化导航技术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中的初步应用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闫双宝 王克利 +3 位作者 王晓宇 宋迪煜 蔡月娥 朱泽兴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7年第5期878-881,共4页
目的:探讨数字化导航技术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中应用的可行性及初步临床应用。方法:对我院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的80例患者,按照抽签法随机分为数字化导航组40例及传统手术组40例,导航组术前设计个性化定制导航模... 目的:探讨数字化导航技术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中应用的可行性及初步临床应用。方法:对我院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的80例患者,按照抽签法随机分为数字化导航组40例及传统手术组40例,导航组术前设计个性化定制导航模板,术中应用导航模板截骨,传统组应用厂家器械截骨。分别测量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髋-膝-踝角、冠状面股骨和胫骨截骨面与机械轴夹角、矢状面股骨和胫骨截骨面与外旋和后倾夹角,记录每一例患者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并进行对比。结果:数字化导航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均少于传统手术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传统手术组比较,数字化导航组术后冠状面FFC角及FTC角平均偏差角度较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传统手术组比较,数字化导航组术后矢状面LFC角及LTC角平均偏差角度较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数字化导航技术在人工膝关节置换术中具有快速、个性化及精确性高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航模板 膝关节置换 3D打印机
原文传递
骨搬移技术治疗下肢长骨骨缺损的断端并发症分析 被引量:10
17
作者 沈杰 乔林 +3 位作者 张树明 徐建强 宋迪煜 刘春生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7年第1期49-52,共4页
目的观察骨搬移技术治疗下肢长骨骨缺损的断端并发症,分析并发症发生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0-01—2011-01采用骨搬移技术治疗的29例创伤性慢性骨髓炎导致下肢长骨骨缺损和12例创伤后非感染性下肢长骨骨缺损。记录并发症发生率... 目的观察骨搬移技术治疗下肢长骨骨缺损的断端并发症,分析并发症发生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0-01—2011-01采用骨搬移技术治疗的29例创伤性慢性骨髓炎导致下肢长骨骨缺损和12例创伤后非感染性下肢长骨骨缺损。记录并发症发生率,并对断端并发症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本组41例均获得满意随访,随访时间9~65个月,平均15.7个月。治疗周期9~65个月,平均30.1个月。断端并发症:骨不愈合25例(60.98%),接触面积不足5例(12.20%),软组织嵌顿14例(34.15%),对线不良11例(26.83%)。单因素分析显示,感染是骨搬移过程中断端骨不愈合的影响因素,软组织条件差是骨搬移治疗过程中断端软组织嵌顿的影响因素,股骨骨缺损是骨搬移治疗过程中断端对线不良的影响因素。结论骨搬移技术治疗下肢长骨骨缺损中断端骨不愈合、软组织嵌顿、对线不良等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在治疗过程中感染、软组织条件差、股骨骨缺损患者需引起骨科医师的足够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搬移技术 下肢长骨 骨缺损 断端骨不愈合 软组织嵌顿 对线不良
原文传递
达芬奇机器人辅助下周围神经手术的研究现状及进展 被引量:5
18
作者 沈杰 宋迪煜 +2 位作者 王晓宇 王长江 张树明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58-261,共4页
目的总结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辅助下周围神经手术的研究现状及进展。方法查阅近年来国内外达芬奇机器人周围神经手术的相关文献,进行分析总结。结果与传统显微手术相比,达芬奇机器人辅助下周围神经手术有更明显的优点,如消除生理抖动... 目的总结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辅助下周围神经手术的研究现状及进展。方法查阅近年来国内外达芬奇机器人周围神经手术的相关文献,进行分析总结。结果与传统显微手术相比,达芬奇机器人辅助下周围神经手术有更明显的优点,如消除生理抖动、3D高分辨率影像等,可进行周围神经的常规开放手术或微创手术。结论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的发展给周围神经手术治疗带来了新希望,但尚处于初始阶段,仍需进行大量相关的基础及临床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围神经 达芬奇机器人 显微手术
原文传递
PCL单束等长点术中检测初探 被引量:1
19
作者 周密 傅捷 +6 位作者 张树明 郝岩 王晗 宋迪煜 张巍 王琪 刘春生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1年第7期627-628,共2页
目的研究术中寻找后交叉韧带(PCL)单束重建等长点的方法及术后效果。方法以4股半腱肌和股薄肌肌腱镜下重建PCL10例,术中以解剖定位和检测修正的方法确定等长点,误差控制在2 mm以内。记录股骨侧选点次数及变点方向。以Lysolm评分观察治... 目的研究术中寻找后交叉韧带(PCL)单束重建等长点的方法及术后效果。方法以4股半腱肌和股薄肌肌腱镜下重建PCL10例,术中以解剖定位和检测修正的方法确定等长点,误差控制在2 mm以内。记录股骨侧选点次数及变点方向。以Lysolm评分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PCL股骨侧等长点位于止点区域中上部,本组5例1次选点成功,另有3例选点上移,2例下移。终末随访时术侧膝关节无明显后向不稳,Lysolm评分平均86.5分。结论股骨隧道初步选点后行等长检查,对PCL重建手术有较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交叉韧带 重建 单束 等长点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