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85篇文章
< 1 2 3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染色体异常类型患者的囊胚整倍性及妊娠结局
1
作者 宋雪梅 袁振亚 +4 位作者 严为巧 李玉雯 朱彤 黄晓洁 袁牧 《生殖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106-110,共5页
目的探讨不同染色体异常类型行胚胎植入前遗传学检测(PGT)后的助孕结局及妊娠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11月在我中心就诊的因染色体异常行PGT共80个周期的临床资料,根据染色体异常类型不同分为染色体结构异常组(n=72)和染... 目的探讨不同染色体异常类型行胚胎植入前遗传学检测(PGT)后的助孕结局及妊娠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11月在我中心就诊的因染色体异常行PGT共80个周期的临床资料,根据染色体异常类型不同分为染色体结构异常组(n=72)和染色体数目异常组(n=8);其中,染色体结构异常组又根据染色体易位类型不同进一步分为平衡易位组(n=52)和罗氏易位组(n=20)两个亚组;分别比较各组患者的一般情况和助孕结局。结果(1)在染色体结构异常类型患者中,两亚组间2PN率、D3优质胚胎率、囊胚形成率和活检整倍体囊胚易位染色体携带率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罗氏易位组可用囊胚形成率显著高于平衡易位组(P<0.05),罗氏易位组囊胚整倍体率亦显著高于平衡易位组(P<0.01);两亚组间临床妊娠率、流产率和活产率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2)在染色体数目异常患者中,5例47,XXY患者均有整倍体囊胚移植,截至投稿时,1例移植后未获得临床妊娠,3例获得健康新生儿,1例仍在妊娠随访中;染色体核型为47,XYY,t(12;18)(p11.2;p11.3)患者的2个取卵周期共活检10枚囊胚,其中4枚为整倍体囊胚、1枚为携带易位整倍体囊胚,移植1枚非携带整倍体囊胚后活产1健康女婴。结论罗氏易位和平衡易位患者利用PGT技术排除胚胎染色体异常的因素后,妊娠结局得以极大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染色体结构异常 染色体数目异常 胚胎植入前遗传学检测 妊娠结局
下载PDF
子宫内膜容受性检测联用胚胎植入前遗传学检测在反复种植失败患者中的效果研究
2
作者 袁振亚 袁牧 +2 位作者 朱云霞 宋雪梅 林继慧 《生殖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305-310,共6页
目的评估联用子宫内膜容受性检测(ERT)与胚胎植入前遗传学检测(PGT)技术在反复种植失败(RIF)患者冻融胚胎移植(FET)周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3年1月在徐州市妇幼保健院生殖医学中心接受FET的RIF患者,根据患者接受的评... 目的评估联用子宫内膜容受性检测(ERT)与胚胎植入前遗传学检测(PGT)技术在反复种植失败(RIF)患者冻融胚胎移植(FET)周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3年1月在徐州市妇幼保健院生殖医学中心接受FET的RIF患者,根据患者接受的评估检测不同分为4组:接受ERT评估(基于转录组测序的ERT技术模型)后移植经PGT检测筛选的整倍体囊胚RIF患者(联用组,n=138)、均未接受ERT评估和PGT检测移植RIF患者(RIF组,n=324)、仅接受ERT评估后移植RIF患者(ERT组,n=147)和仅接受PGT检测筛选整倍体囊胚移植RIF患者(PGT组,n=121),比较4组患者的基本情况及FET结局,并对RIF患者活产率的影响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95.79%(273/285)接受ERT评估的RIF患者的内膜容受期会推迟1~2 d,根据ERT评估结果相应调整了移植时间。各组患者的FET结果显示,联用组的胚胎种植率、宫内妊娠率、活产率均显著高于PGT组、ERT组与RIF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实施PGT、接受ERT、接受优质囊胚移植、女方年龄4个变量是获得活产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联用ERT与PGT是治疗RIF的一次成功尝试,可在单独应用ERT、PGT的基础上进一步改善RIF患者的FET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复种植失败 子宫内膜容受性检测 胚胎植入前遗传学检测 活产率
下载PDF
医院工作人员呼吸道防护能力的评价研究
3
作者 贾会学 姚希 +11 位作者 胡美华 张冰丽 孙昕霙 李子涵 邓明卓 卢联合 李杰 宋丽红 路简羽 宋雪梅 高航 李六亿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5-31,共7页
目的了解医院工作人员呼吸道防护能力。方法选取北京市6所不同级别、性质的医院不同风险级别的工作人员,包括医生、护士、医技、工勤人员进行呼吸道防护能力知识测评。根据呼吸道传染病暴露风险,以实际案例及日常工作场景出发,从呼吸道... 目的了解医院工作人员呼吸道防护能力。方法选取北京市6所不同级别、性质的医院不同风险级别的工作人员,包括医生、护士、医技、工勤人员进行呼吸道防护能力知识测评。根据呼吸道传染病暴露风险,以实际案例及日常工作场景出发,从呼吸道传染病的识别、呼吸道传染病的传播途径与相应防护要求和口罩的正确选择与使用三个方面设计呼吸道防护能力测评内容,分别包括6、6、8个知识点,共20个知识点,均为选择题。多选题全选对为满分,部分选正确且无错误选项为部分得分,有错误选项不得分。根据经典测评理论对每个知识点题目进行难度、区分度分析。结果对6所医院326名不同风险级别的工作人员呼吸道防护能力知识测评结果显示,20个知识点中,得满分比率在60%以上的有6个,其他题目得满分比例较低,其中空气传播疾病种类、飞沫传播疾病种类、呼吸道传染病医院感染防控常规措施、医用防护口罩的佩戴指征和医用外科口罩的佩戴指征5个知识点得满分比率在10%以下。在20道知识题中,难度分析较为容易、难度中等和较难的题目分别有5、1、14道;区分度在≥0.4、0.30~0.39、0.20~0.29、≤0.19的题目分别为6、1、4、9道。结论医院工作人员呼吸道防护能力还有很大提升空间,尤其在不同传播途径疾病种类的认知和不同类型口罩佩戴指征的掌握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作人员 医院工作人员 呼吸道防护 能力 评价
下载PDF
冷藏乳制作的牦牛乳硬质干酪成熟过程中生物胺含量的变化
4
作者 宋雪梅 邱婷 +2 位作者 刘钰莹 张炎 张卫兵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09-114,共6页
目的:揭示冷藏原料乳制作的干酪成熟过程中生物胺含量变化规律,评价其质量安全性。方法:以冷藏24,48,72 h牦牛乳制作的硬质干酪为研究对象,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干酪成熟过程中生物胺含量进行测定。结果:在0~6个月成熟过程中,不同冷藏... 目的:揭示冷藏原料乳制作的干酪成熟过程中生物胺含量变化规律,评价其质量安全性。方法:以冷藏24,48,72 h牦牛乳制作的硬质干酪为研究对象,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干酪成熟过程中生物胺含量进行测定。结果:在0~6个月成熟过程中,不同冷藏牦牛乳制作的硬质干酪中生物胺含量呈升高趋势。牦牛乳冷藏时间从24 h延长到72 h时,其干酪中总生物胺、2-苯乙胺、尸胺、酪胺和腐胺含量也依次增大。成熟4个月后,冷藏72 h牦牛乳制作的硬质干酪中各生物胺含量明显高于其余两组干酪。成熟6个月时,冷藏72 h原料乳制作的牦牛乳硬质干酪中生物胺总量和酪胺含量分别为(212.94±8.03),(81.04±3.92) mg/kg。结论:随着原料乳冷藏时间和干酪成熟时间的延长,干酪中生物胺含量增多,但是原料乳冷藏时间低于72 h时,其干酪中生物胺含量低于学者建议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牦牛乳 冷藏 硬质干酪 生物胺
下载PDF
逆卵裂胚胎的染色体整倍性及移植后的妊娠结局
5
作者 宋雪梅 邓星 +2 位作者 袁牧 严为巧 黄晓洁 《生殖医学杂志》 CAS 2023年第6期930-932,共3页
目的使用时差成像培养系统记录胚胎早期逆卵裂现象,联合胚胎植入前遗传学检测技术评估逆卵裂胚胎的染色体整倍性,探讨胚胎发育早期存在逆卵裂现象的囊胚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21年5月至2022年6月在徐州市妇幼保健院就诊的142个因... 目的使用时差成像培养系统记录胚胎早期逆卵裂现象,联合胚胎植入前遗传学检测技术评估逆卵裂胚胎的染色体整倍性,探讨胚胎发育早期存在逆卵裂现象的囊胚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21年5月至2022年6月在徐州市妇幼保健院就诊的142个因高龄、反复种植失败和反复自然流产行胚胎植入前遗传学检测的周期,正常受精胚胎1087个,其中达到活检标准的囊胚483枚,利用时差成像培养系统记录达到活检标准的来自正常卵裂(n=407)和逆卵裂(n=76)的囊胚,比较逆卵裂囊胚与正常卵裂囊胚的染色体整倍性及移植后的妊娠结局。结果胚胎早期正常卵裂和逆卵裂形成的囊胚染色体整倍体率和临床妊娠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胚胎发育早期出现逆卵裂不影响其染色体整倍性,早期胚胎出现逆卵裂时可行囊胚培养后依据胚胎级别列入可利用胚胎,移植到宫腔后可以获得健康的新生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卵裂 胚胎植入前遗传学检测 时差成像培养系统 妊娠结局
下载PDF
年轻卵巢储备功能减退患者囊胚非整倍体率及妊娠结局的分析
6
作者 宋雪梅 邓星 +3 位作者 袁振亚 严为巧 黄晓洁 袁牧 《生殖医学杂志》 CAS 2023年第8期1236-1239,共4页
目的探讨年轻(<38岁)女性中卵巢储备功能减退(DOR)是否会影响囊胚的染色体非整倍体率和囊胚的继续发育潜能。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9月在徐州市妇幼保健院生殖医学中心行胚胎植入前非整倍体遗传学检测的180例患者(243个周... 目的探讨年轻(<38岁)女性中卵巢储备功能减退(DOR)是否会影响囊胚的染色体非整倍体率和囊胚的继续发育潜能。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9月在徐州市妇幼保健院生殖医学中心行胚胎植入前非整倍体遗传学检测的180例患者(243个周期)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存在DOR将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155例,196个周期)和DOR组(25例,47个周期),比较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胚胎实验室指标及整倍体囊胚移植周期的妊娠结局。结果两组患者的年龄、不孕年限和基础E 2(bE 2)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DOR组的基础窦卵泡数(AFC)和抗苗勒管激素(AMH)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而基础FSH(bFSH)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DOR组与对照组的2PN率、囊胚形成率、可用囊胚形成率和活检囊胚整倍体率、嵌合体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整倍体囊胚移植周期的临床妊娠率、流产率和活产率亦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年轻DOR女性卵巢储备的降低并不影响其囊胚的整倍体率和整倍体胚胎移植后的活产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储备功能减退 染色体非整倍体率 活产率
下载PDF
感控兼职护士在临床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7
作者 宋雪梅 王兴华 《内蒙古医科大学学报》 2023年第S01期73-75,共3页
历经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肆虐,感染防控工作在临床的重要性更加凸显。在疫情常态化下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建立了权责清晰、分工明确、运行高效的感控网络,在强化院感专职人员能力的同时,着力培养兼职感控人员,兼职感控医生和护士是践行... 历经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肆虐,感染防控工作在临床的重要性更加凸显。在疫情常态化下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建立了权责清晰、分工明确、运行高效的感控网络,在强化院感专职人员能力的同时,着力培养兼职感控人员,兼职感控医生和护士是践行院感防控的主力军[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控 护士 临床教学 教学质量 实效性 促进作用
下载PDF
皱缩囊胚移植对胚胎种植及临床结局的影响研究
8
作者 李园园 宋雪梅 +1 位作者 严为巧 黄晓洁 《现代医药卫生》 2023年第22期3855-3857,3861,共4页
目的探讨皱缩囊胚移植对胚胎种植及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4月在该中心就诊的囊胚培养过程中时差成像出现皱缩现象患者(囊胚皱缩组)的临床资料,比较其冻融周期单囊胚移植后与对照组(未出现皱缩现象的患者)的... 目的探讨皱缩囊胚移植对胚胎种植及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4月在该中心就诊的囊胚培养过程中时差成像出现皱缩现象患者(囊胚皱缩组)的临床资料,比较其冻融周期单囊胚移植后与对照组(未出现皱缩现象的患者)的妊娠结局情况。结果囊胚皱缩组患者移植后的种植率(45.07%)、临床妊娠率(45.07%)显著低于对照组(59.93%、59.9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囊胚皱缩组患者活产率(40.85%)低于对照组(50.68%),流产率与对照组相差不大(9.38%、13.71%),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囊胚皱缩是一个值得关注的影响胚胎种植率和临床妊娠率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皱缩囊胚 单胚胎移植 妊娠结局
下载PDF
冬枣栽植关键技术研究——以山东省滨州市为例
9
作者 宋雪梅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24年第3期66-69,共4页
滨州市光照充足、土壤肥沃、降水充沛,是我国重要的冬枣产区之一。在滨州市推进冬枣产业规模化发展,实施标准化高效栽培,不仅能够提高冬枣产量和质量,实现农民增收,还能对当地冬枣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产生推动作用。本研究从栽植地选择... 滨州市光照充足、土壤肥沃、降水充沛,是我国重要的冬枣产区之一。在滨州市推进冬枣产业规模化发展,实施标准化高效栽培,不仅能够提高冬枣产量和质量,实现农民增收,还能对当地冬枣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产生推动作用。本研究从栽植地选择、道路和水肥一体化系统建设、苗木选择、整地定植、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治方面系统探讨了冬枣高产优质栽培的全过程技术体系,以期为滨州市冬枣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枣 栽植技术 病虫害防治 滨州市
下载PDF
基于“心-小肠-脾”轴探讨肠道微生态失衡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
10
作者 孙孟艳 秦合伟 +3 位作者 牛雨晴 宋雪梅 郭宁 王梦楠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4期654-658,共5页
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是发生于血管内的一种慢性炎症反应性疾病,其核心病理表现为管壁变硬狭窄、弹性减退,但其发病的确切机制尚不清楚。当前,大量研究证明肠道菌群代谢产物丰度与数量失衡是AS发生发展的关键诱因之一。诸... 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是发生于血管内的一种慢性炎症反应性疾病,其核心病理表现为管壁变硬狭窄、弹性减退,但其发病的确切机制尚不清楚。当前,大量研究证明肠道菌群代谢产物丰度与数量失衡是AS发生发展的关键诱因之一。诸多研究表明,心脉失和、小肠不利及脾气亏虚等诱发AS的病因均可引起肠道微生态失衡,中医药在调控肠道微生态防治AS方面具有多靶点、不良反应少等优势,且临床效果显著。本文从中医整体观念出发,以中医“心-小肠-脾”轴为切入点,就肠道微生态失衡与AS发病机制进行述评,以明确肠道菌群代谢产物参与AS的作用机制,为中医治疗或药物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小肠-脾轴 动脉粥样硬化 肠道微生态 肠道菌群
下载PDF
结合分子对接技术研究牦牛乳干酪苦味肽RK7和KQ7的α-淀粉酶抑制活性 被引量:3
11
作者 李梦瑶 梁琪 宋雪梅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32-138,共7页
以牦牛乳干酪苦味肽RPKHPIK(RK7)和KVLPVPQ(KQ7)为研究对象,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使用ExPASy-ProtParam、Innovagen和PepDraw等工具计算RK7和KQ7的理化性质,利用分子对接技术揭示抑制α-淀粉酶的作用机制,结合体外实验测定α-淀粉酶抑制... 以牦牛乳干酪苦味肽RPKHPIK(RK7)和KVLPVPQ(KQ7)为研究对象,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使用ExPASy-ProtParam、Innovagen和PepDraw等工具计算RK7和KQ7的理化性质,利用分子对接技术揭示抑制α-淀粉酶的作用机制,结合体外实验测定α-淀粉酶抑制活性。研究表明:RK7和KQ7的分子质量分别为875.07 Da和779.98 Da,疏水性分别为42.86%和71.42%;分子对接显示α-淀粉酶中的His305、Glu233、Trp59和Trp58与RK7和KQ7的结合起重要作用,并且Asp197、Glu233和Asp300是影响α-淀粉酶活性的关键氨基酸;体外活性验证发现,RK7和KQ7α-淀粉酶的IC50分别为0.45 mg/mL和0.86 mg/mL。本研究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结合体外活性实验,高效快速获得牦牛乳源α-淀粉酶抑制肽,并通过分子对接技术探究分子间的作用机制,为α-淀粉酶抑制肽的研究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牦牛乳干酪 苦味肽 α-淀粉酶抑制活性 分子对接 作用机制
下载PDF
原料乳冷藏时间对牦牛乳硬质干酪理化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邱婷 张忠明 +3 位作者 张卫兵 宋雪梅 王莹 文鹏程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46-151,共6页
冷链贮存运输已广泛运用于各大乳制品生产,冷藏时间的长短对原料乳及其制作的干酪理化品质具有重要影响。该研究以冷藏24、48、72 h牦牛乳为原料制作硬质干酪,比较了硬质干酪成熟过程中的理化指标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0~6个月成熟期中... 冷链贮存运输已广泛运用于各大乳制品生产,冷藏时间的长短对原料乳及其制作的干酪理化品质具有重要影响。该研究以冷藏24、48、72 h牦牛乳为原料制作硬质干酪,比较了硬质干酪成熟过程中的理化指标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0~6个月成熟期中,冷藏24、48、72 h牦牛乳制成的硬质干酪中水分含量、脂肪含量呈现降低趋势,NaCl含量呈现增加趋势。pH值在成熟初期下降,到成熟后期又逐渐升高;pH 4.6可溶性氮、12%三氯乙酸可溶性氮和游离氨基酸总量呈现增加趋势。整个成熟过程中,3组牦牛乳硬质干酪中pH 4.6可溶性氮、12%三氯乙酸可溶性氮以及游离氨基酸总量始终为冷藏72 h组>冷藏48 h组>冷藏24 h组。该研究可为牦牛乳的冷藏及其在干酪加工中的应用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牦牛乳 硬质干酪 冷藏时间 理化指标
下载PDF
不同季节牦牛乳马苏里拉干酪成熟过程中的品质研究
13
作者 张苗 张忠明 +5 位作者 乔海军 文鹏程 王莹 宋雪梅 张炎 张卫兵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85-92,共8页
以不同季节(夏季6月、冬季12月)牦牛乳为原料制作马苏里拉干酪,测定了干酪成熟过程中理化指标、质构、功能特性、感官指标,研究了不同季节牦牛乳对马苏里拉干酪成熟过程中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成熟时间延长,干酪中蛋白质、脂肪和... 以不同季节(夏季6月、冬季12月)牦牛乳为原料制作马苏里拉干酪,测定了干酪成熟过程中理化指标、质构、功能特性、感官指标,研究了不同季节牦牛乳对马苏里拉干酪成熟过程中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成熟时间延长,干酪中蛋白质、脂肪和水分含量呈显著下降趋势,其中,蛋白质含量在6周的成熟过程中分别下降了9%(冬季)、10%(夏季),脂肪含量下降了14%(冬季)、15%(夏季),水分含量减少了10%(冬季)、9%(夏季);在成熟过程中干酪的硬度和弹性均呈现显著下降趋势,冬季牦牛乳制作的干酪硬度和弹性(262.31 g,0.95)大于夏季牦牛乳制作的干酪(230.12 g,0.93);随着成熟时间的延长,干酪的拉伸性、油脂析出性和融化性分别呈现显著下降、显著上升和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冬季牦牛乳干酪的拉伸性和油脂析出性(49.67 cm,5.13 cm)大于夏季牦牛乳干酪(42.10 cm,4.58 cm),冬季牦牛乳干酪的融化性(2.45 cm)小于夏季牦牛乳干酪(2.96 cm)。该研究可为原料乳和牦牛乳马苏里拉干酪品质控制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苏里拉干酪 牦牛乳 功能特性 质构 干酪成熟
下载PDF
1株牦牛乳源产细菌素融合魏斯氏菌ZW21全基因组测序及序列分析
14
作者 郑雪 梁琪 +1 位作者 宋雪梅 张炎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0期119-126,共8页
融合魏斯氏菌(Weissella confusa)ZW21是1株具有良好抗菌活性的牦牛乳源乳酸菌,为探索其抗菌机理,分析其全基因组序列并挖掘该菌株的抗菌等功能特性基因。本研究基于Illumina NovaSeq PE150平台对W.confusa ZW21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分析,... 融合魏斯氏菌(Weissella confusa)ZW21是1株具有良好抗菌活性的牦牛乳源乳酸菌,为探索其抗菌机理,分析其全基因组序列并挖掘该菌株的抗菌等功能特性基因。本研究基于Illumina NovaSeq PE150平台对W.confusa ZW21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分析,并采用基因功能、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蛋白质直系同源簇、非冗余蛋白、碳水化合物活性酶数据库、转运蛋白分类数据库进行基因组基本功能注释。结果表明:W.confusa ZW21的基因组大小为2.44 Mb,GC含量45.66%;预测到2175个编码基因,编码基因总长度为1947771 bp,平均长度为896 bp;通过功能数据库对该菌株基因组基本功能注释和代谢通路基因信息注释可知,基因组中含有8种细菌素(如大肠菌素V和乳球菌素)相关基因、3种与抗氧化活性相关基因,以及可调控免疫和炎症信号通路(如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受体信号通路、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信号通路)和编码抗叶酸的基因。综上,W.confusa ZW21全基因组测序及分析为研究其抗菌机理提供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牦牛乳 融合魏斯氏菌 全基因组测序 基因功能注释 细菌素
下载PDF
传统牦牛酸乳源乳酸菌的发酵性能研究
15
作者 赵任强草 张忠明 +6 位作者 张卫兵 张睿 王莹 乔海军 汪月 文鹏程 宋雪梅 《食品与发酵科技》 CAS 2023年第1期15-21,共7页
为了比较传统牦牛酸乳源乳酸菌的发酵性能,以商业发酵剂为对照,添加3株传统牦牛酸乳源乳酸菌制备酸乳,分析了对照组及试验组酸乳在贮藏期的滴定酸度、持水力、活菌数和感官品质的变化情况,并比较了各组酸乳的挥发性风味物质组成及含量... 为了比较传统牦牛酸乳源乳酸菌的发酵性能,以商业发酵剂为对照,添加3株传统牦牛酸乳源乳酸菌制备酸乳,分析了对照组及试验组酸乳在贮藏期的滴定酸度、持水力、活菌数和感官品质的变化情况,并比较了各组酸乳的挥发性风味物质组成及含量。结果表明:Z3试验组的凝乳时间最短,为4.35 h;贮藏期各组酸乳的酸度变化范围为70~93°T,且均随着时间的延长而升高;Z1试验组贮藏期的持水力在60%~65%,为持水力最大的一组;Z3试验组酸乳中活菌数在贮藏期相比对照组增加了36.10%~62.13%,为所有试验组中增幅最大。风味物质测定结果显示:Z1、Z2、Z3试验组中酯类化合物的相对含量分别是对照组的1.90倍、1.42倍、1.38倍;Z3试验组中丁酸和辛酸的相对含量分别是对照组的3.12倍和1.52倍;Z1、Z2试验组中酮类的相对含量分别是对照组的1.37倍、1.79倍。本研究可为发酵菌株在酸乳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牦牛酸乳源 乳酸菌 发酵性能
下载PDF
热处理及成熟温度对低脂牦牛乳硬质干酪理化性质及品质影响
16
作者 陈庭轩 宋国顺 +2 位作者 邱婷 梁琪 宋雪梅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8期66-74,共9页
干酪减脂符合消费者健康需求,生产工艺是改善低脂干酪品质经济而简便的方式之一。该实验以未热处理、65℃30 min、75℃1 min、85℃15 s和4、12℃分别作为原料乳热处理和成熟温度条件,制作低脂牦牛乳硬质干酪,测定不同成熟时间(0、1、3、... 干酪减脂符合消费者健康需求,生产工艺是改善低脂干酪品质经济而简便的方式之一。该实验以未热处理、65℃30 min、75℃1 min、85℃15 s和4、12℃分别作为原料乳热处理和成熟温度条件,制作低脂牦牛乳硬质干酪,测定不同成熟时间(0、1、3、6个月)干酪的理化、品质指标。结果表明,随着原料乳热处理温度增加,干酪出品率、水分和总游离氨基酸含量增加,NaCl含量呈现降低趋势;3组热处理组干酪的硬度显著高于未热处理组,但随热处理温度增加,硬度下降;不同热处理组干酪之间弹性差异较小;85℃处理组干酪的黏聚性在成熟后期,显著低于其他3组干酪;整个成熟期内,85℃处理组感官品质评分均较高。相同热处理原料乳制作的干酪,12℃成熟时的硬度始终显著低于4℃成熟干酪,但是其NaCl和总游离氨基酸含量始终显著高于4℃成熟干酪;成熟时间少于6个月时,12℃成熟干酪的感官品质优于4℃成熟干酪。因此,原料乳热处理和成熟温度的提高能增加干酪中总游离氨基酸含量,降低其硬度和黏聚性,缩短干酪成熟时间,改善其品质。该研究为低脂牦牛乳硬质干酪的生产提供了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牦牛乳 低脂硬质干酪 热处理 成熟温度
下载PDF
牦牛乳硬质干酪苦味肽的分离与特征鉴定 被引量:14
17
作者 宋雪梅 张炎 +1 位作者 杨敏 梁琪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5期160-164,共5页
为了探究牦牛乳硬质干酪中苦味肽组成特征,采用氯仿-甲醇法提取苦味肽,通过Sephadex G-25葡聚糖凝胶色谱进行分离纯化,并利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iquid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mass spectrometry,LC-MS/MS)对其分离的苦味... 为了探究牦牛乳硬质干酪中苦味肽组成特征,采用氯仿-甲醇法提取苦味肽,通过Sephadex G-25葡聚糖凝胶色谱进行分离纯化,并利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iquid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mass spectrometry,LC-MS/MS)对其分离的苦味较强组分进行特征鉴定。结果表明:经Sephadex G-25葡聚糖凝胶色谱分离得到3个不同分子质量的组分,组分Ⅱ具有明显苦味。LC-MS/MS鉴定出组分Ⅱ中存在14种苦味肽,主要为氨基酸残基数目7~17个、分子质量小于2 000 D的小肽,苦味肽序列中存在的疏水性氨基酸主要有脯氨酸、缬氨酸、亮氨酸、苯丙氨酸、异亮氨酸,800~1 500 D苦味肽占64.29%,源自β-酪蛋白(β-casein,β-CN)降解产物的苦味肽占92.86%。因此,干酪成熟过程中源自β-CN的具有较强疏水性、分子质量小于2 000 D的混合多肽的积累可能对干酪苦味的产生有较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牦牛乳硬质干酪 苦味肽 特征 Β-酪蛋白
下载PDF
牦牛乳硬质干酪成熟过程中生物胺与细菌群落结构分析 被引量:12
18
作者 宋雪梅 宋国顺 +2 位作者 梁琪 张炎 张忠明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3期27-33,共7页
成熟干酪易产生生物胺,生物胺对人体健康具有影响,因此,为了探究牦牛乳硬质干酪的质量安全性,本实验利用高效液相色谱和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干酪成熟过程中生物胺和细菌群落结构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牦牛乳硬质干酪中主要生物胺为腐胺... 成熟干酪易产生生物胺,生物胺对人体健康具有影响,因此,为了探究牦牛乳硬质干酪的质量安全性,本实验利用高效液相色谱和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干酪成熟过程中生物胺和细菌群落结构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牦牛乳硬质干酪中主要生物胺为腐胺、2-苯乙胺、酪胺、组胺和尸胺,在1~6个月成熟过程中,干酪中各生物胺含量呈现增加趋势。干酪中生物胺含量最高阶段均出现在成熟期5~6个月。干酪中组胺、酪胺和总生物胺含量分别低于推荐安全剂量50、100 mg/kg和1000 mg/kg。干酪中游离氨基酸含量与除组胺之外的各生物胺含量、总生物胺含量、成熟时间之间具有显著正相关性(P<0.01,P<0.05),各生物胺含量之间也存在正相关性。不同成熟期干酪包含相同属的微生物,其中链球菌属(Streptococcus)为优势菌属,平均相对丰度为84.63%,明串珠菌属(Leuconostoc)次之,平均相对丰度为6.91%,其他分别为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拉乌尔菌属(Raoultella)、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肠杆菌属(Enterobacter)和无分类的肠杆菌科(unclassified_Eunnterobacteriaceae)。不同成熟期干酪中各菌属的相对丰度具有差异。本研究可为评估牦牛乳硬质干酪的质量安全性和生物胺形成机理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牦牛乳 硬质干酪 生物胺 细菌群落结构
下载PDF
可调谐半导体激光吸收光谱法监测二氧化碳的通量 被引量:11
19
作者 宋雪梅 刘建国 +6 位作者 张玉钧 曾宗泳 何莹 崔益本 陈寅 田勇志 张亮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84-187,共4页
含碳温室气体浓度增加所加剧的温室效应是气候变化的重要原因,大面积范围内二氧化碳气体通量的测量对于评价各类陆地生态系统对大气中主要温室气体浓度的贡献具有重要的意义。可调谐半导体激光吸收(TDLAS)光谱技术具有高分辨率、高灵敏... 含碳温室气体浓度增加所加剧的温室效应是气候变化的重要原因,大面积范围内二氧化碳气体通量的测量对于评价各类陆地生态系统对大气中主要温室气体浓度的贡献具有重要的意义。可调谐半导体激光吸收(TDLAS)光谱技术具有高分辨率、高灵敏度以及快速响应等特点,是痕量气体高灵敏快速监测的新方法。文章以可调谐分布反馈半导体激光器作为光源,通过波长调制方法对1.573μm附近二氧化碳气体某一吸收线的二次谐波信号测量,结合激光分束技术,实现对不同高度层面700多米光程范围内二氧化碳气体浓度的快速在线检测。结合大口径闪烁仪测量出来的莫宁-奥布霍夫长度和特征速度,通过公式计算得到一天内二氧化碳气体的通量在-1.5~2.5mg·(m2·s)-1范围内的波动,突破了目前对近地面痕量气体通量的监测只能提供局地结果的状况,使大面积范围内痕量气体通量的测量成为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调谐半导体激光吸收光谱 二氧化碳浓度 二氧化碳通量
下载PDF
成熟温度对牦牛乳硬质干酪中乳酸菌自溶及氨肽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0
20
作者 宋雪梅 张炎 +1 位作者 张卫兵 梁琪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38-43,共6页
通过动态监测5、10、15℃成熟牦牛乳硬质干酪在1~6个月成熟过程中乳酸菌总数、乳酸脱氢酶和氨肽酶活性等变化,探究提高成熟温度对其乳酸菌自溶和氨肽酶活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成熟温度对p H值影响显著(P〈0.05)。干酪中乳酸菌在1~... 通过动态监测5、10、15℃成熟牦牛乳硬质干酪在1~6个月成熟过程中乳酸菌总数、乳酸脱氢酶和氨肽酶活性等变化,探究提高成熟温度对其乳酸菌自溶和氨肽酶活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成熟温度对p H值影响显著(P〈0.05)。干酪中乳酸菌在1~6个月成熟过程中其数量呈现降低趋势。p H值与乳酸菌总数之间存在负相关性。5、10、15℃成熟干酪中乳酸脱氢酶活力依次呈现增加趋势,15、10℃成熟干酪中氨肽酶活性高于5℃成熟干酪中氨肽酶活性。因此,15℃成熟干酪中乳酸菌自溶程度最强,其次为10℃成熟干酪,5℃成熟干酪中乳酸菌自溶程度最弱。15℃成熟干酪中广谱性氨肽酶(broad-specificity aminopeptidase,Pep N)和脯氨酸氨肽酶(X-prolyl-dipeptidlylaminopeptidase,Pep X)活性分别是10℃成熟干酪中Pep N和Pep X活性的2.19和2.64倍。5℃成熟干酪中Pep N、Pep X活性较低,分别没有超过0.29 U/g和0.4 U/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牦牛乳 硬质干酪 自溶 乳酸脱氢酶 氨肽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