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内镜技术治疗不同阶段Barrett食管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宋顺喆 刘香 《中国医学工程》 2015年第7期199-200,共2页
近年来,食管腺癌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尤以北美和欧洲最为严重。Barrett食管(Barrett esophagus,BE)是世界公认的食管腺癌癌前病变。Barrett食管的癌变进程主要经历肠上皮化生,低度异型增生,重度异型增生和黏膜内癌变这四个病理阶段。内... 近年来,食管腺癌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尤以北美和欧洲最为严重。Barrett食管(Barrett esophagus,BE)是世界公认的食管腺癌癌前病变。Barrett食管的癌变进程主要经历肠上皮化生,低度异型增生,重度异型增生和黏膜内癌变这四个病理阶段。内镜治疗因其成活率高,并发症少的优点,被广泛应用于Barrett食管的治疗。本文主要综述内镜技术在治疗不同阶段Barrett食管方面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ARRETT食管 无异型增生型Barrett食管 低度异型增生型 高度异型增生型 射频消融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
下载PDF
超声内镜诊断肠道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5
2
作者 王笑楠 汪旭 +5 位作者 孙明军 王颖 刘梦园 宋顺喆 李妍霞 褚旭芳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036-1038,共3页
肠道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术前明确诊断十分困难。本文回顾分析4例行超声内镜检查诊断肠道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将超声内镜检查结果与手术探查和(或)患者的临床过程进行比较,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总结分析超声内镜诊断该病的价值。
关键词 肠道子宫内膜异位症 超声内镜 诊断
下载PDF
芦丁与消化系统炎症性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3
作者 褚旭芳 宋顺喆 +2 位作者 王笑楠 李妍霞 汪旭 《医学综述》 2019年第20期4122-4127,共6页
消化系统炎症性疾病如炎症性肠病、胰腺炎和肝脏损伤等是临床上常见疾病,目前其确切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芦丁属于黄酮醇类物质,具有多种生物学活性包括抗炎、抗氧化,保护血管、心脏以及神经等作用,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芦丁能... 消化系统炎症性疾病如炎症性肠病、胰腺炎和肝脏损伤等是临床上常见疾病,目前其确切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芦丁属于黄酮醇类物质,具有多种生物学活性包括抗炎、抗氧化,保护血管、心脏以及神经等作用,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芦丁能通过抗炎、抗氧化作用在消化系统炎症性疾病中发挥一定的保护作用。目前消化系统炎症性疾病的发生率呈上升趋势并影响着更多患者的生活质量,关于它们的治疗方法仍在不断探索中,对芦丁的相关研究能为这些疾病的治疗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芦丁 消化系统疾病 炎症 抗炎 抗氧化
下载PDF
植物性胃石内镜下治疗与口服药物治疗比较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张绅 汪旭 +2 位作者 宋顺喆 李妍霞 王笑楠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2019年第17期123-124,共2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胃石症内镜治疗与口服药物治疗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9 年1 月—2018 年7 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内镜科检查并诊断胃石症的患者197 例。43 例应用内镜治疗(内镜治疗组),154 例应用口服药物治疗(口服药物组)。结果内... 目的回顾性分析胃石症内镜治疗与口服药物治疗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9 年1 月—2018 年7 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内镜科检查并诊断胃石症的患者197 例。43 例应用内镜治疗(内镜治疗组),154 例应用口服药物治疗(口服药物组)。结果内镜治疗组治疗有效率为81.4%,药物治疗组治疗有效率为99.4%,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胃石症的口服药物治疗效果优于内镜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石症 内镜下治疗 药物治疗
下载PDF
IgG类抗体在急性格林巴利综合征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被引量:7
5
作者 宋顺喆 王苏平 《大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3年第4期390-394,共5页
格林巴利综合征(guillain barre syndrome,GBS)是一种神经系统疾病,病理特点为神经根发生不同程度的损伤。其确切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但普遍研究证明这是一类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上以急性发病为主,根据受损部位的不同,可分为多种亚型。... 格林巴利综合征(guillain barre syndrome,GBS)是一种神经系统疾病,病理特点为神经根发生不同程度的损伤。其确切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但普遍研究证明这是一类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上以急性发病为主,根据受损部位的不同,可分为多种亚型。本文主要就在自身体液免疫中,IgG抗体攻击神经根表面髓鞘和轴索上的不同成分(如神经胶质蛋白,神经束蛋白和神经节苷脂),引起神经根发生传导阻滞等功能障碍,诱发急性格林巴利综合征不同亚型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林巴利综合征 IGG类抗体 急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 急性运动轴索型神经炎 MILLER Fisher 综合征
下载PDF
环境雌激素双酚A对男性生殖细胞影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6
作者 宋顺喆 贾丽红 《实用预防医学》 CAS 2013年第10期1279-1280,F0003,共3页
近年来,世界各国男性不育的检出率呈逐年增高趋势。男性不育的原因复杂,包括先天性疾病和后天性因素如外伤、不良生活作息行为(吸烟、酗酒等)、环境污染、药物滥用等。最近研究报道,发育早期暴露环境雌激素可干扰男性生殖系统发育和功... 近年来,世界各国男性不育的检出率呈逐年增高趋势。男性不育的原因复杂,包括先天性疾病和后天性因素如外伤、不良生活作息行为(吸烟、酗酒等)、环境污染、药物滥用等。最近研究报道,发育早期暴露环境雌激素可干扰男性生殖系统发育和功能。双酚A(bisphenol A,BPA)是最普遍存在的一种环境雌激素。动物实验和体外研究报道,发育早期暴露BPA可抑制人和小鼠胎儿期睾丸间质细胞分泌睾酮;BPA可通过影响雄性子代生精细胞内基因的正常表达,干扰减数分裂,影响精子的产生;BPA还可降低新生小鼠睾丸支持细胞间连接蛋白的表达;在激素水平上,BPA可抑制小鼠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和卵泡刺激素的产生。本文就BPA通过影响睾丸间质细胞、生精细胞和支持细胞的功能,导致男性不育进行综述,对进一步研究男性不育的原因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酚A 睾丸间质细胞 生精细胞 睾丸支持细胞
原文传递
内镜技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7
作者 宋顺喆 宫爱霞 +6 位作者 郭世斌 陈浩 梁莉莉 包海东 孙康 孙颖 李宸宇 《大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9年第5期448-453,共6页
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在亚洲的发病率逐年升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质子泵抑制剂(proton pump inhibitor,PPI)一直被公认是治疗GERD的首选内科药物。约有30%的患者属于PPI难治性GERD,胃底折叠术是治... 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在亚洲的发病率逐年升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质子泵抑制剂(proton pump inhibitor,PPI)一直被公认是治疗GERD的首选内科药物。约有30%的患者属于PPI难治性GERD,胃底折叠术是治疗GERD的首选术式,但手术创伤较大,术后并发症较多。随着内镜技术的发展,目前内镜下微创技术通过改善抗反流屏障成为治疗GERD的新思路。本文主要就内镜技术调节食管下段括约肌收缩功能,改善His角角度,修复胃食管阀瓣紧密性三个方面进行综述,主要包括射频消融技术,内镜下胃底折叠术,内镜下黏膜切除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食管反流病 胃食管阀瓣 食管下段括约肌 内镜射频消融术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
下载PDF
早期胃癌ESD术后发生同时性与异时性胃癌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4
8
作者 宋顺喆 杨芳 +1 位作者 宫爱霞 张经文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03-207,212,共6页
目的分析影响早期胃癌患者内镜下黏膜下层剥离术(ESD)后发生同时性和异时性胃癌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6-01-01-2019-12-31于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内镜中心行ESD治疗的早期胃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收集患者临床资料,通过单因素... 目的分析影响早期胃癌患者内镜下黏膜下层剥离术(ESD)后发生同时性和异时性胃癌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6-01-01-2019-12-31于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内镜中心行ESD治疗的早期胃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收集患者临床资料,通过单因素及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ESD术后发生同时性和异时性胃癌的危险因素。结果120例患者纳入本研究,其中14例(11.7%)发生异时性胃癌,11例(9.2%)发生同时性胃癌。初始病变位于胃下三分之一(OR=11.280,95%CI:2.720~46.775,P=0.001)、重度肠化(OR=6.206,95%CI:1.667~23.109,P=0.006)和分化型胃癌(OR=9.178,95%CI:1.642~51.305,P=0.012)是发生多次胃癌(同时性或异时性)的独立危险因素。亚组分析结果显示,初始病变位于胃下三分之一(OR=14.870,95%CI:2.508~88.166,P=0.003)、重度肠化(OR=4.484,95%CI:1.029~19.536,P=0.046)和分化型胃癌(OR=12.644,95%CI:1.303~122.714,P=0.029)是发生异时性胃癌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根据病灶特点制定随访计划,初始病变位于远端胃,背景黏膜重度肠化的分化型胃癌患者,即使随访时间>1年,也要警惕异时性胃癌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时性胃癌 异时性胃癌 内镜下黏膜下层剥离术 肠化生 分化型胃癌
原文传递
miRNA122和肝生化指标在评估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慢性肝病疗效中的价值 被引量:3
9
作者 王慧 汪旭 +7 位作者 李妍霞 王笑楠 褚旭芳 宋顺喆 孟晓光 娄春阳 蒋巍 关若楠 《中国卫生工程学》 CAS 2018年第2期235-236,共2页
目的探讨血清miRNA122和肝生化指标在评估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慢性肝病疗效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2月至2016年5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鞍山医院住院的慢性肝病患者23例,均给予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30 d。采用自身对照法比较... 目的探讨血清miRNA122和肝生化指标在评估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慢性肝病疗效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2月至2016年5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鞍山医院住院的慢性肝病患者23例,均给予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30 d。采用自身对照法比较应用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前、后患者血清miRNA122及肝生化指标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患者丙氨酰氨基转移酶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患者凝血酶原时间活动度明显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应用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后患者miRNA122表达水平为25.78±0.24,明显高于治疗前的21.74±0.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miRNA122表达水平、丙氨酰氨基转移酶水平、凝血酶原时间活动度可以作为监测多烯磷脂酰胆碱疗效的有效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NA122 肝生化指标 慢性肝病 实时荧光定量PCR
原文传递
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动植物提取物及传统方剂研究进展
10
作者 宋顺喆 汪旭 +3 位作者 褚旭芳 李妍霞 王笑楠 张绅 《大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7年第6期589-594,共6页
近年来,胃食管反流病发病率逐年升高,临床表现多样,发病原因主要为抗反流屏障的破坏。据报道,常规药物如质子泵抑制剂,胃肠道动力药的长期应用与多种不良反应密切相关。国内外诸多学者试图从天然动植物的提取物及传统方剂中探究治疗胃... 近年来,胃食管反流病发病率逐年升高,临床表现多样,发病原因主要为抗反流屏障的破坏。据报道,常规药物如质子泵抑制剂,胃肠道动力药的长期应用与多种不良反应密切相关。国内外诸多学者试图从天然动植物的提取物及传统方剂中探究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新型疗法。本文主要就动植物提取物及传统方剂在增加食管下端括约肌收缩力,改善消化道动力,缓解炎症反应这三方面的治疗机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食管反流病 食管下段括约肌 质子泵抑制剂
下载PDF
结直肠侧向发育型肿瘤黏膜下层侵犯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5
11
作者 亢倩玉 宋顺喆 宫爱霞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930-933,共4页
目的探索结直肠侧向发育型肿瘤黏膜下层浸润的危险因素。方法 2015年11月-2019年2月,在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消化内镜中心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直径≥2.0 cm的侧向发育型肿瘤病例211例(221处病变)纳入回顾性分析,根据术后病理分... 目的探索结直肠侧向发育型肿瘤黏膜下层浸润的危险因素。方法 2015年11月-2019年2月,在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消化内镜中心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直径≥2.0 cm的侧向发育型肿瘤病例211例(221处病变)纳入回顾性分析,根据术后病理分成黏膜下层侵犯组(13例患者,14处病变)和非黏膜下层侵犯组(198例患者,207处病变),临床特征、内镜特征、手术特征、病理特征组间比较行χ^(2)检验或连续矫正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多因素分析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发现结直肠癌病史(P=0.037)、病变直径(P=0.036)、部位(P=0.024)、非抬举征(P=0.040)是黏膜下层浸润的影响因素。进一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有结直肠癌病史者较无结直肠癌病史者更易发生黏膜下层浸润(OR=3.76,95%CI:1.338~23.768,P=0.018),直肠病变较右半结肠病变更易发生黏膜下层浸润(OR=7.091,95%CI:1.437~34.274,P=0.016),直径≥2.5 cm病变较直径<2.5 cm病变更易发生黏膜下层浸润(OR=6.297,95%CI:1.375~28.836,P=0.018),非抬举征阳性病变较非抬举征阴性病变更易发生黏膜下层浸润(P=0.021,OR=5.373,95%CI:1.291~22.360)。结论对于结直肠侧向发育型肿瘤,患者有结直肠癌病史,以及病变直径≥2.5 cm、位于直肠、术中非抬举征阳性均是发生黏膜下层浸润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侧向发育型肿瘤 黏膜下层浸润
原文传递
结直肠锯齿状病变的癌变机制及内镜诊断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2
作者 宋曜如 宋顺喆 宫爱霞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CSCD 2021年第5期412-415,共4页
结直肠锯齿状病变以往被认为是一种良性病变,近10年的研究表明其具有恶性潜能,锯齿状途径被认为是除腺瘤—癌、炎症—异型增生—癌变、de novo癌途径外新的结直肠癌癌变途径。据最新的世界卫生组织分类标准,锯齿状病变分为增生性息肉、... 结直肠锯齿状病变以往被认为是一种良性病变,近10年的研究表明其具有恶性潜能,锯齿状途径被认为是除腺瘤—癌、炎症—异型增生—癌变、de novo癌途径外新的结直肠癌癌变途径。据最新的世界卫生组织分类标准,锯齿状病变分为增生性息肉、无蒂锯齿状病变和传统锯齿状腺瘤3种类型。由于锯齿状病变具有相对特异的癌变途径及内镜下特点,本文对其恶变机制及内镜下诊治方面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内窥镜检查 锯齿状病变 癌变机制 内镜治疗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