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7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子宫内膜异位症猕猴动物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28
1
作者 宗利丽 李亚里 +3 位作者 汪龙霞 邹杰 李洁 李婷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1006-1009,共4页
目的构建子宫内膜异位症(EM)猕猴动物模型.方法选择5只健康、月经规律的雌性猕猴(4只实验猴、1只对照猴),在月经第8~15天,雌激素高峰的第3~5天,手术将猕猴的子宫内膜种植到盆腔子宫腔以外的部位,对照猕猴用大网膜取代内膜种植.在术后... 目的构建子宫内膜异位症(EM)猕猴动物模型.方法选择5只健康、月经规律的雌性猕猴(4只实验猴、1只对照猴),在月经第8~15天,雌激素高峰的第3~5天,手术将猕猴的子宫内膜种植到盆腔子宫腔以外的部位,对照猕猴用大网膜取代内膜种植.在术后第2、4个月动物月经周期的第8~15天开腹或腹腔镜探查.结果术后第2个月探查,4只实验猴中,3只异位内膜种植存活,其中2只形成异位囊肿.术后第4个月,对2只已形成EM的猕猴行腹腔镜再次探查,其盆腔粘连,异位内膜生长情况与术后第2个月基本相似;3只形成EM的猕猴精神状态、饮食、体质量增长情况均较对照猕猴差,2只发生肠套叠死亡.结论本研究根据种植学说原理成功地构建了子宫内膜异位症猕猴动物模型,但猕猴的个体差异是模型是否成功的一个关键因素,因而认为遗传因素是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中的另一重要机制,子宫内膜异位生长对机体的整体机能有较为明显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异位症 猕猴 动物模型 发病机制
下载PDF
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肝细胞生长因子及其受体c-Met的表达 被引量:6
2
作者 宗利丽 李亚里 +2 位作者 宋三泰 江泽飞 赵军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619-622,共4页
目的研究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及其受体c-Met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mRNA原位杂交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经腹腔镜手术及病理证实的54位子宫内膜异位症妇女(Ⅰ/Ⅱ期患者28例,Ⅲ/Ⅳ期患者26例)在位和异位内膜组织及2... 目的研究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及其受体c-Met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mRNA原位杂交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经腹腔镜手术及病理证实的54位子宫内膜异位症妇女(Ⅰ/Ⅱ期患者28例,Ⅲ/Ⅳ期患者26例)在位和异位内膜组织及24例正常对照组妇女在位内膜HGF、c-Met的分子和蛋白表达。结果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在位内膜HGF、c-met基因和蛋白阳性表达与异位内膜一致,但阳性切片中,异位内膜阳性细胞数及表达强度高于在位内膜。增生期和分泌期的内膜细胞HGF/c-Met mRNA和蛋白的表达相近,无明显差异。对照组、Ⅰ/Ⅱ期患者在位、异位内膜与Ⅲ/Ⅳ患者在位、异位内膜比较,HGF、c-met基因和蛋白阳性表达频率依次上升,组间差异显著(P<0.01)。Ⅰ/Ⅱ期、Ⅲ/Ⅳ期患者在位和异位内膜与对照组比较,HGF、c-met基因和蛋白阳性表达频率有显著差异;Ⅰ/Ⅱ期患者与Ⅲ/Ⅳ期患者比较,HGF/c-Met阳性表达频率和表达强度均无显著差异。Ⅲ/Ⅳ期患者c-Met强阳性表达频率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结论HGF、c-met基因和蛋白表达与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机制相关,在位内膜性质的改变可能是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机制的关键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异位症 肝细胞生长因子 受体 C-MET 表达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广东地区妇女子宫平滑肌瘤遗传易感性与HLA-DRB1、DQA1、DQB1相关性的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宗利丽 何援利 +4 位作者 林江海 刘泽寰 陈为民 潘得京 徐安龙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436-437,共2页
目的分析子宫平滑肌瘤与HLA-DRB1、DQA1、DQB1等位基因的相关性,从而探讨子宫平滑肌瘤患者的遗传易 感性。方法 用PCR-SSP及PCR-SSO技术对51例外科手术后病理证实为子官平滑肌瘤患者和50例正常妇... 目的分析子宫平滑肌瘤与HLA-DRB1、DQA1、DQB1等位基因的相关性,从而探讨子宫平滑肌瘤患者的遗传易 感性。方法 用PCR-SSP及PCR-SSO技术对51例外科手术后病理证实为子官平滑肌瘤患者和50例正常妇女进行 HLA-DRB1、DQA1、DQB1等位基因的基因分型。结果 HLA-DRB1*02,DQA1*0601在子宫平滑肌瘤组明显高于对照 组(P<0.05,RR=5.378,15.4),而DRB1*01、*07,HLA-DQA1*0l02却表现为对照组增高(P<0.05,RR=0.225,0.375, 0.329)。结论DRB1*02、*01、*07,HLA-DQA1*0601、*0102基因与子宫平滑肌瘤的遗传易感性相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LA-DR抗原 HLA-DQ抗原 子宫肿瘤 平滑肌瘤 遗传易感性 基因频率
下载PDF
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患者及性伴侣带菌情况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宗利丽 王彩丽 +3 位作者 曾俊 王玉凤 赵欣 毛婷 《基础医学与临床》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6-8,共3页
目的研究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RVVC)复发相关因素。方法选择55例RVVC患者及其中45位患者性伴侣,取阴道、肛门、口腔及龟头分泌物分离念珠菌,采用ITS1区单链构型多态性(SSCP)分析和大亚基26SrDNA基因D1/D2区序列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进行... 目的研究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RVVC)复发相关因素。方法选择55例RVVC患者及其中45位患者性伴侣,取阴道、肛门、口腔及龟头分泌物分离念珠菌,采用ITS1区单链构型多态性(SSCP)分析和大亚基26SrDNA基因D1/D2区序列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菌种鉴定,应用微卫星CAI位点的SSCP和基因扫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白色念珠菌的基因型测定。结果 RVVC患者阴道、肛门、口腔及其性伴侣龟头分泌物的念珠菌培养阳性率分别为100.0%(55/55)、61.8%(34/55)、1.8%(1/55)和60.0%(27/45),各部位念珠菌感染均以白色念珠菌为主,且所占比例无明显差异。同一患者阴道与肛门、阴道与性伴侣龟头分泌物的白色念珠菌基因型符合率分别为86.2%和54.5%。结论肠道及性伴侣龟头携带的念珠菌可能是RVVC复发的重要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 基因型 单链构象多态性 基因扫描
下载PDF
孕妇血清甲胎蛋白值水平与早产低体重儿的关系 被引量:14
5
作者 宗利丽 宋伯来 +1 位作者 潘石蕾 王佳勇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1994年第4期286-287,共2页
按血清x±SD将390例健康孕妇分为3组,观测了妊娠24~26周血清AFP值及其与早产、低体重儿发生的关系。3组间早产儿及低体重儿的发生率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孕妇血清AFP含量高的组早产儿、低体重儿发生机会增多。... 按血清x±SD将390例健康孕妇分为3组,观测了妊娠24~26周血清AFP值及其与早产、低体重儿发生的关系。3组间早产儿及低体重儿的发生率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孕妇血清AFP含量高的组早产儿、低体重儿发生机会增多。上述结果提示观测孕妇妊娠中期血清AFP值对预测早产及低体重儿的发生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孕妇 甲胎蛋白 早产 低体重儿
下载PDF
肝细胞生长因子及受体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动物模型的表达 被引量:2
6
作者 宗利丽 汪龙霞 +1 位作者 赵军 李亚里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646-1648,共3页
目的探讨肝细胞生长因子(hepatocyte growth factor HGF)及其受体(c—Met)在内异症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6只健康、月经规律的雌性猕猴(其中5只为实验猴,1只为对照猴),在月经第8~15天,雌激素高峰的第3~5... 目的探讨肝细胞生长因子(hepatocyte growth factor HGF)及其受体(c—Met)在内异症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6只健康、月经规律的雌性猕猴(其中5只为实验猴,1只为对照猴),在月经第8~15天,雌激素高峰的第3~5天,采用外科手术直接将猕猴的子宫内膜种植到盆腔子宫腔以外的部位,对照猕猴采用大网膜取代内膜种植;选择清洁级Sprague—Dawley和Wistar雌性大鼠共55只,在动情期采用外科手术诱导法建立内异症模型,建模后3,5,7,9周剖腹探查,留取种植内膜进行组织学检查和检测。选择6份猕猴在位内膜与4份异位内膜组织,50份大鼠在位内膜,建模后3,5,7,9周的大鼠异位内膜各30份,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HGF/c—Met的蛋白表达。结果形成内异症的猕猴在位内膜HGF/c—Met的表达强于未形成内异症的猕猴在位内膜。建模后3,5,7周大鼠异位囊肿组织HGF/c—Met的表达强度逐渐增加,至建模后9周表达强度降低。结论本研究提示HGF/c—Met蛋白阳性表达率和表达强度可能与内异症的发生及病程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异位症 肝细胞生长因子 猕猴 大鼠 模型
下载PDF
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腹水与血清中肝细胞生长因子的检测(英文) 被引量:12
7
作者 宗利丽 李亚里 哈小琴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757-760,共4页
扩散因子(肝细胞生长因子)(SF/HGF)是一种多功能的生长因子,与肿瘤细胞的增生、血管生成、侵袭性密切相关。本研究的目的是探索HGF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HGF与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生发展的关联。本研究应用酶联免疫吸附反应... 扩散因子(肝细胞生长因子)(SF/HGF)是一种多功能的生长因子,与肿瘤细胞的增生、血管生成、侵袭性密切相关。本研究的目的是探索HGF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HGF与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生发展的关联。本研究应用酶联免疫吸附反应技术检测了126位妇女(其中72位为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54为正常对照)血清及腹水中HGF浓度。与对照组比较,Ⅰ/Ⅱ和Ⅲ/Ⅳ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血清和腹水中的HGF浓度升高,3组妇女腹水中HGF浓度分别为(0.337±0.065)、(0.458±0.160)、(0.915±0.113)ng/ml 。血清中HGF浓度分别为(0.335±0.663)、(0.456±0.151)、(0.907±0.17)ng/ml。Ⅲ/Ⅳ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血清和腹水中HGF浓度与Ⅰ/Ⅱ期患者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三组妇女血清与腹水的HGF浓度均呈正相关。HGF浓度与月经周期无明显相关。处于同一月经周期的患者与正常妇女血清及腹水HGF浓度比较,显示HGF浓度的升高主要是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和发展相关,与月经周期无明显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异位症 肝细胞生长因子 腹水 血清
下载PDF
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与HLA-DQA1、DRB1的相关性 被引量:2
8
作者 宗利丽 何援利 +5 位作者 潘得京 刘泽寰 林江海 周宇风 陈为民 徐安龙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96-198,共3页
目的探讨HLA-DQA1、DRB1等位基因与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不孕的相关性。方法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 性引物(PCR-SSP)对102例经腹腔镜或外科手术证实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其中35名患者合并不孕)进行 HL... 目的探讨HLA-DQA1、DRB1等位基因与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不孕的相关性。方法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 性引物(PCR-SSP)对102例经腹腔镜或外科手术证实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其中35名患者合并不孕)进行 HLA-DQA1、DRB1等位基因的基因分型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HLA1-DQA1*0401等位基因 频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HLA1*0301等位基因频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其中,合并不孕者 HLA1-DQA1*0301、 DRB1*07、DRB1*08/12等位基因频率低于正常对照,HLA 1-DRB1*07、DRB1*08/12等位基因频率低于无合并不孕者;而 无合并不孕者HLA1*0401等位基因频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合并不孕者HLA1*0401等位基因频率与对照组无显著差 异。结论HLA-DQA1*0301,HLA-DRB1*07*08/12可能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不孕机制相关,HLA1*0401与子宫内膜异位 症的发病机制相关,但不参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不孕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异位 基因频率 不育症 女性 聚合酶链反应 HLA-DQA1 DRB1
下载PDF
中国南方妇女子宫内膜异位症与HLA-DQB1关联性的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宗利丽 陈为民 +2 位作者 何援利 林蒋海 徐安龙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7期361-362,共2页
关键词 子宫内膜异位症 HLA-DQB1 关联性 EM
下载PDF
猕猴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免疫系统的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宗利丽 汪龙霞 李亚里 《医学研究杂志》 2008年第9期45-48,共4页
目的动态观察猕猴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及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趋势,旨在探索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免疫学机制。材料选择6只健康、月经规律的雌性猕猴(其中5只为实验猴,1只为对照猴),在月经第8~15天,雌激素高峰的第3~5天,... 目的动态观察猕猴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及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趋势,旨在探索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免疫学机制。材料选择6只健康、月经规律的雌性猕猴(其中5只为实验猴,1只为对照猴),在月经第8~15天,雌激素高峰的第3~5天,采用外科手术直接将猕猴的子宫内膜种植到盆腔子宫腔以外的部位,对照猕猴采用大网膜取代内膜种植。术后每个月经周期的第8、16天留取外周血,术后第2、第4个月,月经周期的8~15天行开腹或腹腔镜探查验证模型构建情况。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检测技术、放射免疫检测技术、电化学发光法、酶联免疫吸附实验等检测猕猴建模前后各个时期外周血中细胞免疫,体液免疫,细胞因子HGF、ICAM-1、TNF-α、IL-6、IL-8及肿瘤标志物CA125表达水平的相应动态变化。结果形成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猕猴细胞免疫功能下降,CD3、CD4、NK(CD16)比率下降,CD4/CD8比值下降,NK细胞活性下降;IgG、IgM水平略有下降;血清CA125水平逐渐升高,ICAM-1、IL-6、TNF、IL-8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结论本实验显示所有在人类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身上发现的免疫异常均可在猕猴模型上体现,提示猕猴模型对探索新的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方法很有价值。同时,本实验还发现肿瘤标志物CA125在猕猴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病情发展过程中呈渐进性上升,因此动态观察对判断疾病的预后更有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猕猴 子宫内膜异位症 免疫 CA-125
下载PDF
子宫内膜异位症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1
作者 宗利丽 《国外医学(妇产科学分册)》 2001年第5期276-279,共4页
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是临床常见的妇科良性病变,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对其研究正不断深入并已向分子水平方向发展,本文主要从肿瘤生物学、免疫学、遗传学和细胞凋亡等方面综述EMs研究进展。
关键词 子宫内膜异位症 金属蛋白酶 免疫学 遗传学 细胞凋亡
下载PDF
乙酰肝素酶与肿瘤转移
12
作者 宗利丽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4期306-307,共2页
乙酰肝素酶是一种内源葡萄糖醛酸酶 ,与肿瘤转移密切相关 ,最近 3家实验室独立地克隆出其基因 ,为研究肿瘤转移开辟了一个很有潜力的领域。随着有关乙酰肝素酶分子生物学特性、调节因素、抑制剂等方面研究的不断深入 ,乙酰肝素酶很可能... 乙酰肝素酶是一种内源葡萄糖醛酸酶 ,与肿瘤转移密切相关 ,最近 3家实验室独立地克隆出其基因 ,为研究肿瘤转移开辟了一个很有潜力的领域。随着有关乙酰肝素酶分子生物学特性、调节因素、抑制剂等方面研究的不断深入 ,乙酰肝素酶很可能成为抗癌药物的靶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酰肝素酶 乙酰硫酸肝素盐 肿瘤转移
下载PDF
Illumina测序16S rRNA标签法分析细菌性阴道病患者阴道菌群多样性 被引量:17
13
作者 许苏容 宗利丽 +3 位作者 刘木彪 何彦 黄雪梅 周宏伟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672-677,共6页
目的从菌群总体角度分析和比较健康育龄期女性和细菌性阴道病(BV)患者阴道菌群差异。方法采集临床Amsel标准及Nugent评分筛选的37例BV患者及37例健康育龄期女性阴道穹窿分泌物标本,提取总基因组DNA,对16S rRNA V6区基因进行扩增,所有扩... 目的从菌群总体角度分析和比较健康育龄期女性和细菌性阴道病(BV)患者阴道菌群差异。方法采集临床Amsel标准及Nugent评分筛选的37例BV患者及37例健康育龄期女性阴道穹窿分泌物标本,提取总基因组DNA,对16S rRNA V6区基因进行扩增,所有扩增的PCR产物经IIlumina测序后,通过BIPES、UCHIME、TSC、GAST最终得到样品的物种信息。结果健康育龄期女性阴道分泌物乳酸杆菌占95%以上,单独以惰性乳酸杆菌或卷曲乳酸杆菌为主,或者两者比例相当,同时存在少量加德纳氏菌属,颗粒链球菌属,链球菌属,普氏菌菌属,埃希氏杆菌属和其它菌属;30例BV患者阴道菌群Alpha多样性明显增加(P<0.001),Beta多样性也发生了明显变化,表现为乳酸杆菌明显减少,其相对比例从45%到1%(24例),以惰性乳酸杆菌为主,部分患者(6例)甚至未检出,同时加德纳氏菌属,普氏菌菌属,颗粒链球菌属,厌氧球菌,微单胞菌属,Peptoniphilus.harei-消化链球菌属,戴阿李斯特杆菌属等相对丰富度增加,不同于既往研究的是7例BV患者以少见的格氏乳杆菌,嗜酸乳杆菌为优势菌群,约占75%~50%。结论健康育龄女性阴道菌群以乳酸杆菌占绝对优势,单独以惰性乳酸杆菌或卷曲乳酸杆菌为主,或者两者相当,并与多种微生物并存;大部分BV患者阴道菌群表现为乳酸杆菌显著减少甚至缺失,小部分BV患者以少见的格氏乳酸杆菌、嗜酸乳酸杆菌为优势菌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llumina测序 BIPES 细菌性阴道病 阴道菌群 16S rRNA
下载PDF
新辅助化疗联合肿瘤细胞减灭术治疗晚期上皮性卵巢癌临床观察 被引量:15
14
作者 徐正美 宗利丽 +3 位作者 赵莉 毛婷 曾俊 黄郁馨 《山东医药》 CAS 2013年第19期78-79,共2页
目的观察新辅助化疗(NACT)联合肿瘤细胞减灭术治疗晚期卵巢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1例晚期卵巢癌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术前予铂类为基础的腹腔内化疗1~2个疗程,2~3周后行肿瘤细胞减灭术;对照组首先行肿瘤细胞减灭术,再予化疗。观察两... 目的观察新辅助化疗(NACT)联合肿瘤细胞减灭术治疗晚期卵巢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1例晚期卵巢癌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术前予铂类为基础的腹腔内化疗1~2个疗程,2~3周后行肿瘤细胞减灭术;对照组首先行肿瘤细胞减灭术,再予化疗。观察两组失血量、腹水量、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理想减瘤及非理想减瘤例数、并发症、临床疗效、复发、死亡、生存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失血量少,腹水量少,手术时间短,理想减瘤例数多,非理想减瘤例数少,并发症少,总有效率高(P均<0.05);余指标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NACT联合肿瘤细胞减灭术治疗晚期卵巢癌疗效较好,值得临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细胞减灭术 晚期上皮性卵巢癌 新辅助化疗 临床观察 治疗 晚期卵巢癌 临床疗效 术后住院时间
下载PDF
输卵管间质部妊娠的腹腔镜手术探讨 被引量:21
15
作者 何援利 杨进 +4 位作者 潘石蕾 温总莲 宗利丽 陈炜 王晓阳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1年第1期55-56,共2页
关键词 输卵管间质部妊娠 腹腔镜手术 手术方法 术中出血 缩宫素 脑垂体后叶素
下载PDF
白假丝酵母菌基因型和假丝酵母菌群分布与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分析(英文) 被引量:6
16
作者 曾俊 宗利丽 +2 位作者 毛婷 黄郁馨 徐正美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649-1653,共5页
探讨致病假丝酵母菌菌群分布以及白假丝酵母菌基因型与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症状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我们对2009年9月~2010年10月在我院就诊的,以及生活习惯、饮食、既往用药及工作环境相似的急性VVC患者,利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 探讨致病假丝酵母菌菌群分布以及白假丝酵母菌基因型与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症状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我们对2009年9月~2010年10月在我院就诊的,以及生活习惯、饮食、既往用药及工作环境相似的急性VVC患者,利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技术(PCR-SSCP)对其阴道来源的假丝酵母菌进行分子水平的菌种鉴定,结合SSCP和基因扫描(GeneScan)对白假丝酵母菌CAI区进行多态性分析确定其基因型,对VVC的严重程度进行临床症状体征的评分。结果从获得的198份标本中分离白假丝酵母菌140株(70.7%);58株非白假丝酵母菌(29.3%)。198名患者中重度VVC 95人,轻中度VVC 103人。白假丝酵母菌在重度VVC和轻中度VVC患者中所占比列分别为62.1%和76.6%(P=0.011)。140株C.albican共检出38种CAI基因型且集中分布于少数几种,其中基因型30-45(44株,31.43%)和32-46(23株,16.43%)最常见,其次为基因型30-46(4株,2.86%)和32-47(9株,6.42%)。以上4种优势基因型菌株在重度VVC和轻中度VVC患者中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7.9%vs 42.0%,P〈0.001)。结论白假丝酵母菌仍然是VVC的主要致病菌,但非白假丝酵母菌与白假丝酵母菌相比更容易引起重度VVC,白假丝酵母菌的基因型与VVC严重程度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 白假丝酵母菌 CAI基因型 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 基因扫描
下载PDF
子宫内膜异位症核转录因子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与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6
17
作者 王芳 何援利 +3 位作者 罗敏 宗利丽 赵汝珠 刘木彪 《西北国防医学杂志》 CAS 2007年第2期116-119,共4页
目的:探讨核转录因子(NF-κB)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与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83例内异症患者在位及异位组织标本中的NF-κB和VEGF的表达水平,并结合患者临床病案记录及随访资料进行分... 目的:探讨核转录因子(NF-κB)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与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83例内异症患者在位及异位组织标本中的NF-κB和VEGF的表达水平,并结合患者临床病案记录及随访资料进行分析。结果:NF-κB在内异症患者的异位和在位内膜中的表达率分别为73.49%及59.04%,VEGF表达率分别为69.88%及和55.42%。NF-κB和VEGF在两种内膜中表达一致性均良好,且两者表达具有正相关性(在位内膜:Kappa=0.78,r=0.78,P<0.01;异位内膜:Kappa=0.69,r=0.67,P<0.01)。NF-κB和VEGF高表达的异位症患者复发率明显高于低表达患者(P<0.05)。结论:NF-κB和VEGF的表达对估计内异症的预后有重要的意义,可做作为判断内异症预后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转录因子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子宫内膜异位症 免疫组织化学法 预后
下载PDF
中国广东妇女子宫内膜异位症与HLA-DPB1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6
18
作者 何援利 宗利丽 +3 位作者 彭冬先 刘泽寰 林蒋海 徐安龙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432-433,共2页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与人类白细胞抗原-DPBI(HLA-DPBI)等位基因的相关性,从而分析产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遗传易感性。方法采用DNA序列分析的分型技术(sequence-based typing,SBT)对38例经腹腔镜或外科手术证实为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与人类白细胞抗原-DPBI(HLA-DPBI)等位基因的相关性,从而分析产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遗传易感性。方法采用DNA序列分析的分型技术(sequence-based typing,SBT)对38例经腹腔镜或外科手术证实为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和36例非子宫内膜异位症归女进行了进行HLA-DPBI等位基因的基因分型。结果 两组人群HLA-DRBI等位基因型频率的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子宫内膜异位症与HLA-DRBI等位基因可能无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异位症 HLA-DP抗原 等位基因 基因频率
下载PDF
表达谱基因芯片筛选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基因及IL-12受体在子宫内膜异位症中的作用 被引量:5
19
作者 李洁 李亚里 +2 位作者 田方 宗利丽 李亭 《现代妇产科进展》 CSCD 2004年第4期255-257,F003,共4页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EM)患者的发病机制和白细胞介素12(IL12)及其受体(IL12R)的水平与疾病进展的关系。方法应用578点的人类免疫相关表达谱cDNA基因芯片筛选EM相关基因。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测定21例EM患者及21例对照者血清中...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EM)患者的发病机制和白细胞介素12(IL12)及其受体(IL12R)的水平与疾病进展的关系。方法应用578点的人类免疫相关表达谱cDNA基因芯片筛选EM相关基因。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测定21例EM患者及21例对照者血清中IL12水平。结果(1)用Array3000扫描仪扫描芯片,观察杂交结果,用ImaGene3.0软件分析Cy3和Cy5两种荧光信号的强度和比值。在对6张芯片的结果分析中,获得EM的相关差异基因9个,共同表现为上调的基因2个,下调的基因7个。其中下调基因中差异最显著的是IL12R;(2)ELISA检测结果显示EM组与对照组患者血清中IL12水平无明显差异;EM患者血清IL12水平与疾病期别无明显相关;两组患者血清IL12水平与月经周期亦无明显相关。结论基因芯片技术是一种有效的、高敏感、高通量的技术。EM患者的异位内膜组织的IL12RmRNA水平表现为下调,表明它可能在此疾病的发生与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异位症 基因表达微序列分析 受体 白细胞介素12
下载PDF
人内皮抑素基因的克隆、表达、纯化及活性测定 被引量:5
20
作者 杨芳 何援利 +3 位作者 姜孝玉 刘芸 彭冬先 宗利丽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16-418,共3页
目的获得有生物学活性的人内皮抑素蛋白。方法用反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得到人内皮抑素编码区基因,连接PGEM-T载体,测序确认,定向克隆入pBV220表达载体,转化大肠杆菌DH5α进行表达、纯化及活性测定。结果经测序分析证实,所获得的55... 目的获得有生物学活性的人内皮抑素蛋白。方法用反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得到人内皮抑素编码区基因,连接PGEM-T载体,测序确认,定向克隆入pBV220表达载体,转化大肠杆菌DH5α进行表达、纯化及活性测定。结果经测序分析证实,所获得的552bp基因片段序列属于人内皮抑素基因,构建表达载体在大肠杆菌中表达,经SDS-PAGE分析,出现特异性蛋白质条带,并具有生物学活性。结论人内皮抑素基因在大肠杆菌中获得非融合表达,表达蛋白能够抑制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ECV304)的增殖,为应用内皮抑素进行抗血管生成治疗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内皮抑素 基因克隆 表达 纯化 抗血管生成作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