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0~18岁儿童青少年坐高下肢长比和坐高身高比的参照标准与生长曲线 被引量:1
1
作者 张亚钦 李辉 +1 位作者 宗心南 武华红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98-302,共5页
背景坐高下肢长比(SH/LL)、坐高身高比(SH/H)是评价身材匀称度的主要指标,对其进行科学评估具有重要临床意义。目前我国尚缺乏这2个指标完整详实的参照标准值和曲线图供实际工作使用。目的 研究制定我国0~18岁儿童青少年SH/LL和SH/H的... 背景坐高下肢长比(SH/LL)、坐高身高比(SH/H)是评价身材匀称度的主要指标,对其进行科学评估具有重要临床意义。目前我国尚缺乏这2个指标完整详实的参照标准值和曲线图供实际工作使用。目的 研究制定我国0~18岁儿童青少年SH/LL和SH/H的参照标准值和生长曲线。设计横断面调查。方法 采用2005年“中国九市7岁以下儿童体格发育调查”和“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中九省(市)城区92 494名0~18岁健康儿童青少年的身高和坐高测量数据,以身高减去坐高计算获得下肢长,并计算SH/LL和SH/H,应用LMS方法进行拟合,制定SH/LL和SH/H的标准差单位参照值并绘制生长曲线。主要结局指标SH/LL和SH/H的生长参照值。结果 建立了SH/LL和SH/H的标准差单位参照数值(-3SD、-2SD、-1SD、0、+1SD、+2SD、+3SD)及曲线图。儿童SH/LL出生时平均为2.0,随年龄增长逐渐下降,至男童13岁、女童11岁达到最低点(1.11和1.13),之后出现小幅增长,18岁时男、女分别为1.16和1.18。SH/H的变化规律与SH/LL一致,出生时平均为0.67,即出生时坐高在身高中所占比例为67%,随年龄增长下降至最低(0.53),18岁时升至0.54。结论 SH/LL和SH/H参照标准与生长曲线适用于评价中国儿童青少年身材比例匀称度,可与“中国0~18岁儿童青少年身高、体重的生长标准”配套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青少年 身材比例 坐高下肢长比 坐高身高比 生长曲线
下载PDF
中国九市不同喂养方式婴儿体格生长水平的横断面调查 被引量:23
2
作者 宗心南 李辉 +1 位作者 张亚钦 武华红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08-113,共6页
目的调查不同喂养方式婴儿体格生长水平的现状和差异。方法 1~<12月龄婴儿的母乳喂养、辅食添加及体格生长数据来自2015年"第五次中国九市7岁以下儿童体格发育调查"。1~<6月龄婴儿的喂养方式分为纯母乳喂养、部分母乳... 目的调查不同喂养方式婴儿体格生长水平的现状和差异。方法 1~<12月龄婴儿的母乳喂养、辅食添加及体格生长数据来自2015年"第五次中国九市7岁以下儿童体格发育调查"。1~<6月龄婴儿的喂养方式分为纯母乳喂养、部分母乳喂养和人工喂养,~<12月龄的喂养方式分为持续母乳喂养和人工喂养。不同喂养方式婴儿体重、身长及头围生长水平比较采用方差分析或t检验。结果共纳入1~<12月龄婴儿59 170人。1~<6月龄纯母乳喂养率、部分母乳喂养率和人工喂养率分别为48.6%、37.4%和14.0%,~<12月龄持续母乳喂养率和人工喂养率分别为59.9%和40.1%。1~<6月龄纯母乳喂养婴儿平均体重略高于部分母乳喂养婴儿,差值范围为0.06~0.20 kg;也略高于人工喂养婴儿,差值范围为0.09~0.22 kg。6~<12月龄持续母乳喂养婴儿平均身长低于人工喂养婴儿,差值范围为-0.3^-0.1 cm。不同喂养方式在6~<12月龄体重、1~<6月龄身长及1~<12月龄头围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不同喂养方式婴儿体重、身长及头围生长模式与WHO儿童生长标准相似,但总体上体重和身长平均生长水平略高于WHO儿童生长标准。结论不同喂养方式生长模式相似,在生后的前半年纯母乳喂养婴儿的生长水平略高于部分母乳喂养和人工喂养婴儿,在后半年持续母乳喂养婴儿的生长水平略低于人工喂养婴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儿 喂养方式 体重 身长 头围
下载PDF
中国7岁以下儿童重量指数的生长规律及参照标准建立 被引量:16
3
作者 宗心南 李辉 武华红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2011年第2期120-125,共6页
目的分析中国7岁以下正常儿童重量指数(PI)随年龄增长的变化规律,制定0~2岁儿童PI的参照标准及生长曲线。方法体重和身高测量值来自2005年"中国九市7岁以下儿童体格发育调查",根据体重和身高测量值计算PI值[体重(kg).身长-3(... 目的分析中国7岁以下正常儿童重量指数(PI)随年龄增长的变化规律,制定0~2岁儿童PI的参照标准及生长曲线。方法体重和身高测量值来自2005年"中国九市7岁以下儿童体格发育调查",根据体重和身高测量值计算PI值[体重(kg).身长-3(m-3)],并建立7岁以下正常儿童PI数据库。分析PI在各主要百分位(P3、P50及P97)上的变化规律,比较PI在性别和城郊群体水平上的差异。以3岁以下儿童为参照人群,采用LMS方法建立PI参照值及标准化曲线,模型构建使用LMSPro软件。选择"转换年龄"模式,具体参数:男性自由度L-M-S=3-11-6,POWER=0.05及OFSET=0.10;女性自由度L-M-S=3-11-4,POWER=0.05及OFSET=0.15。结果 0~7岁儿童总样本量为138775名,其中城区69760名(男34901名,女34859名),郊区69015名(男34650名,女34365名),男女及城郊样本量各半,各年龄组1496~1666名。0~2岁儿童曲线拟合的数据:男23703名,女23625名,每年龄组1512~1622名。①PI随年龄增长先攀升,2~3月龄达峰值,然后急速下降,2岁以后趋缓,并随年龄增长持续缓慢下降。男女间、城郊间差异均不明显;但在1月龄至3岁,男性略高于女性,1~6月龄及2~3岁时郊区略高于城区。②采用百分位和标准差单位两种表达形式给出0~2岁儿童数值及标准化生长曲线图。结论本研究分析了中国7岁以下正常儿童PI的生长规律,建立了0~2岁儿童PI的参照标准及生长曲线,为进一步研究和应用PI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重量指数 参照值 生长曲线
下载PDF
中国新生儿体重/头围比和身长/头围比的生长参照标准 被引量:4
4
作者 宗心南 李辉 +1 位作者 张亚钦 武华红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401-405,共5页
目的研究制定中国新生儿体重/头围比和身长/头围比的生长参照标准及曲线,为全面评价新生儿出生时的体格生长状况提供参考依据。方法2015年6月至2018年11月在北京、哈尔滨、西安、上海、南京、武汉、广州、福州、昆明、天津、沈阳、长沙... 目的研究制定中国新生儿体重/头围比和身长/头围比的生长参照标准及曲线,为全面评价新生儿出生时的体格生长状况提供参考依据。方法2015年6月至2018年11月在北京、哈尔滨、西安、上海、南京、武汉、广州、福州、昆明、天津、沈阳、长沙和深圳13个城市调查出生胎龄24~42周单胎活产新生儿,排除影响参照标准建立的母亲和新生儿因素。采用基于位置、尺度、形状的广义可加模型(GAMLSS)建立不同出生胎龄新生儿体重/头围比和身长/头围比的百分位参照值及生长曲线。结果共调查24375名出生胎龄24~42周单胎活产新生儿,男13197名、女11178名。体重/头围比随胎龄增长呈快速增长趋势,身长/头围比随胎龄增长在胎龄37周前呈增长趋势,胎龄37周后增长趋势不明显。研制出胎龄24~42周男、女新生儿体重/头围比和身长/头围比P 3、P 10、P 25、P 50、P 75、P 90、P 97生长参照值及曲线图。男新生儿体重/头围比略高于女新生儿,在不同胎龄P 10、P 50、P 90上差值范围0.21~0.37 kg/m。男、女新生儿身长/头围比差异较小,在不同胎龄P 10、P 50、P 90上差值范围-0.01~0.01。体重/头围比在主要百分位上的拟合值与实测值有较好的一致性。身长/头围比在主要百分位上的拟合值与实测值在胎龄32周后一致性较好、在胎龄32周前差异略大。结论采用最新的有国家代表性的大样本数据,建立中国出生胎龄24~42周男、女新生儿体重/头围比和身长/头围比的标准化生长参照值,供临床及科研相关工作者参照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早产儿 体重 身长 头围 身体比例 生长曲线
下载PDF
中国不同胎龄新生儿生长参照标准的建立:调查方案设计和标准研制方法 被引量:12
5
作者 宗心南 李辉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251-260,共10页
目的报告中国不同胎龄新生儿体格发育调查的设计方案和制定新生儿生长参照标准的技术流程与方法。方法2015年6月至2018年11月选择北京、哈尔滨、西安、上海、南京、武汉、广州、福州、昆明9个城市调查胎龄24~42周新生儿,选择天津、沈阳... 目的报告中国不同胎龄新生儿体格发育调查的设计方案和制定新生儿生长参照标准的技术流程与方法。方法2015年6月至2018年11月选择北京、哈尔滨、西安、上海、南京、武汉、广州、福州、昆明9个城市调查胎龄24~42周新生儿,选择天津、沈阳、长沙、深圳4个城市补充收集胎龄≤32周早产儿。纳入出生胎龄24~42周、自然受孕的单胎活产新生儿,排除影响正常值建立的母亲和新生儿因素。胎龄评估根据母亲末次月经和孕早期(前3个月)超声检查结果综合确定。按照制定生长标准的统计学要求和不同胎龄新生儿实际出生人数综合估算样本量。足月儿采用整群抽样,样本人数均衡分配到每个季度,每个季度按抽样人数的分配比例随机抽取。调查机构范围内所有符合条件的早产儿均纳入本调查。在建立新生儿生长参照标准之前,对数据进行敏感性分析、正态性检验、偏度及峰度分析、样本加权论证和分布转换验证。采用基于位置、尺度和形状的广义可加模型(GAMLSS)分别建立胎龄24~42周男女新生儿出生体重、身长和头围的百分位数值和标准差单位数值及生长曲线。结果共调查13个城市、69家医院出生的24375例胎龄24~42周单胎活产新生儿,其中早产儿12264例、足月儿12111例。除个别胎龄组外,大多数胎龄组新生儿出生体重、身长和头围均为非正态分布,出生体重右偏较为明显、出生身长和头围左偏较为明显,出生体重、身长和头围均呈现较为明显的尖峰厚尾特征。出生体重采用BCT分布转换和三次样条平滑函数的GAMLSS模型,出生身长和头围采用BCPE分布转换和三次样条平滑函数的GAMLSS模型,出生体重、身长和头围的GAMLSS模型均不需要进行加权处理。获得胎龄24~42周新生儿出生体重、身长和头围的生长参照值和生长曲线图。结论本研究采用基于良好研究设计获得的大样本横断面数据建立了胎龄24~42周新生儿出生体重、身长和头围的生长参照标准,为新生儿出生时的生长与营养评价、早产儿出生后早期的生长监测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儿 新生儿 早产儿 体重 身长 头围 生长标准 新生儿标准
下载PDF
生长曲线的拟合方法及营养评价界值点的选择 被引量:6
6
作者 宗心南 李辉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2011年第2期153-157,共5页
生长曲线是研究生长发育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儿童生长及营养评价的重要工具,是加强和巩固生长监测地位,促进和保障生长评价规范化、标准化及制度化的关键。现场调查获得的数据年龄分组较粗,百分位曲线图不够平滑,
关键词 生长曲线 营养评价 拟合方法 界值点 百分位曲线图 生长发育 儿童生长 生长监测
下载PDF
正确认识与合理使用新生儿生长标准
7
作者 宗心南 李辉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247-250,共4页
生长评价是了解和预测发育期人口健康状况的关键技术手段。生长标准或生长参照值是生长评价中不可或缺的工具,生长曲线图是它们的直观表达形式,被广泛应用于个体生长评价和生长监测中。为了正确选择合适的生长图表应用于特定人群,必须... 生长评价是了解和预测发育期人口健康状况的关键技术手段。生长标准或生长参照值是生长评价中不可或缺的工具,生长曲线图是它们的直观表达形式,被广泛应用于个体生长评价和生长监测中。为了正确选择合适的生长图表应用于特定人群,必须明晰有关生长标准或参照值图表是如何研制和应该如何使用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长评价 参照值 生长监测 特定人群 个体生长 人口健康状况 表达形式 新生儿
下载PDF
基于不同体块指数筛查标准的2011年北京市儿童青少年超重和肥胖检出率比较研究 被引量:10
8
作者 于洋 宗心南 +1 位作者 李辉 武华红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2014年第4期294-298,共5页
目的描述2011年北京市7~18岁儿童青少年超重和肥胖的检出率,并比较基于不同BMI筛查标准的检出率的差异。方法研究对象为2011年北京市中小学体检的7~18岁学龄儿童青少年。采用BMI作为评价超重和肥胖的指标。超重和肥胖筛查分别采用4种不... 目的描述2011年北京市7~18岁儿童青少年超重和肥胖的检出率,并比较基于不同BMI筛查标准的检出率的差异。方法研究对象为2011年北京市中小学体检的7~18岁学龄儿童青少年。采用BMI作为评价超重和肥胖的指标。超重和肥胖筛查分别采用4种不同的国内(CN2010和WGOC)和国际(IOTF和WHO2007)标准。不同BMI筛查标准之间超重、肥胖检出率比较采用McNemar检验。结果 192 212名男女生BMI在P50、P85和P95上均显著高于全国水平(2009年'中国0~18岁儿童青少年体块指数的生长曲线'),男女生在对应百分位曲线上无交叉现象,男生BMI水平高于女生。2基于CN2010和WGOC标准,男生肥胖检出率分别为17.8%和18.2%,女生检出率分别为10.8%和10.9%;基于IOTF和WHO2007标准,男生肥胖检出率分别为12.9%和21.0%,女生检出率分别为6.0%和8.6%。3基于CN2010和WGOC标准,男生超重(含肥胖)检出率两标准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为36.0%,各年龄组差异亦不明显,但女生检出率CN2010标准高于WGOC标准(28.1%vs 24.1%),在7~15岁组差异较为明显,但在16~18岁组差异较小;与国际标准相比,基于国内标准的男生超重(含肥胖)检出率略高于IOTF标准,但却明显低于WHO2007标准,女生检出率超重(含肥胖)明显高于IOTF标准,但与WHO2007标准较为接近。4与基于WGOC标准的2004年北京市7~18岁儿童青少年超重和肥胖检出率相比,2011年超重和肥胖检出率显著增长,男女肥胖检出率分别增长5.8%和3.8%,超重(含肥胖)检出率分别增长9.3%和7.6%。结论 2011年北京市7~18岁学生中有1/3处于超重或肥胖状态。国内标准与国际标准存在明显差异,在反映中国儿童的超重肥胖流行状况时建议采用国内标准,而理想的国内标准应实现2~18岁的统一,并与成人接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块指数 超重 肥胖 检出率 儿童 青少年 比较研究
下载PDF
女童青春期生长突增及其与性发育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张慧 张亚钦 +2 位作者 李辉 宗心南 武华红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2014年第2期107-111,共5页
目的 分析女童青春期生长突增特点,探讨女童青春期生长与性发育之间关系,为青春期生长评价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数据资料来源于北京市2所学校2000至2013年的学生体检监测数据,以其中女童纵向生长测量值为基础,分析指标包括身高、体重、BM... 目的 分析女童青春期生长突增特点,探讨女童青春期生长与性发育之间关系,为青春期生长评价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数据资料来源于北京市2所学校2000至2013年的学生体检监测数据,以其中女童纵向生长测量值为基础,分析指标包括身高、体重、BMI、月经初潮年龄(MA)及乳房发育状况.以青春期生长速度高峰值(PHV)为基点,分析PHV平均水平及峰值年龄(PHA).采用方差分析方法比较不同MA女童在月经初潮前后身高增长值的差异,不同乳房发育程度女童BMI的差别.结果 4632例符合身高、体重数据采集标准的体检监测数据中女童2 211例,其中体检连续监测4次及以上且可观察到PHV女童161名,体检连续监测2次及以上且2013年已月经初潮并登记MA女童415名,2013年检测乳房发育分期女童527名.①女童平均PHA为(11.3±1.0)岁,PHV平均为每年(8.3±1.0)cm.②不同MA女童其月经初潮前后2年的身高生长速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A越小其前、后各2年身高增长值越大.③在11~13岁组,相同年龄不同乳房发育分期女童BM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乳房分期越大BMI均值越大.结论 女童MA与其前、后各2年的身高增值呈负相关;女童青春早期乳房发育与BMI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春期 生长突增 性发育 女童
下载PDF
中国0~18岁儿童青少年坐高和下肢长生长参照标准值及生长曲线 被引量:3
10
作者 张亚钦 李辉 宗心南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97-203,共7页
背景坐高和下肢长是线性生长评价中的有用指标,但我国儿童青少年这两个指标的生长参照标准值及标准化生长曲线并未完整公布。目的研究和制定中国儿童青少年坐高和下肢长的生长参照标准及曲线,供临床医学及其他相关领域参照使用。设计横... 背景坐高和下肢长是线性生长评价中的有用指标,但我国儿童青少年这两个指标的生长参照标准值及标准化生长曲线并未完整公布。目的研究和制定中国儿童青少年坐高和下肢长的生长参照标准及曲线,供临床医学及其他相关领域参照使用。设计横断面调查。方法采用2005年“中国九市7岁以下儿童体格发育调查”和“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中九省(市)城区92494名0~18岁健康儿童青少年的身高和坐高测量数据,以身高减去坐高计算获得下肢长,应用LMS方法制定坐高(顶臀长)和下肢长的生长参照标准值及标准化生长曲线。主要结局指标坐高和下肢长的生长参照标准值。结果①建立了0~18岁男、女童坐高和下肢长的百分位和标准差单位参照标准值,并绘制了两项指标的标准化生长曲线。②坐高生后第1年增长约14 cm,第2和3年分别增长约6 cm和4 cm,之后每年以2~3 cm幅度稳定增长,男童11~13岁、女童9~11岁坐高增速略提高,之后增速减慢,男童17岁、女童15岁基本停止增长。③下肢长生后第1年增长11~12 cm,第2年增长约6.5 cm,2~5岁以每年4~5 cm幅度增长,之后每年以3~4 cm增长,男、女童分别在15岁和13岁基本停止增长。结论建立的坐高和下肢长的生长参照标准值与标准化生长曲线,进一步完善了我国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评价标准的指标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青少年 坐高 下肢长 参照标准 生长曲线
下载PDF
关于孩子身高,家长要甄别这些说法
11
作者 宗心南 《科学之友》 2023年第12期52-53,共2页
孩子的身高一直是家长关注的问题。在孩子生长发育的过程中,家长可能会听说一些关于身高的概念和说法,并由此产生担忧和疑惑。但是,很多概念和说法并不科学,需要家长加以甄别,正确理解。身高没“达标”。一些家长把身高“达标”理解为... 孩子的身高一直是家长关注的问题。在孩子生长发育的过程中,家长可能会听说一些关于身高的概念和说法,并由此产生担忧和疑惑。但是,很多概念和说法并不科学,需要家长加以甄别,正确理解。身高没“达标”。一些家长把身高“达标”理解为“达到平均值”,这种理解不科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身高 达标 甄别 生长发育 孩子 家长 说法 理解
下载PDF
我国儿童体格发育调查研究的历史回顾、成绩、问题与展望
12
作者 宗心南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163-1168,共6页
我国的儿童体格发育调查研究工作可以追溯到20世纪一二十年代。在1975年开展了首次全国性的儿童体格发育调查之后,相继出现了其他有代表性的调查研究。生长水平提高和营养不良下降是我国儿童发展健康领域取得的重大成绩。截至目前,我国... 我国的儿童体格发育调查研究工作可以追溯到20世纪一二十年代。在1975年开展了首次全国性的儿童体格发育调查之后,相继出现了其他有代表性的调查研究。生长水平提高和营养不良下降是我国儿童发展健康领域取得的重大成绩。截至目前,我国已基本建成了中国儿童生长评价体系。儿童生长与营养进入新发展阶段,生长长期趋势放缓、超重肥胖检出率反超营养不良。儿童超重肥胖快速增长的态势未得到有效遏制,可能将面对在农村和中流行区高速增长的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长发育 营养不良 肥胖 生长评价 儿童
原文传递
北京市通州区2704名6~18岁女童青春期性征发育现状
13
作者 张亚钦 武华红 +9 位作者 书文 李阳 余程东 李涛 黄贵民 侯冬青 陈芳芳 刘军廷 李少丽 宗心南 《中华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30-437,共8页
目的了解北京市通州区6~18岁女童青春期性发育现状,并比较消瘦、正常体重、超重及肥胖女童性发育情况的差异。方法2022年9月至2023年7月对北京市通州区2844名6~18岁女童进行横断面调查,现场测查乳房、阴毛发育分期,询问月经初潮状况,测... 目的了解北京市通州区6~18岁女童青春期性发育现状,并比较消瘦、正常体重、超重及肥胖女童性发育情况的差异。方法2022年9月至2023年7月对北京市通州区2844名6~18岁女童进行横断面调查,现场测查乳房、阴毛发育分期,询问月经初潮状况,测量体重和身高,并划分为消瘦组、正常体重组和超重及肥胖组。问卷调查获得家庭及个人基本信息。应用Probit概率单位回归方法计算性征发育各期年龄、月经初潮年龄,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共调查2844名女童,符合纳入条件2704名,调查有效率为95.1%,其中6~9岁1105名(40.9%)、10~13岁1053名(38.9%)、14~18岁546名(20.2%)。女童身高Z分值(HAZ)、体重Z分值(WAZ)、体质指数Z分值(BAZ)分别为0.46(-0.23,1.16)、0.69(-0.16,1.67)、0.67(-0.27,1.73);消瘦、超重、肥胖检出率分别为1.7%(45/2704)、17.3%(467/2704)、19.9%(538/2704)。消瘦组45名、正常体重组1654名、超重及肥胖组1005名。乳房发育2期(B2)、阴毛发育2期(P2)、月经初潮年龄分别为9.0(95%CI 8.9~9.1)岁、10.5(95%CI 10.4~10.6)岁、11.4(95%CI 11.3~11.5)岁。发育期女童64.6%(1211/1874)乳房发育分期大于阴毛,32.4%(607/1874)乳房和阴毛发育分期相同,3.0%(56/1874)阴毛发育分期大于乳房。乳房发育B2与B5年龄差4.7(95%CI 4.6~4.8)年;阴毛发育P2与P5年龄差4.5(95%CI 4.4~4.6)年;B2与月经初潮年龄差2.4(95%CI 2.3~2.5)年。消瘦、正常体重、超重及肥胖组B2年龄依次为10.0(95%CI 9.5~10.6)、9.3(95%CI 9.2~9.4)、8.6(95%CI 8.4~8.7)岁,月经初潮年龄依次为13.1(95%CI 12.4~13.7)、11.6(95%CI 11.4~11.7)、11.1(95%CI 11.0~11.2)岁;超重及肥胖组女童B2与B5年龄间隔、P2与P5年龄间隔为4.5、4.1年,正常体重组分别为4.7、4.5年,消瘦组分别为4.6、4.7年。结论北京市通州区女童性征发育各期年龄以及初潮年龄较20年前北京市报道有提前趋势;超重肥胖女童相比于正常体重女童不仅青春期开始发育年龄更早,而且发育进程也有缩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春期 女童 性征 月经初潮 超重肥胖
原文传递
北京市儿童青少年自然人群队列基线特征分析
14
作者 刘军廷 李少丽 +6 位作者 陈芳芳 宗心南 黄春雷 张彤 邰隽 谷庆隆 代表北京儿童青少年健康队列研究组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212-1218,1231,共8页
目的建立北京儿童青少年健康队列,报告研究方法与人群基线的主要特征,为深入研究儿童青少年肥胖、近视及相关慢性病的影响因素及干预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2022—2023年,在北京市某区选取10所有代表性的中小学校,建立北京儿童青少年健... 目的建立北京儿童青少年健康队列,报告研究方法与人群基线的主要特征,为深入研究儿童青少年肥胖、近视及相关慢性病的影响因素及干预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2022—2023年,在北京市某区选取10所有代表性的中小学校,建立北京儿童青少年健康队列。基线调查包括问卷调查和健康体检两部分。问卷内容主要包括个人及家族疾病史、膳食、运动、睡眠等行为生活方式与习惯。健康体检包括体格测量、内外科检查、体成分测量、骨密度测量、骨龄评估、腹部超声检查、视光学评估,并采集静脉血标本进行血生化和血常规检测。结果共纳入5579名6~18岁儿童青少年,平均年龄为10.6岁,其中6~11岁组和12~14岁组占比较高;自我报告尝试吸烟率为0.8%,尝试饮酒率为4.9%,每天暴露于二手烟的比例为7.8%。该人群中视力不良检出率为57.6%;消瘦率为6.5%、超重率为16.0%,肥胖率为25.2%,其中腹型肥胖检出率为35.9%。血脂异常检出率为23.7%,血压升高检出率为16.8%,空腹血糖受损检出率为4.0%,脂肪肝检出率为11.3%。结论北京儿童青少年健康队列基线数据表明,近视、肥胖及相关慢性代谢性疾病的检出率较高,应引起高度重视,需积极推动综合干预策略的研究与干预效果的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青少年 肥胖 视力不良 代谢性疾病 队列研究
原文传递
补钙对儿童身高影响的随机对照研究Meta分析
15
作者 武华红 书文 +3 位作者 余程东 张亚钦 吴婷 宗心南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246-1251,1260,共7页
目的探讨补钙对儿童身高增长的影响,为儿童科学补钙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检索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Scopus、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库中补钙对儿童身高增长影响的随机对照试验,限定时间为建库至2023年11月6日。采用... 目的探讨补钙对儿童身高增长的影响,为儿童科学补钙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检索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Scopus、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库中补钙对儿童身高增长影响的随机对照试验,限定时间为建库至2023年11月6日。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使用Cochrane偏倚风险评价工具对文献进行评估。将研究对象分别根据年龄(<6岁、6~12岁及>12岁)和干预前后的钙摄入量是否达到钙推荐摄入量(“前后均未达标”、“未达标至达标”和“达标至过量”)分为3个亚组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12项随机对照研究。整体Meta分析结果显示,补钙组的身高增长值与对照组相差0.21cm(95%CI:-0.09~0.52),差值无统计学意义(P=0.17)。亚组分析结果显示:从不同年龄组看,补钙组和对照组身高增长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从不同钙摄入量组看,仅在“未达标至达标”组儿童中,补钙组的身高增长值较对照组高0.48cm(95%CI:0.09~0.87),差值有统计学意义(P=0.02),而其他两组儿童中补钙组与对照组的身高增长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钙摄入不足的儿童适量补钙(达到该年龄段的推荐摄入量)可促进其身高的生长;对钙摄入不足的儿童补钙不充分(未达到该年龄段的推荐摄入量)或钙摄入充足的儿童过度补钙对身高增长无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钙 身高 儿童 META分析
原文传递
中国7岁以下儿童生长标准的修订 被引量:3
16
作者 宗心南 李辉 +1 位作者 张亚钦 武华红 《中华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103-1108,共6页
目的:建立中国7岁以下儿童的生长标准值。方法:横断面研究基于2015年儿童生长发育国家调查数据,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于2015年6—11月在北京、哈尔滨、西安、上海、南京、武汉、广州、福州、昆明9个城市调查7岁以下健康儿童83628... 目的:建立中国7岁以下儿童的生长标准值。方法:横断面研究基于2015年儿童生长发育国家调查数据,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于2015年6—11月在北京、哈尔滨、西安、上海、南京、武汉、广州、福州、昆明9个城市调查7岁以下健康儿童83628名。采用统一的测量工具按照统一的测量方法获得儿童体重、身长(身高)和头围的测量值。采用基于偏度、位置和变异的曲线平滑方法建立7岁以下男、女童年龄的体重、年龄的身长(身高)、年龄的头围、身长(身高)的体重、年龄的体质指数的生长曲线模型。将新建立的生长标准各指标的标准差单位曲线与2009年参照标准进行比较。结果:制订出7岁以下男、女童年龄的体重、年龄的身长(身高)、年龄的头围、身长(身高)的体重、年龄的体质指数的百分位数(P_(3)、P_(10)、P_(25)、P_(50)、P_(75)、P_(90)、P_(97))和标准差单位(-3、-2、-1、0、+1、+2、+3)标准值。与2009年参照标准相比,体重在P50上差值为-0.1~0.4 kg,身长(身高)在P50上差值为0.1~1.3 cm,头围在P50上差值为-0.2~0.2 cm,身长(身高)的体重在P50上差值为-0.2~0.5 kg,体质指数在P50上差值为-0.2~0.2 kg/m^(2),主要差别表现在:5.0~<7.0岁女体重在+2 s上高0.4~0.6 kg,2.0~<7.0岁男、女身高在-2 s上高0.4~1.4 cm,5.0~<7.0岁男、女体质指数在+2 s上高0.1~0.3 kg/m^(2)。结论:新建立中国7岁以下儿童生长标准,实现了对2009年参照标准的微小修订,可在全国范围内用于儿童生长监测与营养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体重 身高 体质指数 生长标准 生长曲线
原文传递
中国新生儿体重的身长和体重的头围参照标准及生长曲线 被引量:1
17
作者 宗心南 李辉 +1 位作者 张亚钦 武华红 《中华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425-433,共9页
目的制定中国新生儿体重的身长和体重的头围参照标准及生长曲线,为新生儿出生时身体比例评价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横断面研究,于2015年6月至2018年11月在北京、哈尔滨、西安、上海、南京、武汉、广州、福州、昆明、天津、沈阳、长沙、深... 目的制定中国新生儿体重的身长和体重的头围参照标准及生长曲线,为新生儿出生时身体比例评价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横断面研究,于2015年6月至2018年11月在北京、哈尔滨、西安、上海、南京、武汉、广州、福州、昆明、天津、沈阳、长沙、深圳13个城市调查出生胎龄24^(+0)~42^(+6)周单胎活产新生儿24 375名,排除影响参照标准建立的母亲及新生儿因素。采用基于位置、尺度和形状的广义可加模型构建男、女新生儿体重的身长和体重的头围的百分位数参照值及生长曲线。采用随机森林机器学习方法将研制的参照标准与已报道的体重身长比、体质指数、重量指数、体重头围比、身长头围比5个身体比例指标在小于胎龄儿匀称型和非匀称型判别中进行变量重要性分析。结果 24 375名新生儿中男13 197名(早产7 042名、足月6 155名)、女11 178名(早产5 222名、足月5 956名)。制定出生胎龄24^(+0)~42^(+6)周男、女新生儿体重的身长和体重的头围的百分位数(P_(3)、P_(10)、P_(25)、P_(50)、P_(75)、P_(90)、P_(97))参照值及生长曲线。在出生体重1 500、2 500、3 000、4 000 g时男性对应的出生身长中位数分别为40.4、47.0、49.3、52.1 cm,女性分别为40.4、47.0、49.2、51.8 cm;男性对应的出生头围中位数分别为28.4、32.0、33.2、35.2 cm,女性分别为28.4、32.0、33.1、35.1 cm。男、女新生儿体重的身长和体重的头围差异均较小,在P_(50)上差值范围分别为-0.3~0.3和0~0.2 cm。以出生身长是否与出生体重相匹配进行小于胎龄儿匀称型和非匀称型临床分型时,体重的身长和重量指数贡献较大,分别占0.32和0.25;以出生头围是否与出生体重相匹配进行临床分型时,体重的头围和体重头围比贡献较大,分别占0.55和0.12;以出生身长或头围是否与出生体重相匹配进行临床分型时,体重的头围和体重的身长贡献较大,分别占0.26和0.21。结论建立中国男、女新生儿体重的身长和体重的头围的标准化参照值及生长曲线,可供临床及科研相关工作参照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儿 新生 出生体重 出生身长 出生头围 生长标准
原文传递
“COME方案”用于儿童高血压的管理 被引量:2
18
作者 石琳 李亚祺 +2 位作者 殷涛 宗心南 孙晓冬 《中华高血压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12-315,共4页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生活方式的转变,儿童高血压发生率已高达20.5%,大大增加了成年后发生其他心、肾疾病等靶器官损害的风险。然而,目前我国尚缺乏规范的基层儿童高血压诊疗管理方案,导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对儿童高血压的认识不足、经...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生活方式的转变,儿童高血压发生率已高达20.5%,大大增加了成年后发生其他心、肾疾病等靶器官损害的风险。然而,目前我国尚缺乏规范的基层儿童高血压诊疗管理方案,导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对儿童高血压的认识不足、经验匮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高血压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高血压发生率 靶器官损害 肾疾病 诊疗管理 认识不足
原文传递
母亲孕前体质量指数和孕期增重对巨大儿的交互作用研究
19
作者 余程东 张亚钦 +2 位作者 武华红 宗心南 李辉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11期1174-1179,1207,共7页
目的分析母亲孕前体质量指数(BMI)和孕期增重(GWG)及其二者交互作用对巨大儿的影响,为孕前和孕期体重管理提供相关理论依据。方法基于全国13个城市2015年6月—2018年11月调查的12040名母亲及足月新生儿相关数据,根据中国超重肥胖标准和... 目的分析母亲孕前体质量指数(BMI)和孕期增重(GWG)及其二者交互作用对巨大儿的影响,为孕前和孕期体重管理提供相关理论依据。方法基于全国13个城市2015年6月—2018年11月调查的12040名母亲及足月新生儿相关数据,根据中国超重肥胖标准和GWG标准,采用非条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孕前BMI和GWG对巨大儿发生风险的单独和交互效应。结果随着孕前BMI水平的增加,GWG均值逐渐降低(P_(trend)<0.001)。调整其他混杂因素后,结果显示孕前超重/肥胖(OR=1.67,95%CI:1.35~2.05)和GWG过多(OR=1.78,95%CI:1.48~2.16)增加了巨大儿的发生风险。孕前超重/肥胖和GWG过多同时存在时,进一步增加了巨大儿发生风险,但未发现二者存在交互作用。结论母亲孕前超重/肥胖和GWG过多是巨大儿的独立危险因素,但二者的交互作用无统计学意义。建议女性应保持孕前正常体质量和孕期适宜增重,特别是孕前超重/肥胖人群应保持更低的GWG,以降低子代巨大儿的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质量指数 孕期增重 巨大儿 交互作用
原文传递
中国9个城市学龄前儿童单纯性肥胖的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22
20
作者 宗心南 李辉 +1 位作者 张亚钦 九市儿童体格发育调查协作组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50-57,共8页
目的分析我国学龄前儿童单纯性肥胖的影响因素及其交互作用。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于2016年6-11月调查北京、哈尔滨、西安、上海、南京、武汉、广州、福州、昆明9个城市3~7岁儿童63292名。基于中国2~18岁儿童青少年超重和肥胖筛查... 目的分析我国学龄前儿童单纯性肥胖的影响因素及其交互作用。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于2016年6-11月调查北京、哈尔滨、西安、上海、南京、武汉、广州、福州、昆明9个城市3~7岁儿童63292名。基于中国2~18岁儿童青少年超重和肥胖筛查BMI界值点筛检出肥胖儿童1522名(男童1006名、女童516名),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按“同性别、年龄相差≤6个月、身高相差≤5 cm”随机选择同一调查区域内体重正常儿童与肥胖儿童进行配对。影响因素及交互作用分析采用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①单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筛选出17个肥胖影响因素有统计学意义(P<0.001),包括出生体重≥4.0 kg、剖宫产、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出生后前6个月人工喂养、食欲强、进食速度快或慢、户外活动强度较低、每日户外活动时间<1 h、每日视屏时间<1 h或≥2 h、每日夜间睡眠时间<9 h、母亲超重、父亲超重、母亲文化程度高中及以下、父亲文化程度高中及以下、非核心家庭、孩子日常生活主要照护人为(外)祖父母和/或保姆。②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筛选出12个影响因素有统计学意义,包括出生体重≥4.0 kg(OR=1.83,95%CI:1.29~2.61,P<0.001)、剖宫产(OR=1.22,95%CI:1.07~1.39,P=0.003)、妊娠期糖尿病(OR=4.57,95%CI:2.13~9.79,P<0.001)、母亲文化程度高中及以下(OR=1.52,95%CI:1.11~2.07,P=0.008)、单亲家庭(OR=4.79,95%CI:1.44~15.88,P=0.010)、母亲超重(OR=2.58,95%CI:1.93~3.46,P<0.001)、父亲超重(OR=2.40,95%CI:1.86~3.10,P<0.001)、食欲强(OR=7.78,95%CI:5.38~11.27,P<0.001)、进食速度快(OR=6.59,95%CI:4.86~8.94,P<0.001)、每日户外活动时间<1 h(OR=1.42,95%CI:1.09~1.85,P=0.009)、每日夜间睡眠时间<9 h(OR=1.59,95%CI:1.13~2.23,P=0.007)、每日视屏时间≥2 h(OR=1.69,95%CI:1.27~2.24,P<0.001)。③交互作用分析显示4组影响因素之间存在较强交互作用,包括母亲超重和父亲超重(OR=5.53,95%CI:3.76~8.13,P<0.001)、食欲强和进食速度快(OR=54.48,95%CI:32.95~90.06,P<0.001)、户外活动强度较低和每日户外活动时间<1 h(OR=2.12,95%CI:1.29~3.48,P=0.002)、每日夜间睡眠时间<9 h和每日视屏时间≥2 h(OR=2.83,95%CI:1.71~4.68,P<0.001)。结论筛选出12个肥胖影响因素,包括高出生体重、剖宫产、妊娠期糖尿病、母亲文化程度较低、单亲家庭、母亲超重、父亲超重、食欲强、进食速度快、每日户外活动时间较短、每日夜间睡眠时间较短、每日视屏时间过长,其中母亲超重与父亲超重、食欲强与进食速度快、户外活动强度较低与每日户外活动时间较短、每日夜间睡眠时间较短与每日视屏时间过长存在交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胖 儿童 危险因素 流行病学研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