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前列腺良性增生、上皮内瘤及前列腺癌中TGFβ_1、CD105与血管生成及预后关系的研究
1
作者 宗瑞平 白冬雨 +3 位作者 赵焕 陈云新 张淑敏 畅继武 《江西医药》 CAS 2005年第9期516-518,共3页
目的探讨在前列腺良性增生(benignprostatehyperplasia,BPH)、上皮内瘤(prostateinneoplasm,PIN)及前列腺癌(prostatecarcinoma,PCa)中TGFβ1、CD105与血管生成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BPH组(28例)、PIN组(26例)及PC... 目的探讨在前列腺良性增生(benignprostatehyperplasia,BPH)、上皮内瘤(prostateinneoplasm,PIN)及前列腺癌(prostatecarcinoma,PCa)中TGFβ1、CD105与血管生成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BPH组(28例)、PIN组(26例)及PCa组(30例)中TGFβ1、CD105的分布及表达,并用计算机辅助病理图象分析系统(CMIAS)对统计结果进行分析,再运用SPSS11.5对分析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1在BPH中TGFβ1主要分布于增生腺体的柱状上皮及基底细胞;PIN组TGFβ1分布与BPH组相似,其表达量与BPH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于PCa中可见TGFβ1弥漫分布于癌细胞胞浆中,其表达量高于BPH及PIN组(P<0.05)。2在BPH及PIN中,CD105主要分布于增生腺体的间质,以新生的小血管为主,两组MVD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PCa中CD105主要分布于癌巢周围及癌巢内,其MVD值较PIN及BPH组明显升高。3PCa中TGFβ1的表达与MVD呈正相关(P<0.01),TGFβ1及CD105与PCa临床组群分期呈正相关(P<0.01)。结论CD105是标记新生血管的良好标记物,有望成为PCa治疗的靶点,TGFβ1及CD105亦是反映病人预后的重要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癌 新生微血管 血管形成
下载PDF
Bcl-2基因及其在子宫内膜增殖症、子宫内膜癌中的研究
2
作者 宗瑞平 孟令新 章明放 《中华临床医学杂志》 2004年第10期70-73,共4页
Bcl-2基因与子宫内膜正常月经周期、子宫内膜增生及癌变的关系非常密切。近年来Bcl-2基因在子宫内膜增生、癌变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日渐成为研究的热点。
关键词 BCL-2基因 子宫内膜增殖症 子宫内膜癌 子宫内膜增生 癌变 临床病理特征 发生发展 热点
下载PDF
230例绝经后子宫出血临床病理分析
3
作者 宗瑞平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06年第5期567-567,共1页
关键词 绝经 子宫出血 盆腔肿块
下载PDF
Bcl-2基因及其与子宫内膜癌的关系
4
作者 宗瑞平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06年第4期403-405,共3页
关键词 BCL-2基因 子宫内膜增生 子宫内膜癌
下载PDF
对话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2
5
作者 宗瑞平 《新课程研究(下旬)》 2013年第1期64-65,共2页
对话教育是继传统的灌输教育和现代的园丁教育之后新兴的一种教育方式,这种教学方式有效规避了以往教学的种种弊端,给现代枯燥、呆板的教学模式重新注入了一股新鲜活力。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对话教育旨在培养小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把呆... 对话教育是继传统的灌输教育和现代的园丁教育之后新兴的一种教育方式,这种教学方式有效规避了以往教学的种种弊端,给现代枯燥、呆板的教学模式重新注入了一股新鲜活力。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对话教育旨在培养小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把呆板的静态教学转变为让学生容易接受的动态教学,这样做不仅提高了小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而且能更好地学以致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话教育 小学语文 角色扮演 多媒体 故事
下载PDF
小肠异位胰腺致肠套叠1例 被引量:1
6
作者 王晓雷 张敬东 +1 位作者 陈晓东 宗瑞平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61-361,共1页
病人男性,17岁。因突发右侧腹痛3h于2008—09—24入院。病人于入院前3h无明显诱因始发右侧腹痛,呈阵发性绞痛,伴恶心、呕吐,无肩背及会阴部放射痛,无腰部束带感,无尿频、尿急、尿痛、血尿等。查体:T36.2℃,P86次/min,R20次/... 病人男性,17岁。因突发右侧腹痛3h于2008—09—24入院。病人于入院前3h无明显诱因始发右侧腹痛,呈阵发性绞痛,伴恶心、呕吐,无肩背及会阴部放射痛,无腰部束带感,无尿频、尿急、尿痛、血尿等。查体:T36.2℃,P86次/min,R20次/min,BP140/90mmHg(1mmHg=0.133kPa)。神清,急性病容,心肺正常,全腹胀,未见胃肠型及蠕动波,右下腹可扪及一包块,约5cm×5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位胰腺 肠套叠 临床分析 治疗方法
原文传递
肛旁巨大冬眠瘤一例
7
作者 王晓雷 宗瑞平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CAS 2008年第2期193-193,共1页
患者 女性,23岁,发现肛旁肿物2年余于2006年10月9日入院。2年前无意间发现肛旁有一肿物,约花生米大小,无痛、无溢液,后该肿物逐渐增至拳头大小。检查:见肛门左旁一宽蒂肿物约10cm×6cm×5cm.外裹皮肤.皮色不红,无破溃... 患者 女性,23岁,发现肛旁肿物2年余于2006年10月9日入院。2年前无意间发现肛旁有一肿物,约花生米大小,无痛、无溢液,后该肿物逐渐增至拳头大小。检查:见肛门左旁一宽蒂肿物约10cm×6cm×5cm.外裹皮肤.皮色不红,无破溃,皮下静脉迂曲,皮温不高,触及肿物质软,实性感,触痛(-),波动感(-)。见图1。肿物彩超示肛旁实性占位,血运丰富。于2006年10月10日在鞍麻下行肛旁肿物经蒂部完整切除,见图2。病理检查:(1)大体:皮下肿物,10.5cm×6.5cm×5.5cm,包膜不完整,质地较软,剖面实性,灰黄色、局部呈棕色。(2)在成熟脂肪细胞的背景下,可见较多肥大的棕色脂肪细胞,呈多角形或类圆形,境界清楚,胞浆丰富,淡染,其内充满许多细小均匀一致呈细泡沫状的空泡.中性脂肪染色阳性,在胞浆内泡沫之间可见一些金黄色的脂褐素颗粒,细胞核小,位于瘤细胞中央,未见核深染或异型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肛旁 冬眠瘤 成熟脂肪细胞 皮下肿物 实性占位 棕色脂肪细胞 病理检查 脂褐素颗粒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