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液态发酵饲料对仔猪生产性能和肠道健康的影响 被引量:3
1
作者 官小凤 钟晓霞 +3 位作者 简悦 姚焰础 黄健 刘志云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8-26,共9页
【目的】探究液态发酵饲料对仔猪生产性能、养分消化率、血液指标、粪便微生物菌群和粪臭物质含量的影响,为液态发酵饲料在仔猪生产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60头28日龄、体质量(8.0±0.3)kg/头的健康长白×荣昌二元... 【目的】探究液态发酵饲料对仔猪生产性能、养分消化率、血液指标、粪便微生物菌群和粪臭物质含量的影响,为液态发酵饲料在仔猪生产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60头28日龄、体质量(8.0±0.3)kg/头的健康长白×荣昌二元断奶仔猪,随机分为基础饲粮组(MF,饲喂干粉料)、液态饲料组(LF,饲喂液态饲料)和液态发酵饲料组(FLF,饲喂液态发酵饲料)3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4头。饲养试验42 d,其中预饲期5 d,正试期37 d。饲养试验结束后,测定各组仔猪生产性能、血液指标、粪便菌群及粪臭物质含量,并从每组选取5头体质量约22 kg/头的仔猪,采用全收粪法进行代谢试验,预饲期3 d,正试期4 d,分别评价干粉料、液态饲料和液态发酵饲料的养分表观消化率。【结果】(1)与MF组和LF组相比,FLF组仔猪日采食量分别提高19.52%和12.14%(P<0.01),日增体质量分别提高21.11%和23.64%(P<0.01),料重比有下降趋势,但差异不显著(P>0.05)。(2)与MF组和LF组相比,FLF组仔猪的血清二胺氧化酶活性和D-乳酸、脂多糖、IL-1β含量下降,而IL-10含量上升,但均差异不显著(P>0.05)。(3)与MF组和LF组相比,FLF组Shannon指数显著降低(P<0.05),而Simpson指数显著增大(P<0.05);FLF组仔猪粪便中厚壁菌门的相对丰度上升,拟杆菌门的相对丰度下降,但均差异不显著(P>0.05);FLF组仔猪粪便中链球菌属相对丰度较LF组显著降低(P<0.05),罕见小球菌属相对丰度较MF组显著降低(P<0.05)。(4)FLF组仔猪粪便中的对甲酚、丙酸、丁酸、异戊酸和戊酸含量较MF组和LF组降低,吲哚、粪臭素和乙酸含量较LF组升高,但差异均不显著(P>0.05)。(5)与MF组相比,FLF和LF组仔猪消化能及氮、粗脂肪、粗灰分、钙、磷的表观消化率均有所上升,但差异均不显著(P>0.05)。【结论】液态发酵饲料可提高仔猪生产性能,降低粪便菌群多样性和潜在致病菌数量,但对仔猪血液指标、粪便臭味物质含量和饲料养分表观消化率无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饲料 液态发酵饲料 仔猪 生产性能 粪便微生物
下载PDF
液态饲喂杂粕型饲粮对生长猪生长性能、养分消化率、血清炎性因子及粪便短链脂肪酸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刘志云 钟晓霞 +3 位作者 官小凤 母新杨 周晓容 黄金秀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1-161,共11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液态饲喂杂粕型饲粮对生长猪生长性能、养分消化率、血清炎性因子及粪便短链脂肪酸(SCFAs)含量的影响。选取平均体重为(30.00±4.26)kg的“杜×长×大”三元杂交猪126头,随机分为3组,每组7个重复,每个重复6... 本试验旨在研究液态饲喂杂粕型饲粮对生长猪生长性能、养分消化率、血清炎性因子及粪便短链脂肪酸(SCFAs)含量的影响。选取平均体重为(30.00±4.26)kg的“杜×长×大”三元杂交猪126头,随机分为3组,每组7个重复,每个重复6头猪。试验Ⅰ组饲喂豆粕型颗粒饲粮;试验Ⅱ组饲喂杂粕型颗粒饲粮(由双低菜籽粕、玉米胚芽粕、喷浆玉米皮及米糠替代部分豆粕和玉米组成);试验Ⅲ组饲喂杂粕型液态饲粮,即在杂粕型饲粮的基础上加入2.7倍的水,混合均匀后饲喂。各组饲粮营养水平基本一致。试验期56 d。结果表明:1)试验全期,与试验Ⅰ组相比,试验Ⅱ组平均日采食量和平均日增重分别降低了2.29%和5.33%(P>0.05),料重比提高了3.40%(P>0.05);与试验Ⅱ组相比,试验Ⅲ组平均日采食量和平均日增重分别提高了7.04%(P<0.05)和6.32%(P>0.05)。2)试验Ⅱ组和试验Ⅲ组干物质、总能和粗蛋白质消化率极显著低于试验Ⅰ组(P<0.01),粗脂肪、磷和粗灰分消化率显著低于试验Ⅰ组(P<0.05)。试验Ⅱ组和试验Ⅲ组间各养分消化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3)试验Ⅲ组粪便丁酸含量显著高于试验Ⅱ组(P<0.05),与试验Ⅰ组差异不显著(P>0.05)。4)与试验Ⅰ组相比,试验Ⅱ组和试验Ⅲ组血清抗炎因子白细胞介素-10(IL-10)含量极显著提高(P<0.01),试验Ⅱ组血清促炎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显著提高(P<0.05);与试验Ⅱ组相比,试验Ⅲ组血清IL-1β含量显著降低(P<0.05),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2(IL-2)和TNF-α含量有一定程度降低但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综上可知,与豆粕型颗粒饲粮相比,杂粕型颗粒饲粮会降低生长猪采食量和养分消化率,提高血清炎性因子含量,而通过液态方式饲喂杂粕型饲粮可改善饲粮适口性,提高生长猪采食量,降低血清促炎因子IL-1β含量,对养分消化率无改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粕 液态饲喂 生长猪 生长性能 养分消化率 炎性因子 粪便短链脂肪酸
下载PDF
植物乳杆菌cqf-43及其代谢产物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抗氧化和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丁钰 鲍成玲 +4 位作者 钟晓霞 官小凤 杨游 宋代军 刘志云 《中国畜牧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12-317,共6页
试验旨在研究植物乳杆菌cqf-43及其代谢产物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腹泻、抗氧化性能和免疫力的影响。选取120头28日龄、体重(8.20±0.81)kg的断奶仔猪(杜×长×大),随机分为4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5头猪。对照组饲喂玉米-... 试验旨在研究植物乳杆菌cqf-43及其代谢产物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腹泻、抗氧化性能和免疫力的影响。选取120头28日龄、体重(8.20±0.81)kg的断奶仔猪(杜×长×大),随机分为4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5头猪。对照组饲喂玉米-豆粕型基础日粮,菌液组、菌体组、代谢产物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1%植物乳杆菌cqf-43菌液、1%植物乳杆菌cqf-43菌体、1%植物乳杆菌cqf-43代谢产物(发酵上清)。试验期42 d。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菌体组可提高断奶仔猪的末重和日增重(P<0.05),菌液组、菌体组和代谢产物组耗料增重比、腹泻指数和腹泻率均降低(P<0.01);与对照组相比,菌液组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提高(P<0.05),菌体组和代谢产物组血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提高(P<0.01);菌液组和代谢产物组血清白介素-2(IL-2)含量高于对照组和菌体组(P<0.01),菌液组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高于对照组和菌体组(P<0.01);菌液组粪便中乙酸和丁酸含量均提高(P<0.05)。由此可见,日粮中添加植物乳杆菌cqf-43的菌液、菌体及其代谢产物可提高断奶仔猪的生长性能和抗氧化性能,调控机体免疫活性,提高粪便中乙酸和丁酸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乳杆菌cqf-43 代谢产物 生长性能 抗氧化 免疫调节 断奶仔猪
下载PDF
嗜酸乳杆菌后生元对初产蛋鸡生产性能、血液指标和鸡蛋品质的影响
4
作者 邱凯 官小凤 +2 位作者 桑杨 刘志云 刘国华 《中国畜牧兽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4824-4832,共9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揭示饲粮添加嗜酸乳杆菌后生元(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 post-biotic,LAPB)对初产蛋鸡生产性能、血液指标和鸡蛋品质的影响。【方法】试验采用单因子试验设计,选取216只23周龄健康海兰褐蛋鸡,随机分入3个处理组,... 【目的】本研究旨在揭示饲粮添加嗜酸乳杆菌后生元(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 post-biotic,LAPB)对初产蛋鸡生产性能、血液指标和鸡蛋品质的影响。【方法】试验采用单因子试验设计,选取216只23周龄健康海兰褐蛋鸡,随机分入3个处理组,每处理6个重复,每重复12只鸡。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分别饲喂添加0.1%和0.2%LAPB的基础饲粮。预饲1周,正式试验期8周,每天记录产蛋情况,每周结料,计算生产性能。在第4和8周,每重复采集5枚鸡蛋,测定鸡蛋品质。试验结束时,每重复随机选取1只蛋鸡,采集血样,测定血常规和血清生化指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饲粮添加0.1%或0.2%LAPB增加了初产蛋鸡的平均蛋重、平均日产蛋重(P<0.05),降低了料蛋比(P<0.05),提高了蛋黄颜色、浓稀蛋白比和蛋白高度(P<0.05),对血常规指标无影响(P>0.05),增加了血清中总蛋白、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和低密度脂蛋白含量(P<0.05);其中,0.1%添加水平增加了蛋鸡血清肌酐含量(P<0.05),降低了谷草转氨酶活力(P<0.05)。【结论】饲粮添加0.1%或0.2%LAPB可有效改善初产蛋鸡的生产性能和鸡蛋品质,并且能调节脂肪代谢,增强肝肾健康、机体免疫力和抗氧化性能,推荐使用量为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酸乳杆菌 后生元 初产蛋鸡 生产性能 蛋品质
下载PDF
液态发酵饲料在养猪生产上的应用 被引量:15
5
作者 官小凤 刘志云 +1 位作者 黄金秀 刘作华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4312-4319,共8页
现代意义上的液态发酵饲料是食品工业副产品及农副产品或饲料与水按1.0∶1.5至1∶4混合后,经充分发酵后形成稳定状态的饲料,具有抑制病原菌增殖、提高畜禽生长性能、改善胃肠道健康、扩大饲料来源、降低生产成本等优势。自欧盟宣布全面... 现代意义上的液态发酵饲料是食品工业副产品及农副产品或饲料与水按1.0∶1.5至1∶4混合后,经充分发酵后形成稳定状态的饲料,具有抑制病原菌增殖、提高畜禽生长性能、改善胃肠道健康、扩大饲料来源、降低生产成本等优势。自欧盟宣布全面禁止使用抗生素类饲料添加剂以来,人们在安全、有效的无抗饲料的生产与应用技术方面开展了大量研究,液态发酵饲料作为一种无抗饲料,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就液态发酵饲料的生产工艺、品质影响因素及其在养猪生产上的应用进行综述,以期为液态发酵饲料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态发酵 发酵品质 影响因素 生长性能 胃肠道健康
下载PDF
液态发酵饲料连续发酵工艺 被引量:6
6
作者 官小凤 刘志云 +1 位作者 肖融 刘作华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1期300-307,共8页
为建立一套液态发酵饲料的连续生产工艺,该研究以玉米-豆粕-麦麸混合物为发酵基质进行液态发酵菌株的筛选,通过监测发酵过程中液态饲料的pH值、乳酸菌数量、大肠杆菌数量、霉菌数量、酵母菌数量、酸溶蛋白质含量、可溶性糖含量等指标变... 为建立一套液态发酵饲料的连续生产工艺,该研究以玉米-豆粕-麦麸混合物为发酵基质进行液态发酵菌株的筛选,通过监测发酵过程中液态饲料的pH值、乳酸菌数量、大肠杆菌数量、霉菌数量、酵母菌数量、酸溶蛋白质含量、可溶性糖含量等指标变化规律探究发酵菌株、连续发酵过程中保留比例、发酵温度、外源苯甲酸和外源酶制剂对发酵进程的调控及饲料营养价值的影响。结果表明:1)筛选出的乳酸菌菌株28-7具有较强的大肠杆菌抑制能力和产乳酸能力,发酵6 h时饲料pH值下降到4.45,发酵饲料中未检出大肠杆菌;2)接种乳酸菌28-7的连续发酵过程中,20%、30%、50%的保留比例对发酵饲料的pH值、乳酸菌数量、霉菌数量的影响差异不大,大肠杆菌均无检出,20%的保留比例可使连续发酵正向进行;3)外源非淀粉多糖酶的加入可显著提高发酵饲料中酸溶蛋白含量、酸溶蛋白/粗蛋白质比值和可溶性糖含量(P<0.05),外源苯甲酸的加入可有效抑制发酵过程中霉菌的增殖。4)37℃条件下发酵可显著提高饲料中酸溶蛋白含量、酸溶蛋白/粗蛋白质比值(P<0.05),3~12、20、37℃条件下获得的饲料的pH值<4.0、乳酸菌数量大于10^10 CFU/mL,大肠杆菌、酵母、霉菌未检测出。综上,本研究建立的液态发酵生产工艺为:将乳酸菌28-7(接种量1.0×10^8 CFU/mL)、非淀粉多糖酶(250 g/kg)、苯甲酸(0.1 g/kg)于发酵起始时同时加入,以24 h为发酵周期、20%的保留比例在3~12(冬季室温)、20(春秋平均室温)、37℃(夏季平均室温)条件下进行生产。该工艺生产所得的液态发酵饲料色泽淡黄,富有温和的酸香味,饲料pH值<4.0,乳酸菌数量>10^10 CFU/mL,酸溶蛋白含量、酸溶蛋白/粗蛋白质比值均显著提升(P<0.05),霉菌、酵母、大肠杆菌无检出,相比春、秋、冬3季,夏季生产更有利于饲料酸溶蛋白含量的提升(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饲料 发酵 工艺优化
下载PDF
玉米-豆粕型饲料非淀粉多糖酶谱及酶解条件优化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刘志云 杨叶梅 +2 位作者 官小凤 黄萍 周晓容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8,共8页
【目的】筛选玉米-豆粕型饲料非淀粉多糖(NSP)酶谱,并对其酶解条件进行优化,以增加饲料中低聚糖的含量,获得具有抑菌特性的酶解产物,同时提高饲料的体外干物质消化率(IVDMD)。【方法】以还原糖含量为评价指标,通过L 18(37)正交试验,研... 【目的】筛选玉米-豆粕型饲料非淀粉多糖(NSP)酶谱,并对其酶解条件进行优化,以增加饲料中低聚糖的含量,获得具有抑菌特性的酶解产物,同时提高饲料的体外干物质消化率(IVDMD)。【方法】以还原糖含量为评价指标,通过L 18(37)正交试验,研究不同用量5种NSP酶(纤维素酶110,220和330 U/kg,木聚糖酶176,352和528 U/kg,果胶酶331,662和993 U/kg,β-葡聚糖酶124,248和372 U/kg,β-甘露聚糖酶83,166和249U/kg)组合对玉米-豆粕型饲料的酶解效果,筛选最佳酶谱。探讨酶解温度(35,45,55,65℃)对饲料还原糖含量的影响,以及酶解时间(0,3,6,9,12,15,18,21,24 h)对饲料糖组分、抑菌效果、IVDMD的影响,确定最佳酶解条件。根据上述优化条件制备酶解饲料,将其与普通饲料及添加质量分数0.05%和0.10%防霉剂的饲料加入一定比例水后于25℃条件下进行贮存试验,比较各类饲料的抑菌效果。【结果】5种NSP酶的最佳配比为纤维素酶110 U/kg,木聚糖酶528 U/kg,果胶酶993 U/kg,β-葡聚糖酶372 U/kg,β-甘露聚糖酶249 U/kg。最佳酶解温度为55℃,此条件下饲料中的还原糖得率最高,可达17.98 mg/g。最佳酶解时间为15 h,此时酶解产生的低聚糖含量为78.65 mg/g,酶解产物对大肠杆菌的抑菌能力最强,同时对蜡样芽孢杆菌、沙门氏菌、植物乳杆菌等食源性致病菌也有明显的抑制作用;饲料IVDMD随酶解时间的延长呈升高趋势,15 h后基本达到平衡,为54.25%~56.25%。饲料贮存试验结果显示,普通饲料及添加0.05%防霉剂饲料在特定条件下放置2 d开始出现表观腐败现象,添加0.10%防霉剂组饲料和酶解饲料未出现表观腐败现象;酶解饲料中的细菌总数和大肠杆菌数均明显低于普通饲料和添加防霉剂饲料,但其对青霉菌无抑制作用。【结论】获得了玉米-豆粕型饲料的NSP酶解的酶谱及优化条件,NSP酶解能够显著提高玉米-豆粕型饲料的IVDMD,增加低聚糖含量,提高饲料的细菌抑制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豆粕型饲料 非淀粉多糖酶 酶解条件 体外干物质消化率
下载PDF
一株抑制产气荚膜梭菌的枯草芽孢杆菌BS-2特性 被引量:4
8
作者 黄金秀 陈利 +2 位作者 苏国旗 官小凤 王瑞生 《微生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2638-2647,共10页
【背景】感染产气荚膜梭菌会引起动物坏死性肠炎,通常使用抗生素进行预防和治疗。随着我国饲料禁抗、养殖减抗的实施,寻找绿色微生态制剂及其代谢产物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目的】旨在研究前期筛选的一株抑制产气荚膜梭菌的枯草芽孢杆... 【背景】感染产气荚膜梭菌会引起动物坏死性肠炎,通常使用抗生素进行预防和治疗。随着我国饲料禁抗、养殖减抗的实施,寻找绿色微生态制剂及其代谢产物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目的】旨在研究前期筛选的一株抑制产气荚膜梭菌的枯草芽孢杆菌BS-2特性。【方法】检测了菌株生长曲线、代谢物质的抑菌特性及细菌素基因簇mRNA表达。【结果】枯草芽孢杆菌BS-2代谢物质对革兰氏阴性菌无抑制作用,而对革兰氏阳性菌具有较强的抑菌性能,并且对产气荚膜梭菌的抑菌性能在2-12 h内迅速增长,在12-24 h内抑菌性能较稳定;该抑菌性能不受胃蛋白酶、胰蛋白酶、蛋白酶K的影响,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进一步分析抑菌物质基因簇mRNA表达,发现枯草芽孢杆菌BS-2抑制产气荚膜梭菌的活性可能与表面活性素(surfactin)和美杀菌素(mersacidin)表达有关。【结论】枯草芽孢杆菌BS-2对产气荚膜梭菌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可能通过抑菌物质surfactin和mersacidin表达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枯草芽孢杆菌 产气荚膜梭菌 代谢物质 表面活性素 美杀菌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