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0篇文章
< 1 2 2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4种喀斯特地区植物药提取物的体外抗氧化活性比较
1
作者 邹健 邓婕 +7 位作者 王道平 吴昌学 曾晓晓 向洁 冉龙艳 肖霄 喻彦龙 官志忠 《贵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41-47,共7页
目的 对14种喀斯特地区特色植物药抗氧化活性进行筛选,为氧化应激诱导的相关疾病药物干预提供基础数据。方法 构建抗氧化测定体系(清除羟自由基能力的测定、清除2,2-联苯基-1-苦基肼基(DPPH)自由基能力的测定、铁氰化钾还原能力的测定... 目的 对14种喀斯特地区特色植物药抗氧化活性进行筛选,为氧化应激诱导的相关疾病药物干预提供基础数据。方法 构建抗氧化测定体系(清除羟自由基能力的测定、清除2,2-联苯基-1-苦基肼基(DPPH)自由基能力的测定、铁氰化钾还原能力的测定及抑制脂质过氧化能力测定),以维生素C作为阳性对照,检测14植物药醇提取物的体外抗氧化活性,采用隶属函数分析法进行结果的综合评价及排序。结果 植物药对羟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强弱为仙桃草、瓜子金>凉粉柴>天冬>锦茵陈>维生素C>其余药物;植物药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强弱为维生素C>锁阳>吴茱萸>响铃草>皂角>薏苡仁>仙桃草>其余药物;植物药还原能力的强弱为吴茱萸、仙桃草、锁阳、锦茵陈和菟丝子的还原能力比阳性对照组强,响铃草和皂角的还原能力与对照组相近,其余药物弱于对照组;植物药抑制脂质过氧化能力强弱为凉粉柴>仙桃草>响铃草>吴茱萸>菟丝子>玉竹>瓜子金>天冬>维生素C>其余药物;最后通过隶属函数分析显示,14种植物药的抗氧化能力为仙桃草>吴茱萸>维生素C>凉粉柴>响铃草>锁阳>天冬>皂角>瓜子金>薏苡仁>菟丝子>锦茵陈>黄精>一朵云>玉竹。结论 所检测的植物药中,仙桃草可能作为潜在的抗氧化应激候选药物;采用抗氧化评价体系结合隶属函数分析,更加科学可靠地评价了药物的抗氧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药 氧化应激 抗氧化能力 隶属函数分析 仙桃草
下载PDF
氟中毒大鼠脑组织中NMDA受体及内质网应激相关通路蛋白的表达
2
作者 杨淳 温建霞 +2 位作者 冯江龙 官志忠 魏娜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070-1075,共6页
背景:前期研究发现N-甲基-D-天冬氨酸(N-methyl-D-aspartic acid receptor,NMDA)受体与氟相关,但其在氟诱导的内质网应激中的作用尚不明确。目的:观察实验性氟中毒大鼠脑组织中兴奋性神经递质NMDA受体及内质网应激IRE1α-ASK1-JNK通路... 背景:前期研究发现N-甲基-D-天冬氨酸(N-methyl-D-aspartic acid receptor,NMDA)受体与氟相关,但其在氟诱导的内质网应激中的作用尚不明确。目的:观察实验性氟中毒大鼠脑组织中兴奋性神经递质NMDA受体及内质网应激IRE1α-ASK1-JNK通路蛋白表达变化,并应用NMDA受体抑制剂干预SH-SY5Y细胞,探讨氟中毒神经系统损伤的发病机制。方法:(1)动物模型:18只1月龄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饮水含氟量<0.5 mg/L)、低氟组(饮水含氟量为10.0 mg/L)、高氟组(饮水含氟量为100.0 mg/L),每组6只,雌雄各半。饮水摄氟饲养6个月后,观察大鼠氟斑牙发生情况,测定24 h尿氟含量;大鼠麻醉处死后取脑组织观察组织病理变化,蛋白印迹法检测脑组织中NMDA受体及IRE1α、ASK1、JNK蛋白表达。(2)细胞模型:体外培养SH-SY5Y细胞,选择终浓度为0.3 mmol/L和3 mmol/L的氟化钠染氟处理,并用10μmol/L的NMDA受体拮抗剂Ifenprodil、MK-801对染氟细胞进行干预,观察相关蛋白改变。结果与结论:(1)高氟组大鼠氟斑牙发生率、尿氟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和低氟组(P<0.05);(2)与对照组相比,低氟组大鼠海马CA3区神经细胞胞质嗜碱性略增加,高氟组CA3区神经细胞排列紊乱,嗜碱性增加,部分细胞核固缩;(3)大鼠脑组织内,高氟组NR2A与低氟组NR2B的蛋白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高氟组NR2B、IRE1、ASK1、p-JNK蛋白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和低氟组(P<0.05);(4)SH-SY5Y细胞内,高氟组NR1、NR2A、NR2B蛋白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高氟+Ifenprodil组、高氟+MK-801组NR1、NR2A蛋白表达均明显低于高氟组(P<0.05),高氟+Ifenprodil组NR2B蛋白表达也明显低于高氟组(P<0.05);(5)SH-SY5Y细胞内,高氟组IRE1、ASK1、p-JNK蛋白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高氟+Ifenprodil组、高氟+MK-801组ASK1、p-JNK蛋白表达均明显低于高氟组(P<0.05),高氟+Ifenprodil组IRE1蛋白水平也明显低于高氟组(P<0.05);(6)提示:过量氟摄入可激活中枢神经系统NMDA受体,引起内质网应激IRE1α、ASK1、p-JNK蛋白表达增加,使用NMDA受体抑制剂对氟中毒所致内质网应激具有一定缓解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中毒 IRE1α ASK1 JNK NMDA受体 拮抗剂 IFENPRODIL MK-801
下载PDF
L-NMMA对过量氟暴露引起的小鼠MC3T3E1成骨细胞中NO/iNOS表达的影响
3
作者 王文彦 何文雯 +7 位作者 刘宇平 桂传枝 王龙 陈莹 邓明芬 南楠 段筱娟 官志忠 《贵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3期266-271,共6页
目的探讨L-单甲基-精氨酸(L-NMMA)与过量氟化钠(NaF)共培养对小鼠颅顶前成骨(MC3T3E1)细胞中一氧化氮(NO)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表达的影响。方法将MC3T3E1成骨细胞分为空白组(只含培养基)、NaF染毒组(0、0.5、1.0、2.0、4.0、8.0 ... 目的探讨L-单甲基-精氨酸(L-NMMA)与过量氟化钠(NaF)共培养对小鼠颅顶前成骨(MC3T3E1)细胞中一氧化氮(NO)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表达的影响。方法将MC3T3E1成骨细胞分为空白组(只含培养基)、NaF染毒组(0、0.5、1.0、2.0、4.0、8.0 mmol/L)及L-NMMA染毒组(0、5、10、20、40、80 mol/L),采用细胞增殖-毒性检测试剂盒(CCK8)检测细胞存活率,并筛选最佳染氟浓度和最佳L-NMMA用药浓度;再将MC3T3E1成骨细胞分为对照组(0.0 mmol/L NaF)、低氟组(1.0 mmol/L NaF)、高氟组(4.0 mmol/L NaF)、低氟+L-NMMA组(1.0 mmol/L NaF+20μmol/L L-NMMA)、高氟+L-NMMA组(4.0 mmol/L NaF+20μmol/L L-NMMA)、L-NMMA组(20μmol/L L-NMMA),处理24 h,采用硝酸还原酶法检测细胞中NO含量,蛋白免疫印迹法及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分别检测iNOS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1.0、2.0、4.0、8.0 mmol/L NaF染毒组及80μmol/L L-NMMA染毒组MC3T3E1成骨细胞存活率降低(P<0.05),选择1.0 mmol/L和4.0 mmol/LNaF为染氟浓度、20μmol/LL-NMMA用药浓度进行后续实验;与对照组比较,低氟组、高氟组MC3T3E1成骨细胞中NO含量增加(P<0.05),低氟+L-NMMA组中NO含量低于低氟组(P<0.05),高氟+L-NMMA组细胞中NO含量低于高氟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高氟组MC3T3E1成骨细胞中iNOS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升高(P<0.05);与高氟组比较,高氟+L-NMMA组细胞中iNOS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降低(P<0.05)。结论过量氟可致MC3T3E1成骨细胞损伤、iNOS蛋白和mRNA表达增强、细胞中NO含量增加,L-NMMA与氟共培养后可减弱这一效应,提示L-NMMA对过量氟所致MC3T3E1成骨细胞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 一氧化氮 L-单甲基-精氨酸 MC3T3E1细胞
下载PDF
外源性H_(2)S对血管性痴呆大鼠缺血再灌注后神经元线粒体损伤及其相关信号通路的影响
4
作者 刘雨霞 肖子宇 +6 位作者 郑菊 张文萍 齐晓岚 吴昌学 李毅 官志忠 肖雁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2期5547-5553,共7页
目的以二血管(2-VO)法制作血管性痴呆(VaD)大鼠模型,探讨神经元自噬及相关信号通路的变化及外源性硫化氢(H_(2)S)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改良2-VO结扎SD大鼠双侧颈总动脉制作VaD模型,按缺血进程急性缺血期、缺血损伤期、损伤恢复期共设置1... 目的以二血管(2-VO)法制作血管性痴呆(VaD)大鼠模型,探讨神经元自噬及相关信号通路的变化及外源性硫化氢(H_(2)S)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改良2-VO结扎SD大鼠双侧颈总动脉制作VaD模型,按缺血进程急性缺血期、缺血损伤期、损伤恢复期共设置1、7、30 d 3个时间段,每个时间段各有假手术(Sham)组、模型(VaD)组、阳性对照[尼莫地平(Nimodipine)组、硫氢化钠(NaSH)低剂量(Low-NaSH)组、NaSH高剂量(High-NaSH)组。为保持药物处理时间一致,1 d及7 d,各组术前灌胃给药30 d,30 d各组术后灌胃给药30 d,VaD组和Sham组生理盐水灌胃,Nimodipine组Nimodipine灌胃给药,Low-NaSH组、High-NaSH组NaSH灌胃给药。利用水迷宫检测30 d各组学习记忆能力。Western印迹检测海马神经元线粒体蛋白中Beclin1、P62、蛋白激酶B(Akt)、P-Akt、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P-mTOR表达。结果术后1 d,与Sham组比较,VaD组Beclin1、P-Akt、P-mTOR表达显著降低;与VaD组比较,不同剂量NaSH组Beclin1表达显著降低,Nimodipine组及不同剂量NaSH组P-Akt表达显著降低(P<0.01,P<0.05)。术后7 d,与Sham组比较,VaD组P62、P-Akt、P-mTOR表达显著降低,Beclin1表达显著升高;与VaD组比较,Nimodipine组及不同剂量NaSH组P62表达显著升高、Beclin1表达显著降低,不同剂量NaSH组P-Akt表达显著升高,High-NaSH组P-mTOR表达显著升高(P<0.05,P<0.01)。术后30 d,与Sham组比较,VaD组Beclin1、P62表达显著升高,P-mTOR、P-Akt表达显著降低;与VaD组比较,Nimodipine组及不同剂量NaSH组Beclin1、P62表达显著降低,P-mTOR、P-Akt表达显著升高;与Low-NaSH组比较,High-NaSH组Beclin1、P62表达显著降低,P-mTOR、P-Akt表达显著升高(P<0.05,P<0.01)。结论缺血再灌注会导致神经细胞线粒体功能受损,且引发线粒体自噬,外源性H_(2)S可减轻VaD大鼠海马神经元线粒体自噬程度并保护线粒体功能,从而改善VaD大鼠学习记忆功能,推测其保护作用是通过上调磷脂酰肌醇3蛋白激酶(PI3K)/Akt/mTOR信号通路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痴呆 线粒体自噬 硫化氢 氧化应激 蛋白激酶B(Akt)/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
下载PDF
黑骨藤对高表达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突变体Ⅲ的人胶质母细胞瘤细胞DKMG的影响及机制
5
作者 唐银彤 官志忠 +5 位作者 陆定艳 陈帅帅 吴忠秀 曹陶涛 郭玮钰 刘亭 《贵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10期1137-1144,共8页
目的探讨黑骨藤对高表达表皮生长因子(EGF)受体突变体Ⅲ(EGFRvⅢ)的人胶质母细胞瘤细胞DKMG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取对数生长期的DKMG和不表达EGFRvⅢ的人脑星形胶质母细胞瘤细胞U87MG,各自分为空白(Con)组(DMEM培养液)、低浓度黑骨藤组(... 目的探讨黑骨藤对高表达表皮生长因子(EGF)受体突变体Ⅲ(EGFRvⅢ)的人胶质母细胞瘤细胞DKMG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取对数生长期的DKMG和不表达EGFRvⅢ的人脑星形胶质母细胞瘤细胞U87MG,各自分为空白(Con)组(DMEM培养液)、低浓度黑骨藤组(100 mg/L黑骨藤培养液)、中浓度黑骨藤组(200 mg/L黑骨藤培养液)及高浓度黑骨藤组(400 mg/L黑骨藤培养液),处理细胞24 h,采用细胞增殖与毒力检测试剂盒(MTS)检测各组DKMG、U87MG细胞的存活率,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DKMG细胞凋亡率;实时荧光定量多聚核苷酸链式反应(qRT-PCR)检测各组DKMG细胞中EGFRvⅢ、B淋巴细胞瘤-2基因(Bcl-2)及BCL2-Associated X(Bax)的信使核糖核酸(mRNA)表达,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各组DKMG细胞中EGFRvⅢ、Bcl-2、Bax、半胱氨酸蛋酶家族(Caspase-3、Cleaved caspase-3)蛋白的表达。结果MTS检测显示,与Con组相比,各浓度黑骨藤组DKMG细胞存活率明显降低(P<0.05),各浓度黑骨藤组U87MG细胞存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流式细胞术结果表明,与Con组比较,各浓度黑骨藤组DKMG细胞凋亡率明显增加(P<0.05);qRT-PCR结果表明,与Con组比较,各浓度黑骨藤组DKMG细胞中EGFRvⅢ和Bcl-2 mRNA表达降低(P<0.05),Bax表达无变化(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各浓度黑骨藤组DKMG细胞中EGFRvⅢ、Bcl-2及Caspase-3蛋白表达下降(P<0.05),Bax、Cleaved caspase-3蛋白表达升高(P<0.05)。结论黑骨藤可诱发DKMG细胞凋亡,产生细胞杀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下调EGFRvⅢ、Bcl-2、Caspase-3表达及上调Bax、Cleaved caspase-3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凋亡 黑骨藤 DKMG细胞 U87MG细胞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突变体Ⅲ 细胞毒性
下载PDF
地方性氟中毒家兔的心、肝、肾组织病理学特征
6
作者 江梦露 李颖 +1 位作者 官志忠 段庆红 《贵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5期545-549,共5页
目的观察地方性氟中毒(地氟病)家兔心、肝、肾组织的病理学变化。方法24只家兔随机均分为3组,对照组饮用自来水20周,10周组饮用200 mg/L含氟水10周、20周组饮用200 mg/L含氟水20周造模,实验持续20周;观察实验期间各组家兔的生长情况,实... 目的观察地方性氟中毒(地氟病)家兔心、肝、肾组织的病理学变化。方法24只家兔随机均分为3组,对照组饮用自来水20周,10周组饮用200 mg/L含氟水10周、20周组饮用200 mg/L含氟水20周造模,实验持续20周;观察实验期间各组家兔的生长情况,实验结束时处死家兔,采用氟离子选择电极法测定家兔股骨骨氟含量,取各组家兔心肝肾、观察外观变化,苏木素-伊红(HE)染色、病理形态学观察。结果实验期间,10周组、20周组家兔体长、体质量平均增长率略低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10周组、20周组家兔骨氟分别为(548.33±41.65)mg/kg、(1709.40±236.91)mg/kg、(2754.65±427.61)mg/kg,后两组较对照组家兔的骨氟含量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两模型组家兔心脏稍充血,肝脏增大,肾脏外观较苍白;HE染色发现,与对照组相比,两模型组家兔心肌横纹模糊、心肌纤维肿胀、界限不清,肝细胞排列紊乱、部分出现水肿、胞浆疏松、出现空泡变性,部分肾小管上皮细胞空泡样变、偶见局灶性坏死、炎性细胞浸润。结论地方性氟中毒家兔的心肝肾均发生病理学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中毒 HE染色 病理变化 组织学
下载PDF
氟中毒大鼠血清和红细胞中脂质过氧化物水平及抗氧化物质含量变化 被引量:80
7
作者 官志忠 杨沛施 《中国地方病学杂志》 CAS CSCD 1990年第1期4-6,共3页
实验用 Wistar 大鼠72只,随机分为三组,即对照组、10ppm 氟水组和30ppm 氟水组各组动物于实验后5个月及8个月分两批处理进行检查。结果表明,10ppm 氟水组大鼠于实验后8个月、30ppm 氟水组大鼠于实验后5个月及8个月其血清和红细胞中脂质... 实验用 Wistar 大鼠72只,随机分为三组,即对照组、10ppm 氟水组和30ppm 氟水组各组动物于实验后5个月及8个月分两批处理进行检查。结果表明,10ppm 氟水组大鼠于实验后8个月、30ppm 氟水组大鼠于实验后5个月及8个月其血清和红细胞中脂质过氧化物含量升高、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降低,还原型谷胱甘肽含量减少,但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无明显改变。提示自由基水平的增高可能是氟病发生机制中的一个重要的中间介导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中毒 脂质过氧化物 抗氧化物质
下载PDF
氟中毒大鼠脑组织和PC12细胞中脂质和尼古丁受体的改变 被引量:8
8
作者 官志忠 单可人 +1 位作者 王亚南 Gustav Dallner 《中国地方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21-124,共4页
目的观察氟中毒对大鼠脑组织和神经细胞中细胞膜性脂质和神经型尼古丁受体的影响.探讨氟中毒引起神经系统功能紊乱的分子作用机制。方法用不同剂量氟饲养大鼠和处理体外培养的大鼠嗜铬神经细胞瘤细胞株(PC12神经细胞),用生物化学方法... 目的观察氟中毒对大鼠脑组织和神经细胞中细胞膜性脂质和神经型尼古丁受体的影响.探讨氟中毒引起神经系统功能紊乱的分子作用机制。方法用不同剂量氟饲养大鼠和处理体外培养的大鼠嗜铬神经细胞瘤细胞株(PC12神经细胞),用生物化学方法测定细胞3-4,5-二甲基噻唑-2,5-二酚基四唑溴化物 (MTT)还原能力、脂质过氧化和蛋白氧化水平,用高效液相色谱方法测定细胞膜性脂质,用放射核素标记放射性配体-受体实验方法测定不同的尼古丁受体类型,用蛋白印迹方法测定α3、α4、α7和β2尼古丁受体亚单位蛋白水平。结果经氟处理的神经细胞中MTT水平降低36%,氟中毒大鼠和高浓度氟处理的神经细胞中氧化应激水平升高55%-89%,细胞膜性磷脂减少24%-34%,辅酶Q减少13%-30%,含α3、α4和α7亚单位的尼古丁受体类型在受体-配体结合率和蛋白水平均降低20%-44%,用抗氧化剂处理可减弱氟中毒对受体的损害作用。结论氟中毒导致神经型尼古丁受体水平降低,其原因可能与氟中毒时氧化应激水平升高及所引起的细胞膜性脂质结构异常改变有关,这些可能是氟中毒时神经系统功能紊乱的重要发生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化物中毒 大鼠 尼古丁受体 脂质 PC12神经细胞
下载PDF
地方性氟中毒流行因素、病理损害及防治措施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官志忠 于燕妮 +4 位作者 张华 魏赞道 刘家骝 周琳业 陈绪光 《医学研究杂志》 2007年第4期62-63,共2页
关键词 地方性氟中毒 流行因素 病理损害 氟中毒病区 防治 发展中国家 阿尔及利亚 身体健康
下载PDF
综合治理后贵州省燃煤型地氟病区人群健康状况评价 被引量:9
10
作者 官志忠 吴昌学 齐晓岚 《贵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8年第10期1124-1128,共5页
地方性氟中毒(endemic fluorosis)简称地氟病,是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全身性疾病。地氟病主要存在3种类型,即饮水型氟中毒、燃煤污染型氟中毒和饮茶型氟中毒。我国和印度是国际上地氟病流行范围最广、损害程度最重的国家,燃煤型地... 地方性氟中毒(endemic fluorosis)简称地氟病,是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全身性疾病。地氟病主要存在3种类型,即饮水型氟中毒、燃煤污染型氟中毒和饮茶型氟中毒。我国和印度是国际上地氟病流行范围最广、损害程度最重的国家,燃煤型地氟病主要发生在我国中西部13个省、市、区,受威胁人口3430万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煤污染 氟中毒 氧化性应激 综合治理 健康教育 效果评价
下载PDF
缺碘和氟中毒对大鼠甲状腺的协同作用 被引量:3
11
作者 官志忠 庄宗杰 +1 位作者 杨沛施 潘松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3期158-163,共6页
实验用Wistar大鼠212只,按饮食中碘和氟含量不同随机分为五组,实验期为7个月。结果显示:摄碘正常的大鼠长期饮用30ppm氟水后引起甲状腺功能和形态的严重损害,而饮用10ppm氟水的大鼠仅见甲状腺滤泡上皮超微结构的轻度异常变化;单纯性缺... 实验用Wistar大鼠212只,按饮食中碘和氟含量不同随机分为五组,实验期为7个月。结果显示:摄碘正常的大鼠长期饮用30ppm氟水后引起甲状腺功能和形态的严重损害,而饮用10ppm氟水的大鼠仅见甲状腺滤泡上皮超微结构的轻度异常变化;单纯性缺碘大鼠甲状腺肿大并伴有代偿性功能变化,缺碘并饮用10ppm氟水的大鼠在其甲状腺肿大的同时伴有明显的形态结构损伤及甲状腺代偿功能抑制,甚至功能低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中毒 碘缺乏 甲状腺 协同作用
下载PDF
氟中毒对大鼠肝、脑组织中脂质过氧化物和超氧化物歧化酶的影响 被引量:21
12
作者 官志忠 杨沛施 +1 位作者 刘尚安 苏玉水 《贵阳医学院学报》 CAS 1990年第3期192-194,共3页
实验用Wistar大鼠72只,随机分对照组、10ppm氟水组和30ppm氟水,于实验后组、5个月和8个月分两批处理各组动物进行检查。结果显示,长期饮用高氟水的大鼠组织中Lpo含量增多,SOD活性增强,但肝组织中Lpo及SOD无明显改变。表明Lpo水平增高可... 实验用Wistar大鼠72只,随机分对照组、10ppm氟水组和30ppm氟水,于实验后组、5个月和8个月分两批处理各组动物进行检查。结果显示,长期饮用高氟水的大鼠组织中Lpo含量增多,SOD活性增强,但肝组织中Lpo及SOD无明显改变。表明Lpo水平增高可能是氟中毒时脑损伤的作用机制之一,而大脑SOD活性的增高则可能是机体对抗过氧化作用的一种代偿性保护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中毒 脂质过氧化物 SOD
下载PDF
氟中毒引起SH-SY5Y神经细胞磷脂脂肪酸组成改变 被引量:6
13
作者 官志忠 王亚南 Gustav Dallner 《贵阳医学院学报》 CAS 2004年第6期471-474,共4页
目的 :深入研究高浓度氟对神经细胞磷脂脂肪酸组成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SH SY5Y人脑神经母细胞瘤细胞 ,在培养液中加入不同浓度的氟化物 ,培养 4 8h后用过柱法分离细胞生物膜中磷脂部分 ,气相色谱法测定磷脂分子中脂肪酸含量和组成 ,... 目的 :深入研究高浓度氟对神经细胞磷脂脂肪酸组成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SH SY5Y人脑神经母细胞瘤细胞 ,在培养液中加入不同浓度的氟化物 ,培养 4 8h后用过柱法分离细胞生物膜中磷脂部分 ,气相色谱法测定磷脂分子中脂肪酸含量和组成 ,比色法测定共扼二烯含量。结果 :经高浓度氟 (5mmol/L及 0 5mmol/L)处理的神经细胞磷脂分子中脂肪酸组成发生改变 ,表现为多不饱和脂肪酸组成减少 ,饱和脂肪酸比例增加 ,减少的多不饱和脂肪酸种类以花生四烯酸和二十二碳六烯酸为主 ;脂质过氧化产物共扼二烯含量增加。结论 :高浓度氟处理SH SY5Y神经母细胞瘤细胞后可引起细胞生物膜磷脂分子中脂肪酸组成发生异常改变 ,其机制与脂质过氧化水平升高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化物 神经母细胞瘤细胞 细胞膜结构 磷脂类 脂肪酸类 脂质过氧化作用
下载PDF
贵州水城氟铝中毒病区儿童血液过氧化脂质及抗氧化物质水平的改变 被引量:3
14
作者 官志忠 杨沛施 +1 位作者 苏玉水 王亚南 《贵阳医学院学报》 CAS 1991年第3期198-200,共3页
研究了贵州水城氟铝中毒病区儿童血液脂质过氧化物及抗氧化物质水平的变化。结果显示,氧铝中毒病区儿童血浆GSH—px活性降低,以有中毒表现的儿童尤为明显,即非病区正常组为36.78±3.52U/100μl,病区正常组为33.94±3.72U/100μl... 研究了贵州水城氟铝中毒病区儿童血液脂质过氧化物及抗氧化物质水平的变化。结果显示,氧铝中毒病区儿童血浆GSH—px活性降低,以有中毒表现的儿童尤为明显,即非病区正常组为36.78±3.52U/100μl,病区正常组为33.94±3.72U/100μl,病区中毒组为31.05±4.33U/100μl;血浆SOD活性、Lpo含量及红细胞GSH含量等在病区和非病区儿童之间未见明显改变。表明氟铝中毒病区儿童机体抗氧化能力有减弱的趋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化物中毒 元素 血液
下载PDF
氟对SH-SY5Y神经细胞生物膜性脂质的作用 被引量:3
15
作者 官志忠 王亚南 Gustav Dallner 《贵阳医学院学报》 CAS 2005年第1期1-3,共3页
目的:深入了解氟中毒对神经细胞中生物膜性脂质结构的影响及其改变机制。方法:体外培养SH SY5Y人脑神经母细胞瘤细胞,在培养液中加入不同浓度的氟化物或加入抗氧化剂,培养48h后用测定细胞 MTT的方法来了解细胞的损伤程度,用高效液... 目的:深入了解氟中毒对神经细胞中生物膜性脂质结构的影响及其改变机制。方法:体外培养SH SY5Y人脑神经母细胞瘤细胞,在培养液中加入不同浓度的氟化物或加入抗氧化剂,培养48h后用测定细胞 MTT的方法来了解细胞的损伤程度,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离和测定培养液中脂质过氧化物水平,用过柱和比色 法测定细胞生物膜磷脂含量,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细胞生物膜辅酶Q和胆固醇含量。结果:经氟处理的神经 细胞中MTT水平降低和脂质过氧化水平升高,呈现剂量依赖关系;高浓度氟处理的神经细胞中磷脂和辅酶Q含 量减少,但胆固醇含量不变;加入维生素E后可减弱高剂量氟对生物膜性脂质的破坏作用。结论:氟中毒可引 起SH SY5Y神经母细胞瘤细胞生物膜性脂质结构发生异常改变,其机制可能与高剂量氟引起的自由基增多而 对细胞生物膜造成的损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化物中毒 神经母细胞瘤 磷脂类 泛醌 胆固醇 脂质过氧化作用
下载PDF
氟铝中毒成年患者血浆和红细胞抗衰老指标的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官志忠 杨沛施 +3 位作者 王亚南 ■■道 ■■)业 李福成 《贵州医药》 CAS 1991年第5期265-267,共3页
近年来,人们已认识到许多种元素对氟中毒的发生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其中铝的作用已引起了高度的重视。除了进入人的生活环境的铝日益增多外,在我国也发现了地方性氟铝中毒共存的病区。为了探讨氟铝中毒的发病机制及其与衰老的关系,我们... 近年来,人们已认识到许多种元素对氟中毒的发生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其中铝的作用已引起了高度的重视。除了进入人的生活环境的铝日益增多外,在我国也发现了地方性氟铝中毒共存的病区。为了探讨氟铝中毒的发病机制及其与衰老的关系,我们在贵州省六盘水市氟铝中毒病区选择有明显病理性损害的成年患者,研究其抗衰老指标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铝 中毒 抗衰老指标
下载PDF
氧化应激和神经递质受体在阿尔茨海默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被引量:2
17
作者 官志忠 齐晓岚 《贵阳医学院学报》 CAS 2006年第1期64-69,共6页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氧化性应激 受体 毒蕈碱 受体 尼古丁 受体 谷氨酰胺
下载PDF
辛伐他汀对SH-SY5Y神经细胞中胆碱能神经系统的刺激作用 被引量:1
18
作者 官志忠 田茂萍 肖雁 《贵阳医学院学报》 CAS 2008年第6期573-576,共4页
目的:研究胆固醇降解药辛伐他汀(Simivastatin)对SH-SY5Y神经细胞中胆碱能神经的刺激作用,探讨史他汀类药物在神经退变性疾病中的神经性保护机制。方法:体外培养SH-SY5Y神经细胞(源于人神经母细胞瘤细胞),在培养液中加入辛伐他汀培养48h... 目的:研究胆固醇降解药辛伐他汀(Simivastatin)对SH-SY5Y神经细胞中胆碱能神经的刺激作用,探讨史他汀类药物在神经退变性疾病中的神经性保护机制。方法:体外培养SH-SY5Y神经细胞(源于人神经母细胞瘤细胞),在培养液中加入辛伐他汀培养48h,然后用比色法测定细胞MTT还原率及胆碱酯酶活性,用蛋白印迹方法测定尼古丁受体α7和α3蛋白水平,RT-PCR方法测定该类受体mRNA表达水平。结果:辛伐他汀能降低培养细胞中乙酰胆碱酯酶和丁酰胆碱酯酶活性(分别降低41.9%和18.1%);增强尼古丁受体α7亚单位的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分别升高23%和32%),但对α3无明显影响。结论:辛伐他汀可以刺激胆碱能神经系统,可能具有神经性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辛伐他汀 胆碱酯酶类 尼古丁受体 SH-SYSY神经母细胞瘤细胞
下载PDF
阿尔茨海默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9
作者 官志忠 《贵阳医学院学报》 CAS 1998年第3期303-306,共4页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disease,简称AD)是一种以智力缓慢性进行性丧失为特征的神经变性疾病,是痴呆病中最常见的类型。该病首先由德国的精神病医生AloisAlzheimer于1907年发现,并以他的...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disease,简称AD)是一种以智力缓慢性进行性丧失为特征的神经变性疾病,是痴呆病中最常见的类型。该病首先由德国的精神病医生AloisAlzheimer于1907年发现,并以他的名字来命名这一疾病。1阿尔茨海默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痴呆 早老性痴呆 病因 发病机制
下载PDF
贵州3个民族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基因的遗传多态性 被引量:42
20
作者 张婷 谢渊 +2 位作者 李毅 单可人 官志忠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8期3413-3415,共3页
目的对贵州侗族、布依族、苗族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基因多态性进行研究。方法应用TaqManMGB探针基因分型方法检测贵州3个民族MTHFR基因两个SNP(677及1 298位)多态位点的基因频率及基因型频率,并构建单倍型。结果 MTHFR 677C/T位... 目的对贵州侗族、布依族、苗族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基因多态性进行研究。方法应用TaqManMGB探针基因分型方法检测贵州3个民族MTHFR基因两个SNP(677及1 298位)多态位点的基因频率及基因型频率,并构建单倍型。结果 MTHFR 677C/T位点3个民族之间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布依族与苗族间基因型和布依族与侗族、苗族间等位基因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THFR 1298A/C位点3个民族之间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77CC/1298AA双野生型频率以布依族最低,3个民族中均未见677TT/1298CC双纯和突变及677TT/1298AC组合。3个民族中以677C-1298A(54.3%)单倍型所占平率最高。布依族和苗族两位点间存在677C/T和1298A/C连锁不平衡现象。结论 MTHFR基因677C/T和1298A/C位点在不同民族、不同地区间的分布存在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 基因多态性 少数民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