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9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组人p53腺病毒基因局部注射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 被引量:25
1
作者 官泳松 孙龙 +3 位作者 周翔平 李肖 贺庆 刘源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25-127,共3页
目的:评估重组人p53腺病毒基因治疗(rAd-p53)联合经皮肝动脉栓塞化疗术(TACE)治疗中、晚期肝细胞肝癌的临床疗效. 方法:TACE、经皮肝瘤体内注入重组人p53腺病毒注射液(rAd-p53)2种方法治疗中晚期肝细胞肝癌共150例,其中采用经皮肝瘤体... 目的:评估重组人p53腺病毒基因治疗(rAd-p53)联合经皮肝动脉栓塞化疗术(TACE)治疗中、晚期肝细胞肝癌的临床疗效. 方法:TACE、经皮肝瘤体内注入重组人p53腺病毒注射液(rAd-p53)2种方法治疗中晚期肝细胞肝癌共150例,其中采用经皮肝瘤体内注入rAd-p53后联合TACE治疗中晚期肝细胞肝癌68例(治疗组),并与同期病情相当的中晚期肝细胞肝癌单独的TACE治疗82例(对照组)相比较. 结果:治疗组、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67.6%和51.2%.治疗组瘤体明显缩小,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42<0.05); 对照组白细胞下降例数多,程度重;治疗组白细胞下降例数少,程度轻(P=0.003<0.05);治疗组比对照组的癌性疼痛减轻程度明显,差异显著(P=0.017<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Karnofsky有显著性差异(P=0.029<0.05). 结论:重组人p53腺病毒注射液(rAd-p53)联合TACE治疗HCC,增强了抗癌效果,改善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疗组 对照组 TACE 联合 肝细胞肝癌 瘤体 治疗中 结论 显著性差异 方法
下载PDF
p53基因(今又生~)联合支气管动脉化疗治疗肺癌15例近期疗效观察 被引量:12
2
作者 官泳松 刘源 +3 位作者 贺庆 杨林 李肖 孙龙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2005年第6期405-408,共4页
目的探讨瘤内注射或经支气管动脉灌注p53基因联合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BAI)治疗肺癌的安全性、疗效和给药途径.方法经病理证实的15例肺癌,首先在CT引导下经皮穿刺瘤内注射或经支气管动脉灌注p53基因(今又生(R)),2~5天后,行BAI灌... 目的探讨瘤内注射或经支气管动脉灌注p53基因联合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BAI)治疗肺癌的安全性、疗效和给药途径.方法经病理证实的15例肺癌,首先在CT引导下经皮穿刺瘤内注射或经支气管动脉灌注p53基因(今又生(R)),2~5天后,行BAI灌注化疗药物;然后根据病情变化再次进行基因治疗和/或BAI.治疗后常规使用螺旋CT定期复查,评价治疗效果.结果全部15例患者均完成上述治疗,并接受随访2~11个月.有效率(CR+PR)46.7%(7/15),1例肺部肿块消失,6例肺部肿块缩小,3例纵隔淋巴结缩小,1例胸水减少,仅1例观察到肿瘤长大,14例临床症状有不同程度缓解93.3%(14/15).p53治疗后6例出现发热(38℃~40℃),未观察到基因药物的其它严重副作用,无严重操作有关并发症出现.结论本研究结果初步显示,作为肿瘤综合治疗的一部分,p53基因治疗与BAI联合应用,是一种治疗肺癌安全、有效的方法,提高了BAI的治疗效果.经皮瘤内注射p53是否为一种较好的给药途径值得进一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基因治疗 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术
下载PDF
原发性肝癌:CT血液供应、P53抗体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被引量:4
3
作者 官泳松 胡颖 +2 位作者 贺庆 拉孜 刘源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08年第2期311-316,335,F0003,共8页
目的:分析原发性肝癌(primary hepatic carcinoma,简称肝癌)血液供应(blood supply,简称血供)CT类型与患者血清P53抗体、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c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的关系,以及血清P53抗体与VEGF的相关性。方法:用酶... 目的:分析原发性肝癌(primary hepatic carcinoma,简称肝癌)血液供应(blood supply,简称血供)CT类型与患者血清P53抗体、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c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的关系,以及血清P53抗体与VEGF的相关性。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定量检测首诊肝癌患者血清P53抗体和VEGF,与CT诊断的血供类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不同血供类型的肝癌是否存在血清P53抗体差异(单因素分析),并分析不同血供类型的肝癌血清VEGF是否存在差异(单因素分析),然后分析血清P53抗体和VEGF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四种不同血供类型的肝癌之间血清P53抗体滴度有差异(P<0.05)。值得注意的是,富血供型与混合型之间、动-静脉漏型(AVS)与混合型之间血清P53抗体有显著差异(P<0.05),富血供型与AVS型之间血清P53抗体没有显著差异(P>0.05)。不同血供类型的肝癌中,富血供型和混合型血清P53抗体与VEGF呈正相关(P<0.05),而AVS型和乏血供型中,血清P53抗体与VEGF不呈直线相关(P>0.05)。结论:血清P53抗体和血清VEGF滴度在血供不同肝癌中滴度有差异,在富血供型和混合型中血清P53抗体与VEGF滴度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P53抗体 血清VEGF 原发性肝癌 血液供应
下载PDF
血清P53抗体与原发性肝癌临床特征的关系 被引量:10
4
作者 官泳松 刘源 贺庆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46-253,共8页
目的:分析原发性肝癌(primary hepatic carcinoma,PHC)患者血清P53抗体与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用ELISA法定量分析68例肝癌患者首诊时血清P53抗体,并用单因素和多因素统计方法分析与性别、年龄、饮酒史、HbsAg、KPS评分、病理诊断、肿瘤... 目的:分析原发性肝癌(primary hepatic carcinoma,PHC)患者血清P53抗体与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用ELISA法定量分析68例肝癌患者首诊时血清P53抗体,并用单因素和多因素统计方法分析与性别、年龄、饮酒史、HbsAg、KPS评分、病理诊断、肿瘤分化程度、肝硬化、肿瘤生长方式、肿瘤分期、血管侵犯、有无肝外转移、Child分级、血清白蛋白、AFP、血清铁蛋白等的相关性.结果:68例PHC血清P53抗体阳性率29.4%(20/68).单因素分析显示,血清P53抗体阳性与肿瘤分化程度低(P=0.020)、肝外转移(P=0.002)、肿瘤分期晚(P=0.027)、血管侵犯有关(P=0.010).多因素分析显示只有肝外转移与P53抗体阳性有关(OR=4.185,P=0.022).结论:血清P53抗体阳性与PHC的不良生物学特征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P53抗体 原发性肝癌 临床特征 酶链免疫吸附法
下载PDF
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的血管内支架治疗(英文) 被引量:2
5
作者 官泳松 汪小舟 +1 位作者 黄明亮 张华山 《The Chinese-German 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 CAS 2003年第1期42-44,61,共4页
目的 探讨血管内支架治疗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的技术和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9例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患者 ,原发病灶均由病理组织学诊断为恶性肿瘤 (右上肺中央型肺癌 )。行右股静脉穿刺 ,在造影像上测量狭窄长度及正常上腔静脉直径 ,选... 目的 探讨血管内支架治疗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的技术和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9例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患者 ,原发病灶均由病理组织学诊断为恶性肿瘤 (右上肺中央型肺癌 )。行右股静脉穿刺 ,在造影像上测量狭窄长度及正常上腔静脉直径 ,选择适当支架 ,原则上支架直径应超过正常上腔静脉直径 10 % ,上下端应超过狭窄段 1-2cm。成功后用球囊扩张支架。术后继续治疗原发疾病并抗凝治疗 ,透视或胸片观察支架位置 ,多普勒了解上腔静脉通畅情况。结果 支架置入后行DSA见造影剂回流通畅 ,上腔静脉管径接近正常 ,侧支循环明显减少。上腔静脉压由开通前平均 2 6 .4cmH2O降至15 .7cmH2O ,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相关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或缓解。头颈部、上肢、胸壁肿胀 2天内消退 ,尿量增多 ,胸壁浅静脉怒张消失。结论 支架术治疗上腔静脉综合征微创、简单、有效 ,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 血管内支架 血管造影 临床疗效
下载PDF
肝癌介入治疗中应用p53的几个要点 被引量:4
6
作者 官泳松 贺庆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8年第11期761-763,共3页
重组人p53腺病毒注射液(recombinant human adenovirusp53,Ad-p53)已被用于与多种局部治疗方法联合治疗肿瘤。本文介绍在肝癌介入治疗过程中联合应用Ad-p53,应该重点研究两者的机制,最大限度地发挥它们抗肿瘤的协同作用。提出瘤内注射... 重组人p53腺病毒注射液(recombinant human adenovirusp53,Ad-p53)已被用于与多种局部治疗方法联合治疗肿瘤。本文介绍在肝癌介入治疗过程中联合应用Ad-p53,应该重点研究两者的机制,最大限度地发挥它们抗肿瘤的协同作用。提出瘤内注射是首选的基因给药途径,建议单个肿瘤注射Ad-p53的最低用量,以及注射Ad-p53后进行肝癌介入治疗的最佳时机。介绍以p53为靶点的治疗方法有好几种理论基础,有些方法甚至相互对立,因此在治疗前须先明确要对p53进行激活还是抑制。最后提出应用Ad-p53治疗晚期恶性肿瘤应慎重选择病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P53腺病毒注射液 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 肝癌 协同作用
下载PDF
经导管子宫动脉栓塞术临床应用进展 被引量:7
7
作者 官泳松 刘源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5年第3期172-174,共3页
经导管子宫动脉栓塞术(transcatheter uterine arterial embolization,TUAE)以微创、保留子宫的优势近年来在妇产科疾病中得到广泛应用.行子宫动脉栓塞前,应先行髂内动脉造影,了解血管分支、变异情况后,采用小管径导管进行栓塞.子宫肌... 经导管子宫动脉栓塞术(transcatheter uterine arterial embolization,TUAE)以微创、保留子宫的优势近年来在妇产科疾病中得到广泛应用.行子宫动脉栓塞前,应先行髂内动脉造影,了解血管分支、变异情况后,采用小管径导管进行栓塞.子宫肌瘤直径3~12 cm、无生育要求的患者为TUAE较好的适应证;TUAE也应用于子宫腺肌症、产后出血、妇科肿瘤、宫颈妊娠及子宫血管疾病等方面.TUAE术后并发症:栓塞后综合征较为常见,>45岁患者易出现卵巢功能早衰,脏器误栓、子宫感染等严重并发症少见.目前认为,对有生育要求的患者行TUAE应慎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动脉栓塞 子宫肌瘤 子宫腺肌症
下载PDF
介入电磁导航系统 被引量:2
8
作者 官泳松 杨林 周翔平 《中国医疗器械杂志》 CAS 2005年第5期358-359,388,共3页
介绍电磁导航系统的工作原理和实验研究及临床应用,并对其临床应用前景进行展望。
关键词 电磁导航系统 介入 临床应用
下载PDF
门静脉栓塞术的操作技术、栓塞材料及临床应用 被引量:2
9
作者 官泳松 刘源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04年第8期1900-1904,共5页
门静脉栓塞术有经皮经肝和经回结肠静脉两种途径.临床中以经皮经肝途径常用,该途径可通过插入导管或细针穿刺的方法进行栓塞,两种方法各有优缺点,操作有关的严重并发症少见.用于门静脉栓塞的材料较多,均可达满意栓塞效果,应根据情况选用... 门静脉栓塞术有经皮经肝和经回结肠静脉两种途径.临床中以经皮经肝途径常用,该途径可通过插入导管或细针穿刺的方法进行栓塞,两种方法各有优缺点,操作有关的严重并发症少见.用于门静脉栓塞的材料较多,均可达满意栓塞效果,应根据情况选用.门静脉栓塞后2-4 wk,多数患者未栓塞叶体积增大30-50%.门静脉栓塞术主要用于治疗性肝肿瘤切除术前,并扩大了手术适应证,改善了预后; 也可与肝动脉化学药物栓塞术联合使用,以提高肝癌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静脉栓塞 临床应用 栓塞材料 细针穿刺 严重并发症 回结肠 治疗性 途径 情况 方法
下载PDF
内皮抑素及其介入法应用 被引量:1
10
作者 官泳松 邹立群 贺庆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241-243,共3页
血管生成涉及机体的许多生理和病理活动,包括肿瘤的发生、维持和进展。血管生成的具体情况取决于促血管生成因子与抗血管生成因子之间的动态平衡。血管生成抑制剂可特异性抑制内皮细胞增殖、迁移和管道形成,其中之一是内皮抑素。内皮抑... 血管生成涉及机体的许多生理和病理活动,包括肿瘤的发生、维持和进展。血管生成的具体情况取决于促血管生成因子与抗血管生成因子之间的动态平衡。血管生成抑制剂可特异性抑制内皮细胞增殖、迁移和管道形成,其中之一是内皮抑素。内皮抑素具有强烈的抑制血管生成作用,作用范围广,对多血管肿瘤有治疗作用。本文根据内皮抑素的作用机制、结构和生物学功能,推荐抗肿瘤治疗的具体方法和产品,指出其在介入放射学领域中应用时需注意的问题。科研和临床工作中必须认真设计科学、严格的使用方案。只有与有效破坏肿瘤组织的方法联合应用,争取协同、加强作用,才能得到显著的客观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生成 内皮抑素 肿瘤 治疗 介入给药
下载PDF
支架技术在外科临床的应用 被引量:3
11
作者 官泳松 孙龙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CAS 2004年第4期369-372,共4页
关键词 支架技术 髂动脉狭窄 主动脉瘤 介入治疗 适应证 股动脉狭窄
下载PDF
化疗栓塞前后用多层螺旋CT评价肝癌血供 被引量:2
12
作者 官泳松 胡颖 贺庆 《放射学实践》 2007年第8期878-881,共4页
关键词 不可切除肝癌 多层螺旋CT评价 化疗栓塞 血供 切除治疗 恶性肿瘤 人类生命
下载PDF
肝癌介入性诊疗中的一些问题 被引量:3
13
作者 官泳松 何生 《肝胆外科杂志》 2000年第3期174-176,共3页
目的 回顾总结原发性肝癌介入性诊断和治疗中的几个重要问题 ,以期取得更好的诊断和治疗效果。方法 根据自己的临床经验和观察结果 ,并复习了国内近十几年来有关肝癌的诊断和治疗方面的文献 ,从 1986年以来的 10 47例肝癌治疗进行总... 目的 回顾总结原发性肝癌介入性诊断和治疗中的几个重要问题 ,以期取得更好的诊断和治疗效果。方法 根据自己的临床经验和观察结果 ,并复习了国内近十几年来有关肝癌的诊断和治疗方面的文献 ,从 1986年以来的 10 47例肝癌治疗进行总结。对肝癌的影像学诊断、诊断标准、适应证和禁忌证、介入放射治疗的方法和所用治疗材料、介入放射治疗的并发症、疗效的评价 ,以及介入治疗的前景进行了论述。并对介入放射学治疗的病例进行放射形态学的观察。结果 介入治疗后的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 ,术后平均存活期与介入治疗的方法有直接关系 ,并受综合因素的影响。而介入性诊断对于 CT、MRI有疑问或漏诊的病例可以明确诊断 ,对外科手术的预后有很大的帮助。外科手术后复发的病例采用介入疗法也有很好的疗效。结论 介入法已成为治疗肝癌的非外科主要治疗方法 ,目前的主要任务之一是采取多种措施提高其远期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影像学 介入治疗
下载PDF
介入影像学的现在和未来 被引量:2
14
作者 官泳松 《西部医学》 2013年第9期1284-1286,共3页
介入影像学具有在影像设备和技术、手术器材、操作途径这三方面的不断快速创新和改良的优势,近年来在国内外都得到迅猛发展。其适应证越来越广,加入到介入手术队伍其他科室的医生也越来越多。但国内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明显差异。由于发... 介入影像学具有在影像设备和技术、手术器材、操作途径这三方面的不断快速创新和改良的优势,近年来在国内外都得到迅猛发展。其适应证越来越广,加入到介入手术队伍其他科室的医生也越来越多。但国内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明显差异。由于发展迅猛,人们对其期望很高,加之存在大量超适应证使用器材和药品的情况,近年国内外有关的医疗诉讼呈明显上升趋势。从业人员要尽最大努力遵循国际操作标准,善于与相关的医务人员和病人进行沟通,在超适应证使用器材和药品时慎之又慎,才能形成既促进学科发展又保障医疗安全的双赢格局。本文就介入影像学的现在和未来做一述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入影像学 适应证 手术器材 方法
下载PDF
颅内动脉瘤的血管内治疗 被引量:1
15
作者 官泳松 王明全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6年第8期561-564,共4页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血管内治疗 蛛网膜下腔出血 周围脑组织 患病率 检查技术
下载PDF
电解脱微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1例
16
作者 官泳松 丁国衡 谢微波 《华西医学》 CAS 2001年第2期240-240,共1页
关键词 电解脱微弹簧圈栓塞 治疗 颅内动脉瘤
下载PDF
明胶海锦动脉栓塞后代谢情况的初步探讨
17
作者 官泳松 陈晓理 《华西医学》 CAS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323-324,共2页
明胶海绵是目前临床应用最多的栓塞剂之一。一般认为它的栓塞时间比自凝血块要长一些,通常在7到21天被吸收,属于一种中效栓塞剂。我们对原作过明胶海绵块肝动脉栓塞的3例肝癌病人。
关键词 明胶海锦 动脉 栓塞剂 代谢
下载PDF
重视对肝癌介入性治疗的研究
18
作者 官泳松 何生 +1 位作者 周翔平 宋斌 《肝胆外科杂志》 2003年第5期329-330,共2页
关键词 肝癌 介入治疗
下载PDF
经颈内静脉肝内门腔静脉分流术
19
作者 官泳松 《华西医学》 CAS 北大核心 1995年第S1期53-54,共2页
经颈内静脉肝内门腔静脉分流术官泳松综述华西医科大学附一院放射科经颈静脉肝内门腔静脉分流术(Transjugularin-trahepaticportosystemicstentshunt,简称TIPSS),是一项治疗... 经颈内静脉肝内门腔静脉分流术官泳松综述华西医科大学附一院放射科经颈静脉肝内门腔静脉分流术(Transjugularin-trahepaticportosystemicstentshunt,简称TIPSS),是一项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高新技术。由于其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腔静脉分流术 颈内静脉 门静脉造影 静脉曲张出血 肝静脉 球囊导管 经颈静脉 分流道 顽固性腹水 肝内
下载PDF
可展开式不锈钢丝支撑模
20
作者 官泳松 闵鹏秋 《国外医学(临床放射学分册)》 1990年第4期202-204,共3页
支撑模(Stent)是一种内用假体(endo-prosthesis)。临床上多用于支撑体内狭窄的管状结构或建立新的通道。本文综述用记忆合金制造的这种新型材料支撑模。一、发展简史1969年,Dotter等首先报告在狗的腘动脉使用螺圈状不锈钢支撑模的实验结果,
关键词 介入性材料 支撑模 血管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